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侍从道:“吐蕃人已经退了!”
  “这怎么可能?吐蕃人什么时候转性了?他们数万大军,一个小小的古浪镇怎么可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李元吉一把揪住侍从的领子吼道:“你敢戏耍本王?”
  “卑下怎么敢开这样的玩笑!”侍从连连求饶道:“这是陈大将军的报捷书,就在这里,请齐王殿下过目!”
  李元吉急切的叫:“快拿过来,快拿过来!”
  侍从不敢怠慢,赶紧将怀里的捷报呈上。
  李元吉一把夺过来,一目十行的浏览了一遍,又回过头来逐行逐行的看了一遍,意犹未尽,再看了一遍,这次是一字字的看完的,看完之后,放声大笑:“好,好,好!果然是打赢了!我三姐夫就是好样的,他可算是替孤王出了一口恶气了!”
  李元吉将接报递到那名幕僚手中:“宇”
  说到这里,李元吉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改口道:“许先生你看看!”
  李元吉脸上的笑容,非常灿烂。
  那名许先生却一目十行。
  几乎半个时辰之后,陈应大败吐蕃军队,斩首万余,吐蕃余部溃逃,陈应率军正在猛追吐蕃人的消息传遍凉州。
  众士绅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无比悔恨。
  早知道陈应会来凉州,干嘛要给李元吉十万贯钱,二十万石粮啊!
  众人思来想去派出代表,向李元吉请求。余下的十万石粮食是不是可以不用交了?
  李元吉表示,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吐出来。
  二十万石粮食,少一粒都不行。
  敢不交你们自已考虑后果。
  正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凉州士绅这个闷亏,他们是吃定了!


第一零一章 郁闷的茹綝·臧古
  武德四年七月二十日,第一例刨腹产手术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第十天,李秀宁成功拆线。
  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抚摸着自己腹部的伤疤,李秀宁喃喃自语:“伤疤是勇士的勋章,我打了那么多次仗,伤口从没有这一次难看。”
  何月儿拿着毛巾给李秀宁擦拭着身体,一边笑道:“公主殿下,您的身子越发越丰润了!”
  “还是丰润点好啊!”李秀宁苦笑道:“陈郎说,孩子最好是吃自己母、乳,可是这个家伙实在太能吃了,我自己的女乃水,根本就不够他吃的,还是给他寻一个乳、娘吧!”
  何月儿幽怨道:“也不知道驸马爷最近在做什么,虽然领军在外,不方便回来,可是总得来一封信吧?”
  李秀宁听到这话,脸上浮现一抹幽怨。
  “可能是因为战事紧张吧!”李秀宁穿上衣服,来到屋里的婴儿床前。她的儿子如今正睡得正香,小嘴嘟嘟着,不时的冒出女乃泡泡。
  李秀宁望着儿子,一脸满足。
  就在这时,小家伙似乎感觉到了李秀宁的到来,闭着眼睛摸到了李秀宁的手,他的小手紧紧的抓着李秀宁的食指,非常用力。
  李秀宁轻轻的笑道:“小家伙还真有力”
  何月儿轻轻压低声音道:“好奇怪啊,公主殿下,您看您和驸马都不胖,小公子倒非常富态!”
  “富态好啊!”李秀宁微微蹙起眉头道:“陈郎出生的时候,侯莫陈氏已经没落了,如果真有办法,家翁也不会把陈郎一个人丢在长安!”
  说到这里,李秀宁望着何月儿道:“据说陈郎当年是苏护的侍墨书童,因恶了苏护,被苏护所迫,不得不投军?”
  何月儿点点头道:“不错!”
  “那苏护如今何在?”李秀宁道:“他还活着吗?”
  “活着?”
  “活着?”李秀宁脸上浮现温怒道:“他怎么不去死?”
  “如果让苏护死了,他才是真正的解脱!”何月儿道:“当初侯莫陈大夫出手,让人打碎了苏护全身的骨头,他如今只能躺在床上,他的妻子窦氏几乎每天当着苏护的面与其情郎欢好,据说苏护眼中都已经流出血泪”
  李秀宁闻言道:“原来如此,那就算了,就让他生不如死吧!”
  说到这里,李秀宁望着何月儿问道:“近来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大事?”何月儿想了想道:“没有,除了冯盎入朝请臣之外,好像听闻隐隐有风声,说是吐蕃入侵凉州!”
  “凉州?”李秀宁心中一惊:“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有些日子了,各大家族都已经知晓此事!”何月儿道:“据说是吐蕃苏毗茹綝臧古率领十一个东岱共五万余人马进攻凉州!”
  “不行,本宫要进宫!”李秀宁正准备抽出手指,可是儿子却死死的攥着她的手指。李秀宁无奈的叹了口气道:“算了,给太子稍个消息,我们兄妹有日子没见了,让他来清林里一趟!”
  何月儿道:“奴婢遵命!”
  吐蕃军队一路逃亡,事实上吐蕃与唐朝虽然没有交过手。可是他们与隋朝大军却大打出手过。当初隋朝杨广登基之初,慕容伏允率部入侵陇西,杨广大怒,他先派裴矩出使高昌国,拉拢他们以打击吐谷浑,裴矩返国后也向杨广建议要消灭吐谷浑才能控制西域。
  隋军集中优势兵力,采用穷追不舍、四面合围的战法,数次大败吐谷浑,将其主力消灭殆尽,消除了吐谷浑对隋朝西北部的威胁。
  当时吐蕃军队曾助吐谷浑抵搞抗隋军,不过被打得非常惨。
  虽然在古浪镇吐蕃军队败退了,然而他们习惯了打不过就跑,所以在广阔的草原上,吐蕃军队败而不乱,除了丢下一些因伤跑不动的伤兵之外,就连跑废的战马,也全部杀死,将马尸上的肉和马皮剥掉,丢给唐军一堆马骨。
  天色渐渐暗了,精疲力尽的越骑军将士暂时放弃了追击,收拢部队安营压寨,养精蓄锐,现在双方总算可以喘一口气了。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明天一早这些越骑军便会继续像狼群一样扑上来凶残地撕咬吐蕃军队,不停的给他们放血,让他们彻底崩溃。
  凶悍的吐蕃军队,还真不怕越骑军。然而,最最要命的是,一旦越骑军露出败象,陈应麾下的钩镰枪骑兵马上就如墙推进,将吐蕃军队串成一堆堆肉串。
  营地里到处都是一团团的篝火,身上的血迹还没洗干净的唐军将士围坐在火堆旁谈笑风生,用削尖的木棍穿着一条条从死马身上割下来的肉烤得滋滋冒油,烤得半生不熟便开始狼吞虎咽了。
  得胜之师的气势跟打了败仗的完全是两码事,他们士气高昂,充满了自信,就算一座山挡在他们面前他们都能一脚踹翻!相信如果再让他们遇上吐蕃军队,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将其撕成碎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心生畏惧,望尘即退。对手还是那么狡猾、剽悍,并没有变,变的只是他们自己。
  陈应、阿史那思摩、周青、苏定方、郭孝恪、罗士信等人围坐在火堆旁,火堆上架着一口小锅,锅里,大块马肉正咕嘟嘟的肉汁翻滚,再撒上一点盐巴,什么调料,自然不用想了,然而饿极了众人却感觉马肉比山珍海味还要好。
  大家都饿狠了,罗士信随便找了一支断箭,拔掉箭镞,用箭杆插上一块马肉大吃大嚼。
  郭孝恪直接拿着一把匕首,也插着一块马肉大啃起来。陈应不习惯马肉的土腥味,他将烧沸的肉汤,浇入炒面内,将炒熟的面粉捏成小面团,有一口没一口的扔进嘴里。
  周青将一块烤得焦黄的牦牛肉,递给陈应,陈应接过后大口吃起来,吃得满嘴肉汁。
  罗士信丢下自己的马肉,笑咪咪的问道:“大都护,这牦牛肉的味道怎么样?”
  “难吃,难吃简直是太难吃了!”陈应一边说一边吃得飞快。
  罗士信一听这话,压根就不相信,陈应的嘴刁,他是知道的。一般食物陈应哪里吃得下去?看样陈应的样子,哪里像难吃。
  罗士信一把抢过陈应的牦牛肉,连话都懒得说,直接冲他竖起一根大拇指。
  陈应想夺回罗士信手中的牦牛肉,可是陈应哪里夺得过罗士信。惹得众人放声大笑。
  良久,陈应看着罗士信吃得最后一口,意犹未尽的道:“还有吗?”
  “有有罗将领,马上就好!”
  陈应望着思考的张士贵道:“士贵,你在想什么?”
  张士贵皱起眉头道:“我发现吐蕃人根本就不是在溃逃,他们只是引诱我们在西海边上兜圈子!”
  “能发现就好!”陈应点点头道:“吐蕃人现在还没有死心呢,他们还想着报仇呢,他们现在是在等!”
  张士贵道:“等什么?”
  陈应道:“等一个好机会!”
  陈应指了指夜空道:“雪原这里天气与中原不同,每年的八月份底到九月初,必然天降暴雪,到时候,咱们一身夏装,不是打,光寒冷足以把我们这支军队熬跨!”
  众人一听这话,陡然色变。
  陈应道:“放心吧,本大都护岂会没有准备,他们到头来,只会发现空欢喜一场!”
  张士贵忽然皱起眉头,说:“如果大都护真的把这支吐蕃军队留下,那么请迅速行动,直接出兵大非川,否则一旦让吐蕃喘过气来,恢复斗志,凭借雪原的天佑之地,拼死抵抗,我军必定伤亡惨重!”
  陈应连连摆手,说:“不急不急,屁的天佑之地,他人所谓的天佑之地,其实就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那是什么东西?”郭孝恪好奇的问道。
  陈应道:“可以这么解释,就是水土不服。比如我们北方人到达南方,就会头晕脑胀,四肢无力,吐蕃人生活在雪原上,那里空气稀薄,我们中原人在那里就会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现在我们已经位于雪原之上,可是你们难道没有发现,我们现在屁事没有吗?”
  众人奇怪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任何水土不服,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陈应笑道:“现在吐蕃人带着我们在西海周围兜圈子,反而帮助我们适应了雪原气候,等着吧,吐蕃人有他们哭的!”
  陈应与吐蕃人交战,最怕的就是高原反应。科学家们将海拔三千米以上称之为高原。因为海拔达到这一高度时,其气候特点如低氧压、缺氧、高辐射及高寒等与平原明显的不同。
  人到了这样的环境,体内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才能适应。这个问题,并非意志可以克服,严重者会丧命。偏偏茹綝臧古自作聪明,他带着吐蕃骑兵在海东2125、海北3080、果洛3719、格尔木4533附近来回兜圈子。
  不知不觉中,陈应麾下的骁骑军与越骑军渐渐适应了高原气侯。
  把肥的拖瘦,瘦的拖跨,这正是吐蕃人与中原王朝打败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然而让茹綝臧古郁闷的是,明明吐蕃将士都已经累成狗了,怎么唐军将士反而没有事?
  其实,茹綝臧古并不知道。这些唐军的主力,三分之二是西域各族仆从军,西域平均海拔超过三千米了,特别是高昌国平均海拔超过三千四百米,准确的说,这些越骑军将士,大部分都不会产生高原反应。
  骁骑军将士却身体素质较好,也适应了高原气侯。
  可是茹綝臧古却感觉,是不是上天抛弃了他们!


第一零二章 大唐也是多事之秋
  天空中下起了雨,吐蕃军将士被淋成了落汤鸡。这个时候,被山风一吹特别的冷。
  不少吐蕃将士被冻得直嘴唇青紫,直打哆嗦。哪怕将自己的身体贴在马背上,也无济于事。渐渐的路面变成湿滑,泥泞,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很多将士坠落战马摔得鼻青脸肿,吐蕃人穷,东西比人命宝贵,可是现在很多人干脆连兵器盔甲都给扔掉了,即便是这样,还是走不快,咒骂声,抱怨声,此起彼伏,其狼狈惶恐,可谓到了极点,跟当一个月前纵横凉州时判若两人。
  茹綝臧古对部下的抱怨声充耳不闻,只顾着骑着马,带着亲信赶路。他实在想不通,明明雪原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禁地,无论多么强壮的中原人,一旦来到雪原上,就像被抽调了灵魂,四肢无力,头晕脑胀。然而,此时据斥侯的观察,唐军将士非常没有无力的迹象,反而越来越生猛。
  打又打不过,拖又拖不疲。
  茹綝臧古开始有些后悔,吐谷浑人假冒唐人进攻吐蕃部落,这种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刚刚开始就知道。唐人绝对不会拥有吐谷浑人娴熟的骑术,更何况样貌可以骗人,吐谷浑人身上的那个羊膻味是不会骗人的。
  唐人哪怕半年不洗澡,身上的味道远远没有吐谷浑人身上的重。其实,茹綝臧古只不过是为了抢些财物过冬。
  然而这下倒好,好不容易打破一些唐人的村落和城镇,抢到将近十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倒没有浪费,全部吃进吐蕃人的肚子里。如今便宜没有占到,反而被打得满头是包,茹綝臧古已经有了撤回苏毗的心思。
  就在这时,一名斥侯浑身湿漉漉的骑着战马飞驰而来,神色有些惊慌的叫:“尊敬茹,唐军官兵官兵正在朝东弥进度极快!”
  东弥,既古代东弥国,也称东弥部,范围大至在今青海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一带。
  茹綝臧古苦笑:“我们的主力都在这,留守这些部落的也就一千几百老弱残兵,他们的进度自然快了!别管他们了,加快速度,早一日回到苏毗我们早一日安全!”
  苏毗的海拔更高,早已超过四千米,在那个地区,即使是吐蕃人也会感觉气短,唐人一定在那里也会无力行动。
  当然就算不敌也可以向其他茹请援。
  吐蕃将士听到茹綝臧古命令要撤回苏毗,顿时不乐意了。虽然现在苦点累点,可是他们却在吐谷浑人的牧区转悠,哪怕西海再如何苦寒,比起雪原要强得太多了。
  在雪原上的冬天,都会有无数个小部落消失,也会有新的部落出现。这些小部落只要没有攒够足够的燃料,寒冬会把他们冻成冰棍。
  相对阵亡而言,吐蕃将士宁愿死在敌人手中,也不愿意被活活冻死。茹綝臧古可不会做什么思想工作,想不通或不愿意撤退的,上前就是一阵狠抽。
  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吐蕃士兵们,只得忍气吞声,跟着大军继续前进。
  茹綝臧古这一举动让吐蕃军人心惶惶,只觉得大难临头了,不断有人开小差,加入逃亡的行列。
  吐蕃人军心开始溃散,事实上唐军也不好受。
  经过一个多月的追逐,在古浪镇大败吐蕃人的热情早已退去,众将士也疲惫不堪。老天爷是公平,在淋湿吐蕃人的同时,也在淋湿唐军将士。
  陈应骑在马背上,浑身冻得直打哆嗦。陈应看了看天色,雨势虽然不大,可是这种雨却下个没完,天知道会什么时候结束。
  陈应望着疲惫不堪的将士下令道:“择一高地安营扎寨!”
  众将士闻言,顿时发出一阵欢呼。
  众将士挖沟渠挖沟渠,伐木搭帐篷的搭帐篷。
  陈应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随后罗士信与张士贵就到了中军大帐。这可不是陈应的四轮房车大帐,临时搭建的帐篷,帐篷里设简陋得很,中间是根给烟熏得发黑的木柱子,地面上也坑坑洼洼的,挨着柱子是张简陋的、缝隙差不多能塞进手指头的桌子,四张榆木条凳,角落里是放着几个火盆,火盆里的火烧着,使得帐篷里比外外要暖和许多。
  罗士信将大氅解开,放在条凳上。坐下来,直接问陈应:“大都护,这吐蕃人都他娘的属兔子的,溜得太快,咱们怎么追都比他们差半天的路程!”
  “那半天那多,昨天的时候,我们路过吐蕃人的营地,他们的火塘里的火还是热的,走后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时辰!”张士贵道:“大都护,咱们都出现快三个月了,现在吐蕃人也退了,咱们是不是撤回西域?”
  陈应摇摇头道:“不行!”
  罗士信和张士贵疑惑的望着陈应:“为什么?”
  “忘了咱们这一次来西海的目的吗?”
  “目的?”
  “看来,你们都忘了!”陈应伸手指了指西北方:“你们忘了高昌国还有慕容伏允吗?”
  二人这才恍然大悟。
  陈应悠悠叹了口气道:“我还真小看了慕容伏允,他倒是能沉得住气!”
  “大都护,这恐怕不是慕容伏允沉得住气,而是他别有所图!”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郭孝恪的声音。
  陈应转而望着郭孝恪道:“此话怎讲?”
  “慕容伏允率领十万族人,从西海迁徙两千余里,穿越沙漠抵达木垒!”郭孝恪道:“这一路上他们肯定消耗光了族里积攒的粮食,现在不是他不动,而是他根本就动不起来,他没有辎重支撑他发动攻势,攻打城池,可不像野战,一日而决胜负!”
  陈应恍然大悟道:“慕容伏允看上了我们在金满县开垦的新田?”
  想到这里,陈应倒感觉郭孝恪的猜测反而非常有可能。
  毕竟七十五万亩田,至少可以收获一百多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吐谷浑人根本就不会收割,他们即使强行收割也会损不少粮食,可是唐人收割完毕,他们才出来抢,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想到这里,陈应笑道:“看来,我们还真不能跟吐蕃人再玩下去了!来人,通知各军准备,明日如果可能,咱们就退回西域!”
  长安,清林里陈家堡。李秀宁抱着儿子做着甜蜜的美梦。在梦中,李秀宁端来热水,伺候着陈应擦洗身体,手指触摸过他身上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疤痕,心间的颤抖便如春日的雷鸣一般,按捺住羞怯,主动过去轻吻这些疤痕。
  待帮陈应的身子洗净,她先钻进被子里,悉悉簌簌的将衣服脱去,雪也似的胳膊暴露在冰冷的空气里,横在红锻锦被子,给烛台上的灯光耀得跟羊脂玉琢出来似的,两肩露出的锁骨、肩窝纤白而性感。
  李秀宁将发髻散开,如鸦秀发如闪着水光的飞瀑,脸颊丰腴,有着成熟女子的极致美感,鼻梁秀直,嫣红的嘴唇抿出极诱人的曲线,长长睫毛下的眸子透出清离而迷人的光芒,饱含情欲,既是期待,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担忧。
  陈应的手伸进来。给他冰冷的手一解,李秀宁的身子忍不住一颤,便是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肌肤有着羊脂玉一般的细腻与娇嫩,也忍不住问一句:“会不会觉得我老了?”
  陈应没有说话,用火热的嘴唇亲吻着她的朱唇,抚摸着她娇弹的身子,从腰间滑过,按在她的大腿上,继续向里,给她的手拉住,又抚到她的胸口,饱满坚实,充满弹性。
  陈应呢喃的说道:“你不知道你有多迷人!”
  芙蓉帐暖、温玉生香
  突然一股热流涌上她的身体,李秀宁感觉不太对劲。就在这个时候,李秀宁睁开眼睛,她的儿子尿了她一身。
  李秀宁脸上浮现一抹羞意:“小祸害,都怪你,搅和了老娘的美梦”
  乳娘赶紧进来,替儿子更换衣服。李秀宁的儿子已经满月了,可是李秀宁并没有给儿子取名字,她认为这个名字,应该是陈应来取。
  李秀宁换了一身衣服,颓废的坐在床上,再也没有睡意。
  李秀宁冲门外呼喊道:“月儿,你去把关于郎君的情报找来!”
  不一会儿,何月儿抱着一叠资料,来到卧室。
  “这就是陈郎在西域的所有情报?”李秀宁望着这至少二三十万字的东西,叹了口气道:“想必这些东西你早已看过了,你还是给我挑重要的说吧!”
  “遵命公主”何月儿想了想道:“驸马去岁大败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麾下二十万大军之后,几乎没有费一兵一卒,一路成功抵达高车,高昌国也在去岁年末向驸马投降,此时驸马已经完全占领金满县以东的大片区域!”
  李秀宁对金满城并没有多少印象,她望着何月儿道:“你现在地图上,把金满县给本这标出来!”
  何月儿标注好金满县的位置,继续解释道:“据西域传来的消息,驸马在金满这里开垦了七十五万亩粮田,几乎可以满足消耗!”
  李秀宁自然清楚一支完全可以自给的军队,对于朝廷面言,将是一个隐患。
  想到这里,李秀宁突然问道:“朝廷最近有什么动作?”
  何月儿摇摇头道:“暂时没有!”
  就在说没有大事的时候,李渊在武德殿中,下令敲响钟鼓。
  连续九声巨鼓,这是朝廷聚集京师五品以上官员的入太极殿议事的信号。


第一零三章 九月烽火惊长安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李世民的心志,无比坚韧。自从出任并州大总管以来,李世民就一门心思练新军,当然名字还是玄甲铁骑,编制依旧三万余人马。九月的太原依旧骄阳似火,大地似乎被烤得龟裂,秋老虎肆虐,让人提不出精神。
  侯君集几十名教官正拿着一根拇指粗细的竹鞭,顶着烈日在一个个正在操练的方阵中不怀好意的转悠着,看到哪个动作不够规范的就是一鞭,挨了打的如果吃不住痛,哼出声来或者用手去揉,马上又会招来更重的一鞭。
  数千名士兵,手拿着盾牌,一手握着长枪,顶着烈日站得笔挺,一动不动,任由汗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从脸庞滑落。对于长枪兵来说,那十几斤重的盾牌纯属多余,但是李世民却感觉,有盾牌非常有必要。长枪兵是轻装骑兵的克星,一旦长枪兵结阵,哪怕再精锐的骑兵也只能拼着伤亡,与长枪兵换命。
  李世民发现,其实陈应所部的钩镰枪骑兵甲胄并不见得与玄甲骑兵的铠甲坚固,但是论战斗力,玄甲骑兵还真赶不上。当然,李世民仔细分析之后,发现玄甲骑兵与钩镰枪骑兵最大的不同是两样,一则是纪律,另外则是多了一面盾牌。盾牌,对于李世民而言真不算是什么大事。太原城也算是李世民的老家,弄几千张盾牌,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要让长枪兵拿着盾牌,那么突厥人骑兵在面对长枪兵的时候,他们就会非常难受。虽然这面盾牌长不过六尺,宽不过三尺,却可以保护好长枪兵的大部分要害。
  侯君集不时的纠正着动作不规范的将士,不听话的就等着挨收拾吧。不过,在侯君集这么训练之下,新军将士的纪律大为改观。
  这些木头人一般的长枪,无比羡慕旁边的袍泽,这些袍泽正在练习刺杀。
  虽然刺杀训练更消耗体力,然而站过军姿的人都知道,相对而言,他们更愿意练习拼刺。
  就在这个方阵的旁边,一个同样是由长枪兵组成的方阵正端着长枪,随着军官的口令一次又一次的对着四处乱晃的面前的木桩突刺,这一组动作他们已经重复了不下两百次,累得手臂都快抬不起来了,可该死的教官还是没有半点让大家停下来的意思,他们只好把自己当成一台没有知觉的机器人,口令响起的时候,哪怕是睡着了,也会条件反试似的一枪刺出!
  想必那帮累成狗了的家伙非常羡慕旁边这帮可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木头人吧?当然,木头人也非常羡慕他们,这样一动不动实在是太难受了。
  段志玄则按照翟长孙留下来的办法,训练玄甲骑兵。为了锻炼对骑兵将士的勇气,他则一部分射生军将士列阵,拿着弓弩朝着玄甲骑兵射箭。
  当然,这些箭镞都是被取下来的,可是弩劲道却非常大,哪怕没有镞,一旦射中面部或要害部位,却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
  不过,为了练就陈应那般可以咬着牙承受着巨大伤亡,顶着敌人密集箭雨冲锋的铁血强军,李世民还是按照这个办法严格训练士兵。
  经过八个多月的训练,新的玄甲铁骑早已成军,然而突厥人却一直没有动静,这让李世民有一种落寞。
  主动进攻突厥人,这是李世民的想法。他连续向李渊发送了七封奏折,可是李渊的回复都一样,稍安勿躁。
  事实上,大唐如今正在甘州、肃州与吐蕃人大战,而西突厥和西域也虎视眈眈,李渊根本就不想与东突厥开战。
  哪怕遇到小规模突厥骑兵进攻,他一样也是避而不战。
  李世民纵然心中不情愿,可是也没有办法。天天练兵,练得李世民感觉一个头比两个还要大。
  就在这时,李世民朝着长孙无忌道:“无忌,跟我出去走走!”
  天空太阳毒辣,空气中的风都带着燥热。然而可是太原的民夫却非常开心,因为九月也是收获的季节。
  在酷热酷热难当的鬼天气里,无数农夫正赤着上身在田里挥舞着镰刀,飞快的收割着麦子,太阳晒得他们身上的皮肤发红甚至爆裂,他们的工作肯定是很辛苦的,但是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瘦弱的身体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一亩接一亩的猛割,麦子被打成捆,然后飞快的放在牛车上,拉到麦场里脱粒。
  由于陈应的原因,肥料开始推广,李渊下令各地农民,采取追加肥料,虽然磷肥的产量太少,基本上被各大家族垄断了。但是普通还是获得大量肥料的使用。这些肥料基本上以有机肥料为主。以各种动物、植物、各类桔秆、落叶、青草、动植物残体、人畜粪便为原料,按比例相互混合或与少量泥土混合进行好氧发酵腐熟而成的一种肥料。
  这种肥料还通过清里沟渠的淤泥,以及大量落叶发酵而成。通过对田地的施肥,田里的庄稼产量有了大量的提高,原本一亩地能收一石五斗就算高产了。可是现在哪怕是劣等粗田,通过施肥,也能收获三石,特别是上好的熟田,有的田亩产量已经突破四石五斗。农民不怕辛苦,他们的心血获得了的回报,还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吗?
  一小队骑士飞驰而来,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们纷纷叫:“秦王殿下来了!”大伙纷纷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望向路边,只见一青衣将领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队剽悍的士兵,径直驰向田里。
  来到田边,李世民跳下马,跳进田里,一名老农吃了一惊,迎上去叫:“秦王殿下,这可使不得!田间肮脏,别污了你的靴子!”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靴子脏了,回去洗干净就是了我是过来看地里的收成的,怎么样,收成还可以吗?”
  农民们兴冲冲的跑过来,兴奋的说:“秦王殿下,化肥这东西太有用了,收成太吓人了!一亩田就收获了两三石呢!”
  长孙无忌走到向一堆割掉的麦子前,伸手抓起一只麦穗子,放在手中掂量了一下份量,又冲李世民摇摇头。
  他去过清林里陈应的试验田,那里的麦穗足足比这里的大了一圈。李世民望着老农问道:“具体是多少石?”
  “少说也有三石,多的四石五斗!我的天,草民跟庄稼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收成!”老农脸上笑开了花。
  李世民皱起眉头,蹲下去拔起一根没有收割的麦子,一点也不介意上面满是泥土,仔细观察着麦子的根系,他望着麦子的根系,转而望着长孙无忌道:“无忌,你发现问题了吗?”
  长孙无忌点点头。
  众农民一脸忐忑的望着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是皇帝老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