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男人。所有平阳公主统领过的部曲,都非常清楚,在战场上如果有将士露出胆怯或畏战逃跑,平阳公主根本不用督战队,直接拔刀砍人。
  所以对于没有担挡的人,李秀宁从来都是不假颜色。当李秀宁看到陈应高达六七百贯的礼单时,不由的火冒三丈。她瞬间只想到一种可能,陈应向她送如此厚重的大礼,目的就是想推掉支援灵州的差使。
  去灵州支援,不仅风险大,而且一路上非常辛苦。看着陈应细皮嫩肉的样子,肯定是不想吃这个苦。
  遇到柴绍,她别无选择。她与柴绍的婚姻,她做不了自己的主,当李秀宁遇到陈应的时候,还以为遇到了自己的良人。然而事实上陈应也不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废物。想到这里,李秀宁心中不由得一痛。
  突然,李秀宁俏脸变成狰狞起来,竭斯底里的吼道:“滚出去,不要让本宫再看到你!”
  陈应也不知道李秀宁怎么的公主病犯了,一股子邪气直窜脑门,正要作,却见李秀宁在灯光下里盯他看的冷峻眼神跟以往大不一样,愣了愣,心里终是明白李秀宁主、他是臣。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指男**隶。陈应终究还是臣,还是君主之仆。他淡淡的道:“即然公主殿下不稀罕这些阿堵物,陈应也不用在这些碍眼了!”
  说着,陈应抱起那只雪白俊俏可人的西施犬,朝着门外走去。
  陈应走的时候,非常坚决,就连马三宝要拉他一起喝酒,他就直接推掉了。
  经此一事,更加让陈应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混成一个人样。别说一个公主,就算是皇帝也休想给自己甩脸子。
  回到府邸,陈应蒙头大睡,直到翌日的日上三杆,陈应这才悠悠转醒。陈应就是这点好,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蒙头睡上一觉,次日肯定会满血复活。
  简单洗漱之后,陈应看到兰儿抱着那只西施犬,小心翼翼的道:“郎君,能不能别杀小白吃肉?”
  “吃肉?吃什么肉?”
  陈应有点莫名奇妙。
  看着满车财帛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兰儿是非常高兴地的。兰儿道:“我听上说这种小犬肉滚上三滚,神仙都站不稳!”
  “别听人家瞎说,这一只西施犬可以买上三五百只羊,谁能吃得起来!你要是喜欢的话,就送给你了。”
  “谢谢郎君!”
  这只西施犬实在是太漂亮了,别说是兰儿,就算是陈应也是非常喜欢。
  还没有等陈应吃过早饭,东宫内侍一个叫钱小五的奉太子口谕,召陈应入宫议事,陈应不敢怠慢,拿起两个馒头,跟着钱小五朝东宫走去。这个时代的馒头不同于后世的馒头,准确的说,应该是包子,里面有肉馅的。不过陈应不食羊肉的腥膻味,陈府的包子都是用大肉馅做的。
  一路顺利来到东宫,李建成对陈应倒没有客气,在用餐的暖阁里接见陈应。李建成道:“来,来,来,没用早饭就坐下来喝碗粥。”
  陈应也不生分,坐下来让边上侍候的宫娥帮忙盛了碗小米粥吃起来。
  李建成道:“现在真是多事之秋,刘武周兵犯汾州、晋州,你的圣旨最多三日,门下省就会下达,你需要准备什么物资,本宫提前给你准备一下!”
  陈应其实也猜到李建成一早喊自己过来多半是为这事,心想李建成就是不说,陈应也会向他提。
  “启禀太子殿下,勋二府全军装备以钩镰枪为主,弓弩和甲胄缺口甚大。”陈应道:“钩镰枪虽然威力不俗,不过那只可以对付旁企地叛军,旁企地叛军中全军都没有几张弓,所以不披甲胄,影响不大。可是突厥人和梁师都军中,都装备着相当多的弓弩,不着甲胄,一旦交战,肯定会损失惊人。”
  李建成点点头眼睛看着镶银的筷子尖,心想陈应除了出身太差外,其他地方无一处不让人满意。无论是战胜罗宗睺还是旁企地,陈应都有一定的运气成份在里面。宗罗睺是大意失荆州,没有看起陈应,疏忽大意吃了大亏。
  而旁企地则是因为崇义夫人意外出手,杀掉了旁企地。也等于陈应白捡了一个功劳。虽然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不过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拥有好运气。
  难得是他完完全全的认得清形势,心机沉勇也丝毫不比他人差。
  李建成倒是不忌讳年轻人比他更出色、更有心机,他要想掌握将来的大唐社稷,靠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庸才是不行的,当然当自己也是不成的。
  李建成道:“甲胄长安城府库里倒是有些,你需要多少,报个数!”
  陈应一听到这话,自然不会客气,当既开出了一张单子。
  大唐主要制式甲胄分为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当然,每一种甲胄的特点和功能都不一样,锁子甲是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当然,锁子甲对弓弩的防御能力不俗,不过对于刀斧劈砍的防御则少弱。
  锁子甲固然不如明光铠甲防御力惊人,但是质量更轻,方便士兵身体做出灵活而复杂的肢体动作,比如奔跑、跳跃。
  陈应随即写到:明光铠甲八百副、锁子甲和山纹甲各六百副。
  李建成看了一眼,摇摇头。
  陈应还以为李建成不满意陈应多报,急忙解释道:“殿下,这甲胄一战下来折损率惊人,臣多报一些只是为了作为储备……”
  “本宫岂能连此事都不知!”
  李建成拿起笔在纸上增加了几笔,数目居然变成了明光铠甲一千八百副,锁子甲、山纹甲以及细鳞甲各一千六百副、横刀、陌刀、戈矛、盾牌若干。
  陈应看着李建成书写的数字,膛目结舌,李建成给他列出的单子,足足可以武装上万人马。


第九十四章 重型雪爬犁
  “臣绝对不辜负太殿下厚望!”
  陈应诧异的望着李建成,非常疑惑。心中暗忖,难道李建成有意识的在培养私军?把这批物资交给自己,绝对比杨文干强。
  陈应其实对李建成也有一定的误解,作为大唐的开国太子,李建成直率、宽简、仁厚,很有才能。被弟弟李世民丑化,不是史书上记载卑鄙平庸的太子。
  李建成在军事上的成就,其实并不比李世民差。未立太子之前,他多次奉旨领兵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对唐王朝后方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剿灭司竹祝山海,镇蒲州,备突厥;讨伐稽胡,剿灭河北刘黑闼,平定山东;屯并州,备突厥;往幽州,备突厥。
  需要强调的是,李建成在北部抵御突厥,是李世民中原逐鹿取胜的必要条件,为李唐统一中原奠定了重要的后防基础。在这一系列军事活动中,李建成不仅取得了军事胜利,外战保家卫国,内战更善用怀柔安抚之策,从而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事实上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死亡,突厥二十万兵马,兵临长安城下,其实李世民也付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李建成活着的时候,有他防备突厥,突厥人始终不能过南阴山。
  这次突厥陈兵灵州,李建成始终坚持主战,和原来历史上唯一的不同,他原来手中只有一个薛万彻,现在多了一个陈应。
  李建成不可置否的点点头,望着陈应一脸郑重的道:“你也知道,咱们大唐如今乃多事之秋,然而突厥人来去如风,五千突厥骑兵屯驻在野猪岭的消息还有一个多月前的,现在也不知道突厥人有没有进一步增兵,灵州距离突厥太近,他们增兵比咱们更加容易,所以本这会向你请旨,给你便宜行事之权!”
  这下陈应更加吃惊,“便宜行事”这四个字在古代的意味可不简单,陈应的职责是行军总管,也就是说除了军事,他没有地方行政管理权。不过有了便宜行事就不一样了,他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不请圣旨就可执行,比如,狄仁杰说杀了薛青麟都在便宜之内(但是杀其他人就不在便宜之内,这条便宜行事专给查薛青麟欺压所设)
  “臣何德何能!”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于怎么样,瞬间,陈应心中一暖。这八个字谁都会说可是真正做到的却没有几个人。
  李建成接着道:“你还有什么需要,一并说出来,本宫能给你解决的,就立即给你解决了!”
  “臣请求调拨将作监一百匠户!”陈应道:“雪地行舟,打造难度其实并不复杂,然而这个东西在军事和民事上应用都非常广泛,如果让突厥人得到这个东西,冰雪不再成为行军的阻碍,大唐两三千里的边境线上,随时随地将成为突厥人的突破口,所以能瞒一时就瞒一时,绝对不能将雪地行舟的秘密外泄。”
  就在这个时候,陈应突然明白了为何许敬宗拿了自己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秘密,却没有在大唐军队全面推行开,恐怕是李渊担心这个秘密外泄。
  李建成道:“这个本宫可以作主,调给你二百户。雪地行舟不在匠将监打造,要去哪里打造?”
  “臣对长安不太熟悉。”陈应道:“不用就放在勋二府军营,勋二府全军将士可信!”
  李建成的动作相当快,早晨与陈应过府商议,不过两个时辰后午后二百匠户就抵达了勋二府军营之中。
  这二百匠户为首的是一名将作监作。将作监分为掌土木工匠之政,总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百工等监。而监作则是正九品的小官,当然可理解为监工。
  或许是因为阶级不同,陈应对监工可没有什么好感。不过,通过介绍,陈应这才对这名九品监作肃然起敬。
  林传福是一个吃百饭长大的苦孩子,在大业初年,当时林传福才十四岁,因在工部将作厅前乞食,给官府抓拿充入匠户。因为年纪幼小,也因为没有固定匠户人家收留,就混吃百家饭,跟着各行匠户出役学习,待他成年之后,已经是陶冶木瓦漆画诸术无一不能的全才性大匠,尤擅营造将作。
  林传福最出彩的莫过于为杨广造龙舟,大业九年杨玄感之乱,在进围东都时,杨广龙舟被叛军烧毁。大业十一年,杨广重新打造龙舟,这个时候二十五岁的林传福成为主事之人,林传福主导了龙舟制作,这艘高四十五尺(隋尺折今二十九点五一厘米),长二百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二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臣船他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打造完毕。
  可见林传福的能力是多么的强悍。杨广大喜之下,就赏赐了林传福一个正九品的监作之官。别看林传福的这个官不大,可以在将作体系内,却是破格隆恩了。因为匠户在古代属于贱籍,九品官再小,那也是官。
  就好比后世一个普通临时工要成为正科级干部,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陈应看了一下名单,这二百名匠户,涵盖了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砖作、窑作等涉及营造将作的十二工种之外,还涉及铁作、制舟、制车等相关行当有二十六名大匠师率领。
  陈应暗暗惊讶,李建成对他实在是太好了。要知道整个将作监虽然有三千余匠户,但是其中拥有大匠师级别支持等级的人不过三十六人。事实上这每一个大匠师的含金量,不比林传福这个监作低。
  陈应将雪爬犁的样式的功能与林传福等人粗略一说,林传福果然是一点就透,马上组织工匠展开制作。
  陈应为了运输军用物资,自然不能使用小型的雪爬犁,他需要的是重型雪爬犁,制式是长二十二尺,雪橇的宽约两尺有余。可以装载四千余斤重物。这样一个庞大的雪爬犁,只要围上兽皮,在上面睡觉都没有问题。
  仅仅用了一天时间,第一架雪爬犁已经打造了出来。林传福让人通知陈应。
  陈应急忙前来观看。


第九十五章 大计划
  陈应看到这具刚刚打造的雪爬犁,瞬间就被吸引住了。柳木做的雪橇,打磨得光滑如镜,最让陈应奇怪的是,整个雪爬犁,居然没有用一根钉子。
  “钉子在晃动过程中,会慢慢脱落,用榫就不一样了。榫对准铆后用水泡浸。木头一涨比钉子钉还结实。”
  林传福看着陈应,笑盈盈的解释道:“陈将军发明的这个雪地舟非常高明,不过可以用来装货,还可以载人。只要支上暖棚,放上火盆,脚炉,就算冰冻三尺,在里面也感觉不到寒冷。”
  “不错,不错,非常不错!”陈应点点头道:“咱们这种雪地舟一次性打造至少八百具其中一半打造成载人的暖棚,一半打造成载货用的空架!”
  陈应此时已经知道了,李建成并不当算让陈应率领勋二府前往灵州,而是准备提升他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武散官),以东宫右率卫将军,统领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共四府十六团四千八百人支援灵州。
  按说陈应这个年纪实在太轻,李渊也不会同陈应领兵。不过也不知道秦王李世民是出于准备看陈应笑话,还是给李建成一个用人不当的机会,居然没有反对。而朝中众臣,向来以太子马首是瞻,居然附议。
  所以,李建成顺利通过了李渊,经过门下省任命陈应为忠武将军、领太子右率卫。李建成批成陈应的兵刃和甲胄、粮秣是四用在四个府上,而非是一个勋二府。四个府又十六个团,足足拥有四千八百余名战兵,为避免中途出现非战斗减员,只能打造尽量多的雪爬犁。
  在雪爬犁上装了皮棚,就像马车一样,可以躲里避寒,不仅可以节省将士们的体力,同时也可以减少非战斗减员。
  陈应是一个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人,随着林传福打开了陈应的思路,他思路也瞬间活络起来。马车可以搬上雪爬犁,床子弩为何不可以搬上雪爬犁?
  打造成雪爬犁弩机车?
  投石机呢?
  偏厢战车呢?
  是不是也可以打造一个庞大的指挥车?
  偏厢战车?
  偏厢战车是明代名将孙承宗发明的战车,他采取吸纳戚继光车阵的优点,博揽众家之长,形成一套完整的战车战法,让来去如风的满清骑兵望而兴叹。突厥骑兵来去如风,这个偏厢雪爬犁,只要首尾一围,就可以组成一个移动的盾牌墙,无论多少骑兵,望着这种盾墙,只得望而兴叹。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内,陈应就吃住都在勋二府驻军大营内,与林传福等人商议着打造更多功能性的雪爬犁,在陈应的捣鼓下,陈应陆续发明出了,可以在停止时发射三枪寒鸦箭(既床子弩)的床弩箭爬犁。
  可以装载并排四口大锅,一次性可以做出供给一百十二人吃饭用的炊事爬犁。
  长三十三尺,宽六尺携带八面行军战鼓的传令爬犁。
  加装了三叠升级梯的瞭望爬犁。
  可以同时让十二名士兵躺在爬犁上休息的房车爬犁。
  最让林传福无语的是,陈应居然打造了一个中军指挥爬犁。
  这个中军指挥爬犁是陈应的发明灵感来源于赤壁之战时曹操的连环船,他打造四具长二十八尺,宽约一丈二尺的房车爬犁,宽阔的地形中,就可以将四架爬犁并装在一起,组成一个长五十六尺,宽二十四尺的巨大房车爬犁,这个庞大的爬犁车拥有将近四百平的面积,足够陈应在车里召集四府十六团又四十八旅将共一百余领举行作战部署会议。
  二百余匠户,用了三天时间打了一百多架雪爬犁,不过距离陈应需要的雪爬犁的数量,相差甚远。不过陈应通宵达旦,熬夜了一宿,眼睛红得像兔子一样,魏文忠苦劝陈应,陈应只好返回家中休息。
  陈应连澡都没有洗,就合衣躺在床上,刚刚睡了不过半个时辰,甘露殿常侍陈齐率领宣旨仪仗一百余人打着号旗浩浩荡荡抵达陈应府邸。
  中官宣旨,陈应不敢怠慢,只好红着眼睛出来接旨。
  当陈齐看到陈应的时候,凑近陈应低声道:“本家,年少戒色!”
  “握草!”陈应很想解释,自己根本不像陈齐想象的那样,可是陈齐却摆摆手道:“这是中旨,不用下跪!”
  陈应也讨厌动不动下跪,躬身肃然。
  陈齐就咳嗽一声,清清嗓子道:“大唐皇帝制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尔宁远将军、折冲都尉陈应,燃薪达旦,破卷通经,授以伯爵勋职理宜然也。不意朕访边务,梁贼扰我灵州,尔援古今颇牧。兹特授尔为忠武将军,太子右率卫将军,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另加丕绩,钦哉。武德元年十一月二十。”
  陈应现在的古文言文的功底多少有点了,特别是对于应用公文多少有点了解。尽管早在李建成通了气,可是陈应听到圣旨,仍旧兴奋异常。
  一个正五品宁远将军、折冲都尉在大唐将来有六百七十多个,属于中层军官,可是右率卫忠武将军则不一样了,而右率卫忠武将军,则是正四品官职。从职权上来说,忠武将军,等同于十二卫将军。那个时候,十二卫相当全国十二大军区,作为副手。陈应此时的军衔应对比中将或少将。
  有道是屁股决定脑袋,现在陈应考虑的也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这次灵州能不能保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陈应现在开始疯狂的筹备中,没有棉花,只能尽快加工出来足够多的羽绒服,否则光有暖棚雪橇,一样无法避免大规模非战斗减员。
  陈府大力收购鸭子毛,然而陈应发现市面上的鸭子毛居然没有了,别说廉价买,就算高价买,也买不到了。得到这个消息,陈应大急。
  陈应望着梁赞问道。
  梁赞躬身道:“据说羽绒被服一床两幅被褥,居然卖到百贯,现在全城各家都在高价购买鸭子毛。”
  陈应皱起眉头道:“都是谁在购买鸭子毛?”
  “京兆韦氏,闻喜裴氏、京兆元氏都在买!”梁赞道:“就连万年县令苏护也悄悄让家人买鸭子毛囤积!”
  “买得好!”陈应还真没有忘记苏护的过节,兰儿所受的屈辱,事实上李孝广只是一个把,而握刀的手其实是万年县县令。
  得知苏护居然在暗中购买鸭子毛,一个巨大的计划在陈应脑袋中慢慢形成。


第九十六章 善恶一念之间
  陈应想对付苏护,以他现在的实力而言,实在是太难了。尽管苏威已经失去圣眷,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陈应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出手对付苏护,也不一定成功,反而有可能功亏一篑。
  所以他必须找到一把可以帮助自己的刀子。当苏护也在指使人手暗中收购鸭子毛的时候,这个刀子出现了。
  陈应将羽绒被服献出李渊,不是因为陈应大公无畏,可是陈应知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这么一大块蛋糕,以陈应的实力和身份,根本保护不住这么一块大蛋糕。所以顺水推舟,陈应将羽绒被服献给了李渊。
  现在他却被奉命率军支援灵州,而军中将士防寒问题成了重中之重。现在不比后世,在家禽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时候,整个长安城,整个天下的家禽仍不足后世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陈应没有详细统计长安城内的羽绒有多少。不过四千八百余人,人手至少一套羽绒服至少需要三四斤羽绒,一个羽绒睡袋至少需要七八斤,平均每个人需要至少十二斤羽绒,不算备用,一次性就需要五万七千六百余斤羽绒。
  可以说长安城即使全部搜集,肯定没有这么多羽绒。然而军需当先,其他只能靠边。无论太子,还是李渊绝对会硬着头皮,让将士们穿着单衣上前线。在大唐内部,谁也没有李渊和李建成这两把最锋利的刀子了。
  陈应最初的目标只是李孝广,然而苏护居然还好不死活的跳出来,陈应自然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了。现在谁碰羽绒谁倒霉。其实也不能说是全部倒霉,至少是根基最弱,后台不太硬的人是倒霉蛋,如果苏威的圣眷不衰,那么苏护怎么也不可能沦为这个倒霉蛋,不过现在他却是最好的替罪羊。
  陈应急忙去东宫寻找李建成,可是李建成却不在东宫,直到掌灯时分李建成这才返回。陈应耐着性子,连续续了七次水,这才等到李建成到来。
  李建成道:“陈将军,你不去筹备出兵事宜,在这里有什么事?”
  陈应故作犹豫,不急不燥的道:“臣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什么事情,你还有什么话不能对我说的?”李建成笑着问。
  陈应道:“太子殿下,右率卫支援灵州,羽绒被服恐怕不易弄到了!”
  “哦!”李建成的眉头皱起,问道:“怎么回事?”
  “臣发明羽绒被服,短短时间风靡长安,如今长安的所有羽绒皆被各大世家和门阀囤积起来,要想赶制右率卫羽绒戎服,恐怕不易做到!”陈应道:“若有羽绒戎服和羽绒睡袋御寒,恐怕将士们被冻伤冻死甚众!”
  李建成看着陈应眉眼间毫无担忧之色,窥得他似乎有应对之策。就问道:“陈将军似乎有应对之法?”
  陈应点点头道:“各大世族门阀囤积羽绒,无非是为谋利。”
  作为世族子弟,李建成非常清楚这些世族门阀的秉性,这些世族门阀眼中只有家族,从来没有江山社稷,国家利益。现在他们为谋私利,肯定会置国法于不顾。现在已经被各大门阀吃到嘴里的肉,再让他们吐出来,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除非是拿国库之钱,高价从他们手中买过来。不过坐地起价,也同样是世族门阀的秉性,一旦朝廷出面购买,他们肯定会以十倍,甚至数十上百倍的价格卖给朝廷。
  朝廷自然不想做这个冤大头,可是却又不能不管不问。
  陈应道:“让世族门阀顾全大局,无疑是对牛弹琴。那不如就杀鸡儆猴!”
  “谁是鸡,谁是猴?”
  “京兆杜、京兆苏,京兆刘为鸡,荥阳郑、太原王、闻喜裴为猴!”
  事实上陈应所提的这六家,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代表性。京兆杜氏为官宦世家,在北周和隋朝时期三品以上高官,其代表人物就是义兴郡公,隋朝工部尚书杜果。而现在的青年才俊则是陕州总管府长中杜如晦。
  京兆苏氏也是京兆名门,特别是在苏威时期成为隋朝四贵之一,京兆苏氏就成了京兆有名的望族。而京兆刘氏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大唐的纳言、特进、户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刘文静。
  陈应提出的这个鸡,或多或少都给秦王世有点关系。此时李建成也醒悟了过来,这是要敲打一下秦王李世民,省得他得意忘形。
  李建成道:“这几家也非良善之辈,只怕会不易捉到他们的痛脚!”
  “但是他们终究还有是痛脚的!”陈应道:“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太子殿下还怕他们真的敢耍花招吗?”
  对于老百姓,皇帝高高在上,绝无人敢反抗,事实上这世间就没有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力。至少在这个的问题上,当今李渊也好,李建成也罢,他们都无法任着性子来。
  要是强行将各世族门阀收购的羽绒拿出来,京兆贵族与朝中其他派系即使未必敢集体罢工,但是暗中阻挠一二就足以使局势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甚至可能使政令连皇城都出不了,更不用说将天下局势掌握在一人手中。
  不过若是构陷其中几家谋犯,无论是关陇贵族集团还是山东贵族集团,他们只要看到李建成父子证据确凿,保政不会在这一事件上与李渊父子纠缠。
  “此事绝不可跟外人言,”李建成严厉说道,“你便当此事未曾提起过”
  陈应知道李建成心动了,但是构陷杜、刘、苏三家也未必容易的事,但是一旦偷鸡不成并且事情败露就是大祸,李建成不可能不小心,也不可能不跟李渊商量就用此策。
  自己无罪无过,险遭灭门之祸,这是事实。尽管陈应也知道构陷三家,会让不少无辜的人枉死,但是陈应却不是一个心软的滥好人。就凭苏护对自己和兰儿做的事,他就已经有了必死的理由。
  没有人会一辈子专做坏事,也没有一辈子全做好事,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这便是人性。
  苏护的仇不能不报,要除掉苏护这个万年县令,唯有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出手。具体如何做,怎么做,那就不是陈应关心的话题了。


第九十七章 富贵险中求
  对于李建成来说,李世民对于最大的威胁还是因为战功问题。迫于形式的需要,李建成不可轻易离开长安。而秦王则可以不有牵绊的率军出征。
  现在李建成好不容易利用瓦岗李密、江南杜伏威欲请附和结盟事情,吸引了朝廷的主要注意力,让陈应率军支援灵州。陈应能不能成功,李建成要悉数担责。
  陈应如果可以顺利解围灵州,也可以让李渊降低对李世民的依赖程度,李建成自然不愿意陈应出现任何差池。陈应需要甲胄,李建成利用职务之便,超额满足陈应的需求,陈应需要匠户,李建成也毫无犹豫的满足陈应。
  李渊同意在这个时节支援灵州,其实就是出于陈应发明了羽绒被服,因为羽绒被服的出现,可以大量减少非战斗损失。可是如今长安城的羽绒被世族门阀抢先买空,也就意味着陈应无法顺利完成任务。
  要说羽绒被服的暴利,李建成可不这样想。尽管羽绒保暖性好,不可到底不如上好的皮草华贵,真正的贵族还是不不屑使用,可是高昂的费用也不是平民百姓可以负担得起的。长安疯狂抢购羽绒,也极可能是李世民在幕后指使。
  他们抢购买羽绒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谋利,而是为了扯陈应的后腿,也是为了激化李建成与长安勋贵门阀势力的矛盾。
  陈应不是门阀子弟,自然不明白门阀真正的可怕之处。世族门阀世代联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所谓的杀鸡儆猴,根本就无从谈起。只要李建成敢举起刀,势必会让现在的形势变得一团糟,不管错在谁,李建cd是要担责的。
  服软认输,自然也不是李建成的性格。李建成让郑观音将一床羽绒被褥包裹起来,亲自带着去了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李纲的府邸。
  李纲的门房名叫李念波,年约四旬,有道是近朱者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