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首富-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份名单上,六部尚书大臣仍然保留,满汉依然备有一位,汉尚书为主,满尚书只负责监督和牵制,总体变化并不大。

大致看了一遍,胡楚元道:“皇上,这样和未立宪也无差别,恐怕不能平定民心。此事还请交给微臣来禀办,过些时日,微臣另外提交一份更为细致的立宪议折,还请皇上放心。”

光绪帝载潴不知道该怎么说,张百熙却问道:“不知道中堂大人又要如何谋划?”

胡楚元道:“事已至此,还是先草拟宪法吧,有法可依,才是真正的立宪,只是提交一个内阁名单,那能算是什么意思呢?说到底不过是换一个花样换一般庸碌无为的大臣,草草掩盖立宪之事,微臣以为,这绝非皇上的本意!”

光绪帝载溏微微颔首,道:“还是胡中堂了解朕的心意,如今你回来了,再大的事情,你心里都有个底,也有置办的法子,朕自然就不用多担心了。那行,你先回去斟酌吧,朕等些日子再看你的折子便是!”

胡楚元点了点头,起身告辞离去。

他和光绪帝载淮的这番话,军机大臣翁同貅、张之万、阎敬铭三人也都听到了,大家退回军机衙门就聚在一起商议。

前些日子,胡楚元不在国内,很多事情都被张百熙一手操控,问题是张百熙根本没有那种控制力和声望,和他们几个人之间的矛盾也不小。

再加上这一批的军机大臣中连一个满人都没有,他们这些人究竟在密谋什么事,满人是一点都不清楚,自然就会瞎怀疑。

胡楚元故意将张百熙暂时排除出去,和三人秘密商议了一夜。

首先还是要立法,《大清帝国临时宪蕈法案》已经有了草稿,胡楚元早就准备好了,由钮玉庚、欧阳庚等人起草,参照清律和英国立宪法案为目前的局势量身而定。

这三个人,没有一个是立宪派,可他们明白,眼下的局势已经到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地步,要么立宪,要么一起滚蛋。

胡楚元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立新法,办1日事,逐年渐改。

新的临时宪法先立起来,事情还是按以前的办法来操办,慢慢改进。

先改组军机处为内阁府,设总理首辅、总理内政、总理外务三位总理大臣,下设内阁枢密院,设有枢密院领班章京,负责协调内阁公务和制定行政律文,再设法务、财政、农业、工业、商业、教育、陆军、海军、交通、邮政、民政十二位大臣,总计十六位内阁大臣。

另设内务府,设内务宗室、礼政两位大臣,负责维持皇室礼仪和宗室册宝,督建宫苑园陵,同时也负责保护紫禁城的安全,单独有权统领一个拥有四营编制的禁卫军。

备省巡抚按照这一立制,在各省设立行政总厅,负责管辖备省的具体事务,所缺公吏可以通过在各省举行吏试来抽选。

胡楚元自然是总理首辅大臣,这一点不用质疑,他也不会考虑让贤,此时确实是当仁不让的时刻。

他负责提交其他大臣的名单,由梅启照出任总理次辅内政大臣,总理外务大臣还是让肃亲王隆勤担当,只是将欧阳庚从驻美公使的职务上抽调回国,任总理外务参领大臣。

枢密院领班章京由顾家相担任,法务大臣由张之万领衔,财政大臣的位置还是归阎敬铭,其余的位置都有合适的安排。

设定参议院,由备省总督、巡抚推荐一人进入参议院,在京师共商朝政,确保新政实施过程中充分考量地方利益。翁同貅的位置就被安排在参议院总领参政大臣的席位上,负责和各省参议员协调商谈,同时兼任内务府礼政大臣,继续担当翰林院士。

总的来说,胡楚元主导的这次宪政改革只有两个大变化,第一,满人的力量基本被革除出局,没有满汉尚书、大臣之分,主要的位置都是汉臣;第二,彻底取消满人奉养制度,取消八旗营编制,只在十年内继续发放每年六十清圆的生活补助,重新督练新军负责保卫紫禁城,九门提督的位置也被孙元亨占据。

不仅与此,胡楚元还一股脑的将所有罪责都压在慈禧和那些满人宗室身上,一口气建议裁撇铁帽子王六位,裁撇郡王、贝勒七十余人。

随着胡楚元控制住整个京师,大部分满人权贵都被湖广营驱逐到西山一带扣押,整个局势就到了不得不如此大变的地步。

在胡楚元提出新的临时宪法和内阁名单后,光绪帝载活于1896年5月14日,正式颁布诏令,实施君主立宪新政改革。

由于这一次的改革比所有人预想中的规模都要大,特别是对满人的压制过于严苛,很快,西山一带的满人又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冲突,造威两军厮杀。

各地总督巡抚们不免也都有些担忧,这么个该法,大清还是大清吗?

可不管大家怎么说,怎么想,光绪帝载滁对此还是支持的,他的权利肯定是被限制了一些,但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首辅、次辅、外相这三位总理内阁大臣和陆军大臣、海军大臣都还是要经过他的任命才能批准。

同时,载;恬随时有权更换三位总理内阁大臣,籍此控制朝政,对两位军务大臣,他无权随时更换,只是有权任命,或者拒绝任命。

暂时来说,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

光绪帝载;恬不能接受的地方是一次裁撇了太多宗室亲王,加上第二次的西山叛乱,总计裁撤了八个铁帽子王,等于将宗室的铁帽子王裁撤一空,郡王和贝勒裁撤的数额更大,这些人还必须被押禁回奉天府。

他心里明白,他毕竟是满人,没有了这些满人王室们的支持,他的皇帝之位也未必就稳固。

总之,这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

问题是胡楚元并不打算妥协,他忍了这么久,就是要一次性的清空北京城里这些腐肉烂肉,将他们赶回东北。到了东北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再来慢慢收拾这帮人。

两个人就此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载活还是不得不接受胡楚元的死谏,将这些亲王全部裁撤。另外还有一个事,载淮最为欣赏的张百熙并没有出现在内阁名单中。

这让载滟也不满,可他并没有说出来。

胡楚元心里是明白的,在载潴批准新宪和第一批内阁名单后,他就在中南海的勤政殿和张百熙谈了一晚上,让张百熙不要急着入主内阁。

他也劝说张百熙,不要以为有了皇上的信任就能做一切事,还是要先去地方做起,在巡抚、总督的位置上锻炼几年,步子稳了,再回京师才能成为真正的总理内政大臣。

张百熙毕竟是他栽培出来的人,也就接受了胡楚元的建议,前往闽浙接替梅启照出任闽浙总督。

一边将张百熙送出京师,另一边,胡楚元也提拔嫡系霍鸿机替任刘坤一出任两江总督,又让谭钟麟接替刘锦堂出任两广总督,荣禄调任东三省总督……算是给载潴一个安慰,鹿传霖接替荣禄出任湖广总督。

胡楚元的基本政策确实是立新法,办1日事,办的是实务派的1日事,整体没有大变动。

只不过,京师的这一帮尚书们换换位置,换换职权,满人被赶了出去,新进一批特别的官员。这些官员大多来自于资政衙门,充斥在各个部分,主抓一些重要的事情。

此外,胡楚元重新开启博学鸿词这个机制,通过其他渠道招选进士,所谓博学鸿词就像是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地方官员举荐,朝廷审查考核,确认有能耐就赐进士出身,准备委任出仕。

这个机制在清初曾被大规模的使用过,现在又被拿出来,专门用于那些留学归来的海外掌子。

正是在这一时期,胡楚元委任第二批留美幼童中的曾溥替代赫德,出任海关总署的总税务司,并且是大面积的换掉赫德的亲信。

所有的事情都准备的非常好,曾溥在此之前就担任过1日金山副关税长,回国后也一直在海关工作,其他的关税人员也都在外国培训实习过,并陆续接管阂海关和粤海关。

(未完待续)第214…215章总理首辅大臣和新的帝国

身为清王朝的总理内阁首辅大臣,胡楚元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兴奋,恰恰相反,他所感受到的只有压力。

即便是他,也无法为中国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大于合作,只是出于中国不希望英日两国正式结盟,英国也不希望中德两国正式结盟的原因,双方还在维持着必要的合作关系。

法俄日三国协约同盟已经再次秘密缔结,只是没有公布而已。

英国和法国也在迅速协调两者的关系,试图联合起来压制德国。英法美三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复杂的,但在整体的利益上,双方也是一致的,英国、美国都不可能让德国统一整个欧洲大陆。

世界的局势如此复杂,中国要何去何从,未来又在哪里?

胡楚元也说不清楚。

此时,他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的强大中国。

做为世界的五大经济体中唯一的银本位制国家,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充裕,同时掌握世界生丝、茶业、麻业等垄断性的出口物资,瓷器工业也逐步恢复到很高的水平,在世界糖业、棉纺织业、造纸业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这一点上,目前的晚清王朝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状况截然不同。

国内没有经过大的战乱,电气工业革命正在快速的进展中,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德国,截至1896年初,中国电力的装机总容量已经是德英法三国之和。

当然,这不能算是很惊人的成就,因为英国在1896年已知的电力消费的工业客户仅有72名,而在同期,德国则拥有数千名,在美国和中国,这个数字则要扩大到上万。

在整个电气工业上,美国和中国的发展速度都特别快,德国同样在快速增长,真正被甩在后面的是英法俄等国。

在上海,超过半数的工厂都采用了上海西屋电气公司的新型三相电机,国内已经制定了统一的220VF055赫兹的工频电流。

西门子和西屋电气都在上海建立新的公司,研发在德国、美国,产品却主要在上海生产,上海英华电气公司也有相类似的产品线,同时又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公司。

同样是在上海,胡楚元已经提前投资了一家绅宝机械制造厂开始着手进入汽车制造业,并从名下持股的德国戴姆勒.本茨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引入专利技术,在上海成立新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持有绅宝机械制造厂的股份,投资生产中国的第一辆自产拥有汽油发动机引擎的汽车,品牌就定为绅宝。

不缺资金,这个优势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

胡楚元清楚,想要让中国变得更强,他只有几件事可做,一、投资基础建设,完善国内市场环境和硬件;二、增加市场容量,在江南六省之外,尽力提高直隶、山东、两广、湖广的国民消费能力:

这两点首先决定中国的投资仍然要集中于农业,扩大农产业优势,推广化肥,推广机械耕种、畜力耕种的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粮食深加工率,提高粮食价格,推广新型农业的链条,推广畜牧业和畜牧加工业,推广经济作物的产量。

第二项投资重点仍然是交通,铁路、马路、海港、河港的建设都要加大,集中资金优势在华北、中原、两广、湖广进行新的交通建设。

在此基础上,胡楚元知道自己必须将银行业中央化,他个人受到的损失终究是其次。

此外,他还要在华北、山东、湖广、两广都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充分利用中国地大物博的优势,在江南六省,也要进一步鼓励商人的自行投资。

在全国范围内,信贷的发放力度都要加大。

这就意味着全国银行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必须要下降,大清银行也必须建立,对整个中国的银行业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并逐步减少发钞行许可,将货币发行权集中几家大银行,最终完全由央行掌控发钞数额。

这些事情,对胡楚元来说倒是轻车熟路的,大清银局和各地银局也很快合并威大清银行,负责监控各家商业银行。

在胡楚元的催促下,内阁总理府很快推出了未来十年发展纲要,在《天津日报》、《卫报》、《大公报》、《江南日报》、《申报》

上统一公布,将要重点建设华北、山东、湖广和两广,总理府完善基础建设,追加投资,商人自行投资工商业,并对一些特殊计划,大清银行会提供额外的贷款担保和补贴。

资金聚集在一起才能产生空前的效应,所以,政府资金的主要流向还是华北和山东地区,并大力推动电气工业,在天津、唐山、莱芜、淄博设立全国最大规模的火力发电厂。

在教育领域,总理府提出重点进行六所大学的建设,分别是燕京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东南大学(福州)、南洋大学(广州)、震旦大学(上海),并在各省兴办外国语学堂、工学堂和技艺公学,在有条件的江南六省兴办工学院,总体来说,高等教育仍然是民办为主,总理府不过多的涉足,只是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

同时,胡楚元取消了包税制度,所有人都要按照制度缴纳个人所有税,但在教育、医疗、科研、修路修渠、兴修水库等等事业的捐款可以抵消税款,在这些范围内的投资则可以抵消部分税款。

这个条款对胡楚元个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他每年对国内这些事业的投资和捐款总额都超过一亿清圆,特别是在江南六省,数干家义塾、学堂几乎都是靠他的资金在支撑。

做为资本家和商人,胡楚元个人也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他一个人就在直隶地区投入1。4亿清圆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投资,集中于铁路、港口、电力,在山东、辽东半岛的投资规模总额也超过一亿清圆。

在整个工业范围,他的投资规模更大。

治国和做生意未必就冲突,他自己领取的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也不少,而他的个人所得税在1896年会超过1。44亿清圆,可他实际对教育事业的捐款就超过1。7f乙清圆,在直隶和山东也大规模的兴办义塾。

通过中信银行和其他控股银行,他同时对各省提供大量贷款,用于公路、水渠、水库的兴建,结合西屋电气在水牛城的试验I页目,备家水库也开始兴修中小型的水电站,通过发电来弥补水库兴修经费。

截至1896年12月30日,在短短半年时间,各地新增基础项目投资总额增加到了12。92亿清圆,为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这个趋势仍然在进一步的增长中。

大量的工程就意味着大量的就业和债务,短短半年间,内阁总理府支借的公债和国债就达到14。5亿清圆,数字一个个报到光绪帝载淮的面前,对于这位皇帝而言,确实是非常的令人困惑和不解,但出于信任,他依然采取了支持的政策。

胡楚元的答案很简单,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只要将官营股票出售掉30%就足以解决这些债务。

在总理资政衙门撤销后,清政府所持有的官股都进入单独的招商总局,由新的招商督办大臣负责管辖,并设有一家独立的招商银行。

当然,胡楚元并不信任各地官员们的品质,历来的规则很简单,大工程就是大贪污的开始,他也成立了独立的廉政监察总署,专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工程进行监察。

他的办法还是很灵活的,对于大工程开设单独的津贴补助,给那些官员一笔活通款,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安全的,超过限额就立刻派人突击核查。

说起来很简单,可每一件事的背后都要有着各种细节工作。

出任总理内阁首辅大臣之后,胡楚元就马不停蹄的忙碌着,几乎没有一天可以安静的休息一下,刘鸿熙、罗大佑等等在地方有所建树的官员都被集中抽调回内阁总理府。

为了实施更为细致的政府管理,各地也在不断招收吏员,对现有的官僚体系进行补充,期间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以及种类繁多的各种新问题。

胡楚元基本无力解决那些问题,他是一个伟大的商人,也可以算是第一流的政客,但要说到对国家的治理,对整个官僚机构的控制,他就没有了往日的那种风光,再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人。

好消息是问题虽然多,大的方向总还是在快速前进的,立宪制度本身并没有意义,对整个政府体系的渐进式改革终究是有成效的。

胡楚元所掌控的大规模建设和投入也是非常有效的。

忙忙碌碌的度过了最为艰辛的几年后,到了1898年底,梅启照、张之万、阎敬铭陆续病逝,丁汝昌、刘铭传、刘坤一、刘锦堂、刘盛休、徐占旭、王德榜……能死的都死光了。

除了老妖孽李鸿章还在苟延残喘,晚清政局中比胡楚元威望更高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这已经彻底成了胡楚元的时代,他控制着整个大局,并将张之洞、张百熙、霍鸿机、鹿传霖、屠仁守一干有能力的五十五岁至六十五岁之间的“年轻有为”的一代人提拔到总理府,出任内阁大臣。

在这帮人的后面,特别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那一科,谢元麒、吴鸿甲、丁秉乾、杨土镶、孙锡第、宋伯鲁、罗光烈、徐世昌、孙综源、李锡龄、江希曾、叶大琛、叶大涵、郑宝琛、李翊煌、梅汝鼎、秦树声、陈夔龙、宋育仁都是很有希望的官员。

不是别的原因……。

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后,新科进士投奔胡楚元就蔚然成风,这一届投奔胡楚元的比例极多,特别是加上王懿荣的影响力增大,这些进士大部分都被引入江南六省为官,威为实务派的基层力量。

在胡楚元的关照下,这些人自己的努力下,这十几年下来,陆续都提拔到了正三品的官员,谢元麒、丁秉乾、杨士镶、孙锡第、徐世昌、孙综源、李锡龄、陈夔龙已经是从二品的官员,一半在外面担任巡抚,另一半则在总理府出任要职。

如果说,袁世凯依靠投资一个徐世昌换到了总统的宝座,那么,胡楚元在政治上的投资规模足可称得上是袁世凯的一千倍。

在这一波人的下面,光绪十五年和光绪十六年恩科投奔胡党的数量也很多,最近几年都已经遍布各地,有些是知府,最受胡楚元关注的江苏崇明县籍进士王清穆已经提到了山东巡抚,用于接替张之洞。

起初,胡楚元只因为王清穆少年时期就在江南国学馆就读的原因,特别的提拔任用,后来才发现这个人廉洁奉公,办事精明稳重,而且眼光长远,精通外语,熟读中西书籍。

自此,他就特别做出安排,调到总理府任职,将张之洞抽回总理府担任总理内政次辅大臣的同时,也将他特派到山东出任山东巡抚。

对一个年仅三十八岁的人而言,这么快就能做到一省巡抚,其提拔速度之快,也确实是很惊人。

现在的晚清政局已经没有真正的大佬了,李鸿童在四川,荣禄在东北,谭钟麟就算是最后半个,其余都是胡党。

除了立宪派的胡党,另一帮份量也很重的人就是复兴社,但复兴社主要集中在海军、陆军新军、海关、教育界和传媒界。

为什么说胡楚元能够坐稳总理首辅大臣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整个天下都是实务派的,除了李鸿童、谭钟麟、荣禄三个人,实务派的老妖孽都基本死光了,剩下来的就是以胡楚元为首的立宪派。

改革。

最怕的就是别人牵制你的后退,最怕的就是保守派。

可如今就是这么个局势,你只要想做官,想有所成就,你就得按照胡楚元的这一套办法来,只有你按照这套办法在地方干出成绩了,才有可能被提拔。

满朝都是胡党。

现在,连进土考试都不重要了,每三年选出来的进士数额只是以前的一半,另一半都归总理府直管的博学院控制,直接从同举人出身的那些大学生中挑选,考试合格则给予同进士出身,在博学院中补习政课,然后再逐一发放到备县从基层做起。

就算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也得继续投奔胡党。

从这个角度来说,胡楚元早些年就开始编纂的《资政新编》,以及后续发行的《咨政参考》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今也都是博学院政课的基础科目。

(未完待续)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

经过这几年的过渡,到了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胡楚元的工作量就明显减少了非常多,人也安逸多了。

这两年间,中南海和府右街、南长街成了总理府衙门的主要集中地,特别是在南海区域,已经是京师重地中的重地,光绪帝载溏偶尔也会到南海的勤政殿商议大事。

胡楚元和家人则住在紫光阁,次辅张之洞和外相张百熙同样住在附近。

因为胡楚元的身份比较特殊,紫光阁一带重新修建成单独的园林,名为资政园。

此时的北京和几年前也截然不同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满人撤离的太多,很多都是强制撤走的,只有恭亲王、醇亲王、肃亲王三系被留了下来,集中住在北海和后海之间。

在资政园里安静的住着,胡楚元也变得特别的幽静。

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他现在就在这个不惑之期,除了还是找不到中国未来的突破之路外,对于整个中国不断崛起的趋势,他已经可以把握住了。

在巨额投资的刺激中,截止1897年12月,中国煤矿年产量达到4084万吨,铁和钢年总产量达到627万吨,仅次美、德两国,已经超过了英国,而这几乎都取决于中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并且,中国的钢铁炼制企业几乎都很幸运的独享了本国铁路发展所带来的推动效应。

铁路总长达到7。3万公里,一举超过法国,成为世界上铁路前五强。

中国的铁路工业基本都是在自己引进技术生产的状况下完成的,特别是钢轨等基础型材方面,自己提供的比例几乎占到了95%,假如排除1890年之前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京汉铁路修建过程,为了追求速度而外包给美国人之外,此后,国内铁路建设的所有合同都牢牢的掌握在本国商人的手中。

受此影响,中国在机械、钢铁、煤矿等方面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在江南和华北,有轨电车已经开始出现,电气铁路的里长也在稳步增加。

纺织、钢铁、化工、电气、造船、机械、冶金、瓷器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目前已经牢牢占据着世界头号纺织出口国和第一大纺织工业国的地位,不可否认,中国的纺织奇迹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两个奇怪的模型上,即低廉的劳工成本所产生的低端纺织品的价格优势,以及生丝垄断经营所产生的高端丝织品的优势。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一直从美国进口毛纺,以满足高端纺织品的出口需求,但随着山东畜牧和东北畜牧业的发展,中国也逐步引入了外国的羊种,并且用了非常的力气进行推广。

围绕着铁路,两地的毛纺品都可以很便捷的输入到青岛、天津这样的新兴纺织工业中心,而上海则固执的使用着美国的进口毛纺,这是因为出口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纺织品总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而国内的毛纺加工业还不能像英国人那样做到非常精细的地步。

在传统的农业领域,随着化肥和机械耕种的推广,以及畜牧业和其他技术上的改良,加上大规模的农业基础投资,中国农业总产值相比1878年增加了14倍……关于这个数字,实际上也存在着物价指数和外汇兑现率的问题,但平心而论,粮食总产量,特别是谷物产量确实有着大约4。5倍左右的增长,东北的开禁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确是国内禁烟的成效,大量土地不再种植鸦片,而是改为种植谷物和棉花,这个现象在山东、河北显得特别明显。

然而,这一切的数据其实都可以忽略,真正值得胡楚元关注的是国民平均收入和物价指数。

随着《贵金属管制法》和《银圆券法》的实施,国内已经逐步用清圆券取代了银圆,这使得国内货币供应更为充裕,在上海,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已经达到32。7清圆,相当于美国平均标准75%。

伴随着这个大幅度的增长,中国的物价也在提升,但增幅远不如收入的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增加了四倍,其他经济作物产量的增加更为明显。

其次,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是城市化的比例,根据内阁总理府的大略统计,截至1897年底,中国城镇居民的数量已经从3400万人增加9300万,占总人口的24。5%。

这个数据就意味市场容量在激增,百姓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某种程度上也必须去消费,而这正是纺织工业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以马鞍山县城为例,这是一个几乎完全依靠富国系资本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新县,从开始投资到今天不过有十五年的历史,如今却拥有超过70万居民。

当地最为核心的企业是马鞍山钢铁机械总厂,它每年的生铁、熟铁、钢及特种钢的总产量约在220万吨,其中,钢及特种钢占据一半,直接雇佣工人2。7万人。

这个数据和美国的卡内基钢铁厂大致相当,围绕着这家厂的采矿场同时雇佣着0。4万名采矿工,为这家工厂提供电力的马鞍山电厂,为工厂提供运输服务的劳工,以及下游的六十多家生产刀具、农机具、日用钢、链条、钢索、五金等加工厂,上游的模具厂,仅此关联而出现的工人就有十多万人。

在马鞍山,同样存在着另一家巨型的国有企业一一江南制造总局的马鞍山总厂,涉及到造船、枪械、蒸汽机、汽轮机、锅炉等多家工厂。

除此之外,还有和电厂配套综合利用的水泥厂、玻璃厂,以及为了解决当地工人婚姻问题的纺织厂、缫丝厂,配套解决煤矿和其他矿石的化工厂、化肥厂。

在这两家巨型工厂的聚集效应中,马鞍山县在短短十五年间就成为了江南六省中仅次于上海和福州的工业重镇,拥有数量多达30万的工人,其余的人口大体是伴随而生。

和之相对应的,极为类似的城市就是纽卡斯尔和匹兹堡,都是依靠地方矿产迅速崛起的工业城市。

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并不是一家,包括莱芜、大冶、淄博、鞍山、徐州都在以快速的方式崛起,在湖州,每年的采煤量也达到了三百万吨,在永春、德化、龙岩、泉州等开发更早的福州城市,采矿业正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经济命脉,福建省的铁矿石每年开采量都达到350万吨,支持着福州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

在福州,整体的工业经济规模还要远大于马鞍山,并且拥有更为庞大的纺织业和茶业、家具业。

由点及面,自此就可以看出晚清经济在这种质的层面上的变化。

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税收上。

1897年,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后,清政府岁入激增,总额达到4。92亿清圆,超支规模却高达3。7亿清圆,主要依靠出售官股来维持开支的新增长,而主要开支都集中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国民教育经费支出首次出现,当年支出3400万清圆,用于在各地筹建义塾、学堂,官办义塾、学堂一律采用义务教育体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