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过了一个多月,他们的生活才算恢复了正常,但仍旧是不敢用这笔钱,生怕哪天国家派人来说这是违法收入,必须要交公。
然而又过了两个多月,第二笔的版税接踵而来,又是10万港币换成的人民币,就让两口子有些麻木了。
但是这一次麒麟集团华京分公司的职工,除了第二笔版税,还带来了在文化部的缴税证明,这就让他们心里踏实了许多。
总算是钱可以用了。
也是这个时候,凌节放才知道,自己的书在全亚洲的华人圈子里火了,卖得非常好,这第二次加印的也已经卖完,第三批正在紧急印刷,数量还翻倍了。
也是这个时候他才晓得,香江那边出版的书,每一次印刷出来,都会按照合约给版税,卖得越多就得到的分成越多。
比起香江的这种方式,国内的出版买断模式,简直是对作者的一种掠夺。
差不多6万块人民币的收入,该怎么花,凌节放还专门打了个电话请教魏小范。
放下电话,他便叮嘱着妻子去看看有没有地势好的房子,然后在搬家之前,好好的大肆采购了一番新的家具家电。
现在他住的房子,就是有300多平米的一个大四合院,除了两个院坝,还分成了十二间屋子。
他们一家三口人住之外,还把父母也接了过来,屋子里才没有那么的冷清。
然后,在83年的8月份,凌节放的《康熙大帝》第二部《惊风密语》也写作完毕,仍旧是用以前的两种方式进行出版,以及卖掉了影视版权。
其实凌节放并不知道,影视版权究竟改卖多少,可麒麟文化拿过来的报价,他看都没看就签了字。
用他的话来说“我相信魏先生不会骗我,他和麒麟文化都是我的恩人。”
有了第一部的铺垫,第二部《康熙大帝·惊风密语》的初印数量就提高了好几倍,以至于到今年的春节为止,凌节放的存折里面,又多出了10万块钱。
更让他高兴的是,来送钱的人还给他带了一些报纸剪辑,上面都是关于对《康熙大帝》的评价。
十几家报纸的评论,全部都是赞赏《康熙大帝》写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简直是这些年难得一见的帝王小说。
文人嘛,在温饱满足了之后,最喜欢的就是荣誉和赞赏了。
本来销量高就代表着小说受欢迎,现在文人们又纷纷对他唱赞歌,也难怪凌节放心头大为舒畅了。
为此,他写作《康熙大帝》第三部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
到了春节的时候,凌家人和老婆娘家人来到他的新家团年,凌节放难得的扬眉吐气了一番。
他不但置办了五桌称得上鸡鸭鱼全都有的豪华宴席,还给出了大笔的红包。
双方的父母便各拿了1000块。
现在可没有100块一张的人民币,最多只有10块钱一张的,100张厚厚的挤在红包里面,让亲人们都看呆了眼睛。
然后二弟、三妹、大舅子、小姨子……等等这些,全都是500块的红包。
连小孩子们都能拿到50块钱的巨款红包,乐得他们尖叫不已。
这也不能怪凌节放夫妇们乱给钱,实在是前些年过得太苦,一直都是受家里人的照顾。
比如他们刚刚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这些亲人们可没有少给他们带吃的穿的来。
女儿出生以后,小姨子不是从老家背了100个鸡蛋,给老婆补充营养的么?
现在好不容易赚了钱,他们当然要回报一下家人。
这也是华国人普遍发达之后的一种表现。
富贵不显,犹如锦衣夜行,对吧?
……
被改变命运的,远远不只一个凌节放。
每个月都要发放补助的“文艺发展基金”,现在的本金,已经被提升到了1000万美金。
按照美金的高利率来计算,一年它的收益就是140万美金,也就是325万人民币。
虽然按照官方汇率兑换,实在是有些亏,可这是经由文化官方部门发放的钱,自然不能走黑市的1:5汇率。
这些钱,目前已经和正在资助超过5000名的作家、编剧、诗人和导演,每个月都给他们发放50…100元不等。
而在这些钱的资助下,许多人已经像是凌节放一样的,做出了成绩。
81年麒麟文化便已经为内地作家出版了15部小说。
销量那时候也不是太好,即便是面向全亚洲华人出版,最好的路遥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也只是卖了15000本左右,但超过5万港币的收益,还是大大的鼓舞了他。
别的作家和私人也是这样,他们纷纷的潜心写作,创作更好的作品。
于是82年麒麟文化出版了39本小说、诗集、散文等作品。
83年,麒麟文化又出版了85本的小说、诗集、散文等作品。
而且随着海外华人对他们的熟知,对内地的一些文化人的偏见的消除,销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最好的自然就是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两部一口气卖了十几万册,而且还在不断的加印着。
然后其他作者们的作品,也或七八千、一两万、三五万……
庞大的海外华人市场,总有不少他们的知音,也由此让他们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以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稿费收入。
麒麟文化给他们的稿费收入,当然是通过官方的渠道登记、报告,然后按照法律代为缴纳税收,才亲手去交各位作者,一切都合法合理,让人找不出半点毛病。
你要说那群官员们不眼红,那肯定是假的。
但他们可不是想要揣进自己的包里,而是现在的工作到处都要用钱,他们都快穷疯了,恨不得拿着到自己的部门用。
可这事儿是麒麟文化全程跟踪办理的,他们想要插手都做不到。
考虑到麒麟集团的强势,考虑到人家一个食品工厂开业,萧老和云老都会亲自过去祝贺,就没有几个人敢动歪脑筋。
这些文艺工作者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识,去挣得属于自己的劳动收入,在他们自己来说,是极大的提高自尊心的举动。
文人肯定都讨厌嗟来之食,而他们自己能写书、写诗词、写剧本挣钱,那就是再欣慰不过。
现在内地的这些文艺工作者便是如此。
有了国外那么庞大的华人市场,他们即便是销量一般,以国内的这种生活水准,那也足以是富裕起来。
既然这样,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创作呢?
第1579章 深思熟虑
华国最好的几个港口中,沪海是最负盛名的。
夹杂在江浙之间的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人员本身的组成,就是江浙这两个商贸气息浓厚省份而来。
虽然天南地北无数的人都到沪海滩去闯荡,但真正能在沪海站稳脚跟,有话语权的,还是这两个省份的人。
既然如此,沪海人精明能干,很会做生意,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儿。
如今的沪海,自然不是40年之后的魔都。
不是那个世界排名前五的超级大都市,不是那个繁华得让人眼睛都不忍离开的东方明珠。
但是现在的它,和百年前一样,都是华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华国的轻工业工厂,大概有五分之一都坐落在沪海。
大家众所周知的,或者说如雷贯耳的那些日常生活品,许多就是沪海这边的工厂制造的。
手表有海鸥和沪海牌的。
自行车有凤凰和永久的。
照相机还是海鸥和沪海牌的。
至于其它的鞋子、衣服、麦乳精、糖果等等,更是沪海的拳头产品。
直到90年代,沪海产的东西,在内地许多地方都还是高级货,是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用得起的。
殷俊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沪海了。
上次去临安的时候,不但和江南省里的几位见了面,也和沪海的几位见了面,大家聊了聊。
只不过,这一次由霍先生率领的三十多个香江富豪、加上随从人员100多人的代表团,却是第一次出现在沪海。
以前这么大规模的香江富商团,一向是直奔华京,不会在沪海停留。
这一次好不容易有了云老的一番说辞,霍先生才组织了这么一群香江的富豪过来,看看沪海有没有什么合作的机会。
其实来的这么三十多个人之中,至少有五六个都是当年从沪海走出去的。
如今他们再次回到了沪海,那是说不出的感慨。
比如说包船王的女婿吴光镇,便是地地道道的沪海人。
虽然他的家人早已跟着去了香江,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眼镜片底下的双眼,也是已经泛红了。
咱们华国人,除非是太过背宗弃祖的,不然谁不想念自己的家乡,谁不愿衣锦还乡的?
饶是现在的沪海不复当年的首屈一指,比起香江要差了不少,但仍旧是他吴光镇的家乡啊!
他此时也就是三四十岁的年龄,远没有以后那么的枭雄心态,一直留在香江不回老家,所以在看到机场有迎接自己的一些熟识之人时,不激动起来才怪。
不仅仅是他,包船王和曹光标是凌波人,来接机的同样有他们的儿时故交,或者是家乡的亲戚。
祖籍在这一带的富豪们,全都有这个待遇。
只有霍先生、殷俊和一群粤东籍的富豪们,才站在旁边,和官员们一阵闲聊。
这一次来沪海,并不是少年自愿。
至于说谈判铁矿石的事情,那也太早了,三五年都不一定有成果,所以殷俊也没放心上。
但是在礼节上,殷俊却一点儿都不缺。
不单单是因为殷俊为人处世妥当,从来不仗势凌人,更因为沪海市早就和麒麟集团有着很深的业务往来。
上美厂就是其中的一个。
麒麟文化的《麒麟周刊》,现今是如日中天,天下无敌,除开殷俊这个擎天柱之外,最重要的岗位位置,几乎全都是从上美厂过去的美工师和动画师占据。
可以说,麒麟集团能有今天,就是靠了《麒麟周刊》的疯狂攻城略地。
而《麒麟周刊》的成功,自然就有上美厂很大的功劳。
另外殷俊在临安的两家工厂,一家麒麟收录机工厂,零部件的采购,可大部分都是在江浙沪地区,特别是沪海这边的电子工厂,更是占据了一半的供货量。
另一家的麒麟唱片工厂,上百条生产线的改装和生产,都是沪海这边的机械电子工厂完成的,每次有什么故障,都是那边派驻在麒麟唱片工厂的技师们积极修复的。
还有现在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麒麟通讯公司,它所有的信号基站,可也都是沪海这边负责设计、生产的。
为了接到这些单子,沪海市的几位,和乐易铃、霍健宁等人是长期打电话交流,也就是殷俊不怎么理事,所以才没有什么联系。
也是凭借着这些订单,沪海市这两年很是挣了一些外汇,几乎占据了国家每年外汇增加的十分之一。
仅仅一家麒麟集团,便能共享这么多,这也难怪沪海市的新任府事第一人杜先生,要迫不及待的直接和殷俊联系了。
如果能得到殷俊的首肯,有了更多的合作,那么沪海市的经济发展还将更加的飞跃,工厂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挣得的外汇也会更加的多,民众们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
虽然沪海市的民众,无论工资还是物资,都已经是全国最好的了,不知道多少人梦想着有一个沪海市的户口,但谁又会嫌弃自己的条件更好呢?
政府方面也同样如此。
改革开放之后,各种制度的改变,各种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哪一个不需要如山如海一样多的钱?
挣得越多的钱,沪海政府的日子就会越好过,政绩和功劳也会越大,这事儿当然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嘛!
很多人都是以为,殷俊对于做生意没有什么兴趣,特别是那种牵涉到实际的某一项生意的谈判和管理,那是更不擅长。
所以这些事儿都是他情如姐弟的姐姐乐易铃亲自打理,或者分派人手来做的。
在麒麟集团,大的决策肯定是殷俊定,但具体的执行肯定是乐易铃。
因此别人和麒麟集团合作,或者是做生意,要找的人也是乐总裁,不会是殷俊。
这样长期的下来,就给人一种乐女王才是麒麟集团决策者的假象。
很多人回去烦乐易铃,但找殷俊的人就少了。
可沪海市的这位任先生却是不一样。
他是难得的聪明之极的人,也是非常懂得经济和做生意的人。
我不要和你麒麟集团什么的做生意谈判,这些都太小儿科了,属于是招商单位的工作。
我堂堂的封疆大吏,被中枢寄以厚望的官员,就是要和你殷俊谈谈。
只要你殷俊一个决策,那么麒麟集团就会在沪海滩有莫大的动作。
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
可以说,这一次的香江商业考察团,虽然邀请了许多人,但重点只有那么几位。
而杜先生的唯一公关目标,正是那个现在正和他聊天的天才少年、战无不胜的天之骄子!
对于殷俊的那些绰号,杜先生是听得耳朵都起了茧。
盛名之下无虚士。
杜先生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特别是殷俊已经在美国打下了那么一大片基业。
能在美国那么复杂和歧视东方人的环境中,能成为好莱坞的第一,拥有数十亿美金的资产基业,岂是一般的人才能做到的?
这样的人,放在商场上,也能叫做开疆辟土。
如果让他着力于内地,着力于沪海,那会不会沪海市就能飞速发展,从而迅速的缩短和香江的距离呢?
杜先生有着这样的考量,才专门去找了江南老乡云老,请他借着霍先生过年团拜的时候,给自己引见一下,然后再借机邀请来了香江商贸考察团。
之前有几次的上京团,或者是考察团,麒麟集团出动的都是总裁乐易铃,或者是集团副总霍健宁。
殷俊真正以麒麟集团董事长出现的场合,也就是那一次麒麟食品工厂开业的时候了。
过后前往临安视察自己的两个工厂,也是由麒麟集团总裁乐易铃去以官方身份拜访江南的几位大佬的。
这一次也一样,虽然殷俊应邀来了,可人家和别的香江富豪一样,不会说对你沪海市有什么承诺,大家的初始目的只是看一看。
要是真的有不可拒绝的好生意,那么肯定是可以谈一谈的。
要是没有的话,也当于来内地考察旅游了一番,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杜先生明白这一点。
不过他却是给殷俊准备了一份大礼。
一份殷俊无法拒绝的大礼。
只要殷俊愿意收下,那么过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不敢说沪海市的腾飞在此一举,但如果殷俊愿意下大力气来发展和扶持沪海市的工业,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助推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讲,麒麟集团在华京、临安都有了生产基地,据说下一步在粤州还有深入的合作。
华国最大的这几个城市,就剩下沪海没有动静了。
你让别的城市,还有上面的人怎么看待沪海?
是你沪海太差了?
还是因为你们沪海的官员做事情太不利索了?
或者是本身你们脑子里的思路就出了问题,以至于迟迟不能引进优质的外资,发展经济?
如果是那样的话,不但是这群府事的官员们的前途会蒙尘,就连沪海这座城市都会受到牵连。
一百多年以来领先群雄的地位,如今就要撒手让给别人,这是何等的屈辱?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杜先生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在自己的任上发生的!
因此,这一次和殷俊的商谈,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第1580章 静候殷俊的到来!
殷俊看过电视上的那些外商来华国投资时,受到热情款待的画面。
从最初80年代的有点迫不及待、甚至有点卑躬屈膝,到了2018年的时候,特斯拉的那位总裁马斯克来,很寻常轻松的氛围,40年之间的转变,不可谓不大。
80年代,可绝对不会有官员会带着马斯克这样的超级大富豪,去沪海街头晃悠,顺便吃点煎饼果子的。
但这一切的转变,都和自己本身的实力,以及所处的位置有关。
80年代的华国内地,对外国人来说,是神秘而又危险的地方,凡是来这里投资的公司,从一开始,其实都是抱着x博的心态来的。
这和100多年前,从欧美来到沪海滩十里洋场打拼的外国人们有类似的地方。
大家都做好了全军覆没,甚至人身安全受威胁的准备。
所以在这个时候,内地的政府做出最好的姿态,甚至是亏本也要拉拢一批人,让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用自己挣的大把大把的钞票,向全世界证明,华国是一个可以发财致富的地方,你们大家也跟上吧!
有了越来越多的示范效应,才因此有了日后无数的外国商人和工厂涌入了华国,带来大量的订单和技术,帮助华国进行了第一轮的产业升级。
华国这么单薄的底子,能短短几十年就追上了许多发展华国家,没有外国资本的帮助,那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这一点,你看看朝鲜今天的状况就知道。
单靠自己的闭门造车,没有和外面世界的交流,没有更广阔的视野,那根本没有什么发展可言。
而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华国俨然已经进入了发展国家的头马的角色,各种发展有条不紊,并不是那么太迫切的需要外资的支持。
在这个阶段,华国内地主要是深挖自己的科技能力,发展各种高精端的产业,力求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化成一个制造强国,甚至是科技强国。
我们领先全球的网络商贸、网络建设等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因此马斯克这么牛比的人物过来,这边也是客气的款待,然后大家坐在一起,不卑不亢的商量投资。
这就是一个国家逐渐进入成熟了的标志。
现在是1984年,从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已经有6个念头了,但真正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并没有全面开花。
即便是沪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如今也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了动作,而不是全方位的迈开大步飞速发展。
纵观华国在80年代、90年代的发展轨迹,凡是依靠外资越多的城市,发展得必然是越发的快速。
沪海、粤州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华京也就是占着首都的优势,不然早就被抛在后面了。
而以沪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以粤州为首的珠江三角洲,也渐渐的通过外资形成了一个个的供应链群体,从而继续发展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最后成为了华国经济份额最重的两个区域。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这两个区域被废了,华国的经济马上倒退30年。
2008年以后的金融危机,华国受到波及最大的就是这两个区域,从而导致了全国的经济困局。
所以那几年真的是特别困难,在殷俊回来的2020年左右,才靠着一些新兴产业,慢慢的恢复了过来。
如今连沪海都没有大规模的引进外资,没有几大工业园区投入生产,自然他们的发展也快不到哪里去。
单凭着麒麟集团的那些订单,是有不少的成绩,但想要拖动整个沪海市的经济高速发展,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果殷俊记得不错,拉动沪海经济发展的第一架马车,已经要来临了。
就在今年的10月,经过了6年的艰苦谈判之后,沪海汽车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即将签约,开始生产大众的桑塔纳轿车。
而这款一直卖到了2020年,都还坚挺的老爷爷轿车,就成了开动沪海经济引擎的钥匙。
逐渐发展成年产能超过100万辆的超级汽车集团,给沪海市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十万个工作岗位,还有无数的零部件产业,还有无数的相关产业。
工业虽然不是最赚钱的,但绝对是最能拉动经济指数的,能提高国家的基本产业能力的。
上汽集团就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和大众的合作开始。
当然了,大众汽车的发力还得是90年代,还得等华国人渐渐有钱了之后,现在这种昂贵的汽车,还是只有国家机关单位、国有企业这些,才能采购。
回到眼前来。
霍先生、包船王、李超人、郑羽彤、曹光标、殷俊……等人,在机场就接受了少先队员献花的待遇。
看着给自己献花的十来岁小学生丫头那战战兢兢的强行微笑的紧张样子,殷俊心头满是怜惜。
只不过没有换成一堆美女来献花,倒也是国内大佬们很有坚持的缘故。
出了机场,一路到了沪海国际饭店,洗漱安歇了一会儿,大家又被接到了大型会议厅,沪海市的第一人带着主要的下属们在这里会见大家,也是一种正式的礼仪。
然后才是回到了沪海国际饭店,来了一场最具有本帮特色的晚宴,晚宴过后才是三三两两的聊天休息,以及商谈过后几天的行程。
各个方面的官员和厂长们,都把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富豪们拉了过去,大家谈谈考察的具体事宜。
殷俊则是直接被杜先生给叫住,找了一处清雅的所在,泡上了一壶茶,对坐而饮。
“殷先生,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您的威名,您在香江、美国干下的那么一番大事业,我却是听得太多。”杜先生微笑着道,“我泱泱中华,受难一百多年,如今能出了您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也是应有的福分!”
“杜先生客气了。”殷俊喝着茶,也是微笑着回应道。
只不过,我们可不是第一次见面啊。
不,应该说,我可是在电视上看了您很多年啊!
看着这位以后中枢的第二人,殷俊心中满是感慨,却又无话可说。
他总不能把以后的历史给说出来,然后来一句“久仰大名”吧?
对于这种真真正正的做事情、做大事的人,殷俊是很敬重的。
“和聪明人说话,是不用绕弯子的。”杜先生道,“我不是聪明人,但殷先生你是。所以我今天过来和你喝茶聊天,想来你也知道我是想要做什么吧?”
“在其位谋其政。当然是用尽一切手段,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搞好沪海市的经济。”殷俊平声的道。
杜先生的刀眉一扬,旋即又笑了。
“正是!”杜先生也喝了一口茶,“那么殷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呢?”
“我又不是主政一方的人,只是一个商人,还是比您小这么多的晚辈,哪里敢说教导杜先生。”殷俊说道,“只不过我在香江好几年了,沪海的地理形势和香江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所以也有点浅见,说起来可以让杜先生参考一下。”
“请讲。”杜先生放下了茶杯,正色的道。
“以香江为例,一个城市的建设,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做。”殷俊侃侃而谈道,“首先应该先规划城市,把城市建设做好。这里面有几个好处,第一,可以使得城市更加的整洁大方,让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这里安家置业。
第二,大量的水、电、气、道路、医院、黄浦江的修缮、港口的扩大、学校的修建和铺垫,可以使得城市无论是在商业发展上面,还是在工业发展上面,还是在生活娱乐方面,都有过人之处。这样人口稠密了,有能力的人多了,自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过来,在这里做生意,从而进一步的繁华城市。
第三,交通的便利,船运的畅通,必然使得沪海生产的各种商品,能迅速的发送到外面的城市,从而加速商品的流通,促进生产的提高。这样也进一步会使得工厂进一步的招纳工人、运输行业也进一步的拓展自己的服务半径。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促进了税收。”
杜先生连连点头,不过他却没有迷惑,直接问到了重点,“这些我们不是不知道,可殷先生你说的起码要花费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巨额资金,现在我们手里哪有钱?百业待兴,什么地方都要用钱,什么地方都要花钱,难啊!”
“香江政府也没有多少钱,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卖地来筹钱。”殷俊道,“卖了土地给房地产商人们,让他们去发展商业房产,等到售卖的时候还能再收一次税,极大的充实地方的财政。这样的好买卖,就使得香江政府手里有了很多的钱,足以推动这些基础建设的进行。”
“卖地可不行。”杜先生想也不想的摇手,“我们内地的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绝对不可能出售任何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这是原则问题!”
第1581章 “疯狂”的建议?
看着杜先生一本正经的样子,殷俊心里好笑。
别看杜先生是有名的雷霆君子,但他却也懂得什么叫做妥协。
否则再过几年沪海经济发展遇到煤荒时,杜先生也不会看着路过沪海的煤船就抓着扣下来用,等到别人找上门来再慢慢的扯皮。
想想看吧,这么一个铁面包公,居然耍赖和人家扯皮,这画面该有多么让人好笑?
再说了,现在粤州南湾那边已经有试行的合作开发商业房产的例子,还已经实行了好几年了,殷俊才不相信他不晓得。
“房地产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增加民众的负担,推高社会的各种物价。”殷俊道,“但是在改革的最初期,这种发展方式还是有很多道理在的。首先我们可以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总不能什么都让国家来给吧?你有钱自己买房子住,这不是天经地义吗?
然后,想要购买住房,那么必须努力工作,否则哪里买得起房子?有了这种努力的劲头,对于经济发展是不是一个好事儿呢?
第三点更简单了,房地产行业是最能拉动产业链条的经济形势之一,甚至连之一都能去掉。房地产商修建房子,需要购买大量的水泥、河沙、钢铁,需要运输、建筑、安装水电气设施……这些产业,哪个不是劳动密集型,哪个不是能促进就业的?
一个房地产,既能让地方政府有钱可以收,拿来做各种基础建设,还能够拉动经济,让民众们能通过工作赚到钱,更能解决掉老大难的住房问题……杜先生,您觉得这样的产业,还能找出别的来代替吗?”
杜先生听得神色渐渐凝重起来。
殷俊说的那些,其实他都去研究过。
只不过杜先生没有把它全部拉拢来看。
如果是全部联系到一起,这个房地产果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行业。
即便是它有那么多的缺点,可是在这个时期,在这个阶段,它真的是无可替代的最好拉动经济的催化剂啊!
“其实我说这一点,跟沪海本身的形势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我看来,没有谁比沪海更有理由来开展商业房地产试点了。”殷俊道,“我对沪海并不陌生,好几次来这里都拜访了上美厂,也就是我们麒麟集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前两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