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现在宇文化及进入了吐蕃,并且成为了吐蕃国师。陈应不清楚宇文化及如何迫使苯教放弃国师这个职位,然而,宇文化及可以轻易影响吐蕃的国策,这是板上定钉的事情。
  陈应也不清楚宇文化及知不知道,醉氧的解决办法,可是陈应真不敢赌。
  一旦,吐蕃人克服醉氧问题,陈应将成历史罪人。
  所以,他这才引兵南下,经昆仑山,进入高原。
  想归想,陈应觉得自己眼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尽快的摸清敌人的一切动向和内部虚实。如果和亲是吐蕃人的一个计策。
  那么眼前,吐蕃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散大唐的注意力和吸引安西军的军力,为吐蕃人理想战场助攻。
  陈应自己,就一定不能被吐蕃人的战略牵着鼻子走。
  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搞定眼前的吐蕃人真正意图,,然后化被动为主动。
  这或许,就是整场大战役的焦点和转折点所在。
  长安,此时毅然成了欢乐的海洋。开放的民风,让男女老少都走到大街上载歌载舞。
  此时的大唐,在消灭了突厥这个宿敌之后,大唐人终于可以挺起了腰杆。
  最关键的是,吐蕃使者携带重礼向大唐的皇帝陛下求亲。
  哪怕李建成身居太极宫,仍旧可以隐隐约约听到来自朱雀大街上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
  “陛下威武!”
  欢悦的气氛感染了李建成,李建成放下政务和奏折,一身常服幞头,不着甲胄,带着魏征、房玄龄、李安俨三个人行走在长安街市上。
  李建成一身儒士打扮,倒也没有人可以认得白龙鱼服的他。
  不过,耳畔不时的传来:“陛下威武,陛下万岁……”这样的呼声,这让李建成的心情非常愉悦。
  就连脚步也比平时轻上了不少。
  就在这时,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
  街边的胡同口上有一名瘸腿的乞丐,望着街道兴奋的百姓,也敲打着竹板,喝着欢快的悝曲。
  就在这时,几十枚铜板丢在这名瘸腿乞丐的碗中。
  可是乞丐并没有向来人磕头道谢,反而放下竹板,大吼道:“站住!”
  那名胡商莫名奇妙的望着乞丐,显然不知道乞丐为何发怒。
  虽然长安城涌入大量的胡商,然而相对而言,胡商或胡人在长安仍旧是一小撮的存在。
  乞丐吼道:“拿走你的臭钱,俺们大唐男儿才不要你的施舍……”
  幸亏这一幕陈应没有看到,否则他一定会唏嘘不已。
  眼看周围越来越兴高采烈的百姓围上来,李建成的心情非常高兴。
  房玄龄望着李建成笑道:“刚才市井上,还一片死气沉沉,陛下这么一走,果然不同。”
  魏征诧异的望着房玄龄道:“原来房玄龄也会拍马屁啊!”
  李建成望着兴奋的百姓,若有所思的道:“百姓思安,天下思安!”
  魏征的脸色一沉:“陛下,准备接受吐蕃人的求亲!”


第九十三章 可惜缺了一副好牙口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李建成叹了口气。
  大唐刚刚打败了东突厥,接受了东突厥一百三十多万部众,这些人口虽然按照门下省政事堂的意见,采取打乱、分散安置的办法。
  不过,这些突厥人并没有真正归心,他们周围需要二十多万唐军将士时刻戒备着。哪怕李建成有心想打,他也没有实力。
  “陛下的意思是……准备接受?”魏征望着李建成问道。
  其实,暂时的和平更符合大唐的利。不过,要牺牲李建成的女儿,所以魏征并没有发表他们的意见。
  李建成苦笑道:“吐蕃来使,名为求亲,实则威逼,用大唐与吐蕃四十七个边州,一百五十九座城池作为威胁!”
  说到这里,李建成的脸色阴沉如水,一脸杀气的道:“咱们大唐,理当策马扬鞭,横扫宇内!现在军马未动,就先去向吐蕃送公主乞和,这算是什么事儿!不行!绝对不行!”
  房玄龄感慨的道:“粮草还没有齐备,甲胄还没有齐全,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做好向吐蕃用兵的准备,此时用兵,有悖兵法。”
  魏征也道:“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一味的轻锐气盛,可天下之事,该勇猛精进的时候勇猛精进,该忍耐妥协的时候忍耐妥协,总不可能永远只凭一股豪情就横扫宇内的。激励士气的时候,话可以说得慷慨激昂,但真要办事时,还是得落到实处啊。”
  李建成望着魏征道:“你错了!”
  然后,李建成又指着房玄龄道:“你也错了,你们都错了!”
  房玄龄又疑惑不解。
  他们二人都是聪明人,实在不明白,李建成所指他们错在何处。
  毕竟,大唐如今正处于表面上的强大,实际上非常虚弱。大唐正需要时间来消化战胜东突厥的胜利果实。
  一旦用时间充足,大唐完全消化了东突厥的一百三十多万人口,吐蕃将会面对一个比现在更加强大三倍的大唐。
  李建成道:“自武德初,我大唐立国以来,吐蕃先后一百五十三次入侵大唐,劫、杀我大唐臣民不下二十万人。”
  魏征和房玄龄也都沉默不语。
  唐与吐蕃可以算是世仇,早在武德元年大唐攻灭薛举,战领秦、凉、河、沙、甘、肃等州,与吐蕃直接接壤以来,吐蕃就开始自陇右、巴蜀、剑南道……
  李建成接着道:“我们大唐与吐蕃我们有亲吗?”
  事实上,大唐的朝廷上上下下都非常明白,吐蕃与大唐非常没有亲,还有仇。
  房玄龄沉吟道:“或许……吐蕃人是见我们灭了东突厥,担心……”
  “若是他们担心大唐趁机攻灭吐蕃,他们就不会带着吐蕃人的傲慢前来长安乞和!”
  房玄龄问道:“陛下是在怀疑什么?”
  “朕怀疑,对方提出这样的条件,好像是将我们大唐都算计进去了!”李建成沉吟道:“他们是算准了,我们一定会答应,因为这对我们大唐是最有利的。可是,吐蕃人凭什么会帮我们考虑问题?我可不相信这些胡人会来替我们设想!所以想到最后,我只能想到两点,要不,就是吐蕃人自身出了乱子,要不,就是他们这么做背后另有阴谋!”
  “阴谋?什么阴谋?”魏征问道。
  “朕也不知道!”李建成坦率地道:“朕只是感到这件事不对劲!”
  李建成一边想,一边返回太极宫。
  李建成自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在考虑吐蕃这么做的真正用意。
  带着傲慢与威胁的态度,前来长安求亲。
  结果无非两个。
  答应或不答应。
  答应的话,大唐会失去一个公主?
  不,为了社稷和天下苍生,李建成还真不担心失去一个公主。
  即使像隋朝和亲一样,嫁一个公主去吐蕃,携带贵重的嫁妆,一千陪嫁侍女、仆从,两百宫娥、宦官,十数万贯钱粮。
  这些东西,真的不重要。
  就在李建成与房玄龄走到太极宫玄武门的时候,李建成将心中的话整理了一下,才道:“刚才,朕在这里还要算另外的一笔账:那就是,如果我们和吐蕃议和,会失去什么!”
  “失去什么?”魏征紧张的问道。
  李建成没有回答魏征的话,转而望着李安俨道:“李安俨,你说,我们大唐一旦接受吐蕃人的议和求亲,将会失去什么?”
  李安俨想了想,突然望着玄武门城墙上,一名执勤的元随禁军将士正在打着哈欠。
  李安俨恍然大悟的道:“陛下、房相、魏相,末将明白了!”
  李建成满意的点点头。
  房玄龄问道:“我们将失去什么?”
  “我们会丢掉我们大唐的雄心壮志!”李安俨原本还真没有想到到底是什么原因,可是在看到玄武门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过来。
  四年之前,玄武门前,血流成河、尸骨如山。三年之前,也差点在这个地方酿成惊天血案。
  然而,时隔三年,这些驻守在玄武门城门楼上的元随禁军将士,他们腰间赘肉横生,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看着他们的臀部大的无法挤进马鞍之内,看着甲胄已经无法装下他们的大肚腩,李安俨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道。
  在房玄龄和魏征的期盼下,李安俨脱口而出道:“陛下,这次吐蕃议和求亲,其实就是一次试探。我们或许能得到一时的和平,却很可能会从此失去和吐蕃一决高下的霸气!当我们向吐蕃人低过一次头以后,如果吐蕃人再向我们提出第二个条件时,我们会不会想,反正已经低过一次头,无妨再忍耐一回。然后,就会有第三回 、第四回、第五回……当我们的锐气被他们这种渐渐逼近的步伐消磨殆尽后,若他们的铁蹄再一次忽然奔来,那时候,我们是否还有勇气拾起对抗他们的战刀?”
  魏征仔细想想,李安俨的话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这只是李安俨一厢情愿的说法,他也拿不出真凭实据。
  可是,李安俨的话,又何尝没有道理?
  如果,吐蕃真有意求亲,姿态放低,态度卑谦,何尝不能如愿。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然而,作为大唐安西大都护、骠骑大将军的陈应,陈应感觉,唯有战争才能对得起骠骑二字。
  要不然,就会辱没霍骠骑的威名。
  陈应率领一万余名安西军骑兵一路南下,非常快速的抵达昆仑山北侧。
  马周疑惑的望着陈应,他还以为陈应只是做做样子。可是,眼看着越过昆仑山脉,就要进入吐蕃境内。
  马周有些担心的道:“主上,吐蕃多山,我们钩镰枪骑兵的战斗力无法发挥出来,我们恐怕对付不了五百多万吐蕃人!”
  吐蕃,与中原不一样。在吐蕃,面积超过一万亩平地,都是非常罕见的。
  “我有办法对付他们!”
  陈应刻竟让张士贵、段志感率领安西军一部,从旁遮娄普进攻吐蕃。刻意制造一种轻敌冒进的架势。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吐蕃人主动出击。
  吐蕃高原非常大,而且山多。
  兵马越多,对于后勤的压力则会更重。
  战争从来不是依靠人口可以取胜的,虽然陈应麾下只有一万多人马,不及吐蕃总兵力的三十分之一。
  陈应望着马周轻松的笑道:“咱们虽然只有一万多人马,补给依旧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你只要负责好全军后勤,吐蕃人有我来对付!”
  陈应对于这次出征吐蕃,有着明确的通盘考虑。
  陈应命令罗士信作为全军先锋部队,率领两个折冲府共三千骑兵向前快速挺进,争取早日抵达桑丹康。
  陈应这么做的目的有两点,第一是安西内部的细作看着陈应“轻敌”,其次就是让吐蕃人有信心有勇气可以勇敢一战。
  成名太早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毕竟,现在陈应要想扮猪吃老虎已经不可能了。
  哪怕吐蕃人偏远,哪怕吐蕃人消息闭塞。
  可是,成了吐蕃国师,可以左右吐蕃局势的宇文化及也绝对不会轻视陈应。
  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任何轻视陈应的人都会死得很惨。
  正应了那句话,任何时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在罗士信所部刚刚翻阅昆仑山的时候,突然对面山谷马蹄声大作。
  “得得得……”
  听着马蹄声杂乱而响,罗士信扬起手。后面的钩镰枪骑兵,立即端平钩镰枪,排成三十骑一排,将整个山谷堵得严严实实。
  终于,视线尽头。
  数十名骑兵扬起大股尘烟。
  距离还有一箭之外,马上骑士扬起手大吼道:“罗大将军,紧急军情,带我去见陈大将军!”
  这名背嵬军将士恰恰是从原定远军将士中抽设出来的,曾经作为罗士信的部曲,一眼就看到了罗士信。
  罗士信虽然不认识这名士兵,不过能一口准确的叫出自己的名字,应该是自己人。因为罗士信枪下,很难逃过一死。
  罗士信望着模样凄惨的信使道:“怎么回事?刘统军呢?”
  时间不长,信使抵达陈应面前。
  信使向陈应禀告道:“启禀陈大将军,刘统军所部五千人马在康延居城被围!”
  “什么?”陈应蓦然心中一紧,急道:“详细说来!”
  信使躬身说道:“原本苏毗茹已经是我们背嵬军的势力范围,苏毗那珍率领苏毗部向我们大唐投降。三个月前,苏毗那珍向寻副将求援。寻副果断率领三千兵马解围康延居城!”
  “康延居城一仞孤城不可久守,而且就算守住了也没什么大的意义!”陈应道:“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陷井吗?”
  信使难以启齿。
  原本那个丑陋不堪的苏毗女王,居然与寻相有了夫妻之实。后来珠胎暗结,反而给寻相生了三个孩子。
  因为自己的孩子跟着苏毗那珍,寻相明知是计,还是一头插进了吐蕃人的包围圈。
  “寻副将与三千背嵬军兄弟被围,刘统军也不能见死不求!”信使喝了一水囊水,这才缓缓道:“这是打了一场糊涂仗,也不知道怎么的,原本投降我们的吐蕃部落,现在突然间向我们发起进攻,我们背嵬军不备,损失惨重。现在吐蕃茹达仁负责统领吐蕃十数万军队,全力攻打康延居城!”
  陈应一拧,冷声道:“我们必须前去营救!”
  刘仁轨郑重摇摇头道:“大将军,这里面……恐怕有鬼!”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顾首舍尾。吐蕃人的一部分兵马,就虎视眈眈的盯着凉州。一但我们在苏毗有所动作,他们就很有可能会趁虚而入攻打凉州断我后路。”
  陈应想了想,说道:“我需要平阳公主的配合作战。郭洛,以最快的速度联络平阳公主,让她接掌安西都护府其余兵马,命郭孝恪率领安西各镇,与本大将军汇合。”
  “是!”郭洛策马而走。
  陈应大声下令,道:“全速行军。目标――康延居!”
  众将惊愕,“大将军,不去那曲了?”
  陈应道:“形势有变,改道康延居!”
  大部人马加快行军,所有的辎重粮草都暂时脱离了大部队,延后押运。
  康延居,这座石头城就是原苏毗国的国都。随着背嵬军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早在三年之前,背嵬军就控制了苏毗国的二十二城。
  虽然说,苏毗国已经成为历史。
  可是,苏毗那珍对于苏毗国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里河水密集,沟壑纵横。
  居住在这里安心养胎的苏毗那珍根本就没有想到吐蕃军队居然突然攻打这里。
  区区不到部落兵的苏毗那珍只好向她的情人寻相求援。
  寻相虽然来了,可是却没能突破吐蕃人的包围圈,反而把三千背嵬军困在这里。
  慢慢的,这场莫名奇妙的仗,打成了添油战术。
  寻相被困,刘统来救。
  结果包围在周围的吐蕃军队更加多了,粗略估计不下十万人。
  除了最初吐蕃人确实不计伤亡猛攻之外,当刘统派出信使向陈应求援之后。
  吐蕃人反而停止了进攻,如果刘统不试图突围,他们就在周围安心的放养喂牛。
  站在城墙,张望着外面的吐蕃人。
  副相苦笑道:“对不起,老刘,我连累了你,还有众兄弟们!”
  这是一个阴谋,非常大的因谋。
  如果寻相再看不出来,这些年他就活到狗身上了。
  刘统淡淡的笑道:“用陈大将军的话说,吐蕃人想围点打援,可惜缺了一副好牙口!”
  寻相疑惑的道:“你是说……陈大将军会来?”
  刘统笑道:“这等美事,岂能少了陈大将军!”


第九十四章 把他从乌龟壳里钩出来
  康延居(今昌都一带)这里是原东女国聚集地,虽然东女国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国度,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落后。
  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东女国喜欢居住“重屋”,可以理解为楼房,一般民众居住的重屋为上下三层,官员和纵(rdsong)主,则居住上下六层,女王则居住九屋。
  在《鬼吹灯》里有一季叫九层妖塔,其实,就是在这个范围里。当然,这不是什么妖塔,而是苏毗女王宫。这种以纯粹的石材,用糯米汁灌封的建筑,其实是最好的堡垒。
  而整个康延居城,就是一座座石塔形成的丛林。
  别说是冷兵器时代,就算是热兵器时代,遇到这样的地形和建筑,除了强拆,没有其他办法。
  外围十数万吐蕃军队不主动进攻,刘统与寻相也乐得清静。
  然而,沉寂的日子注定不能太久。
  和平,终究会被打破。
  “轰轰隆隆……”
  天色刚刚蒙蒙亮,城外就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根本就不用眼睛去看,也知道吐蕃人发起了进攻。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就在吐蕃军队密密麻麻沿着山坡向上佯攻的时候,刘统终于发动了进攻。
  康延居城的第一战,并不是双方的弓箭,也不是石炮,而是牦牛。
  而且并不是单独的牦牛,而是用铁锁链串在一起,十头牦牛为一队,牛上绑着木架子,架子上绑着锋利的尖刀。
  数百头牦牛借着山势呼啸着,冲向正在进攻的吐蕃军队。
  “放箭!放箭!”
  “射牛,射牛!”
  “那边又过来了一群,朝那里射,朝那里射!”
  “射头,笨蛋,快射头!”
  吐蕃军队将士惊呼声怒喝声响成一片。吐蕃骑兵擎起骑弓,朝红着眼睛冲撞而来的牛群玩命的放箭,抛洒出一片片绵密的箭雨。
  他们箭法精准,能骑在飞驰的战马背上一箭射中远处一只野兔,他们当中的佼佼者甚至能一箭将天空中盘旋的大雕给射下来,让他们射牛那根本就不在话下,弹指之间,冲在前面的牦牛便变成了特大号刺猬。
  但是,但是的但是,牦牛不是野兔,也不是大雕,它们皮糙肉厚,生命力顽强,骑弓的弓力又弱,哪怕是用重箭,想一箭射死一头牦牛也是非常困难的,中箭后的牦牛群狂性大发,冲击得更凶,更猛。
  如果牛背上再有一名身披铁甲手持马槊的骑兵,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一支出色的重骑兵。
  虽然,牦牛群上并没有骑兵,可是牦牛头上的尖刀,借着巨大的惯性,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吐蕃将士,串成血葫芦。
  “嘭嘭嘭……”
  沉闷的撞击声在锋线不断响起,随之而来的还有骨骼断折的脆响,吐蕃骑兵锋线上人仰马翻,高速飞驰的牦牛和吐蕃战马迎头相撞,造成致命的后果,不管是牛还是马,都在轰然相撞之后哀鸣着轰然倒下,马背上的吐蕃骑兵被这股可怕的冲击力生生抛了出去,摔在地上两眼发黑,还没弄清楚哪根骨头断了,碗口大的牛蹄或者马蹄就从他们身上狠狠的踩了过去。
  肚破肠流,血水飞溅!
  无数部落头人眼角眦裂,双眼几乎要瞪出血来。他们部落的勇士,那些出色的小伙子,就这样摔倒在地上,被牛和马活活给踩成了肉泥。
  也幸亏吐蕃人没有收尸土葬或火葬的传统,他们流行天葬,所谓的天葬,就是把尸体放在指定的地点,任由秃鹰或其他鸟类啄食。现在倒是省事了,都踩成肉泥,直接可以省事了。
  “该死的贱货……”
  吐蕃骑兵或进攻的步兵被这数百头牦牛冲得溃不成军,狼狈不堪。
  如果是蜂拥而来的牦牛阵对阵唐军部队,他们在唐军的重弩之下,很难发挥出这种恐怖的杀伤力。只是非常可惜,吐蕃军队的装备实在太差了,他们缺乏重弩,缺乏硬弓,也缺乏破甲箭。
  好在,关键时刻吐蕃国师宇文化及及时提醒前线的指近挥的茹达仁。
  “用投矛!”
  虽然说投矛射程太近,有效杀力只有三十步的距离,可是矛的重量大,穿透力更强,别说牦牛,就算是拿着包裹着铁皮的轻型盾牌也扛不住投矛的致命一击。
  好在宇文化及的命令非常及时,原本不知所措的吐蕃将士,赶紧取出掷矛朝迎面冲来的牦牛群掷去。
  这招终于奏效了,掷矛洞穿牛腹,造成致命的伤害,很多牦牛在中了一矛之后便轰然倒下,再也爬不起来了。
  但冲过来的牛实在太多了,他们就算有三头六臂都招架不住,战马一匹接一匹被撞翻。幸亏他们的队形足够的疏散,后面的主力部队有比较充裕的躲避空间,不然只是这一轮牦牛冲撞就足以让他们哭出尿来了。
  刘统等乐得哈哈大笑,嚣张的冲狼狈不堪的吐蕃将士吼道:“杂碎们,当心点,下次我们用马群冲你们!”
  苏毗那珍到底还是女人,看着七八百头牦牛变得一阵牛尸,心疼的眼睛都红了。
  寻相安慰道:“那珍你放心吧,将来打败吐蕃人,我把他们的牛都抢过来,你的牛死了一头,我赔你十头!”
  听着这话,苏毗那珍的心情这才好一些。
  可是,这七八百头牦牛造成了吐蕃军队超过四千人马的伤亡。虽然吐蕃人命不值钱,可是,用一头牦牛换六七条人命,怎么算都不算亏。
  茹达仁清点一下伤亡,气得七窍生烟,超过两千多余百名吐蕃骑兵被战马、牦牛踩成了肉泥,受伤的也不在少数也超过两千余人,三千匹战马在撞冲上筋断骨折,彻底的残了!连康延居城一根毛都没啃到,竟损失了这么多人,茹达仁简直难以置信,一众部落头人更是怒火冲天,都不用茹达仁下命令了,各自指挥自己的部众朝康延居城发起进攻。
  正所谓一招鲜花,吃遍天。
  刘统继续组建他的牦牛阵,反正城中的牦牛多达五千余头,还有三千多匹战马,像这样的交换比例,他可以用这八千多头畜生,换数万吐蕃军队。
  陈应虽然转道向康延居城方向前进,但是距离康延居城还有五十多里的时候,陈应就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这是一处弱水的支流(沧澜江),这里背靠山林取水便利,前方几里处有突兀的山峦利于观察和设隘。一但吐蕃人的骑兵杀了过来,就可以利用山坡的陡峭和坡度,快速将战马的速度提起来,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山谷口有将近五六里的距离,完全在钩镰枪骑兵最佳杀伤范围之内。
  为了避免遭遇火攻,陈应还提前叫人在山林里砍伐了树木做出了圆环形的防火地带和以备撤退用的安全通道。
  就在陈应带着人马正在忙碌的时候。
  在数十百吐蕃人的拱卫下,一名身穿黑色斗篷的黑衣人来到对面的木尔多山上。
  黑衣人不是别人,正是吐蕃现任国师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居高临下,观察着陈应所部的营盘,然后不禁感慨道:“薛绍虽然年轻,用兵却是相当老练。光是扎下的这个营盘若,就足见他有真才实学。”
  身边的松赞干布有些不以为然,“国师,这等营盘,唐国多数的将领都会布排吧?”
  “每个人都能把饭菜煮熟,但好厨子总是屈指可数。”宇文化及摇了摇头,说道:“我曾有幸追随过先父一起征战,他老人家的手段一度让我叹为观止。今日,若非是提前知道这只军队是陈应统领,我一定会以为是家父再世了……的确是百闻不如一见,陈应还不到三十岁,他出道以来,逢战必胜,却胜而不骄,真是后生可畏啊!”
  松赞干布道:“听闻陈应弱冠成名,想必读的兵书也不太多!”
  “兵书很多人都读过!”宇文化及神色凝重的道:“不过,陈应的天分实在是奇高。他的身上甚至还有很多其祖侯莫陈崇都没有的东西,比如刘统这一批奇兵,就是他用自己的独特法门调教出来的。”
  “刘统?”松赞干布不以为然的道:“就是那个缩头乌龟吗?”
  “缩头乌龟?哈哈!”宇文化及不禁摇头笑了一笑,道:“这小子,确实厉害!”
  松赞干布不解的道:“厉害吗?他从来不敢与我大吐蕃勇士正面交战,只会放冷箭,钻山林……”
  宇文化及望着松赞干布说道:“你如果还在轻视你的敌人,将来你一定会吃大亏!”
  “茹达仁应该拿下了康延居城!”松赞干布笑道:“他只有区区几千头牦牛,现在茹达仁采取国师之计,分散出击,想必刘统也束手无策了!”
  宇文化及望着松赞干布,一脸无奈的叹了口气。心中暗道:“还是太年轻了!”
  宇文化及摇摇头道:“每个统兵的大将都会用到斥侯,我也不例外。但我们一般人的斥侯都是个自为战一人一个据点的去侦察敌情。陈应却反其道而行之,他麾下斥侯也是一人一个据点,但是他能把所有的点连成线,然后将所有的线织成一张紧密的大网。这张大网神秘飘乎无处不在,灵活机动收放自如。”
  宇文化及尽管是陈应的敌人,他此时也非常佩服陈应。
  当李建成与李世民还在为那个位子斗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陈应已经秘密训练可以适应吐蕃高原的部队。
  陈应就像是一个精明老道的渔夫,而刘统和他麾下的背嵬军就是他手中的网,只要他将这张大网撒出,但凡陈应想要的消息就没有得不到的。
  到了必要的时候,这张大网也能随时化身为决定胜负的绝杀尖刀。
  宇文化及带着在陈应外围的营地看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直接天色全黑,这才对松赞干布道:“尊敬的赞普,咱们回去吧,陈应已经了戒备,他们把这个营地打造成了乌龟壳……”
  松赞干布小脸狰狞的道:“国师,本赞普要怕大军辗平陈应!”
  “哈哈……”宇文化及笑道:“赞普,完全不需要这么做!陈应缩进这个乌龟壳里,各就把他从这个乌龟壳里钩出来!”


第九十五章 齐王殿下送你五万兵马
  长安城原邢国公府,现在的郑国公魏征的府邸。
  随着魏征之子魏叔玉被李秀宁麾下的游侠找到,如今魏征并没有给魏叔玉借机谋一个官职,而魏叔书则喜欢上了位于长安城外的清林里大唐工业大学。
  虽然长安城距离清林里大唐工业大学只有六十余里,然而在这个时代,六十里的路程,就算骑兵慢走,也需要一个时辰。平时魏叔玉就住在大唐工业大学里的校舍内,在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周末双休。
  陈应也入乡随俗,大唐工业大学以及他名下的各地工坊,全部采取一月四体,既初一二、十五六这四天休息。
  轮到旬休,魏叔玉就坐着公交马车,从清林里返回长安郑国公府。
  在驰道上奔跑的四轮马车,甚至比骑马的速度还要快,关键是省钱,六十余里的路途,单程只收六文钱,如果是购买月票。一个月只需要三百文钱。当然,三百文钱对于普通工匠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大唐的畅通车行月票,可不是下月作废。而是三百文钱,可以乘坐三十次往返票。每一欠乘车,用打孔机在车票上打下一个圆孔,算作计费。
  魏叔玉从清林里回家,就看到魏征微微有些醉意,心情似乎不错。
  魏叔玉上前问道:“阿爹莫非遇到了什么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