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野医(和尚)-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秀秀就负责任地将今天中午吃的饭一个个的报了出来,赵阳说的每一句话也没有落下。

等汇报完吃饭情形,一个叫刘玉栋的道:“你们把今天见赵阳的情形,从头到尾地说一遍吧?对了,伊姐和赵哥、小叶子到了吗?”

叶乾这才将写了四百多字的“稿子”一段段地开始往对话框里复制起来!

伊江月和赵亨利则忙对马秀秀道:“你说我们俩都在呢!”

西向的房子,虽然有风吹过,但此时正对着太阳,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所以,那只落地扇的风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围在电脑前的几个人的脸上都是汗水,却好像一无所觉似的。

朱守缘帮着她们端茶倒水,几次想要叫他们休息一会儿,都没有开口。

等好不容易将各个细节的问题都问清楚了,最后孙佩佩又问了一句其他人都关心的问题:“秀秀姐,赵阳有没有给你们的看病啊?”

马秀秀回复道:“除了吃饭的时候,让我们注意别吃哪种菜外,其他的倒没有谈,吃完饭就让我们回来休息了!”

刘娟和赵阳接触得最多,对他的一些做法也有所了解,于是笑着开口道:“其实,这已经是在帮你们治病了。吃对自己身体有益的食物,保证让身体得到良好的休息,本来就是治病中的重要一环……大家不会真当吃药就能治一切病吧?”

听她一说,其他人马上就明白过来,马上就催着马秀秀等人快去休息,但有什么情况,必须要及时向“组织”汇报云云。

赵阳也确实是这样想的。

对于治病,他差不多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并不会像刚开始的时候,一看到病人难受,马上就想着让他恢复过来。现在,他非常注重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治病的时机。

以马秀秀四个现在的情况,因为前期吃药、打针,身体里已经遗留了大量的毒素,即使她们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很好,赵阳也不会马上开对应症的方子。

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是药三分毒(完全炼制好的丹药除外),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或者因为一些特殊的病而使用了含毒性大的药物的时候,毒素就会在身体里积累,也随之带来两个后果,一是药物不怎么起作用了,二是添了一些其它的弱一点的症状,也叫副作用。

对于这种现象,中西医的处理方法却是不大相同,西医会换另一种药物,一般说来是更贵的药,而中医除了换药方外,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药毒从体内清除出去!

赵阳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

在马秀秀等人又被邀请去做客,吃完饭后,赵阳拿出四包药递给她们,道:“每次九到十二片,煮茶喝,喝半个月!”

马秀秀几个人激动地接过药,打开一看,是一块块长约一厘米左右的斜切片,就问道:“赵阳,这是什么?”

赵阳在晨梅身边坐下,道:“这是甘草。你们体内有太多的药毒残留,先喝点甘草汤去去毒。”

在上午见到马秀秀等人时,赵阳几乎不用使用血气之镜观察,就能感受到,或者说嗅到她们身上因药毒残留而干扰到的正常人的气味!

只是,使用血气之镜观察病人的情况,已经快成了他的“职业习惯”,也就很快看到几人内脏、经脉之中掺杂着的灰黑、花白的毒气——

而甘草是中医最常用到的一种药材,因为善于调和诸药,被称为药中的“国老”,本身药性平和,善清毒缓毒,单方使用就有很好的解毒效果。

所以,赵阳就让她们先喝上半个月的甘草汤,去去体内的药毒再说。

当然,四个人的情况并不尽相同,有的人还需要进行一些其它的治疗,比如马秀秀。吃饭的时候,她头和上半身出汗很多,裤子上却没有一丝汗迹,这是肾虚寒、下半身的经脉不通的表现。

对此,赵阳自然也都有了治疗的方法。

吃完饭,大家坐在门前随意聊着天,小板栗又呵呵笑着在赵阳身上爬来爬去,晨曦则唱儿歌背唐诗,几个大人也不时被她们引得哈哈大笑起来,在宁静的夜晚里,笑声传出很远。

山风吹过,满天繁星。

乡村的生活,自有其让人向往的一面。

因为赵阳一家人的平和和真诚,马秀秀几个人几乎没有什么拘束的感觉了。她就笑着问起关于龙窝小学的事情:“赵阳,你创办龙窝小学,有什么办学宗旨?对我们老师有什么要求?”

其实在有了建小学的打算后,赵阳就想过了这个问题。

他当时受到的、包括现在的小学教育,说实话,还是以分为标准。回顾自己的所见所闻,他就发现,这种方法其实有很多弊端,比如,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缺少感恩之心等等。

所以,他希望龙窝小学在教学上要借鉴古代小学的一些要求,比如,七八岁的孩子了,洒扫应对总该会吧?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吧?

同时,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他会亲自为他们讲解中医的内容,如果有天分的,感兴趣的,他自然会大力培养。

正如,说起曲艺,你们会想到天桥,会想到天津,说起太极拳,人们会想到陈家沟,而一提到沧州,也都知道那是武术之乡。

那么,为什么不让龙窝村形成学习中医的传统呢?

既学习文化知识,又学习安身立命的中医,最差的也都知道一些养生的知识,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岂不是很好?

将来,这里未尝不能成为中医的窝子!

第267章 偷鸡不成(上)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了数千年之久,而中医几乎也是文明发端后就有了文字记载。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文化有时会有断痕,但中医却一直延续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医,只是,还从没有谁说让某一地成为“中医的窝子”!

但赵阳说出他的打算后,却没有人觉得是他太狂妄,也没有人怀疑他能做成这件事,好像他要让龙窝村成为“中医的窝子”是自然而然的事,心中最多的感受反而是兴奋、激动还有自豪!

尤其是朱守缘两口子和马秀秀四个人,这种自豪的感觉格外的强烈,他们最早知道这件事,也会是最早一批追随者、创始者!

龙窝小学现在还只是一个名字,但在他们心里,这个小学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了!

这个小学,将不仅仅教那些考试的知识,还会在他们人生最容易学习的时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这样,从这里出去的人,或者在求学的路上一直前进,或者只是读书到初中、高中,就进入了社会,但他们身上总会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让他们与众不同——孝顺父母,热爱生活,上进而谦虚,有礼又有节。

最重要的是,他们将有机会跟随赵阳学习他绝世的医术!

当然,赵阳自己知道,作为核心的两项技艺:增元法、血气之镜,没办法传授,三种针法使用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诊病可能出现误差等等。

但是,即使不用血气之镜,赵阳也已经总结出了大量的诊病的经验,尤其在血气之镜的支持下,他的经验,要比其他的中医准确得多。

再一个,现在的情形是诊病并不是太难的事,毕竟有高科技的设备做为辅助,难的是合适、有效的方子——赵阳得到逍遥子的传承,正好有大量的方子流传下来!同时,还有几种药材的炮制方法,也是现在所没有的。

至于三种针法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那也只是相对来说。这三种针法,本身就有神奇的功效,这一点从他初次出手,给祝远碧治病就已经得到了证明。

而学医,最好是从小学起。想想,大家上学,学我们天天使用的华夏语,有的到上了大学水平都还一般,对于和生命相关的学科,难道仅仅上四五年学就能学会的吗?

在这方面,古代中医收徒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了!

言传身教,不比各种考试要好得多?

现在农村也非常重视教育,但是,一是现在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并不容易,毕竟学习也是讲天分的,二是考上大学后,进名牌大学的不说,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普通大学,这十几年时间花出去,很多还不如在外面打工挣得多……

于是,也就有很多人放弃了求学这条路。

但是,不上学的话,能创业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只能背井离乡,出去给人打工。而打工这知路,虽然看起来挣钱是多,但其中的苦累,也就只有自己知道!

而有了赵阳教授中医,也给了附近农村的孩子一条全新的道路,虽然能走上这条路的也不会多,但是,即使不说赵阳在当地的声望,单说他们做的改变也不多,只是加一门课,又是从小学开始,什么也不耽误,谁会反对?

也就是说,这是一项受当地人欢迎的改变!

只要摸索出成熟的方法,不难想象,过上几年后,就会有大量的中医人才从他们将要创办的小学里走出来,走向社会,发扬中医,为民治病,扬名立万!

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有共同的师父,也都有着扎实的医学功底和相当丰富的治病经验,他们将成为华夏中医里一股强大的力量!就像颗强大心脏一样,在华夏的土地上跳动着!

那么,其中会不会有医学神童呢?

想必会有的。在华夏,从来不缺人才,而是缺机遇!

朱守缘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有的提建议,有的说憧憬,说得兴起,都忘记了时间,不知身在何地,直到晨曦打了个哈欠,说困了,他们才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

起身告辞,马秀秀又凑最后的机会问道:“赵阳,那让其他的七位老师现在也过来吗?你好对我们进行培训,或者一起集思广益,讨论以后的教学。”

赵阳笑了笑,道:“不急,慢慢来,以后我们有的是时间。”

马秀秀等人顿时眼睛一亮,赵阳不说模糊的“有的是时间”,而是说“我们有的是时间”,不仅是把他们当成了一起创业的伙伴,对他们这些人来说,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她像是听话的孩子一样点头答应下来,和其他人依依不舍地抱着快要睡着的小板栗往村里走去。

赵阳也抱着晨曦往院里走去,走到门口,他回头望去,正看到朱守缘他们的生命之火,即使是体质最为虚弱的赵亨利,也像是一把燃烧的火炬一样格外地明亮!

……

同样的夜,韩长叶抬头服下半瓶盖梨汁糖浆,喝了一口水漱口,又艰难地躺下,看了看床边的吊水瓶里,药水还有一小半。

从昨天下午一直到现在,算起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多了,头痛的症状大为减轻,但是,大脑里却迷迷糊糊的,鼻子也有些堵,身体更是酥软无力——总体感觉就是感冒好像好了,但还没好利索。

其实,越是在夏天得的伤寒性的感冒,好起来越是慢。

这时,韩东带着一身药味、提着两盒补品走了进来。

离他在龙窝村被群殴,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天,一直内服外敷着各种药物,但他总感觉身上有些部位还是疼,尤其是脸上,两个黑眼圈一直没消,脸上还有些浮肿。

看到韩东这样一副模样进来,韩长叶忍不住又想到两人落到现在这个份上的罪魁祸首,气血又是一阵翻涌,自然又是一阵咳嗽。

韩东赶紧上前扶起他,为他拍着背。

韩长叶终于止住了咳嗽,喘着气嘶哑着嗓子道:“你来干什么?”

韩东哭丧着脸道:“二叔,现在情况有些不对啊!”

韩长叶身子一僵,皱眉问道:“怎么了?”

韩东咬着牙道:“细柳庄胡长龙原本月底要盖三层小楼的,还是通过二叔你的关系联系的活,今天给我打电话说不盖了!”

韩长叶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听说是这件事就松了一口气。他对这件事有印象,是他们村的村主任在年初求他办事提供的。于是,他靠在床上,道:“不盖就不盖,又不是只有他一家要盖楼。再说,他家早晚不是还得盖?难道说他要换你们?”

韩东骂道:“这孙子,我问他什么时候再盖,他说时间不一定。我就让三牙子去打听了一下,他已经用他小舅子的名义找的老黄的工程队开始建了起来!”

韩长叶冷笑了一下,慢条斯理地道:“我以为多大的事呢,回头我跟那谁,半胡子说说就行了!”

韩东却着急地道:“不是啊二叔,这情况绝对不对!不只是他一家,我刚才给救驾庄、小北硚、方子口的那几家打电话,原本都有意让咱家盖的,现在也都不说了,看样子这几个活也要黄……还有,下午猛子去跟齐建公司里的副总喝酒,想揽点活,结果那家伙死活没松口。可是,明明县北边就有一个小区正要开建啊!二叔啊,这真的不对啊!”

韩长叶呯地照床上捶了一下,怒道:“反了,反了!这都反了吗?”

他老婆听到后,推开屋门,低声叫道:“老韩,你要疯了?不要你那破嗓子了?”

韩长叶眼一瞪,道:“出去!老爷们说话,你一个娘们头子掺和什么?”

他老婆被吓了一跳,转眼一叉腰,指着他骂道:“怎么了?我关心你还有错了?小东你评评理,我这不是为你叔好?有错吗?有错吗?”

韩东也被韩长叶吓了一跳,这时听她这样说,忙走过去把她扶了出去,笑道:“婶子,我和叔说正事儿呢,这可关系到咱老韩家的家业,你还是在外面看电视吧,啊!”

回过头来,韩长叶沉声道:“你把他们怎么说的,都跟我仔细说说!”

韩东搓着牙花子道:“还能说什么,推呗!有的说价格高,有的说今年钱不够,有的还说等料降降价再说——现在这行市,料的价钱能降下来吗?”

韩长叶呼呼喘着气,过了一会儿,他冷笑道:“我一天没去上班,就有人兴风作浪,出了这么多妖蛾子,哈,有些人见风使舵也太快了!我还是玉龙镇的党委书记,在整个玉龙镇,我说了还算!”

韩东小声地问道:“二叔,这事儿,不会是那姓赵的干的吧?”

提到“姓赵的”,韩东声音都有些变了,身体也忍不住抖了一下——他还真有些怕赵阳!没办法,任谁不知道什么时候,动作大身上疼就算了,可是,睡觉翻个身都会疼醒,还是那种猛的像肌肉拉伤一样的疼上一下子,心里也会有些阴影。

韩长叶正渲染在怒火中,没有发觉韩东的异样,稍一想就摇头道:“不会是他。”

很明显,赵阳自己又没有施工队,这种损人不利已的事,还会得罪当地的no。1,他做来又有什么用?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又会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他们听说了自家与赵阳的冲突,因此而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尽管他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这个原因还真有可能,要不然,为什么突然集体变卦了呢?

不过,想到这里,韩长叶就愈发恼怒起来:难道他堂堂一个镇党委书记,在本地的影响力还比不过赵阳吗?

想到这里,韩长叶双手握着拳道:“看来,明天我得回去坐镇了!”

第268章 偷鸡不成(下)

第二天,韩长叶虽然想按时去上班,但是,昨天晚上生了一肚子气,嗓子又上火,疼得厉害,说话都费劲,再加上早上起来后,身体发沉,只好又打了一瓶点滴。

司机开车把他送到办公楼下面,韩长叶推开车门走了下来,信步向楼上走去。而仅仅是到门口这几步路,虽然说不上来,但就是感到身体不得劲。

而如果看他此时的模样,脸色发白,两眼布满血丝,眼窝还陷了下去,遇到他的人,除了打招呼外,总有种欲言又止的表情——想发表下关心,又怕惹得他不高兴。

韩长叶的心情也就越来越糟糕起来。

他的办公室在三楼,但才爬了一层楼梯,头上就冒出了凉津津的汗,心脏也跳得格外急促。

一般说来,生病刚好的时候,身体都会有些虚弱,这是因为生病消耗了大量的气血的缘故——何况他的病还没好!

所以,中医在治好病后,总会要求病人休息两天,尤其是儿童、妇女和老人。现在一些医院,所谓的无痛流产,打出的广告是上午人流,下午上班,其实是相当不负责任的。

回到了办公室,秘书很尽责地开了空调,但韩长叶喘了一会儿气后,却感到身上有些发冷,就将空调关掉。

然后,他给韩东打电话,问道:“你到哪了?”

昨天他跟韩东说好,让他今天亲自到那几个要盖房子的人家去转一转,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每一个活都能赚到三四万,自然不能白白丢掉。

韩东咕噜噜灌了一大口水,道:“二叔,我刚从胡长龙家出来。”

胡长龙家的三层小楼在这几家中,算是最大的活了。

韩长叶嗓子疼,嗯了一声,等着他说下去。

韩东那边传来扔塑料瓶子的声音,然后就听他骂道:“这狗r的,我都根本没有见到他人!”

韩长叶嘴角动了动,道:“你去其他几家看看去,他家的你别管了!”

韩东按了按喇叭,有气无处撒地道:“好,我这就去……二叔,他们要是都见不到人怎么办?”

韩长叶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不耐烦地道:“让你去看看不让你接活的原因,你哪来那么多废话?”

韩东不敢再吱声。

韩长叶挂了电话,先不看堆在他桌上一堆等他审批的文件,而是想着是不是给张德洋打个电话,有可能留下个带病上班的印象不是?

但是,又一想,这个点了,好像有些晚了,也就作罢了。

他的办公桌坐东面西,因为房间很大,阳光只照在窗台前的一小块儿,他这里还是很阴凉——现在的状况,却是觉得有些冷了。

于是,他在窗户前站了站,过了一会儿,正看到朱守缘像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样走路带风地从大门口往办公楼走来。

看到朱守缘,韩长叶忍不住皱了下眉头,坐了回去,看了几份文件,又走到窗户前,直到看到朱守缘离开,他才感觉心情好了一点。

他在办公室里等了一会儿,不见刘强过来,就哑着嗓子沉声问道:“刘强呢?没来上班吗?”

坐在外间的秘书忙走到门口回答道:“韩书记,刘主任去县里参加会议,现在还没回来。”

韩长叶闭着眼点了点头,秘书一看,又忙说道:“孙从喜在,我让他过来吧?”

见韩长叶没有说话,他就赶紧去把孙从喜叫了过来。

孙从喜走进来,微躬着腰声音不大地道:“韩书记,您找我?”

韩长叶刷刷地批了三份文件,才抬头看了他一眼,问道:“刚才朱守缘过来了?”

说起来,韩长叶对待下属总是板着个脸,所以,面对他的时候,都有些畏惧。

孙从喜刚才还以为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呢,很是担心了一阵子,见是问朱守缘的事,就松了一口气,忙回答道:“是的,韩书记。他带着证件找刘主任签字的。”

韩长叶皱眉问道:“不是说一定要有原件的吗?”

他昨天在家打吊瓶,却是不知道马秀秀等人已经将所有老师的证件带过来了。

听孙从喜说明了这个情况,韩长叶心中又是老大不爽,现在岂不是只能在审批时间上卡他们了?

孙从喜看着韩长叶的表情,小心地加了一句,道:“他说明天还来。”

对于明天朱守缘还来这件事,让他和另一个工作人员无端想到了“事不过三”这个成语,可是感到压力山大啊!没办法,他们只是办事的,还是让领导做决定吧!

韩长叶冷冷地看了孙从喜一眼,见他脸色一白,赶紧低下了头,才又沉声说道:“该怎么办公就怎么办公,你回去吧!”

孙从喜如蒙大赦般地赶紧出了他的办公室,韩长叶却觉得身上的气越发不顺了。

到了十一点多钟,韩东开着车进了政府大院,戴着硕大的墨镜、半敞着怀急冲冲地进了办公楼,如果不是认识他的车,恐怕都会以为来了黑社会了!

韩长叶看到韩东虽然戴着墨镜,但仍然难掩脸上有些发亮的浮肿,忍不住又皱了下眉。

韩东却没注意到这些,而是又急又气地道:“二叔啊,好说歹说,那三个王八蛋也没有一家愿意找咱们的!”

韩长叶喝斥道:“嚷什么嚷?不就是有三家不找咱家盖楼吗?”

韩东欲言又止,只有这三家的话,他倒是不会有太多担心,就怕有了这个开端,后面的活也就不好接了!

原本,整个玉龙镇,只要是盖楼,除非是自己盖,一般都会找他的建筑队,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找他的话,很容易就能跑下盖楼的许可证,另一个,宅基地的许可也好办。当然,好处费是不能少的。

这样一来,活多得他自己都干不完。干不完的他就承包给别人,收取一半左右的利润,却是比自己干还省心。

今年前几个月好好的,偏偏到了这个月,确切地说是被赵阳修理了一顿后,出现了这种情况,让他如何不急?

韩长叶也知道,镇上的这块“肥肉”肯定不能丢。但是,这件事与三千万的大肥肉相比——只要咬上那么一小口,也是满嘴油啊——这点小活,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当然,话是这样说,但他也没打算放手:我既然能让你们盖,也就能让你们盖不成!

韩东接了一杯水灌了下去,不知道又扯到了哪里,又疼得吸了一会儿凉气,才擦了擦嘴,问道:“二叔,现在怎么办?那几家好像和那姓王的扯上关系了!”

韩长叶的脸色就难看起来。

“姓王的”自然指的是镇长王富贵。

他和王富贵差不多同时参加工作,斗了这么多年,一直是谁也不服谁,而两人在镇上的影响力也相当。如果王富贵插手,他想揉捏那几户人家,还真不是那么顺手!

韩东刚从外面跑进来,刚才光顾着说话,没有感觉,现在才发现空调是关着的。

他忙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空调,同时嘴上说道:“二叔,你这屋里比外面凉快不了多少,怎么不开空调呢?”

韩长叶却勃然大怒道:“关上!谁让你开的?”

韩东吓了一跳,但马上反应过来,忙陪笑道:“我忘了,二叔你还感冒着呢!”

韩长叶那个气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且一提感冒,空调的凉风吹在身上,他真的感觉到身体一哆嗦。

但他也不好再发火,就将笔扔到桌子上,揉着太阳穴道:“这件事先放放,这个点正好是吃饭的点,你亲自去请齐建公司的乔瑞国吃顿饭,他是我的同学,好好说说,城北那片开发商品住宅,工程这么大,我们一定不能丢了!”

韩东忙答应下来,又和韩长叶说了几句话,就一边给乔瑞国打电话,一边急急忙忙走下了楼。

朱守缘也再忙着。不过,他的“忙”,从容而让又他感到似火的激情!

从他刚回到大院,带着马秀秀几个做“抗癌操”后面两部分的刘娟就叫道:“刚才赵阳把他老丈人设计的校徽送来了,就在桌上的u盘里,你帮着修改修改!”

谁能想到,有些木讷、剃着最保守的板寸的朱守缘,竟然还有一段长发飘飘的“艺术生涯”呢?

此时他正坐在电脑前忙着,只有一只风扇,屋里也就热得够呛,汗水一个劲地往外冒,刘娟在一边帮着擦汗,马秀秀等人也围在他旁边看着。

龙窝村小学的校徽下面是一条从水潭边探出一头、两爪的金龙形象,上面则是龙窝村小学的隶体字样。

这个图形一看就明白是龙腾于渊的意思,既有培育人才的含义,又有奋发向上的感觉。

其实,校徽的图案还暗合易经乾卦第四乂:或跃在渊,无咎。

孔夫子的解释是:“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乾卦的第四乂,处于低位,但只要勤勉,“进德修业”,再前进一步,就是九五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极佳境地,也是有着劝勉的意思。

第269章 去你的!

朱守缘要做的,就是对这幅图进行修改——晨老爷子的画画得是真好,工笔小写意,一鳞一爪,一枝一叶,甚至是水纹都很形象重要,但要放到校徽上,有些地方还是要改一下的,比如,水潭子则要进行抽像化、简单化,这样做到校徽上才好看。

当然,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确定的,现在只是按照他的思路做出几个样本来,后面肯定还要改。

不说别人,他后面站的五个人就不时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乃至争论起来,以至于外面锅里蒸的米饭糊了都没及时发现!

没办法,大家的午餐就只能吃又干又糊的米饭了。

但是大家好像都没有在意这个问题,吃着饭还讨论着,菜都顾不上吃几口。

叶乾吃着吃着,就端着碗站起来,走到电脑旁,指着上面的校徽图案道:“娟姐,你来看,这里,有石壁和横出来的小树枝儿就够了,太多的话做到佩戴的校徽上反而会黑乎乎的一片,不好看!”

刘娟把当碗一放,道:“我看看!”

她刚要站起来,就被朱守缘拉住了,道:“叶哥,你也过来吃饭。现在是吃饭时间,你们这些当老师的,要是不好好吃饭,将来怎么能好好教学?”

叶乾端着碗走回来,笑道:“朱校长说得对!”

大家也都知道朱守缘将来会是龙窝村的校长,平时也就叫他“朱校长”了。

朱守缘笑了笑,道:“咱们这些人,就我身体好点,所以赵阳才让我当这个校长,为的就是能多跑路,能给大家服务好!”

他这样说,就是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免大家心理不舒服。毕竟,这十一个人当中,年龄上只有两个比他小的,有两个还真当过校长。

但是,实际上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的,不说他是刘娟的丈夫,单说是赵阳定下来,大家就不会不同意。

马秀秀就笑着接道:“姐夫你太客气了,就凭你是娟姐的老公,我们就会相信你的能力的。”

当然,话是这样说,要是工作能力不足的话,时间长了也就未必能站得住脚了!

刘娟指着碗底焦黄发黑的米,嗔道:“他有什么能力?做锅饭就都能烧糊!”

朱守缘也不说因为都在那里专注地修改校徽造成的,而挑了一块儿喂进小板栗的嘴里,自己也夹了一块,一边嚼一边道:“赵阳说了,这种米利湿,这大夏天,正是暑湿的季节,这不正应景吗?平时想吃还没有呢!”

伊江月喝了一口水,温和地笑道:“人说近朱者赤,你看你们俩跟赵阳接触的时间长了,懂得也就多了!”

朱守缘看刘娟夹了一块儿猪脸肉,道:“这是皮毛,都是皮毛!”

刘娟那个气啊,叫道:“我这顿饭可就只吃这一块儿!”

马秀秀几个人却都微笑起来。

大家都乐呵呵地吃着饭,就听到外面公路上传来一阵大卡车像是载重很高的由远而近行驶的声音。

朱过缘眼睛一亮,道:“来了!”

其他人也知道他说的是什么,都激动地停了下来,倾耳听去。

刘娟快速地将碗里的饭扒拉干净,放下碗,道:“我们看看去!”

马秀秀等人也都迅速扒拉光碗里的饭,放下碗跟着走了出去。

朱守缘将碗筷收拾起来,才抱起小板栗向外走去。

走到公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