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首富-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这些地段逐渐值钱后,胡楚元还可以将地皮拿回来,重新投资威更好的商业楼盘。

其实,只要你有钱,好生意总是源源不断的会涌过来,机会从来部不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是那些有钱的人。

过了些天,陈兰彬又来找胡楚元,这一次,他给胡楚元带来了更好的消息。

原来,美国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提高债务利息,还要求扩大天津和上海租界的面积。

这真苦了李鸿章,本来就够逼厌了,又遇到这么个事情……!

他是压制住了左宗棠,可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折损了盛宣怀不说,还和胡楚元彻底闹翻,又被人打上了日本汉奸和镇压民声的标记。

慈禧将事情都交给恭亲王处置,恭亲王则是一个头两个大,美国人持有这么多的朝廷自勺债务,陡然之间就比英国人更加可怕了,万一让美国人拿到了新租界,英国人又会怎么办?

所以,一切都只能继续希望胡楚元出来斡旋了。

没有办法啊,他对付洋人是最给力的。

恭亲王开了条件,只要胡楚元肯回来处理这些事,江南商行的事情就当是朝廷放了个屁。不仅与此,北洋银行也不办了,五年之内,户部银局的纸钞发行权单独卖给中信银行,五年之后,其他银行才可参与纸钞发行。

至于胡楚元个人的安危问题,恭亲王自己出面关照,必将保证他的安全,朝廷也会强硬的和日本正女府交涉,没有清朝延的批准公文,任何日本人都不得进入国内非租界地区。

当然,恭亲王也有要求,债务得由胡楚元一个人独立承担,且利息不得增加,租界新增地段只限天津,上海租界是坚决不能再谈了。

既然有这样的条件,胡楚元也就不再做高姿态了。

1883年6月底,胡楚元携妻子伍淑珍一起返回上海租界,重新住回墉园。

上海商界早已是他的天下,上海滩的前十大洋行中,他持股的占六家,在华商界,目前的民族工业几乎都是他在支持,六十多家各种各样的华商工厂中部有他的股份,而且,以徽商为主。

他能回到国内,足以说明他在和清政府的博弈中占据了上风,洋行界和华商界联手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多达万人的欢迎队伍浩浩荡荡的排满了整个上海外滩。

多么这皇冠的其实啊,大家就是要做给朝廷看清楚,看看胡楚元对于中国经济和上海经济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动他之前得多家考虑。

大家心中其实还有另外一种顾虑,如果清政府连胡楚元都敢动,其他的商人岂不是更加危险?

清朝廷百般努力自制各大清首富胡楚元当成救星给请回来了,可这一次,他们请回来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瘟神。

胡楚元总算是明白了,清朝廷的这帮人就是给脸不要脸,给它做事,它当你是奴才,你明明白白的敲诈它,它反而当你是大爷。

贱!!!

胡楚元还就做一个假洋人了。

回上海之前,他已经通过总帐房的叶同光掌柜和英美法三国驻华公使进行了接触,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新天津计划,要投资三干万清圆整顿天津海河航道和港口,清理沼泽和盐碱滩地。

在接手天津招商局之后,胡楚元就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尤其是通过裕丰社旗下的数千名绩溪粮商,将天津河东区,以及天津海口塘沽区的六万多亩地都买了下来,只是继续原封不动的租给农户和小商人自营。

通过和美国驻华公使杨约翰、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爵士之间的秘密洽谈,胡楚元基本和他们达成了一致,那就是要大力开发天津。

回到上海租界后,胡楚元亲自在墉园的胡公馆召开了一场所谓的洽谈,最终“劝说”美洲银行上海花旗分行暂时不提升贷款,条件是“适当”增加天津的美租界面积。

同时,英法两国公使愿意说服汇丰银行和法兰西汇理银行提供一定数额的债务担保,条件也是要增加租界。

至于清政府是否同意增加租界,那就和胡楚元没有关系了。

他转手就将这个难题扔回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衙门又将这件事扔给李鸿章。

面对李鸿章和清政府,洋人们可就没有那么讲道理了,甚至可以用蛮不讲理来形容,并对清政府提出新增天津租界总面积21740亩,新增上海租界总面积4295亩,额外再在厦门开设租界等条件。

负责和三国公使交涉的李鸿章当天夜里老泪纵横,唏嘘人生之老弱,国家之困顿……!!!

(未完待续)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两亿清圆的地产生音

租界。

有人说是屈辱,但在这个荒乱无道的世界,租界是民族工业唯一的庇护地,也是民族新闻报业和革命思想的庇护地。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如果还有一个地方能让胡楚元找到做人的感觉,那还真就只有租界。

他要想继续和李鸿章在直隶的地盘上斗下去,小租界是不能支持住他的,他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让李鸿章无法插手,就足够他施展的舞台。

21740亩土地,在农村,那不过是21740亩田地,也就是一个江南小镇的半壁江山,若是和南浔那样大镇相比,还不足南浔镇的1/5。

可这些土地一旦变成了租界,平均每亩的地价就会翻涨到上万清圆,可折算出2亿清圆的地产市场。

胡楚元是一个会做大生意的人,只要投入几千万清圆,对这些地段进行整顿梳理,投资办厂,炒旺人气,反手就是几亿清圆的回报,还能长久的保护好《卫报》和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抢先发展天津埠口。

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至于李鸿章要如何卖国求荣,他懒得管。

谈好了债务问题,胡楚元就继续做他的江南商行总办,朝廷已经革除了他的官职,给了一个补衔江西布政使的虚名。

他根本就不在乎,现在就算是让他做江苏巡抚,他也不想做。

世界是如此荒唐,中国是如此荒唐,以至于他这个后来者完全无法想象,甚至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恍如一切都只是一场梦。

偏偏这些就是现实。

当他拿着假洋人的身份,实实在在的讹诈清王朝时,清王朝反而不敢对他说三道四了,现在还真他妈的开始保护他,不惜断绝了和日本的那种从来没有正常过的外交关系,禁止日本人进入中国。

在上海租界,由于胡楚元的特殊性,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也都同样对日本人实施严格管制的正殳策。

加上东丽洋行被胡楚元连根的秘密铲除掉,青帮和浙匪又被福清社狠狠的杀了一阵子,这一阶段,日本人确实很难接近胡楚元。

墉园。

胡公馆。

炎炎夏日中,上海难得下了一场大雨,天气清凉,胡楚元打开了书房的窗户,坐在房间里看书。

生活的剧烈变化让他对生活有着很多的感悟,只是玩一玩古董和建些园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对生活的向往,他开始看惠特曼的诗歌。

有时候,他也会读一读简一奥斯汀的爱情小说。

不过,他更喜欢狄更斯的小说,简单,幽默,充满了奇特的小人物的冒险精神。

有时候,他甚至自己也想写几本小说。

看书是一种很好的解脱,可以让他忘记时空的变化,单纯的沉浸在一个幻想的空间里。

当他看到卡罗琳为了嫁给达西,大肆污蔑伊丽莎白的时候,他也气愤极了,真想给这个叫卡罗琳的女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正气着昵,伍淑珍就颇为有趣的敲敲门,故意大声的问道:“喂,有人吗?”

胡楚元懒懒洋洋的回答道:“在呢!”

伍淑珍这便推开门,却带进来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穿着靓丽的丝纱洋裙,乌黑亮丽的黑发烫威卷卷的样子,颇是洋气。

胡楚元好奇的看了一眼,感觉有些熟悉,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就和伍淑珍问道:“是你的亲戚吗?”

伍淑珍笑容温和,坐下来,道:“是啊,这孩子叫吴珍妮,奶奶吴伍氏是我爹的亲姐姐,算起来就是我的表侄女,这次是回国来玩一段日子。”

胡楚元散漫的哦了一声,仔细看看这个叫吴珍妮的表侄女。

倒确实是很漂亮可爱的女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眼睛大大,睫毛悠长,像个洋娃娃。

看了看她,胡楚元就和伍淑珍道:“行,你这些天就带着她在上海玩玩吧,也可以带她去杭州,杭州总比上海好玩多了。”

吴珍妮却看上了胡楚元手里的书籍,忽然变得特别高兴,笑道:“小姑父,你也在看这么女孩子的书啊,好高兴哦,好像是找到了书友呢!”

“这个……?”

胡楚元一阵汗颜,最汗颜的是被称作“小姑父”,虽然四爷家的几个孙子也称他叔叔,可那些7亥子还小啊,这个可都能嫁人了。

伍淑珍却笑道:“他喜欢看狄更斯的小说,这本是我硬逼着他看的。”

吴珍妮似乎不是很介意,继续和胡楚元问道:“那你喜欢看吗?”

胡楚元幽怨的感叹一声,看着伍淑珍,道:“能不喜欢吗?”

伍淑珍不免有些得意的咯咯笑出声,道:

“你喜欢就最好啦,其实,我觉得奥斯汀小姐最好的书是《爱玛》,你一定要更用心的看哦,反正你这殷时间都很悠闲,也没有什么事可做。”

吴珍妮笑道:“那我们组织一个简.奥斯汀书友会吧,说不定,这在上海还是第一家呢。

嗯,一定是一个创举昵!”

胡楚元笑着,随即便道:“你这天就在上海玩着吧,我倒是没有时间陪着你……这样,我安排别人领着你四处转悠。”

吴珍妮笑道:“小姑父,我总听爹爹他们说你是华人首富,限下我也要去M七。Holyoke女子学院就读啦,我想掌法律,以后毕业了就来给您做秘书吧。不过,我可要很高的薪水哦……你知道的啦,我们女孩子开销可大了!”

胡楚元挺随意的笑着,也没有当回事,反正是自家的晚辈,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他拿起电话打给总帐房的潘丽美,让潘丽美过来,顺带给了潘丽美一千清圆的支票,让她这两天先陪着吴珍妮在上海租界玩一玩。

他想,她们两个都是挺年轻的女孩子,应该是比较谈得来的。

这么轻易就拿到一张一千清圆的支票,吴珍妮也颇是开心,啪的亲了一下支票,开心的赞道:“还是小姑夫疼我呢,好啦,那我就先玩几天哦。”

说完这话,她便自来熟的拉着潘丽美跑了出去。

胡楚元也不免觉得这丫头挺好玩的,等她跑远了,这才和伍淑珍感叹道:“瞧瞧,咱们都已经是姑父母了,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听到这话,伍淑珍也忍俊不住的笑出声。

她坐到了胡楚元的身边,挺自然的搂着他的脖子,默默的闭上眼睛,享受着这宁静的雨后时光。

大风暴总算是过去了。

虽然胡楚元失去了在朝廷的官职,但他至少没有丢掉性命,家业也保住了。

只要他们生活在上海租界,清朝廷还不敢对他们有非分之想,只要胡楚元还活着,清朝廷也不会再打江南商行和中信银行的主意。

想到这里,她就忍不住的又问胡楚元:

“你说,江南商行以后的生意会不会出问题,朝廷会不会给我们穿小鞋?”

胡楚元挺慎重的答道:”这倒不至于,而且,江南商行的生意能不能做好,关键还是取决于闽浙衙门和两江衙门,朝廷未必就能管得着。”

伍淑珍微微点头,却又道:“关于你拥有美籍的事情,左宗棠大人似乎是很生气呢,因为过于重用你,而你又有美籍,他的名声也大为受挫,最近半年都一直被李鸿章压着。”

胡楚元道:“这不会是什么大事,暂时会有点问题,以后还是会解决的。他需要钱,我有钱,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

伍淑珍幽幽含笑,忽然道:“嫁给你这么厉害的男人,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人生呢。”

胡楚元呵呵的笑着。

这时候,陈善元匆匆进来禀告,都没有敲门,一进门见到胡楚元和伍淑珍……,匆忙又背过身去,道:“东家,李经方来了,说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想和您商量!”

胡楚元松开手,让伍淑珍坐到旁边。

他稍加思量,却很冷淡的说道:“这个时候怎么又想到我了,告诉他,我生病了,暂时不见客。”

陈善元嘿嘿笑一声,这就又跑了出去。

胡楚元是真的不想见李经方。

李鸿章这一家子的都是断子绝孙的坏种,这边和胡楚元谈合作,那边就反手和日本人一起暗算他。

现在好了吧……!

胡楚元是丢了官职,李鸿章的清誉也折损殆尽,还损失了一把的银子……北洋银行一垮,那么多的股份全部泡汤了,好几十万两银子呢!

胡楚元不想见李经方,就拿起《傲慢与偏见》继续读下去,伍淑珍则拉了椅子坐在他身侧,陪着他一起看。

她都看过几十遍了,熟透于胸,边看边笑,一点也不着急。

过了会儿,陈善元又跑了进来,叹道:

“不行啊,李经方不肯走,他说今天要是见不到东家,晚上就在大厅里打地铺。”

吗的。

这什么意思?

胡楚元颇觉得有点无聊,就点了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陈善元也很逼厌,特别想把李经方打一顿。

要不是李鸿童在背后捣鬼,胡楚元现在还是福州船政大臣,那多威风啊,他跟在身边,时不时还能回福清老家风光一把。

(未完待续)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

等陈善元离开后不久,李经方就神色匆匆的走进来。

一进了胡楚元的书房,见到这里的布置如此之奢华,胡楚元根本没有病,和那如花似玉的假洋鬼子老婆在一起看洋书,边看边笑,不知道有多开心。

李经方脸色一沉,道:“胡总办,您的病并无大碍吧?”

胡楚元继续看书,嗯了一声,道:“被人告出来的心病,官都丢了,心里难受的很,白天想骂人,晚上想吐血!”

李经方很觉得尴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很勉强的干笑一声,道:“胡总办还真是会说笑。总办大人,我爹让我给您送一封手书,还请总办过目!”

说着这话,他就将信取出来,毕恭毕敬的呈递给胡楚元。

胡楚元想了一下,将信放在书桌上,道:

“李公子,坦白说,和中堂大人的合作堪称胡某这些年最大的败笔。合作合作,合的官都丢了,家产差点充公,人差点被斩,这真他妈的是闻所未闻,前所未有,也就是中堂大人做的出来啊。“”这……!”

李经方也无奈,他此前就不同意他爹和胡楚元告急求援。

可是,恭亲王那孙子当了缩头乌龟,慈禧只看成绩,不看过程,洋人追着李鸿章连番大战,连将英国驻扎在香港的舰队部搬了出来,美国人又要追债,法国人又要拿越南说事。

李鸿章最近确实是已经都谈病了,逼厌口阿,自打告倒了胡楚元,压制了左宗棠,他都没有来得及消化一下胜利果实,就反过来又被胡楚元连拉带拽的一起跌倒在泥塘里。

现在倒好,胡楚元是丢了富,可毕竟是有洋人的庇护,满人投鼠忌器,不敢再妄言什么“和洋人借债也要赎回江南商行的官股”之类的屁话了。

盛宣怀欠了一屁股的债,当天夜里就卷款逃亡日本,郑观应同样卷款逃往香港……比起左宗棠,同样重用商人的李鸿章更丢脸。

荒唐。

这个时代的中国本就够荒唐的,自从左宗棠支持胡楚元开建江南商行之后,就变得更加荒唐了。

以前的荒唐是清政府的保守和僵化,现在则因为钱。

贪污**比起保守僵化更加荒唐一百倍。

李经方能有什么办法昵,只能和胡楚元好说歹说道:“其实,当初家父也并无意和胡总办为敌,只是一心为公,反受盛宣怀挑唆,为贼人所利用,现在悔之晚矣。家父重病缠身,朝夕之间命已难保,已经无力和洋人周旋,可朝廷无人可用,不得让家父退居其次。还望胡总办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当今能救朝廷者,能救家父者,唯有先生一人也。

胡楚元感叹一声,又长叹一声,心里骂道:屁。

李鸿章倒是想签协议,赶快结束此事,问题是朝廷不同意罢了。

他还是将李鸿章的信抽出来看了一遍,言辞之恳切,催人泪下啊,条件之优惠,令人心动啊。

可惜,胡楚元又不傻。

他只是轻轻的将信放下,和李经方笑道:

“你觉得我还能相信中堂大人吗?算了,反正中堂大人要致我于死地,我是侥幸未死,又何必掺和到这种事里昵?”

李经方呕血三升啊。

他匆忙劝说道:“胡总办大可放心,此事绝对不会再有反复,只要胡总办愿意挺身而出,家父必有重谢,信上所言,句句属实,家父可以当面画押。”

胡楚元默默的苦笑着,道:“画押就免了,做生意,讲究的是信用,没有信用了,画押也不值钱。”

李经方呕血七升。

他只能硬着头皮道:“如果总办还不满意,条件仍然可以再谈,再谈,一切好说。”

胡楚元冷笑一声,道:“朝廷现在恨不得连江南商行总办的职务都给我扒了,中堂要将北洋商行总办的位置也交给我,那岂不是把我架在火炉上烘烤?再说了,租界这个事情确实是无可挽回,中堂大人心知肚明,只是无法说服朝廷而已!”

李经方道:“只要先生愿意出面,能将条件谈的委婉一些,租界的面积别这么大,循序渐进,已四五年之期慢慢增加,家父便是感激不尽了。”

胡楚元还是一声冷笑,并无言语。

李经方犹豫了片刻,复又劝说道:“胡总办,事关家父一生之清誉,虽然前面有几次对不住的地方,还请总办高抬贵手,帮忙斡旋。

如果能成功,家父此次绝对不会食言,北洋商行和银行之事,还有招商局之事,一概委于总办,绝不多加过问。家父不便画押,我可代为画押。”

胡楚元也不客气,当即道:“行,那就画押吧,我现在是不可能信任你们父子了,画个押,对我也算是一个保障。”

李经方心中唏嘘,想不到胡楚元还真要他画押,心中暗道:我家声名之反复,已经至此乎?

不得已,他还真和胡楚元画押。

送李经方去休息后,胡楚元默默的考虑了一个下午。

他选择接受李鸿章条件,出面调停斡旋,倒也不是看在那些条件,而是他相信一件事一一李鸿章的卖国条约会越签越多,以后讹诈李鸿章的地方也多得是。

1883年7月22日。

在李鸿章和恭亲王的保奏下,清朝廷重新任命胡楚元为江南通商大臣,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三品衔,协理南洋、北洋通高大臣”秉办”通商事宜。

所谓协理,就是协助,所谓秉办,就是秉告奏办。

满人在无能,用词任官的学问还是琢磨的异常精通,胡楚元的宫是恢复了,实际职权却远远不如以前,但这对双方而言都已经算是彼此能够接受的范围。

至少对胡楚元来说,他又一次稳住了阵脚,他和满清的赌局也仍然在继续中。

结果没有让大家失望,胡楚元只在墉园里邀请李鸿童和三国公使重新谈判,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将天津新增租界面积缩小到10458亩,上海租界不急于新增,厦门不设立租界。

做为条件,租界一律使用大清银圆和对应权的货币,美英法三国同意在租界开办天津大学,所有费用由租委会募集,地方治安由巡捕局负责,巡捕局三名常事委员中必须有一名华人代表。

此外,美方同意在备武备学堂总计收取六十名学员,分期六年,前往美**校深造。

谁也想不到,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就是这样诞生的,而且是天津大学。

这个事情办的,既没有人称赞,也没有人反对,可在京师那些人的心中,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胡楚元是不是洋鬼子,如今能和洋人打交道的人也就是他,也只有他能镇得住洋人,能够从洋人那里拿到好处,能够维持住满清朝廷的那点尊严。

胡楚元呢,他知道,江南通商大臣就是清政府特别给他开设的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等清政府哪天又需要和洋人周旋了,才会继续召唤江南通商大臣快快现身。

他也不在乎。

等天津租界的事情谈妥了,他就派人去天津找李鸿章洽谈中信银行和天津招商局的事情,这一次,李鸿章确实是按照事先的商量,逐一将事情都置办妥当,让胡楚元称心如意的拿了开平煤矿和热河金矿的经办权。

至于北洋商行,胡楚元没有明着涉足,表面上,他推荐了自己的堂兄胡卫源前往天津经办,也就是由中润公司持有北洋商行70%的股权,并委派严信厚担任总办。

在盛宣怀手中一直没有任何起色和投入的北洋农业合作社一拆为二,分成河北、天津两家合作社,由江南农业社全资持股经办。

随后,胡楚元就在天津正式发行中信清铢,进入直隶市场,利用在资本市场上套取的真金白银开发天津新租界。

对于他在做的这一切,清朝廷就像是被打断牙的疯狗,麻木的观看着,心里恨的咬牙切齿,却也不敢扑上来。

用庆贝勒的话说,马勒格逼,这孙子居然也算是洋人。

在他们看来,胡楚元是一个畜生,是一个没有忠义廉耻的狗奴才,是一个二臣,是一个假洋鬼子,可就他妈的不好欺负。

胡楚元也不在乎。

他继续做着自己的大生意。

实际上,他的资金总量远远超过了清政府的估算,而他的生意头脑也绝非清政府这帮人,或者是盛宣怀这些人能够看穿的。

他从美国套现的资金总量非常大,手里有两亿美金的流动资本,而他目前在美国的万旗化工、卡内基钢铁和1日金山海湾三大项目,总投入的资金规模也就是六千万美金左右。

他就将多余的资金逐步兑现成白银,通过万旗洋行流人中信银行,增发中信清铢,准备对中国的农业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其中包括闽浙的茶叶、江南的丝麻业、北方的棉油业。

问题是农业投资的回报率较低,回报期太长。

做为一个补充,他也要对天津租界地产进行一个大规模的投资,估计在五年内,投入三千万清圆,换取四亿清圆左右的回报。

这个信心和能力,他是有的。

不管清政府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清政府也不会和钱过不去,短短三个月内,截至1883年11月,中信银行通过大清银局上缴的印钞税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万两白银。

考虑清铢铜币的巨大发行量和兑换量,实际上,清圆、清铢已经在南北两地都成了清朝廷的主流货币体系。

在不经意间,清正叟府自身还没有充分的意识下,中国的金融体制就已经初步完成了向单纯银本位的变化。

巨额的印钞税很快就化解了清政府、左宗棠和胡楚元之间的种种不愉快,不管怎么说,清政府和左宗棠都缺钱用,而胡楚元就有着一种极其神奇的魔力,可以无缘无故的变出无数资金供他们挥霍。

(未完待续)第一百五十章 法国人终于来了

某种程度上,李鸿章和日本人帮了胡楚元一个忙,让他和清政府、左宗棠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胡楚元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附庸和臣子,他是一个合作方。

左边的清政府、李鸿章、左宗棠和各地封疆大吏,中间是胡楚元,右边是洋人和取之不尽的白银、大笔的税收。

关系明朗化后,清政府想要动胡楚元,分明比以前更加困难,面对胡楚元,他们也不得不向面对洋人那样谨慎和理智。

很快,这个天平的右侧又要继续增重一一军火和军饷。

1883年,11月中旬,法方在越南的军事行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玫入到中方在越北的势力范围,这一带是中越领地的交界区和模糊区,目前则以中方驻军为主。

情况越来越危急。

上海的天气渐趋转寒,胡楚元也穿起了呢绒大衣。

前两天,恭亲王出于某种歉意心里,听说胡楚元平生只有两大爱好一一园林和古董,他就送了一件稀世珍宝给了胡楚元一一唐代颜真卿的真迹《告身帖》。

将这幅字帖拿到手里,胡楚元就迫不及待的将颜士璋、钮玉庚、缪荃孙、顾寿藏四个人都喊过来,大家一起来观赏,顺便鉴定一下。

胡楚元现在鉴赏功力也很深厚了,寻常的假货是骗不过他的,但也终究是比不上顾寿藏和缪荃孙。

这两个人一进了书房,各自仔细鉴赏了半个小时,这才都言之确凿的认定是真品。

稀世之珍宝口网。

胡楚元感叹不已,他的府中藏着元代四大家的画作九件,历代名家书法作品一千四百余份,唯独缺的就是颜真卿和王羲之,其余如欧柳苏黄米,他都有了,甚至是几份传世真迹都在他手中。

现在,这个遗憾进一步缩小,只剩下书圣王羲之了。

当然,还是得在恭亲王身上下功夫,真正的王羲之墨宝就在恭亲王手里一一如果确实是有的话。

胡楚元能够收藏到这样的好东西,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在座的人中,缪荃孙和顾寿藏都是收藏大家,地位也足够了,加上胡楚元的“伏波阁鉴”,三个人一起在字帖上盖了章印,证明他们也都承认这幅书法是真迹,最终归”伏波阁”收藏。

流传有序……这就是流传有序。

大家正高兴的议论纷纷,颜士璋忽然莫名其妙的想抽一袋烟,吓的大家哇哇乱叫,生怕烟火苗子烤上去,或者是把字帖熏黄了。

颜士璋不服气,道:“我这都到门帘子了,离字帖三十步远,你们不用这么紧张吧?”

大家一听又笑了,可还是不同意颜士璋在书房里面抽烟。

无奈,颜土璋只能到走廊。

他前脚刚出门,后面就很好奇的问道:

“霍道台,您如何来了?”

胡楚元一听就知道是瞿鸿机来了,急忙让瞿鸿机进来,一起观赏下所谓的“颜筋柳骨”。

一看到如此珍稀的大家真迹,瞿鸿机也是陡然一震,立刻就忘了自己爱说的正事,品头论足,和胡楚元几个人一直聊了半个小时。

这时候,胡楚元才心满意足的将卷轴收起来,亲自将字帖送入伏波阁锁上。

等他再回来,他才和瞿鸿机笑呵呵的问道:“怎么了,上海道台的位置不好做吗?”

瞿鸿机摇头苦笑,道:“还不是张之洞不想南下去福州出任船政大臣,朝廷另外改了旨意,要我去福州担任船政大臣,所以想来问问大人,我这是要去呢,还是不去?”

胡楚元嗯了一声,也没有急着答话。

福州船政是胡楚元的地盘,即便他现在不是船政大臣,所有的事情都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在置办。

这是大家公认而不敢说出来的事实,张之洞又不傻,他很快就自行活动疏通,补了曾国荃的缺,调任山西巡抚。

此后又挑了几个人,要么是何壕和左宗棠不同意,要么是恭亲王和肃亲王不同意,最后,大家只好回到胡楚元身边的那些官员里想办法。

最合适的人显然是杨昌浚,可杨昌浚已经去陕西做巡抚了。

排在其后的人……便是瞿鸿机。

胡楚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