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血刃-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寂笑了笑道:“陛下,萧瑀就是那么个脾气,当年,就是因为不说违心之话,被杨广贬为河池郡守。萧瑀昨日在朝堂上说得,并不错,罗艺并无反心,他的主力部队,确实已经被太子收拾干净了。他现在就是一个孤家寡人,难道指望他身边的五百部曲就能造反?真当我们大唐朝廷是纸糊的!”
李渊笑道:“还是裴三你有宰相襟怀。对李艺,朕相信他的忠诚,只是敲打他一番,这两个多月的牢狱之灾,想必他应该知道轻重了,就让太子收这个人情吧。”
裴寂看着李渊风淡云轻的样子,顿时松了口气。
李渊杀了窦建德、王世充的死也算在了李渊头上。明眼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李渊默许,独孤氏绝对不敢杀王世充,也杀不了王世充。
如果罗艺再死了,恐怕杜伏威就坐不住了。杜伏威倒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还是西域大都护陈应。
李渊掏出一纸帛书,递到裴寂的手中,笑道:“裴三,来你先看看这个!”
裴寂看了看,微微惊讶的道:“陈应的表章?”
裴寂细细阅读。
李渊解释道:“陈应的打算,西域广袤无垠,西域大都护府统辖西域,多有不便,他拟设立庭州、龟兹、疏勒三镇,分治西域,以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三镇。”
裴寂边看边称赞道:“这套方略很好,是解决西域的对策。”
李渊沉吟道:“朕打算拿这个试试太子!”
裴寂笑了起来。
东宫,李建成看完了陈应的奏疏,将奏疏合上,闭着眼睛沉思片刻,又将奏疏替到魏征手,叹了口气道:“玄成,你以为如何?”
魏征叹了口气道:“我以为如何并不重要,太子殿下可曾就此事问过陛下的意见?”
李建成作诧异状道:“玄成,你觉着,西域的事情,此事,陛下会不同意吗?”
魏征郑重其事地点点头道:“正是如此,陛下或许不会同意,或是如此,太子殿下一定要秘密告诉陈大将军,千万不要回长安。”
李建成疑惑的望着魏征道:“这是为何?
魏征道:“陛下若是直接同意此事,说明他对陈大将军虽然有戒心,但事情不是不可挽回,若是陛下拒绝这个提案,陈大将军必遭不测。”
李建成大急道:“那还愣着干什么,快派出人通知陈应!”
魏征朝着李建成一稽道:“殿下,你先想想眼前的困局吧,陈大将军既然自降请回长安,陛下绝对不会在长安对付陈大将军,否则长安成了龙潭虎穴,今后封疆大吏,谁还敢返回长安?”
李建成点点头道:“不错,只是”
魏征急道:“太子殿下,如今棘手的事情有两件,年关将至,陛下与秦王乃出一母同胞,殿下应上书陛下,请求让秦王返回长安过年!”
李建成迟疑了一下道:“有这个必要吗?”
“有,非常有!”魏征解释道:“无论殿下与秦王斗得如何惨烈,至少表面上也表现出兄谦弟恭的样子,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也是维持一下,谁能识大体,谁就能得到陛下的支持!”
李建成疑惑的道:“莫不是你是听到什么风声?”
长孙无忌摇头道:“能有什么风声?都是老调重弹,秦王在河东,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这个时候,调秦王回长安,总比把他放在河东强!”
李建成恍然大悟道:“难道二郎真打打算向割据河东?不然,他应该上表请求回京!”
“会回来的,只是不是现在!”魏征道:“若是根基稳定了,他一定会请求回来,只是现在河东的时机不成熟,所以,我们更不能让秦王如意。”
李建成叹了口气道:“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我二弟!”
“自古以来,皇家无亲情!”魏征急道:“太子殿下,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东宫上下,上千条人命,可全然维系在你一个人身上!”
第二二四章 一句话换过亲王贵吗
“陈大将军的这个方略可行!”李建成向李渊禀告,就陈应拆分西域大都护府,改设立安西大都护,级别维持不变,同样为从二品级别。下辖庭州、龟兹、疏勒三镇事宜。
李渊有些意外,按说陈应是李建成的门人,拆分陈应的兵权,李建成应该提反对意见。不曾想,李建成直到表示赞同,李渊又问道:“太子没有异议?”
李建成躬身道:“想法倒是有一些,不过不在这份方略之内。
李渊好奇的问道:“你有什么意见?”
李建成道:“陛下当下诏,提醒陈应,要警惕吐蕃人。”
李渊反问道:“吐蕃人?”
李建成点点头道:“不错,吐蕃人与我大唐相恶多年,已是众所周知,凉州、甘州、沙洲、瓜州、松州等十数州县都遭遇到吐蕃人的洗劫,如今拆分西域都护府,改为三镇,若三镇之间,互不隶属,互不为援,容易被吐蕃人各个击破”
李建成道:“虽然吐蕃内部混战,然而二百余万吐蕃人,分设五“茹”,每一个茹辖境大体相当于我们大唐的一个上军总管府,不下五万人马,如今刘十善身首异处,河北叛乱已被平定。突厥人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按照他们的秉性,一定要在什么地方扳回局面。虽然未必敢立刻兴兵进攻河东、陇西,但他们完全可能向幽州开刀,作为报复,在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大唐的军事重心会北移,尤其是剑南道大军抽调北上,有很可能给吐蕃人趁虚而入的时机!”
在一旁廷议的裴寂、萧瑀、封德彝面色沉重起来。
封德彝望着李建成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李建成道:“现在主动权在吐蕃人和突厥人手中,我们大唐非常被动!”
说到这里,李建成转身向李渊深深一稽,道:“千日防贼,终会有一疏,所以,儿臣以为,我们大唐应该主动出击,一劳永逸解决东突厥问题!”
李渊点点头,却没有发表意见。转而望着萧瑀道:“萧相国,咱们明年国库可以有多少盈余?能不能支撑起明年二十万人马的供应?”
打突厥那是国战,大唐至少需要出动三路以上行军总管,抽调大唐半数精锐,加上民夫,二十万人马的粮食准备,其实是往少了说的。
一听这话,萧瑀的脸顿时就哭成苦瓜,他道:“陛下,上元节将至,各级官员,勋贵需要赏赐,十二卫大军,数十万将士,国库里哪里还有什么盈余!”
国库里没钱,这仗就没有办法打,李渊叹了口气,道:“此事,容后再议!”
李建成又道:“陛下,年关将至,秦军领在出镇河东,不能伺候陛下身前,儿臣请旨,请陛下恩准秦王回京!”
这下,李渊更加惊讶了。李世民出镇河东,他就是困在河东,对于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丝毫没有威胁,李世民就算再怎么不甘心,他也只能认命。总不能左右朝局。可是只要回京那就不同了。
李世民身上兼着大唐尚书令,哪怕裴寂也是李世民的下属,李世民如果借机在朝廷上下安插自己的人手,李建成同样也没有办法阻止。
李建成居然丝毫不介意李世民对他的影响,反而极力促使李世民回京。这让李渊非常意外。
李渊望着李建成道:“此事,朕准了!”
接着李建成与裴寂等就一些国事进行商议,忙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李建成这才罢朝回东宫歇息。
望着李建成远去的背影,李渊笑道:“太子今日的表现,朕很满意。”
裴寂朝李渊一稽,笑道:“恭喜陛下。
李渊点点头道:“太子没有因为秦王对他有威胁,就阻止秦王回长安,论事议政,仍然能够本着公心就事论事,极为难得,是位纯臣。朕要封赏安陆郡王承道,为荆王。中书舍人何在?”
内侍连忙出去传中书舍人。
按大唐制度,太子之子为皇孙,事实上历史没有皇孙这个官职,李承道在武德二年受封安陆郡王。而李承乾则封为恒山王。
太子或亲王之子,可敕封郡王,或嗣王。但是,荆王却不是郡王,而是一字亲王。虽然不如秦、赵、齐、魏、燕等王尊贵,但是这确实向朝野内外释放一个信号。
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稳固如山,李渊非常满意这个太子。
中书舍人快速拟写圣旨,就在这个时候,李渊又道:“恒山王徒封中山王!”
李建成拖着疲惫的身躯朝着东宫行去,东宫大殿门口,韦挺焦急的背着手踱步。
看着李建成归来,韦挺急道:“殿下,你真上奏请秦王回京?”
李建成点点头道:“怎么不可?”
“魏玄成真是自作聪明,他这是要养虎为患啊!”韦挺气急败坏的道:“魏征你到底是东宫的人,还是秦王的人!”
魏征被韦挺一句话噎住了。
然而韦挺依旧喋喋不休的道:“吃着东宫的饭,干着秦王府的活,你可是大忠臣!”
魏征自然不是容易认怂的人,如果打仗他自然不行,肯定干不过韦挺。如果打嘴炮,魏征可是不怕任何人,魏征指着韦挺道:“韦易直,饭可以乱吃,话可不可以乱说,今天你必须给我一个解释!”
“哼!”韦挺火冒三丈,指着魏征道:“你魏玄成真以为我冤枉你了吗?秦王府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他们饶是智计百出,一样没有把秦王弄回长安,你倒好,轻飘飘一句话,把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办不到的事情,轻易办到了!”
李建成看不过去了,劝道:“易直严重了!”
就在这时,一队中官手捧着明黄卷轴,急步匆匆而来。
魏征赶紧上前迎了上去:“敢问,可是宫中来了旨意?”
宦官满脸堆笑道:“贺喜殿下,恭喜殿下,陛下恩旨加赐安陆郡王为荆王!”
听到这话,就连韦挺也愣住了。
李建成赶紧让人把李承道带过来,十二岁的李承道已经长得个子超过七尺,身子非常挺拔。
宦官抑扬顿挫的展开圣旨宣读:
大唐皇帝制曰:安陆郡承道,惟国之良臣,子能移孝,父寔教忠。矧雄邦、宏藩臬之功,宜考室、懋創垂之報敕封荆国王、咸闻内外使之!
帝诏曰:程妇德者,以夫;观母仪者,以子。尔若夫为儒彥,子为纯孝,已树懿范,于於彤闱,宜贲恩光于元壤。郑氏者,乃太子妃,荆国王母也,克孝而慈,终温且惠,筥筐佐饭,早承垂白之懽,机杼宣勤,夙替汗青之业
此时韦挺惊呆了,李渊不仅仅加封李承道为荆国王,同时也赐封太子妃为大唐全国父女典范,特别是有具,有仪母天下之德。
这句话就更厉害了,从太子妃要想母仪天下,李建成必须是皇帝。更何况,也只有皇帝之子,才能敕封一字亲王!
李建成也惊喜若狂,太子妃郑观音一脸喜气洋洋,她成了天下妇女典范,急忙让人给前来宣旨的宦官们发赏钱。
郑观音嫁给李建成十四年了,从来没有得到如此殊荣,高兴之下,她更是把钱不当钱。
像这种册封嘉奖圣旨,一般也就讨个十几贯,可是这一次郑观音一下撒了五百多枚金豆子,要知道金子与铜钱的兑换是一比十,这相当于五千多贯。差不多是这些内侍十年的俸禄。
魏征嘴角上扬,微微一笑道:“韦易直,你说这一句话,换个一字亲王值吗?”
韦挺闻言一时语塞,他现在敢说不字。太子妃绝对不会放过他,韦挺苦笑不已。
望着东宫喜气洋洋,一团和气。李建成的眉头微微皱起,望着魏征道:“玄成,你说陈应在这个时候请旨返回长安。所谓何事?”
魏征沉吟道:“殿下,陈大将军请求回长安,无非就是担心陛下忌惮,否则,在西突厥未灭的情况下,陈大将军怎么可能回来?此时此刻回长安,何尝不是,功亏一篑?”
李建成闻言,脸色一沉。
韦挺本想说陈应回来也好,东宫也是用人之际。
就在这时,魏征叹了口气道:“当年,魏征在密公麾下担任记室参军,北邙之战前,魏征其实已经看出,王世充军粮不济,急于求战,密公新败,士气低落,却急于求成,最终北邙之战,密公一战而败”
说到这里,魏征接着道:“此时此刻,西突厥与北邙山下的王世充有什么区别?陈大将军不回长安不出三年,拖也可以拖垮西突厥了。”
李建成苦笑道:“可惜啊,这么好的机会,只能放弃,本宫只是太子,有些事,有心无力啊!”
“大唐有太子殿下,乃苍生之幸!”韦挺一脸担心的道:“太子殿下,臣得到消息,长孙无忌已经秘密南下江淮。”
李建成眉头一皱,道:“他去江淮做什么?难道是准备收拢江淮军?”
魏征道:“殿下不用担心,长孙无忌肯定徒劳无功。”
第二二五章 极品宝马血里红
疏勒的冬天非常冷,这一点陈应都深有体会。猛虎义从的信使,身穿厚厚的棉衣,脚上还有羊皮靴子,然而在冰天雪地里策马奔腾,依旧差点冻僵。
好不容易放在暖房子让信使暖醒,接到信使的急信。陈应的脸瞬间就阴沉如水。
历史总在不停的重演,或许是受了李建成的刺激,在平定河北之乱时,幽州李艺被突厥人袭击,丢盔弃甲损失万余人马,李建成趁势命薛万韧为幽州军统军,驻守右北平。李艺因为战败了,被降职责罚无话可以说,李建成成功收编了李艺麾下部曲。或许是受了李建成的刺激,李世民居然派出长孙无忌率领十数名亲卫,前往江淮,去收编杜伏威的部曲。陈应接到这个密信的时候,长孙无忌恐怕早已到了江淮。
虽然李世民与杜伏威是义结金兰,或许李世民得到了杜伏威的许可与支持,然而此时留守江淮的是辅公佑。整个江淮早在武德二年的时候,杜伏威就改变了原本的流寇作风,努力营造江淮基业。
杜伏威与窦建德一样,出身低微,由于本身就深受赋税之苦,杜伏威对江淮七十四县境只收很低的赋税,同时,可能是出于贫苦农民对贪官污吏的先天仇恨,杜伏威下令凡官吏贪污者无论轻重一律处死,这当然是不太合理,但却使杜得到了江淮人民的支持。
由于江淮由于地缘因素,一直在政治上被边缘化,所以在江淮世族对于大唐朝廷任用北方士人非常不满,他们却愿意与一个并不专政的杜伏威联手。以世族帮助杜伏威安抚百姓,整个江淮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不仅恢复了隋末之乱死难的人口,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武德三年杜伏威向李唐朝廷称臣之后,江淮地区就形成了以杜伏威、王雄诞、阚棱、辅公佑等为首的武人和江淮世族集结相结合的政治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自然非常排外,别说李世民一纸命令,恐怕就是李渊的命令都不会好使。
一旦长孙无忌在江淮碰壁,或者受到抵制,以长孙无忌有仇必报的性格,下一步,他肯定会炮制辅公佑谋反的所谓证据,逼返辅公佑。在原本的历史上,辅公佑确实是反了,不过当时因为李唐朝廷命令李靖为东南道行军总管,率领唐军精锐迅速平定了辅公佑之乱。
只是这个时空,因为陈应的影响。让李渊开始忌惮陈应,为了防备陈应,把不惜把李靖从东南道调到陇右道,成为凉州大总管。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辅公佑再像历史上造反?李唐朝廷用谁是平叛?
李世民麾下的河东军以及秦琼、程知节、牛俊达、谢映登、张公瑾、张亮等倒是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可以出于政治的考量,李建成以及其麾下的武将官,绝对会不遗力的反对李世民率军平定江淮之乱。
李建成麾下有薛万韧、薛万彻、冯立、李瑗、魏忠、李世绩、韦挺同样也人才济济,同理,李世民麾下的政治势力也不会允许李建成再立新功,所以无论是李建成亲自挂帅,或者由东宫门下将领平叛,一样会被阻止。
正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又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由于李建成、李世民的储君之争,双方都也不会拿到平定江淮之乱的机会,那么朝廷里,除了李靖之外,还有中立派将领吗?
有倒是,比如任国公刘弘基。官居骁卫大将军。还有身为吏部侍郎的殷开山。不过,进入武德六年的殷开山身体大都不好。
可惜,像河北、山东安抚经略大使、左武卫大将军、淮安王李神通,恐怕不能轻离河北。
算来算去,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陈应的舅哥李道宗了,不过李道宗看样子也倾向李世民。
唯一可以出兵镇压的只有河涧王李孝恭了。
但是,对于这个与李靖搭挡了六年的李孝恭,陈应有点拿捏不准。李孝恭确实是平萧铣、经略巴蜀、招抚领南诸州立下大功。但是,他的这些功劳,全部都有水份。用句毫不客气的话说,哪怕是一头猪跟着李靖,都可以赚足功劳。李孝恭的这些功劳,有多少是李靖带给他的?
就好比李建成善战之名,强过李世民的战功,如果没有陈应,他的善战之名要失色三分都不止。
想到这里,陈应不禁心急如焚。
陈应再一次体会到了消息不畅的困难,更祈求长孙无忌不要激怒辅公佑,至少别让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血上加霜。
如今的大唐,除了关中之外,河东还没有扫平战乱的废墟,河北、山东更是处处闻哭声,到处树新坟。如果此时江淮再一乱起,恐怕不知有多少百姓会因而丧生。
现在的大唐,最缺的就是人口。每一个百姓的命都是宝贵的。
这一刻,陈应更加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杀掉长孙无忌。虽然他不敢对自己产生威胁,可是他长孙无忌同样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需要功勋,所以才会替李世民拿下江淮,这个鱼米之乡。
只是,只怕是好心办坏事,激起辅公佑的反弹。
正所谓好的不灵,坏的灵,陈应的担心,很显然已经成了事实。
李世民给杜伏威斟上酒。
李世民捏着酒盏,半天不知道,该如何启齿。
杜伏威默然不语地,将酒一饮而尽。
李世民再给杜伏威斟满酒,李世民期期艾艾的道:“杜兄长,真是抱歉我答应让你重回江淮,但现在我却食言了。”
杜伏威一声叹息道:“贤弟,事已至此,我也不再奢望重返江淮,只希望陛下,能够看在杜某诚心归顺的份上,善待江淮将士。”
李世民拍着胸脯道:“兄长放心,此事我一定倾尽全力,居中斡旋。”
杜伏威不予置否的看着李世民道:“你知道,我现在最担心的人,是谁么?
李世民疑惑的道:“谁?”
杜伏威端着酒杯,一脸苦笑道:“我那个结义兄弟辅公祏。”
李世民莞尔一笑道:“为什么?”
杜伏威淡淡摇头道:“我太了解他的为人了,辅公祏,是一个绝不甘心雌伏的人。江淮军掌握在他手中,早晚要出大事,所以我才让雄诞陪着长孙无忌一同前往江淮,以雄诞的威望,夺下辅公佑的兵权,应该不难!”
李世民试着问道:“兄长,你的意思是,辅公佑有割据东南的雄心?”
杜伏威道:“他有这个野心,只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说到这里,杜伏威苦笑道:“还有江淮世族门阀,就连为兄也是骑虎难下!”
李世民点点头,他明白杜伏威的担忧。事实上,这也是整个大唐的隐忧,河北世族不满河北被关中的治理,所以他们才会跟着刘十善这个粗鄙之人反叛,明明知道他们的反叛不会成功,仍旧铤而走险。
这也让李世民有机可趁的关键因素。
整个南方世族中,李唐朝廷只有萧时这一个相同,六部尚书与侍郎,几乎没有江南人,地域排外还有内心的怨恨,很可能会如火山一般爆发。
杜伏威微微有些醉意,他起身时,身子摇摇晃晃,几乎站不住了。杜伏威望着李世民道:“江淮十数万兄弟的性命最大,为今之计,杜某只能对不住辅公佑了!”
李世民惊讶的望着杜伏威,实在难以想象,杜伏威居然敢朝辅公佑下狠手。
杜伏威其实心中更苦。
九州一统,天下归心,大唐占据了大义之风,根本就不会允许像江淮军这等政治势力集团的存在,更何况这个政治势力集团还与朝廷风牛马不相及。
辅公佑一直像让杜伏威称制登基,他好当一个一字并肩王。如果不是看着杜伏威在军中威望太高,又有五百义子掌握诸军,辅公佑肯定会取而代之。
杜伏威也在感叹,人啊,随着地位的不同,人心总会变的!
杜伏威拿着酒坛子,往嘴里倒酒。
李世民看着杜伏威的状态不太对,赶紧上前劝道:“兄长,你醉了!”
“酒了好啊,只有醉了,才能解千愁!”杜伏威继续灌着酒,渐渐变成一团烂泥。
李世民望着地上的杜伏威,脸上一团纠结:“对不住了兄长!”
长孙无忌与王雄诞携带着一辆辆大车进入江淮军帅堂,数十上百名江淮将领与辅公佑一起接见长孙无忌与王雄诞一行。
“辅仆射,这是秦王殿下送你的礼物!”长孙无忌捧着一个剑盒递到辅公佑面前。
辅公佑接过长剑,只见剑鞘是用鲨皮制成,乌黑油亮,不过没有什么装饰,显得平平无奇,他随手抽出长剑,一道寒光透匣而出,这把长剑长三尺,剑身二指半阔,剑脊很厚,剑刃看上去也不是很锋利,但是上过战场的老兵都知道这才是真正可以用于战阵厮杀的利器,像那种剑身比纸还薄,随手一挽就剑花乱闪,貌似轻灵的剑,只能是拿来耍帅。
长孙无忌解释道:“此剑是用高锰钢铸造而成,八斤重左右,能一剑斩断并排的十六卷草席!”
长孙无忌此言一落,众人一阵惊呼。
劈斩草席是测试刀剑锋利程度的常用办法,通常是将一卷卷草席并排着固定好,然后使出全身力气劈斩过去,斩断草席越多,证明刀剑越锋利,因为草席这玩意很柔韧,阻力很大,劣质刀剑根本就斩不动。
唐军制式的横刀一般是以一刀斩断六卷草席为准,每一把刀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否则工匠就要倒霉了,这把长剑能一剑斩断十六卷草席,说它“削铁如泥”一点也不为过。
事实上,高锰钢的硬度比高炭钢高出将近五十洛氏硬度,如果拿同等质量的高炭钢与高锰钢相砍,高炭钢肯定砍不过高锰钢。
辅公佑试着挥舞长剑,只听到风声啸起,寒光逼人,不禁笑道:“好剑!看起来平平无其,但握在手中,总有一种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冲动,真是好剑!”
长孙无忌满脸堆笑道:“辅仆射喜欢就好,喜欢就好”
辅公佑收回剑。
身边的江淮军左副统军阚棱望着此剑眼馋不已,不过他不擅长使剑,他的兵刃就是陌刀,霸道无比。不过,陈应交好阚棱,不仅送了阚棱一身高锰钢明光铠甲,同时也送到他一套刀,包括九斤六两的高锰钢横刀一柄,两斤三两的短刀一柄,重达三十六斤的高锰钢陌刀一柄,还有一柄破军刀。
阚棱兴奋的道:“有我的礼物吗?”
长孙无忌笑道:“阚将军勇猛无双,秦王殿下听闻阚将军缺一匹上好的坐骑,所以让无忌带来宝马一匹!”
阚棱身高八尺六寸,相当后世的两米零二,他的体重超过二百二十斤,如果算上他的陌刀和铠甲,全身重量超过三百斤。足足是两个人的份量,一般战马托起阚棱,根本走不了多远,更别提在战场上冲锋了。
为了解决个人的战马的问题,阚棱无奈之下,只好寻找了一匹壮硕的骡子,勉强可以驮着阚棱上战场。
只不过,骡子太不像话了。
这也是阚棱感觉不爽的地方,可是没有办法。江南本来就缺马,杜伏威也从来不与突厥打交道,哪怕让人从草原买马,买到的也大都是矮小的突厥马既蒙古马的原型。
不一会儿,长孙无忌让人牵来一匹战马。这匹战马高达七尺,足足比平常的战马高了将近一尺有余,有一抹淡金色的鬃毛,这匹马齿数还很轻,但精神抖擞,睥睨之间有一股王者气派!
阚棱看了一眼,眼睛就再也挪不开了,眼中露出赞赏的光彩,兴奋的道:“好啊,好马,你真舍得把这匹马送给我?”
长孙无忌笑道:“当然,宝马配壮士,更何况,这匹马是秦王殿下亲自从颉利可汗手里夺回来的,并且亲自给驯服的。这匹战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血里红!”
阚棱走向这匹“血里红”,“血里红”很是通人性,原本它睥睨众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可是随着阚棱走向它,它那原本嚣张的目光,顿时温顺了下来。阚棱身材高大,煞气腾腾,给它了太多的压力。
不过,“血里红”到底是马中王者,没有那么容易驯服,随着阚棱靠近,“血里红”突然仰蹄嘶,甩掉身边的马奴,开始朝着远处狂奔。
阚棱大吼一声道:“哪里跑!”
说着,撒开大腿,朝着战马追去。
第二二六章 明里一套暗里一套
阚棱别看身材高大,体重是两个人的体重,然而他却非常敏捷,健步如飞,仅仅十数息功夫,就拉近了与战马的距离,并且越来越近。
长孙无忌望着这一幕,膛目结舌。
秦王府有比较厉害的武将,比如秦琼,弓马娴熟。长孙无忌曾见过秦琼徒步追上战马,但是那只是一般的战马。
这匹“血里红”是颉利可汗的座驾之一,据说是拥有汗血宝马的血统,速度非常快。李世民曾经骑着“血里红”从太原城到苇泽关,足足有三百多里。如果普通战马,至少需要一天时间,然而这匹血里红,只需要三个时辰。
虽然不见得血里红可以快普通战马一倍的速度,但是血里红比普通战马快三分之一的速度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然而,阚棱居然可以追着血里红跑,而且拉近距离,恐怕秦琼也比不上阚棱。
就在阚棱去追“血里红”的时候,长孙无忌又继续拿着礼物向江淮军将领和武官员送礼,他给了辅公佑麾下大将陈当世一柄上好的马槊,冯惠亮一柄开山重斧,陈正通一柄丈八铁矛,徐绍宗一柄方天画戟。吴骚则是一柄高锰钢横刀。
长孙无忌如同散财童子一般,将江淮军大小将领,只要是说得着的,排得上号的人,全部送上一柄将领趁手的武器,就连左游仙这个记室参军,也送了一副可以斩十二捆草席的高锰钢剑。
长孙无忌拿着一套明光铠甲,送到孙安手中的时候,向着孙安显摆道:“这铠甲包括头盔、肩甲、胸甲、胫甲,都是精钢制造,而且份量还不是很重,算上头盔也不过二十斤。就这么一副铠甲,基本上可以对弓箭免疫了,射上了都只有弹飞的份”
辅公佑望着这一幕,目光与左游仙在空中一碰。左游仙知道辅公佑的担心,皱起眉头道:“这些剑、长枪,这些横刀,还有甲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