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白的科举人生-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星星翻个白眼。
  “我看你是最近与皇爷爷玩儿的太开心,压根就没用脑子想过事情,要不然,也不会现在才想到。”
  阳阳毫不在意的吃一大口羊肉。
  “反正爹爹说过,今年要回京述职,到时候,找他问清楚就是了。”
  星星有些惆怅,“问清楚有什么用,哥哥还不是要留在这皇宫继续给那些大臣表演。”
  “你就看开些吧,一回来就是太子,情况相当乐观了。大不了以后弟弟留在京中陪你就是了。”
  想了想看看四周,悄悄的补充一句:“爹爹在京中不是留了不少人吗?令牌就在咱两手中,要想悄悄出宫,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爹爹说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随意使用。”
  星星点点头,“想来爹爹还是在意我的,我就不与他计较他一句话都没说,就将我送回京城的事情了。”
  阳阳翻个白眼,“爹爹从小到大都偏袒着你呢,别以为我不知道,爹爹私下里给你补了多少课业。”
  说到这里,阳阳觉得嘴里的羊肉也不香了。
  “我倒是不在意哥哥你是谁家的孩子,反正总归是我江星辰的哥哥,但是以后君臣有别,唉……”
  星星听这个向来没心没肺的弟弟难得的伤感一次,被他的叹息搅扰的,觉得嘴里的美味也失去了想象中的味道。
  放下筷子,正准备安慰阳阳几句。
  阳阳拿起筷子,继续大快朵颐。边吃边从锅里给星星捞出来几根青菜。
  “大哥,你就爱吃这个,给你吧。”
  大吃一口牛肉,嘴里含含糊糊的说:“爹爹从来就看的比咱们二人开,一直说咱们是傻蛋,不想这些了,想来爹爹心里自有论断。”
  星星无语的看着阳阳,心里想:真是没心没肺,伤感不过一刻钟。
  门外被赶出来的宫人,闻着从书房里传出来的香味儿,忍不住吸吸鼻子,一个个眼观鼻。
  心里却是不断的想:自从太子殿下与江家少爷进宫,这宫里真是每日都有新鲜事。
  前日里两人在大雪天,与太上皇一起在御花园的小湖边钓鱼。那湖里全是膘肥体健的鱼儿。
  加之从来都是被宫人精心养着,一个个都傻的很,真是一钓一个准儿。一老两小钓鱼还不够,钓上来还在湖边就地将御花园里干枯的花叶找来。
  顺手就在湖边将那鱼烤了,伺候的人,也不敢告诉两人,他们随手扯下来的树枝,都是顶顶名贵的品种,是需要好生养护,好等到明年春天重新发芽的。
  那烤鱼的味道,真是顶风飘十里,远远地就引来了不远处的皇帝。
  等皇帝走到近处一看,好半天才平息了心中的火气。实在是因为,那湖里的鱼,都是他最喜爱的玩意儿。


第122章 主意
  平日里皇帝放松心情,都是来这湖边,喂喂鱼,放空思绪。
  随后,皇帝陛下换下自己的冷脸,面带微笑的走到几人的烤鱼架旁,与几人一起吃掉了那几条鱼。
  吃完烤鱼,两个孩子极有颜色的对皇帝拱手施礼,自觉的回去罚抄书去了。他们爹爹江绯白说过:世上有千万种惩罚学生的方法,抄书就是其中最无趣的一种。
  想想定北山下那条九曲十八弯的痛哭流涕河,抄书这种小儿科简直不要太简单,太没有创意。两人表示毫无压力。
  两人从小到大被书院里先生罚过多少次抄书,书院里哪个学生没有被罚超过书?
  对于这种情况,大家私下里已经研究出不下十种的应对方法。
  就当是给当皇帝的面子,不让对方下不来台,才乖乖去抄书。
  他们又不傻,当然提前打听好了,那湖里的鱼,都是皇帝陛下最喜欢的东西,平日里根本没人敢把手伸到那里去,但是皇宫的生活实在太无趣,千篇一律的日子让两人总想搞点事情。
  两人还能耐着性子接受这种枯燥无味的日子,但是他们有些想念兴庆府的饭菜味道,就没有办法了。
  从兴庆府带出来的厨子,跟着他们走过大江南北,就是没有办法进来这皇宫。只能无奈的待在江清云的宅子里。
  两人随即决定自力更生,趁机怂恿太上皇,于是三人一起在御花园的湖边,来了一场小型烧烤。
  皇帝陛下吃完烤鱼,斜眼目送两个孩子走远,吩咐喜公公:“让人在湖里多放点其他的品种,能烤着吃的,都放进去。”
  太上皇翻个白眼儿:“坑自己儿子上瘾了不成?”
  皇帝也不在意,随口回答:“这不是跟您学的嘛。而且两个小子的手艺是真的不差啊。”
  于是两人走在御花园的小道上,太上皇开口:“慢慢来吧。”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皇帝却是领会了其中的意思,他有些挫败的点点头。
  “孩儿也不知道要感谢江大人将孩子教的太好,还是要恼怒他们与星星的感情如此坚固。”
  “这不正好吗?要是他教出来的孩子,见了荣华富贵,立即将他们一家抛诸脑后,我们才该担心。”
  皇帝也笑了笑:“至少,咱家星星是个聪明孩子,这明哲保身,随遇而安,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是不错的。”
  太上皇笑眯眯的点头,“是啊,要是不将这些手段用在咱们身上,就更好了。”随即叹口气,“能如今这样,你我依然要感谢上天,星星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优秀很多。”
  在书房里吃火锅的两人,自然不知道门外的宫婢心里,已经想了这么多,也不知道皇帝陛下与太上皇早已经识破两人的表演。
  两人还在美滋滋的吃着最后一盘牛肉。
  直到吃的肚皮撑起,靠在椅子上。阳阳哼哼唧唧的对星星说:“难道这就是咱两在外面沾染的坏习惯?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宫里,都没人教咱两吃饭可以吃成现在这样。”
  星星懒得搭理这种无聊的问题,懒洋洋的说:“爹爹快进京了,过几日,你该收拾东西出宫去了,唉,到时候,就剩大哥一人,在这深宫里给大家表演了。”
  “这有什么,到时候杏仁儿姑姑也要回京的,怕是你父皇又要头疼,还要让人悄悄的把御花园里值钱的摆件儿都收起来。”
  “只怕到时候,哥哥你想像现在这么安静都不行,反正弟弟已经能想到,您要一天到晚的给姑姑善后了。”
  两人想到自家姑姑那强悍的战斗力,忍不住齐齐打个寒颤。已经想到了以后鸡飞狗跳的日子正在向两人招手。
  这么一想,自家爹爹回京的消息,都不能让他们太开心。京城可不像兴庆府那样,出了自家大门,进去对面的宅子。里面随便一个放哨的,都能陪着自家姑姑走两招。
  京城也不像兴庆府,是江家和大将军府说了算。
  想一想,真是甜蜜的负担啊。
  这日,阳阳与江清云早早的等在城门口不远处的茶楼。
  阳阳满脸激动的说:“爷爷,爹爹前几日来信说,这次娘亲会和妹妹一起来京城。”
  江清云很无奈,喝口茶,摸摸阳阳的脑袋。
  “这话你都说了很多遍了。”
  “阳阳心中高兴嘛,已经一年多没有见到爹爹娘亲还有妹妹了,要是奶奶也能回来,就更好了。”
  江清云一听就更无奈了,小家伙明明什么都知道,就是忍不住心里的雀跃,他也能理解。
  “你奶奶年纪大了,受不得这么来回折腾,加之她一向喜欢清静,想来你的愿望是要落空了。”
  阳阳也不气馁。“那阳阳年后就回兴庆府去看看奶奶好了,反正阳阳有的是时间。”
  江清云有些好笑,又觉得小孩子家的这种赤子之心着实难得。
  不过想一想江绯白到京城后,大概太子殿下这些年的去向就要彻底曝光了,不知道江家要面临的是什么。
  谁能想到,太子殿下与江家会有这么深的渊源,一切只能说是天意吧。
  两人也没等多长时间,在中午时,两人不仅见到了江绯白一行人,还惊讶的发现了江绯白队伍里的杏仁儿一行人。
  江绯白去吏部报备,杏仁儿与江清云和阳阳两人眉飞色舞的说着路上的经过。
  秦灵槐与月亮在一旁好笑的看着。
  “我们也是在城外三十里遇到大哥他们的,本来打算更早一点进城的,没想到半路上接到萧爷爷的信。”
  说到这里,杏仁儿发现自己遇到自家人,一时不慎,说漏嘴了,抓紧时间闭嘴,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来转去,观察大家有没有听到她刚才的话。
  几人当然是听到了,但是他们明显是听到了杏仁儿话中的那个“萧爷爷”,在加上杏仁儿明显一副心里有鬼的样子。
  就算要知道事情的具体原因,也不是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怎么着都要回家之后再说吧。
  更何况,几人也知道分寸,自然不会在这种问题上穷追猛打,才假装刚才什么都没听见。
  “姑姑,那万里叔叔以后就要和您一起留在京城了吗?”
  阳阳体贴的给杏仁儿适当的送上一个问题,让杏仁儿心里更加确信,刚才她不小心说漏嘴的事情,几人并没有听见。
  “本来大哥是有这个打算,但是我们在沿海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大哥说,要等他见过圣上,才能具体安排。”
  江清云对孩子们的这些大事不感兴趣,却是对沿海的事情很有兴趣。
  “上次听若兰大师说,他曾经在海外见过许多蓝眼睛的人,甚至还有通身黝黑的部落。有些国家的武器比我们先进,但是也有些地方还是原始的茹毛饮血状态。”
  阳阳心里想:上次爹爹说,爷爷这是已经在大景玩儿够了,想去外面玩儿。
  当时阳阳与星星是不相信的,在他们看来,大景多好玩儿啊,还有许多地方是他们不曾去过的。
  但是现在看来,爹爹的说法可能才是真的,因为就是简单的听听爷爷嘴里说的那些,阳阳心里就有些痒痒的。
  所以他也用亮晶晶的眼神看着杏仁儿,期待从杏仁儿这里知道更多关于海外的事情。
  杏仁儿看着两人的样子,抿抿嘴,“当时我们是乘商船,无意间发现的,但是大哥说,让我们回来,听大哥的意思,那里很危险,还需要从长计议。”
  阳阳听杏仁儿知道的也不多,还中途被江绯白叫停,知道大概真的很危险。也不再多问,想着江绯白知道的好像比杏仁儿还多。
  与其在这里问杏仁儿,还不如等回家后,慢慢问江绯白。
  江绯白回到自家的宅子后,阳阳率先扑进江绯白的怀里,在外面人多,还有诸多顾忌,阳阳才忍者。
  现下在自己家里,见到江绯白,阳阳是想忍都忍不住了,在江绯白怀里刚说了两句思念之情,就委屈的掉眼泪。
  江绯白无法,只能江自己儿子带到客厅,江清云与杏仁儿见状,带人出去,把地方留给他们一家人。
  江绯白摸摸儿子的脑袋,看看一旁的秦灵槐对自己点头,抱过小月亮,声音有些疲倦的开口。
  “好了,爹爹知道你心里难过,这两个月让你留在宫里陪星星,辛苦你了。”
  阳阳听江绯白这么说,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擦擦眼泪,撅着嘴说:“宫里好吃好喝的,倒不是很辛苦,就是把哥哥留在那里,阳阳不放心。”
  江绯白眨眨眼,认真的对自己的傻儿子说:“阳阳,爹爹相信,经过两个月,你与星星已经明白了,现在的一切就是现实。”
  “皇宫才是星星的家,以后,咱们君臣有别,有些话,就不能在人前随意说了。”
  阳阳难过的低下头,好半响,才抬起头,对江绯白说:“爹爹,阳阳都懂,可还是心里难过。”
  “哥哥本来是阳阳和月亮的哥哥,现在要去给宫里那个还只会大哭的公主当哥哥,而且,还要有那么多与哥哥关心不亲近的姊妹。”
  “哥哥明明在心里一点都不喜欢那些做作的孩子,表面上还要微笑的对着他们,要是不小心说错了什么,就要被好多人说教。”
  “明明哥哥那么好,但是宫里的人却总想找到哥哥的错处,然后抓着一点,想法设法的对哥哥说教。”
  江绯白听阳阳这么说,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在手心里宠着的宝贝,想想每日在宫里活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半分秘密都没有的样子。
  他心里也很是难过。
  星星是个爱自由的孩子。但同时,他又十分有责任心。
  在家里,除了他们一家,对于小启小柔他们,星星都是尽量尽一份自己作为哥哥的责任。
  想必,今上与太上皇也是知道这一点,才直接用大义让星星屈服。星星是个明事理的孩子。
  只要他知道他是今上唯一的嫡子,就算在向往自由,为了心里的那份责任,也会好好的努力在宫中生活的。
  江绯白相信,要是今上不仅只有星星一个嫡子,星星都会尽力争取一下的,但是眼下,他已经被自己的责任心困在皇宫里了。
  但是这只是开始,以后,星星的每一日,怕是都要这么度过了。
  星星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快适应,等一切都成为习惯,大概他才能轻松一点,才能更加游刃有余的面对他所处的环境。
  江绯白将委屈巴巴的儿子也搂进怀里,柔声说:“爹爹知道你都懂,世事无奈,咱们也只能顺应时局,尽量给星星最多的助力。”
  阳阳眨眨眼,懵懂却坚定的点头。
  “爹爹,在阳阳心里,哥哥永远是哥哥。”
  江绯白听傻儿子的傻话,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轻轻说:“时间会证明的,这是你们之间的事情,爹爹就不参合了。”
  阳阳却是不满意江绯白的回答,重复一遍,“哥哥永远是阳阳的哥哥。”
  这次,没有得到江绯白的任何回应,但阳阳心里却是更加坚定了。
  对于江绯白这次的回京述职,再也不像上次那样,安静的来,低调的走。
  江家现在的门庭与上次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耳语。
  不说江绯白本人这一年在民间与日俱增的声望,江家的门庭,已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
  江绯白作为受圣上看重的大臣,还是实打实的伯爷,加上江家已经与宁王联姻,还有江家遍布大景的生意已经被大家所熟知。
  这次除了那些闲人好奇江绯白到底是怎样的人物,朝中甚至有很多人家,以前想与江家搭上关系没有成功的,都想与江绯白同坐一桌仔细商议一番。
  实在是江家近几年的生意做得太好,惹了不少人的眼。但是江家每年为国库上缴的税收,以及每次哪里有灾情,江家都是最先那一批站出来,为灾区捐钱捐物的。
  江家的“曹操送”甚至在近两年地方上发生旱灾的时候,配合朝廷的指挥,给灾区及时的运送过大量的物资。
  关键是免费的,事后,江家商队还在灾区帮助当地人建造房屋,修建他们的家园。
  听说,现在那几处受灾的地方,远远看去,就是平坦的道路,还有整洁的房屋,当真是一点都看不出,那里两年前还因为旱灾爆发过民乱呢。
  所以,江家的生意,在当地甚至邻近的地方,很是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这在以前,那可真是不敢想的事情,前几年,大家提起商贾,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满身铜臭,无利不起早等词语,总之就没有好的。
  但是现在,不说外地,单就京城,提起江家的生意,那已经是质量和良心的保证。
  说起那店铺商队,上面有水纹符的,谁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两句。
  大概是三年前起,京中有一姓王的人,为人有几分机灵,和邻里处的十分不错。
  那时的百货铺,就定时有一些优惠活动,那人心思灵活,想着仅凭他一人,没法得到最高的优惠价格,就说服邻里。
  他们把需要的物资全部交给王柱子,让王柱子统一购买,然后就能享受百货铺最大力度的优惠,算下来,可是比每家单独购买节约了不少。
  王柱子的做法,后来引起很多人的模仿,让百货铺的管事,慢慢的发掘了代理人这一新的职业。
  当然,当时的王柱子,只不过是与百货铺的管事混了个脸熟,毕竟江家在京中的百货铺管事,可是从上百号的管事中,竞争上岗的。
  每日里要忙的事情很多,具体到方方面面,有时候作为县令的沈映康也不得不感叹:我这个做县令的,都没有这些管事忙呢。
  然后有一天,那家百货铺的管事,就发现,以前买东西最积极的王柱子,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出现在他们百货铺了。
  “难道是京中有了比咱们江家百货铺更好的铺子?不可能啊,要是这样,我总该听说过的。”
  这位管事对于自己的业务方面,可是十分上心,当即就找来一个机灵的伙计,让他去打听一番。
  在这管事心里,在京中打好基础,就是他两年内的目标,要是完成的好,就可以得到墨色玉佩,提升成二等管事。
  虽然他现在的三等管事待遇,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但是他想一想家里那些二等管事住的房子,以及每年得到的分红,就羡慕的眼睛发红。
  还有一等管事的宅子,兴庆府一套三进的宅子,京城这种地方,还能得到一套同样的宅子,据说以后养老的地方,还有另外一套。
  想到这里,管事的就更加不能容许这其中有他所没有掌握的事情发生了。
  伙计很快就打听来了事情的原委。
  王柱子之所以一个月没有来百货铺的原因,是因为王柱子的爹,在一个月前,因为意外摔断了双腿,他们家本就不富裕,现在更是愁云惨淡。
  管事的心里很是同情王柱子,随即,他就觉得,这是一个提高百货铺名声的契机。
  然后,这位管事就带着大夫和过年物品,去了王柱子家。此时马上就要过年,王柱子家却是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


第123章 皇后
  要不说这京中的管事,都是竞争上岗的,至少有一技之长。否则,过年期间,人来人往的,每日里接触多少人,这管事还能记住王柱子这么一号人物,确实不凡。
  管事的一行人的动作,很快就被街坊邻居知道了,毕竟住在同一个巷子,王柱子家的事情,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
  现在来了这许多人,拉着两骡车的东西,还要往王柱子家搬,人群里很快就有人认出,带头的是江家百货铺的管事。
  从里面出来的查看情况的王柱子,形容憔悴,但他还是第一眼就认出来这位管事。
  管事的上前,朗声道:“柱子兄弟,愚兄近几日不见你来咱们百货铺,让人一打听,才知道你家的事情,这不,就带了咱们江家的大夫来给你爹瞧瞧。”
  管事的看出了王柱子的狐疑,也不多做解释,“让大夫先给你爹看看吧。”
  王柱子一肚子的疑惑,想到自己爹躺在炕上等死的样子,都咽回去了。
  此时,在外间看热闹的相邻,已经交头接耳的议论开了,但是王家人都没有心思去搭理。
  很快,管事与大夫留下了过年的物品和王老爹的药物,被王家人恭恭敬敬的送出门。
  此时,管事的当着众人的面,对看热闹的人群说:“我江家的生意,平日里多亏了众位乡邻的照应,这次柱子兄弟家的事情,经过我们十一家百货铺管事的商量。”
  “有了一个章程,以后,咱们江家百货铺,每当有客人购买一百文钱的货物,江家就抽出一文,权当做客人的捐赠。”
  “凡是京城在咱们江家登记买过一百文以上物品的客人,遇到难事,经过查证,就可以根据情况,来咱们江家百货铺请求帮助。”
  “如果情况属实,就会用这笔钱,去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家。”
  说完后,也不管大家震惊的目光,笑眯眯的围着众人拱手作揖,“以后还请众乡邻多多支持,在下先在这里祝大家新春愉快了。”
  这笔钱,到现在,已经帮助过不少遇到困难的人家,谁也说不好,以后会遇到什么危难。
  在见到王柱子一家真的得到了百货铺的捐助后,京城的老百姓私下就渐渐的传开了。
  于是百货铺很快的就有了很大的群众基础,反正都是花钱买东西,江家百货铺的又便宜质量又好,人家店里的伙计,一个个的待人还十分热情。
  从来不会看人下菜碟,就算大家只是想去江家那大的出奇,物品摆放也十分有规律的铺子里闲逛,当是见见世面时,人家也不会多说一句。
  甚至还会为大家热情的介绍,让大家对百货铺的印象十分不错。
  关键是,要是买东西超过一百文,在结账时在他们的册子上登记一下,万一以后真有个什么困难,还能在这里得到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一举数得的良性循环。京中众人也不得不感叹:江家人太会做生意了。
  但是说谁人江家舍得下血本呢?从门口迎客的伙计,到里面给人引路的伙计,除了必须的礼仪。
  听说,每日还要统一抽时间跟着先生学习认字,每月还有考试。考试优秀的,就会成为小队长,月例会跟着上涨。
  这种管吃管住,还管读书识字发月例的败家子主家,在京中还真找不出来几个。
  当然京中也找不出,从店里迎客的,到厨房做饭的,都要求每日跟着读书识字的店铺了。
  因此,闲来无事,附近还有许多人家,慢慢的还会私下里找江家百货铺的伙计,帮大家伙儿写写书信之类的。
  为此,很多想靠着给人写家信维持生计的人,对江家的伙计很是看不惯,同时又十分想就江家的店铺里那些伙计当先生。
  当初拒绝给江家伙计当先生的人,现在可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当初,听说江家给铺子伙计和厨房烧火的下人找先生,一众人虽然穷到衣服上已经打了三层补丁,依然很有骨气的拒绝了。
  当他们中有人下定决心要去时,他们还对那人十分不屑地冷嘲热讽,“真是丢了读书人的气节。”
  “劝李兄不可为了五斗米折腰”。
  李玉也是豁出去了,家里眼看着要断粮了,老娘媳妇儿把家里最好的都留给他吃,他每次看见自己闺女咬着一块硬邦邦的馒头,用清澈的眼睛看着他时,心里就不停地质问自己。
  他怀疑自己一直的坚持到底是对对错。
  直到那天,他看到江家百货铺招聘先生的信息,待遇一般,但是一天三顿管饱。
  当时李玉心里的唯一想法就是,自己考了这么多年,把家里拖垮不算,孩子连像样的饭菜也吃不上。
  这江家百货铺他是听过的,阵仗十分大,听说后面还有人撑腰,想来内里是不差一点银钱的,否则也不会大方到给家里的下人请先生。
  要是真的能像上面说的那样,一天三顿管饱,他至少可以省下一部分,拿回家里给孩子吃。
  于是,他也不在乎什么面子,直接上门自荐。经过管事的考核,李玉就在每日傍晚,吃过晚饭后,给换班的伙计们上起课来。
  因为与管事的交谈过,他知道这里的伙计,不需要学多高深的学问,首要的就是先认字。
  当时,他一脸自嘲的对管事说:“就是您要小生教大家高深学问,小生也是教不出的,不瞒您说,小生已经考了三次,次次落榜。”
  管事却是喝口茶,笑眯眯的说:“这有什么,我家的家主就经常说,世上没有庸才,只有没有放对地方的人才。”
  李玉当时只当是管事的安慰他。没想到,在第一个月后,管事笑眯眯的对他说:“李先生,在下看您这一个月,除了给伙计们上课时间,就在苦苦思索。”
  说着,拿出一个盒子,推到李玉面前,“这是我家主人少年时读书科举的笔记,咱们江家几乎人手一本,不管是不是要科举,家主说过,有空闲多读些书,总是好的。”
  李玉想拒绝,但是这些日子,他已经知道了这江家的家主,曾经十四岁就高中探花,想来必然有过人之处,他实在不忍心拒绝。
  管事依旧是笑眯眯的看着李玉每日里拿着江绯白印给定北书院里的学生的读书笔记,有时还会激动地与他探讨几句。
  当然,在这管事心里,他家家主,那真是没话说的。现在听到有人夸家主,那是毫不迟疑的就点头附和。
  第二个月,李玉就发现,管事的给他的月例银子是第一个月的两倍,而且,还有另外几本很珍贵的书。
  虽然他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把大儒批注过的如此珍贵的书籍,刊印成册,难道不应该好好珍藏起来吗?
  管事依旧笑眯眯的对他说:“这书认真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太精贵的东西,在咱们定北书院,基本上每个入学的孩子,书院都会下发给他们的,先生手里拿的,就是我家小子以前读书时用过的。”
  “后来书院里又有了其他的书籍,那小子就把这书仍在家里,在下看着十分不舍,就经常拿在身边看看。”
  李玉震惊于管事说的每一个字,但是他知道这管事没有骗他的理由,他在这里教书的两个月,渐渐地了解到。
  这里的下人伙计,竟然没有一人是卖身的奴籍,都是正正经经的良籍。甚至那些有读书底子的伙计,都是这管事从北疆那边带来的。
  他主要教的,还是这些在京城当地招来的伙计。
  “以后,先生要是不嫌弃,白日里可以带家里的孩子一起来这里,按照咱江家的规矩,管你们一日三餐,四季衣物。”
  “先生可以带着您家里孩子在空闲时一起学习,也算是两不耽搁。”
  李玉知道自己该拒绝,但想到家里的情况,拒绝的话就怎么也说不出口。
  于是,他一次次的接受,直到现在,李玉在江家的人脉举荐下,成了京兆府的书办。
  因此,那些当初劝告李玉,但是现在依旧没有功名在身的人,已经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十分羡慕李玉的遭遇,希望江家的百货铺再一次聘请先生,他们也好有机会搭上江家这条大船。
  可惜,想来江家给这些伙计当先生的人太多,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
  当初第一批去给江家伙计当先生的人,诸如李玉等人,做满一年后,江家竟然送他们去东林书院学习。
  东林书院是什么地方,读书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江家的铺子管事,竟然就能凭靠简单的拜帖,让书院里客客气气的收下江家送去的学生。
  在他们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江家还是对他们管吃管住,并且按照西席先生的规格,依旧每月给他们月例。
  这么一来,先生觉得自己拿的是西席先生的月例,教的就是正儿八经的学生,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
  而伙计们见主家给他们请的是正经的读书人,而且给先生付的是西席先生的费用,就是说,主家当他们是家里正正经经的家里孩子。他们也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两者对江家的态度,都有了更深的敬意。
  管事依旧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一切。心里却在想:都说咱兴庆府是穷乡僻壤,看看这京中的后生,也没有比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