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有人居住了,那么这一区域的商业发展就能继续下去,就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区域。
接下来,私人屋苑就也可以在这个区域修建,赚取这些努力赚钱想要改善生活的民众们的钱了。
普通人和成功者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就是在于他们对于未来的眼光不同。
普通人只能看到今天的事情,而成功者能看到明天甚至是更远的事情。
越是有能力的人,他们看到的就越远,这样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创造的成就也就更大。
比如说香江的这群华人地产商们,早在70年代初,就看到了这个发展的趋势,于是他们都纷纷开始了一些布局。
这个布局,就是传说中的“乙种换地权益书”。
1959年的时候,因为连降大雨,大水冲毁了新界元朗的许多河道,政府想要征收农田来修河道。
可政府征地是要有很麻烦的手续的,包括了土地的购买、赔偿等等,没有三五个月没办法弄下来。
为了尽快完成河道修复任务,政府干脆就给农民们发了一封信,说我们今天占用你一块土地,以后我们就赔你一块更好的土地。
然后,政府就给了农民一张土地换地权益书,这就是最初的换地权益书的由来。
后来政府在新界征用土地的时候,就逐渐都开始了这样的方式。
土地所有人在同意了政府的征地之后,政府就发给他们甲种换地权益书作为凭据,等到政府那边的手续办好了之后,甲种换地权益书就会进一步生效,调换成为乙种换地权益书。
这时候的乙种换地权益书,就是可以拿来要求政府给自己一块土地的凭证了。
比如说,政府在新界有一块土地要卖,但是你恰好有这么大面积的乙种换地权益书,那你就可以去手里的乙种换地权益书跟政府申请,这块土地你就别卖了,直接补偿给我吧!
政府一看这的确是自己发下来的换地凭据,那肯定就会认账,任凭别的开发商怎么垂涎这块土地,怎么出高价,那都是要优先给乙种换地权益书的持有人的——这一点,在政府方面是默认的规矩,轻易不能打破,否则以后谁敢相信你?是你说了以后还我一块更好的土地的,我现在来拿了,你却不认账了?
可是!
通常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一般情况下,征收农用地与批租建设用地的兑换比例是5:2;征用的建筑用地的话,赔偿自然是1:1。
也就是说,政府征收农民5000平方呎的农业用地,那么给他的可以做建筑用地的乙种换地权益书就是2000方呎。
政府想要拍卖的土地,动辄几万方呎起,十几万方呎都不在话下,哪个农民手里有那么多的乙种换地权益书?
根本不可能嘛!
可是一个农民的不行,我十个农民的、一百个农民的、一千个农民的乙种换地权益书应该就行了吧?
因此,许多地产商就想到了这一块儿,从70年代开始就有房地产商不断的购买起了乙种换地权益书,特别是在80年代初的房地产火爆开始,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就花更大的手笔,收起了农民们手里的乙种换地权益书。
有些报告说起,70年代初的时候,几大地产公司就大规模疯狂的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
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首先第一个,70年代,所谓的新鸿基、恒基兆业、南丰地产等等公司,根本还才刚刚发展起来呢,就几千万、一两亿的价值,可用现金根本不多,你来跟我解释一下,这么点钱拿去购买,称得上叫做“疯狂”和“大规模”的收购吗?
况且,由于乙种换地权益书只是在新界发出的,也只能在新界使用,所以就算有人想到过这个事情,但是70年代初,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九龙、中环、上环等等区域,那么多便宜的土地等待开发,我来你新界囤地干什么?
完全的浪费资源和浪费精力!
也就是在这两年,当市区的房价越来越贵,房地产商人们手里的钱财越来越多之后,他们才开始慢慢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乙种换地权益书上面,才开始了陆陆续续的收购。
其中最厉害最坚定的就是李照基李四叔。
恒基兆业作为地产四大家之中,发家最晚的公司,但却后来居上,李照基凭借着恒基兆业直接排名香江富豪榜第二,原因有两个。
一是在市区一层一层的收购老旧房子的产权,累计起来完整收购之后,就拆迁这栋大楼,重新修建更高更好的大楼。
为了干好这个事情,李照基专门派人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华人聚居区去收购他们的房产,因为那些人基本上都不回香江了,遇到有价钱合适的也就卖了——他们不大了解香江日新月异的环境,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比市场价格低。
李照基因此累计了大量的房产证,到时候是自己修建还是卖给政府的拆迁,他都能大赚一笔。
二就是在新界大肆囤积乙种换地权益书了,恒基兆业在新界的发展是房地产四大家第一的,往往他们能拿到最好的土地,原因就在于这个乙种换地权益书的优先权上面。
只不过,李照基的恒基兆业要等到差不多2年之后才上市,而等到那个时候,李照基才会加大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的力度。
由此也可以明白,其实在1979年的现在,是没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下决心花大力气去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的。
相对于新界农民们手里的存货来说,地产商们收购的,不过是小部分而已。
殷俊看过一个资料,在80年之前,农民们手中还有大量的乙种换地权益书,数量超过了数千万平方英尺之多!
不是说地产商们不愿意收购,实在是农民又不是傻子,明知道这个是赚钱的东西,怎么可能贱价卖出去?
一方面是农民们不断的在涨价,另一方面是确实一时半刻又看不到开发新界的希望,所以地产商们都没有多大的决心去收购。
也只有李照基把恒基伟业弄上市了之后,手里有了充足的钱,才会大胆的高价购入乙种换地权益书,然后就成就了他在这方面的最大成就。
殷俊是读过李照基请人给自己写的传记的人,所以在现在的香江,没有人比他更能知道乙种换地权益书的威力,和它之后代表的那些如同黄金一样昂贵的土地的价值。
之前是殷俊没有钱来收购。
毕竟乙种换地权益书这种东西,你不收购个几万几十万平方呎的权益,根本就没有什么用,还不如不收购。
殷俊希望的是来一个扫货,用一种不间断的,一往无前的态度把大量的乙种换地权益书拿在手里——在别人彻底反应过来之前。
要知道,别的房地产商可不是傻子。
特别是在现在地铁已经开通的情况下,最多到明年,他们就能看到地铁给香江人生活带来的真实改变了。
一旦偏远的距离不会形成障碍,那么新界这边的土地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窥伺的肥肉。
殷俊这么大规模的收购,别人肯定会琢磨的。
特别是早就已经开始收购的几家大地产公司,他们肯定会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儿,从而也加入进来。
但他们都不是一个人的公司,都需要和上上下下的沟通,然后还要调集资金,搞好关系什么的,这个反应时间就需要一段时间。
殷俊要做的,就是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最好在三个月之内,就把大量的乙种换地权益书搞到手。
比起之前空想的来,现在殷俊已经有钱了。
每期720万册,一个月3000万的税前利润,而香江的纳税是一年一交的,今年的税款,完全可以到81年的4月份之前缴纳,这就给了殷俊很多周转的时间。
再加上11月开始的8个漫画,一共800万册的销售,按照平均8块港币一册的价格,两个月出版一集,平均下来殷俊一个月也能有1000万的税前利润。
这么4000万港币,已经足够让殷俊持续的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了!
更别说只要等到明年的6月,包船王和纽璧坚的九龙仓之争就会落下帷幕。
甚至于这一世在殷俊的煽风点火之下,恒隆集团对于淘化大同的收购还能提前。
有了狠宰恒隆集团的这笔横财,再加上手里不断累积的资金,春节过后就能如愿以偿的一路横扫了!
第0370章 俊仔,你太有钱了!
虽然是准备明年的春节后再开始扫货,但不能说到时候才去联系。
现在先和新界各村镇的乡老们联系,然后大家吃吃喝喝,多谈论一下乙种换地权益书的事情。
有了这么一层铺垫过后,等到真金白银拿出来,自然而然就能水到渠成的收购了。
当然,这事儿不能是殷俊去做。
他不是新界的人,连香江人都算不上,和这群在新界住了上百年的乡人们不熟,他们也对殷俊不熟悉。
但有一个人,却是最好的中间代言人。
赵家的。
不是赵润生,他虽然嘴皮子滑,能说会道,但牵涉到两三亿、三五亿的超级大收购,他就没那么大的面子了。
而且那些族老们也不会相信他。
很多时候,中间人当然是老成稳重、有威望的人,这样买卖双方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才能合作。
所以殷俊准备找的人是赵平贵。
这个从小去了新加坡做生意,赚了不少钱,见过不少世面,又在香江交游广阔的老头子,绝对是一个当中间人的好手。
当殷俊把老爷子给约了出来,他见到殷俊就是一阵感叹。
“俊仔啊,我真是后悔了!怎么会跟你谈起我们的土地买卖的事情!”赵平贵道,“现在人家来喊价的已经达到了每方呎200块,简直比元朗那边都便宜不了多少了!可我们又不敢卖出去,生怕卖了之后又涨价!”
“赵老,你上次不说过一次了么?怎么现在还说啊!”殷俊摊开双手道:“你应该这样想,要不是我买了土地,给你们带来了大量的福气,这土地价格能涨吗?”
“屁!”赵平贵瞪了殷俊一眼,“你不开发,人家德润和长江实业也要开发。现在香江土地涨价多快啊?我们放一年就能多挣好几千万、甚至几亿!”
“可是你们能后悔吗?”殷俊无辜的道,“赵老,做生意要讲诚意。我们大家都是江湖中人,这点义气应该有的吧?”
“去你的义气,谁跟你是江湖中人了?”赵平贵有些好笑,“我怎么没有早发现你是这么惫赖的人?亏我以为你是少年天才,做事成熟稳重,结果好嘛,尽坑人了!”
说是这么说,赵平贵却没有真正生气的意思。
如果他真的对殷俊不满,怎么可能给殷俊面子出来喝茶?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殷俊当时买的天水围的土地,并没有占便宜,普通人只看到殷俊拿了1000万的现金,却没有看到殷俊背后还许诺了25%的楼房商铺返还的利益。
这笔生意,甚至在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亏,因为殷俊许诺的大头是房子的25%,包括了商铺和住房,这样的价值,就会随着房屋价格的上涨而上涨,根本不会缩水。
如果不是这么高的利益诱惑,赵家根本不可能同意让无名小卒的殷俊买下足足500万方呎的土地。
赵平贵因此也没有认为殷俊是耍滑头,相反的,殷俊是非常诚恳的,没有说什么一亿、两亿,要是换成了钱,那就肯定吃亏了。
老一辈的人最注重什么?
诚信!
赵平贵在殷俊的身上就看到了这个,所以他对这个年轻人是非常欣赏的。
“赵老,我今天请你过来,是有一桩大事儿来麻烦你出马的。”殷俊道:“这事儿只有你才行。”
“你先别跟我戴高帽子,说说看!”
赵平贵可没有接话,而是吃起了桌上的东西,显得很悠闲的样子。
殷俊颌首道:“赵老你手里有乙种换地权益书没有?”
“没有,我们联德信托的土地都在自己的手上,而香江政府哪里可能来开发我们天水围这么偏僻的地方?”赵平贵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反应过来,“俊仔,你不会打乙种换地权益书的主意吧?”
“是的,我想要购买。”殷俊正色的点头道。
“多少?”
“我准备有多少买多少。”
“什么!?”
赵平贵倒吸了一口冷气,半天才道:“俊仔,你知道现在新界的乙种换地权益书一共有多少方呎吗?”
殷俊颌首道:“根据我调查的资料,应该是总共发出了4000万方呎上下,而近几年香江政府还在不停的发放,估计最多能达到5000万方呎上下。”
“那你还口气那么大?”赵平贵道,“就算是按照市价来说,也得八十亿港币吧?香江的首富包船王也买不了那么多啊!你口气太大了!”
“赵老,你听我说。”殷俊笑了笑道:“第一个,虽然总共发出了4000万方呎上下,但别的地产公司,陆陆续续应该也买了七八百万方呎走了。再加上有些农民肯定是想要再等高价,现在也不一定愿意卖。所以我预计的应该是能买到100万方呎到300万方呎,这么算下来,大约10亿就能完成收购。对我来说,如果是到了明年春节过后,这笔钱就不是问题。”
赵平贵一时间无语了。
他刚刚才觉得殷俊怎么成功了一点,就开始说大话不着实际了。
现在听了殷俊的考量,赵平贵就知道,殷俊是真的深思熟虑过的。
但是,殷俊刚才说的,10亿港币对他不是问题,这这就让他瞠目结舌不已!
去年第一次见到殷俊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编剧,连生意人都不是。
没想到一年过后,殷俊居然能站在自己面前,轻描淡写的说,10亿港币不是问题了,这世界变化太快了吧?
“你哪来那么多钱?”赵平贵实在忍不住的问道。
“贷款。”殷俊微笑着道,“我现在手里有长江实业的股票,也有麒麟文化这个被估值10亿的公司,香江商业银行的陈董那边,对我很有看重,所以能贷款给我……而这笔款项最近我又做了一些投资,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明年下来,我就能赚到不少。再加上贷款的数额,支付购买乙种换地权益书的款项,应该是足够了。”
“你还真够胆大的!”赵平贵道,“要是这些投资赔了,要是土地价格一直不上涨,光是这利息,就能压垮你了!”
现在香江的银行利息不高,但8%左右是肯定有的,如果是贷款10亿港币,一年就是8000万的巨额利息,一年就几乎吃掉一个亿万富翁啊!
单凭着写剧本,再怎么也不可能一年赚到8000万的!
如果殷俊两三年之后,没有支付利息的钱,那么他手里的长实集团和麒麟文化有限公司,就会被银行全部的收走,殷俊就变得一无所有。
“我本来起步就比别人晚,如果再不拼搏一下,按部就班的话,肯定就会更加落后的。”殷俊颌首道,“想要出人头地,不在该冒险的时候冒险,怎么可能成功?”
“总之……你的方案太冒险了。”赵平贵摇了摇头,他也知道自己劝不过殷俊,便问起了正事儿,“最高是以收到300万方呎截止?你给的价码是多少?”
“300万方呎多一点也没有问题。”殷俊回答道:“现在新界的均价是每方呎200元,我提价50%,以300元每方呎来收购农民手里的乙种换地权益书。而作为中间人,我给赵老你以收购价格计算5%的手续费,至于你怎么和别人商谈分配,那就是你自己安排了就行……赵老你觉得我这个方案可以吗?”
“俊仔,你太有钱了!”
赵平贵盘算了一下,点了点头。
按照殷俊这么计算,应该是能用完10亿港币的,就算多个几千万一亿的,自然也没有多大问题。
现在新界的土地行情价是200元每方呎没错,但这也要看哪些地方,很多元朗、上水等偏僻的地方,价格也才150上下而已,而且还是今年才涨价的。
殷俊一口气开出300元每方呎的价格,比起普通的地产公司用220、230、250的收购价格,要厚道许多,相信肯定有不少农民愿意卖掉手里放了不少年的乙种换地权益书的。
赵平贵这么久了,从来没有见过有一个人能一口气收购价值10亿的乙种换地权益书的,而且如果自己真的收购了300万方呎的话,殷俊连佣金都要支付7500万港币!
自己只要能运作好了,几个月时间忙碌下来,除去分给朋友们的,到手的就有3000万以上。
赵平贵在新界非常的有名,赵家也是望族,所以和新界的许多乡老们,都很熟识,平日里一起喝茶吃饭,是经常的事儿。
而这些乡老们,在同族和同村镇居民之间,有着很高的声望。
他们站出来振臂一呼,自然会有不少人会响应,而同时这些老朋友们也能获得好几百万的辛苦费,可谓是皆大欢喜!
跑跑腿,动用一下关系,就能赚到这么多,这样的好生意,赵平贵这辈子都没有遇见过。
看着殷俊年轻充满着朝气的脸庞,一时之间,赵平贵真的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第0371章 《麒麟周刊》天价广告费!
《麒麟周刊》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从它的销售速度看出来。
第五期《麒麟周刊》是4天售罄的,而到了《麒麟周刊》的第六期,则变成了3天售罄。
3天售罄都是因为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地方的统计不够好,到了第三天才回报销售完毕了,所以才定位最终售罄时间。
实际上在香江,周六一大早就有人在报摊前排队,最迟在下午的时候就已经售罄。
日本这么大一个国家,400万册的销售额度,也最多到了星期天的中午就会售罄。
也难怪德间康快最近跟殷俊打电话的时候谈起,是不是可以再给日本50万册到100万册的配额。
殷俊自然是婉拒了。
现在日本的三大漫画周刊也就是250…300万左右的销售量,《麒麟周刊》400万册的销量虽然有些刺激他们,但也没有到太离谱的地步。
如果你一口气发行到了500万册,你看看三大漫画周刊背后的集英社、小学馆等等出版行业的巨头们,会不会出手段来打压一下《麒麟周刊》?
要知道,德间康快本来在日本可就不是主流人物啊!许多日本人对德间康快可是看得不怎么顺眼的。
殷俊可不愿意在现在德间康快还没有羽翼丰满之前,就让他多面对别人的围剿。
要等到一两年之后,随着《麒麟周刊》和各种漫画书的单行本逐渐的成为了日本年轻人生活的习惯之后,以及这些经典漫画的动画版本制作出来播放了之后,那时候德间康快才有着在日本文化娱乐行业根深蒂固的基础,然后才有能力和那些巨头们对抗。
日本现在的人口还没有进入老龄化,青壮年非常多,再加上经济不断的上行,日本产品在全世界各地都畅销,所以日本人有钱,心气儿也足,消费自然是非常舍得。
所以才能有90年代《周刊少年JUMP》一期卖650万册的惊天销量,有了三家漫画周刊平均都是500万册一期的你追我赶的局面出现。
等到到了2000年之后,特别是2010年之后,日本因为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等因素,年轻人已经逐渐减少了,所以销量一下子就垮了下来,《周刊少年SUNDAY》每周36万册的销量,连70年的销量都不如!
因此,殷俊估摸着,自己的《麒麟周刊》,从1980年一直到2000年的20年间,肯定都是非常高速发展的,弄得好了,一期发刊1500万册,也是绰绰有余。
也就是华国内地市场不好进去,一些政策规定非常严格,而且最重要的是盗版非常难打压,否则再在后面增加一个零,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回到眼前来。
殷俊虽然暂时婉拒了德间康快的增加日本发售量的请求,但不代表他不愿意在其它地方增加销量。
比如说韩国。
这个有着5000万人口的国家,消耗100万册的《麒麟周刊》是绰绰有余的。
不仅仅是年轻人在看,许多上班族也在看。
没办法,现在的韩国,可不是二十年之后的韩国,更不是三十年之后韩国,他们的经济发展不错,但文化娱乐生活现在仍旧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到1998年之前,韩国的娱乐文化生活都是被香江和美国占领的。
2000年之后,日本的许多漫画进入了韩国的市场,也是非常受欢迎,虽然许多韩国人不喜欢日本的东西,但优秀的作品,就算是受到了抵制,也会绽放出魅力。
但对于香江的漫画,韩国人就一点儿都不会抗拒了,就相当于他们从来不抗拒程龙、张国容、刘德桦、黎民、张嫚玉、林清霞一样。
现在这么好看的《麒麟周刊》卖进来,让韩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们,一下子觉得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到处都可以看到抱着《麒麟周刊》看的人。
而且人家韩国的《麒麟周刊》,从第三期开始引进,前面几期加在一起卖,都花的时间不多,到第五期开始就是当天下午卖光了。
在这么好的销售数据下,韩国的几个经销商联合起来,准备再要50万册的进货量。
这一点,殷俊是非常喜欢的,韩国人的消费能力,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150万册《麒麟周刊》在他们这里,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啊!
另外,包括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地,经销商们也追加了订货量,大约是30万本左右,加在一起,正好凑成了800万册,又算一个小小的突破了。
少年在跟乐姐姐谈的时候,乐易铃对此非常的满意,而且她现在已经开始宣布提高印刷量了。
麒麟印刷厂的印刷能力本来就是设计的两班倒1000万册,现在才800万册,空闲了不少的机器运作时间,外加不少储备着的工人还闲着呢。
但乐易铃最近在忙的,却并不是这个,而是对付广告商们。
当初广告商们只有十几个,严重的浪费了100页的广告页面,别人都不大看得起这个漫画周刊,觉得殷俊要栽。
乐易铃对此非常的不满,她特别不高兴有人说殷俊不行,我家阿俊天生一等一的天才,怎么可能失败?你们都是蠢货!不懂得看人!
当时殷俊安慰乐姐姐的话语,原话是“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要你高攀不起。”
现在乐易铃就把这句话写成了横幅,直接放在了公司进门对面的墙上,让每个来这里的广告商都能看见。
很显然的,这就是乐姐姐在打脸了。
一个个蜂拥着来这里,想要占据720万本漫画周刊的庞大用户市场的广告商们,看着这个横幅,大部分都是涨红了脸。
有至少四分之一的广告商,转身就往外走了,他们根本不愿意受这个气。
但是大部分的广告商却没有走,而是厚着脸皮进去,继续和丁琳香谈判。——是的,现在乐易铃都不搭理他们,只有经过了丁琳香这一关,他们才有资格跟乐易铃谈论敲定广告的事儿。
为了赚钱,广告商们是不会要脸的。
里子才是最重要的,脸这东西,他们不要已经很久了。
乐易铃已经明白过来了,只要你的商品好,无论怎么羞辱他们,他们都不会放弃;如果你的商品不好,你怎么上门哀求,他们也不会搭理你。
所以,一切都是凭着产品说话。
现在阿俊的才能已经完美的展现了出来,9个漫画故事,个个精彩,个个受欢迎,这就造成了一期720万册、一个月2880万册的巨大销量!
并且,《麒麟周刊》还是畅销几乎亚洲每一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它的身影。
有着这么一个超级武器在手里,难道那些逐利的商人会放弃这么大一个给他们产品露脸的机会?
当然不会了!
因此,她在迎战这些广告商之前,也叫人写了这么一幅横联,杀杀他们的锐气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出一口气。
老实说,乐易铃这样做非常的不成熟,但是殷俊不可能会去说她。
殷俊的脾气不错,比乐易铃好多了,可他这个人非常的护短,乐姐姐为了自己受了那么多白眼和委屈,现在发点小脾气怎么了?不能忍大家都不合作啰,难道缺了你的广告费,我就不能发展了吗?
广告商们都是非常心急的人,看到《麒麟周刊》已经稳定到了720万册的销售,而且反馈回来的好评那么多,俨然就是口碑爆棚的产品,如果不早点拿下的话,一来人家继续增发册数后广告费肯定要上涨,二来广告位恐怕也不够了啊。
所以他们在第四期刊发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的频繁拜访麒麟文化有限公司了。
只不过,到现在为止,乐易铃也没有答应任何的一家新的广告公司,只有之前就和《麒麟周刊》合作的厂商,增加了一年的合同,价格也上涨了100%。——之前他们也没有多少信心,签订的是一年的合同,现在《麒麟周刊》销量这么好,影响力这么大,为了保证和麒麟公司的合作,这些一线的广告商当然不会吝啬这点小钱,而是以广告效果为最重要衡量因素。
这些公司是以720万册来作为标准给广告费的,而新的那些广告公司,乐易铃等到了800万册的计划开始之后,才和他们具体谈价格。
这么一来,广告费还得再上浮10%,真是何乐而不为?
广告商们也没有办法。
现在是800万册,没准儿明年就是1000万册了。
你今天不去买,说不定明天就没有了广告位了!
于是,就在10月10号星期三这一天,也就是第六期售罄的第二天,乐易铃快刀斩乱麻的和27家广告商签订了各不相同的一二级合约。
加上之前的12家广告商,一共有39家广告商,却分成了两个档次的广告商,第一档次的有11家,第二档次的是28家。
各家广告商因为品牌形象要求,以及广告位顺序、篇幅的不同,广告费就完全不一样。
首先最舍得花钱的,是第二批加入的耐克公司。
他们的运动鞋正好把青少年当成了第一的消费对象,所以《麒麟周刊》这个覆盖整个亚洲的漫画周刊,就最适合他们的定位。
于是耐克公司要求每一期的《麒麟周刊》都要有两页四面他们的最新款运动鞋的插画,外加多达8页的品牌宣传。
为此耐克公司付出的是一年高达2000万港币的天价广告费,而且要不是乐易铃不答应,他们准备一口气签约十年的。——乐易铃又不傻,两年一签才最符合麒麟文化的利益。
即使是广告费最少的一家公司,也付出了500万一年的广告费。
整个儿下来,《麒麟周刊》的100页广告页面的广告费,总共达到了2。2亿港币一年!
2。2亿港币的广告费!
这个消息一出来,直接让全香江,乃至整个亚洲都震惊了!!
第0372章 手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