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凡的清穿日子-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水蛇才好。
她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纸,才惊觉自己的意见会不会太多?这样是不是太不客气了?大概是先前为整修拒马河那边的庄院,设计了好些图纸,用了三天才拍板,仍有些意犹未尽,所以现在一看这贝子府的图纸,便发泄出来了?
她连忙又重看了一遍回信,觉得还是先放两天晾一晾吧,她需要冷静一下。
不过端宁很快就来催了。因为桐英希望能尽快敲定图纸,年前让内务府地人给出最终图则,过了年就开工,尽量争取早日建完,好将婚礼放在新府里进行。所以淑宁若有意见,尽管提没关系。
淑宁听了这话后,脸略红了一红,便将先前写的信结了尾,连图纸一起交给哥哥还回去了。
腊月二十前,张保与佟氏带着小儿子齐齐归来,小刘氏母子也进了京,三房一家再度团聚了。今年可以说都是好消息,添丁加口不说,各处产业的入息也极理想。新投资地两处铺子,加起来有近三千两的纯利,与新买的田产相抵,还有剩余。淑宁的初衷已经实现,日后的收益,就可以拿来采买别的陪嫁物品了。
因此,三房上下是最高兴的一家。
四房早已到成都上任去了,先前来过信,说是已经安顿了下来,虽然饮食上有些不惯,但日子过得还不错。这点从他们送回京的年礼就可以看出来。
而大房,最近也有些变化。
晋保命人在大门口挂上了男爵府地匾。他现在不用天天上差,有了大量闲暇时间,除了亲自过问小儿子与孙子们的生活起居和功课外,便是处理族人的事。他推荐了一个年轻堂弟与一个族侄入仕,虽然只是八九品的小吏,但比往日无官无职的强。此外,他又出面送了几个族中少年进正红旗官学。并对几位族老提起,想设一所族学,为子弟们开蒙,学习诗书骑射。族中鳏寡孤独,他都一一慰问,并给与资助。这些做法,令他这个族长地威信迅速加强。又因为李氏生产后重新执掌家务大权。行事周到,态度得体,颇得族人信赖,连带的男爵府也更有体面。
晋保还向二房示好,邀请他们一家过年时回府中拜祖先吃团年饭。兴保虽不知道他地用意。但想到大哥现在也算是天子近臣,便答应了。
虽然少了四房,但大房与二房三房在过年时相处得勉强还算融洽。那拉氏的态度很和气,婉宁又没回家来,索绰罗氏要注意自己身为皇亲的体面。所以彼此客客气气地,并没红脸,倒让夹在中间的三房松了口气。
两个新生儿的出现。更是让几家人增添了快乐。明瑞快有半岁了,已经可以自己坐起身来,而且极爱笑,手脚胖乎乎的,像莲藕似的,极可爱。而李氏新生地儿子满瑞,只有两三个月大,虽然不如明瑞漂亮。却长得比亲兄姐都壮实。他整天打着哈欠,还从鼻子里吹出小泡泡来,众人看了,都哈哈大笑。
流产的万琉哈氏,却有些不是滋味。虽然妯娌们提议让她抱抱孩子。她本是很心动的,但临到头来。却只是握了握小手便罢。索绰罗氏不满地盯了媳妇几眼,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真珍看得有些奇怪,事后向嫂嫂们问起,方知道万琉哈氏流产的真相。原来她怀孕满四个月时,诚宁有些耐不住,索绰罗氏便作主给他收了两个屋里人,万琉哈氏很生气,便三天两头的打、骂,闹得鸡犬不宁。到了七个月地时候,得知其中一个屋里人怀了身孕,她便再也不能忍受了,直接带了陪嫁的丫头去找那小妾晦气,结果对方的胎儿流掉的同时,她本人也因为动了胎气,愣是将个七月大的男胎弄没了。丈夫公婆都对她很是不满,若不是顾忌她娘家,早就大骂出口了。
不过庆宁顺宁他们兄弟几个,背地里却免不了嘲笑诚宁。因他在家被老婆打骂,在侍卫处可算是出了名地。他从前脸上带乌青时,别人问起,便说是摔的,次数一多,便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摔哥”;最近,他眼窝黑了一圈,却辩解是上了眼药,别人就改叫他“老药”了。
不过嘲笑之余,庆宁顺宁也为诚宁叹息。他们三个年纪较相近,自小一块儿长大,就算大房与二房不和,他们仍比别的兄弟亲近些。诚宁娶了这么个老婆,他们也不由得为他难过。
过完年后,张保早早回了保定,但佟氏却与贤宁留了下来。他们夫妻二人先前商量定了,老是带着儿子来去,对他学业不好,放在京里,又担心哥哥嫂子和姐姐各有事忙,未必有功夫照管他,府里其他人,又未必信得过,便决定将他交给小刘氏,让他与小宝一起跟杨先生读书。因此小刘氏带着儿子回房山时,便将贤宁带回去了。贤宁虽不舍得母亲与哥哥姐姐们,不舍得小侄子,但想到房山园子好玩,成师傅能教他骑马,小宝哥又很照顾他,便乖乖答应了,只是要求时不时地回京里玩。
桐英那边送来了最终定的新府图则,内务府只是在原图的基础上,在中路上压缩了前院的大小,又添了一重院子,别的都与原图差不多,淑宁先前提议添加的部分,也都改了。桐英很细心地要了一张正院正房的详细图纸,上头有具体的尺寸与房屋格局。淑宁见了心中一喜,看来打家俱地事可以提前进行了。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初六,皇帝再次御驾亲征,桐英也随行。这一次,端宁以兵部笔贴式的身份,也随大军前往西北。虽然亲人与爱人都踏上了战场,但淑宁与家人并不害怕,因为这一次战争,必定是以胜利结局的。
她现在面临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正式开始筹备自己的嫁妆。因桐英那边有信传来,说是这次大战结束后,希望两人能尽早完婚。
(不好意思,写打家俱写过头了……)
二一四、备嫁
首先是家俱。本来这是要等大定过后,再到新房量了屋子尺寸才去打的,但现在婚礼显然要放在新贝子府里进行,偏偏这府第才刚开工不久,不知何时才能完工。不过有了内务府的细图,大部分的家俱都可以事先准备,而且有时间细心置办。
说起家俱,最珍贵的料子当然就是紫檀了,听说二房送的嫁妆里,家俱几乎都是紫檀打造的。不过现在紫檀难得,几乎已经被宫里垄断了,也就是二伯父兴保那样在内务府有门路的人才可能找到那么多。佟氏这两年细心留意,也就收集了一块不大的紫檀料,还有几块黄花梨的板子。只是这些,仅仅够做一张床或是一个柜子而已,而好的黄花梨木材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
淑宁不同意用这两种材料,不好找不说,价钱还很贵。自家现在虽然收入不错,但比起那些大富之家还差得远呢。于是她提出:“用楠木就很好。材料名贵,又容易得些。卧房里的家俱用楠木,其他的就用酸枝吧。我记得黑酸枝就很象紫檀,说不定还能唬人呢。”
佟氏有些犹豫:“北边擅长做酸枝的匠人不多吧?那就得到南边去置办了。”她顿了顿,道:“那就干脆到南边采办吧,时间还早呢。广州那边容易找到好材料,又便宜,而且你不是挺喜欢那种两进的拔步床么?”
淑宁想了想,点头道:“这也好,不过广州那边的家俱太华丽了些,我还是喜欢苏式的简洁大方。不如叫人从广州采买木材,运到苏州去打吧?我记得江南也有楠木。”
佟氏答应了:“行,这事找霍买办去帮忙吧。索性托他连其他的事都一起办了,他对那边熟。”淑宁疑惑地问:“除了家俱,还有什么?我们已经有玉雕和花瓶了啊。”佟氏点点她的额头。道:“傻丫头,那怎么够?还要备些玉石。除了做如意外,最近几年京里时兴在嫁妆里添一对盆景,还要越贵重越好的。五福晋的陪嫁里,就有一盆五彩玉石灵芝和一盆珊瑚牡丹。我们没法比,只好想些别的法子了。广州容易找到玉石,拿些中等地做个翠竹盆景。也花不了多少钱。另一盆用玛瑙料石之类的就行了。”
她喝了口茶,微微一笑:“还有,现在京里不是很多人爱买个钟表之类的充门面么?在京里一个小小的怀表就要上千,一个座钟都要四五千两。咱们索性到广州去置办,那里的钟表又多又好。有你嫂子娘家在。想必能省不少钱呢。”
老妈打的好算盘啊……
淑宁佩服不已,不过她有些担心,霍买办肯不肯帮这些忙,毕竟这几年双方只是保持着一般的联系,不算紧密。HTtp://自家也没什么好处给他。佟氏却打消了她地顾虑:“他前些日子才写过信来,说想到京里办个珍宝轩,请我们帮着照应照应呢。他一个外地人。想在京里站稳脚不容易,我们可以托你大伯父往城卫那边打声招呼,再和顺天府说两声,就能为他省下不少麻烦了。”
玉恒在顺天府多年,在小吏们当中还很有影响力,张保与他相得,倒也认得几个人,这种事的确只是举手之劳。但霍买办日后生意如何,就要靠他自己的本事了。
母女俩又商议了一会儿,定下章程,佟氏还多添了一项珍珠采买的。因为听说南边也有养珠的人,虽比不得关外地贵重。但质量还好,价格也不高。这些珠子不能派作大用场。做些点缀倒是很合适。
正说着,素云报说那拉氏来了。佟氏与淑宁不知何事,起身迎了进来,寒暄几句,那拉氏方才说出来意。
原来嫁进康亲王府的絮絮怀孕八个月了,眼看将近生产。他他拉氏在山东,本打算进京照顾女儿,没想到儿子阿森忽然生了病,她脱不得身,只好写信给娘家求助,尤其她听说三房这边有专门侍候孕妇产妇新生儿的媳妇子,便想借几个去。
佟氏很快就答应了,说会派两个人到康王府去,等孩子满了月再还回来不迟。那拉氏有些迟疑:“康亲王可是咱们的主子,才派两个人去不好吧?端哥儿媳妇跟明哥儿身体都好,身边的人也是懂行地,少几个人也无妨吧?”
淑宁在旁边听到“主子”二字,微微皱了眉头,但很快低头喝茶掩饰过去了。
佟氏淡淡地道:“王府里必有专门照顾孕妇的嬷嬷,娘家亲眷派太多人去,岂不是落了王府的脸面?两人便够了。何况,昨儿舒穆禄家不是派人来报了信,说大丫头有了身子么?她过门也有两年了,这可是要紧事。他家人口少,我琢磨着要派个人过去地。至于剩下那个,明哥儿还不满周岁呢,身边也要留人侍候。”
那拉氏脸色略有些不自然:“还是三弟妹想得周到,我还想着芳丫头才两个多月,要先紧着絮丫头那边呢。”她随意找个话题瞎扯几句,便趁早告辞了。
回房的路上,她不禁觉得酸楚。芳宁年纪大些,出嫁又早,倒也罢了;可絮絮年纪小些的,也快要生孩子了;三房的淑宁,近日正在准备嫁妆,想来年内便要出阁。http://这些女孩子都有了好结果,可婉宁那边却一直没有好消息。自从丈夫下了命令,她便只有在中秋、新年和元宵那几天亲自去探望过女儿。虽然女儿安份了许多,但四阿哥从来不曾与她单独相处过,只有几次与其他女眷在一起时,两人有过几句不咸不淡的对话。再这样下去,婉宁该怎么办?尤其是听说四福晋将要生产了,而明年又是选秀的年份。
她一路苦恼地回到竹院,却看到儿媳李氏抱着满瑞,与奶子一起站在院前等她。李氏上前一步道:“额娘,满哥儿又吐奶了,该怎么办才好?”那拉氏条件反射地差点说出“去找梅院的人”这几个字,忽然想起佟氏方才的话,暗叹一声。伸出双手道:“给我瞧瞧吧。”
却说佟氏方才送走妯娌后,回头看到女儿脸上有些不自然,便问她怎么了。淑宁总不能说是因为那拉氏说康亲王是他们家主子地话,便扯开话题道:“也没什么,只是絮絮表姐怀孕,我们也是过年时才听说的,我今日才知原来已经有八个月了。先前却一点风声都听不见,是不是康亲王府规矩严,向来管着府中人等不得外传消息?”
佟氏以为她是在担心絮絮,笑道:“康王府规矩是严些,寻常人轻易上不得门。不过听说你表姐夫对妻子很好,不需要太担心。而且你出嫁后,便能正大光明地去串门子了,到时候再去见你表姐吧。”淑宁笑笑,继续方才被打断的话题:“额娘觉得要先做哪些家俱好?”佟氏道:“我想箱顶柜、书架和多宝格博物架之类的等屋子修好后。量了正经尺寸再去打不迟,这些在京里就能找到好匠人。其他地,拔步床、罗汉床美人榻、立柜连三、桌椅案几、衣架屏风就要尽早打好。还有绣墩圆凳……”
她忽然想起一件事,拍手道:“差点忘了,应该连椅披椅套、床帘幔帐、门帘窗帘这些一并置办了才是,还有丝绸料子和大件地绣活……横竖都要到苏州去,一齐办了吧。”
淑宁有些迟疑:“不是说巧云姐她们带人做着么?”佟氏笑道:“她们做的多是荷包被面之类地,不够。你的陪嫁衣裳,除了自家做的,还要去苏州置办些好的才是。那边料子绣工都比京里好。花费也少些。就这么说定了。”
母女俩一桩桩商议妥当了,写好单子,又将要打地家俱式样、风格与衣料服装的种类图案都想好了,直过了两天才最终定案。
不过在派什么人去置办这一点上,她们犯了愁。最理想的当然是长福。只是佟氏早计划好过些日子便回保定陪丈夫,京里没个可靠的管家在。谁去料理外务?府里的管事她们都不太信得过。长贵倒还合适,偏偏又忙不过来。
最后还是晋保帮了忙,在族中子弟里,选了两个有过些经验又为人可靠地族侄,一个叫辅宁,一个叫和宁,帮三房置办淑宁的嫁妆。辅宁去苏州,和宁去广州。佟氏派了长贵与周四林两个跟着,让他们分别带了三千两与八千两的银票以及给霍买办的信,启程南下。
佟氏没几天就先走了,临行前让人将几个月嫂所学的东西集成小册子,连几张产妇进补地药膳方子和顺产平安符,悄悄让人送往四贝勒府,还对女儿交代了许多话。
真珍渐渐将管家的任务接了过去,淑宁还不等歇口气,便要开始为出嫁作准备,一边赶制各色针线活,比如嫁衣鞋面荷包之类的,一边做护肤美容与身体调理,同时还要留意各种陪嫁物品地准备进程,忙得是头昏脑涨。原以为时间非常充足,却不知为何好像很赶的样子,若不是真珍与二嫫勒令她每日都要睡足四个时辰,她真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呢。
直到某一天,她验收了各色日用瓷器、梳头家什伙儿与洗漱用具,下达了箱子、匣子、镜子的订单,并与真珍一起打点送给四贝勒府贺大阿哥满月的礼物时,才听到噶尔丹自杀,其女率众投降的消息。姑嫂二人正高兴端宁很快就能回来了,底下人却忽然送来了一封信,是山东的苏万达写来的,言道他行将任满,不日到京。
淑宁有些恍惚,原来已经有三年了么?时间过得真快呀。这么说,老爸也快到任满的时候了?她心下想想,原来明年又要选秀,与自己拉得上关系地秀女,大概只有佟家两位表妹吧?真不知会怎样呢。
不过留给她感叹的时间不多,她吩咐人去通知留守苏家小院的家人打扫屋子,便又忙碌起来。
五月中,圣驾班师回朝。不久,简亲王府便派人来问淑宁的衣服尺寸与小日子。真珍出面接待了,急急传信保定,通知佟氏。
过了一个月,礼部那边定下了婚礼的日期是在九月二十日,然后派出官员,并有一位宗人府地宗亲为代表,陪同简亲王府的人一起到男爵府进行了过大定仪式。
贝子纳币礼,原是有规矩地,因此聘礼并不算很多,有六个金指环、给新娘的彩缯衣裳七袭、缎衾褥五具,外加四百两银与一匹马,这是礼制所规定的部分。除此之外,简亲王府还另备了四匣金银首饰、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及各样蒸食,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干果,以及苹果等四鲜果。前前后后,共有十二抬礼。
贤宁担当了开箱的重任,照母亲的吩咐,向礼盒作三个揖,又用手拍了礼盒三下,方才当着众人的面撕掉封条,还得了一个装了满满的小银元宝的红缎子绣花荷包。
简亲王继福晋与佟氏为首,两家都有亲戚女眷来参加仪式。淑宁仍象过小定时一样,静静坐在床边,任由博尔济吉特氏给她带上一个金指环,听着她说些吉利话,心里满怀喜悦。
端宁代表家人,将送来的双鹅双酒等物还了一半给简亲王府后,又将喜饼点心等物分给亲友们食用。众亲友纷纷为淑宁“添箱”。有送胭脂宫粉衣料的,有送手帕荷包汗巾扇络的,有送粉彩闲彩瓷器的,有送金银项圈金耳挖子的,有送金耳环宝石耳环的,有送金镯子珍珠串或宝石戒指的,应有尽有,份量都挺足。佟氏与端宁、真珍笑着一一谢过送礼的人,前者又吩咐底下人将礼物陈列在荣庆堂上,派专人看守。
大定过后,贝子府也终于完工了。佟氏忙派了人去量屋子尺寸,打发人去做箱柜架子等物。苏州与广州也都传来了好消息。辅宁那边的衣料绣活已有三成完工,他甚至还在扬州一带采买了胭脂香粉与最有名的花露水。而和宁那边,采办完木材后,居然被他碰到一帮苏州木匠,原是为了替一个要嫁女儿的官员打家俱来的,没想到那家的女儿突然急病死了,家人伤心之余,只好打发了他们。他们没了回程的路费,正不知如何是好呢。和宁见他们手艺不错,便想着省些工夫,在广州城里找了个院子,让这些工匠就近打造家具,而他也有更多时间等待玉匠将那竹子盆景完工。
苏万达另放了福州通判,倒还算满意。他临走前,没送什么很贵重的贺礼来,只送了一匣文房四宝,但其中居然有一盒曹素功亲制的紫玉光墨。淑宁亲自写信去表了谢意,又将那墨小心收起。
佟氏在保定也做了许多事,药材与香料都收集得差不多了。端宁派人送信给奉天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弄些皮毛,给妹子做陪嫁的大毛衣裳。随着嫁妆日渐齐备,婚礼的日子也一天一天地接近。
九月,转眼就到来了。
(我总觉得好像漏了什么没写……)
二一五、大婚(上)
边置办的家俱终于运到了京城,日期比预料的要晚了氏与淑宁焦急不已。而淑宁在验收时更意外地发现,除了几对楠木匣子,那些家俱有许多不是原本定的楠木,居然是黄花梨的。这可要多花许多钱呢,她脸一沉,忙回报了母亲。
结果氏告诉她:“你忘了?原本说是在苏州打的,自然能弄到楠木,可后来改在广州打,哪里找那许多楠木去?倒是黄花梨更易得些。你和宁堂哥刚去不久,就曾写过信回来说起这事。不过我不在家,他又不知道你主理此事,因此问的是你大伯母。是你大伯母吩咐换了黄花梨的。”
淑宁虽觉得那拉氏越俎代疱,有些不悦,但此事本是她犯了错误在先,倒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要来账本细瞧花费了多少。看到当初交出去的八千两,居然还剩了三百多,不由得吃了一惊。
后来才发现,原来和宁觉得在付了家俱钱后,与其买笨重华贵的自鸣钟和金雕玉琢的座钟,不如买个简单的镀金座钟划算,而怀表之类的,想必贝子府有,不必再另买了,所以写信给京里,改了单子。那时氏已在京中,刚好收到荣大奶奶大刘氏送来给淑宁添箱的一块银怀表,便允了。后来霍买办帮付了玉绣盆景的钱,所以也省了下来。结果当初的八千两,扣掉和宁的辛苦钱,居然还有剩余。
淑宁问起霍买办为什么要帮付盆景的钱,氏却笑道:“他好处多着呢,这点子钱算什么。”原来张保与氏牵线搭桥,让晋保与霍买办达成了协议,将男爵府名下位于琉璃厂的一处极好的铺面以六千五百两的价格卖给了后者。然后张保又写信给兴保,引荐了霍家的珍宝轩。如今霍买办不但得了好铺面,有了安稳做生意的后盾,还能搭上内务府,以后金山银山数之不尽。对于张保一家自然就大方了。
他还另送了一盒子珠玉宝石来,都是中等以上的好东西。可惜淑宁的首饰都已置办好了,与母亲商量过后,只拿其中三成做了坠角或备用地零碎,充作陪嫁,一成给了大房,一成给真珍,剩下的全由氏紧紧收好,留着以后用。
大房那边得了几千两现银。虽是公中的,却大大缓解了银根紧张的窘况。李氏掌握财政大权,并没有因此大手大脚,所以这笔钱足够用很久了。她们妯娌都得了珠宝,自然是高兴的。就连那拉氏,也因为想到一但四贝勒封王,自己女儿要当侧福晋,这些珠宝就可以拿去镶头面,心里也极欢喜。从此对三房极和气亲近起来,甚至还让媳妇大方一下,送了个盆景给淑宁陪嫁。
四福晋玉敏、五福晋媛宁、七福晋魏莞、康亲王府上的絮絮,还有芳宁、二房、四房、他他拉氏、家那边都有送首饰来添箱,氏又把大定小定时收的东西都加进去,让淑宁的陪嫁更丰富了。
拒马河那处庄子,今年收了一轮小麦一轮豆子。倒还不错。淑宁又叫人将沙地改成西瓜地,部分贫瘠的地面挖池塘种上荷花莲藕,又种了许多果树,真正地农田只剩十顷半。那几间屋子,经她重新设计。改成了一处三进小院。田产的收益与改造的成本相抵,刚好持平。
淑宁算起总账,不算原本已有的东西,因省了盆景、钟表方面的支出,家俱和衣料衣服首饰的钱,加上京里打的家俱,置办的各式用品、瓷器、脂粉,总共只花了一万六。如果算上自己主导的开源计划所得地利润,家里实际上只花了不到一万两。淑宁暗暗松口气。总算没给家人带来太大负担,而且几处产业都能长久收益,想必家里父母兄弟侄儿们以后都会有富足的日子。
陪嫁的丫环仆役,也都挑好了。素馨冬青以外。又添了檀香、菊香两个小丫头,还有牛小四两口子、素馨的叔叔周五福一家、堂兄周昌一家、王寅一家。总共四房人,其中周昌家的和王寅家的,都是月嫂。这一年多里先后侍候了几位孕妇产妇,可算经验丰富。淑宁这才明白了母亲的用意,虽然不好意思,心下却很感动。
婚礼前十日,内务府派了教引嬷嬷来指导婚礼时地礼仪规矩及禁忌事宜。淑宁在轻松了两年后,又过了几天拘束日子。最痛苦的,是嬷嬷们指出她的耳洞不合规矩,要加刺几个。原来满族贵女,本就应该每耳穿三个耳洞。淑宁不知,氏以前提议时,见女儿怕痛,也没强求;崔嬷嬷老眼昏花,居然没留意到;选秀时条件放松了些,也有好几个秀女是只穿两个耳洞的,所以没人说什么。但现在要嫁进王府了,不能再混过去。
怪不得絮絮、媛宁、玉敏、嘉慧与魏莞都是穿六个耳洞呢。
那几个嬷嬷穿耳洞的功夫还算不错。她们早得了好些人地提点,所以对淑宁一家还算客气。内务府的大婚礼服也很快做好送来了,淑宁有些遗憾地收起自己做的那套大红绣花旗袍,预备以后当吉服穿。
所有陪嫁的妆奁都一一齐备,氏带着淑宁、真珍,外加小刘氏与二,五个人亲自动手,将小件的东西一一装箱,大件的都由长福带人装好。结果后来发现首饰装了四十多盒,若算上其他东西,一定会超过一百二十八抬的,要是落了二房的脸面,倒不好了。于是氏大手一挥:“小件的挤一挤。”于是一个一盒地项圈变成两到四个一盒,坠角与零碎的珠宝放在一个匣子里,镯子耳坠按质地分放,挤成一堆,首饰总共装成了三十六盒。再让脂粉与梳洗家什伙儿挤一挤,又节省了一抬。家俱那边大小几案套着装,两柄如意都放在一起,字画卷起来装盒。最后加上陪嫁丫环仆役的行李,刚好整整一百二
。
到了婚礼前一天,男爵府公中与三房各派几个家人,由真珍带着,前往贝子府送嫁妆,一路上引来众多旁观者。
为首第一抬装的是嫁妆本。大红绸子扎得很喜气。接着是十二块新瓦,象征着十二间房,是拒马河庄子地房屋数。十块土坯,包着彩纸,象征着十顷地。接着就是家俱。各种床、榻、案几、桌椅、箱柜、多宝格、凳、衣架、穿衣大镜等等,有黄花梨地,有黑酸枝的,还有楠木地,工艺精湛。造型优雅,虽没有描金漆,也没有太多的镶嵌与大块的雕刻,但却处处透着斯文精致。
接下来地如意、钟表、盆景,都透着富贵气,各式各样的瓷器、梳洗家什伙儿、胭脂水粉,都不是寻常物件。
铺盖衣裳、针线尺头、鞋袜荷包等等,流光溢彩,却不显俗气。
最引人注目的首饰。前后只有十八抬,但盒子装得极满,几乎没掉出来。各种各样的朝珠、手串、佩件、搬指、项圈、凤钗、簪子、镯环、耳坠耳钳、戒指、扁方、钿子与零碎珠宝,闪得人眼花缭乱。
当东西全部送到贝子府,在前院一一摆开,供人欣赏时,众人都赞叹不已。尤其是那抬拔步床。不是京城里常见的式样,丝毫不显笨重的同时,又有一种别样的雅致与富贵气。便有人估计那雕工与材料,在京里里没有三四千两都置办不下来。真珍听说后,忍住笑意。仍摆出一副端庄样。
简亲王府长媳瓜尔佳氏看到这些嫁妆,不禁心下一沉:小看那人了。
原本以为这个弟媳家世一般,家境寻常,传说在家族中也不太得宠,陪嫁应该不会丰厚到哪里去,以后大可以不把她放在眼里。没想到嫁妆居然丰厚至此,只怕连王爷与继福晋那边都要刮目相看呢。想要让这府里的人不服她,只怕很难。
她想起自己那位两姨表妹,心里便泄了气。当初是她劝说滟滟表妹争取嫁给桐英的。没想到不成功,还累得表妹连指婚都不得。千辛万苦想办法让她嫁了另一位贝子,但随着桐英立下大功,而滟滟在夫家不得意。心里难免就把嫉恨放到幸运儿地身上。只是眼下看来。这位轻车都尉家的千金,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欺负的人。
东西摆了半日。便要收进屋里了。家俱则通通搬进正房,原本就是按尺寸打造的,不一会儿便摆放完毕。真珍帮着安妆。待诸事完毕,贝子府总管带了几个人,跟着送妆的队伍前往男爵府,代替桐英谢妆。
当晚,淑宁与父母家人说了好几个时辰的话,夜里氏还陪她睡在一张床上,教导夫妇之礼。淑宁一边听一边笑,虽然她对这些事多少还是知道些的,但还是细细记了下来。
第二天下午,她净身洗面,早早吃了晚饭,便开始妆身。贝子夫人的礼服极重,上头是用金丝绣的四爪蟒纹,穿上后,便有些走动不便。素馨帮她盘了个圆髻,然后用华贵地金约束住头发,再戴上礼冠。这头冠上顶着六颗东珠,最令人赞叹的,是礼帽上的两层金缕花,打得极薄极精致。不过,东西虽漂亮,穿戴在身上却不好受,待她上了披领、领约、朝珠……她不由得叹息:古代做新娘子也不容易啊,难怪要让人搀着走呢,重成这样,她能动就不错了。
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