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点点头。
  众农民一脸忐忑的望着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是皇帝老儿的儿子,这些农民看到县令都感觉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而且不见得会与他们说上一句话。
  至于李世民,那就是大得没边了。
  长孙无忌道:“堆肥还是不如化肥啊!”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他从陈应的清林里试验田,特别是产量让他印象深刻。陈应在清林里其实采取的是循环养殖体系,用青草养牛马、牛马的粪便加上饲料可以养猪,猪的粪便,又可以丢入鱼塘里养鱼虾。而且麦秸秆和高梁杆不用烧掉,可以用来养活牛羊。
  这样以来,农民手中增加的不仅仅是粮食,而且还有牲畜。他就照搬陈应的那一套,打造农具、带领军士和农民修通沟渠,用水排车抗旱,好不容易,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了,他当然要过来看看。
  小麦的收成还算提高不少,大量的水车、竹渠和灌井给麦田提供了充足的水,很多麦田的收成达到了三石有余,一些肥田甚至多达四石五斗,这相当少见了。
  但收成让李世民不大满意,看了几块田都是这样,李世民不禁皱起眉头来,说:“这产量比我预想的要差很多啊。清林里那边的产量普遍在四石以上,用同样的种子,同样的技术,为什么产量会差这么多呢?”
  长孙无忌笑着说:“我们肥料不够,产量当然比不上那边了。肥料充足,想不丰收都难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唉,肥料!”
  他知道这不能怪农民们,为了提高产量,农民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积肥、沤肥、捡粪,甚至连池塘里的淤泥都通通挖了起来施进田里,可肥力还是跟不上。太原盆地里有十数倾田呢,还有浅山上大量的蔬菜瓜果,样样都要肥料,就算他们把山上的草木全部割回来烧成草木灰也不够。
  李世民拍拍手,说:“看来,想要收成好,还得多养些鸡鸭牛羊啊!”
  长孙无忌道:“特别是牛,必须多养一些,这么多田,没有牛根本就忙不过来!”
  李世民道:“养牛太慢,最好是突厥人能来,咱们打上一仗,抢些牛羊,这河东的百姓日子就好过了!”
  李世民此时麾下统帅着东宫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三万余精兵,以及他新组建的玄甲铁骑三万余人马,还有并州总管府的二十四个折冲府的府兵,全部兵力多达十万人马。
  也幸存今年大丰收,否则还真不一定可以养得起。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突然推了推李世民:“秦王殿下,秦王殿下,三股狼烟!”
  独烟属于平安烟,正是那道诗里写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股狼烟则是代表有敌人进犯,不过这个规模肯定在万人以下。
  也就是需要呼叫支援的意思。
  可是三股狼烟就不一样了。这代表着大规模部队进攻。
  李世民早就等着突厥人进攻呢,事实上新军练成,他早就想着找突厥人练练手。好不容易等到突厥人发起进攻,李世民非但没有害怕,反而非常兴奋的吼道:“来得好!”
  李世民奔走如飞,快速飞扑到战马前,一跃而上,纵马朝着军营而去。
  然而,三股狼烟却随着一座烽火接连一座烽火,将东突厥大举进攻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渊匆忙之下召集众臣议事。


第一零四章 李世民会猎定襄
  秋季不仅是华夏农民收获的季节,同样也是草原上的狼群眼睛又冒出了绿光,准备大举入。个时节,战马膘肥体壮,秋季气候干燥而凉爽,很少下雨,河流水位降到一年的最低点。
  除非长江黄河,一般季节性河流,河水都降至最低水位,哪怕没有羊皮筏,就连纵马也可以趟河而过,正是南下的黄金季节,气候、风向都如此有利,不狠狠的抢上一票简直就没有天理了!
  河东在李世民的治理获得的大丰收,今年一年比往年两年见得都多,一旦收割完毕,恐怕太原、并州的粮仓全部装满了,那一仓仓的麦子、稻谷、大豆,对游牧民族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他们早已已经按捺不住了。
  他们安捺不住了,其实李世民更加安捺不住了。他自愿申请前来镇守太原,担任并州大总管,自然是为了打仗的。这一仗对于李世民来说,实在太重要,如果他再不获得一场举国震惊的大胜仗,这下他就与东宫之位无缘了。
  虽然他在河东费心费力的帮助农民种地、堆肥,然而老百姓却不会感激他,这一场变革,是以东宫李建成为首主导的。发明人是陈应,推广人是李建成。
  大唐一千五百余万人口,其中超过九成五都是农民,一千四百多万农民因为李建成的科学种田之法,收益颇丰,他们都感激李建成。
  短短一个月来,仅仅河东一地,就向长安递交了不止一份万民书,全部都是感谢皇帝、感谢李建成。
  李建成仅仅靠着陈应所谓的科学种植田产,足足让上千万百姓多收至少一倍有余的利益,这个功劳,李建成至少可以吃上十年。更何况陈应也没有闲着,他在凉州先是打败西突厥,将西突厥人赶到伊列河谷以西的地方,据说那里距离长安足足上万里。
  能恩泽四方,武能安邦定国,这样的太子,就连李渊也没有办法。现在李渊如果敢换掉李建成,恐怕扯旗造反的人不会在少数。
  老百姓从来不会关心谁当皇帝,但是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穿暖吃饱,现在李唐有了李建成这个太子,他贤明啊,居然让陈驸马创造出了堆肥之法,让原本最不起眼的枯树枝、烂树叶甚至地里的杂草,都变成了肥料,让田亩增收。仅仅一年下来,大部分百姓收入比以往多了一倍有余,更有甚者,接近两倍。
  这样的太子如果被换掉了,老百姓不急才怪。甚至民间隐隐有传言,大唐就应该让李建成当皇帝。
  每每听到这个谣言,李世民心中就非常不是滋味。为啥?他这个尚书令是一个空壳,只是说着好听而已,没有半点实权。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可以攒军功的机会,偏偏东突厥不敢打,而李渊又不同意主动出击。
  现在好了,东突厥终于忍不住了。
  李世民如同一阵风一般,冲到太原城并州总管府。不用李世民命令,看到狼烟急讯的众将领如侯君集、段志玄、雷永吉、秦琼、程知节、牛俊达、谢映登以及房玄龄、杜如晦等武将佐都到齐了。
  众将领用恶狼一样的目光盯着那巨大的沙盘,叽叽喳喳的议论着该从哪里下手,在突厥人身上狠狠的割一块肉下来。
  自从大唐立国以来,东突厥就是一柄悬在大唐头上的利剑。刚刚开始,在始毕可汗时代,东突厥人还算比较克制,他们只是支持着刘武周、梁师都、李轨、薛举、杨开道等人与李唐作对。
  近两年,大唐一鼓作气把东突厥圈养的几条恶狗,如薛举、刘武周干掉了,可是东突厥一看,自己的狗不行,那就自己上吧。两年多年来,他们都是零星的抢着在对于北地边州。
  据不完全统计,河东、河北以及河西共计二十九个州,上百个县先后遭遇东突厥人抢劫,死伤民众不下十万人。
  李唐与东突厥之间的血仇那是大,当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算东突厥不劫大唐,大唐与东突厥也不可能共存。
  李世民望着众将领咳嗽一声,让大家安静下来,沉声说:“我知道,大家等这一仗已经等得太久了”
  程知节兴奋的道:“那是,俺老程这半年多都憋疯了,做梦都盼望着把突厥人杀得血流成河”
  秦琼喃喃的道:“杀贼卫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吾辈不甘于人后!”
  李世民的双手往下一按,示意众将领停止说话。
  李世民想了想斟酌着词语:“自鲜卑沿落以后,突厥人乃我们大唐劲敌,从前隋到大唐,从西河至河东、河北、幽州、辽东,跟我们打了数十年,没但将他们彻底打败,反而让他们越来越强大,这是一个坚韧、狡猾得可怕的对手,大家必须谨慎,我们的本钱不多,经不起折腾!”
  经李世民这么一说,众将领脸上急切的神色马上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慎重和严肃。
  突厥取代柔然人统一大漠南北,能成为华夏劲敌,与中原王朝隋唐两代纠缠数十年,岂是好相与的?
  李世民此时名义上统领十万大军,看上去也算兵强马壮。但十万大军分成三部分,其中东宫左右卫率和左右司御率共二十个后来扩建折冲府,满打满算不过三万余人。玄甲铁骑二十一个折冲府三万两千人马。其他都是各折驻地折冲府。各驻地折冲府现在还不能轻动,要知道突厥人大部分都是骑兵,来去如风,万一有一支突厥人突然绕到河东,没有兵力防守,一旦有城池被攻破,李世民也吃不消,这场仗,李世民没有再败,一旦他败了,他绝对与那个位置无缘了,所以他必须谨慎。
  李世民环视众将领,看着众将领全部冷静了下来,颇为满意,缓缓说道:“此次出关作战,不求大捷,小胜即可,能以攻代守迫使突厥人放弃劫掠边关地区,便是胜利!”
  众将尽皆肃然。
  房玄龄道:“据深入草原的探子回报,由于去年冬天雪下得比较少,今年草原上闹黑灾,有大量牲畜死亡,很多部落深受其苦。熬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部落虚弱不堪了,就盼着能破边而入抢到粮食,好熬过这个冬天,如果抢不到足够的粮食,那些小部落是熬不到来年春天的,因此我军只需要稳扎稳打,不必追求大胜,只消粉碎他们劫掠边关的企图便算完胜了。”
  秦琼脸上露出着浓浓的失望。
  程知节嘟囔道:“那多没意思!如果只是想阻止他们劫掠边关地区,我们只要守住边墙就行了,可是并州总管府二十四个州,长达一千余里的边境线,咱们守得过来吗?以俺老程看,咱们就来个以攻代守,直接攻打定襄城,去掏颉利可汗的老巢”
  李世民道:“老程,本王何偿不是想与突厥决战呢?只是咱们秋收未完成,大唐在凉、甘、肃、河、沙州与吐蕃人交战,如今西海战局未明,咱们不能两边作战,与突厥决战,现在还不是时候!”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目光在空中一碰。
  房玄龄道:“秦王殿下,突厥自恃武力强大,一旦我们被动防御,城池守住不难,可是城外来不及收割的粮食,那可就全部便宜突厥人了!”
  李世民朗声道:“老程、老秦、老牛、老谢你们四个分别率领五个折冲府,自恒州今大同、慰州今灵丘出兵棘勒川。突厥人不是自诩实力强大,狂得厉害吗?棘勒川是他们最肥沃的草场,现在我们就把战火烧到棘勒川去,把他们的坛坛罐罐打个稀巴烂,看他们还狂不狂!”
  程知节闻言大喜道:“好,俺老程绝对不辜负秦王殿下信任。”
  李世民又望着段志玄道:“段志玄,玄甲铁骑你带走一万骑,从朔州出发,沿着阿拉善向北,一路扫荡,沿途突厥人的部落,不降既死,把沿途遇到的与大唐为敌的部落的牛羊马匹抢光,草料烧光,带不走的牛羊马匹,就地杀死。”
  段志玄大笑道:“这活俺老段干了,不过秦王殿下,你把朔州军再调给我一万人马,朔州军将士都是御马能手,有他们在,突厥人连一只羊也剩不下!”
  侯君集早已摩拳擦掌,蠢蠢欲动,看着李世民还没有给他分配任务,顿时就急眼了:“秦王殿下,那末将呢?”
  李世民道:“你和雷永吉,率领麾下两万玄甲铁骑,敢不敢与本王一道狩定襄!”
  听着李世民下达作战命令,长孙无忌急了:“秦王殿下,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李世民摇摇头道:“不冒险,陈大将军不是一样率领不足两万兵马会怀远吗?本王就是要去会会颉利可汗,看看他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大唐并州总管府兵马开始调动起来。一支一支队部开始集结,分发粮秣、干粮、补给然后从太原城浩浩荡荡的出城。
  一支身穿黑色甲胄、骑兵高头大马,人手一柄破军马刀的骑兵,缓缓从城内开出,这支玄甲铁骑战马队列非常整齐,战马居然同时抬腿落脚。
  虽然只是区区不足万骑的骑兵,却给人一种泰山压顶般的压力。
  位于太原北城,靠近临街的茶楼上,一名金发碧眼的商人趴在窗口,眼也不眨的看着这支大军看过,眉头拧成个疙瘩。
  这支军队的装备实在太怪了!
  不多时,茶楼后院就飞起一支鹞鹰。鹞鹰展翅高飞,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第一零五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
  这名金发碧眼的胡商不是别人,正是东突隼目统领阿史那苏尼失。去年九月的时候,阿史那苏尼失错误的认为陈应率领东宫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等麾下精锐抵达了太原。
  当时颉利可汗害怕陈应麾下的钩镰枪骑兵,没有办法,整个东突厥早已被陈应的钩镰枪骑兵打得有了心理阴影。他们三十万人马窝在阴山以北不敢动弹,因错过了春、夏养膘的时间,整个东突厥损失惨重。雪上加霜的是,又遇到黑灾。
  黑灾就是冬天无雪或少雪,在这种情况下,牲畜缺水,疫病流行,膘情下降,母畜流产,甚至造成大批牲畜死亡的现象。
  颉利可汗因恼怒阿史那苏尼失给他一个错误的情报,把阿史那苏尼失叫来定襄,痛骂一顿,甚至狠狠的抽打了阿史那苏尼失一顿。这下阿史那苏尼失可不敢怠慢,他亲自潜入太原,打探情报。
  阿史那苏尼失也不怕被抓,毕竟他有太原王氏罩着。在这里太原王氏想藏几个人,还是非常轻松的。
  一名身着锦衣的年轻人,径直走向茶室。看到锦衣青年到来,茶室的掌柜马上卑谦的迎上去,满脸堆笑道:“仁表公子,小老儿给您请安!”
  锦衣公子重重的用鼻音嗯了一声,算是应答。
  这番举行算无礼,可是掌柜的却感觉没有任何不妥当。
  锦衣公子来头非常大,他乃当朝同安公主驸马王裕之子王仁表,太原王氏出身。太原王氏在太原,那才是真正的天。王氏的态度比李渊的圣旨还要好使。王仁表径直走向二楼的雅间。
  阿史那苏尼失赶紧迎上请安。王仁表大刺刺的坐在软榻上,拿起茶杯,淡淡浅饮一口茶,淡淡的问道:“信鸽放出去了没有?”
  “放出鹞鹰!”阿史那苏尼失淡淡的笑道:“包括姓李的兵力布防,动用多少兵力,攻击哪个方向,颉利可汗都会知道得一清二楚,等待他和他的军队的,将是一张天罗地的军队出关容易,回来可就难了!”
  “我只要李世民的脑袋,不诛此獠,难解我心头之恨!”王仁表的神色变得异常阴森可怕,每说一个字都带着无穷的恨意,那语气活像毒蛇吐信子时发出的咝咝声,令人浑身发冷。
  这要说起来,也是家事,也算家丑不可外扬。王仁表的嫡母乃李渊的同母妹同安公主,李世民的亲姑姑。同安公主在武德三年的时候,与李神通一起被窦建德俘虏。虽然当了俘虏,但是窦建德不愧是个大英雄,绝对没有虐俘行为,把李神通和同安公主安排在别馆,待以客礼。大概当了三个月俘虏,李渊派使者与窦建德讲和,窦建德同意,就让李神通、同安公主和使者一起回长安了。
  男人当了俘虏多少还好说,可是女人一旦做了俘虏,少不了要被那个啥了,发生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太原王氏家族中就传出一些风言风语。
  同安公主一气之下就跑回了长安。去年李世民上任,成为并州大总管,太原总管,于是李世民借题发挥,针对太原王氏,利用王氏族人肆无忌惮。李世民褫夺了王氏不少良田和美宅、店铺,还将王裕的官职给罢免了。
  李世民当时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逼着王裕向他的姑姑同安公主道歉,然后风光的接回王氏。
  然而,王裕也是一个驴脾气,吃软不吃硬。李世民这下火了,针对王氏的打击更加严苛。
  王氏如何强势,但是李世民这次打击不是政治斗争,而且不是要致王氏与死地,只是逼王裕认错,针对的也是王裕这一房。关键是家事,李世民已经放出话,除非王裕认错,否则他不罢手。
  可是,双方争斗,可把王裕这一房给折腾的不轻。当然,太原王氏也被波及,其他各大家族也不好在这种小孩子置气般的过程中偏袒王裕。王裕最终被气病了,也向同安公主磕头认错,保证既往不咎,相信同安公主的清白。
  这件事却热闹了王仁表。其实王仁表就算没有这档子事,他与同安公主的关系也搞得非常僵。在历史上,王仁表死后,同安公主就将王仁表之妻李氏以及其子王方翼赶出家门。
  王仁表咬牙切齿的吼道:“姓李的来到太原,姓卢的来到宣大,肆无忌惮地夺我等良田美宅,断我等财路,所倚仗的不正是他这支军队么?我就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阿史那苏尼失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如果不是王仁表帮助,李世民的兵力布置,以及出兵路线,他根本就搞不到手里。
  阿史那苏尼失笑道:“就算他能逃回来也没有用,这一仗如果输了,姓李的就死定了东宫太子可不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
  就在阿史那苏尼失与王仁表暗中商议的时候,位于木垒北塔山中的吐谷浑国十万大军也随着秋高气爽的到来,缓缓开出大山。
  不仅阴山左近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就连西域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伊吾、高昌、高车以及庭州的汉人也好,各族各部也罢,所有人都既惊恐又期待的瞪大眼睛,小心的观察着这边的风吹草动。
  正准备撤退苏毗的茹綝臧古在得知陈应已经撤退的时候,他也停驻在了大非川。
  这下吐蕃军队士兵们反而高兴了起来,他们都知道茹綝臧古正在等等着陈应抵达西域,与慕容伏允开战后,他们再调头东进,劫掠凉州。
  从西域到河西,从河西再到西河,从西河再河东、河北、辽东长达近万里的区域内,大唐、高昌、吐蕃、吐谷浑、西突厥、东突厥、以及西域各国各族数十上百万兵马,严阵以待,等待着这场缩小版的世界大战真正爆发。
  一阵强劲的风从大非川的草原深处吹来,已经发黄了的牧草一层层的伏倒,平地仿佛掀起了一层层草浪,一圈圈的扩散,一直漾到天边。湛蓝的天空中,鸿雁成队飞过,清亮的啸声响彻云霄,这些美丽的精灵在草原上度过了整个夏天,现在已经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它们将飞越草原,飞越高山,一路南下,到南方去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直到明年春天冰雪消融了才回来。
  背嵬军统军刘统用力的吸着一口带着凉气的空气,展开双臂高呼:“啊,好美啊!草原的风光总是令人沉醉!”
  寻相嘿嘿一笑,说道:“我倒看不出这有什么好看的。”
  刘统正准备说他想赋诗一首,听到这话不由得翻了个白眼,郁闷的道:“老寻,你的审美观有待加强!”
  寻相笑道:“老刘,你可别说,老子就这姓子,对这些观花赏月的雅事一概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吐蕃那帮狗杂种,什么时候才能过来,最近这几天,天天都是西北风,这样的牧草,再加上陈大将军提炼的火油,我特别期待,是吐蕃人的马快,还是我们的火快!”
  现在牧草已经干黄,然而,令他郁闷的是,吐蕃人居然连影子都找不到,真是奇了怪了!
  刘统拍拍寻相的肩膀道:“老寻,要有耐心,大非川太大,咱们才三千人马,咱们找不到吐蕃人属于正常,事实上这些吐蕃人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躲猫猫的本领却厉害得很,想找到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寻相郁闷的说:“那帮吐蕃人真不利索,想打的话就点齐人马过来跟我们狠狠的打一仗,不想打的话趁早滚粗,这样躲着既不打又不撤的有什么意思?无聊!”
  从去年九月出征以来,背嵬军也已经外出近一年了。如果从前,寻相无牵无挂,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有的是耐心跟吐蕃人耗着,可是现在,他有了家庭,还有了两个女儿,关键是他的老婆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如今儿子出生都半岁多了,他这个当爹的连一面都没有见着。
  实在愧为人父。
  事实上,愧疚感,陈应也有同感。当陈应率部抵达甘州疏勒河的时候,就接到了李秀宁的书信。看着李秀宁那熟悉的字迹,陈应浮想联翩。
  当看到李秀宁在生产的时候居然难产,陈应惊出了一身冷汗,好在孙思邈学会了外科手术,成功替李秀宁进行了刨腹产成功诞下一个儿子,重达十斤四两的儿子。
  看到这里,陈应脑袋中不自觉浮现一个粉嘟嘟的小孩子,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陈应好奇的问道:“你是谁啊!”
  想到李秀宁从鬼门关面前转了一圈,陈应就感觉心中颇为不是滋味。陈应提起笔挥笔写下一封家书。
  秀宁吾妻见字如唔:你自红妆嫁我,不觉一载又三月,为夫负卿良多。陈应少年时立下宏图大志,愿提十万雄兵,横扫突厥,征战一生,却让你红妆守空帏如今悔之晚矣!
  遥想你在长安,却要为我担忧,实乃陈应之罪也,更愧产子为夫远在万里之外。此间不论为国为民,陈应独向你请罪
  此战大唐若胜,可拓地万里,更有望打破,我华夏一族千年的宿命怪圈。
  写到这里,陈应的心乱了,根本就写不下去。果断撕掉重写。
  “三娘,我好想你,那一夜你娇艳如花,我也算是英气逼人,金风玉露一相逢,就胜却了人间无数
  陈应又撕掉重写,最终一封信变成了四句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一零六章 生来就是富贵命
  疏勒河河畔,唐军大营。陈应下令犒赏三军,只他心里高兴。即使酒也敞开的供应,陈应走到阿史那思摩身边,拿起一坛酒,仰头猛灌一通。
  看着众人开心的模样,陈应哑然失笑:“怎么我有了儿子,你们都这么高兴?”
  “当然高兴了!”阿史那思摩道:“大都护为了儿子,而且是朝廷承认的嫡子,只要满百岁既百天,朝廷礼部肯定会册封他为梁国公世子,将士们,包括我也可以安心了!”
  “安心”陈应听到这话,这才想起,这个时侯不是后世,而且封建时代,讲究世袭,一日为主,终身为主,哪怕主人亡故,他们的子子孙孙也是陈应儿子的仆从,就像郭洛、周成栋、孙敬初、虞庆他们一样,他们的父辈,效忠侯莫陈氏,他们也会效忠侯莫陈氏,将来他们的子孙也同亲如此。
  一个家族,只要有传承,那么就算真正开始崛起了。
  罗士信喝得醉醺醺的来到陈应身边笑道:“陈兄弟,看样子咱们暂时没有回金满的打算了?”
  说着,罗士信指指疏勒河河畔,用泥土夯实而成的营墙,这是建造的一座永固式军营,一座永固式军营,可比普通的战营费力多了,一座战营,通常在一个半时辰或者两个时辰内可以建造完毕,可是一座永固式的军营,恐怕一个月未必可以建造得完。
  陈应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划出地图,如今,陈应位于甘州境内,这个地点处于三角地带,距离大非川一千六百余里,距离伊吾一千八百余里,距离金满则两千七百余里,距离凉州则有六百余里。
  陈应一边画着地图,一边解释道:“西域即将迎来一场可怕的腥风血雨,而我们这支军队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旦我们返回西域,吐蕃人势必会对凉州展开攻击,可是凉州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自保。当然更重要的是,西域的布局,还差点火侯!”
  事实上,他并不非常清楚陈应的布局。
  打下来西域不难,因为西域各族都是一群墙头草,可是要想治理西域就非常困难,因为这些部族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桀骜不驯,不甘心被律法约束。如果不根治这些隐患,陈应根本就没有办法向西域继续进攻。
  所以,陈应要借慕容伏允的手,将西域那些敌对势,一。只要消灭这些敌对势力,陈应才可能大胆的经营西域,将西域经营成为他西征的跳板。
  只要是后世之人,绝对会发现西域其实是一块宝地。无论是农耕,还是自然资源,在后世新疆地区仅仅昌吉、伊犁、以及乌鲁木齐地区的粮食产量就突破一千万吨。
  哪怕这个时代的粮食只有后世的五分之一,如果开垦后世沙漠化严重情况下的土地,陈应至少可以在西域一隅之地,收获至少三千万石粮食,供应五十万大军都绰绰有余。
  率先感觉到腥风血雨到来的反而是西域各族百姓,以及在刀尖上跳舞的西域汉人。在西域汉人其实是少数民族,当然只是相对而言。这些对战争非常敏感的百姓,很快就嗅到了反常的味道。
  段志感发布了命令,全军抢收粮食。于是,三万余河北新军全部加入了抢收粮食的行列之中。
  西域的特点就是大,成片一望无际的粮田,这种景象在中原是不多见的。无数男女老幼一齐动手。将麦子割掉,然后直接放入一个庞大的木桶里。高大的木制滚筒装置通过一个奇怪的机械连接在一个转轴上面,两三匹驴子拉着转轴不停转动着,滚筒也随之转动着,内里传来一阵阵金属摩擦内壁的刮蹭声,木桶的转轴是一根关键部位包裹着铁页子的木棍,滚筒转动时这根轴并不随之转动。
  这是从修里的畜力搅拌机发展出来的脱粒机。这样的以来,收割下来的粮食可以直接在田地里脱粒,不用像以往那样用石滚反复辗压,石滚反复辗压脱粒,效率太慢。就算是一匹马,一天不停,事实上也不过可以将一两千斤的粮食脱粒,可是采取脱粒机,三头牲口,一天可以脱粒上万斤。
  对于劳动或许每一个民族耐力不一样,可是对于收获,哪一个民族都一样的卖力。
  陈应给段志感下达的命令非常严厉,如果让一粒麦子留在田里,或者被吐谷浑人抢走,他就等肥地吧!
  修路时使用的搅拌机经过改装,变成了粮食脱力机,反而段志感手里最不缺的就是战马或骡子、驴和牛,看着一片田地,一片田地被收割干净,段志感心中就松了口气。
  除乎段志感的意料,吐谷浑人并没有捣乱,高昌国的余孽们也没有捣乱,这让段志感感觉非常意外。
  整个西域正处在火山口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暴发出来。
  不过,最先爆发出来的反而不是西域,而是河东。
  李世民兵分三路,分别杀向长城之外。
  然而出了长城之后,李世民就感觉不对劲了。他居然连一个突厥部落都没有看到,除了零星的突厥斥侯,根本就没有遇到敌人。
  “无忌,你说突厥人怎么突然间消失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