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首富-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灵普是见过世面的人,大约也知道总有一天……胡楚元或许会在这里住很长的时间,他在乐敦站稳脚跟之后,就带人在这个好地方修园子,因为掩隐在山林间,故名“隐园”。

’还真他娘的被他给说准了。

真是个“隐园”。

可在胡楚元这辈子所住过的各种名园中,唯有隐园让他有种原理所有烦恼的感觉,这一年来,似乎也只有今天,他不在担心日本人的暗杀,清朝廷的翻脸。

也许是因为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这里,清朝廷则已经和他翻脸了。

总之,这是一个异常美好的地方。

美好的东西总是不会长远,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被新的宁静所打破。

他正想着这些事昵,程廷华就敲着门,走了进来,在他旁边盘膝而坐。

过了会儿,程廷华忽然轻笑一声,道:

“大人,您这些年也不简单啊,居然在这里藏了一个地盘。”

胡楚元有些无奈的感叹着,对于这样的恭维,他是无法接受的。

他是需要自己的军事势力,但还看不上这样的小地方,他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更多的只是为了保护当地的华人。

想着这些,他便和程廷华解释道:“你可能并不知道南洋的血和债,这里的华人很不容易。阂地是八分山二分田,不养人,大量的福建人只能外出南洋求一份活路。可惜,这里的土著和洋人嫉恨的很,离咱们百余里的地方有个叫石隆门的地方,英国人和荷兰人就曾挑拨土著在那里屠杀了几千华人。我去欧洲的时候途径此地,听说这些事之后就给了他们一些钱购买炮枪,暂作自保。”

程延华默默感叹一声,道:“咱们华人不容易口阿。”

胡楚元则又道:“我太有钱,就算我不造反,朝廷也迟早要和我翻脸的。不管怎么说,我得给自己留一条活路,我本心是想整治丝茶两业,稳住大清国的经济龙脉,可惜,满人……暂时先随他们折腾吧,看着眼下的局势还很难说,说不定,我还有扳回一局的可能,咱们得耐心等着。不管怎么说,百姓的衣食生活终究是第一位,我个人的安危倒是其次。”

程延华一时不语,过了片刻才道:“怎么说呢,大人,我本想说……您要是去了美国,我就打算和郭云深、王正谊一起回国。听您这么一说,我倒是不想走了。”

胡楚元笑了笑,也没有介意。

这些人有大侠之风范,却也未必就会是反清志士。

人各有志!

至少在目前,反清仍然不是一个主流的话题。

次日,胡楚元在陈善元和李存义等人的陪同下,将整个乐敦都视察了一遍,确认时机已经成熟,就让张灵普准备动手,而他则正式前往新加坡。

原先,如果没有胡楚元的到来,张灵普他们也要动手了。

这些都是约定好的事情,务必要在中法战争爆发之前敲定沙捞越的事情,到时候才好集中精力对付荷兰人。

回到新加坡的常春园,胡楚元稍事休息,就前往海峡总督府会晤福德瑞里克.华尔德爵士,在华尔德爵士前往新加坡出任总督之前,胡楚元就已经在伦敦和他有过私人的来往,并送了他一件雍正瓷器做为礼物。

在抵达新加坡后,华尔德爵士也曾造访福州,并给胡楚元送了一件私人收藏的中国古董。

两人的私人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为了协助华尔德爵士在新加坡的工作,胡楚元还让叶文澜替他引荐了多位当地华商。

两人在总督府会晤了一个下午,谈了一些国际和清朝廷内部的问题。

几天后,沙捞越就传来了惊人的消息一一布鲁克王朝被海盗推翻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很麻烦,更不算是很大的事情,布鲁克王朝目前总计只有几千名雇佣军,更多时候都是依靠挑唆土著来平衡地方的备股势力。

计划很简单,刘宝贵冒充海盗邀请外面的土著海盗、华人海盗、洋人海盗一起袭击,冲垮布鲁克王朝在吉晋的防卫线,杀了查理士.布鲁克。

随后,大家推选洋人海盗建国,还特别派人通知英殖民地海峡总督。

国家还没有建立,“内部”就发生冲突,大量不服从“管制”的海盗在古晋抢劫居民,引发了大规模的血拼,张灵普立刻带着赤旗军和联系好的几个土著部落冲过去,将“对方”

海盗们击溃。

后面的事情更简单,张灵普建立沙捞越临时政府,自己出任总制。

为了不影响国内家人的生活,掩盖他和胡楚元之间的关系,张灵普在越南时期就已经化名“张伯伦”,所以也没有清楚他到底是谁。

听说身为华人的张伯伦拥有一定规模的军事实力,还曾在越南和法国激战过,华尔德爵士不得不来找胡楚元,希望胡楚元从中调解。

此时是一个特别的空白点,英国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对沙捞越实旌军事上的征服,紧急调转军队,向沙捞越出兵也需要在国会达成一致。

考虑到这一点,华尔德爵士从英国政府得到了命令仍然是暂时先接触。

于是,胡楚元就出于“私人友谊”,亲自前往沙捞越的古晋查看情况,并且带上了华尔德爵士的代表。

一切都是事先策划好的,在胡楚元抵达后,所有生活在古晋的英国商人、传教士,包括胡楚元和华尔德爵士的代表都参加了一场临时政府的阅兵式。

两万余人的陆军训练有素的通过街道,后面是土著部落的战士,最后是火炮部队,以及海军在古晋港口的礼炮表演。

张灵普的战舰有十二艘,其中四艘是从美国购买的退役舰船,在新泽西船厂重新改造刷新,装备了新的火炮,另外四艘是炮艇,也是从美国买入,最后两艘是从智利购入老式巡洋舰。

除了这些还算正规的战舰,他们也通过消灭海盗,获取了七艘海盗船,简单油漆一遍就加入了临时政府的海军序列。

不管怎么说,看起来还是蛮令人震惊的。

“确认”了沙捞越临时政府军的实力后,胡楚元就先和“张伯伦”举行了一次会谈,随后,他返回新加坡,让华尔德爵士将消息回禀英国政府。

经过胡楚元的多次协调,最终,“张伯伦”和大英帝国达成一致,沙捞越成为大英帝国海外自治邦,在英国的保护之下拥有自治权,每年向大英帝国缴纳税款60万两白银,而英、华商人有权在沙捞越从事贸易和投资。

双方的主要纷争在于外交权,最终达成的条件是“在大婆罗洲及其周边海域,沙捞越自治邦拥有自主外交和军事权”。

(未完待续)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杀驴是场梦

在南洋这个地方,过早的和英国人撕破脸并不是一件好事。;

胡楚元没有急着让沙捞越完全独立,只要能在婆罗洲内保有自主作战的权利,对眼前的沙捞越而言,外交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所以,胡楚元的计划是先取得单独的国家资格,就如同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关系一样,留在大英帝国的旗帜之下,稳步发展沙捞越的实力,慢慢向婆罗洲发展,再经过十年的完整建设,最终获取独立的外交权。

在达成这一系列的协议后,胡楚元接受特别自治邦首相“张伯伦”的聘请,担任国务顾问,抵达古晋,并为这个崭新的沙捞越特别自治邦设计了新的国家发展策略。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即使将他丢在沙漠里,没有一分钱,他也可以重新创造一个新帝国。

现在的胡楚元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因为他的知识和想法是与众不同的,超越了这个时代的。

他给沙捞越自治邦做了一个很完整的规划,优先发展水稻和种植园甘蔗、橡胶经济,开发硫磺矿、铁矿、金矿、铜矿和煤矿,建设铁路,优先建设弹药供应工厂,利用现有的木材优势,发展造船、造纸等木材加工业。

整个核心的思路是改造城市和港口,改善居住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医疗、教育和住房实施部分免费政策,田地廉价供应,这时候再通过同乡关系和签署劳务协议的方式,吸引闽南和广东移民进入。

在吉晋,胡楚元找到了新的施展空间,由于在国内的资金被清朝廷封锁……此时的清朝廷确实是有意识的想要吞并他的资产,他只能从北美富国投资银行抽调出六百万美元,继续支持张灵普等人的事业。

这点钱实在是杯水车薪,可当沙捞越自治邦成立的消息传开后,其他的南洋华商纷纷解囊相助,南洋真正的首富张弼士也终于露面,一次捐赠给自治邦三百万两白银,并愿意拿出七百万两白银投资自治邦的制糖业。

胡楚元在常春园和南洋首富张弼士有了第一次的会晤,两人很快就决定合资成立南洋糖业、矿业、烟草三家公司,对沙捞越进行全面的投资。

暂时,胡楚元是有点不方便的。

再次回到新加坡后,胡楚元开始集中精力对付清朝廷,要将他的钱夺回来。

他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租界,清朝廷又不敢明着侵吞,目前正处于一种很焦灼的状态,清朝廷也在想办法夺走他的财富,慈禧的意思还是那样一一不惜和洋人借款子,也要买下江南商行和中信银行。

她真的很大度,居然愿意拿出八百万两银子买江南商行,又让李鸿童想办法筹钱买中信银行,还说,户部也可以出钱嘛,几百万两银子还是拿得出来的。

呸。

此时的慈禧或许已经明白这些钱是难以正经的吞并胡楚元在国内的财产,如今,她又究竟是怎么想的,这就需要去揣摩了。

胡楚元或许想不透,李鸿章、左宗棠、颜士璋……这些人绝对是能够想透的。

就在胡楚元集中精力运作南洋公司的时候,李鸿章已经委派郑观应以官股督办的名义,接管江南商行。不等李鸿童下手,在颜士璋的策划下,《申报》和《卫报》同时公布了江南商行、中信银行的总资产。

在胡楚元担任江南商行总办的几年中,江南商行从来没有正式披露自己的总资产,甚至连红利也未分过,一直是利滚利的不断翻滚,不断投资。

这一点,左宗棠和何璩也是认可的,他们要用钱,都是用红利做抵押,向胡楚元借款。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经过五年的运作,江南商行总资本已经增长到2。3亿两白银,其中包括万旗洋行等多家洋行的股份,包括江南农业合作社30%的股份,以及旗下备家分行的总资产,在上海投资的备家工厂,在上海租界持有的地铺,在江南五省持有的铁路、工厂、矿场。

江南商行虽然没有上市,可商行旗下控股的那些工厂,大体都在香港上市,加上太古、万宝、禅臣在香港、伦敦、柏林、巴黎股市上的市值。

这些累积的财富总额直接将郑观应吓傻了。

真的吓傻了。

郑观应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紧随其后,李鸿章也吓的说不出话……确切的说,李中堂终于明白胡楚元到底有多可怕了,而胡楚元留在国内的资产,十之**是没有办法吞掉的,特别是在洋人也涉及其中的时候。

江南商行在急速扩张的过程中,对美洲银行留下了大量债务,美洲银行不仅是江南商行的第一大债权银行,同时也是清朝廷的第一债务银行。

江南商行的债务是7970万两白银,清朝廷的债务是5799万两白银。

来吧,买吧。

胡楚元就不相信清朝廷有胆量和美资银行赖帐。

这些债务的贷款利息都是比较低的,平均每年不过10%,但在胡楚元离开之前,他已经签订了补充条款,即:当他不再承担江南商行债务和清朝廷债务担保责任时,美洲银行有权重新商谈贷款利息和债务担保人。

就在美洲银行的总裁罗伯特,罗素先生和北美富国投资银行总裁菲斯特.德拉诺亲自抵达天津,和李鸿章商议新的贷款利息的同时,胡楚元也通过严信厚,转了折子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声明自己无法经营江南商行,已经无力承担债务担保,也和美方达成协议,不再担保所有债务责任。

噗。

吐血去吧。

和胡楚元撕破脸的代价是极大的,清朝廷现在算是明白了。

新加坡的2月是温暖的,犹如初夏,时而凉爽,时而温热。

胡楚元住在常春园里,什么都不管,安心的跟着程廷华练习盘掌和趟子腿。

他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在美国仍然留有大量的财富,足够他这辈子使用的。

清朝廷想要卸磨杀驴,那就杀呗,谁是磨,谁是驴,那还不好说呢。

控制着《申报》和《卫报》两份租界报纸,他开始披露郑观应私吞机器织布局公款的事情、盛宣怀和李鸿章在北洋军购中吃回扣事情也都毫不留情的捅出去,就连盛宣怀、郑观应购买机械、轮船的回扣数额也一律捅出去,消息确凿,历历在目。

他们也不想想,胡楚元怎么可能不收集这些资料,何况,和洋行经办军购收取回扣这种事,洋行肯定知道,而胡楚元又在这些洋行中都持有股份。

《卫报》的销售量是不高,日均订购量不过三千份,可它有大量的抄印报在京师和直隶各地流传,消息越传越广。

清朝廷要以800万两银子强行收购商人1。725亿两白银股本的消息也大加流传,清朝廷卸磨杀驴,要将所有官股商办商行的商股全部贱价回收的消息更为泛滥。

一时之间,人人自危,乔致庸、徐润等人都感到寒颤。

1883年2月7日,江南商行各地罢市,抵制清朝廷讹诈商人,渔利百姓。

两广商行、山东商行、四川商行、湖广商行、山西商行纷纷效仿,罢市三日,停止供应一切米盐糖油杂货。

两广商行、山东商行是带头的,这两家商行,前者是胡楚元持股,后者根本就是胡楚元控股。四川、湖广两家商行中,胡楚元也通过票号生意控制着他们的资金流通,并持有一定的股份。

现在,胡楚元就是要将事情闹大,还亲自写信给《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要求他们报道此事。

撕破脸对胡楚元没有好处,可惜,事情早已到了不撕不行的地步。

2月14日,《卫报》、《申报》继续披露,北洋银行大量使用日圆技术和纸张,所有纸张和颜料全部是从日本引进,机器和制版也是日本人负责,一旦日本决定谋图东亚和台湾,便可以通过大量伪造北洋银行纸钞,扰乱大清经济。

2月15日,《卫报》被直隶衙门阻办,不得外传到租界以外。

2月17日,《申报》对盛宣怀和日本人的合作关系全面报道,并推测盛宣怀有可能就是天津袭击案的主谋之一,给盛宣怀打上“倭寇汉奸”的标记。

2月22日,清朝廷革职查办郑观应、盛宣怀,北洋银行所有纸钞作废,限期在北洋银行兑换。

当日,北洋银行发生挤兑。

3月1日,北洋银行破产,实发纸钞总额1485万两白银,仅兑换了374万两白银。

在举国痛骂中,依靠李鸿章牵制湘军的满人继续保着李鸿章,只给他一个降二级留用的小惩罚,不过,中堂的头衔就算是给先撤了。

胡楚元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启程前往美国,和妻子伍淑珍在奥克兰会合。

此时的他根本无意返回中国了,他又不是白痴,经过这么一闹,他的资产是保住了,他和清朝廷也彻底翻脸了。

世界如此之大,哪里不是他的舞台。

何必呢?

犯不着。

他总是在不断的改变着世界,在奥克兰,他也经营着一片属于他的世界。

整个奥克兰、伯克利、海沃德、里士满都有大量的土地被旧金山海湾公司买下来,集中建设奥克兰和里士满两个镇。

在梅里特湖南区,通过自有土地项目,旧金山海湾公司安置了约2。7万华人。

根据新的《华工管理条例》,万旗洋行拥有华工劳务引入的唯一经营权,其他美国公司不得从中国和南洋引入劳工。

万旗洋行特别成立了一家华工劳务管理公司,和美国联合铁路公司、1日金山海湾公司等十七家主要的华工聘用者达成协议,给予华工等同美国工人的薪水,由万旗洋行负责代发。

胡楚元是建园子的高手和热衷者。

到了奥克兰不久,他就选择在梅里特湖北岸的三角形半岛重新建园林,一百二十多亩的土地,全部用于私人豪宅的建设。

最近这般时间,他只能住在奥克兰镇中心的一栋酒店,伍淑珍已经将酒店买了下来,做为她和胡楚元临时的驻地。

不久,她打算将酒店重新改建为一栋十二层高的豪华酒店,用于营业。

她的生意头脑还是不用质疑的。

在奥克拉休息了几天后,伍淑珍就试探性的询问胡楚元,还打不打算回国了。

胡楚元的答案是暂时不想了。

他已经将自己在华财产的处理权交给了美洲银行,让罗伯特一罗素、菲斯特,德拉诺、美国驻华公使杨约翰去强硬的和清朝廷交涉吧,他懒得和满人打交道了。

在奥克兰不是挺好?

就在陈兰彬奉命想尽办法联系胡楚元的时候,胡楚元已经和伍淑珍一起离开了奥克兰,重新人佳曼哈顿帝国酒店。

在这里,胡楚元继续低调的生活着,并时常和阿尔伯特、普利策见面,讨论美国新闻报业公司和万旗实验室的问题。

这时候,胡楚元决定刊行一份在美国全国发行的报纸《美国新闻》,类似于日后美国第一大报纸《今日美国》的定位,在美国西部、中部、东部同时设立三个分支总部,发行《美国新闻》。

在他的设计中,《美国新闻》是一份双开页的中型版面的报纸,第一页的内容用电报进行传递,在全国统一,第二页则由地方新闻组成。

在万旗实验室,阿尔伯特已经聘请了十多位在美国有一定名声的科学家,且进一步的兼并了贝尔电话公司,邀请贝尔担任实验室的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至于胡楚元提出的那种无烟火药,已经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制造工艺是很简单的,只是用硝酸和棉花,现在的问题是棉花的精细纤维化,以及硝酸的净化,籍此得到非常纯净的硝化棉。

距离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有一段距离,但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发射药。

在万旗实验室检查硝化棉和新型电话的实验成果时,胡楚元遇到了年仅三十六岁的亚历山大一格拉海姆.贝尔,传说中的电话发明人。

出于对这个人的信任,胡楚元决定多留一会,在亚历山大一贝尔的实验室主任的办公室里谈了片刻。

贝尔先生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一方面,爱迪生发明了碳盒技术,申报了新的专利,使得电话的音质效果有了巨大的提升,可是,爱迪生将这项技术出售给了西部联合电报公司。

JP摩根是西部联合电报公司的主要投资人,他不仅不打算继续转让专利技术,还准备和贝尔电话公司进行长期的拉锯战。

这就便宜了北美富国投资银行,富国投行迅速出资买下贝尔电话公司500A)的股份,和贝尔联合成立新的实验室,用于继续投资电话技术的研究。

贝尔电话公司同时经营自己的电报装置的生产和运营产业,江南电报局的所有电报装置都是从这里购买的。

为了争取到这笔巨额合同,再加上资金的紧张,亚历山大一贝尔先生当时就将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出售给了万旗洋行,随后,这些股份转移到富国投行,使得富国投行实际持有贝尔电话公司的股份达到了63%。

胡楚元很沉寂的听着贝尔先生的牢骚,似乎是这个新兴的行业也存在着太多的问题,竞争总是无所不在,且都是让贝尔先生感到痛苦的资本竞争。

听完之后,胡楚元站起身,拿起电话,让接线员将电话插往JP摩根的办公室。

很快,电话接通了。

胡楚元没有多说太多的废话,他提出一个条件,用美国联合铁路公司1。5%的股票换取爱迪生的技术专业,同时,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不得在涉足电话业务。

JP摩根沉默了片刻后,说:“既然你在纽约,我们可以达成交易”。

寡头之间的交易就是如此简单。

JP摩根可以欺负贝尔电话公司,但如果贝尔电话公司背后又站着富国投行和美洲银行,问题就复杂了。

犯不着。

是的,所有商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胡楚元将电话放下,和亚历山大.贝尔道:

“看,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会继续出资,请将你的电话公司建设成美国最大的电话公司吧!”

亚历山大一贝尔先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这一切。

麻烦他整整一年的问题,胡楚元只用了一个电话就解决。

是的,美国联合铁路公司1。5%的股票也价值数百万美金呢。

胡楚元准备离开实验室,但在这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前来求职,带着美国东部电报公司的经理查尔斯.巴奇勒的推荐信,信却是写给爱迪生的。

贝尔很好奇的看着这个身材消瘦的深褐发青年,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去爱迪生公司?”

深褐发青年用很怪异的英语答道:“他的薪水太低,我听说,万旗公司愿意开出55美元的月薪招收技术员!”

贝尔默默点头,道:“那你可以暂时在这里实习三个月,如果一切满意的话,我们愿意支付你这份薪水。”

深褐发青年同意的点着头,随即就跟着贝尔的秘书前往实验室。

胡楚元随口问道:”他是谁?”

贝尔漠不关心的将推荐信丢在一旁,道:

“尼古拉.特斯拉,一个东欧人,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本事,但我很乐意和爱迪生先生过不去。”

“哦!”

胡楚元内心一阵轻颤。

他暗笑,这买卖做的好划算,55美元的月薪就能招收到尼古拉一特斯拉,当初制定这个高薪政策还是很明智的。

他想了一下,和亚历山大.贝尔吩咐道:

“这也许会是一个很独特的人,我对他很感兴趣,关于他的一切,麻烦你事先都和我说一声。”

“哦,我会这么做的!”

亚历山大一贝尔慎重的点着头,心里想,这个叫特斯拉的东欧青年真是太走运了。

(未完待续)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国

胡楚元想做交流电的生意,随着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电厂将成为最赚钱的业务,围绕着电力,工业电器、居民电器都将是新型的大规模工业投资热点。

现在的他已经不甘心做一个美国市场的过客,在传统的钢铁、铁路业务中无法和JP摩根竞争的他,决定将重点投向高科技领域。

尼古拉.特斯拉因为55美元的月薪而选择到万旗实验室来碰碰运气,这个小事情让胡楚元进一步的意识到,高薪政策可以更大规模的宣传开,美国拥有最大的教育体系和最好的移民空间,这决定了美国的科技人才是多不胜数的。

为此,他决定在纽约建立一所世界级的技术研究中心,吸引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人员。

仔细的挑选后,他决定在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筹办,并出资对哥伦比亚大学的理工专业给予更多的重视。

他不需要自己出面,通过阿尔伯特等人的努力,他开始迅速勾勒出自己所要的图案。

在他将具体的地段都已经买下来,正要挑选建筑设计师,重新建设一整套的新基地时,陈兰彬总算是通过容闳找到了他。

既然找上门了,胡楚元总觉得还是要给点面子,他就在自己下榻的帝国酒店和陈兰彬见面。

刚一见面,陈兰彬就迫不及待的感叹道:

“胡大人啊,您快点说句话吧,朝廷这可等着呢?”

胡楚元故作不知,问道:“等什么?”

陈兰彬叹道:“胡大人,您就别瞒我了,我还不知道吗?总之是事到如今,肃亲王说了,只要您愿意继续担保债务,什么都好商量。”

胡楚元冷笑,道:”我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我在国内的资产都已经转交给富国投行和美洲银行代理,我是不在乎了,他们能够争回多少,那就是多少,我这正准备在纽约投资一家新的研究院昵。前些天,我刚收购了一家电话公司,准备在美国大建电话网,你这突然出现,说这说那的,我还真不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这……?”

陈兰彬一时无语,过了片刻才道:“胡大人,那我就直说吧,花旗银行仗着有美国人撑腰,现在和朝廷提出两个条件,要么立刻偿还一亿三千七百七十万两白银,要么将利息提高到24%。这可怎么得了啊?”

胡楚元也不客气,道:“就算是提升到24%,江南商行也能还清,朝廷派个人管着不就行了吗,我以前在任上的时候,商行每年三四千万两白银的利润还是有的。”

陈兰彬叹道:“您这就更别说了,您前脚一走,江南商行后脚就宣布罢市,要不是肃亲王和恭亲王反对,太后差点就要派兵镇压。您可不能这么闹下去了口网?”

胡楚元更加不满,道:“什么叫这么闹下去,难道您以为这些都是我搞的事?好吧,您回去和肃亲王说,现在给我一亿七千二百五十万两白银,江南商行就是朝廷的官办局子了,和我也没有任何关系。中信银行的这笔买卖,朝廷要是想买,四千七百万两白银也能卖。朝廷付钱之后,我就不打算回国了,留在美国经营这里的产业。”

陈兰彬感叹道:“胡大人,您这是何苦呢。生意人,何必和朝廷较劲呢?肃亲王说了,朝廷根本无意买回江南商行的商股,太后当时也就是一句气话,这些天可又惦记着你的好呢。您啊,乖一点,回上海继续经营您的买卖,把外债这个事情给处理咯,其他的什么都好说。”

胡楚元想了想,和陈兰彬道:“别的事情也都好说,如今日本人、李大人和我都是势不两立,日本人还在到处暗杀我,谁不是只有一条命呢。这些天,我也想过了,不打算回国。

日本人敢在清朝廷的眼皮子底下暗杀我,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在美国的地界暗杀我,您说,我何苦回去过有一天没一天的苦日子呢?”

“这……您是真的不打算回去?”

陈兰彬一阵抑郁,可听着胡楚元的话,分明是话中有话。

胡楚元挺认真的点着头,甚至是很不屑的说道:“犯不着,我在美国另外有一笔资产,朝廷就算是把我的家业都查抄了,我也能算是美国前十的富豪。从今以后,我也不用操船政的心,更不用操生丝业的心,爱怎么遭怎么遭去吧。朝廷和李鸿章在前面盯着我的万贯家财,日本人盯着我的命……我犯不着拿命出来混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说到这里,他就很不客气的起身送客,让陈兰彬将话转告给肃亲王。

等陈兰彬悻悻的离开后,胡楚元继续用心经营自己的产业,寻思要加快电灯的研究,推出自己的电气公司。

他当然不是这方面的高手,但他是经营的高手,在为研究院寻找新的基地时,他顺道和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达成协议,由他负责收购纽约上城区和中城区的土地,租给两家大学使用。

做为回报,两家大学愿意招收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也愿意在研究院中投入股份和人员。

等到这些地段逐渐值钱后,胡楚元还可以将地皮拿回来,重新投资威更好的商业楼盘。

其实,只要你有钱,好生意总是源源不断的会涌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