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科举]-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现在正是元化帝即位之初,亟待变革之时,此时提出新政,元化帝支持和赞同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顾云浩心里很是清楚,若是他以寻常的文章应试,多半也还是会取得一个尚算不错的名次,但即便如此,最多也还是一个初入官场的进士罢了,不仅是压根找不到机会向元化帝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且也是没有资格单独上奏的。
    若是错过了这个新旧两朝交替的时机,说不得又得再等多少年。
    自然,这些是他心中所思,也从未告知过旁人。
    眼下见师祖孙惟德提及朝局变化,顾云浩也不好多言,只是微笑道:“师祖,殿试的文章,虽是弟子心中所思,但也是估摸着圣上的心意,想要取得一个好名次罢了。”
    说到这里,顾云浩又是一顿,想到了一事,神色微变,眼眸中多了些忧色,道:“师祖,难道是有人以弟子的文章,攀扯您老人家和恩师?”
    这其实才是他最为担心的事。
    在经历多江清华被徐景跟左相等人攀扯之后,顾云浩一直小心谨慎,生怕自己一个行差踏错,让人找到机会,从而牵累旁人。
    “哼,老夫为官多年,何惧这些。”
    闻言,孙惟德却是眉尖一扬,捻须说道:“只是你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殿试一文,惹得近来朝中颇不太平,现在回京了,也不知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看,授官之后,务必要小心谨慎才是。”
    “是,弟子知道了,多谢师祖提点。”
    知晓了没有因着自己牵累师祖和老师,顾云浩松了口气,又笑着向孙惟德行礼道。
    看着面前这个形容潇洒,却又初出茅庐的少年,孙惟德不由恍惚想起了学生江程云当初年轻的时候。
    这孩子跟当初的程云一样,虽是满腹才华,也有理想抱负,但却还是稚嫩了些。
    朝局之事,哪里是那般简单的?
    虽然现今元化帝是个少年天子,也有心变革,但事情到底会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清。
    毕竟华朝也建朝几十年,不仅那些功勋世家们,就是一些诗书大家之间,关系都开始盘根错节。想要变革,必然会损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其中的阻力只怕不小。
    新帝又即位不久,也不知能否弹压的住那些世家大族们。
    但好在太上皇还健在,好像身体还恢复的不错,又太上皇在,想必也不会看着新帝吃亏,事情应该不至于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吏部那边,你报道之后,必然是去翰林院的。”
    想了想,孙惟德又说道:“老夫虽是也在朝中,但寻常政务繁多,并没有功夫时时刻刻关注着翰林院那边,翰林院虽是不涉什么政要,但你如今得陛下看重,也得小心有人嫉妒构陷才行。”
    “是。”顾云浩忙应下道。
    “听闻你与季铭的孙儿交好?”
    这时,孙惟德又突然问起一句。
    季铭,正是季航的祖父季阁老的名讳。
    顾云浩虽然未入朝局,但也对朝中的权臣知晓了些,因而立马反应过来,回道:“弟子与季航确实乃是好友,曾经也同为陵江书院的学生。”
    身为湘省人士,现在又为当朝右相的孙惟德,自然是没听说过什么陵江书院的名头,当下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虽然现在你为陛下所看重,但季家更是如此,想来今后陛下会重用季家,季铭最是个滑不溜手的老狐狸,你与同窗交好,老夫并不反对,但万事不可强出头。”
    虽然师祖没有明言,但顾云浩也还是听出了他话中之意。
    季家跟元化帝原本就有些交情,现在正是元化帝用人之时,季家今后的权势只会更甚。
    但元化帝的倚重,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季家能因此更得势,但也不得不在一些时候去替元化帝打头阵,处理一些为难的事情。
    师祖孙惟德与季阁老季铭同在内阁为官多年,自然更是了解季铭的。
    季铭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当初大皇子蜀王跟二皇子平王相争,副相陶明哲跟左相杜允文都牵扯其中,季家与当初的三皇子齐王关系匪浅,季铭在那样的环境之下,都能保住自己和季家的地位,可见是个极有心思和手段之人。
    师祖这是担心自己因着与季航交好,一时不慎,被季铭所利用,去当马前卒吧?
    虽然顾云浩跟季航乃是多年好友,彼此也都信任对方的为人,但不得不说,师祖的这个担心,其实还是有些道理的。
    毕竟季航不代表季家,更不代表季铭。
    季航乃是一个君子,也跟他有多年的友谊在。但季航的选择和心意,却是不能够影响季家跟季铭的。
    而且顾云浩也知晓,他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农门子弟,是一个小小进士,但身后却也牵扯了不少。
    不仅有老师江程云一家,更是有个身为当朝右相的师祖孙惟德。
    因而,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不仅仅是关系自己的性命和仕途而已。
    若季铭遇到难事,让他去做马前卒,从而拉师祖跟老师下水,也是有可能的。
    “弟子与季航相交,确实是真心相待。”
    思及至此,顾云浩也坦然地说道:“季阁老跟季家的事,弟子定会小心,只是弟子还是不愿因此舍弃一位知己好友,还请师祖体谅。”
    “跟你老师一样的执拗。”
    闻言,孙惟德不由一笑,说道:“你交友之事,只自己做主就是,不必多想其他。”
    见师祖如此说,顾云浩亦是嘴角微扬,轻轻一笑,满目温润。
    他此生,有家有亲人,又有如此的老师和师祖,真的是何其幸运。
 
第131章 第131章:初到翰林院

    去吏部报到的时候; 顾云浩乃是跟季航同行的。
    与往年的旧例一样,他们果然被新点进了翰林院。顾云浩乃是从六品的修撰,而季航则是正七品的编修。
    两人领取了自己的官服,也没有多聚,就分别回了家。
    “可别说,这京官的官服还真是跟咱们地方上不一样。”
    家里,巴九一脸兴奋地看着顾云浩的官服; 忍不住赞叹道:“待明日去衙门的时候,浩哥穿上这官服; 指不定得多气派呢。”
    此话一出,便立即得到了碧翠跟安婶的赞同。
    见状,顾云浩也不由无奈地一笑; 说道:“京中多得是权贵,咱们没什么根基,今后出门了,还是得要谦逊些才好。”
    “恩; 浩哥你放心; 这些我们晓得的。”
    巴九忙应了下来。
    这一家子里面,除了顾云浩之外,就数巴九经常在外面跑; 因而他自然是见识的要多一些。
    在这一年多来; 巴九对京城也有了个全新的认识; 不仅知晓了这里什么都贵; 是整个华朝最金贵的地方; 更是晓得了这城中有许多不是他们能得罪的起的人物。
    当下顾云浩一提醒,巴九就立马重视起来。
    浩哥现在才当官,可不能给他惹麻烦。
    “哈哈,叫你天天在外面瞎跑,就得要姑爷好生说你几句才好。”
    见着巴九吃瘪,碧翠顿时就咯咯地笑了起来,说道。
    “胡说,我哪里是在瞎跑,分明是在外面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宅子。”巴九忙分辨道。
    闻言,顾云浩便知是赵妍已经开始准备买房子的事,当下也笑着说道:“这事巴九你就多留心,有合适的便回来告诉你嫂子就是,现在这地方离翰林院也确实远了些。”
    要知道他们现在住的地方乃是西城,而翰林院虽然没有在大明宫里,却因着翰林院的职能与皇室的联系较多,因而翰林院却修建在内皇城,位于朱雀门外的东侧门旁边。
    顾云浩从现在的住处过去,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步行怎么说也得半个多时辰。
    “夫君,要不先买匹马?”
    赵妍自然是心疼丈夫,当下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便提议道。
    听到这话,顾云浩却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先不买吧,咱们这院子本就不算很大,实在是没什么地方养马,若是一两天还能勉强在茅房边上养一下子,长时间却是不行的,等后面再说吧。”
    “可是……”
    见赵妍面上还是带着担忧之色,顾云浩笑着打断了她的话,说道:“不过就是每天早点出门就是了,多走走路也好,我一个大男人,也不至于这点路都走不了。”
    见着他如此说,众人也都不再多言其他。
    次日,顾云浩果真是穿着官服走去了翰林院。
    本朝规定,京中各处官员皆要在辰时便开始上值。
    加上今天是去翰林院的第一天,顾云浩还未到卯正时分,就出门了。
    一路上街道两侧的商贩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摆摊开店,街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似乎整个雍京城也渐渐从宁静中舒醒过来。
    到了翰林院的时候,虽然还未到辰时,但大门早已大开,两侧守卫的兵丁也早已换班。
    虽然顾云浩乃是一个生面孔,但看着他一身翰林院的官服,那些门口的兵丁自然也是猜到了他乃是新入馆的翰林。
    而且这些兵丁一见他身上的从六品官服,当下更是猜到了他乃是今科的状元郎。
    “顾大人早。”见着顾云浩走近,为首的一个守卫笑着问好道。
    “早。”
    顾云浩原本就是贫寒人家出身,此时自然不会故作姿态,当下也是微微一笑道。
    “今日乃是顾大人初来当值,小的们例行公事,还请大人见谅。”
    那守卫继续笑着道:“小的斗胆,请大人将授官文书交由小的们一观。”
    顾云浩知晓这乃是寻常之事,当下也不言其他,直接将吏部授予的文书取了出来,交予那人。
    要知道在本朝,各处衙门的守卫有守护衙门及护卫一众官员的职责,他初次到翰林院,即便身穿官服,但这些守卫却并未见过他本人,要求查看文书,也是正常的事。
    这也算是为翰林院一众官员的安危负责嘛。
    看过文书之后,那守卫忙双手递了过来,笑道:“顾大人请。”
    接过文书,顾云浩点了点头,便抬步进了大门。
    “这位想必是顾大人吧?”
    这时,却见一人自里面出来,笑着说道。
    这人看着不过三十多岁的样子,但是却并未穿什么官服,反而是穿了一身读书人常穿的长衫。
    不过此人虽是看着儒雅,但却一口道出顾云浩的身份,显然不是一个没心眼的人。
    “正是。”
    暂时摸不清来人的身份,顾云浩也不多言,只含笑答应了一声。
    “顾大人有礼,在下翰林院院侍赵启,前些日子得学士大人安排,今后跟随顾大人。”那人上前一礼,笑着解释道。
    翰林院院侍……
    顾云浩听闻这话,也瞬间明悟了过来,笑道:“同为读书人,不必如此多礼。”
    不错,京中各处衙门,除了朝廷授职的官员之外,还各自聘有工作人员。
    这些工作人员都各有称呼,六部称之为部从,而翰林院则称为院侍。
    当然,不论是何称呼,这些人的身份都还是各处衙门聘请的临聘人员罢了,而这些人存在的目的,实际有些类似于前世的‘秘书’,是为了让各处官员们更好的履职罢了。
    一般来说,这些各个衙门自己聘用的人,那都是读书人。
    他们翰林院乃是整个华朝读书人最为向往的地方,因而翰林院院侍的文化素养自然是要求要高一些。当然也有些读书人为了巴结上权贵,也更乐于去一些有油水的衙门。
    因着要到翰林院任职,顾云浩早早就了解了一些,知道翰林院聘用院侍从,还是要求至少要有秀才的功名才可的。
    只是他却是没有想到,他不过一个才授官的从六品修撰,居然专门配有院侍?
    看这赵启也颇为不凡,想必今后有他相助,自己也能省心些。
    寒暄了几句,赵启便请了顾云浩入内。
    不得不说,赵启确实是个聪明人,这一路上,他都在笑着与顾云浩说话,而言谈之中,却又状似无意的将整个翰林院的大概情况给介绍了一遍。
    如此不张扬,懂进退知分寸,不仅让上官知道了想知道的东西,却又让人生不起厌烦之心。
    这个赵启,的确不简单。
    顾云浩暗暗心道。
    两人一路到了正殿之外,赵启却是脚步一停,笑着说道:“或许因想着今日新进馆的大人们初来,学士大人早早便到了。”
    闻言,顾云浩心中一动,却不露声色,只拿眼睛看了他一眼。
    赵启忙笑着将顾云浩往里请,一面又道:“大人,学士大人昨日提到,说让您到了便去寻他。”
    见着他如此说,顾云浩也不再多言其他,理了理身上的官服,便抬步而入。
 
第132章 第132章:分派

    翰林院虽然是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地方; 被点中‘翰林’的官员们也大多前途可期; 但其实翰林院的行政级别却并不高。
    即使这里的官员大多有机会到御前,接触到皇帝; 但在京中各处衙门来说; 翰林院手中其实是没有什么实权的; 是个实实在在的清水衙门。
    翰林院的‘一把手’不过是正五品的大学士罢了。
    这一任的翰林院大学士姓陈名凯元。
    陈凯元乃是顺德八年取中的榜眼; 自取中进士之后; 便被授官翰林院,从此便一直在翰林院兢兢业业地任职了这么多年。
    不得不说,这样的情况实际上还是比较少的。
    毕竟翰林院的年轻官员是流动最快的; 要知道翰林院三年一散馆。
    那些通过了馆选的进士入翰林院行走当值之后; 最多三年便会被分派到京中各衙门或是地方为官。
    想陈凯元这样在翰林院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的,实在是少数。
    自然,顾云浩新入翰林院; 平时对这位陈学士的了解,也大多是道听途说,因而也并不知道这里面是否有些什么缘故。
    见着赵启说陈凯元专门在等着他们这些新入馆的官员,顾云浩自然也是不敢耽搁; 直接走进了陈凯元的公务室。
    刚一进屋; 只觉一阵檀香的味道扑面而来。
    屋内的陈设颇为简单,不过是寻常的书案、桌椅之内。
    但房内一侧的书架却很是吸引人的目光; 只见那书架顺着墙边摆了满满半屋子; 书架上放满了书。
    陈凯元已经须发花白; 看着亦是有将近六十的样子。
    只见他身穿翰林院正五品官服; 整个人虽然看着颇为严肃,却又自带一种书卷气质。
    看见陈凯元身上的官服已经有些旧了,顾云浩也是觉得有些诧异。
    本朝官员的官服是专门定制的,朝廷每年只会免费为官员们定制两套,若是官服破损,官员们则是需要自己向吏部申请,并自己出资制作新官服的。
    虽然官服用料考究,但一般来说,对于这些为官多年的官员们,做一身官服的银钱应该也不算是多大一笔开销吧?
    但眼前这个身为堂堂翰林院学士的陈凯元,却是穿着一身旧官服。
    若是没有亲眼看见,顾云浩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看着这满屋子的书,顾云浩也慢慢回过味来。
    看来这位陈学士虽然为官多年,但本质上其实还是一个文人罢了。
    想到这里,顾云浩不由心生敬意。
    试问谁人能在京中为官这么多年,却仍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官场权力的诱惑,在这翰林院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下官顾云浩,见过学士大人。”走至跟前,顾云浩拱手行礼道。
    陈凯元微笑点头,说道:“今日你们初到,本官叫了你来,不过与你知会今后之事罢了。”
    闻言,顾云浩心里了然。
    看来这是预备要给自己安排今后的职能和工作了。
    “是,下官尽听大人安排。”
    见顾云浩如此说,陈凯元只是微微思索了片刻,又笑道:“想必你先前亦是听说过咱们翰林院,不知你有何想法?今日尽管直说便是。”
    他这话是没说错的。
    像他们这些考中进士,又被选入翰林院的人,又有谁不知道翰林院的职能呢?
    在前朝之时,翰林院职责分散,但是到了本朝,经过改制,其实翰林院的职能一共只分成了三块。
    第一是修书撰史。
    这其实是三大职能之中,最没有前途的了。
    基本上每天都是跟书本为伴,很少有机会到御前听差,自然也难得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从事这一项工作的,大多是一些得罪了当权者的官员,或是年纪大一些升迁无望的人。
    第二个职能是为皇室成员侍读。
    一般皇子们读书,那是规矩极严的。
    在专门的老师讲书之后,他们翰林院的翰林还要负责随侍皇子们温书学习,偶尔还要为其解惑答疑。
    这虽然也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皇帝,但好歹是能与诸位皇室成员接触。
    即便做不到皇子凤孙们的先生,接机攀附却还是可以的。
    毕竟谁也说不准当中哪一位皇子今后会君临天下。
    元化帝今年二十多岁,目前就一个不过六岁的嫡子。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位小皇子身边多得是人奉承,实在也轮到不到他们这些侍读的小翰林。
    第三便是代拟诏书了。
    这其实才是翰林院名声在外的主要原因。
    代拟诏书,不仅能经常面圣,还能借着拟诏书的机会,在皇帝面前一展才华和见识。
    成为天子近臣,前途自然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那么多翰林院翰林得以入内阁、成宰相的原因。
    眼下陈凯元的意思是让他自己选择,但顾云浩心里清楚。
    在这种时候,大多数的上官虽然都会问及下属的意愿,但实际上其实这些上官们心里大多都是早就有了打算的。
    与其说是听取属下的意愿,不过是走个过场,做做姿态罢了,若真的是推心置腹去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只怕不仅不能如愿,反而会招致上司的反感。
    顾云浩自问并不是一个看透名利的高洁君子,而且他不仅想着要找机会重开陵江书院,更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于各方来看,他自然是想要能在御前行走的。
    只是这个时候却也不能多言其他的,只得恭敬地道:“下官虽然略有所闻,但所知不多,一切皆遵从大人吩咐,下官绝无怨言。”
    此言一出,果然就见陈凯元眼中划过一丝满意的神色,随即面上的笑意也深了两分,道:“既如此,我听闻你博览群书,现下馆内陆学士那里正是需要人手,你且过去协助两日。”
    方才跟赵启一路上进来,顾云浩也听闻了一些翰林院的人员安排情况。
    听闻陈凯元如此说,却是神色未变,只点头应道:“是。”
    见着顾云浩这般识趣,陈凯元自然是满意非常,当下心情更是不错,又温言嘱咐了几句。
 
第133章 第133章:圣心

    在陈凯元这个‘一把手’之下; 翰林院各有从五品的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各两名。
    而这四名学士又各有分工。
    其中两人是要随侍御前的,剩下的两人则是一人负责修书撰史,一人则负责为皇室子弟侍读之事。
    陈凯元口中的陆学士; 便是官居翰林院侍讲学士的陆明; 他所负责的便是前者。
    因着顺德帝退位,翰林院便要尽快修撰顺德一朝的史书。
    顺德帝退位之后迁居别宫,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 说是精神状态不错,故此; 翰林院更要在此事上用心几分才行。
    顾云浩一路上听着赵启说过翰林院里的许是事情; 对此也是有些了解的。
    虽然说往年科考的三鼎甲基本都是在御前侍奉的,但现在时机不一样,而且上司已经心里有了打算; 他自然也不会多言其他。
    只是这样一来,他若是想面见元化帝; 只怕是没什么机会了。
    如此的话; 新政之事……
    想到这里; 顾云浩不由暗暗一叹。
    如今只盼元化帝还记着那篇文章吧,不然的话; 也不知道又要等多久才有机会……
    自陈凯元的公务室出来; 顾云浩虽然面上不显,但心中还是带着几分失落的。
    “云浩; 你竟然来的这般早?”
    此时; 却是听闻一个声音响起。
    顾云浩循声看去; 却见正是季航迎面走来。
    “怎么,见过学士大人了?”见着顾云浩走来的方向,季航往他身后看了一眼,说道:“学士大人如何说?”
    “恩,方才见过了。”
    听闻季航问及,顾云浩也不隐瞒,直接点了点头说道:“我要先跟着陆学士撰史,你这也是准备过去?”
    “怎么会这样?”
    听到顾云浩这话,季航面上皆是诧异,说道:“不是历来各科的三鼎甲都是要到御前侍奉的么?怎会让你去跟着陆学士?学士大人这样安排到底是何意思……”
    也难怪季航诧异。
    要知道顾云浩可是状元,状元一般可都是颇受皇帝关注的人,而且元化帝召见之时,这位年轻的帝王还颇为欣赏顾云浩的样子。
    怎么现在翰林院分派差事,顾云浩这位今科状元,却是被分去了最没前途的地方。
    陈凯元虽然是翰林院的大学士,但也只是个没有背景的五品官员罢了,怎么有胆量如此打压顾云浩?
    况且,顾云浩这个状元可是不一般的,不仅是本朝第一个‘三元及第’,更重要的是,他可是元化帝即位以来的第一个状元。
    怎么看也是颇得圣心的人物啊,陈凯元居然如此安排……
    难道是元化帝心意有变?
    想到这里,季航心里一突,随即看向顾云浩道:“云浩,难道是咱们回乡之后,京中发生了什么事?”
    言及至此,季航蹙了蹙眉,心中思绪万千。
    他们季家在朝中经营多年,虽然他才从淮安回来,但若是真的发生了什么事,也还是应该能知晓一些才对。
    “你且先过去吧,可别让学士大人等久了。”
    顾云浩并不准备在这里跟季航多谈此事,当下便道:“此事咱们散职之后找地方再说。”
    闻言,季航看了看四周,也一脸肃然地点头应下。
    他们才初到翰林院,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确实应当多注意些,不该在这里多做谈论。
    “顾大人。”
    这时,却见赵启也找了过来。
    “走吧,咱们去寻陆学士。”见着他过来,两人都止住了话题,顾云浩更是示意他带路道。
    “是,在下这便引大人过去。”赵启丝毫不在意地笑道。
    翰林院的办公区域一共分为四大块。
    这都是按职能划分的,从事相同职能的官员们都是聚在一处办公的。
    像陆明带领修书的官员的办公区域,则主要是在翰林院右侧的地方。
    陆明手下再有正六品的侍读两名,另外还有修撰、编修、庶吉士数名。
    “下官顾云浩,见过陆学士。”
    听到顾云浩这一声,陆明不由回了回神。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身为今科状元的顾云浩,居然会被分派到他这里来。
    虽然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缘由,但自然陈凯元发话了,陆明自然不会在这时候多问,当下便含笑道:“顾修撰博闻强识,本官早有耳闻,如今学士大人体谅我这里事忙,遣了顾修撰前来相助,想必定能在年前修好顺德一朝史书,送至太上皇陛下御前。”
    即便他们的职能在翰林院是属于没前途的一类,但陆明却还是心存希望。
    特别是这两年修顺德朝史,元化帝跟太上皇顺德帝都颇为重视,这对于他们来说可算是一个好机会。
    因此,陆明也打起了精神亲自主持修书事宜,争取尽快完成,从而博得元化帝跟太上皇的看重。
    “大人谬赞,下官愧不敢受。”
    顾云浩忙一脸谦虚地笑道:“下官初来,还望大人不吝赐教,在下感念在心。”
    “顾修撰少年英才,实在不必如此谦虚。”
    陆明含笑说了一句,便开始给顾云浩分派事情:“今日你初来,且熟悉熟悉再说,待明日便去修纂《南巡起居实录》吧。”
    这其实算是个比较稳妥的差事了,毕竟起居实录并不涉及什么大事,只是记录了皇帝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由专门的官员记录好的,修纂起来并不需要费很多事,而且顺德帝南巡不过只两次,时间也不长,所以这差事其实还算是轻松的。
    不论是这位陆明陆学士是照顾新人,还是对他能力的不信任,方才派了这么个差事,但对于顾云浩来说,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毕竟他初任职,这样的差事,既不招人眼,也是比较安全的。
    “是,一切听从大人安排。”
    顾云浩含笑应下。
    作为从六品的修撰,又单独负责《南巡起居实录》的修纂,顾云浩自然是分到了一个单独的公务室。
    赵启作为跟随顾云浩的院侍,自然也跟着一起。
    两人收拾了书案,将顺德朝南巡的资料整理好之后,便已经是午时了。
    午间,对于这些不方便回家吃饭的官员们,翰林院有专门供给的饭食。
    顾云浩匆匆用过午饭,正预备休息一会,却见季航又找了过来。
    “怎么这个时候过来?”
    听到顾云浩问及,季航却是先四下看了看,见屋子里没人,方才说道:“我这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放心不下,你可知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今科状元,怎会不到御前听差?”
    看着他一脸的关切,顾云浩心中一暖。
    他自然知晓好友是在为自己担忧,因而也不扭捏,想了想,便问:“你被分到什么差事了?应当没有如我一般吧?”
    闻言,季航点了点头。
    见状,顾云浩不由一叹。
    看来果真是如他先前料想的一样。
    “你可听说了咱们离京之后,朝中发生的事情?”
    听见顾云浩相问,季航回忆了一瞬,摇了摇头说道:“爷爷近来好似忙碌非常,也没与我多说什么,右相大人那边如何说?”
    “师祖只叮嘱了让我小心谨慎,言及我殿试的文章,惹得一些人颇为不悦。”顾云浩说道。
    闻言,季航瞬间便反应了过来,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顾云浩殿试的文章,他自然也是看过的,当时虽然也看的热血沸腾赞叹不已,但后面细细一想,也很是为他担心。
    要知道新政可不是一件小事。
    不过后面见着元化帝如此看重好友,季航也是替他松了口气。
    “陛下看重你,有些人即便对你那文章不满,应当也不至于敢挑起什么事端才是。”季航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难道陛下圣心有变?”
    说到这里,季航更是觉得有些坐不住了,又道:“待我有机会面圣之时,先探一探陛下的心思,若真是如此的话,咱们必须得要想好退路才行。”
    虽然他有一位当阁老的爷爷,但顾云浩却是寒门弟子出身,即便有老师江程云在,江程云也不过是个正四品的知府,在朝中的力量有限。
    而右相孙惟德,虽然是顾云浩的师祖,但总归是隔了一层,加之自元化帝即位以来,右相行事愈发小心避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