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科举]-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仅是一般的地痞流氓不敢来滋事,就是村里出现什么事情需要跟官府打交道,由秀才出面也好说话一些。
加上这些诸多原因,倒是没有人对他们家眼红说酸话,反而都热心期盼着顾云浩能一举高中。
在家里待了几天,顾云浩也越来越觉得,县试结束后就回私塾温书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明智了。
面对大家的热情,开始他还稳得住,但连续几天下来,也觉得有些招架不住了。
“爹,娘,我准备过两天就回私塾里温书。”
这天夜里,顾云浩将心里的决定告知了顾长光跟卫氏。
“该是这样。”
一向不擅言辞的顾长光却是一听就赞同道:“家里人来人往的,确实不适合念书。”
闻言,卫氏也是点了点头,表示支持儿子的决定。
见着此时仅他们三人,顾云浩想了想,还是问道:“娘,听说这两天有人向咱们家说和二姐的婚事?”
“是有这么回事。”卫氏看了他一眼,说道:“不过这些事哪里要你操心,你现在只管好生温书就是了。”
见卫氏显然对此事并不是很上心,顾云浩不由松了口气。
顾芝已经十七岁了,也是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但若真的是随随便便就许个了人家,这肯定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
三个姐姐里面,他跟顾芝是关系最好的,自然想她嫁一个满意的夫婿。
因而,顾云浩一直想着能否等院试结束之后,再议他二姐的婚事。
毕竟这个时代讲究个门当户对,有个中了秀才的弟弟作依仗,顾芝婚事的选择就会多些。
好在家里人目前都将全部心神放在他考试这件事情上,想来在他考完之前,也没人会有心思去操心顾芝的婚事。
这倒是省事多了,至少让他不必再像当年大妞议亲的时候那样,还得去费心说服李氏跟卫氏两婆媳。
“知道了,娘你就放心吧。”
思及至此,顾云浩也不多言其他,只含笑应下卫氏的话,又道:“我估算着日子,明天一早,就该要放榜了,县里应该也会往各处发喜报,所以我准备后日就回私塾。”
“你看着该怎么就怎么罢,只是要早些跟你爷和奶说。”
顾长光跟卫氏对他念书的事,始终都是秉持着相信儿子的态度,从来不多插言,见他这样说,自然没有不点头的。
次日一早,一家人吃过了早饭,顾云浩便提出准备回私塾温书的事。
顾明良听了这话,略微一思索,自是点头答应。
只是李氏有些舍不得孙子。
“才回来几天,就又要回去念书,不是说考了头名之后,府试肯定能中么?”
“阿奶,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考试也还是应当好生准备才是,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顾云浩忙笑着解释道。
当然,他还是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那就是对于府试,他原本就是打定了心思要全力以赴,并不仅仅满足于被取中罢了。
毕竟“小三元”的名头,哪个读书人又没听说过呢?又有谁不心动呢?
“小浩这话说得不错,还是该谨慎稳妥些才对。”
顾明良赞赏地看了他一眼,说道:“读书这些事,你自己拿主意就好。”
闻言,顾云浩自是点头答应。
“今天县试该放榜了,浩弟,你是预备什么时候回私塾?”顾云涛开口问道。
“该是明日,大哥你不回么?”
“得再看看。”
顾云涛便解释道:“我们先生说了,若是有同窗考过县试,他预备专心再教导一二府试之事,让我们且先在家温书,待府试前再开堂讲学。”
“你既要准备后面的考试,早些回塾里是对的,毕竟先生们都考过府试、院试,不比咱们什么都不懂,想来你们先生也有许多要跟你说道说道。”
说到这里,顾云涛不由一笑,打趣地说道:“加上你这一走,咱们家也才不会像这样每天人来人往的,我也好静静温书。”
……
顾云浩无语地看了他一眼,随即又想到这几日的事情,也是摇头笑了笑。
第35章 第35章:考前
县里的喜报来的很快; 待到晌午的时候,就见里长方守华满脸笑容地前来道贺。
“我说亲家; 咱们可得好好喝上一杯; 这可是大喜事啊。”
一进院门,方守华便高声笑道:“小浩这孩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这样。”
见着他上门,顾明良忙起身相迎:“守华来了,快坐快坐,还没吃饭吧?二妞快去弄点吃的。”
一面说,一面招呼方守华坐下。
“怎么这还得你这个里长跑一趟。”
“咱们自己家孩子有出息了,难道就不许我来跟着高兴高兴啊?”方守华哈哈一笑; 直接说道。
他当里长久了; 惯会处事为人; 三言两语之间,就将两家的亲戚关系又拉近了不少。
顾明良心里清楚这是因着孙子有出息的缘故; 毕竟在以前,两家相交的时候; 方守华的姿态可一直都带着几分傲气; 哪里像今天这样热切。
不过毕竟今日不同往日; 他也并不是很去计较这些。
“外公; 县里放榜了?”顾云涛问道。
“可不是,我也是才接到喜报; 这不就赶过来了。”
“那喜报名册可是带在身上; 外公; 给我们看看吧。”
听了外孙要看,方守华忙将喜报取了出来,递给了他。
顾云涛翻开那名册,只见第一页就写着‘顺德二十五年淮安临川县试取录’的字样,跟着的第一个就是顾云浩的名字。
顾明良看过之后,便面上一喜,也就不再关心后面还有谁,只继续跟方守华说话。
这里顾云浩却是满怀兴趣地凑了过去,跟顾云涛两人一起往后翻,看看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名字。
‘第十二名:楚毅’
‘第三十三名:李文旭’
‘第四十六名:胡宇凡’
看着三人名字都在册,顾云浩也是很为他们高兴。
“大哥,看到同窗的名字了么?”高兴之余,顾云浩又问顾云涛。
毕竟若是没有同窗取中,顾云涛也是要回去私塾念书的,他们还可以一起上路作伴。
“恩,有一个被取中了,明日我就不跟你一起到县城了,你自己且路上注意些吧。“
闻言,顾云浩自是点头应下。
*****
次日一早,顾云浩坐在牛车上,回首看着身后越来越远的村子,眼中尽润着丝丝幸福的笑意。
这便是他的家乡,亦是他心的归属……
“小浩啊,这都要考秀才了,还是舍不得家不是?”吴老头见他频频回头,便说道。
“自然是舍不得的。”
顾云浩回过头来,笑着承认道。
初晨的阳光映照在他清秀的面庞上,顾云浩深吸一口气,双目灼灼地看着前方升起的朝阳,心中突然涌出无限豪情。
因着他们今天出门的早,故而还没到午时,就到了县城。
顾云浩一路到了私塾,先是去见了梁成业,随后就背着书箱回寝舍。
哪晓得刚进去,看着屋里的情状便不由一怔。
只见屋里并不似他想的那般空无一人,反而楚毅、李文旭、胡宇凡三人都在,还都各自抱了本书在看着呢。
这确实是他没有想到的,毕竟昨天才放榜,以他想着,三人至少应当在家里应酬一两天,才会回来。
“看吧,还是我说对了,云浩这小子必然在家里呆不住,这不就这般快地赶回来了。”
见着他进门,楚毅率先反应过来,放下手中的书,走到跟前去搂着顾云浩的肩膀笑道:“我说,你家里离县城也算远的了,必是一大早就出发了吧?这么着急赶回来,难道在家里过得不舒坦?”
说到这里,楚毅眉尖一挑,神色中带着几分坏笑地揶揄道:“看你这样子也不像是被亏待了啊,莫不是家里准备给你说个小媳妇儿,把你臊得着急忙慌的逃了来?”
此言一出,顾云浩先是一愣,随即又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自穿来这个世界,他一心只想着念书博一个前程,还真是从未想过成家娶媳妇这件事……
加上他本来就不是个厚脸皮的人,突然这样毫无防备的被人一打趣,还真有些抗不住。
但好在顾云浩心思也转的极快,只在瞬间便神态一变,随即淡淡地看了楚毅一眼,似笑非笑地道:“我成亲还早着呢,只怕你是要快了吧?不然怎么突然提这些事情,莫不是有消息了?”
随着他这话一出,原本旁观的李文旭跟胡宇凡两人,立即就将目光转向了楚毅,神色间皆带着几分探究。
要知道顾云浩不过才十四岁,而楚毅已经十七了,两人一比较,在这方面自然是楚毅更有探究的价值。
“喂,你俩看我做什么!没有的事!你们就听云浩瞎说……”
楚毅忙分辨了两句,但见好似没什么作用,便想着法子的岔开话题:“云浩,你去见过先生了没?”
“见了,先生说让咱们且好生休息一下,下午去寻他,好似自明天起,先生每天会给咱们出一道往年府试的考题。”
见他窘迫的很,顾云浩也不再言及方才的话题,直接说正事。
“这样最好,我们都没参加过府试,跟你们说句实话,我还真是心里没底了。”闻言,胡宇凡亦是拍掌称好。
四人又说了会话,互相倾诉了这两天的遭遇,也都是觉得早早的避到塾里来温书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你们是不知道,自前日放榜后,我们家各路亲朋轮流就上门来了……偏生我父亲还欢喜的很,非要摆个席面,亏得我今天一大早逃了出来,不然说不定这会还在家里脱不了身呢。”
胡宇凡对此怨念颇重,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这两日他过得有多不容易。
不过话虽然这样说,但还是可以见他眉眼间的愉悦之色。
毕竟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考中的喜悦,他们几个也都能体会的到。
几人又说了会话,到了午时,便一起出去吃了饭,随后又去文房铺子选了些纸墨等物。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几人便回到私塾去找梁成业。
“此次尔等四人皆能取中县试,这确实连老夫都未曾想到,只是府试在即,尔等切不可志得意满,当踏实温书才是……”
见着四名得意弟子,梁成业也是心里喜欢,但为着不让四人因过于得意而移了性情,少不得沉下面色,言辞颇重地□□四人一番。
“是,学生不敢忘先生教导。”
四人皆是连声应下。
“尔等要记着,虽然咱们淮安府仅有六县,但考生并非仅有今次县试录取的那三百余人,亦有往年县试取中的士子参加,这些皆是各县的佼佼者,万不可存轻视之心。”
“是。”
因想着顾云浩他们都乃第一次参加府试,梁成业还是忍不住又多提醒了一句。
见四人应下,他便也不再多言,直接拿出纸笔,凭着脑海中的记忆,写出了一道四书题。
将那题纸交予顾云浩,梁成业抚了抚自己的长须,道:“此乃前次府试的试题,尔等下午回去各做一篇文章,待晚饭前交予老夫,等晚上掌灯时候,老夫与你们再细说。”
听到这话,顾云浩四人皆是心里一阵激动,忙点头应下。
又吩咐了几句,梁成业便打发四人去了,自己则是看着时辰差不多,准备准备就去前面的讲堂讲学。
他们私塾仅县试那十来天在休假,县试一过,学生们便又回到了塾里。
梁成业虽然也操心顾云浩四人府试之事,但也不会过于厚此薄彼,为此就不顾其他学生,还是每日按时讲学。
只是他也将自己的时间重新安排了一下,将原本休息的午间和晚上空出来,专门给顾云浩四人开小灶。
当然,顾云浩的温书计划也随之发生了调整。
每天早上从梁成业处取得两道府试试题,然后用一上午的时间来做文章,而后中午交予梁成业阅看。
试题都是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
因着不必像正式考试那样注意卷面,也没那么多讲究。一般来说,一上午的时间,四人都能做完。
下午则是自己根据学业情况来安排温书。
这个时候,顾云浩就会在温书后,再坚持写几篇小字。
毕竟每日练字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到了晚上,梁成业就又有些空暇时间,此时就会与四人细细讲解说道他们的文章。
几日下来,顾云浩等人也都是觉得受益良多。
在这样的考前突击之下,一个月的时间晃眼就过去了。
府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第36章 第36章:府试
府试的日子定在四月二十三。
因而四月初到中旬; 就得要去县衙礼房领取文书,然后准备报名。
报名要去府城,几人就商议了一起前往。
县城与府城皆乃是沿江而建,因朝廷二十多年前重修运河; 将沿江河道、湖泊进行了修缮规整; 现下宽博浩渺的淮江可谓是连贯东西; 淮安府乃至大半个越省水运都很便利。
临川县距淮安府城并不很远,水路、陆路都只需三个多时辰,但因水路方便又省钱; 大家到府城一般都走水路。
但胡宇凡晕船,众人还是决定走陆路。
胡父很是豪爽的租了一辆宽敞的大马车,又派了一老一少两名仆人跟着照料; 倒是让顾云浩、楚毅跟李文旭三人跟着沾了不少光。
他们去府城报名后; 只当天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又赶回来,倒也没费多少银钱。
只是府试需两名禀生作保; 又多出了五两银子的保费。
报名之后; 府试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梁成业也不再继续给他们做考前突击; 只是说了些之前自己府试的经验和应当注意的事情,便让几人各自回家准备。
四月二十一日这天; 顾云浩便背上了书箱; 带上府试一应准备的东西; 在顾长光的陪同下; 坐上了自临川码头到淮安府的船。
他原本是打算自己一人前来的,但家里人实在是不放心,也只得同意让顾长光来陪考。
府试的考棚设在府学的学宫旁边。
因着临近考试,附近客栈的住店费用比寻常高了一倍多。
虽然出门前,家里拿了三十两银子,大家也都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出门在外别只顾省钱委屈自己,但顾云浩还是觉得花销太大。
“爹,不如我们换一家客栈吧,就算稍微远一点也不碍事的。”
但顾长光却是坚持不同意。
“这里离考棚近,就算贵一点也不碍事,你考试最要紧,钱以后还可以再攒嘛。”
说到这里,顾长光想了想,又继续道:“大不了府试考完后,咱们再换一家住就是了。”
他们是要等着放榜,所以即使考完了,还需要在府城多住上几天。
这倒算是个折中的法子。
顾云浩也没有什么意见了,两父子便号了一间房住下。
*****
四月二十三日。
府试开考。
一大早,顾云浩便在顾长光的陪同下,打着灯笼,提着考篮到考棚前准备入场。
此时来自淮安六县的士子皆是齐聚于此。
再加上各家来陪考的亲朋仆人,真的是好不热闹。
“旁人止步,考生进去。”
快到入口之时,便有差役拦下陪考的诸人,只放了考生进场。
府试一共三场,且每一名考生都得参考,待三场考完之后再行放榜。
且与县试不同的是,府试在公堂前设有露天考座,当年县试前十名的考生则要在公堂前考完这三场,这样称为提坐。
而参与这提堂考试的各县前十,领的考牌则相应的称为提坐堂号。
顾云浩为临川案首,自然是提坐堂号,是属于被重点关注的那一部分人,在入场前也单独在一处等候,并且另有专门的差役对其搜检。
至于其他的考生则需分县入场,因而一个县的士子都早早的聚在了一起等候。
总的来说,入场的规矩跟县试相差不大,只是更严格一些,不过一会的功夫,就检查出好几个夹带的考生。
看着被一名夹带的考生满面泪痕的被差役拖走,顾云浩不由一叹。
科考一途实在是不好走,但也对读书人有着难以想象的诱惑。
“这样的人实在是该死,真是丢我们读书人的脸。”
身后一个考生义愤填膺地说。
“我看那人像是东川县的人,啧啧……不想东川士子居然是这等品行。”又有一名考生出言讥讽道。
“你又是何人?凭什么就说那人是我们东川县的。”
闻言,几名东川的考生立即反驳道。
“在下文青明,正是今次西乡县试第三。”那人眉尖一挑,语气颇为自傲地报上自己的名号。
“西乡士子向来自以为是,且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越省文风看淮安,淮安文风聚西乡’的大话,区区第三就如此自傲,不知道的还以为文兄乃是案首呢。”
此时,东川士子中传出一个清冷的声音,嗤笑道。
闻言,文青明瞬间被气的脸通红,满是怒意地道:“你又是何人,敢说这样的话。”
“东川王林。”
那人冷冷地回了这几个字,便不再说话。
“王兄可是我们东川的案首。”
“若你是不服的话,也只管中了案首再来分说。”
“就是,不过是个第三,得意什么劲啊,好像在这里的谁不是前十似的。”
见王林出面,众东川士子也算找到了主心骨,纷纷出言说道。
“县试算什么,咱们且看此次府试再论,我们西乡本就人才济济,此次取中人数定会超过东川。”
文青明袖子一挥,颇有气势地道。
“好!比就比!”
“就是,东川就是比西乡强。”
……
东川士子纷纷应战道。
“谁说东川强于西乡,我就是西乡的,谁跟我一比,看这次府试排名的高下。”
“如此辱我西乡,也算我一个,让你们好生瞧瞧,看两县的文风到底孰强孰弱。”
……
西乡士子也被激起了斗志,纷纷出言道。
见着事情的经过,顾云浩轻轻一笑。
俗话说文人相轻,加上他们这里聚集的又都是各县士子中的佼佼者,大家谁都不服谁,这样相约府试看高下,倒也算是“文斗”了。
不过也是能够理解,毕竟谁都不愿自己的家乡被嘲笑。
不说其他,假如这事涉及到临川县,那么他即使不愿与人相争,但作为临川县的案首,也还是会站出来。
此时龙门已经打开,经搜检过的考生可以开始入场。
顾云浩这里聚集的都是各县的头十名,因着人数只有六十人,所以即使差役们搜检的仔细,也比旁的入口快些。
不过一会功夫,顾云浩也经过了搜检,提上考篮步入了龙门。
因是提坐堂号,就直接按着堂号到公堂前找到自己的座位,开始摆上笔墨等物。
趁着考生入场的这个时候,抬首看了一眼前面的公堂,只见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颇具威严的坐在正中,锐利内敛的眼神时不时扫视着入场的考生们。
看着那人身上穿着的四品官服,想来便是他们临安的知府江程云了。
待考生全部入场之后,随着击云板声音作响,府试正式开始。
从差役手里接过试卷,顾云浩先将考题全部浏览了一遍。
一共有八题,两道四书题,五经题五道,外加一首应试诗。
五经是只选主经做一题即可,意思就是每名考生需完成的试题实际乃是四道。
虽然比县试多了一题,但总的来说,其实题量并不算大。
顾云浩估摸着时间,又抬头看了看天,还是觉得早些把题做好才稳妥些。
毕竟这提坐的考生看着好似风光,又可以在府台大人面前露脸,但实际并不算好。
虽然这是四月间,不冷也不热,算是个好时候,但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科考重首场,首场之中又看首题,这已经是既定的惯例。
因而,顾云浩决定按着试题的顺序,先做四书题。
细细看了题目,只觉心里一动,便直接提笔破题。
也不知是近日不断练习往年府试题目的缘故,还是今次府试的试题很合他的脾性,顾云浩直觉此刻文思如涌,整篇文章也是一气呵成。
府试是分三次收卷,第一次收卷乃是午时,考生需要交两道四书题的卷子;第二次则是在未时收卷,考生需交五经题的卷子;最后的诗赋题在申时末交。
两道四书题一做完,也不急着看第三题,直接就开始润色修改。
誊写完两篇文章之后,看了下时辰好似距离午时还早,又开始继续做五经题。
到了午时,午休的鼓声一响,几名差役便开始收卷。
顾云浩他们这六十名堂前应考的士子,此刻更是有书吏下堂来专门收卷,以彰显对他们的重视。
当然,顾云浩是对这些倒是无所谓的。
不论考场上情况如何,最后都还是要看文章。
他此时已经做完了前面三题,虽然五经题还没有润色誊写,但也算是速度极快了。
匆匆吃下一个馒头,又喝了两口水,稍微歇息休整一会,便又继续埋头将第三篇文章润色修改了。
确定没有什么问题,就开始誊写到卷纸上,然后专心做剩下的诗赋题。
府试参考人数虽然不如县试多,但也有一千多人,又要全部人连考三场,因而阅卷的工作量也不小。
首场的四书题最为重要,所以第一场考完,阅卷工作也会同步启动,若是四书题做的不好,那么该考生后面的卷子,也基本就不再看了。
虽然府试有两道四书题,但第一题还是更重要一些,阅卷也是先看第一题的卷子。
故此,书吏差役们将考生们的前两篇文章收起来之后,便按着第一题、第二题的归类放好。
不同于其他考生的是,顾云浩等六十个提堂应试考生的卷子,此时已经被专门归在一起,送到了知府江程云的案上。
公堂之上,江程云坐着高背椅,开始一张一张的翻看这些提堂坐号考生的卷子。
府试阅卷的规矩与县试相差不大,亦是取中在首题文头画圈,待定画横,看不上的便一样不作批注。
江程云看过几篇文章,皆是不满意,眉头就皱了起来。
吃了口茶,压下心中的烦意,江程云又不露声色地拿起一篇卷子。
恩,字还算不错。
眉头稍微舒展一下,便开始看文章,不过只看了破题的两句,江程云便嘴角一扬,来了兴趣。
这破题倒是不错。
越往下看,越是觉得文章写得直抒胸臆,气势磅礴。
因着卷子并未糊名,江程云往卷头那里一看,只见上书:临川县顾云浩。
……
当然,这些顾云浩并不晓得,他已经将全部试题做完了,最后一首应试诗写得也算超水平发挥,便想着是否要提前交卷的问题。
抬首看了看四下奋笔直书地士子们,不由心里一热。
坐在这堂上应试,若说他完全没有触动那是假的。
考中前十,于众多考生里脱颖而出,坐在这公堂之前提堂应试,亦是一种荣耀。
要知道院试的时候,府试前十同样也是提坐堂号的。
因而,对于他们这些士子来说,每往前一名,那都是要靠自己不断地努力和争取。
他也是一个读书人,又怎能不为所动?
再次检查了一番自己的试卷,并未发现什么问题,顾云浩便拿着卷纸立起身来。
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到堂前,先是向江程云行了一个学子礼,而后呈上试卷。
“学生临川县顾云浩,恳请府尊大人堂试。”
第37章 第37章:堂试
所谓堂试,即考生交卷时至公堂前; 由主考官当堂面试。
若是文章写得令主考官喜欢; 又应对合宜的话; 说不定便会被当场取中。
即便没有被当场取中,堂试也算是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途径,毕竟能引起考官的关注。
当然,敢于在科考场上; 提出让考官堂试的考生,都还是对自己的文章和学识有一定的信心。
只是考生若想请主考官堂试; 就必须得要提前交卷。
要知道若是等考试时间到了; 那么差役统一收卷的话,考生根本没有机会见着主考官了,又哪里来的机会请求堂试呢?
这其实在童试中算较为常见的。
一般到院试那个层面,便不复再有堂试之说了。
江程云此刻正端着茶碗吃茶,听着这话,不由手上一顿。
临川顾云浩……
作方才那篇文章的考生?
眼中划过一丝笑意; 江程云放下手中的茶碗,双目炯然地看向站在堂前的顾云浩。
这少年似乎十四五岁的样子,形容姿态看着很是俊逸洒脱,只是脸上却还仍带着几分稚嫩之气。
刚刚那篇文章行文畅快; 立意高远,看着颇有气势; 江程云心里实在是喜欢。
看着眼前这名身形单薄的少年; 他确实有些没有想到; 毕竟那文章虽然笔力嫩了一些,但也不太像出自一名稚气少年之手。
但江程云为官多年,自然是不会显露出什么痕迹,打量了一番之后,便开口问了几句与四书有关的问题。
顾云浩自是不敢大意,忙一一应对回答了。
见他回答的不错,江程云本就喜欢他的文章,便又看了看他交上来的后两题的卷子,因着后两题分别是五经题跟诗赋题,所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篇五经题的文章。
“你竟是以《礼记》为主经?”
“回府尊大人,学生的夫子乃擅《礼记》,师业相承,学生自是随夫子治《礼记》,只是不堪愚钝之资,三年尚不明其中门道。”
这话委实说得有些谦虚,但对于顾云浩来说,也是真的是有感而发。
他随着梁成业治《礼记》,虽然在应试上也算是得心应手,但总是觉得缺少了点什么,难以再进一步,得窥里面的门径。
江程云看过他的五经题卷子,虽然称不上绝妙,但也算上佳,故而只当他是谦虚之言,更是觉得眼前这少年颇有几分君子之风。
“《礼记》承先贤之礼,传圣人之德,汝当尽心研习才是。”
江程云一面吃了口茶,一面继续道:“本官早年亦有再治《礼记》之愿,怎奈仅《春秋》一经便难能有暇他顾,学海无涯,尔务必时时苦学才是。”
因着对顾云浩印象不错,江程云便多嘱咐了两句。
当然,顾云浩更是觉得有些诧异。
一是没想到堂堂一府之尊,会与他在这考场公堂之上说这样多的话,甚至最后还关心起自己的学业来。
二来也是没有想到,江程云竟然是主治《春秋》?
因着这个,顾云浩的眼中也多了几分钦佩之意。
毕竟现在文人大多是以《礼记》、《尚书》为主经,治《春秋》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是,学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