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首富-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在襄阳号的指挥中心,叶伯望几乎有些不敢相信,他说不清是自己的运气太好,还是法国人太差,居然这么快就将大半只还很完整的法国远东舰队拱手送给他,港口周边修建的大量工事更是白白便宜他了。

他甚至不敢相信,法国凭什么号称是世界第二大强国……就这样的战斗力吗?

消息传到胡楚元的手中时,胡楚元倒是没有太多惊讶。

实际上,在现在的这些年里,中国的战争实力应该是最大的,等其他各国也陆续发展出潜艇、装甲车体系,也和中国一样将无线电装置、声纳系统、轻重机枪、追击炮大量运用于战争中,中国和其他各国的战争实力差距就会逐步缩小。

所以,他才决心在这一阶段提前发动这场大规模的远东战争。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的总反攻一旦拉开,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栗的。

是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了。

等胡楚元精心设计的远东战争结束了,中国就将毫无疑问的重新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任何国家都不再敢轻易的和中国为敌。

历经半个世纪的屈辱史,也该是时候画上一个句号了。

(未完待续)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绅(一)

(新书《红旗》等待支持中哦!)世界震惊了。、

金兰湾战役的大溃败不仅让法国人感到无尽的羞耻,也让他们彻底的愤怒了。

就凭中国这种亚洲二等民族国家也敢来攻击法国?

这个世界还要天理吗?

上帝还在吗?

法国人谩骂着政府和军队,嘲笑那些法国将领和士兵的无能,反对派激进党领袖克莱芒.法利埃疯狂的叫嚣要将整个中国夷为平地的呐喊,法国总统埃米勒一卢贝也迅速派遣法国海军和俄国海军联合起来,准备从南太平洋进入日本海,同时派遣陆军通过西伯利亚远东铁路,和俄国一起进入中亚和东北地区作战。

一个三百万陆军攻势的大规模计划正在形成!

协约国愤怒了,甚至连三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和民众们都在呐喊要用三百万陆军大攻势夷平中国。

金兰湾战役结束后,在法国人疯狂叫嚣的同时,胡楚元已经陆续派遣了近二十万的陆军部队进驻越南,对越南和柬埔寨的法军进行最后的攻击。

在第十九师攻下金边后,胡楚元总算是松了口气,开始将精力转移向他真正想要办漂亮的另外一件大事一一山西计划。

这天,胡楚元在资政园的办公室里坐下来,将桌上的《国际先驱报》打开一看,首先印入眼帘的还是那个硕大的“300万陆军”字眼。

看到这个标语,胡楚元就忍不住的冷冷讥笑一声。

他不否认法俄日三国能聚集三百万陆军,甚至是六百万陆军也不难,问题是这么大规模的补给只依靠一条远东铁路……他怕法国人是有命来,没命去。

报纸上,记者们都在感叹中国人已经疯了,居然在这样的时候攻击法国,眼下虽然占了便宜,以后则肯定要付出巨额的代价。

甚至有法国记者已经在计算中国最终要支付的总赔偿款至少不会低于7亿英镑,而法国则能得到其中的一半。

看完几份最为重要的报纸后,胡楚元将报纸都折起来丢在一边,抬手要拿起电话,门外负责守卫的李存义却忽然毕恭毕敬的喊了一声“夫人早”。

胡楚元微微有些诧异,以为是伍淑珍来了,可一抬头,却看到了潘丽美。

时光总是那么的无情,潘丽美的青春年华早已流逝,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活泼可爱,她慢慢的变了,就在这座首相府邸中,变成了一个冷淡幽香的女人。

她喜欢陪着胡楚元参加一些公开活动,却总是那样的冷幽,偶尔暗暗浮动着一抹让人难以琢磨的轻笑,显得有些怠慢和冷淡。

可不管她怎么变,胡楚元还是那个爱她的胡楚元。

见她走进来,胡楚元就将拿起来的电话筒放下,笑呵呵的问道:“今天怎么想起来到书房里看看我?”

潘丽美幽然含着一丝轻笑,走进房间里找个位置坐下来,道:“老爷,您替我找个事情做一做吧,我这一天到晚的闷在家里,好有些不开心呢。孩子们也都大了,平日又都是大姐在管着,我好些无事可做昵!””哦?”

胡楚元心想,说来也是,伍淑珍管的事情非常多,平日连账簿也都交给她来保管和核查,潘丽美便是无聊了好多,她的个性愈发有点生僻,几乎不和其他官员夫人们来往,每天都闷在家里。

嫁给他之后,潘丽美得到的并不多,失去的却太多了。

唉。

想到这里,胡楚元便很有点心疼的感叹着。

稍加思量,胡楚元就和潘丽美问道:“那你想做什么昵?”

潘丽美微微的笑着,道:“我还能有什么事情可做。大事都是大姐帮着你,家里也是大姐在管着,不妨给我些本钱让我出去经营点生意吧。我爹回福州之后就没有再经营出哪些像样的家当,一直都是坐吃山空,总靠你救济。

家里还有两个弟弟,我想,要是我这里的生意做好了,维新他们肯定是不在乎的,以后就留给我那两个弟弟。”

胡楚元点着头,觉得这样也可以,只是觉得潘丽美说的有些生疏,两个人的距离好像变得有些远。

他转而和潘丽美问道:”你想做什么生意?”

潘丽美不免有些苦笑,道:“我还能做什么生意,也就是办个纺织厂呗,这些年都没有管过事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别人的对手昵!”

胡楚元笑了笑,道:“你要真办纺织厂oBiJ,这北京城里也没有多少人是你的对手。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连我都不亲自经营生意了,你再出去做生意,多少有点影响问题。至于你爹和我那两个小舅子的事,你也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的。这样吧,我出一笔钱成立一家慈善基金会,专门用于扶救女性,兴办女子教育,解放女性思想。你想不想做?”

“这样啊?”

潘丽美显然有些不乐意,她想做生意,她和胡楚元一样,天生都是做生意的人。

见她不是很感兴趣,胡楚元便道:“那就让你做生意吧,但有一个条件,基金会的事情,你也得一起做。做生意赚的钱都用于妇女运动。至于你家那边的事,我另外安排。”

潘丽美这倒是难得的终于露出一抹微微喜悦的笑意,道:“那行,我就答应你了呗。”

看她高兴,胡楚元便也高兴起来。

命运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掌控的,他曾经也希望潘丽美和他一起经营生意,可是,谁让他居然混到了这个份上呢。

胡楚元又想起另外一个事,和潘丽美道:

“正好,我这些要去一趟山西,你陪我一起去吧,到时候再看看有什么好生意可以让你经办的。”

潘丽美道:“那好,我这便回去准备一下!”

说着这话,她便起身要离开,可又想着什么,似乎还有一些话想要说出口。

顿了顿,她终究还是没有忍住,回头和胡楚元问道:”老爷,你知道我这些年为什么不开心吗?”

胡楚元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潘丽美真真切切的唏嘘道:“因为我知道你从来都没有开心过,自从你威了首辅大臣,又坐上首相的宝座,你就没有开心过。我知道,因为我了解你,所以我也不开心。”

听着言真意切的感叹,胡楚元心里又疼又爱。

他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道:“眼下也没有别的选择,等等吧,我会想到一个办法的。”

说完这话,他就起身送潘丽美离开,顺道,两个人在花园里走一走,找个凉亭喝一杯早茶。

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而且,他很珍惜这种幸福,也时刻都在保护着这种幸福。

潘丽美回后花园了,他还是继续坐在凉亭里思索着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真心想做的事,他最想做的还是经营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就像他亲自掌控着江南商行的那个时代,那才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光。

几天后,沙俄终于在西北和东北同时发动了一波攻势,以李开邺和杨宗砺的能力,这都不算是什么大事,李开邺那里更是乘机打了一场小规模的反击战。

胡楚元的山西之行很快就确定下来,5月中旬,胡楚元就带着潘丽美一起乘坐专列前往山西,沿路上,他一路观看着北京城的羊坊新区、位于河北腹地中心的北平新区,还有新兴的石家庄。

在晋阳新城,胡楚元的专列停了下来,他将在这里视察两天。

晋阳就是原先的阳泉县,下辖孟县、昔阳县、平定县和新的晋阳县,晋阳新城距离太原只有75公里,距离鹿泉县也有75公里……当然,此时的鹿泉县也和晋阳新城一样,都在起步建设的阶段。

这个国家的规划是胡楚元在做,所以,很多地方都显得很特别,在修筑太行山脉铁路,将新乡、焦作、邢台、邯郸、井径等矿产重地联系起来的时候,胡楚元并没有特意经过那个叫石家庄的地方。

从太原到天津的晋津铁路,从焦作到北京的豫京铁路就在鹿泉县新区交界,形成一个新的工商业城。

不过,胡楚元真正看中的工业重地还是晋阳新城。

晋阳新城就立足于太行山两个分支山脉的交错地带,形如一个盆地,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优质煤矿和铁矿石,还有铝土矿石。

晋阳的铁矿石是优质硫铁矿,储备总量大,再加上从山西、河北两地抽调铁矿石做补充,这里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级钢铁厂。

在胡楚元抵达之前,亚洲富国已经在这里设立新的分部,目前的计划是让中钢、中冶、富国、长城四家公司牵头进行联合的大投资。

这些都是亚洲富国的主力控股公司,在上海股市调动资本的力量非常可观,再有中信银行和中国通商银行在背后的支持,项目的开展是肯定会很顺利的。

钱不是问题。

而且,更大范围的投资还在后面,前提是要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

离开晋阳新区,胡楚元的首相专列就驶入了山西省内部,很多时候,胡楚元对于山西省也有种很铁不成钢的恨意和讨厌。

丁戌奇荒,山西省至少饿死了六百余万人,原因就在于鸦片种植面积过大,山西本省产粮过低,完全靠外省调运,一旦其他省的粮食不足,山西省就会变成最严重的重荒区。

从1896年开始,胡楚元就一直加强力度禁止鸦片种植,试图恢复山西省的粮食耕种面积,也试图让中信社进入山西省主导大农业经济的变革。

效果是很差的,晋商和山西地主的实力太强,他们控制着山西省近5成的土地,也控制山西省的乡绅势力,想尽办法排挤中信社的进驻,而他们自己组织的山西农信社也乏善可陈,根本没有实际用处。

唯一的用处就是将士地从账面上由大化小,避开了政府的土地集中税。

坐在火车着,胡楚元一直都在透过窗户看着野外的景色,看着那一片片田地。

在这片苍茫的黄土地上,鸦片究竟要种植到哪一年?

禁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都在火热的开展着,可一进了山西就变得悄然无声,原因很简单,山西是国内最大的鸦片种植地。

资本是逐利的。

鸦片税已经高的让人乍舌,可只要还有人在抽,必然就有入愿意买单,那也就会有人种。

在那连绵起伏的丘陵田地中,不间断的看到一些罂粟田,胡楚元只能在心里说,光靠税款的调整已经不够了,得强制执行全面禁毒政策。

他不相信,只要他真的认真了,晋商还敢和他斗?

抵达太原府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山西巡抚杨士镶很早就带着人在火车站等候着。

从专车里下来,胡楚元就低调的乘坐那辆随着专列转运过来的上海绅宝轿车,让杨士镶也坐进来,一同前往巡抚衙门。

杨士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很有才华,神貌英武,一直以来都给胡楚元留着敢做敢当的好印象。这个人处理事情很少会动用大刀子,可一旦决定动手,那就绝对不会手软。

在新近提拔的这批巡抚中,胡楚元真正最看好的就是杨士镶、丁秉乾和王清穆。

潘丽美跟着胡楚元一起来的,不过,她乘坐着另外一辆车,在胡楚元的这辆车里,除了司机、胡楚元之外,就剩下杨士镶一个人。

胡楚元有意让车子开的慢一点,和杨士镶问道:“乔景俨那些人都到齐了吗?”

杨士镶谨慎的点着头,道:“都到齐了,听说您在这个时候亲自到了山西太原府,他们可有点惊吓呢!”

胡楚元冷笑着,道:“吓一吓也好,省得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以为自己院子里埋着几百万两银子就不天不怕,地不怕了。”

“何止啊……!”

杨士镶微微的皱着眉头,藏着半句话没有明说。

(未完待续)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绅(二)

山西商人有钱,这一点不用杨士镶明说。、

山西的问题只有一点,那就是思想保守僵化,按照道理,做生意的人思路应该是灵活的,可山西商人在大清的白银帝国着占据首位太久,他们根本不愿意有任何的变化。

另外,山西商人窖银的问题也太严重,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居民将手中白银兑换成清圆,或者办理贵金属储备凭证。

山西商人很厉害,愈发感觉到乱世可能来了,他们就越加疯狂的窖银,根本不办理凭证。

晋商喜欢讲祖制,喜欢讲规矩,这是好事,可他们自己却被规矩给束缚住了。

或者说,他们太狂妄。

胡楚元这次来山西是很隐秘和低调的,事先决定要见谁,他都让杨士镶提前安排着。

车到了山西巡抚衙门,他就和杨士镶一起进入后院的西花厅里,刚到了门外,里面等候着的人已经纷纷出来迎接。

人群中,还有一位八十三岁的老先生,穿着清朝二品官员的官服,带着一品红宝石顶戴。

他不是别人,正是乔致庸。

乔致庸真的很老了,脸上有着太多的老人斑,满头银发也显得过于稀疏,眼神浑浊,不过他的听力还不错,身体也算硬朗,平常走动的时候也不需要人搀扶。

模糊的见到胡楚元的身影,乔致庸就走在前面要领着别人一起参拜。

毕竟是这样的老先生了,胡楚元快步走上前,扶着他,此次要密会的十几个人中,胡缄元、叶同光、陆三元、李宏龄也都在场。

要谈山西的经济问题,没有他们是谈不了的。

一群人坐下来,胡楚元让乔致庸就坐在自己右侧的次席,扫视了大家一眼,特别是看了看乔景俨、渠本翘、常立训、曹中裕这些人。

这些都是山西商界的大佬,他们倒是好对付,难对付的是平遥、介休、太谷、祁县、平阳的那些商人乡绅。

在山西,地方乡绅就是商人,商人就是地方乡绅,极难对付。

在心里稍加酝酿,胡楚元便和乔致庸道:

“乔老,我这一次将大家都召集过来,正是要谈一谈山西的建设。山西是个好地方,煤铁资源丰富,政府勘察出来的数据是非常喜人的,想要将山西建设成一个重工业基地。技术和设备上都不是问题,眼下的一个问题是投资。”

乔致庸听的很清楚,只是年纪大了,想问题比较慢。

过了片刻,乔致庸才和胡楚元答应道:”首辅大人,您放心,钱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胡楚元笑着,却道:“锚,钱是一个大问题。我这里要说的钱不是投资重工业的钱,就算诸位不投,别人也能投资。关键的问题是首先要在山西搞好的农业的建设,这些年,政府是出了点钱,但还远远不够。我想请各位帮帮忙,一起经营地方的农业,大家一起出钱出力!”

渠本翘则答道:”大人,您放心,我们渠家不敢说富,但也愿意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此事嘛,我们渠家愿意捐资三百万清圆。”

一听这话,其他人也匆忙要捐钱。

胡楚元却摆了摆手,道:“我不要你们捐钱,捐得了一时,捐不了一世。我要你们把山西农信社给我认认真真的办起来。你们要是搞不好,那就让给别人搞,别人要是也搞不好,那我就出兵把山西的土地都拆散了,挨家挨户的分田,每家十亩地。别看我现在还和日俄开战呢,把我逼急了,七八万人的部队还是抽的出来的。你们把话给我传回各地,告诉那些地方的乡绅富绅,我没有时间跟他们耗,三年之内,我要在山西搞出大农业经济的成果,山西至少要有100万户的富农。”

说到这里,他就忽然一看旁边的杨士镶,怒道:”杨士镶,你给我打足二十分的精神,谁继续掐着土地不松手,还敢给我私种鸦片不报税,一律查抄,从严打击。”

杨士镶当即起身,上前一步道:“是,下官领命,必当从严查处。”

胡楚元续道:“你先查好私烟的事,然后就查窖银,谁家不登记不注册,一律查抄没收。”

国内的贵金属管制法是很严格的,黄金、白银一律不准作为货币流通,市面上只准使用政府货币,私人持有黄金、白银超过一定数量必须要登记,根据黄金数额还要长期纳税,持有白银是不用纳税,但也必须登记。

在江南和直隶地区,金银管制一直执行的很严格,到了西南地区就有点乱,那主要是民族问题,可在山西,乱的更加离谱。

胡楚元此前都没有精力管一管山西的问题,就先让杨士镶出任巡抚,暗中做好准备,如今他要拉开山西大投资的序幕了,自然也要随之整顿山西市场和投资环境。

听着胡楚元连续的几道紧箍咒,乔景俨等人都是一阵害怕,窖银窖的是子孙钱,不能不窖,这是祖上的规矩。

不过,窖银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家互相传个声,把银子都先存到晋商银行、通商银行兑换威清圆躲一躲风声即可。

分土地就是个麻烦事。

看起来,还真的要分呢!

胡楚元现在强制推行的就是一种富农经济政策,但他不强行剥夺别人的土地,而是用税法和农业补贴来让市场自行完成这一变化。

不过,山西这个地方得下点真手段。

山西商人买田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是这个时代所有中国人的共同问题,只要有点钱了,总还是想着要买些田地租出去给人种,坐收租金。

这笔钱的收入或许不高,好处是稳当,做生意的风险就太大了,万一子孙经营不好,至少还有几千亩的良田可以耕种。

胡楚元则提出另外一种观点,那就是一个地主的消费力未必比十个富农家庭的消费力强,中国工业要发展,富农经济必须首先要发展。

当然,在他提出这个观点之前,胡家持有的那些大面积的土地也早就通过中信社消化了。

现在的胡家,名下没有一亩地的农用田。

今天,胡楚元既然已经到了山西,他就不会空着手回去。

他也不急着说话,默默的喝着茶,等候乔景俨等人给一个答复。

大家都在沉默着,谁也不说话,胡楚元是不着急的,乔景俨、渠本翘这些人却淌了一身的冷汗,如今坐在这里的不是当年那个江南首富了。

当年都还是商人,只不过是胡楚元更有钱。

如今呢,胡楚元已经是这个帝国的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错,根本就是四万万之上的第一人,别无分号旁家。

此时,大家都目光都看向了乔致庸,希望他能站出来说两句话,或许还能有缓和的余地……现在已经不是让市场自行转变了,胡楚元这一次是硬压着山西各地乡绅放弃手中超标的土地。

八十三岁的乔致庸看似老迈,心里却依然精明。

他悄然一抬那浑浊的眼珠,看了看眼前那些人,道:“此事啊……大人说的对。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咱们百姓自当得按朝廷的法度做事,何况此事利于天下人。凡事不能两全,我等既要占据田产之利,又要兴国办厂,焉能两得其美?况乎,宰相之家皆不能免,我等岂可造次?”

听着这话,胡楚元在心里暗暗称赞,乔致庸不愧是乔致庸昵!

凡事不能两全!!!

这个话说的再好不过,既想要做大地主,又想要做大资本家,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乔致庸是真正的晋商领袖,德高望重,他一开口,大家就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定了,备家回去就想办法卖地吧。

乔数庸这却又和胡楚元道:“首辅大人,如果老朽没有记错,朝廷前年颁布《土地经营管理法》中有明文细规,凡每户有田未超过45亩,均人不过7亩5分,则粮税优待二厘。如果天下备户都不满45亩田,朝廷粮税岂不是大折了两成?”

胡楚元微微点头,和乔致庸道:“乔老,你这个算法差不多也是对的。我也不瞒您说,这个《土地经营管理法》以后还会有一些修改的余地,关键取决于政府对富农标准的设定。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如果全国70%的农户都是富农,也就是每个家庭有三到四个劳动力,田地持有量在30亩左右,老百姓的市场购买力至少就能翻一番,那中国的钢铁厂、煤矿、机械厂、纺织厂的总产值都可以向上翻一倍。”

乔致庸一边听着,一边默默点头,道:

“首辅大人高论。不过,田地是我们山西人的根本,这么些年,咱们山西乡绅们为朝廷出力也不小,不知道朝廷能否略有宽待?”

胡楚元听出了乔致庸的意思,却道:“没有,天下都一样。别说山西人和河北人没有差别,就算是满人和汉人也没有差别,汉人和回人更没有差别。”

乔致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他年纪大了,在这些个事情上也看得淡了,想了想便道:“那也作罢吧。”

顿了顿,他又和胡楚元说道:”眼下朝廷和三国开战,我等身为一方富绅,自当要为国出力,首辅大人动身之前,老朽已经通过备家备户出钱捐纳,愿意捐资三千万清圆抵用军费,还望首辅大人和朝廷能够笑纳。”

他说这话,家中幼子乔景俨就取出一份汇票,要呈递给胡楚元。

胡楚元却道:“乔老……各位,大家不必依照1日例办事。如今是君主立宪的时代了,政府不争民利,即便是我们胡家也没有捐纳军饷。大家如果有意报国,踊跃购买国债即可。

国债也是一种很稳定的债务,政府去年的岁入是10。7亿清圆,以十年为期偿还国债,加上政府持有的官股资产,至少可以承担70七2的总军费和国债。大家出资购买国债,同时也可以将国债抵押在银行借贷一笔钱继续运作经营。国家有钱打仗,大家仍然有钱做生意,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听着这话,乔致庸不免有些感叹,道:

“时代巨变,首辅大人的新政令老朽耳目一新,如今国力丰厚至此,这都是首辅大人的功劳啊。”

“是啊!”

其余的晋商们也纷纷附和,一起拍着胡楚元的马屁。

胡楚元挺平淡的点着头,过了片刻才和乔致庸道:”晋商是天下商帮之首,持有北洋银行和北洋商行,又有晋商银行和山西银行,其余票号还有不少,应该多替国家出力,多向民众销售国债。我还是那个观点,一元救国,只要老百姓每个人都能买几圆的国债,咱们就能和外国人打到底。”

乔致庸微微颔首,道:“首辅大人放心,大德丰票号和北洋银行首先买下三千万清圆的国债,老朽个人再出资一亿清圆,倾家荡产的买国债,支持朝廷与外国列强开战,不胜不休。”

“好!”

胡楚元沉喝一声,心里颇是高兴,随即就看向其他各家。

晋商有八大家,不过,这些年里排号第一大肯定是乔家,胡楚元当年转手出让北洋银行和北洋商行,乔家罄尽所有家当才盘购下来,在两者中的持股比例都超过40%。

如今再一算家底,乔家就远胜常渠侯亢四家,资产早已过数亿,其余四家如果不是当年和乔致庸一起联手入市买下北洋系的资产,现在和乔家的差距只怕是更大。

等胡楚元逐一看过去,常渠侯亢四家也纷纷承诺购买国债,大力销售国债。

备家一合计,这已经卖出去三亿清圆的国债。

敲打着这个数字,胡楚元心中感叹,山西商人们还是很有点钱的,不过……和徽商、粤商确实不能比了。

谈完国债的事,胡楚元重新将话题引回山西农信社上。

谈到了这里,胡缄元才忽然开口,和乔致庸等人道:“诸位,算上山西农业合作社的历史,农信社成立至今也有二十年了,可也一直没什么成绩,联营土地是占了山西的小半壁江山,成效却不大。这么着吧,咱们中信社愿意按照每亩田40清圆的保底价格统购土地,吃下农信社。”

听了这话,乔致庸不说话,常立训等人则低头喝茶,沉默不语。

什么叫阳奉阴违,这就叫阳奉阴违。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出资购买国债了,朝廷也就犯不着再在土地的问题上和他们纠缠,可没有想到……胡家这么狠。

这一刻,胡楚元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低着眼帘,手里拿着茶盏儿,轻轻的刮着茶汤沫儿。

每亩田40清圆的保底价是他和胡缄元事先就商量好的,以山西省的田地素质,这个价格已经算是很公道了。

如果那些富绅们不乐意,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这帮人根本就不打算将手里持有的土地让出去。

(未完待续)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

庆封推,加更另外为自己的新书《红旗》再招喊一点人气。。

和胡楚元巅峰时期持有山东近半数的田地相比,山西地主们持有的土地总数一点都不吓人,至于乔常渠侯亢这些人家,他们手里的田地加起来也不会超过30万亩。

胡楚元现在逼他们,那是要让整个山西省都看明白,没有人是政府动不了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那些小办法和政府对抗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胡楚元这一次既然来了,那就要狠狠的敲打一番,拿山西省做一个例子,给后面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做一个标本。

他是资本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人人有田种”这种事,他管不着。

市场有市场的机制,会种田的……种田不惜力的家庭就能拥有30亩田,不会种田的,种田还惜力气的家庭……一分田没有,那也是他自个的事。

政府只抓着一个基本原则一一平均每户持有田数不足45亩,人均不足7。5亩的家庭享受减免20%的税款优待。

45亩到120亩是标税,根据田地的标准分成六等收取一笔地税,120亩到330亩之间增收20%,330亩之上增收30%。

政府的农业税其实并不低,增收30%的话,除非你非常会种地,种的还都是高经济作物,否则都赚不到钱。

山西地主们立刻借鉴联营制发明了押田法,田地归农户家庭所有,地契抵押在地主手里,农户每年还是要缴纳地租,同时,农户自行承担所有地税。

这个办法不是说不行,问题是胡楚元现在的执政目标定的很死,他现在很着急的要求中国农业进入大农业经济,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他首先得拿山西开刀。

他不是搞纯粹的土地革命,地主没有关系,如果你既是地主,又想捞富农政策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