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首富-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

陈善元无语,心想,爷,您这顿饯行饭可吃的够晚,也不怕把那几位爷都饿死。

好不容易将所有人事都安排妥当,胡楚元才起身让李存义陪同他去见醇亲王和样式雷的第七代。

这种事虽然很少遇到,可胡家的规矩是很清楚的,遇到这样的客人,直接进西门,再请到南苑后花园的锦绣山庄居住。

胡楚元一路抵达南苑的锦绣山庄,山庄虽小,却采用了与众不同的英北风光布置,移植了大量的欧洲灌木,构成一种既有江南韵味,又有异国情趣的小园林,且完全没有人工的痕迹,宛若真居住在山野中。

进了山庄的春兰厅,胡楚元就看到年近五旬的醇亲王正坐在客座大椅中品茶,隐约有种神思不宁的忐忑感,时不时还会重重的咳嗽几声。

胡楚元一进门,醇亲王奕豢的眼睛就那么的一亮,当即起身拱手道:“胡大人,打扰啦!”

知道事情必定是那个特别棘手的玩意,胡楚元也不轻松,勉强笑道:“王爷,让您久等啦,请坐。”

醇亲王奕豢也笑的有些勉强,重新坐下来,和胡楚元笑道:“没有久等,何况你这墉园碧丽江南,号称江南园林之首,你就算一天不来,本王也乐得独自在园子里逛一逛。”

胡楚元笑道:“那好啊,您多住几天。别的其实也没什么,墉园的绝顶惊艳就在锦绣山庄里,、您把这里看了,江南其他的园林就入不得您的法眼了。”

醇亲王奕嚣深表赞同的感叹道:“确实如此啊,本王只在你这锦绣山庄里稍微看了几眼,便已经是心悦诚服,平生未尝有所一见。

可谓之浑然天成,中西合璧之典范,将山野之美和精巧设置融为一体,两相映衬,看似山野之趣,却又远胜山野,绝非其他园林可以比拟,号称江南第一园,绝对是名副其实啊!”

听他说完,胡楚元笑道:“王爷这么在意此园,莫非是要替老佛爷操办园林?”

奕豢默默地点头称是,又和胡楚元小声道:“胡大人,你是聪明人,本王此次秘密的来上海单独找你,所为何事,你心中应该是很清楚的,就不用本王空费口舌了吧?”

“这……?”

胡楚元犹豫了一声,又无奈的轻笑一声,他要说不知道,醇亲王还是得明说的。

今天,醇亲王奕豢既然来了,也就是要逼胡楚元表态。

胡楚元想了想,还是再笑一声,道:“王爷,您有什么用得着下官的地方,那就请直说吧,我不会拒绝的,就算不方便,我也会另外想办法。“他这番话,那已经是说的够漂亮了,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余地。

“好!”

醇亲王奕豢是特别的高兴,当即又压低了嗓音道:“本王想请你帮忙,替太后置办一个咱大清国第一的园子,花钱多少,本王请你再所不惜,三年之内完工。等待大事已成,本王还你十倍的利。”

胡楚元苦笑,道:“王爷,这里没有第三个人。我呢就和你说一个真心话。钱不钱的,我早已不在乎,权不权的,我更不在乎,说实话,我从来就没有在乎过。如果这个事真能办成,就算是砸锅卖铁,我也给您办了。问题的关键不是园子,就算我给太后置办一个世界第一的园子,要是她老人家不想真心归政,您和我能有什么个办法,把她老人家逼急了,您……我怕也是难逃一劫,我……怕是得流亡海外啊!”

(未完待续)第一百六十六章 颐和园的真相

听着胡楚元的这番话,奕豢倒吸一口凉气,心里更是寒透,背脊上也禁不住的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珠子。、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这个事情要是操办的太明显了,让慈禧看穿,他和胡楚元都要遭殃。

慈禧要他死,他活不到明年。

慈禧要胡楚元死,胡楚元就算不死,也得流亡海外,等到慈禧咽气之后才能回国……除非大家真到了非得撕破脸的时候。

想了想,奕豢和胡楚元推心置腹的说道:

“你有这份心……好,本王……我就知道你是个真心敬国的人,绝非李鸿藻那一丘之貉。那你说说这个事情……咱们该怎么办?”

胡楚元也深思了片刻,道:“要我说啊,园子得造,可在关键的时候,得有几个不怕死的御史冲出来,逼着太后表态,至少在名义上得把事情办到好,所有朝议决策都不用再盖太后的懿章,得用帝玺。其三,这才是最关键的,您得给皇上措一个真正管用的班子,两个位置最重要,军机领班大臣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和淮军怕是不那么可靠啊!”

奕最道:“李中堂倒是说了,此事非得你我他三人联手,缺谁都办不牢靠。他Ⅱ阿,应该还是向着咱们的。”

胡楚元哦了一声,随即又是一声冷笑,道:“王爷,您纳……可是被中堂给诓骗了。”

奕豢不解的问道:“此话何解啊?”

胡楚元道:“您想,他是朝廷的重臣,劳苦功高,手中有淮军和北洋水师,朋党众多,就算咱们这个事没有办威,太后能拿他怎么遭?可咱们就麻烦了,咱们手里一无兵权,二无资历,三无军功,万一事败,太后是想怎么处置,那就怎么处置……!”

说到这里,他把声音压的特别低沉,悄然警示道:“王爷,您和太后虽然有着特殊的联姻关系,可要是太后想做武则天,您这就是拦路虎啊。太后想要做女皇,您儿子想做皇帝,别说是姨娘和姨侄儿的关系,就算是亲生母子也能……!”

他在这里又做一个砍头的动作,话也就不明说了。

奕豢沉默了片刻,在心里寻思着,过了会儿才道:“楚元,本王观摩太后倒是无心做实……、可她也无心放手啊,万一皇上有些个忤逆她的地方……后面的事可真不好说。“胡楚元道:“其实,这件事说到底是你们皇家的家事,咱们外人臣子说了不算数。只要您还活着,能够帮皇上将家里的事情都捋顺咯,那也都好说……我只怕您……东富的事,您得防着点。等几天,我在江浙给您找一个名医,安插到您府上做个教书先生,暗中给您把着关。”

他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他和奕最心里都清楚。

前年初,奕豢生了一场小病,大概也就是肺热之类的,御医是越看越重,最后只好请北京的一位徐姓民间名医来看病。

这倒是管用了,可慈禧很快就下了一道懿旨,不准奕豢找民间医生看病,非让他继续服用御医开的药,半吓半药的,这个病就一直没有治好,奕豢的咳嗽也是反反复复,时好时坏。

再这么拖一两年,奕豢就死定了。

胡楚元的话没有说的太直白,奕辍自己听的清楚。

奕裁微微点头,心想:胡楚元倒是把事情看得清楚明白。

确实啊,光绪能不能坐稳帝位,真的得看皇室这边各位亲王、郡王们的态度,万一把宗室惹急了,把慈禧给忤逆了,奕豢又提前走了一步,不能帮他儿子居中调和,这龙椅可就不安实了。

只靠慈禧一个人的态度,立皇帝容易,废皇帝难!

见奕最大体同意他说的,胡楚元就续道:

“王爷,我说个实在话吧,就算你我和李中堂联手,这个事情也未必就稳妥,还是得在宗室里做文章。您要么就狠心办一个狠事,要么就别这么急着撕破脸。”

奕最忍不住问道:“要是狠心起来,那得怎么办?”

胡楚元道:”别人都是虚的,我也多半能帮您抹平,多的不敢说,肃亲王和李鸿藻那里,我能帮您理顺了。问题是他们眼下也没有多大的分量,您要是真敢狠心办一个狠事,您就去找皇兄六王爷,您找他,您两个只要联手了,大事就定了。”

奕豢吓了一惊,脸色都白了。

让他找奕啊……!

这个事情听起来真没有谱,早些个年,在立皇子的时候,奕就特别想立自己的儿子,也就因为奕豢的妻子一一光绪的娘是慈禧的妹妹,慈禧才立了光绪,可从那以后,奕和慈禧也就不在一条船上了。

慈禧为什么急着将奕铲除出政局,就是要给光绪扫清障碍,问题是慈禧自己本身才是光绪掌握实权的第一障碍。

她自己不觉得,可别人都这么觉得,包括小皇帝光绪和他的几位帝师,各地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荃、刘坤一……这些封疆大吏都填补了不少钱给慈禧修颐和园,连海防军费都抽调了。

为什么?

他们毕竟是臣子,这个时代的臣子有臣子的本份,他们非常希望光绪能够顺利的掌握实权,慈禧也能借着颐和园已经修好的台阶,到颐和园里颐养天年,不要再干预朝政。

所以叫“颐和园”,你颐养天年,大家和和气气,好来好散。

日本人恰恰就抓住了这个契机……日本人还是很聪明的,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入的。

胡楚元让醇亲王奕豢去找恭亲王奕联手,这个事情就真是非常狠了,奕豢是光绪皇帝的生父,道光皇帝的九儿子,同治皇帝的叔父,奕是同治中兴的缔造者,掌管朝政二十多年,朋党众多。

他们两个都是咸丰皇帝的亲兄弟,一个是老六,一个是老九,两人一联手,慈禧是扳不动他们的。

奕豢的脸色都吓白了。

他知道,这个招太狠了,根本没有任何退路,也基本就是一场政变。

胡楚元的胆子大的狠,见奕嚣犹豫不决,当即就继续劝说道:“轮到这种事,再亲的娘亲也不牢靠,哪有亲生父子的关系牢靠?只要您能说服六王爷一起联手,地方的那些大吏,还有京师里的某些人,我替您包办了。我再一次拿出三千万清圆,您拿在手里将宗室各家都打理妥当。只要宗室这个家业是您说了算,我每年还能抽出一千万清圆,让您居中分大饼。”

奕豢不由得一震,问道:“当真?”

胡楚元道:“千真万确。王爷,您听我一句劝,您要么什么都别做,要做就得做到位,这种事,您要是只做到半截上,那您就是自个找罪。您既然来找我了,那我就这么一句话,您要是豁出去了,我就给您干,您要是豁不出去,只肯做半截的买卖,咱们就当没有这回事,我啊,继续骑墙,两面部不得罪。’

奕最深感事情太大,联合奕的难度不大,可这个决定真的不好下。

他左思右想,还是拿不下决心,就和胡楚元说道:“此事干系太大,楚元,你容本王再考虑一晚,今个,本王就想在你这里盘桓一宿。”

胡楚元微微点头,道:“那行,您就在山庄里休息着,下官暂且告辞,您要是还有别的吩咐,可以随时差人找下官。”

说完这话,等奕豢点头同意,他便起身告辞,让李存义守在这里,安顿好奕豢。

他心里倒是很轻松。

在晚清摸爬滚打了十来年,如今能够混到这个份上,他也早已不是当初的胡楚元。

即便不用颜士璋帮他参谋,他也有足够的手腕和变数应付李鸿章之类的人,李鸿章玩了一个花枪,想把他拖下水,那真是小看他了。

他只要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就算奕最不敢做,他也什么都不做,奕最还是得感激他。

他也谁都不得罪。

奕意要是敢作敢当,他这笔买卖那是一本万利,~而他敢玩的事,李鸿章未必玩得起。

胡楚元直接去英华馆见杨约翰、屠仁守、瞿鸿机三人,明明正在策划一件惊天泣地的大事,一件足以改变整个晚清史的大事,胡楚元却像个没事人,说说笑笑,处变不惊,继续和三人说些其他事。

现在的胡楚元,那真是龙蛟般的角色。

给三人饯行之后,胡楚元就要回西园休息,忙碌了一天,深更半夜的总要和妻子儿女在一起。

继子也是儿子,得问问功课,妻子更是一辈子的依靠,两人是过一天,少一天,胡楚元还是特别珍惜的。

这刚要走,陈善元就匆匆进来和他禀告,说是宁波三位大佬都没有走,继续守在迎宾楼里,看样子,今天是打算在这里过夜了。

犯得着吗?

胡楚元纳闷,心想,不就是要办一个宁波人的银行,挽救他们岌岌可危的钱庄票号事业嘛。

他掏出怀表看了一下时间,这已经都是晚上九点半了,平时这个时候,他早已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舒舒坦坦的和伍淑珍坐在一起说些有趣事儿。”唉!”

胡楚元感叹一声,心想,这三个老头真是不懂尊重别人的夫妻生活。

他又和陈善元吩咐道:“行了,就让他们来英华馆吧,十分钟之内谈完,就说我老婆生气了,我得速速回房。”

唔!

陈善元应承一声,笑嘻嘻的就出去办事了。

过了不到两分钟的时候,方仰乔、叶澄衷、李弼安三人就一路快奔过来,进了英华馆的大门,三人就累的气喘吁吁,都顾不得说话了。

胡楚元也没说什么。

他在大厅里等着呢,见到三人就很客气的抱拳道:“方老板,叶老板,李老板,我今天真是有几个很特殊的贵客,安排不是很周到,还请三位多多包涵。”

叶澄衷还能喘口气,当即就笑道:“胡大人,您这就见外了。等到这么晚了还得打扰您,我们真是过意不去啊!”

方仰乔和李弼安也上气不接下气的笑着,纷纷道:“是口阿……是啊,过意……不去啊!”

胡楚元继续看了一眼怀表,道:“时间也不晚了,咱们特事特办,有什么事直接说。宁波人要办银行,我是很支持的,你们送过来的招股书,我也看过了。我呢,只有两个意见。

第一,四明银行这个招牌不好……!”

不等他说完,叶澄衷就道:“四明是咱们宁波的外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宁波人的银行,咱们早些年都是从四明山启程来上海的呢!”

胡楚元道:”四明是个起点,不是终点,就叫上海银行吧。上海是一个金融大都会,未来的空间是无限的,您几位都想一想,法国有巴黎银行,英国有伦敦银行,美国有纽约银行,咱们也可以有一家上海银行嘛。”

在中国经济界,尤其是这个银行业中,胡楚元就是神。

他说了算。

方仰乔当即就道:“还是胡大人有远见啊,高,高明nBil,那咱们就办这家上海银行,至于股份和技术设备的事情……?”

胡楚元道:“就按照徽商银行的例子来办吧,用中信公司提供的铜版在中信印钞厂印制,每年能印多少,公押款是多少,咱们每年定一次。股份嘛,我先出六百万两银子的股本,以后要是扩资了,咱们再商量。”

“好,好!”

方仰乔三人大喜过望,他们一直担心胡楚元记着早些年的那些过节,不会轻易让他们涉足银行业。

只要有了银行,他们那些岌岌可危的几家票号就算是有救了。

叶澄衷则续问道:“胡大人,那您说,今年的银行公理会上,咱们是不是可以派人参加了?”

胡楚元看他一眼,好像很随意,又好像是有着特别的想法,却更为平淡而简单的答道:

“可以。”

可以!!l多么简单的回答05可,可宁波人却为此等了一年又一年,如今这个时代,就算朝廷允许了,没有胡楚元的同意,谁也别想踏足中国的银行业。

三人更加惊喜,道:“多谢大人成全啊,我等感激不尽。”

胡楚元心里明白,他们宁肯在今天晚上留宿也要见他一面,说到底就是想参加几天后即将举行的第二次中国银行公共理事会,简称中银理事会。

这个中银理事会是每年召开一次,会上决定备家银行的发钞数额,以及相应要提交的公押金数额,进了这个理事会成为正式的会员,才有资格在中国的银行界发钞。

否则,印出来的钞票也都是废纸,根本没有人用,会员单位也不会和非会员银行进行任何结算往来。

胡楚元心里则是感叹一声,送他们先行离去。

回到西园的住所,他和伍淑珍就感叹起这件事,不免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倒退五年,宁波商人在上海滩是多么的不可一世啊。

现在昵,已经落魄到了这样的地步。

所谓的宁波三大佬,如今不过如此了,身家加起来也达不到一千万清圆。

和当年一比,差距好多呢!

(补充:《天下首富》书友群179953095,如果真的喜欢本书可以加入)

(未完待续)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总掌柜

这一天,胡楚元注定是睡不了囫囵觉,刚睡的迷糊就被人喊醒,说是醇亲王奕豢已经做了决定。

胡楚元只能在半夜里赶到锦绣山庄,此时的醇亲王奕嚣已经下定决心找奕联手,可这个事情必须隐蔽,至少要等归政还朝的仪式结束。

两人在山庄里一合计,将一些细节的计划都敲定下来。

奕最是秘密过来的,明天一早就要尽快返回京师,从胡楚元借了六百万清圆先拆用着,随即就乘船离开了上海。

胡楚元呢,他并不是很在意。

眼下,他还是继续骑墙,等到奕豢和奕真的联手了,他再出力也不迟。

明年才会正式的归政还朝,明年才会是腥风血雨的一年。

这个节骨眼上,谁都不想多生是非。

第二天,胡楚元特别又将康有为请回墉园,劝说他从长计议,先回广州参加乡试,这一次,他替康有为从中铺垫,保证康有为中举。

明年,康有为就直接去京师参加会试,明年不行,后年还有恩科,连续参考两次,机会也多一倍。

康有为说到底就是一个政治投机客,和李鸿章是一种人,都发了疯的想做官。

实际上,康有为内心还有一个更为疯狂的计划。

他当即就同意了,兴致高昂的暂停在上海办报的事情,前往广州参加乡试。

康有为以后也能算是一个人物,公于心计,为人猖獗,此时的他就已经宣称“他的学问以至大成,以后不会再有进步,也不用再有所进步”。

不过,他也算是白活了三十岁,在胡楚元、李鸿章这些人的面前,他什么都算不上。

胡楚元三言两语就操控住他,让他乖乖去广州参加乡试。

说到康有为,那就不得不说梁启超。

梁启超倒是一个人才,可惜跟着康有为走了弯路,在让人送康有为回广州后,胡楚元随即就让人去找一个叫梁启超的广东天才,12岁就中了秀才的人,这两年会参加乡试的人。

人才难得。

连梁启超的老师,胡楚元也都想好了,不是别人,就是钮玉庚。

说来也是怪事,钮玉庚最初是被胡楚元请来主编《咨政参考》,连续编订了八年,这份用于内政官员的参考读物都无法正式刊行,倒是钮玉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贯中西,成了一位大学问家。

中法战争结束之后,预感《咨政参考》的发行终将是遥遥无期的事,钮玉庚就投身于整理实务派的理论体系中,提出了新的“利民、富国、强军”说,又提出“利民仁政”说。

他对胡楚元的“教民、富国、强军”做了修改,使得清政府的传统官员们更容易接受,也为实务派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钮玉庚就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说法来形容实务派,即“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实务者,宜当务实而为,增我所长,补我所短”。

他认为,利民才是仁政的根基,能够利民,则就是仁政。

为此,他通过经义对此做出系统的解释,编著了一本三万余字的《实务论》,不仅通过儒家学说,正统的解释了“利民”仁政的理论正确性,也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办法。

当然,他也解释了借贷经营民务的可行性等问题。

从他将实务派的理论建立起来,这种学派就迅速成为清政府中的主流思想,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僚部属于实务派,因为实务派的理论非常利于他们在地方操办实务,掌握实权。

因为是打着仁政的旗帜,京师的那些满人大员明知道地方大吏的心思,也不能明着反对,顶多是暗中做些手脚,形成一股更为保守僵化的势力。

几天后,胡家的掌柜大会在上海召开。

再过几天,中银理事会和世界华商总会也会陆续召开,这是上海前所未有的一场的大盛会,乔致庸、伍振邦、张弼士等人都已经抵达上海。

也可以说,胡楚元是要借机向清正女府展示自己的影响力,让清政府投鼠忌器,即便归政还朝这件事情最终定了,哪怕是慈禧赢了,也得让她有所忌惮,不至于立刻收拾胡楚元。

当然,胡楚元在筹备这场盛会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醇亲王愿意和他结盟。

今年的掌柜大会有所不同,由于年纪最大的陈晓白和沈富荣已经陆续退休,谭义云和柳成祥也打算在这一次的掌柜大会中正式退休,胡楚元必须在这今年推出新的四大总掌柜。

具体的人事早都决定了,只是在这个时机正式宣布。

中信公司的总经理郑锡泰、江南商行的第一副总办叶同光、中信社的总社长陆三元、保利公司的总经理顾寿藏被确定为新一代的总掌柜。

除了他们四位,胡大宗、胡卫源、李宏龄也是总掌柜,但不正式列入四大总掌柜的排号。

东方报业公司的徐鸿海、鸿丰票号兼长江银行的分号大掌柜庄家贤、兆丰票号兼徽商银行的分号大掌柜胡葆松则是有权无名,依然算是最特殊的几位大掌柜。

随后举办的是中银理事会的年度会议,上海银行派出了叶澄衷为代表,总算是挤了进来,拿到了iso七z纸币清铢的发行配额。

在各家银行中,这个规模算是最低的,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中信银行,其次分别是中国通商银行、南洋银行、北洋银行、晋商银行、徽商银行和长江银行。

胡楚元是做蛋糕的人,也是分蛋糕的人,各家发多少清铢纸币,全部都得由他说了算。

当然,他也不会厚此薄彼,一切还是根据备家的公押金数额,以及整个市场的供需平衡来确定。

现在已经是钱市泛滥的时代,关键不是纸币供应过多,而是市场缺乏更多的投资空间。

连胡楚元办一条铁路都很困难,需要重重贿赂,其他的商行、商人就更别提了。

在前几天的胡家掌柜大会中,胡楚元就已经决定大幅度抽出资本前往美国和南洋投资,资本在国内的投资范围实在是太小。

在随后举行的华商总会中,各地的华商巨头云集于上海,乔致庸、张弼士、徐润、胡卫源、胡大宗、严信厚、刘镛……,至少有六个人的身家都已经超过一亿清圆。

随后,乔致庸的山西商行、中润公司持有的北洋商行,再加上陕甘宁商行,三家商行合并为新的北洋商行。徐润的两广商行和叶文澜的南洋商行合并为新的南洋商行。

至此,中国出现了三家真正堪称巨无霸级的商行一一江南、北洋、南洋,再加上实力同样不可小视的湖广商行,四大商行恰好对应着中信、北洋、南洋、中国通商四大银行。

这场盛会中出现了两个能和胡楚元较量的对手一一乔致庸、徐润。

再加上南洋真正的首富张弼士,四个人所控制的财富都超过了清政府的岁收入,这让清政府,特别是满人和慈禧伤透了脑筋。

一个人还好对付,四个人……???

在这场盛会的背后,胡楚元也抽出至少二十亿清圆的资本离开中国市场,转移向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

在两个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发钞银行,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生意。

江南商行在1883年开始,就已经逐步采用英镑和白银结合的方式结算,1885年之后,开始增加美元、法郎和德国马克三种外汇结算。

将大量的清铢抽回来后,胡楚元通过备家商行转化为英镑、美元、法郎和马克四种外汇,进一步在国际市场兑换黄金,存入美洲银行,增资发钞。

逐步的,胡楚元预计会在三年内向美国市场注入约十亿美金的投资……除非国内市场有突然性的变化。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4月,上海的盛会终于结束,各地的巨商们纷纷回到各自的老巢,开始新一年的计划和经营。

胡楚元继续留在他的墉园里,在心里寻思着下一个投资计划。

巨额资金启动一个巨额的市场。

这是他最拿手的资本操作,新上海、新福州、新天津、福州造船、马鞍山钢铁、天津纺织、山东纺织、沙捞越大建、海防大建、湖广铁路、赣浙铁路、青徐铁路……背后都是他的巨额资本在操控着。

然而,这些都远远不够。

他的资本总额实在是太大,想要继续翻滚下去,他就必须提前斩断慈禧这个拦路虎。

为此,他愿意拿出一亿清圆。

上海盛会结束没多久,潘家就给出了答复,非常同意将女儿潘丽美许配给胡楚元做二房。

二房不同于大房,礼节上的差距也是明显的,四月同意,四月就结婚了。

新婚燕尔,胡楚元准备带着家人前往美国,既是度蜜月,也是在美国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

就在胡楚元启程之前,他收到了总信房驻外机密厅从日本截获的情报一一日本有了明显的新动向。

(未完待续)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报工作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随着大清帝国的声望开始复苏,美法两国放弃在华特权,英国人就放弃了在亚太地区的中立政策。、QunabEN、

为了确保他们在华的特权,英国人开始扶持日本。

为了复仇和牵制中国的崛起,法国人也在扶持日本,两国陆续和日本签订了新的贸易协订,给予日本更多的经济政策扶持和技术援助,并陆续购买了高达1。4亿英镑的日本国债。

这种近乎于非理智性的支持,使得日本在过去的三年中占足了便宜,不仅日本的生丝和茶叶出口有了转机,日本整个工业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也宣告胡楚元对日本的经济压制作战失败。

1887年,日本首席对华情报官员小川又次完成了著名的《清国征讨策案》,主张以五年为期,完成作战准备,在有机可乘之时,发动进攻,伸张日本国威,并力图让清国分裂成无数个小国,分而治之,逐个占领。

在这份《清国征讨策案》中,小川又次特别的认识到,清国崛起的关键恰恰在于江南船政督办兼通商大臣胡楚元的身上,他提出,务必要先让胡楚元和清政府内部产生矛盾,使得胡楚元无法对清国经济产生影响,必要之时,完全可以采用暗杀,以阻止清国经济复苏。

据胡楚元所掌握的确切情报,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内阁已经同意了这份《清国征讨策案》,但日本人并不知道,胡楚元很快就拿到征讨策案的原文内容,一个字不差。

现在,日本政府已经正式批准新的行动,给予了六百万日圆的经费,目标是离间清政府和胡楚元之间的关系。

因为对这份情报的特别重视,胡楚元在日本最为老牌的情报机构一一江南翻译局驻日翻译社的社长潘奇英亲自来到上海会见胡楚元。

两人在墉园的大书房里会谈。

拿着这份情报,胡楚元看着底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签字,心里不由有些感叹。

这个在甲午战争结束后,来华宣扬新政改革的日本人,何尝不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对于日本,胡楚元所掌握的情报数量是非常惊人和深入的,这似乎要得益于他当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