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首富-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所有后发展起来的国家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早期经济和对外贸易完全依靠农业,类似于美国、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劳动力人口充沛的国家,农业发展更是最为关键的基础。
187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越英国(仅核算英国本土),至1884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占据总经济比的53。4%,但直到1890年,美国经济出口的主体仍然是农业。
1899年,中国对外出口总额增加到4。78亿美元,纺织品及原料牢牢占据第一位,其他商品排序依次是煤矿、茶叶、铝及铝合金、糖、丝麻原料、瓷器、机械、船舶、中药材及制品、烟叶及卷烟制品,机械、瓷器、轮船、钢铁、金属制品等工业产品主要销往亚洲、南美纠11并口jE洲。
在和英国达成合作协约后,英国的庞大殖民地市场骤然对中国开放,中国工业品开始获取了几乎等同英国的互惠关税政策,在非洲、西亚、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英国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一斯图亚特.穆勒曾经说过,50年代,西班牙的铅制品兵人玩具都是英国制造,70年代,英国的铅制品兵人玩具都是德国制造。
在1870年…1880年,德国制造还属于一种被英国人嘲笑的低附加值和简单的范围,到了80年代中后期,德国制造就已经对英国本土市场构成了威胁。
从1885年开始,中国的低附加值和简单的工业品进入世界市场,到了1899年,即便是在最为遥远的智利、南非、埃及、加纳,中国制造的马灯、农具、刀具、打火机、火柴、煤油灯、煤炉、玩具、乐器、工业包装用纸、印刷纸都占据着不低的市场份额。
同样的,美国的机械制品也开始对德国、英国产生冲击,占据农业机械的世界出口份额的40%,而美国的农业机械化也在快速提升。
不同于80年代的德国,90年代的美国,中国同时还是一个奢侈品出口国,大量对外销售丝绸、丝织品、精纺、精麻织品、瓷器、锡器、银器、白铜制品、木雕、漆器、珐琅、景泰蓝、唐三彩、盆景石雕、玉石首饰、珍珠、狐裘、貂皮等工艺品和奢侈品。
为了稳固这些出口份额,中国也对工艺品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制定了大量的市场准则。
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的中药材、花生油、蜂蜜、家具、麻油、葵花油、樟脑丸、黄酒、药酒出口国。
化肥工业诞生于英国,发展于德国,真正将这个产业做大的则是美国人。
中国的化肥工业也在快速窜升,1898年,中国的化肥消费总量达到2490万吨,相比1890年增加26倍,自产率为63%,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化肥生产国和第二大消费国。
在1899年,伴随着中国内部的铁路、航运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生铁总产量达到3450万吨,占世界生产总产量的30%,一举超越美国、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铁制造国。
中国的钢产量则提升到947万吨,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超过英法两国,中国的轮船制造吨位一举超过英德美三国,外销吨位也在世界出口总额占到14%的比例,仅次于英国、德国。
伴随着纺织工业的进一步膨胀,以及中国化工产业的提升,在染料市场上,中国染料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虽然不足14%,但在总产能上却超过了英国、美国和法国,仅次于德国。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国内市场,机械、船舶、纺织、化肥、染料等主流市场的产能虽然在不断扩张,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商品的需求,德国和美国对华出口随之增长。
随着英国剩余资本开始大幅度进入中国沿海城市投资,即便中国的国内市场需求仍将保持每年lloA的增长幅度,预计在1910年,国内主要工业产能也将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开始从内需型经济转向出口型经济。
市场证明一切。
中英合作的空间确实是最大的,也最容易契合。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吸收国。
然而,市场经济的繁荣并不能代表和平。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俄日两国都加快了备战步伐,俄国陆军总数从常备的112万增加到了137万人,日本也从47万增加了53万人。
在远东,法俄两国投入巨额资金抢修了远东铁路,最前端已经抵达卡缅斯克(全称克拉斯诺卡缅斯克),距离满洲里不过几十公里之遥。
在西北,新疆起义一直在不停的爆发和覆灭中,通过中亚走廊,法俄日都在挑唆西北地区在中国领土中独立,为中国制造更大的麻烦,为他们出兵远东获取机会。
1899年4月,就在胡楚元开启“开化运动”,加大力度推行禁烟、放足、新文三大新文化政策的同时,新疆伊犁就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分裂暴乱。
1900年1月,新疆伊犁地区乱军规模已经超过七万余众,在伊犁一带重新建立叶尔羌汗国,董福祥的甘军本是西北第一军,在西北地区已经驻守了十多年,装备精良,骑兵充足,却反而是连战连败,甚至连经营多年的乌苏要塞都丢失了。
这一切都让胡楚元意识到,新疆动乱的背后不只是俄国的扶持那么简单。
他再也无法忍耐,亲自率领湖广兵团最为精锐的李开邺部前往新疆。
(未完待续)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乱
1900年春,1月14日。、
胡楚元的忍耐确实是到了极限,从1893年开始,被压制了多年的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就变得烦躁不安,不断涌现新的兵乱风波。
霍城、伊犁、库尔勒、喀什都是多事之地,从1893年开始就不停爆发分裂暴乱,在中英盟约逐渐成形的这几年间,俄国人也突然加大了对新疆分裂势力的支持。
甘军董福祥在库尔勒、伊犁之间疲于奔命,杀死的叛党多达数万人,损耗军饷更不少,却一直没有收到真正的成效,最近更是接连遭受重创,丢失了整个伊犁、阿克苏和乌苏地区,使得叛军重新建立起新的叶尔羌汗国。
不得已,胡楚元决定亲自去一趟新疆。
他就是要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乘坐火车,胡楚元一路向西而去,也一直在注视着铁路周边的风景。
数据可以展示中国正在变得更为强大,可当你离开沿海东部,进入山西、宁夏、甘肃、陕西……哪怕是在北京老城里,你也会发现中国并没有改变,它依然是那个落后愚昧、保守僵化、陈1日腐朽的封建王朝,而且是一个奴化的封疆王朝。
几亿汉人还留着让世界列强嘲笑威“猪尾巴”的辫子,脏兮兮的,没有文化,不识字,女人还缠着显得变态和丑恶的小脚,大多数的人还穿着破1日的衣衫,在田地里刨着地,甚至是在种大烟。
沿街,随处可以看土烟馆。
人们瘦巴巴的,眼睛里没有一点希望的光芒,愚昧无知,既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中国是什么,甚至连汉人是什么都已经忘记。
几百年过去了,他们依然将自己视作被满人踩在脚底板的奴隶,任人宰割。
他们并不知道,满人的势力早已基本退出了北京城和中国绝大多数的地方,只有在荣禄掌管的东三省才能发现他们曾经的地位。
中国正在改变,但这个速度还是太慢,慢的不是经济,而是人们的思想。
乘坐火车穿过内陆和西北的这些省份,胡楚元才愈加意识到这一点,在发展了二十年的江南六省,人们富的家家都用瓷碗瓷碟,用铝盆、锡盆、铜盆、搪瓷盆,穿着精纺布做成衣裳,用的是上海的香皂、牙膏和肥皂,吃的是山东的花生油,东北的豆油,两广的精糖,住的都是楼房。
二十年的教育扶持培育百余万的知识青年,数万名留学生,在沿海,他们正影响着一切,改变着一切,可是,只看到内地,你才会明白中国并没有变。
或许,这也是是世界并不将中国复苏当作一件大事的原因。
日本人、俄国人、法国人都相信中国迟早会分裂成几个国家,江南和其他地区总是格格不入,新疆、蒙古、东北、西藏、云南、广西都不属于汉人,终究会分裂的,一定会分裂的,肯定会分裂的,即使眼前不分裂,他们也有办法加快这种分裂。
胡楚元想,你们就慢慢幻想吧。
胡楚元就在火车上办公,他到了哪一站,稍微停留半个小时,就立刻会有新的报告通过电报网络传送过来,枢密院的佐领童京孙综源担任临时的总秘书官,负责统管这些报告和行政公文的汇集、分析工作。
在1886年丙成科进士中,胡楚元最看好谢元麒、杨士镶、孙综源、李锡龄、丁秉乾、陈夔龙、宋育仁、徐世昌八人,对他们的栽培也最为重视。
当然,这些人也都是胡党中的胡党,心腹中的心腹。
在兰州站稍作停留后,孙综源就将新的报告都提交过来,有来自机密总局,有来自陆军部的,有来自新疆的,也有来自总理府内政院的。
孙综源有很多好的习惯,他总会将最重要的文件放在最上面,按照胡楚元的特别叮嘱,他也会在报告中夹带自己的意见。
这对胡楚元是一个参考,对孙综源也是一种锻炼。
识人、教人、管人、用人。
这是曾国藩和左宗棠留给胡楚元最为宝贵的财富,他也总是在不断的培养人才,积累人才,教导人才,锻炼人才。
只要是他的人,他能管着的人,他都会栽培,要求每个人都不间断的学习、锻炼,安排他们出国考察,适当的在外面担任一两年的大使和总领事的工作,接触欧美世界。
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他会安排这些人先从基层的知县、知府做起,有些则在京师从章京、秘书、佐参做起,有些则调到具体的局务中,从实事做起,有些甚至派到江南制造总局、天津制造总局这样的地方。
孙综源做过两年的知府,两年驻英参赞,又在泉州做了五年的道台,政绩出色,这才调回京师担任佐领童京,加从二品衔。
要不了两三年,胡楚元就打算将他派往地方担任督管一省的巡抚大员。
现在只是继续观察他,敲打他,锤炼他,磨砺他。
机密总局给了一份秘密电报,将日本商人在中亚地区的活动情况做了一个总结,从中割8出六个人,估测这些都是日本部署在伊犁附近的间谍。
在伊犁的叛军中,也肯定有多名日本军部派出的参谋官,不过,数量更多的还是沙俄军官。
果不其然。
胡楚元并没有感到意外。
中日之间矛盾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是地区争霸的问题,在整个经济体系,双方都处于初步的工业攀升期,以生产廉价的工业品为主要出口换汇手段。
不击败中国,不分裂中国,不让中国目前的工业体系迅速崩溃,日本是没有前途的。
在沿海活动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日本就选择绕道,通过沙俄控制的中亚地区向新疆地区渗透,扶持**立运动,每年都在拨出大量的经费。
当然,真正的经费源头是法国政府,基本是法国人负责出钱,沙俄和日本人负责出力,三家一起支持**立。
孙综源在这个报告上写了一个建议一一中俄之战迫在眉睫,或在几年之间,恐为声西击东之策,西北宜当速定,东北宜当加紧备战。
看完报告和孙综源的建议,胡楚元仔细的在心里思索了片刻。
随即,他重新取了一张纸写道:法国、日本在中亚并无利益可言,如此不惜工本的支持伊犁独立,原因较为复杂,除将我国长期拖入西北战争外,也有意使得英国感到忌惮,不和我国缔结更为紧密的军事盟约,方便法俄日三国同盟在东亚地区对我国展开联合进攻和侵略,便于三国对我国实施肢解。
陆军部的报告是关于西北平乱战争的整个报告,对双方兵力进行重新的评估,在法俄日协约国组织的支持下,伊犁叛军总数约有六万余人,步兵和骑兵占据绝对数字,炮兵部队约有两个旅的规模,三百余门火炮。
这些叛军主要由哈萨克民族武装和浩罕汗国、布拉哈汗国、西瓦汗国的“志愿”军力组成,说穿了就是沙俄组织的一个中亚联军,以占领新疆,重建叶尔羌汗国为目标。
另外,俄军已经在阿亚吉斯地区囤积重兵两万余人,主要都是骑兵,随时可能进入阿拉山口。
由于阿拉山口和乌苏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都已经丢失,俄军想要进入新疆已经没有了天然的屏障。
胡楚元悄然在心里评估着,因为日本和俄国目前都没有军事动员的预兆,只是俄军在中亚地区的驻兵有一些集结的动向,他想,法俄日同盟不太可能向中国全面开战。
当然,真要开战了,他也不怕。
吃过日本突然发动战争的大亏后,这些年里,胡楚元一直都在小心备战,不至于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在这几年里,他已经准备了很多秘密武器。
不过,他承认自己疏忽了骑兵的筹备问题,特别战马的选育工作,虽然一直都在做,不断从美国和北非引入良马来改良本地马种,但还是远远跟不上进度,何况中间也走了一些弯路。
其次是卡宾枪的问题,以新江南步枪(奥克兰M1894型步枪)为基础改进的骑兵卡宾枪拥有很稳定的性能,库存数量却不足三万支,相比新江南步枪的六十万支总库存,显得太少,需要加快在国内生产。
说到底,中国在骑兵建设上存在着太多的不足,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伊犁地区大面积失守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些问题,胡楚元逐一给予批复,让总理府和陆军部全面调动起来,优先保证西北军的补给和配送。
考虑长远,他特别提出另外一件事,让外务部迅速和美方交涉,从美国方面引入更多的优良种马,数量要多,在河套牧场开展更大规模的战马培育。
总理府内政院提交的报告是关于“开化运动”的,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培养和教育扶持,中国已经拥有了多达百万的新一代青年,他们就是”开化运动”的基础,即便如此,“开化运动”还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另外,张之洞在公文中特别提到了“康有为”,对他公开宣扬的圣教立国论感到很不满,想要缉拿此人。
这些都是不紧要的事,慢慢都会成为历史车轮下的沙子,胡楚元并没有太在意,只批复了一句一一“尊重个人言论自由,维护临时宪法之公平与权威”。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
火车在茫茫的戈壁滩,无尽的大草原,荒凉的大沙漠里不断行驶着,从未停止。
很多时候,整整一天,胡楚元都没有在火车周边看到有丝毫的人烟,荒凉到了根本人居住的地步。
在这茫茫的大世界里,你才能感受到天地之大,人之渺小。
到了哈密后,铁路延伸在天山山脉之间谷地中,沿着绿洲行驶,穿梭,视线轻易就能穿过绿洲,看见更远处的荒凉戈壁和雄伟延绵的天山山脉。
天山是如此之辽阔,世界又是如此之大。
到了哈密,你总会想起哈密瓜。
就在哈密站,胡楚元收到了新的电报,叶尔羌汗军已经攻陷迪化(乌鲁木齐),董福祥的甘军三万余人狼狈撤逃,幸好李开邺部提前抵达鄯善,临时稳住阵脚,保住了吐鲁番。
李开邺亲自发电给胡楚元,请胡楚元就留在哈密调遣陕甘宁新军北上驻防。
电文很简单,可是,胡楚元能够感觉到李开邺的紧张。
已经不容胡楚元再发电联系李开邺,更不容许他乘坐火车前往吐鲁番,叶尔羌汗军已经将铁路和电缆线炸断,围住了鄯善县。
(未完待续)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开邺
胡楚元的第一感觉是沙俄军队已经正式介入战争。!
他从一开始就感到奇怪,乌苏一直是新疆提督董福祥亲自驻守的要塞,陆军部下达的防御工事建设要求很高,每年也拨了不少钱。
好吧,就算那些钱都给董福祥给贪污了,乌苏在过去的五年中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想建成完善的防御工事,那迪化呢?
清政府在迪化苦心经营了近百年,就算是打巷战,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丢失?
甘军?
因为西北地区的青年军官没有储备到位,为了不让新的陕甘宁兵团被董福祥这种晚清式的军头控制,被马安良、马海晏这些1日式将领操控,胡楚元只在西安组建了一个师编制规模的陕甘宁兵团。
不过,甘军仍然是全国唯一享受新军兵团待遇的老式练军,装备都是最新式的,补给、军饷也都很充足。
甘军败的这么快?
胡楚元有点不敢相信,董福祥这个人虽然老了点,可还是很能打硬仗的,前两年在河湟事变中,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a6可。
嘉德城。
清乾隆年间在达坂城山口修筑的新城,用于屯田驻兵,这是新疆西部向东部跨过去的咽喉之地,两侧山峦高耸,唯独中间有一道千余米长的断裂口,形成一个山谷,日常的山谷风都能达到五级。
飞沙走石。
炮火轰隆不断,整个嘉德口都在不断被轰炸着,连绵的火炮狂扫不止,几乎要将整个山谷口都填平,黑色的浓烟在狂风中滚卷着,铺散开,笼罩着整个山谷。
嘉德城早已被炸为平地,剩下的只是无数断壁残垣。
李开邺就守在这里,原先在这里驻防的绿营兵一听说甘军大败,立刻疯狂逃窜,将嘉德城里能抢能砸的东西部带走了。
李开邺来的及时,火车正好经过,立刻带人冲下来,架起机枪就一阵扫射,几分钟内杀了数百人,连带着将驻防的参将也击毙了,这才将那些绿营兵全部压制住。
可没过多久,董福祥也带着残兵败将逃了过来。
叶尔羌部的炮火连绵不断的轰炸着整个嘉德关,已经将这里夷为平地,李开邺早有预料,但也只能死守,这里毕竟有山谷口和高地优势,只要合理开挖战壕和散兵坑,守住山口是不难的。
在东南侧背山的一片被人遗弃的平地吉城里,李开邺在这里设置了临时的指挥部,调动手中的湖广兵团第一师死守关隘。
董福祥连续遭遇大规模的溃败,手中的兵力已经从三万余人骤降到七千人,暂时还只能在山谷后面重新整顿,另外抽调一些兵力负责搬运物资。
绿营兵虽然也有一千余人,但更加无用,只能用做工程部队,在后续的地带继续负责挖掩护坑和战壕,埋设地雷之类的。
李开邺已经习惯了那种连绵的炮火声,比起龙川战役,这一次炮火力量并不算是更强。
他在心里嘀咕着几件事,电缆是怎么被发现,又被人挖断的,铁路又是谁炸断的?
看来,叶尔羌汗国在整个新疆都有余党和间谍。
这么一来,董福祥连续大败,似乎也在合理之中。
湖广兵团第一师是三团一旅的配置,近两万人,单独配备一个炮兵旅,火力强劲。
可惜,李开邺来的太急,整编旅装备的155mm口径榴弹炮和三个团下属炮兵营的122mm口径榴弹炮都没有带,只有备营内部配备的75mm口径榴弹轻炮。
这样的火力完全不能和对手相比。
只凭耳朵听,李开邺都知道对手拥有122mm口径和150mm口径榴弹炮,后一种炮很少见,克虏伯生产过,法国和俄国也装备了一些,但也都是20年前的事。
150mm和155mm口径恰好处于两个弹道计算差距的分别,后者的射程远比前者大,威力也更大。
所以,150mm口径的榴弹炮很快就被淘汰了。
李开邺在脑海里盘算着局面,心里愈发清楚一一俄国入和法国人将很多淘汰的重装备都给了叶尔羌汗国。
他就在山口上听着炮声估算着,大约推测对手拥有两百余门150mm口径的榴弹炮,140余门120mm口径的榴弹炮。
这么一算,对手至少拥有四个炮兵师,这么大的规模……如此快的就冲了过来,唯一的解释就是利用了铁路,或者是至少有两个师已经提前向着达坂城布置,结果……董福祥撤的太快,居然抢在对方拿下嘉德关之前逃过了封锁。
李开邺还相信,对手暗中也有一套电报线路在指挥整个作战。
这不是叶尔羌部这种游牧民族的部队能干出来的事,真正指挥整个大局的人肯定不会是哈萨克人和维吾尔人,要么是俄国人,要么是日本人。
李开邺心里还有另外一个疑问,火炮容易搞到手,数量再多也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些还算凑活的炮手是从哪里来的?
他断然否定一点,日本人和俄国人不可能派自己的炮手过来……十之**是法俄日三国在中亚培养扶持的结果。
他取出一枚怀表,不断掐算着对手两轮火炮之间的速率,配合他对150mm口径火炮的了解,连续掐算了几次后,他愈发相信,这些炮手的能力一般。
前后推算,大多数的炮手只临时培训了几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
这么一算,事情应该是发生在叶尔羌汗国分裂自立之后的事,那就容易解释了,多半是法国一看有利可图,开始大力扶持和资助叶尔羌汗国。
在法俄日三国同盟中,似乎只有法国能轻松的做到这一点。
吗的。
推算出这些事,李开邺忍不住的骂了一声,他只后悔自己太年轻……锚,是曾经太年轻,没有参加过中法战争,不能好好的揍那帮畜生二货一顿。
想清楚这些,他突然喊了一声:“小崔!”
“到!”
立刻有一个年轻的传令兵跑了进来,急匆匆的,像是赶着吃肉。
李开邺看他一眼,问道:“电话线都拉好没有?”
“还没有呢……不过也快了,下午就能好!”
传令兵显得有点后怕,匆忙补充了一句。
李开邺倒是没有任何不悦的表情,他一贯是个冷漠的人,什么样的情绪都深深的埋藏在心里,正是这样,整个湖广兵团上下的指挥员都怕他,忌惮他,但也敬畏他。
李开邺冷冷冰冰,又不紧不慢的吩咐道:
“那你就让传令员们都跑一趟,将我的话传达到备团各营备连,告诉他们,就说是我说的,咱们一师肯定守得住,对手的火力配备上有缺点,训练也不是很有素。只要后续的炮兵旅和辎重抵达了,咱们就可以反攻了,让大家都稳着点,不要急,也不要担心,首辅大人就在哈密坐镇,装备补给肯定不会缺,其他几个师也会抵达。到时候,就等着咱们平定新疆。”
传令兵小崔大喜过望,兴奋的顿足敬礼道:“是,我这就去安排人传令。”
李开邺微微阖一次眼帘,又吩咐道:“顺便将董老军门请过来,就说我有要事商量。”
“是!”
传令兵小崔中气十足的答应着。”去吧!”
李开邺淡漠的一挥手,眼帘也不抬,继续看着桌子上的那张地图,手里拿着那个怀表,继续听着炮声。
不一会儿,他身边的几名参谋官都回来了,似乎各自都办了一些事。
对李开邺来说,参谋官并不重要,只需要整理各种情报和数据即可,帮助他做一做后勤配备的事情,算和谋,这些是他自己最擅长的事。
打仗这种事,其实并不复杂,一是要算清对手的装备、人员、素质、补给状况,二是要摸清对手的习惯和特点,三是要摸清对手的指挥员是谁,这个人才是他的对手。
过了半刻钟,董福祥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此时的他已是六十岁的老人,身形高大,长须银眉,眼神锐利,神色肃严巍然,看起来颇是不凡,但也很狼狈,眉色间限的有点恍惚和忐忑。
一路逃溃,董福祥的一品武官服上尽是破口,也脏兮兮的,帽子上有几块黑斑,应该是烧焦的痕迹。
和他不同,李开邺穿的是在德式基础上修改的新式陆军军服,部队上下也基本实现了德国化的训练和规则,装备则主要由奥克兰兵工厂提供。
一进门,董福祥就拱手和李开邺道:“李督军,好久不见,此次真是要多谢你的及时出现,否则老夫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没什么,老军门不用放在心上!“李开邺挺平淡的说着,为董福祥倒了一杯白开水,自己也倒了一杯。
看着李开邺手里的两个不锈钢杯子,董福祥难免有些好奇,银色色的,像是银子做的,又不像是银子做的……这些个洋玩意啊,董福祥只能这么想。
董福祥大概是没有想到,这种不锈钢杯在上海有几家厂都能生产,全国范围内就更多了。
李开邺喝了一口热水,随即就和董福祥问道:“老军门,我要问您的事情……可能听起来对您显得有些不尊重,只不过,眼下大战在即,我不得不问清楚,免得我这一万多人的兄弟也葬身于此。”
董福祥匆忙道:“放心,老夫能够理解,督军但问无妨!”
李开邺微微颔首,问道:“那我就和您问一下,您觉得自己到底败在哪里,对手兵力到底有多少,都是由哪些人组成的,重火力配备如何?”
“这……!”
董福祥难免有些尴尬,每一个问题都像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可他知道,这些问题必须要交代出来,有了交代,他至少还能保住官位和手里的甘军。
否则,就按照首辅大人胡楚元的性格,十之**要裁他的官,撤他的甘军。
这种事情,胡楚元绝对干得出来。
董福祥稍加思量,这才和李开邺道:“说来惭愧,虽然打到现在,对于叶尔羌部主力究竟是哪些人,老夫也未能摸清楚,只大略得知是哈萨克人比较多,然后是新疆维吾尔人,又有回人和其他回部。总数嘛,开始并不多,去年这个时候也不过几千人,后来是越来越多,渐渐到了几万人之众,打下伊犁后,人数骤然增加到六七万众,骑兵最多,占总数过半,所以,我就只能死守。原本也都能守住,守了半年,等到了两个月前,对手火炮数量就突然增加到百余门,还有几门大重炮,一下子就将乌苏炸成平地,老夫再退守迪化,这刚过半个月,对手火炮又增两倍,炸的老夫狼狈不堪,兄弟们死伤惨重。”
李开邺还是冷淡的点着头,嗯了一声,道:“现在就麻烦了,在外面打地面战,咱们的骑兵数量太少,新疆又太大,到处都是不毛之地,没有骑兵根本打不了。如果是打攻坚战,或者是死守关隘,似乎也撑不住。““是啊!”
董福祥大为高兴,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李开邺是胡楚元的嫡系第一亲将,如果连他都这么说了,董福祥身上的罪责就嗖嗖少了一大半。
总之,不是他董福祥无能,实在是对手太厉害,冲出去打是死,守着打也是死。
董福祥忽然又想起另外一件事,匆忙和李开邺道:“不好,李督军,从伊犁到吐鲁番还有另外一条路,虽然难走了一点,重炮运不过去,骑兵却还是能走的。叶尔羌部要是派骑兵从伊犁绕过来,直袭咱们后背,那咱们可就惨了……何况,首辅大人怕也是在吐鲁番啊!”
李开邺淡漠的哦了一声,道:“老军门不用担心,我已经将手里仅有的几个骑兵连都派了过去,如今应该到了关口,虽然加起来不过一个纵,死守一两天不是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步兵团星夜赶路,今天下午就能抵达。至于首辅大人的安危,您也不用担心,抢在别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