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京不讨厌女人,他非常喜欢美女。
可《霸王花》的这六个姑奶奶,完全就不是他能搞定的嘛!
更大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这些。
依照殷俊的脾气,王京敢肯定,以后在《霸王花》里面,还会陆陆续续的加入不少的新鲜血液。
比如说那位小公主温璧霞,还有周海湄、曾嬅倩……这些小姑奶奶一旦加入了系列电影剧组,那可是更加好玩了。
传说中不就是那样么,温璧霞和关芝琳作为殷俊最亲密的身边人,一个妹妹,一个女朋友,是绝对尿不到一个壶里的。
说赵雅之和关芝琳撕,可能没有多少人相信,要说温璧霞和关芝琳在一起拍戏,不撕的话,简直是天理难容!
王京都能想象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是会多么凄惨了。
瑟瑟发抖的受气小媳妇儿,就是说的自己。
“京哥,你可是要成为国际大导演的人,这点难度就把你给难住了,怎么能行?”见到王京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殷俊笑了笑,“你先拍第一部吧!拍了第一部再说。如果实在不行,以后也就不用你来为难了,行不行?”
“行!”
殷俊把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王京还能讲什么?
再不答应的话,这个导演一职,完全就会跟自己说拜拜了。
殷俊说的也不错,自己先干这第一部,要是收益大过于危险的话,那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大不了豁出去见人就喊姐姐,我王胖子也是能做得小的!
“清霞姐最多8月份就会从美国回来,到时候这边的几位,档期差不多也就腾出来了。”王京答应之后,殷俊才道:“有些东西我没有在剧本上面写,但却是必须要做的。比如说对于她们功夫的训练,特别是格斗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我可不想让观众们看着她们打斗,就像是在看玩闹一样。”
王京忍不住吞了吞口水,“俊少,你可真舍得!这么娇滴滴的一群姑娘,要让她们接受专业的训练?”
“差不多。”殷俊道,“当然也不会多么苛刻,比照惠瑛红的标准就可以。训练的时候有武行的师傅,也有飞虎队过来的女教官,他们会商量着来。你的任务就是,要确保她们学的,能在拍摄过程中够用,不能敷衍了事的学,然后敷衍了事的拍。否则我找的责任人可是你!”
“明白!”
王京咬了咬牙。
反正都上了贼船了,他也就不在乎其它的了。
学习功夫和格斗术虽然困难,可也并不是没有变通之法,这一点,他可比殷俊要清楚得多。
只不过他可真的佩服殷俊,舍得把赵雅之、钟楚虹、关芝琳这些女朋友送去拍武打戏。
从小在邵氏片场长大的王京,可是见到过许多邵氏的武打女明星们,受伤时的惨痛样子了,稍微不留意,就会留下终身的伤痕。
现在虽然是条件好了,各种威亚、保护措施也多了,但终归危险性还是很大。
比如说惠瑛红、杨眫眫这些女打星们,同样也是年纪轻轻就受伤很多,小伤更是不断。
如果按照这群女明星们平均拍三部来看,她们受的苦可同样不少啊。
或许,这就是因为殷俊特别喜欢电影的缘故吧。
做电影的时候,只会考虑到电影本身,而不会考虑私人的感情。
王胖子这样的想法,你不能说他完全不对,还真是有一点道理的。
可殷俊也没有他想的那么极端。
殷俊之所以要让赵姐姐她们专门去训练一下,只不过是看不惯前世《霸王花》对于训练场景的一系列插科打诨。
虽然好笑是好笑,冯悴帆、楼南光这群男配角也挺有意思的,但就真正的格斗方面,却显得非常的薄弱。
要不是有胡惠中、惠瑛红和李赛风来撑场面,凭借着叶芷媚这些空有外表的美女来打斗,简直是让人看着想捂眼睛。
这也是香江电影之中,非常不专业的一面。
你看看人家的《霹雳娇娃》,虽然也用的是三个娇滴滴的姑娘,但人家一招一式都似模似样,德鲁这个小胖妞也是经过了专门的训练,这些打斗才能让观众们满意,从而获得更好的票房和口碑成绩。
殷俊准备把《霸王花》打造成一个系列,一个大IP,那么从一开始便要求严格,这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前面先立好规矩,后来加入的明星们才会规规矩矩的顺从,不然怎么都是麻烦。
具体到训练上来,殷俊肯定不要求她们都和惠瑛红一样,不过演戏的女明星,一般都有舞蹈方面的底子,那么以戏曲的柔韧打斗为主,格斗的风格凌厉为辅,便是可以了。
按照殷俊的设想,还有询问了戏曲和飞虎队的专业人士过后得知,应该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专业训练,再加上拍戏途中的不断调整和持续训练,就完全可以应付《霸王花》要求的强度。
当然了,一些该用替身的危险动作和场面,肯定也是要用的。
毕竟这只是拍戏,而不是真的霸王花追击犯人,殷俊也舍不得让她们受伤。
王京只是为这群美女默哀了一秒钟,便把这些问题抛在了脑后。
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待遇和拍摄的规模,“俊少,《霸王花》咱们集中了这么多明星,都是全亚洲一流的女明星,这制作规模不会太小吧?”
“预计制作费用是2000万港币。”殷俊笑着回应道。
“2000万!?真的?”
王京呆住了。
在香江电影的历史上,不用特效的电影,怎么可能上1000万?
程龙的《警察故事》制作成本3000万,那是因为各种爆炸场面和毁坏场面多,所以才成本超支的。
连打破了《警察故事》票房纪录的《僵尸先生2》,制作成本也不过是400多万——当然,英叔的导演、主演的片酬不算在里面,这是要直接参与分红的。
现在殷俊就跟王京讲,一群女孩子打打闹闹的电影,你就给我2000万的制作成本?
这……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吧!!
王京这个人,是一个好导演,而且是一个投资人很喜欢的导演。
因为他总是能挣钱。
甭管你给的制作费是多少,他总是能顺利完成拍摄,然后上映赚钱。
这样的人,和墨镜王就是两个极端。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王京到了2020年都能吃得开,而且成功在内地打开局面,绝对的一线商业大导演。
可这并不代表王京就想过苦日子了。
能有更宽裕的经费,能拍得更精细一些,谁不喜欢啊?
特别是想着的王胖子,正是想要出成绩的时候,当然精益求精这个词,还是刻在了他脑子里的。
只有在功成名就后,他才会开始自己的圈钱之旅。
“2000万算不上很多,毕竟里面还有她们的片酬。”殷俊笑了笑,“至于你的……这一次我们还是走分红吧!王大导演,希望你成为第二个能在票房分成上超过1000万的人!”
第一个票房分成上超过1000万的人,是林政英。
《僵尸先生2》全亚洲的票房都爆了,作为导演加主角加动作设计,林政英当之无愧是《僵尸先生2》的灵魂人物,连洪锦宝都不得不减少自己的分成,多给他——事实上,林政英比全额投资的洪锦宝,都要挣得多。
但你不能说洪锦宝亏了,他手里握着《僵尸先生》的制作版权,林政英想要继续做这个系列,那就必须要跟他合作,这样一来,洪锦宝就能持续的赚钱了!
王京听了殷俊后面的一句话,笑得合不拢嘴。
他之前的《警察学校2》分红差一点就到了1000万,可他也并不遗憾自己没有成为第一个破1000万的人。
在他来说,只要能挣钱就好了,管它第一第二呢。
还是多挣钱来得最实惠嘛!
要是真的《霸王花》符合预期,那么连续两部电影,都能差不多1000万的分红,那他可就是香江第一商业导演了!
嗯,香江电影全球综合票房最高的还是殷俊的《生死时速》,但他自然不能单纯算导演,所以王胖子直接恬不知耻的预定了第一,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呢。
第1222章 廊桥遗梦!!
殷俊说自己没有空,那是真的。
他说自己要写一部小说,也是真的。
这个事情还得从几个月之前说起。
当亨利出版社宣布,Jun先生今年只会出版《冰与火之歌》的第二部《列王的纷争》,全世界Jun先生的书迷们,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抗议作者这样的事情,大家其实见得很多。
比如我们金镛先生的别墅,就曾经被砸过几次,其中最激烈的那一次,是尹道长当了龙骑士之后,愤怒的数百书迷们围在他别墅面前,用鸡蛋和石头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情节的愤怒。
甚至还有社团的大佬放话说,自己要教教金镛怎么做人做事。
金镛那时候吓得三天都没有敢出门。
这样程度的抗议,就已经很激烈了。
可这一次,Jun先生遇到的抗议,却是有点莫名其妙。
先是欧洲的一个女权团体,不知道为什么在当地一个报纸上,发表了希望Jun先生能多为书迷着想,多出版一点书的愿望。
这个愿望本来是好的,但它的最后加了一句“Jun先生如此才华横溢,却从来没有为女性们专门写一本书,我们甚为遗憾,期待您能有这样的打算,期待您的大作”。
这句话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是不知道怎么的,经过一系列的报纸转载了之后,这句话的意思就变了。
变成了这些女人们很不满意殷俊只写给男人们看的书,而不屑给女人们写书,这是对女人们的不尊敬,属于歧视。
在有心人的宣传和推波助澜之下,这样的言论居然堂而皇之的登上了一些大报纸和媒体上面,处处都在批评殷俊的用心。
殷俊听了这样的结论之后,不觉是瞠目结舌。
如果写之前的那些小说算是歧视女人的话,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作家恐怕都是这样的歧视吧?
而且一个男作家,去专门为女性们写一本书,听起来还是有些怪的。
如今少年好歹也是一个媒体大亨了,再加上未来几十年的媒体经验,殷俊很明显就看得出来,这是有人在带节奏。
单纯从小说方面,殷俊是没有什么好黑的,一向都是三观正确,一部《阿甘正传》更是被美国主流媒体大加赞扬,称殷俊是“不是美国人的美国人”。
可是,在小说之外,殷俊的麒麟集团在北美横冲直撞,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大传媒集团的利益。
关键他还是一个香江人,一个华裔。
这样的人出现在了好莱坞,天生就是一个闯入者,一个搅局者。
现在别人抓住了机会,想要整一整他,这也不是什么好意外的事儿。
但这个“歧视女性”的帽子,一旦戴上了,可就真不好摘下。
在这个世界上,女人的钱都是最好挣的,而女人们也更加的感性,所以如果成为了某个人的粉丝,只要明星自己不作死,很少有背叛的想象。
电影娱乐方面也是同样如此,如果能拿下女人们的支持,那么绝对是事半功倍,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女人们的支持,被女人们针对和抗议,那绝对是一种灾难。
如今,这样的风潮有越来越烈的意思,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在反面宣传之下,都似乎在觉得殷俊是不是有点真的这样的想法。
总而言之,形势对殷俊很不利。
“要不你就宣布一个写书的计划,专门为她们写一本书。”唐舒璇打电话时这样的建议,“反正写书是靠灵感的,拖个三五年再拿一本出去交差,到时候风波已经平息了,书的质量好坏,也就没有关系了。”
殷俊没有答应。
倒不是说殷俊不愿意被要挟来写书,而是他不愿意敷衍。
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就发誓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认认真真的,做得最好,这样才不辜负老天对自己的厚爱。
作为一个作家,遇到质疑的时候,用自己的笔来回应质疑,那就是最好的回击。
你们不是说我对女性读者不够关爱嘛?
那好。
我就出一本女人最喜欢看的书,让你们全都闭上嘴!
至于是什么书……
那很简单,殷俊稍微思索了一下,就把目标放在了那一本小说上。
那部被无数女性深深喜爱,都愿意在床头放上一本,时不时的来翻阅的小说。
那部讲述了一段炙热又缠绵的爱情,最后结局却是那么感人的小说。
那部虽然违背了道德,但最后却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小说!
它的名字
叫做
《廊桥遗梦》!
是的。
就是这部九十年代进入了华国,然后号称一代女人们都被它带坏了的小说。
殷俊记得不错的话,在后来的一些资料里面可以看到,那几年的确大城市的女性们,是有点放任了,有点向香江、东京这些超大型都市看齐的样子。
不过终究传统的力量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过了几年之后,强大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力量,就又把这群女人的生活轨迹给扭转了过来,社会的风气,也没有那么的夸张。
这还是在华国。
在欧美,《廊桥遗梦》就像是一剂甘甜的毒药,直接让女人们疯狂。
任何的家庭主妇,其实都是带着一股深深的寂寞和孤独的。
她们已经结婚生子,已经和丈夫过了几年、十几年、二三十年的日子,往日的热烈爱恋,早已经被生活和时间给磨灭了,剩下的只有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内心的空虚寂寞。
《廊桥遗梦》的女主角的4天婚外爱情,就像是一道闪电,划破了她们的天空,照亮了她们的天空!
原来还可以这样来获得新的爱情的!
家庭主妇们由此打开了枷锁,一个个都开始去找寻自己的金凯德!
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她们也不是弗朗西斯卡,没有那种惊人的自制力。
所以和华国差不多,那几年欧美的离婚率特别的高。
由于无数的家庭被破坏,一度在欧美,《廊桥遗梦》都快变成了一种禁忌了。
可这样你也能看得出《廊桥遗梦》的惊人影响力。
这个影响力可不是它挂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第一名二三十个星期,直接获得了1993年畅销书第一名的成绩,能够简单说明的。
毫不夸张的说,《廊桥遗梦》影响的是一个时代,影响了数以千万的女人们!
殷俊想写《廊桥遗梦》,作为给女人们的一个礼物,这当然没有错,女人们肯定喜欢,而且会把殷俊当成她们的知己!
她们就喜欢这样的浪漫故事。
但你要说殷俊是不是没有别的故事来写了,那当然不是。
比如丹妮尔斯蒂尔的《巴黎五日》,就比《廊桥遗梦》要更加吸引人一些,温暖一些。
比如托妮莫里森的《心爱的》,这么细腻的小说,完全也能让女人们感动。
殷俊都记得这些小说的大概内容,只要给他时间,他就能根据核心内容扩展成小说,不会比原著差多少。
可他偏偏选择的就是最被道德批判的《廊桥遗梦》,原因嘛,也是心中有点气。
这些没脑袋的女人,听风就是雨,形成了舆论压力,把殷俊逼到了角落,不得不写书,你要殷俊有多高兴?
能把《廊桥遗梦》写出来,已经是很不错了。
不过呢,倒不能说殷俊包藏祸心,《廊桥遗梦》却也是最适合女性读的小说,它的结构也很简单,适合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来。
原作者构思了大概三个月,提笔起来,两个星期就写完了它。
殷俊把它扩编一些,形成一个单行本的规模,最多也就是同样的两三个星期。
现在殷俊的英文写作速度,早已不是以前那么的生涩了,连唐舒璇都觉得殷俊行文之间,很有点美国人特有的风格。
毕竟少年写了那么多的剧本,这点的进步还是要有的,否则单靠前世记忆的写作,也显得殷俊能力太低下。
人都是一步一步的进步的。
从一开始全部照抄,到现在试着加入自己的讲解,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殷俊比起前世的那个自己来,已经是进步了太多。
《廊桥遗梦》最大的难点,在于平衡。
爱情的炙热和家庭责任的平衡。
前半部的小说,用尽了一切的美好和炙热,来描写两个中年男女的爱情。
可后半部的内容,却是苦闷又有些煎熬,可最后那“把我的骨灰洒到曼迪逊桥畔”的遗嘱文字,一字一句犹如尖刀一样,破开了人们软弱的内心。
在殷俊看来,这后半部分的平淡,才是《廊桥遗梦》最感人的地方,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炙热和平淡的文字转换,就是这部书成功的关键。
殷俊这段时间已经连续在脑海里打磨了很多遍的本子,正是要开始动笔写的时候,你说他怎么可能去接下《霸王花》的剧组组建和筹备工作?
少年现在可是在期待着,《廊桥遗梦》在欧美引发巨大争议的一天!
那时候,那些对手们可就不能用女性们作为借口,来攻击自己了。
相反的,到了《廊桥遗梦》风靡欧美的那一天,也就是女性们彻底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自己铁杆的时候!
……
第1223章 盗版问题
写小说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的问题,稍微不注意,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这和演员们其实是一样的,差不多每个人都有精神问题,只不过是状况的好坏而已。
不是有句话嘛?
精神病人思路广,脑残儿童欢乐多。
这句话,可是话糙理不糙。
许多出名的作家,比如说宝岛的那群人,就喜欢成群结队的去寻欢作乐,以此来发泄压力,比如说古珑就是其中的典范。
相对来说,殷俊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文人。
他写作的小说,还有剧本,并没有真正的沉浸到那些故事里面。
说白了,殷俊只是一个搬运工而已,他试着把前世的那些小说剧本故事,搬到现在来,他的视角可以说是上帝视角,居高临下的看着,看着这些故事的发展。
这也是殷俊始终有点没有融入这个世界的重要原因。
当你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能明白了,而且后面的发展你也都预想晓得了,那么,人生真的就有意义吗?
或者说,这样的人生,真的快乐吗?
殷俊没有答案,不过他也一直在努力,努力让自己融入这个世界里面。
因此,殷俊的生活也不仅仅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也会有休息的时候,即便是写作《廊桥遗梦》的途中。
半山的一座别墅里面,少年就和一个老人相对而坐。
这个老人微微发胖,戴着金丝眼镜,显得有点和蔼可亲。
别看他就像是街上随处可见的邻家老爷爷,但他却是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最知名的华人之一。
过了二十年,这个之一都可以去掉了。
因为他叫金镛。
因为他写了十四部的小说。
因为在60…90年代出生的人之中,几乎就没有不看过他的小说的,即使是不看小说,那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肯定也是看过的。
所以金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现在来说,金镛的名气,却还仅仅是在海外华人之中传播着,影响力并没有进入内地。
这也是为什么殷俊觉得,要在二十年之后,金镛才是名气最大的活着的华国人的缘由。
具体的时间殷俊是记得不大清楚,因为他上辈子并不是一个书迷,但殷俊却晓得金镛小说是怎么进入内地人的书架的。
盗版。
在八十年代末期,就有出版社把金镛的小说给盗版了。
一开始他们还给改了名字,然后作家名也给改了,觉得这样便可以掩耳盗铃了。
只不过到了后来,大家觉得这样遮遮掩掩的好像没有意思,我又不怕金镛来找我算账,那就实名的出版吧。
于是,金镛这个名字,才陆陆续续的被人们知晓了。
等到90年代,香江的出版社和内地谈判正版金镛小说引进的时候,其实全国早就充斥着数十个版本的金镛小说,该读的人基本上都读完了。
在这种情况下,金镛小说的销量当然不会太好,据说金镛还为此很是不高兴。
他和斯皮尔伯格其实是一类人,拿起笔或者导演话筒,他们就是艺术家,放下了之后,他们就是再正儿八经不过的商人。
眼看着内地起码有几千万册、上亿册的自己小说在流传,但自己却收不到什么版权费用,你说商人金镛会不会生气?
但是呢,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那个年代,人们真的没钱买动辄几十上百元一套的正版小说,只能去买便宜的盗版,或者根本不知道是盗版,就买了。
在盗版小说的帮助之下,金镛的名字在华国的三四线城市,都是如雷贯耳的。
有了如此深厚的底蕴,在以后,金镛的每一部电视剧电影的改编,都能获得超高的人气和收视率,这可就给拥有完全影视版权的金镛,带来了海量的财富。
相比起出版书籍的版税,这些可以反反复复的改编的影视作品,还有游戏等等,利益可是大得多了。
金镛也就是靠着这些版权收入,年收入过亿,称得上是最赚钱的文人,倪框比起他来,真算不得什么。
至于说后面金镛武侠剧改编的1元钱版税,那就是噱头了。
因为这一块钱并不能代表什么。
他这一部电视剧是一块钱,不代表所有的都是一块钱,对不对?
他这一部电视剧现在这一版是一块钱,下一版的,也不一定是一块钱,对不对?
他这一部电视剧华国内地的版权是一块钱,但不代表宝岛、香江、新加坡等等地方的版权,也是一块钱,对不对?
2015年之后,文学界都说什么IP概念,但人家金镛20年前就把IP概念玩得出神入化了,寻常人根本比不了。
只不过现在呢,金镛却还没有日后的意气风发,他声望最高的时候,真跑到华山去搞个华山论剑,结果惹得一大堆武侠迷疯狂。
相反的,金镛还有点郁闷。
“阿俊啊,你说内地的那些出版社是怎么的?为什么跟我连招呼就不打,直接堂而皇之的把我的小说印刷出版了呢?最关键的是,他们落的都不是我的名!”金镛指着桌上的一叠小说,苦笑着对殷俊道。
这是前几天,一个朋友去华京的时候,在星华书店转了一圈,就买了一大堆盗版小说回来,拿给了金镛。
金镛老早就梦想着自己的小说能进入内地,让父老乡亲们看看自己的成就。
可他期待的不是这样的局面啊。
即使是内地现在再怎么的穷,再怎么的困难,你们跟我说啊,我版税收少一点也行,但你这样国家的书店公然贩卖盗版,而盗版书还是同样的国有出版社印刷的,还有天理么?
气不过的金镛,便找了殷俊过来。
他知道殷俊和内地的关系好,这是拐弯抹角的让殷俊帮忙呢。
殷俊和金镛自然是打了不少的交道。
这两年麒麟卫视翻拍金镛武侠剧的数量可不少,跟殷俊的老朋友古珑的武侠剧一样,金镛武侠剧非常的受欢迎,不拿个40%左右的收视率,就算是制作得比较差劲儿了。
金镛不能说对殷俊另眼相看,毕竟大家都是在做生意,殷俊购买版权,他卖版权。
可金镛平日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是经常夸奖殷俊是真正的天才,武侠剧和娱乐文化,肯定是会被殷俊发扬光大的。
这也就是一份人情。
所以殷俊就过来听前辈唠叨唠叨。
更何况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唠叨,关于盗版的事情,殷俊知道得比金镛还要多,盗版的情况,比起金镛看到的还要复杂,还要无耻。
事实上到了2020年,华国的盗版行业仍旧是兴旺发达,只不过是民众的素质越来越高,所以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各种盗版的影响罢了。
咱们不说科技创新的方面,单说音乐、电影、小说、漫画……等等,哪一样不是盗版成灾?不是让创作者辛苦努力那么久,却最后很多人连稀饭都喝不饱?
金镛还算好的了,他成名甚早,又立足于香江宝岛,所以他功成名就,富豪一方。
即便是内地市场完全不要,他也能活得舒服。
可问题不能这么看。
殷俊可没有忘记现在的时间节点。
现在是1982年。
日后那些蓬勃发展的盗版行业,实际上还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金镛来找殷俊说这事儿,少年的心中忽然闪现出了一道光芒。
如果是自己现在开始努力,会不会给这个市场带来一些改变呢?
别的不说,盗版书籍这一个方面,自己就有办法来好好的和他们斗一斗。
想到了此处,殷俊沉吟着道,“他们有他们的想法,都是一群不懂法的人,査老你不用在意。不过以现在内地的情况,您的书籍想要出正版,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至少在版税方面,可能会微乎其微。”
“这个不用在意。”金镛一挥手,还没有老的他,现在还没有以后那么的爱财,“前面的十年,我不在意这些钱。只要他们能看我的正版小说就好。阿俊,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那我就承你一个人情。”
“査老你太客气了。”殷俊笑着道,“这事儿其实也不单单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我看到了不少的小说家的小说,都是这么被粗暴对待的。我觉得,这其实并不是最上面的人的意思,而是底下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做的。比起我去帮忙说,不如我们香江文艺界的作家们,组成一个访问团,去华京交流一下,顺便就可以把香江文艺界的意思跟他们说说,你认为呢?”
“组团去内地?”
金镛皱了皱眉头。
他可不是愣头青,现在香江可是龙争虎斗,倾向英国和倾向内地的人打成了一团,各种访问团是络绎不绝,有的飞内地,有的飞英国。
他如果在这个时候组团去了内地,那就是直接站队了啊,表明香江文艺界,至少是他金镛,是铁杆的拥护内地的。
不是说他愿不愿意的问题,也不是金镛敢不敢的问题。
而是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能仓促决定,需要好好的考量才行的。
单单是为了一个内地盗版书籍,就提前站队了,似乎有点不符合获取最大的利益。
第1224章 站队
殷俊看着沉思中的金镛,也不去催促,只是笑而不语。
金镛和邵一夫其实是差不多的。
早先因为一些事情,他也呵斥过内地的一些做法。
但是到了八十年代末,基本法起草的时候,他就是顾问委员之一。
在此之后,金镛的立场就和邵一夫一样的坚定了。
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除了少部分的背宗弃主的白眼狼之外,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