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侨绱耍绻傩湛梢曰钕氯ィ悄源宦刻吡耍呕岣旁旆矗
  陈应接着道:“为什么会民不聊生呢?史家会无一例外把矛头指向天子,认为天子失德,所以才会弄得民不聊生,具体怎么个失德法,韦参军刚才也列出来了,荒淫无度啊,大兴土木啊,重用酷吏啊,任人唯亲啊,重小人而远贤臣啊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李建成诧异的问道:“难道不对吗?”
  “鬼才知道是真是假,难道读史的人还能把死掉的皇帝从棺材里弄醒一一盘问不成?但有一条他们没有写上去,那就是官府盘剥,土地兼并对,土地兼并,这才是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陈应从城门楼上朝着城门楼子里走进去。
  李建成与韦挺也随后跟着陈应进去。
  陈应拿着案几上的笔墨,在纸上画了个圈,说:“这个大饼表示土地。”
  接着笔锋一转,对半划开,“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户人分这块地,可以看出,他们根本就耕不过来,分三年轮耕都没问题,要交税就更轻松了。”
  再一画,大饼变成了四份,“但他们终归是要生孩子的,他们的孩子终归是会成家立业的,既然成家立业了,肯定得有一份田地,我按他们一人生两个孩子来分吧,这个大饼被分成了四份,小了点,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有富余。”
  再连画几次,大饼变成了十几块,“再过二十年,这四户人家的孩子也长大了,也要分田地了,他们把祖先留下来的土地再次进行划分看,现在土地刚好够用,每人都有一块,不会有浪费,而土地的产出交完税后还足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盛世。是的,一个从乱世走过来的国家,只要不出大乱子,哪怕国君再怎么无能,经过三四代人的努力,也能迎来一个盛世。”
  李建成在内心默默计算一下,正如陈应所说的那样。西汉建立在大秦的废墟上,在开国时期,刘邦连找五匹白色的骏马拉车都做不到,然而过了三代人以后,恰恰就是历史上的“景之治”。西汉是如此,东汉也是如此,五六十年都是盛世,就算三国时期,诸侯争霸,天下三分以后,魏国、蜀汉、东吴,三国都进入了盛世。
  陈应继续说道:“盛世一大坏处就是物产丰饶,国泰民安,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繁衍后代,所以人口飞快的增长。可人口是需要土地作支撑的,而一个国家的土地又有限,有限的人口供养无限增长的人口,谁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呢,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容纳的极限之后,盛世也就化作过眼云烟了,随之而来的,是乱世。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争夺越来越少的土地明争暗斗,想不乱都不行,如果这个时候再来几场大规模天灾或者战争,可以说,这个国家死定了。”
  听着这话,李建成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了。大唐的世族门阀如今已经在疯狂的兼并土地,他终于明白陈应为什么要大兴工商,开办工厂了。因为,也只有这样可以彻底杜绝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关键是世族门阀是消灭不掉的。
  陈应接着道:“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土地不可能无限的分割,直到无法再供养那么多人口。富人会大肆置办地产,失去土地的人要么成为农奴,要么流离失所,越往后土地兼并就越厉害。比如说韦参军,京兆韦氏名下的田产就多达上万倾之多。”
  韦挺的冷汗瞬间就流了下来。他支支吾吾的道:“太子殿下,臣做了韦氏的主!”
  李建成拍拍韦挺的肩膀道:“易直,莫要紧张,本宫理解”
  陈应依旧在那里自顾自说道:“整个关中,田地也只有区区三十余万倾,可是如今韦氏已经占了上万倾,就连侯莫陈氏也拥有将近三千倾良田,原本可以供养着数十人,十数万人的土地,如今全拿来供养你这一家一姓了,最要命的是,这些世族门阀,这些特权阶级都不用交税。国家没有税收无法运行,官员不能不吃饭,衙门里的小吏,三班衙役他们也要吃饭,大唐数十万将士他们也要吃饭,朝廷没有钱,怎么办?”
  李建成暗叹一声。
  朝廷没有钱的时候,只好往那些农民身上收税了。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少,赋税却越来越沉重,最后,他们也失去了土地,那些土地要么抛荒了,要么被像世族门阀给兼并了,不管是哪种情况,国家都永远地失去了这份税收。
  随着土地兼并,国家的税源日益枯萎,财政入不敷出,但要做的事情却一件都没有少,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必定完蛋。伴随帝国崩溃的,永远是血流成河的战争,而战争必将吞噬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大家疯了似的杀啊杀,杀啊杀,一直杀到千里无人烟,一直杀到人口减少到这片土地可以承受的甚至还有大量荒地的地步,战争结束了。
  此时,李建成终于恍然大悟。
  一切都明白了。
  所谓的盛世,不过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受能力达到均衡的一个时期而已,与君王贤明与否无关。只要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就算是一头猪,也能开创一个盛世王朝。
  李建成细细回想一下自己读过的史书,或者拿过笔把各个朝代的户口增长和税收增减按照建国、强盛、灭亡的不同时间段一一列出来,再细细比照,越比照就越是惊骇,手不停的发抖,都写不下去了。最后,他连声音都在颤栗:“真是一道魔咒啊!”
  陈应叹了口气道:“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魔咒,我们华夏民族一直在这个圈子里打转,
  盛世就这么简单,把八成的人口弄死,留下两成繁衍生息,过上三四代人,就又是一个盛世了!”
  李建成失态的道:“不,这道魔咒是可以打破的!问题根子都在土地身上!如果我们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如果我们能够让那些富人也和穷人一样纳税,甚至让富人承担更多的赋税;或者”
  李建成咬了咬牙,竭斯底里的吼道:“如果能一直开疆辟土,让土地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保证耕者有其田,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有肉吃,那么,这道魔咒就失效了,那该死的末世就永远都不会到来了!”
  一时间,陈应的目光里竟有了一丝丝欣慰。
  其实,陈应非常担心,李建成上位以后,宽仁大度的李建成,会不会固步自封,满意大唐的疆域,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一直扩张。
  陈应道:“要打破这个魔咒,诚如太子殿下所言,可以分成三步走,首先对内,我们要鼓励兴建工坊,鼓励兴工商。同时,努力提高科学种植,提高单位亩产产量,让最少的土地可以养活最多的人。最后,那就是永远不要马放南山,刀兵入库。我们要高举铸犁为剑,征战四方!”
  李建成还想着让陈应给他支招。
  陈应笑道:“殿下何不让这些世族和门阀带着百姓去安东或西域屯田?”
  世族和门阀有人才,人资本,有实力,如果这个模式可以推广开来,简直就是后世的中粮集团,满世界圈地。产出的粮食一部分在当地销售,一部分运回国内。特别是安东都护府,完全可以沿河顺流而下,直接入海,从水路运输到关中,这样以来,不仅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缓解关中的粮食危机。
  李建成沉吟道:“如此可行吗?”
  陈应笑道:“臣愿意做一个表率,这样吧,安东都护府拥有大量的荒地,殿下可以将安东新纳之地,进行卖给臣,臣不贪心,臣愿意拿出一百万贯,臣意愿前往安东屯田!”
  李建成瞬即就心动了。
  安东大都是荒地,百里看不见人烟。如果卖给陈应,未偿不可!


第二五九章 临阵倒戈急转而下
  东北的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每平方公里黑土地蕴含的氮、磷、钾养份就相当于数百万吨化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黑土地耕作,完全可以达到仅次于后世产量的单位亩产量。陈应只要拿下东北平原的黑土地,完全可以成为大唐乃至整个世界最大的粮商。
  西域虽然可以种田,然而西域的土地贫瘠,而且严重缺水,适合耕种的土地却不多,最关键的是,即使西域丰收,在驰道没有修通之前,陈应根本没有办法把粮食运回来,陆路运输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可是东北却不一样,东北雨水资源丰富,而且河流大都水量充沛。像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都可以直接入海,沿着黄海、渤海、或通州进入运河,沿通济渠逆流而上,可以经过抵达洛阳。
  况且,东北不仅拥有着肥沃的黑土地,这里还有丰富的钢铁、煤炭以及各种矿产资源,完全是一块天赐宝地,如果不开发,真对不起陈应穿越这一回!
  李建成原本就愁国库没钱,可是陈应一开口就是一百万贯,着实让李建成大吃一惊。由于陈应的态度太爽利了,反而让李建成迟疑了起来。
  毕竟,陈应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人,如果不是东北蕴藏着巨大的宝贝,陈应绝对不会心甘情愿拿出一百万贯。
  要知道,陈应虽然有钱,但是一百万贯钱对于陈应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陈应现在拿出一百万贯,肯定会折卖名下的产业与店铺。
  陈应笑道:“太子殿下,要不然这样吧,咱们一起合作,您拿下来安东都护府的黑土地,我出三成股给你,另外每年给国库上交二百万石粮食,算作税收?如何?”
  听到这话,李建成的脸顿时更点凝重起来,他沉吟道:“此事再说,再说”
  “等等,殿下,要不然我再加点,一百二十万贯!”陈应脑袋里已经慢慢形成一个庞大的计划。
  大唐人豪迈,像程知节这样好酒的人非常多。眼下粮食主要是不够吃,所以没有办法大规模酿酒,特别是这种非常耗费粮食的蒸馏酒。一旦将东北的黑土地开垦出来,以亩产六石的产量计算,陈应至少可以生产三五千万石粮食,拿出一半用来酿酒,他就可以成为大唐最大的酒商。
  酒的名字陈应甚至都想好了,直接就叫黑土地。
  李建成道:“时间不早了,本宫要回宫了!”
  陈应脸上露出一抹失望的神色,虽然只是仅仅一瞬间,李建成还是敏锐的捕捉到了。
  李建成与韦挺登上马车,朝着长安城方向走去。
  进入马车里,李建成的眉头凝成一团,他缓缓问道:“易直,世绩送来的书都还在吧!”
  韦挺点点头道:“回禀太子殿下,全部都在!”
  李建成道:“回东宫后,你马上将这些卷宗备齐,命王珪、许敬宗前往东宫议事!”
  韦挺躬身道:“下臣领命!”
  同一片天空之下,在长安雪花纷飞的时候,博望山中却温暖如春,绿意莹然。辅公佑麾下大将冯惠亮、陈当世率领三万水军驻扎在博望山,徐绍宗率领三万步兵、骑兵驻扎在青林山,并在梁山用锁链切断江中航道,修筑却月城,延绵十多里,还在长江之西构筑工事抵抗唐军。
  博望山干地凸几,四壁绝崖凌空,主峰黑帽顶高耸入云,植被葱翠,均海茫茫,清幽静雅;山门沟谷溪流、瀑布湖潭、洞穴奇石等自然景观字熔宙冶,浑然天成。
  冯惠亮让人敲响聚将鼓,不一会儿数千名江淮军将士便聚集在一起。
  随着部将到齐,冯惠亮有气无力的摆摆手,众江淮军将士鱼贯而出。
  站在冯惠亮身边的陈当世也是一脸无奈。
  冯惠亮苦笑道:“当世,今日这差事怎么办?去对岸进攻,陛下这诏命不是难为人么?”
  陈当世也是一脸不安的道:“谁知道陛下到底怎么想的。”
  冯惠亮瞧着身后的部曲,一脸无奈的道:“后面这些大头兵,哪个不是跟着左将军,从大业十三年杀到今天的,让他们去抓左将军!”
  陈当世叹了口气道:“不去,咱们就是抗旨不遵,真是两面为难”
  两人无可奈何地对视一眼。
  两人带住马匹缓缓而行。
  魏征带着阚棱等杜伏威的五百义子,抵达长江北岸之后,正准备偷偷潜行至江南,然而行至江北,却不知道怎么的,魏征一行行踪居然泄露了。
  辅公祐命令冯惠亮、陈当世率领部曲缉拿阚棱。
  就在魏征躺在一块石头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的时候,突然胡大勇慌慌张张的跑进这个临时营地里大吼道:“兄弟们,抄家伙!”
  阚棱上前道:“大勇,出了什么事?”
  胡大勇急道:“咱们的位置泄露了,冯惠亮那个狗曰的,正带着人过来!”
  阚棱眼睛一瞪大吼道:“把某家陌刀取来!”
  胡大勇道:“还愣着做什么,赶紧集结,把甲胄武器都发下去。”
  “慢着!”魏征望着胡大勇问道:“冯惠亮带来了多少人马?”
  胡大勇挠挠头道:“少说也有万把人吧!”
  “万人!”魏征重重吐了一口浊气,缓缓的说道:“咱们只有五百人,打得过他们吗?”
  阚棱道:“冯惠亮所部正在赶来的路上,若不反抗,大家岂不是任人宰割?”
  魏征镇定的道:“诸位若想保住吴王,现在就赶紧将甲胄武器收起来。此刻若召集兵丁,与冯惠亮所部开战,无论怎么样,这一行咱们就办砸了,吴王能不能脱险,关键是要看,尔等在江淮军军中,有多少威信,若是连冯惠亮都对付不了,咱们也不用去江南送死了!”
  阚棱愤愤的道:“这怎么能行!”
  魏征拿出杜伏威的令牌,冲阚棱扬了扬道:“吴王殿下所言,尔等必须听我号令行事。现在不能举兵反抗。不仅不能反抗,还应该把营门大开!”
  大批江淮军次,将魏征等人的临时营地围住,陈当世喝令部曲,列好战阵。江淮军将士也是精锐部队,他们刀枪齐出,弓弩上弦,杀气腾腾的对准这个面积不大的营地。
  就在这时,营门突然打开。
  冯惠亮所部将士紧张地张弓搭箭。
  魏征、阚棱、胡大勇等杜伏威五百假子,全部赤裸上身,赤手空拳鱼贯走出,在江淮军面前站成了一排。
  这些将军的身上满是伤疤。
  江淮军将士看着阚棱出现,顿时一阵哗然,前排的将士们,忙不迭将弓箭收起来。
  冯惠亮苦笑一声,与陈当世对视一眼,淡淡的道:“当世,左将军这是弄的哪一出?”
  陈当世努努下巴道:“还看不出来,你挨个数数,都是什么人物。”
  冯惠亮道:“左将军、左一骠骑将军、右车骑将军”
  陈当世苦笑道:“不是杜帅的都督就是将军,最次也是虎贲畏中郎将,都是咱们江淮军的元老功臣,咱们抓谁?没有这些人,就没有今日的大宋辅公祐国号为宋
  冯惠亮朝两侧挥挥手道:“往后退,把弓箭都收好,那个敢放箭,老子砍下他的脑袋。”
  冯惠亮虽然不敢让部曲动手,
  阚棱大步上前,冲着冯惠亮所部将士吼道:“你们不认识我吗?敢把刀子对准我?”
  众五百义子齐声大吼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随着五百余人整齐吼出这句话,众江淮军将士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魏征掏出一把匕首,走到冯惠亮面前淡淡的笑道:“冯将军,某家知道你为难,这样吧,若是实在不行,你拿这把匕首自尽,我会上报吴王殿下,照料你的家小。
  冯惠亮一哆嗦,匕首落在地上。
  随着冯惠亮的匕首掉到在上,众江淮军将士将手中的手刃也都噼里啪啦的掉在地上。
  陈当世痛苦的闭上眼睛。
  就在这时,一声暴喝响起:“你们都想造反吗?陛下有旨,让尔等擒杀此獠,尔等敢抗旨不遵”
  阚棱循声望着,只见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辅公祐的心腹陈正通。
  阚棱却突然暴起,朝着陈正通冲去。
  陈正通还没有反应过来,阚棱的大腿已经结结实实的踢在陈正通的嘴上。
  陈正通一口鲜血喷出,血沫子里还有几颗牙齿。
  阚棱虎目一瞪,凌冽的目光望着众将士,道:“你们没有学过军法么?三十七刑五十四斩!本将军、诸位总管,都在此处,没有命令,谁敢乱动?退下去!
  冯惠亮只得低头承受,不敢还嘴,怏怏退后。
  将是兵胆,冯惠亮面对阚棱的时候怂了,众将士望着阚棱,无人敢动!
  就在这时,魏征道:“你们要想吴王殿下死无葬身之地,尽管跟着辅公祐一条道走到黑!”
  一名江淮军将士走到阚棱身后,接着又是一名。
  短短盏茶之间,冯惠亮麾下万余步曲,几乎九成九倒戈。
  阚棱望着众将士咆哮道:“诸位兄弟,尔等被宵小蒙蔽,吴王殿下有令,只诛首恶,胁从不咎”
  随着博望山大营三万余江淮军将士倒戈,紧接着徐绍宗麾下三万余大军驻守在青林山,一样在阚棱面前,一箭未发,临阵倒戈。
  阚棱命杜伏威的其他养子掌握原来旧部,率领六万大军浩浩荡荡渡江南下,直逼丹阳!


第二六零章 屋漏偏逢连天雨
  “咚咚”浑厚而雄壮的战鼓声陡然在蓝田大营响起,蓝田大营的府兵们听到聚将鼓声的响起,纷纷放下手中活计,赶紧披甲带刀,火速集合。蓝田大营顿时笼罩在大战来临的气氛之中。
  秦王李世民的聚将鼓,与其他将领的聚将鼓不一样。李世民的聚将鼓与陈应、李靖、李世绩等一样,点卯不至轻则二十军棍,重者斩首示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随着鼓号兵卖力的敲响战鼓,李世民带着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段志玄、雷永吉、程知节、秦琼骑着战马,缓缓进入蓝田大营。
  随着一通鼓完毕,蓝田大营的唐军将士按照各自的折冲府为单位,排成纵队,在旅率、校尉的带领下以最快速度往将旗聚集过来,动作迅速有序,三万余人马竟然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也算难得,由此可见他们的训练是多么的卓有成效。
  一通鼓其实也就一刻钟,三万人马便已集结完毕,排成了一百乘三百的庞大方阵,阵列森严,长矛如林,横刀如墙。
  李世民巡视着他的部队,心里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这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拳一脚拉扯出来的部队!这是他用严明的军纪、残酷的训练以及优厚的待遇喂养出来的部队!玄甲铁军,是李世民依照洛阳之战幸存的将士为骨干,扩建而成的新军。不过,他们在定襄以弱胜强,大败颉利可汗麾下的附离军,杀出了信心与勇气。
  或许,他们打败过不可一世的突厥军队,此时他们不会畏惧任何敌人!
  李世民朗声问道:“知道为什么集结吗?”
  三万多人马,无一应声,除了战马打喷嚏的声音之外,校场上落针可闻。
  此时,李世民的心中相当激动。正是因为杜淹的布置,辅公祐中计,在丹阳正式举旗造反。而且李渊的反应,全部落在杜淹的算计之中,因为李建成在河北平定刘十善之乱,立下大功,这次平定江淮军之乱,李渊很自然的选择让他挂帅出征。
  相较突厥精锐而言,江淮军就是一个屁。李世民完全不用李渊下令的左右骁卫、左右武侯卫、左右武卫军,仅仅率领麾下最精锐的三万玄甲铁军,准备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灭掉辅公祐,夺下这场战争的胜利。
  李世民道:“江淮军已经谋反,辅公祐公然称制建元,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本帅决定,提调大兵,亲赴江淮。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解决掉江淮这个大麻烦,务求一劳永逸,不留后患。”
  玄甲铁军的将士们的脸部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程知节心里特别激动,因为多喝了一些酒,居然被许敬宗那个王八蛋抓住了小辫子,如果不是李孝恭大败,他就要去康州喂蚊子了。
  现在好了,只要踏平辅公祐,平定江淮军之乱,他就可以在长安潇洒。
  李世民道:“我们大唐统一天下,你们原本可以个个都可以衣食无忧,种田建房娶媳妇,过上老婆孩子热坑头的日子,可是,江淮军那帮王八蛋偏偏不让你们安生!”
  士兵们的呼吸顿时变得粗重,眼里迸出红光来。本来,他们在河东立下大功,在河东分下了大量的田地,事实上玄甲骑兵是李世民按照西汉时期,良家子组建的军队。所谓的良家子,就是家有余钱十万。也就是一百贯,折合人民币差不多四百多万。这样的军士,原本可以活得非常好,他们的好日子就泡汤了,这还能忍?绝对无法容忍啊!
  李世民怒吼:“你们说,该怎么办!?”
  玄甲铁军士兵们咆哮如雷:“杀光他们!!!”
  李世民道:“对,杀光他们,现在本帅命令”
  就在这个时候,大营里传来一阵局促的马蹄声。李世民的眉头皱起,循声望着,只见侯君集策马疾奔而来。
  侯君集纵马直接冲到李世民面前莫约十数步的位置,翻身下马。
  长孙无忌赶紧迎上去道:“老侯,发生了什么事情?”
  侯君集急道:“秦王殿下,陛下有旨,暂停出兵!”
  李世民心中暗道:“不好!”,难道后果他不敢往下想。
  李世民冷着脸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侯君集上前,一把抓住李世民的袖子,苦笑道:“殿下,快随末将进宫!”
  侯君集依然死死攥住。
  长孙无忌急吼吼的道:“老侯,到底出了什么事?”
  侯君集哭笑不得的道:“刚刚宫里得知消息,魏征率领阚棱等杜伏威众义子南下江淮,魏征策反了辅公祐麾下众将士,五日之前,辅公祐已经被部下徐绍宗格杀,人头已经送至长安!”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身子开始摇晃起来。
  他满腔愤愤的道:“为什么为什么!”
  长孙无忌无奈地叹口气,刚才咄咄逼人的气势有些收敛,但眼神依旧是少见的冰冷。
  侯君集沉着脸道:“殿下当速速下令,大军停止集结!”
  李世民摆摆手道:“来人啊,传本帅命令,大军回营,停止集结。”
  长安城太极宫武德殿内喜气洋洋。
  乐师在奏乐,丝竹声悠悠。舞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宫娥和宦官们如流水一般端着酒水、美食,鱼贯而入。
  李渊坐在御座上,李建成坐在首座,下面则是裴寂,陈叔达、萧时、封伦、宇士及以及杨恭仁等众臣。
  李建成发现自己身边一个案几空着。
  李建成向众人问道:“二郎何在?”
  裴寂欠了欠身子道:“秦王殿下告病了。”
  李渊的神色颇不自然,旋即展颜而笑道:“今日朕宴请诸位爱卿,诸位尽管开怀畅饮。”
  裴寂上前拱身道:“陛下三喜临门,今日大家不醉不归。”
  李渊放下酒盏,一本正经的道:“裴三,你又在胡说?何来三喜临门?”
  裴寂抚须而笑道:“平定江淮之乱,为第一喜。”
  众人点头。
  裴寂:“将阚棱收入麾下,十数万江淮军自愿接受朝廷整编为第二喜。”
  众人接着点头。
  裴寂笑道:“这第三喜嘛,朝廷财政枯竭,长安城内,已经隔夜之粮,如今陈驸马愿意出资百万贯,购买安东都护府治下荒地,这算不算第三喜?”
  李建成笑了笑道:“辽东黑土地,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陈驸马愿意慷慨解囊,自然皆大欢喜!”
  杨恭仁起身道:“陛下,既然朝廷不足,臣家中还有些许余财,愿意出资二十万贯,愿与陛下分忧!”
  杨恭仁非常清楚陈应这个小表弟的能奈,他只要看上的地方,就算是烂石头,也可以变成狗头金。自己的堂妹杨蓉跟着陈应去了一趟西域,不仅弄到一个盐矿,还有一个铜矿,据说年产铜至少数十万斤。
  可惜,杨蓉已经武氏妇,所赚的钱财弘农杨氏无关。如今陈应把目光放在了辽东,这一次无论如何弘农杨氏不能再落后了。
  李渊点点头道:“如此甚好!”
  就在杨恭仁刚刚落坐之后。
  工部尚书武士彟也起身道:“陛下,臣也愿意跟随陈驸马去辽东屯田,臣在关中有一千六百倾田,可在辽东置换!”
  李渊简直难以相信,辽东的黑土地还成宝贝了?
  齐王府齐王李元吉郁闷的喝着酒,就在这时,谢叔方疾步而来。
  谢叔方拱身道:“齐王殿下!”
  “滚开!”李元吉一脸愤愤的道:“老二这次去江淮摘桃子,他要是得志,更没有我的活路了!”
  就在这时,谢叔方道:“齐王殿下,你看!”
  李元吉醉眼朦胧的望着纸条上的面字,一下醉意全醒了。
  李元吉道:“消息属实?”
  谢叔方点点头道:“绝对可靠,据密探侦知,秦王府张亮率领一千甲士秘密进入长安!”
  李元吉起身,喝道:“长林军集合,秘密集合,咱们齐王府肯定有老二的细作,谢叔方,你严格控制府里的任何人!
  谢叔方疑惑的道:“任何人?”
  “对,任何人不得出入齐王府!”李元吉道:“现在的齐王府一只苍蝇都不出飞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批长林军悄无声息地披挂武装列队点卯。
  长林军是李元吉的心腹嫡系整编而成,部队的老底子就是李渊在太原时的私兵。全军编制分为三个折冲府,不过却是中折府,既每个折冲府下辖五个团,每个团二百人马。
  谢叔方和手下将校全都聚集在李元吉周围。
  李元吉望着众将士道:“记住,无论如何,一定要生擒张亮,谁抓住张亮,赏百金。”
  一名全副武装的背旗小校跑过来。
  背旗小校:“启禀大王,长林军集结完毕。”
  李元吉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背旗小校:“子时两刻。”
  李元吉挥手道:“出发。”
  李元吉翻身上马,带着长林军浩浩荡荡开出齐王府。
  长安西城崇化坊一处破庙内,张亮与众秦王府甲士正在呼呼酣睡。突然张亮感觉到地面有一阵阵颤抖,他突然道:“都起来,抄家伙,有情况!”
  大批长林军杀入破庙。
  混战中张亮被几十名长林军士卒围住。
  张亮挥刀准备自尽。
  谢叔方从人群中一箭射中了张亮握刀的胳膊。
  众士卒一拥而上将张亮死死摁住。
  李元吉走到张亮面前掰起他的下巴。
  李元吉得意地狞笑道:“张亮,真巧啊,咱们又见面了。”
  秦王府,叶知秋满头是汗冲进大厅。
  长孙无忌一把拉住叶知秋问道:“出了什么事?”
  叶知秋大急道:“齐王府的长林军,昨晚倾巢出动。”
  众人闻讯聚集过来。
  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