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科举]-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三妞出嫁之时,也是如此。
    顾云浩也知道这已经是卫氏的极限了。
    “娘,我想着,今后要在陵江书院念书,学业上还是得时常要老师点拨,倒是还要经常往府城跑,不如咱们在府城买个房子吧?”
    想了想,顾云浩又与卫氏商议道。
    虽然说这个时代都是男人当家,这么多年以来,顾云浩也算看明白了。
    他爹虽然是当家人,但家里什么事都拿主意的都还是他娘,凡事只要卫氏赞同了,顾长光也基本是没什么意见。
    赶巧他爹今天不在,所以顾云浩便打算先跟卫氏提一下。
    卫氏是万没想到儿子会提出这个,立马脑子里就开始算起账来。
    他们家先前分家得了二百一十两银子,顾云浩又领回了一年的禀膳银,拢共得了二百二十二两。
    这些年顾长光干木匠活,以及卫氏带着二妞、三妞一起织布、打络子、养鸡养鸭赚的钱,除了开销顾云浩念书每年二两银子的束脩之外,也都是全部攒了起来。
    几年下来,他们二房也攒了二十三两。
    还加上之前顾云浩救人,季老爷送来的谢礼里面,只开销了大妞那十两银子的压箱银,也还剩了五十两,卫氏一直小心的收着。
    这样算下来,他们二房还是有二百九十五两,即便前面花去了一百五十两买地,还余下了一百四十五两。
    现在又得留出五十两,到时候给二妞跟三妞置办妆奁田,所以家里能动用的钱也只剩下九十五两。
    算清了现在家里的余钱,卫氏问道:“在府城买房?那得多少银子?”
 
第54章 第54章:买房

    淮江流域一带; 素来都有“粮仓”之称,原因无他; 只是因为这里沃土千里; 生产的粮食供应了大半个皇朝。
    淮安府位居淮江下游,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但好在本朝才立朝不到六十年; 大部分百姓都刚从几十年前的王朝更迭中缓过气来不久; 即便一些有点余钱的人家,也都是先置办田地; 还没有开始往城里迁移。
    因着这个; 目前城里的房价还算便宜; 在顾云浩他们家能够接受的范围。
    卫氏原本有些犹疑; 但想到儿子今后念书,要往来于府城跟陵江书院之间,总归是在府城有个歇息的地方要好些。
    毕竟这城里都是有宵禁的; 又不好总是去府衙打扰江程云。
    虽然现在家里可支配的钱不多了,但好在有了那四十多亩田地,因放在顾云浩名下免税; 所以租给佃农们的租金就高一些,每年也能有个二十两银子的收入。
    有了这一个进项,卫氏的底气也足了一些; 加上又心疼儿子; 最后也是同意先去府城看看; 若是果真价格并不贵; 买下一个住处倒也是可以的。
    打定主意之后; 母子两人跟顾长光商议了一番。
    最后还是决定,待顾云浩回府城的那一天,一家人都跟着一起去看看。
    原本卫氏并无此打算,只让顾长光跟着一道去了,到时候办好了买房文书拿回家来就是了,结果顾云浩想着他娘多年没到过府城,两个姐姐更是甚少出门,不如就此机会一起去府城转转,也算见见世面。
    二妞、三妞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欢喜的很。
    毕竟都还只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听闻能出门,哪里有不兴奋的。
    看着他二姐跟三姐这几日都在憧憬着去府城的事情,顾云浩不由跟着高兴,但随即想着两个姐姐也都快要嫁人,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到了出行这日,一家人早早的就收拾妥帖,又拿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干粮。
    顾长光觉得还是应当早些出门,便早早地就跟吴老头说好,索性给了二十文钱,让吴老头天刚亮就赶牛车出发。
    毕竟若是走的晚了,一天之内是到不了府城的,那么就得要在县城住一晚,这样得多花些钱,他们都节俭惯了,是断然不愿意浪费这个钱的。
    一家人到了县城,才刚到巳正时分,见着天色还早,全家人又在小食铺子吃了点东西,待到午时的时候,方才坐上了去淮安府的船。
    “二姐,你看那艘船好大。”
    “哎呀,那里还有人划船钓鱼呢,这里能钓到鱼么?”
    “这水看着好像很深啊,小浩,你之前来考试,也是这样坐船的么?”
    ……
    一上了船,二妞、三妞两姐妹便来了兴致,像是对着淮江上的一切都很好奇的样子,姐妹两个唧唧咋咋地说个不停。
    这也难怪,两个姐姐连县城都没去过两次,更何况是第一次坐船了。
    “二姐、三姐,你们还是先坐下来吧,这还有两三个时辰才到呢。”
    顾云浩笑着劝道:“三姐,你别一直看那水,不然很容易晕船的。”
    闻言,二妞也定了定心思,拉着三妞坐下,不许她再到处乱跑,一家人时而看看江上的风光,时而说说笑笑,时间倒是过得也快。
    及至淮安府,差不过已经申末时分。
    因着三妞跟卫氏有点晕船,一家人刚进了城,就直接去找客栈号房子。
    待到次日,一家人休息好了,就找了房牙子,说起准备买房之事。
    那房牙子在府城待得日子久了,见着顾云浩一身秀才的生员衫,当下就不敢大意,忙笑着招呼几人,一面奉茶一面问顾云浩:“不知秀才老爷是准备买什么样的房子?”
    “也不用太大,只一个小院即可,最好是四下环境安静点的。”顾云浩道。
    “刚巧这里有几处一进的小院子,不如我带几位去瞧瞧?”
    “这倒先是不急,你且先说说,这买一处院子,得要多少钱。”
    卫氏最为关心价格,忙问道。
    见状,那房牙子仍是面色不改,一脸笑意地回道:“这得要看夫人准备买哪里的房子了,咱们淮安府的房子,即便是房子看着一样,但若是放在不同的位置,那价钱也是不一样的。”
    “那你且细细说来听听,我们再做决断。”顾云浩亦是点头道。
    “秀才公这样的年岁,想来是今科新高中的吧?不知先前来府城,可听过此间百姓流传的一句俗话,叫‘东贵西贱,北贫南富’?”
    说到这里,房牙子又笑着解释道:“咱们府城,城东一片,那乃是府台衙门及各处官衙所在,多数官家都是住在城东,因而房子价钱倒是要贵一些。至于城南,因着离府学近,则是读书人居多,还有本地的乡绅也多数聚集在此,房子也不便宜。”
    听了这话,顾云浩心里大概有了个底,看来这城南就是前世的学区房了。
    “那城北跟城西呢?”卫氏问道。
    “城北住的大多是寻常百姓,而城西则是因聚集了一些戏班子跟卖杂耍的,所以这两处房子倒是要便宜许多。”房牙子解释道。
    听了这话,顾云浩想了想,还是道:“一般城北的院子是得多少钱?城东的又得多少?”
    “小的手里现在到还有几处房子,有一处城北的小院,倒是宽敞的很,只是因着临街,可能白日里要闹腾些,但价钱便宜,只要四十两银子。”
    闻言,顾云浩摇了摇头,他还时不时地在此地温书,太过吵闹的地方,确实不好。
    “还有别的么?”顾长光也觉得不妥,便继续问道。
    “城东也有一处,只是要贵一些,得要六十五两银子。”
    听了这话,卫氏有些动心了,毕竟城东离府台衙门近,儿子去寻江程云也方便,即使贵一点,但为了儿子,她也是能接受的。
    “城南呢?”顾云浩却是觉得六十五两还是太贵了,便继续问道。
    “也有呢,听说先前还有位秀才公住着,后面考中了举人,是个风水挺旺的院子。”那房牙子忙笑着说道:“加上离府学又近,最是适合读书人住了,价格也很公道,只要五十两银子。另外,还有城西……”
    “不看城西的!”
    那房牙子话还未说出口,便被卫氏跟顾长光双双打断了。
    只先前听闻了那房牙子说的话,两口子便都猜到城西住了许多戏子优伶之流,是怎么也不会同意让儿子住在城西的。
    “那就带我们去看看城南的房子吧。”顾云浩也觉得城南的房子听着不错,即便后面他不住了,但离着府学近,也可以租给那些在府学读书的秀才们。
    房牙子忙一口答应了,然后拿上钥匙,一行人直奔城南而去。
    到了地方,只见乃是一个青瓦白墙的小院。
    顾云浩四下一看,只见周围多是些书肆、文宝铺子,果真是有几分幽静清雅的味道。
    推门而入,只见院内也看着清清爽爽,许是为了好意头,院中还种了两棵金桂树。
    “老爷、夫人你们这大门虽然不是开在正中,但开在边侧也有好处啊,这前院这里就多修出了三间房,到时候家里有个门房或是下人,也能住得下不是?”
    房牙子忙指着房子开始介绍道。
    顾云浩看了看院子的格局,也是觉得不错,院子东侧乃是厨房,但又从中隔开了下,到是专门弄了个吃饭的饭堂出来。
    西侧是也是两间房,一间空着,一间是堆放杂物的屋子,那屋子旁边的角落就是茅厕了。
    而正处乃是一堂两室,看着也很是宽敞。
    一时间大家都还是比较满意,卫氏便跟那房牙子商议价钱,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四十五两买下了这房子。
    待说定价钱之后,全家人就兵分两路,顾云浩跟顾长光拿着钱跟着去衙门办文书和过名房契,而卫氏则带着二妞、三妞在家里打扫屋子。
    因着原来的主人还留下了一些简易的家具座椅等物,也不着急买新的,只先凑合着用。
    反正顾长光乃是个木匠,大不了过段时间去买点木头,自己打家具来的好。
    待收拾完屋子,卫氏便又带着二妞、三妞直接上街,花了点银子置办了些必要的被褥、锅碗等物。
    毕竟日后儿子要在这里住,卫氏还是想一应打点妥当。
    顾云浩跟顾长光父子办好了手续,回到家里的时候,便见整个院子已经焕然一新,也是忍不住赞卫氏母女三人手脚麻利。
    虽然家里还尚算简陋,但好歹也归整过了,加上他们一家人又都不讲究,当下便决定去退了客栈的房间,开始住在新家里。
    卫氏又从集市上买了粮食跟菜肉,用灶房里原本就剩下的柴火,给全家人做了一顿开锅饭,算是庆祝他们在府城也有了新家。
    “爹、娘,明日我去一趟老师那里,你们也不忙回去,且多待几天,待我回来后,咱们一起再到附近去转转。”
    饭后,顾云浩对卫氏跟顾长光说道。
    “行,就听你的。”
    卫氏也是笑着答道。
    她原本急着回去,是担心住客栈花销太大,毕竟这一家五口,吃住都得花钱。
    但是现在有了房子,只需要买点粮食回来自己做饭便好,也花不了多少钱,卫氏便也乐得多跟儿子待两天。
    再则,她还想着这几天把这个房子替儿子再归整归整呢。
    二妞、三妞也是一脸高兴,她们难得出门一趟,当然想再多待两天。
    当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渡过了他们在新房子里的第一天。
 
第55章 第55章:二妞婚事

    次日; 顾云浩一大早就去拜访江程云。
    “顾公子来了啊。”
    这是他第三次到府衙,门子显然是已经知晓他乃是府尊大人的弟子,见着了立马笑着往里面请。
    江程云见他到来,也是有些诧异。
    “怎地这么早就回来了?我还只当你得在家里多待几天。”
    闻言,顾云浩忙将心中所想解释了一番,又说了陪着家人来府城买房子的事。
    “你家中父母也在府城?”江程云问道。
    “正是; 学生准备这几天陪着他们在附近多转转。”
    江程云也是点了点头; 说道:“这是应当的; 你出于农家; 想来家里人为了供你念书; 这些年必是吃了不少苦,如今得中秀才; 带着他们松动松动身心也好。”
    说到这里; 江程云又顿了顿; 继续道:“只是你自己心里要有盘算,不可太过放松而轻视了学业; 不然老夫就没你这个弟子。”
    “学生不敢。”
    顾云浩连连摇头; 随即又想起一事; 继而说道:“老师,明年的乡试; 学生想尽力一试。”
    “老夫看着你并非一个急功近利之人; 怎么对乡试如此心急?”
    显然没有想到顾云浩居然有这样的打算; 江程云不由蹙了蹙眉; 道:“莫不是中了个院试案首; 便自得意满,生出了轻视之心。”
    见着老师好似有些误会,顾云浩也不再隐瞒,便直接说道:“学生家中的两位姐姐刚巧到了嫁龄……”
    话才说了一半,江程云就恍然大悟。
    多半是家中姐姐到了说亲的年纪,这个小弟子想着尽力一搏,看看乡试能否得中,然后多给家中姐姐一些依仗吧。
    农家出生的孩子,不仅是在念书上艰难,就是对于科考所要背负的压力,也是要多上许多。
    江程云亦是出身寻常之家,自然能体会到顾云浩的心情。
    “老夫知你心思。”
    理解虽是理解,但有的话还是要说出来,江程云叹了口气,直言道:“但以你现在的情状,还不到下场乡试的时候,且不说你治经之事,就是看你平时文章,也笔力稚嫩,还需得再打磨两年才可。”
    “乡试的主考官,向来都是翰林院出身,大多看惯了好文章,你以为就现在的水准,能入得了他们的眼?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闻言,顾云浩也是有些脸红,不由低下了头。
    他一路从县试到院试,虽然不算多出风头,但每次考试也都名列前茅,又没有多大的波折,也算是顺风顺水了。
    明年的乡试,他虽然知道自己并无太大的可能高中,但多少也有些侥幸心理,想着说不定运气好能取中。
    “是学生想岔了。”
    现在经江程云这么一说,顾云浩立马也紧醒过来。
    若说院试乃是寻常百姓跟士族的分界的话,那么乡试便又是另一个分水岭。
    要知道秀才跟举人的差距不只是一星半点,举人那可是有资格做官的。
    ‘官’之一字,在这个时代不仅是阶层的代表,更是老百姓仰望的存在,当然,也是所有读书人毕生之所求。
    越省一共六州十一府,参考乡试的秀才不计其数,其中更是不乏天资绝艳之辈,每科乡试,得中者仅寥寥百来人,大多数都只得落榜而归。穷其一生,都不得考中举人的秀才,更是数不胜数。
    在科考一途上,只有不断的努力奋进,根本没有侥幸和运气这一说。
    “你明白就好,你的心思我知道,但即便为着家中姐妹,也不必急于这一时。”见他像个孩子一样低头认错,江程云又是一叹,说道:“人这一辈子得活好几十年,只要你今后争气,谁还敢为难你家里人不成?”
    “学生知错了,多谢老师指点。”
    顾云浩此时也放开了心胸。
    与其对来年的乡试期期艾艾,不如好生埋头苦学来的实在。
    “先前你师母一直念叨着你,而今你回了府城,家中父母也在,现下我代你师母邀你家里人来聚一聚,毕竟先前拜师礼也只有你父亲在场,就趁着这次机会,互相再见个面吧。”
    看着他了悟过来,江程云也不再多言,只是含笑捋了捋胡须,说道。
    “是,只是要叨扰老师跟师母了。”闻言顾云浩不作他想,应了下来。
    师徒两人又闲聊一阵,又向江程云问了几处这几日读书时的困惑,顾云浩便告辞回到了自家新买的小院。
    “小浩,要不我还是不去了吧?”
    回到家里,刚与众人说起江程云相邀之事,卫氏就忐忑起来。
    “娘,没事的,老师最是没架子的,而且此次也是代师娘邀你,若不去,倒是不好。”顾云浩笑着解释道。
    “就是,知府大人我见过,对咱们小浩好着呢,咱们来了府城,也该去拜望感谢一些才是。”
    顾长光上次去过了府衙,此时便充作过来人的姿态跟卫氏说道。
    听了这话,卫氏也觉得为了儿子,还是应当去一趟,也就不再犹豫。
    “要不要去买点什么东西?第一次上门,总归不好空手吧?”
    闻言,顾长光也是难住了。
    最后还是顾云浩提议,去城里的酒楼买了两盒精致的点心提上。
    次日,一家五人都穿戴整齐后,来到了府台衙门。
    顾长光跟顾云浩两父子自然是到了前厅去见江程云,而卫氏则带着二妞、三妞到了后院。
    “来了啊,快坐快坐。”
    一听到下人回禀,师母赵氏便迎了出来,一面拉着卫氏的手往里屋走,一面笑着说道。
    江夫人赵氏是一个极为和气的妇人,与江程云成婚多年,夫妻两人一直生活的很好。
    若说对赵氏而言,现今的生活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那便是她跟江程云的独子江清华如今在国子监读书,一年也难得见几次面,时常会觉得膝下寂寞。
    因而,江程云收了顾云浩当弟子之后,赵氏也心底也很是赞同,对顾云浩颇为喜欢。
    看着卫氏虽然一身农妇装扮,但为人诚挚,赵氏也暗暗称赞。
    “这便是云浩的两个姐姐?”
    看着卫氏身后的二妞和三妞,赵氏含笑说道:“是两个整齐孩子,今日头次见面,这里一点小玩意,你们姐妹收着玩吧。”
    言毕,就见一个丫鬟捧了一个托盘出来,托盘里面放着两个精巧的花簪。
    卫氏连连推说不敢当,怎奈赵氏坚持,也只得道了谢,让二妞跟三妞收下。
    隔了一会,赵氏眼珠儿一转,便说别拘着孩子,让丫鬟带着二妞三妞出去逛园子,自己则拉着卫氏说话。
    见卫氏性子率直,虽为农妇,却又并不粗鄙,加之赵氏也不是一个嫌贫爱富之人,便也打开了话夹子,两人倒也是谈得来。
    “看着你家这两个女儿,我倒有一个心思,你且听着看好不好。”
    过了一会,赵氏笑着开口道。
    闻言,卫氏不由一愣,也不知该如何应对,只含笑道:“夫人请讲。”
    “是这样的……”
    *******
    待到晚间一处吃过了晚饭,顾家一行人便起身告辞。
    回到家时,已经是到了戌时。
    刚到家不久,卫氏就急急催着三个儿女去洗漱回屋睡觉,然后自己则拉了顾长光进屋说起了今日在府衙的事。
    “你说江夫人要给二妞保媒?”
    哪晓得才说了两句,顾长光便一脸诧异地道。
    闻言,卫氏不由一叹。
    不说丈夫如此反应,便是她自己,刚听闻江夫人说起此事,她也是觉得难以置信。
    但是既然人家提起了,总归是一番好意,而且对于他们家来说,能得知府夫人亲自保媒,也算是面上有光。
    再则来说,江夫人所言的那户人家,卫氏也觉得还是不错。
    江夫人所言之人姓董,名谨言,今年十八岁,平南州人士,刚巧乃是江程云心腹师爷董睿的侄儿。
    这董谨言算是个苦命人,因着十多年前,平南州山洪爆发,父母双双被压在了山石下面当场身亡,从此便只得跟着大伯董睿生活。
    好在董睿一家人心思纯良,加上又可怜他的身世,这么些年也是将他视如己出,不仅衣食不缺,还送了董谨言去读书。
    这董谨言也算争气,前次平南州的府试也是取中了,虽然后面院试未中,但学问也是不差的,加上人又年轻,想来今后取中院试也并不算很难。
    “听江夫人说,那孩子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我倒觉得不错,即便家中没有父母帮衬,但董家早就分了家,那孩子名下还有三十亩田地,而且我看着,只要他自己争气有本事,就是好的。”
    想到这一门亲事,卫氏也觉得很满意,便劝顾长光道:“而且说句实话,咱们也不是什么有根基的人家,若不是看着小浩出息,说不定人家还看不上咱们呢。”
    听着这条件,顾长光也是觉得还是不错。
    且不说董睿乃是江程云的师爷,就单说那董谨言年纪轻轻就取中了府试,就不简单。
    旁人不晓得,但陪着儿子一路府试、院试考上来的顾长光却是心里清楚的很,这些读书人考试都不轻松,能考中府试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说的不错,只要那孩子人好,旁的倒是次要的。”顾长光也是点头笑道。
    “那我明日就探探二妞的意思,若是她也觉得不错,咱们再找江夫人细细地打探打探。”
    见丈夫也是赞同,卫氏心里更觉得这真的乃是一门好亲事。
    虽说家中没有长辈主事,但也代表着二妞嫁过去就能当家,少了许多规矩。
    再则来说,那董谨言又是个争气的,说不定过两年也就能考上秀才,到时候女儿也就变成了秀才娘子。
    自顾云浩院试之后,她就一直在为女儿的婚事操心,现在突然得遇这样一门亲事,卫氏只觉得身心舒泰极了。
    次日,卫氏果然找机会叫了二妞,含蓄的将这事说了一下。
    二妞是个极为聪敏的人,当下也明白,以她的条件来说,董谨言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而也并不扭捏作态,只红着脸点了点头。
    见着女儿点头,卫氏便一脸高兴地去了府衙寻江夫人。
 
第56章 第56章:姐弟

    因着二妞的婚事; 顾家二房几人又多在府城多待了些时日。
    经过一番细致的了解,不仅卫氏跟顾长光; 就连顾云浩也觉得那董谨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在江夫人的撮合下; 两家私底下通了气; 只待九月份; 董家就上门提亲。
    二妞的婚事总算是定了下来,卫氏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索性就放开心思,跟着顾云浩在府城四周逛了几日。
    这些日子; 他们又将整个小院重新拾掇了一番,该添置的东西也齐备了; 也稍微放下心来。
    欢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快些,不知不觉之间; 十来天过去了; 卫氏计算着日子; 准备回临川县。
    临行之前,卫氏又执意要给顾云浩留下五两银子的花销。
    “娘; 我一直有抄书; 现在身上还有零花,哪里需得这么多银子。”
    顾云浩忙推说不要。
    这些年来; 他的字精进了不少,抄书的价格也高了许多; 虽说不至于赚多少钱; 但供应他日常的开销还是没多大问题。
    “你要去书院念书; 若是书院里有什么开销讲究呢?再则来说,现在你这边还多了一张嘴要吃饭。”卫氏一边说着,一面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小厮巴九。
    巴九今年十三岁,是前些日子他们家花了二两银子买来的。
    毕竟顾云浩要到书院念书,这个院子也总得要有人守着,加上想着儿子现今也是个秀才,身边应当有个跑腿的人,卫氏便找人牙子买了巴九回来。
    巴九是个苦命孩子,不过几岁便被拐子拐走,中间又辗转多处,因为手脚麻利,被人牙子留下在家里干了几年活,现在又卖给顾家当小厮。
    好在顾家乃是良善之家,众人又可怜他的身世,对他也是不错。
    九月初三这天,顾家众人登上了回临川的船,而顾云浩也拿上了江程云的书信,去往陵江书院念书,巴九则是留在府城看房子。
    顾家人刚回青坪村没几天,董家果然找了媒人上门说亲,两家人交换了庚帖,将婚事定在了来年的三月间。
    婚事定下来后,顾长光就忙了起来,毕竟女儿嫁妆的家具,从来都是他一手包办。
    但好在他们家的田地基本都赁了出去,也不是很忙,顾长光也有时间做这些。
    说起跟董家定亲这事,倒是有些出乎卫氏的预料。
    毕竟以他们看来,董谨言父母过世,家中也没什么积蓄,应该不会有多少聘礼,但没想到董睿竟然出面给置办了聘礼不说,还送来了三十两银子的聘金。
    这笔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他们先前在府城买的那个小院子,也不过四十五两。
    当然,高兴归高兴,卫氏并没有打算将这一笔银子扣下,直接爽快地将这钱作为二妞的压箱银。
    因着先前说待二妞、三妞出嫁时,家里就不再给压箱银,而是改成置办一点妆奁田,要么从家里先前买的四十亩地里划出五亩,要么按着二十五两银子的价钱,就近给二妞她们姐妹置办一点。
    二妞此番定下了跟董谨言的婚事,卫氏也就将这件事拿到了心上。
    毕竟平南州虽然称不得远嫁,但也并不近,要是果真只将他们临川县的地里划出五亩给二妞,也确实太远了些,实在不方便打理。
    卫氏也犹豫了许久,毕竟淮安到平南州可得一天多的路程。
    她原本还在为董家送来的三十两聘金欢喜,现在却是有些发愁了。
    照着卫氏原本的心思,董家送来的三十两,加上家里原本预留的二十五两,拢共也有五十五两,实在没有必要全部用来做压箱银,干脆直接买上十亩地做妆奁田。
    但是来回一趟平南州,不说路费,就算过去住店、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若是能即刻找到合适的卖家倒还罢了,假如一时半会寻摸不到有人家卖地,或是价格不合适,那岂不是白费了银子?
    为着这事,卫氏跟顾长光商议了许久,仍是想不到什么法子。
    最后,两口子还是决定告之二妞一声,将那五十五两银子作为压箱银。
    二妞听闻此事之后,却是眼珠儿一转,随即想到了解决之法。
    “娘,爹,不如也帮我在府城寻摸一个房子吧?也不用好,府城那房牙子不是说,城西房子便宜些,就买城西的就是了。”
    二妞笑着说道:“刚好巴九又在府城待着,就让他先打听打听,待到价钱合适,差不多说定的时候,过去付银子办房契就是了。”
    顾长光夫妇一听这话,当下也是豁然开朗。
    这主意不错啊,董谨言现在跟着董睿一家过日子,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现在成家了,总归还是得分出来单独住的好。
    而且董谨言是个读书人,今后若是考中秀才,说不定得在府城读书,若是没个房子,难道二妞到时候还得回他们平南州乡下?
    再则来说,二妞跟董谨言若是在府城安了家,平时也能照料照料儿子顾云浩。
    几处一思量,卫氏更觉得这真的是个好主意,当下就拉着顾长光想办法,给顾云浩和巴九带信,让留在府城的巴九寻摸合适的房子。
    顾长光想了想,也觉得不错,便写了封信,到县城找到顾长荣,走了寄递铺子的门路,不过两日的功夫,就带到了府城。
    看着了信中所言之事,顾云浩也忍不住暗赞他二姐心思聪敏,居然能想到这一层,当下就让巴九四下打探。
    巴九是个得力的,不过几日功夫,就在城南跟城北各寻摸了两处院子。
    顾云浩抽空去看了看,两处房子都算是价格不错,因想着董谨言是个读书人,说不定今后得在府学读书,便做主买下了城南的一个小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