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举制度才是获得出身的主要途径。事实上陈应如果没有平阳公主李秀宁和太子李建成的举荐,他根本不可能如此官运享通。
  徐一鸣点点头。
  徐才甫指着披头散发的葛通道:“你看,就像他,生就苦命人,一朝得势却得了失心疯,何苦来哉。”
  徐一鸣脸上浮现不忍之色,叹了口气道:“真是太可惜了!”
  在这个时候朔州大营里将士和民夫,基本都已经知道了葛通因为打造出了新式投石机,得陈应赏识,擢升为将作营副都监,一下子欢喜地得了失心疯。
  赵伯英气急败坏的对身边的赵氏子弟吼道:“你们愣着干什么?还嫌丢人不够吗?快把葛通抓起来关到牛棚里去!”
  说着,赵伯英朝着陈应跪下磕头道:“让大将军见笑了!”
  陈应道:“无妨!”
  事实上,陈应非常清楚。中国经过五千多年官本位发展,全民受官本位思想侵袭,以做官为至高的目标。说句题外话,老程当年也去报考过公务员,虽然公务员并不官,但是竟争力度仍旧非常恐怖。当年录取是二百个职位,报考的人数多达十一万多,相当于五百多人竟争一个职位。老程当年考试失败,失意过一阵子才从坑里走出来。
  作为匠户,几乎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他们生生世世都是为匠,虽然说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工在第三等,不过三等和四等的区别不大,都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和权力。猛然间让葛通做将作监副都监,确实是陈应欠缺考虑。
  葛通的内心承受能力太差,一下子就像范进中举一样,癔症了。
  看着葛通被几名赵氏后生押着往外走,陈应笑道向赵伯英问道:“这个葛通平时有没有害怕的人?”
  赵伯英不解陈应的意思,但是还是认真的道:“这范通平时最怕他爹,不过他爹已经死了三年了!”
  陈应道:“他这是欢喜得狠了,一口痰涌上心窍,迷了心智,只要找一个凶狠的人,一巴掌抽过去,吓他一吓,他这口痰吐出来就没有事了!”
  赵伯英且信且疑,让一名面像凶恶的人过去。这名面相凶恶的大汉走到葛通面前,扬起巴掌便抽过去。他这一巴掌力度甚是凶猛,直接将葛通抽将原地打了一个转。
  葛通昏迷在地上,好半天这才悠悠转醒。
  看着葛通转醒,赵无伤大喜道:“师傅你没事了,太好了!”
  葛通隐隐约约记得自己被陈应委任为官,其他事情就已经记不得了。葛通悄悄问赵无伤:“为师做官了?”
  赵无伤点点头:“陈大将军擢升师傅当官,师傅也提拔我做一个官吧,不要太大,就穿官靴就成!”
  葛通带着一帮徒弟莫约十数人向陈应千恩万谢之后,就带着众人连忙打造更多的配重式投石机。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葛通因为打造投石机有功,被陈应封官,这在朔州大营里掀起了惊涛骇浪。相较而言,朔州六大豪族的家养工匠可不止一个葛通,这两万余人中,至少数千人多少会点手艺。其中以木匠、铁匠、漆匠、蔑匠、锁匠居多。
  葛通虽然在大营里闹了不少的笑话,但是无疑,葛通给陈应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
  只要好好做工,工优也可以出仕。
  这让很多自命不凡的工匠产生了样的心思。


第五十六章 惊人的发现
  陈应虽然没有开府建牙,但是也有直接委任官吏的权力。不过正七品官以上正印官,陈应只有举荐权,而没有直接委任权力。七品以上正印官都需要吏部进行审核,也就说陈应可以举荐,但是用或不用,决定权不在陈应这里,而在吏部。
  灵州总管根本就没有将作营这个编制,在唐朝朝廷的官制架构中,同样也没有将作营都监这个官职。这个官职属于私幕,朝廷不会承认。不过唐朝朝廷有将作监,设有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掌土木工匠之政,总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百工等监。
  陈应委任的这个官,属于检校官。就是临时性质,只要出了灵州总管府辖境之外,没有人会承认。像赵浩信、徐一鸣等人的官职,则属于辅佐官职,这种官职不是掌印官,只是职事官,需要陈应举荐,朝廷报备既可。
  葛通在一番沐浴之后,戴上了官员才有资格佩戴的黑色软脚幞头,穿上了青色圆领官袍,还有黑色靴子。事实上葛通所佩戴的幞头也好,官袍也罢,哪怕靴子,都是许敬宗的,还好二人身材相差无几,倒也可以直接穿戴。
  此时的葛通一脸喜气洋洋,他的徒弟赵无伤狐假虎威的喝斥着众工匠干活,看到这一幕刚刚打了打了葛通一巴掌的黑脸汉子名叫魏猛,心中非常不是滋味。
  魏猛是一名出色的铁匠。擅长打造刀枪兵刃,论起打铁炼钢,魏猛可以甩葛通十条街道,然而此时葛通却成了官员。
  与其说魏猛嫉妒葛通,其实不如说魏猛更羡慕葛通。
  “阿阿爹,这可是一个好机会,陈大将军这样的重视百工的人可不多见!”魏猛的儿子魏强扛根一根用黑葛布包裹的物什,这个物什外形乍一看如同一根扁担,长约一丈六尺,宽约四指。
  魏猛不言不语,一脸纠结,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阿爹?”魏强恨铁不成钢的道:“阿爹,那郭老头可是问我要十担彩礼,你拿这个拍刃献给陈大将军,换十担彩礼应该不成问题吧?”
  魏猛依旧沉默。
  魏强却唬着脸道:“阿爹,我可是你唯一的儿子,我可是非郭红英不娶。要是我不娶媳妇,你可别想抱孙子,咱们魏家断了香火,怪也只能怪你!”
  “胡咧咧个啥啊!”魏猛不悦道:“郭老抠的闺女有啥好的,满脸麻子锣鼓腰,也不知道你看上她哪一点!”
  魏强固执的道“我不管,反正是非郭红英的不娶。”
  魏猛指着魏强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爹我跟郭老抠不对付,郭老抠的闺女也不是金子做的,他凭啥就要十担彩礼?他郭老抠啥心思,你难道还没有看出来吗?他这是在逼着你爹我给他低头服软。”
  “行,你不想服软吧?”魏强道:“我这就去找家主,等攻打雁门关的时候,我就当跳荡兵”
  跳荡兵几乎是敢死队,只要参加跳荡兵,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唉依你还不成!”魏猛伸手扛那根黑葛布包裹的长棍,朝着陈应的大帐方向走去。来到陈应的中军大帐外。
  不过魏猛来到中军大帐外,发现清一色熟人。和魏猛最不对付的铁匠郭老抠,是铁匠里的奇葩,人家炼铁都是尽可能的打造越硬越锋利的钢铁,他倒好无意发现软得像汤饼一样的软铁,从而乐而不疲,打造了无数软铁。要软铁有屁用,连菜都切不动。
  偏偏郭老抠还把他的软铁当成宝贝。
  正是因为软铁的问题,魏猛与郭老抠平时没少吵架,否则二人这亲家早已结成了,弄不好孙子都会打酱油了。
  看到魏猛到来,郭老抠鼻孔朝天,看也不看魏猛一眼。魏猛心中那个气啊,真想用手里的拍刃把郭老抠砍死。
  临时充当陈应中军书记官的赵浩信走大帐,朗声喝道:“郭大海,郭大海,到你了!”
  郭老抠眉开眼笑的道:“来了!”
  看着郭老抠不可一世的走进大帐,魏猛又看到了朔州的名人制弩大匠吴志超,吴志超不仅自己来了,还带着十数名徒弟,抬着一具万钧弩。据说这具万钧弩是按照祖传密法打造的万钧弩。既床子弩的一种
  当然,人群中也有魏猛熟悉的制甲匠师严师虎,严师虎祖上是北周时期弩坊坊令,后来制甲出现疏漏,被宇邕下令用金瓜锤死,全族发配朔州。别的地方不敢说,在朔州这一块,他严师虎制的甲胄若是认了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认第一。
  此时,严师虎居然也像葛通一样,头戴上了软脚幞头,双手捧着一双黑色的靴子。
  魏猛走到严师虎向前,朝着严师虎拱手道:“严师傅已经见过大将军了?”
  严师虎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线道:“当然。”
  魏猛问道:“陈大将军委任你为官了?”
  “这是自然!”严师虎笑道:“兄弟不才,如今添为灵州将作营甲坊令!”
  “几品官?”
  “正七品上!”
  “怎么在葛通之下?”魏猛皱起了眉头。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规模,葛通在朔州虽然有些名气,但是绝对比不上严师虎。
  严师虎并没有生气,淡淡笑道:“魏兄弟,这你就不懂了吧?葛副都监虽然是副都监,从六品,名义上比我大,你可见过主薄能令动县尉?在甲坊,我是这个!”
  说着严师虎冲自己伸出大拇指。
  大帐内,陈应一脸兴奋的望着眼前的马口铁。陈应实在难以置信,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大唐,居然发现了马口铁。
  所谓的马口铁,又称镀锡铁,是一种软铁,既耐腐蚀,又不易生锈,这可是制作罐头的最佳原料。
  陈应在灵州大力推广火坑和火墙时,曾发现一个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排烟管道的问题。虽然用陶管可以作为烟囱,然而陶管怎么也比不了白铁皮。特别是小型煤球炉子,这个东西,正是因为没有这种可塑性极强的马口铁,不得不延缓推广,现在居然有了这种好东西。
  让煤球炉进入天下万家已经有了可能。
  陈应道:”本大将军委任你为灵州将作营软铁坊令!”


第五十七章 屁股决定脑袋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思维。
  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范围也不一样。在魏猛眼中,郭准打造的软铁,就是屁用没有的垃圾。
  然而在陈应眼中,软铁的价值甚至超过钢铁。当然也不是说钢铁一定会软铁重要,关键是会炼钢的铁匠有很多。据陈应所知,长安城的将作监就养着六校暑,共约八千余匠户,其中铁匠最多,莫约三千余。只要陈应用点手段,总能弄到会炼钢的人才。
  不过,会炼软铁的人,却只有郭准一个。
  软铁实际作用,事实上也非常广泛。除了可以制造小型煤球炉。软铁拥有无可比拟的可塑性,也可以用来加工很多器皿。比如软铁盆、软铁壶等。
  最重要的是,马口铁可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将腐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有效阻绝健康上的危险。可以加工罐头包装罐,茶叶罐、奶粉罐、食物油罐、等可以让食物长期保存而不变质。
  特别是军用干粮的储存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难题。历史上李靖夜袭阴山,选择的是寒冬,因为寒冬时节,军粮可以在低温下长期保存。当然,在冬季用兵,虽然不用顾虑军粮的保持问题,却容易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罐头的运用,最大的作用还是远洋航海,保质保量的罐头可以保证船员和水手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得坏血病。
  可以说,马口铁的出现,可以产生划时代的意义。没有空气、湿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茶叶可以保持原味,运输到更远的地方。当然,这也让远洋航海,有了物质保障基础。
  郭准得到陈应的赐官,兴高采烈的离开了陈应的大帐。
  陈应望着郭准远去的背影,心中甚是得意。他实在想不到,无意间擢升葛通会发现如此重大的连锁反应。率先是严师虎献出了明光铠、锁子甲的制造方法。也就是说,以后陈应自己可以拥有独力打造甲胄的能力。
  更让陈应意外的还是郭准的出现,郭准带给陈应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个时代。因为历史上绝对没有记载,大唐时期居然发明了软铁。看着帐外熙熙攘攘的工匠,陈应一种更为大胆的想法,慢慢在脑海中形成。
  这个时候,进来的是魏猛。陈应望着魏猛背着的葛布包裹,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拍刃!”魏猛笑了笑道:“按照祖传的技法,利用百练精钢打造的一把拍刃!”
  “拍刃!”陈应惊讶的说道:“快,打来看看!”
  魏猛解开系在一端的绳子,抽掉黑葛布布袋,露出一片寒光。刀面上云纹若隐若显,如流水、如星汉,寒光闪闪、剑气冲霄,直有挂于壁上作龙吟之态。
  陈应的眼睛顿时直了:“难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斩金断玉切,削铁如泥,如墙推进,人马俱碎的陌刀?”
  魏猛莫名奇妙的道:“这不是拍刃吗?可以下砍马腿,上削人头,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陈应虽然见过陌刀,然而那个时候正是李道贞拿着陌刀要他的小命,他哪里心情去看。这个时候,陈应认真打量着这柄陌刀,这一柄陌刀刀柄长约六尺,刀刃长也是六尺有余,单尖两刃。
  陈应伸手接过猛然一沉,这柄陌刀极重,至少有三四十斤重。
  陈应脑袋飞快的运转着,他曾在后世看过陌刀的图片,陌刀基本也和这柄长刀样式差不多,区别有限,只是比这更细更长更锋利一点。
  陈应的眼睛瞪大了,他慢慢接过这柄拍刃,挥舞在大帐内耍了起来。陌刀不愧为刀中之霸,一刀既出,百刀不敢争锋。陈应在后世,看过霸王枪的表演,知道陌刀的运用原理,事实上和陌刀一样,都是借力使力。
  陈应挥动着陌刀往大帐内一张空置的案几砍去,这张案几是用松木打造,案面厚约三指,虽然不算太厚,但是足以充当盾牌抵挡弓箭的射击。特别是案几的四条腿,都是用六寸见方的松木打造而成。
  陈应一刀将案几劈成两截,手中甚至没有感觉到迟滞之感。陈应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道:“就是它,刀中之王陌刀,果然是好刀!”
  陈应休息一会,喘着粗气道:“这个刀你会打吗?一天能打造多少把出来?”
  魏猛微微叹气道:“拍刃极难打造,无论对铁质还是对锻造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这把拍刃其实只是一个废品!”
  陈应吃惊的道“废品!”
  魏猛叹了口气道:“家祖改良了汉斩马剑,而打造出了拍刃,但是在七年前,小的将实物弄丢了,记录锻造方法的笔记也丢了,现在小的仍在慢慢摸索,按照家祖原来所留的记录,一把合格的拍刃,重达三十六斤,可斩两层重甲,连斩百层重甲而不卷刃,不断,才是合格的拍刃!”
  陈应想得还是太简单了。他看到陌刀的同时,瞬间就想到了组建一支陌刀军。然而要建陌刀军有两大难处,一是陌刀难造,二是陌刀手难得。
  第一个难关是个技术与资源的问题,打造陌刀的代价太高。要打造出三十六斤重的陌刀,至少需要耗费上百斤铁。这上百斤铁,足足打造出十五六柄精钢横刀。事实上一名陌刀手在单独情况下,绝对无可能对阵十数名横刀手。
  其次难关则是士兵的素质,能有陌刀者,必须是大力士。身披四十余斤重的明光铠甲,头戴头盔,再加上手中的陌刀,全身负重八十斤开外。一名合格的陌刀手至少要一次性能挥刀千次。陈应目前恐怕连一百次都无法挥动。
  放眼整个全军,能直接胜任陌刀手之职的人,罗士信肯定可以,阿史那思摩、郁孤尼、陈劲勇估计也行,段士感和张士贵恐怕也勉强可以。其他人,陈应就不太清楚了。训练陌刀手,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就像训练举重运动员一样,需要一定天赋的士兵,加上长期而科学的训练,目前,陈应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可是,陌刀军。就像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吸引着陈应。历史记载,大唐陌刀将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
  战斗开始了,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然后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回军之后,李嗣业因功升为疏勒今喀什地区,疏勒镇是安西四镇中最靠西边的一个军镇镇守使,捍卫着大唐帝国的边疆地区。
  李嗣业镇守疏勒时,依靠手中的五千兵马其中陌刀军一千人让十数万吐蕃军队望疏勒镇而兴叹。
  陈应心中暗忖,如果自己手中拥有千儿八百陌刀军,加枪骑兵的配合,恐怕突厥只能望灵州而兴叹了。
  陈应暗暗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建立定远军的陌刀兵种。
  “嘭嘭嘭”长安城秦王府后院传来急促的拍门声。门里司阍哑着嗓子道:“谁啊!”
  “我纳言之子刘树义!”门外的刘树义轻声道:“秦王殿下就寝了吗?”
  隋承汉制,唐承隋制,纳言其实也就是侍中。当然自曹操之后,侍中就是事实上的宰相。听到宰相之子来访,司阍自然不敢怠慢。
  “吱呀”一声,门从里面给打开,一个满面汗水的少年推开而入:“快带我去求见秦王殿下!”
  “王爷正在园子里的纳凉呢”
  “我知道地方!”
  刘树义没有理会司阍,将司阍手中灯笼夺过来。朝园子里奔去。司阍不以为然的笑笑,并没有生气,以他的身份还没有资格跟当朝纳言的儿子置气。他轻轻将门从里面闩上。
  月色轻浅,枝影横斜,园子西角里有一座雕木凉亭立于水畔,秦王李世民站在亭中,望着刘树义走来的方向,一名上着娥黄色半长上衣、下着月华裙的长孙无垢依立在他身侧,手摇团扇,为李世民扇风。长孙无垢看着刘树义急忙跑来,敛身带着随侍的宫娥、宦官离开,将凉亭让出来给他们男人商议事情。
  “大半夜匆匆赶来,有什么急事?”李世民坐在石凳上,冷静的看着刘树义的眼睛。
  “扑通”刘树义跪在李世民面前,悲呼道:“求求秦王殿下救救阿爹,救救阿爹”
  李世民反而愣住了,莫名奇妙的道:“汝父贵为鲁国公、纳言岂会轮到本王施救?”
  刘树义道:“家父今晚与叔公饮宴,谁知大理寺差役,将家父和叔公一并缉拿”


第五十八章 裴寂的算计 上
  李世民听到这里,反而更加疑惑。刘静当朝纳言,位列裴寂之下。如果说裴寂是大唐的首相,那么刘静就是次相。堂堂一相次相,怎么可能说问罪就被问罪?
  如果消息属实,那么随着刘静问罪,事实上就是在朝廷里掀起十级大地震,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而被牵连。刘静并不是一个人,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而且与秦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孤王的耳目居然闭塞到如此地步了吗?李世民可以确信自己没有听到一丁点风声,可是要对付一国次相,不可能没有一点风声。刘静与李世民是政治盟友,也是他入主东宫的
  的鼎力支持者。于情于理,李世民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想到这里,李世民对刘树义道:“你先回去吧,本王知道此事,一定不会坐壁上观!”
  得到李世民亲口许诺,刘树义这才把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
  待刘树义走后,李世民招来雷永吉道:“你去派人请于王友、房记室、杜兵曹过府一晤!”
  “遵命!”雷永吉正欲转身离开,李世民道:“慢,还要去打探一下刘静府上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看着雷永吉离开,李世民的眉头皱起。背着手望着小湖的倒影,怔怔出神。
  突然,轻微的叹息在李世民身后响起。
  李世民回头,强自露出一个笑脸:“观音婢,时间不早了,你去歇息吧!”
  “二哥!”长孙无垢轻声道:“刘静出事了?”
  李世民点点头:“刘静和其兄刘起皆被缉拿入狱”
  长孙无垢道:“二哥,你是担心?其实,这并不意外,刘静与裴寂不合,而刘静口无遮拦,早以让裴寂怀恨在心。一旦有机会,裴寂绝对会出手。”
  李世民摇摇头道:“以刘静的身份,裴寂想致他于死地,可能吗?”
  长孙无垢闻言,一阵无奈。
  李世民说得不错,如果没有李渊点头,十个裴寂也不能将刘静置之死地。长孙无叹了口气道:“二哥,如今大唐乃多事之秋”
  李世民突然想到了陈应,现在陈应又成了大唐的最大变数。如今灵州军从灵州杀入河东,陈应在北,李建成在南,腹背受敌的刘武周绝对无法坚持太久。若刘武周覆灭,李建成的功绩不会比他平灭薛举功劳小。
  太子封监国,已经升无可升,赏无可赏。有功不能不赏,那么唯有擢升陈应,如今陈应已经是灵州、化州、夏州、盐州、绥州、银州、丰州、胜州、朔州九州总管,可以说是大唐的靖北王了。
  陈应以弱冠之年坐拥九州兵马,麾下数万精锐,把手大败梁师都,随后又抄了刘武周的老巢,同理,如果陈应反复,西北便倾覆之忧。即使陈应不反,安安心心当大唐的顺臣,可是李渊能拿陈应怎么办?
  “踏破敌都”这样的功劳,擢升其为开国公爵不为过。要么加授陈应为灵州、化州、夏州、盐州、绥州、银州、丰州、胜州、朔州九州总管,无论是加官或者晋爵,对于李建成来说,都是如虎添翼。
  此消彼长,李世民将来的处境只会更加被动。
  看着李世民忧心忡忡的样子,长孙无垢神色从容的道:“二哥,您这是关心则乱。”
  李世民蹙起眉头诧异的望着长孙无垢道:“难道?”
  长孙无垢道:“父皇肯定不会把灵州、化州、夏州、盐州、绥州、银州、丰州、胜州、朔州九州交给陈应,最有可能的是,陈应受调长安,封以十六卫大将军之职”
  李世民哑然失笑。
  正是因为关心则乱,他还没有长孙无垢这个旁观者看得清楚。
  十六卫大将军为正三品武职,如今十六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在河东被刘武周的部将黄子英打败,不愿意投降刘武周而被杀。在这个时候,由右武卫将军陈应晋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也是顺理应章。
  当于志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幕僚抵达秦王府承乾殿时已经接近了深夜子时。承乾殿内,两壁都有十数盏孔雀铜灯,灯形如大雁孤足,股托起环形灯盘,灯盘里有三支灯柱,同时点燃三支大烛,将承乾殿照耀得明亮如昼。
  然而李世民却没有宣布会议开始,而是不时的朝大殿外望去。如今秦王府王友于志宁、记室参军事房玄龄、虞世南、颜思鲁、谘议参军事窦纶、萧景、兵曹杜如晦、士曹戴胄、阎立德、参军事薛元敬、蔡允恭、主簿薛收皆尽数到此,难道还有重要客人值得李世民如此翘首以盼?
  众人暗暗奇怪,窃窃私语。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李世民顺着脚步声望着,众人急忙抬头,看到居然是雷永吉到来,顿时一脸失望。
  然而,李世民却露出欣喜之色问道:“打探清楚了?”
  “幸不辱命!”雷永吉躬身道:“回禀秦王殿下,事情已经弄清楚了!原来,刘静自认为才能在裴寂之上,且又屡建军功,但地位却远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常在议论朝政时与裴寂对立,凡是裴寂赞同的都要加以反对。二人之间从此矛盾颇深。前几日,刘静与兄弟刘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劈砍厅柱,称定要斩杀裴寂。
  这事被刘静一失宠的小妾听到,因愤恨刘静薄情寡义,将其事告诉其兄,让其兄向裴寂告发。这个小妾初时只是想利用这个消息向裴寂换点体已钱,反正她已人老珠黄,刘静不要她了。她只是想换点钱。
  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裴寂惦记着刘静,自然寻到了机会。
  说起来,也非常可笑。
  陈应出奇不意,拿下朔州。裴寂向李渊禀明陈应出身侯莫陈氏,得在陈应居然是侯莫陈崇的孙子,顿时改了主意,同意与陈应联姻。
  这件事,被裴寂有效的利用了起来。
  裴寂与刘静非常熟悉,也了解刘静。刘静是京兆刘氏,也算是名门之后。不过要分跟谁比,如果跟西魏八柱国相比,京兆刘氏仍旧是次等家族。当年刘静的父亲刘韶曾为刘静向侯莫陈英求亲。


第五十九章 裴寂的算计 下
  原本京兆刘氏与侯莫陈氏门第相差两等。当时刘静家门口门戟是十二只,但是侯莫陈氏门前则立着三套门戟,其中最多的是侯莫陈崇十六只,侯莫陈芮十二只、侯莫陈颖十二只。也就是属于一门三戟,当世除皇族之外的一等豪门。
  侯莫陈颖的四女儿,嫁为孤独信的孙子独孤孝为妻。开皇十八年孤独孝病亡,莫侯陈英无出,经独孤家族同意,返回侯莫陈氏。刘韶原本以为,侯莫陈英又是孀居的寡妇,他让刘静以正妻娶之,莫侯陈氏应该会同意。
  没曾想也算巧合,当时莫侯陈芮被问罪要被发配岭南。刘韶态度非常傲慢的告诉侯莫陈芮“你把侯莫陈英嫁他儿子刘静为妻,他可以帮助侯莫陈芮求情,免去流配之苦。”
  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侯莫陈芮顿时就毛了。侯莫陈芮属于那种宁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刘韶此举未免有落井下石之嫌,他当既回绝了刘韶。
  被落迫的侯莫陈氏拒亲,被刘静视为毕生奇耻大辱。
  裴寂也知道,如今与刘静势同水火。只要是他赞同的事情,无论对错刘静肯定会反对。只要是他反对的事情,无论对错,刘静一律赞成。当然,只要是裴寂举荐的人,刘静都会在鸡蛋里挑骨头,尽一切努力去阻挠。
  在向莫侯陈氏联姻之前,裴寂告诉李渊,如今侯莫陈氏子弟,除了陈应之外,无人了仕大唐。他准备举荐侯莫陈颖的儿子侯莫陈虔会为尚书右丞、通议大夫。
  李渊摇摇头道:“不行,太小了!”
  可以说侯莫陈氏在隋朝混得比李密家族还要惨,如今侯莫陈氏子弟,都需要通过改姓才肯出仕,这对于八柱国家族来说,简直就是耻辱。李渊道:“赐侯莫陈虔会承袭其父广平郡公,官封银青光禄大夫相当于。”
  在得到李渊的提点之后,裴寂假惺惺的吏部举荐侯莫陈芮的儿子侯莫陈虔会为银青光禄大夫。
  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权的官职,主要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年可以掌到将近四千贯的俸禄。
  当然,侯莫陈虔会也不差这点钱。
  原本以往,像三品以上官员任命,这都是李渊决定刘静也不会越权,可是看到居然是裴寂举荐的人,刘静就非常不喜,看到居然是侯莫陈虔会的名字,刘静新仇旧恨便涌上心头。刘静大笔一挥,将莫侯陈虔会的名字勾掉了。
  看着侯莫陈虔会被勾掉,裴寂也不生气。裴寂故意假装威胁刘静道:“刘相,你可要考虑清楚,现在反悔还得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