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科举]-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子们或凝神静听,或皱眉思索,或互相争论,可谓全心投入。
唇角微微一扬,顾云浩抬步走开,不去打扰。
走在回寝舍的林间小道之上,感受着书院这传承百年淳厚的书卷气息,只觉奋发进学之心更甚。
陵江书院……
顾云浩有一种直觉,这个地方会让他永生铭记。
第59章 第59章:那位姑娘
读书的日子虽是单调; 但顾云浩却不觉得乏味。
不知不觉之间,就已经入了冬。
这几日天降大雪,整个淮安城都是一副银装素裹之态。
顾云浩、楚毅、季航、李文旭四人齐聚于顾家城南的小院。
自院试之后,楚毅跟李文旭都得中秀才,两人皆到府学读书,因而每每陵江书院休假的时候,两人都会相邀来寻顾云浩。
陵江书院每半月学子可休假一天; 虽是肯定来不及往返临川县,但顾云浩还是会回一趟淮安府。
季航跟顾云浩乃是陵江书院的同窗,加之几人先前又在临川县相识,故而也是时常跟着一起到顾云浩的小院来。
当然; 季航乃是云宁季家的嫡子; 季家在府城也是有宅院的,但家中却并非只季航一人,故而倒是不如顾云浩这里方便自在。
此刻; 几人交流了府学跟陵江书院的学业情况; 便在厅中吃茶闲聊。
“这个冬天实在太冷了,不知到了明年春闱的时候,会不会暖和一些,不然只怕得有许多士子抗不住。”
季航吃了口热茶; 又看着门外的大雪,不由感叹道。
闻言; 顾云浩也是忧心忡忡。
他倒是来不及感叹春闱之事; 反而更是担心顾云涛。
经上次落榜之后; 这个堂兄进学更为刻苦,心志也越发坚定。
甚至还拒绝了方氏为他寻摸了许久的亲事,只说一日不取中县试,一日就不成婚。
因而,想来无论明年的县试是个什么情况,顾云涛也是一定会下场的了。
要知道县试都是二月间,若是一直这样冷下去,对于应试的考生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顾云浩心底还是很认可顾云涛这位堂兄的,自然也是希望他明年的县试能一举考中。
“只盼过年之后,天气能暖和一些吧,若不然不仅是春闱,县试只怕也艰难。”
叹了口气,顾云浩跟着点了点头,说道。
“云浩,你堂兄是准备明年应试么?”
楚毅知晓顾云涛的事,遂问道。
“正是,堂兄这两年埋头苦学,只盼他明年能中吧。”
“不想,你与家里堂兄竟然如此要好,亲兄弟也不过如此吧。”季航眼睑一垂,眼中竟是带着几分恍惚。
“所谓血浓于水,且我与堂兄自小一处长大,若是这样关系都不好的话,还何谈什么‘亲人’之称呢。”顾云浩道。
“血浓于水么……”
闻言,季航只低喃一句,便默默了许久,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见此情状,顾云浩几人也都暗暗猜想他触动了心绪,便不再提及方才之事。
看来世家公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过想来也正常,世家大族不仅家里人口多,还规矩严,虽是衣食无忧,一生富贵,但也少了许多脉脉亲情在里面。
若是糟心点的人家,来个嫡庶之争什么的,那就更是让人烦心了。
还是自己家里好……
虽然跟季航更为熟悉一些,但季航不提及,顾云浩也从不过问他家中之事,今日倒是第一次见他如此神态。
平日季航行事说话皆是一副温和公子的模样,此时却这样沉寂,顾云浩只觉得一时倒有些不习惯。
不过季航也是个通透的人,仅仅片刻就回转了心思。
只见他淡淡一笑,似先前的心绪全然消散的样子,说道:“说起应试,我前些日子刚叫人从京中带回来几本书,想来你们也有些兴趣。”
闻言,众人皆是来了精神,忙问:“什么书?”
“国子监每年十月会有一次岁考,且会从学生文章中择优编录成册。”
说到这里,季航顿了顿,看着几人笑道:“再则另有今年京中新编制的各省乡试的程墨。”
居然是监生岁考跟各省乡试的程文集录!
听了这话,众人皆是心中一热。
他们都是才取中的秀才,又都年轻,自然都想在科考上再进一步,因而对乡试之事,也皆是关切非常。
先前他们越省乡试的程墨,几人也都是买了集录的,在自叹弗如之后,皆是认真加以研习,学长补短。
而没想到的是,季航居然能这么快,就弄到全国各省的乡试程墨集录,这样采观全国优秀士子的文章,无疑对自身学业是大有裨益的。
再说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自然更是汇集了天下的优秀士子,绝对是顾云浩这些士子书生所向往的地方,国子监岁考编录的文章,亦是足以值得他们学习的。
见着众人如此反应,季航也不吊大家胃口,遂道:“虽是仅有一套,但我们几人可以换着看,每次学里休假,咱们再换就是了。”
顾云浩几人听了这话,自是感激不已。
先且不说这文章集录有多难得,就说季航愿意如此跟他们分享,便已经是很大气了,毕竟三年后的乡试,他们亦是彼此的竞争对手。
这里季航已经拿着纸笔,写下了一张字签,便让巴九拿着去季府取书。
过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听见外面似有响动。
“估摸着是巴九回来了。”
顾云浩轻轻一笑,便起身出去开门。
取下门栓,打开大门之后,看着眼前的情状,顾云浩不由微微一怔。
眼前之人哪里是巴九,却是一个眉眼俊俏的年轻女子,这女子不过十四五岁,正神情娇俏地立在他家门口。
女子身后不远处,正是一架珠缨八宝的华盖马车。
“这位姑娘……”
心下诧异,顾云浩正欲相问,却见巴九自急急自那马车后跑了出来,回道:“公子,我回来了。”
“这是?”
见着顾云浩问,巴九忙解释道:“我去了季公子府上,季府的人本是按着季公子所言,准备给了我书就罢了的,结果刚巧遇上季小姐,季小姐说有事要寻季公子,便亲自送书来了。”
听了这话,顾云浩也是有些没有想到。
但因涉及季航家里之事,当下也觉得不便多问,便直接回身向院里喊了一声季航。
这里又只得硬着头皮对那女子拱手一礼,道:“劳烦季姑娘略等,令兄即刻就来。”
此言一出,却哪里晓得那女子‘咯咯’一笑,说道:“真是个书呆子,谁告诉你本姑娘就是我们家小姐来着?”
闻言,顾云浩也不由无语。
看来眼前这女子是个丫鬟了。
不过,他又不是认识什么季小姐不季大姐的,认错人也很正常好不好。
刚刚不过是看着季航的面子上,为了不慢待人家,客气一句,结果反倒引来了这丫鬟的嘲笑……
看来前世的电视剧小说里面讲的真是不错。
果真是每一个大家小姐身旁,必然有一个伶俐又让人哭笑不得的丫鬟!
马车离得并不远,季萱坐在马车之内,自然听到了外面人的话,此时也微微掀起一侧的帘子,看了过去。
只见那门口正背手而立着一位少年,这少年身穿的一身青色旧衣,并无什么大毛的衣裳御寒,却并未因这寒冷的天气而身形佝偻,反而是如青松一般地立在这鹅毛般的大雪之中。
那少年面容俊朗,眉眼之间带着礼貌的微笑,却是另有一种让人难以看透的感觉。
看着眼前的少年,季萱只觉得似曾相识。
蹙着眉细细思量了片刻,忽然这少年跟记忆中那个身影重叠起来。
竟然是他!
“小萱?”
随着一个声音响起,季萱亦是从回忆中回过神来,随即戴上帷帽,下了马车。
“二哥。”
走到季航身侧,季萱唤了一声。
这时楚毅跟李文旭也凑热闹的跟了出来。
“喂!我说是怎么……”
楚毅一路走一路吵嚷,正准备问是什么情况,结果就见着门前立着一个身形窈窕的女子,当下也不好意思大声喊了,只对着顾云浩低喃:“什么情况?”
“这是我的妹妹。”
不等顾云浩开口,季航便主动介绍道。
本朝民风开化,对女子的约束也较前朝少了许多,而今不仅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可上街出游,就是世家名门的女子,也不再是如前朝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开始活跃于各城里城郊,在首饰胭脂等铺子里,更是随处可见这些世家小姐们的身影。
因而,季航也并不作他想,直接大大方方的介绍他的妹妹,只是觉得女儿家名字不好随意说出去,就并不提及姓名。
“妹妹,李兄跟楚兄是我的好友。”
季航笑着指了指李文旭跟楚毅,又看着顾云浩的方向介绍道:“这位顾兄,亦是我在书院的同窗。”
果真姓顾……
季萱心里一跳,面上却是不显,直接笑着跟顾云浩三人见礼问好。
“我让小厮去取书的,怎么你跟着来了?”季航皱了皱眉,面带疑惑地问。
“原本我是打算去八宝斋的,就顺路将书给你带过来,再则也是告知你一句话。”
闻言,季航忙问:“什么?”
“叔爷爷来了。”
季萱这时却是突然一笑,声音也俏皮了不少,道:“叔爷爷说,这次若是等不到你,就绝不回云宁了,会一直在府城守着。”
闻言,季航一向温和俊秀的面庞也是有些绷不住了,当下就垮了下来。
季萱却是轻声一笑,又朝顾云浩的方向看了一眼,便不再久留,直接上了马车。
“二公子,二公子?”车夫抱了一摞书走过来,“这书小的给您放这里了啊。”
“不用,不用,交给我就好。”
巴九忙站出来接着。
看着马车走远,顾云浩一拍季航的肩膀:“想什么呢,先回屋吧,咱们且先看看这些魁首们的文章。”
季航早已回过神来,也是爽然一笑。
“走,学业重要。”
第60章 第60章:淮安大雨
顺德二十七年; 顾家可谓是好事不断。
首先是顾云涛县试、府试连连取中,虽说名次并不算好,但也足以令全家人兴奋了。
自顾云涛取中之后,顾家在整个青坪村乃至紫云里的名声又旺了许多。
不仅顾长荣跟方氏这段时间走路带风。
就连顾长光两口子也是满面红光,毕竟顾云涛有出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再来就是顾家三妞的婚事定了下来。
男方是本地有名的地主之家,而且那名后生也读书识字; 虽是尚未取得功名,但学业还算不错,慢慢熬应该也能熬出个名堂。
转眼就到了六月间,陵江书院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放半年假; 一共有十天; 因而顾云浩趁这个时候回到了青坪村。
哪晓得刚回村不久,天就开始下雨,且连续三天大雨不断。
坐在屋檐下; 看着院里急急而下的大雨; 顾云浩不由叹了口气。
虽说这个时节下雨是个好事,但这雨是不是也太多了。
大雨连续下到第四天,还不见停的样子,顾云浩不由担心起来; 索性披着蓑衣在村里转着看看。
待到河边,果然见着河里的水位涨上来了不少; 些许稻田也被水冲垮了田坎。
要是这雨一直这么下下去; 只怕就要反倒成灾了。
“爷爷; 今年这雨是不是太多了点?”
顾明良也是一脸惆怅地看了看天,道:“也不晓得这老天爷是怎么了,只盼早些停吧。”
闻言,顾云浩道:“我刚刚去看了下,河里的水位又涨了不少,过了今夜,只怕水就得漫上来了。”
河水上漫,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首先就是沿着河边的田地会被淹没,也代表着田地里的庄稼将会颗粒无收。
这事顾明良自然也是知晓的,当下就皱起了眉头。
庄稼人最怕的就是这些事情了。
为此,整个顾家人甚至包括全村的人都忧心忡忡。
好在大家的担心似乎并没有出现,就在大雨的第五天早上,雨水终于停了下来,似乎有放晴的迹象。
见状,众人都是松了口气。
随后的三天里,虽然仍是阴云密布,但总算是没有下雨,河里的水位也渐渐降了下去,地面也开始干了。
顾云浩估摸着时间,也该到了回府城的时候。
走前,看着天上的阴云,总觉得有些放心不下。
“爷爷,我看着这好似要继续下雨一般,若是后面仍是这样的连续大雨,只怕难保不会再生水患,看着若是有什么不妥,还是提前预备来的妥当。”
顾云浩想了想,还是将这话说了出来。
“恩,你放心念书,我晓得。”
见着他爷爷亦是点头,顾云浩又看了看顾云涛,道:“大哥,院试应该也快到时候了,你也还是早作准备,看着天气不对,就尽快先到府城吧,毕竟咱们又不是在府城没有住处,在哪里温书都是一样的。”
因着他们二房在府城买了房子,家里人到府城,倒是方便了许多。
前次府试,顾长荣跟顾云涛便直接住在了他的小院,省了很大一笔开销。
听了这话,顾云涛也觉得所言不错,便一脸认真地点头应了下来。
又嘱咐了家里众人小心水患,顾云浩便起身回往淮安府。
因着才下过几天的大雨,先前几日,各村往城里的路都不好走,直到今天,仍是有些潮湿之感。
这个情况,吴家自然是不愿意拉牛车的,因而顾云浩只得背上书箱,自己徒步往县城去。
没办法,谁让这路不好呢。
走在这泥土碎石路上,顾云浩擦了擦额上的汗,不由怀念起前世的水泥路面来。
到了临川城,天色也已经不早了,便索性找了个客栈休息一晚,第二天再前往府城。
第二天一早,天又是一如既往的阴沉,又没什么风,让人只觉身处蒸笼一般。
来不及感叹天气,顾云浩一大早就吃了饭,坐船赶往淮安府。
哪晓得中午才到府城,晚上就又下起了雨来。
这雨怎么没个停的时候……
顾云浩不由庆幸他出门的早,不然这样大的雨,淮江上只怕是要封船的。
次日,冒着大雨去了一趟府台衙门,却是并不见老师,府衙的下人只说因着前番连连降雨,淮安多处河堤不稳,江程云这几日都在走转各处,督促修筑河堤之事。
每每地方出现水旱灾害,除了受灾的百姓之外,最应该着急的就是地方官员,毕竟但凡是有责任心的,看着自己辖域内出现这样大的事情,都会忧心不已。
他的老师自然是一个负责任的知府,此次淮安连降大雨,是必然在府衙坐不住的。
知晓江程云最近忙碌,顾云浩自是不会不知趣的此时烦扰他,只跟赵氏见了礼,便离开了府衙。
到了次日,雨水还是未停,顾云浩只得披上蓑衣,一脚深、一脚浅地冒雨赶往陵江书院。
及至书院山下,转头看向身后的陵江,只见江水混黄,水势湍急,哪里再有先前的悠然之感。
雨越下越大,顾云浩来不及感叹,便冒雨上山。
哪晓得才走没几步,就见山上下来一人。
那人亦是背着书箱,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一步一步的往山下走。
“季兄?”
待那人近了,顾云浩总算看清了来人的相貌,不由惊讶道:“怎么这样大的雨还下山?”
“今天书院休假日结束,我本是跟你一样赶了回来,结果哪晓得刚才上山了才晓得,书院因想着这些天大雨,学子们往来不便,便暂时散学,只待大雨完全停了之后,再开山门。”
季航见着顾云浩,也是无奈地一叹,说道。
“大雨停了之后又是何时?没说个准确的时间么?”顾云浩问。
“说先休假半月,若是半月之后雨水仍是如此,便复又半月。”
听了季航这话,顾云浩也了然地点了点头。
毕竟陵江书院乃是越省最优,不少学子都慕名而来,虽然他们书院仅七十余人,但却是来自越省各地,乃是还有一些家居外省。
他家在淮安府,且临川与府城来往便利,才能这样稍微天气好点就赶了来,就算是这样,昨日还险些又遇到了大雨。
更不用说离得远的学子们了,来往一趟更是麻烦许多。
“既然如此,那还是先回府城再说吧。”
看着越来越大的雨,顾云浩也决定不再多做逗留,直言道。
季航也是点了点头,两人一前一后开始下了山,一起往府城方向走。
“我叔爷爷说,这雨只怕还有得下,唉,希望早些停了就好了。”路上,季航感叹道。
闻言,顾云浩也是心里一沉。
虽然不晓得季航的叔爷爷是什么人,但在前年院试的大雨,却是被说准了的,现下又说这雨势不停,只怕也还是有几分可信。
顾云浩虽然不懂什么星象、天象,但也曾听闻有人喜爱研究这些,真懂的人,还是能稍微预测一二,即便没有前世的天气预报准,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农耕之事,也是足够了。
若真是如季航那位叔爷爷所言,这雨不停的话,只怕果真是要不好了。
一路上两人皆是忧心忡忡,话语也比平时少了许多。
顾云浩更是满腹心事。
且不说顾云涛来不来得及到府城院试这回事,就说这降雨过多,只怕大雨成涝啊,到时候苦的可是这淮安府的千万百姓。
出身农家寒门的顾云浩,更是知晓这天气雨水对寻常百姓的重要。
就说他们家,从最开始吃饭都吃不饱,到后面日子越来越好,家里条件慢慢改善,靠的就是老天爷心情好,风调雨顺了这么些年。
而且淮江一带乃是全国的‘粮仓’,华朝每年消耗的粮食,有一半都是产自这里,而淮安府更是淮安流域的要地,若是这里遭了灾,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心下忧虑,但又无计可施,顾云浩两人只得闷闷地回到了府城。
雨仍是下个不停……
受这大雨影响,府城之内也开始有了变化。
不仅是寻常的米粮菜蔬价格开始上涨,就连一些蜡烛灯油等日常物品也较寻常贵了一些。
当然,这些事情暂时还用不着顾云浩操心。
早在前几天连连降雨之时,巴九就多了个心眼,他毕竟是饿过肚子的,总是觉得家里存足够的粮食,才会安心。
因而,不仅买了好几个大缸和柜子回来,还索性腾了一间屋子存放了不少的粮食。
家里的事,巴九操持的有条有理,顾云浩也不必多费心。
跟巴九一起匆匆吃过了午饭,顾云浩便披蓑戴笠,独自一人来到了府城西侧的淮江堤坝之上。
看了看堤坝边上插着的水位杆,顾云浩心里一紧。
水位的涨势果然比他想象的还高。
看着堤坝上仍在不断忙碌的挑夫和何工,顾云浩心里涌现出一种难以言状的伤感。
这雨又是连下了十来天了,难道还不停么……
第61章 第61章:初治水患
有的时候; 现实总是与理想相反。
这大雨连下了十多天,不仅没有停,反而更是像要越下越大的样子。
随着这不断的大雨,淮江的水位也跟着一涨再涨,下游一些低洼地段的田地,已有许多被这大水淹没。
这些日子以来,顾云浩心里的担忧就没停过。
虽然临川县在淮安府的西侧; 但也是在淮江边上,如此大雨,也不知家里是个什么情况。
再则来说,若是这大雨成灾; 最终苦的还是寻常老百姓。
加之; 他也是实在担心老师。
近来这几日,江程云更是忙了,前两日甚至不顾劝阻; 冒雨骑马到各县巡看水情。
坐在小院的廊檐下; 看着院里的雨水越积越多,而天上仍是大雨如泻,顾云浩坐不住了。
回屋找了蓑衣斗笠穿戴好,又跟巴九说了一声; 便穿上木屐,挽起裤腿; 一路往府衙而去。
“哎哟; 顾公子; 这么大的雨,你怎么来了。”
门子见着他,即刻就认了出来,也是一脸诧异地问。
“老师可回府了?”
顾云浩来不及与他寒暄,一面摘下斗笠,一面问道。
“府尊大人昨日回来了,但像是累坏了。”门子极有眼力见,忙伸手接过顾云浩手里的斗笠。
闻言,顾云浩了然地点了点头。
淮安府共有六县,除了府城所在的合川县,江程云这两天来回跑了其余的五个县,又都是骑马走的山路,必然会体力不支。
但总算是平安的回来了。
顾云浩稍微松了口气。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大家一般都是不出门的,且不说泥路难行,就是山洪爆发,泥石流什么的都是寻常事。
虽然江程云走的是官道,但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解下身上的蓑衣,交予那门子收好,顾云浩放下了裤腿,再往府衙内而去。
及至后堂,江程云已经稍作休整,正在与师爷董睿商议此次水患之事。
“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见着顾云浩,江程云也是有些不解。
这个弟子一向是个聪明人,又极为知进退。
现下淮安水患,自己忙的脚跟不着地,他这个时候来寻,必然是有什么缘故。
“老师,淮安府水位太高了,学生看着不太妥当。”
此情此刻,顾云浩也来不及多言其他,直接说道。
“嗯,你所言不错,为师昨夜回来之时,也是先去堤坝上看了,只怕再有两日大雨,咱们淮安的堤坝就会支撑不住了。”江程云亦是一脸严肃地点了点头。
“眼下还是得要再召集河工,加筑河堤,若是淮江一旦决堤,那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董睿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他们淮安府虽然并非越省的省城,但在越省乃至全国的地位都是不容小觑的。
要知道淮安府下游,可谓是沃野千里,皆为良田。
现在田里的水稻已经种下,且眼看再三个月左右就能迎来收获之时,若这个时候遭了水灾,实在是可惜。
且淮江下游这一片遭了灾,全国的粮食必然会供应不足,来年粮食紧缺,随之而来的就是粮价上涨,也不知道整个华朝有多少百姓会跟着挨饿。
其中的利害关系,不仅董睿心知肚明,顾云浩也早已想到。
江程云则更是明了,因而这几日暂且放下了手中诸多杂务,全力主持治水之事,且还前往各县巡看,亲自督促各县加修河提,疏通河道。
“老师,治水一事宜疏不宜堵,以学生所见,加修堤坝自然最为要紧,但也要想想旁的法子。”顾云浩直言道。
江程云当然知晓这个道理,也是点头道:“你所言不错,加筑河堤只能解一时之困,老夫已命各县务必疏堵结合,组织民夫挖渠引流,只是这雨势不断,怕是还得再想别的法子。”
“顾公子可是有什么法子?”
董睿原本也是一筹莫展,见着顾云浩如此说,即刻反应过来,忙眼珠儿一转,问道。
“老师,学生以为,眼下还不仅是咱们淮安府水患,只怕宁阳府那边情况也是不容忽视。”顾云浩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道。
宁阳府跟淮安府同属越省,在淮安府的西侧,亦是位于淮江之畔。
因着淮江自西向东而流,其实宁阳府就是在淮安的上游。
眼下越省大雨,宁阳府的情况未必就比淮安好多少,且宁阳府地势又高,若是宁阳府的堤坝一旦决口,那不仅是淮安府下游的田地遭灾,只怕整个淮安六县,全部都将没入这滚滚洪水之中。
“宁阳府那边,巡抚大人已经下了令,务必固守河堤,加之雨水要比咱们淮安少些,想来还能坚持几日。”江程云叹了口气,说道:“眼下咱们淮安水位越来越高,河堤也一加再加,若这雨水不断,只怕挨不到后日了。”
“老师,还是想法子引洪入湖吧。”
听了这话,江程云不由伸出手指揉了揉眉心。
“早在前两日,便已经开始引洪入湖了,只是眼下淮江边上的几大湖泊都已水满,此法作用已经不大。”
“那咱们何不自己造湖。”顾云浩道。
“造湖虽是一法子,但也得费些时日才行。”董睿叹了口气。
江程云却是眉尖一跳,双目看向顾云浩,道:“你且细说。”
“这几日老师在外巡督各县,学生细细询问了附近的农户,说是在咱们淮安府西南侧数里之外,有一村落,因着村子四面环山,且处于低洼,早早就遭了灾,全村的人都已经避到了府城。”
顾云浩沉声说道:“既然有这样的天然水库,何不索性就引流而入。”
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还是很不好受的。
即便这些山谷里的村子在如此大雨之下,遭遇水患,但这也只是天灾,水患若是不严重,说不定等着洪水过后,老百姓还能回去。
而现在却是要引流而入,那么那个村子势必是要整个被淹了,今后多半也顺势成为湖泊水库。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村子的百姓都得背井离乡,迁徙出来。
“这倒是个办法。”
闻言,江程云略一思索,便点头赞同道:“离淮江不远,倒是可以组织民夫挖渠引流过去,且咱们淮安府六县,类似如此四面环山的地方想来还有不少,若是皆能引流……”
说到这里,江程云也不再说话,立即就吩咐董睿:“你且快去,就照云浩刚前的意思整理行文,派人急送各县,立即着人寻找合适的地方围湖引流。”
“是。”
董睿应了一声,便急急往外走。
“回来。”江程云又想起一事,忙又道:“告知各县,务必将百姓迁徙之后,方可行事,若是有不顾百姓性命之人,本府必不轻饶。”
“是。”
董睿连连应下,自去往各县发送官文。
这里顾云浩也是想到了避灾而背井离乡的百姓,便道:“老师,如果真的围山成湖,那些避祸的灾民,怕是得想法子安置才行。”
毕竟田地遭了灾,本就是极大的损失,现在又直接围山成湖,那百姓可谓是真的流离失所了,今后的生计问题不得不考虑。
“你所言不错,现下各地已经修了流民安置棚,可以暂时先住着。”江程云道:“只是听闻这城里粮价上涨,再过两日,这些流民怕是要饿肚子了。”
“难道朝廷没有救济么?”
顾云浩不由有些诧异。
“奏本已经呈了上去,估计过两日就会有旨意下来,届时便可开仓放粮。”说到赈灾之事,江程云先是一脸愁容,而后又稍微松了口气,说道:“好在现下还未成水患,并未有多少百姓受灾。”
他们淮安府这十多年来年年丰收,各地官仓内都堆满了粮食,赈济灾民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
“老师,不可以现在就开仓么?”顾云浩试探地问。
“不可。”
江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