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血刃-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麴泰一脸铁青,挣脱马孟明的拉扯,就向扑向陈应。
马孟明岂会让麴泰在陈应面前放肆,一旦惹恼了陈应,从高车城发兵,不出三天定能兵临高昌城下,到那个时候必然生灵涂炭。
陈应冷冷的望着麴泰,一动不动。事实上,在高车国相府里,陈应驻扎着足足一个三百人的亲卫步兵团,更何况此时陈应身边,还有阿史那思摩、罗士信以及苏定方这等高手。
别说区区一个麴泰,就算让高昌国最厉害的大将来陈应面前行刺,他也肯定会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马孟明带着哭腔拉着麴泰道:“王太子殿下,息怒,息怒啊!”
事实上,马孟明此时就是风箱里的老鼠,左右为难,他既不敢得罪陈应,也不敢得罪王太子麴泰。
麴泰看着场中数十支寒光闪闪的利箭,瞄准着自己,特别是数十名唐军甲士一脸杀气的望着自己,让麴泰动也不敢动了。
马孟明看着麴安静了下来,又对陈应道:“高昌国降唐,乃一片赤诚,高昌国愿以忠效唐君,希望我唐君亦仁主之心待高昌国,勿生刀兵,致天下糜烂天下无千年不亡之国,为宏图霸业,致万千黎民疾苦,非百姓之福,实千古之罪人。世上无百年不死之人,若大唐国欲以武力迫高昌国,则高昌国上下,自君至民,必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断无不战而笑,贻万世耻笑之理。”
“众成成城,断无不战哈哈”听到这话,陈应脸上的笑意更浓,他转而望着苏定方道:“苏将军,本大将军命你为前锋将军,统率昭武九部附从军两万人马,明早拔营,兵发高昌!”
苏定方闻言大喜,抱拳道:“末将领命!”
说着,苏定方提着破军刀,背着身上的弓箭,朝着门口走去。
看着这一幕,马孟明简直想抽自己的嘴巴。他所谓的众志成诚,断无不战,不过是一个说辞,哪里想到陈应真正下达命令出兵。
马孟明扑通一声跪在陈应面前,声泪俱下的道:“高昌国臣服唐,是为息刀兵,养万民。又兼唐国君乃仁德之主,必不致苛待高昌人,故有归心。今高昌递顺表称臣,希望我唐君能承喏待高昌王君臣如父子,永修睦好,不启战端。否则”
陈应望着马孟明淡淡的道:“马令尹你有一张好利口,是不是要说,高昌数十年仁政深得民心,今大漠天险可恃,数十万民心可恃,高昌城坚可恃,群臣心齐可恃,唐师虽强,无足畏也。”
马孟明听着这话冷汗已经流下来了。
陈应俯视着马孟明道:“马令尹,本大将军是一个坦诚的人,做事光明磊落,从来不藏着掖着,今天你就算说破大天,一样没用。本大将军既然来到这里,那就不会空手而来,降则高昌国四郡十八县保全,不降,本大将军倒要看看,你们高昌国到底是不是君臣同心,众志成城。”
马孟明这才明白陈应是铁了心的要灭掉高昌国。这就是小国的悲哀,最无奈的选择。
要说无奈,同样无奈的还是李世民。他一心想着领军出征,建立功勋,然而李渊和李建成却不让他率领出征,而只是给了他一个尚书令的官职。这个尚书令,在隋唐时代,就是事实上的宰相。可是李世民这个尚书令却是虚的,首先三省也好,六部也罢,自从刘静死后,李世民朝堂上根本就没有外援。
在尚书省内部,他既有裴寂这个尚书左仆射架空,六部九寺五监这二十一个要害部门,他一个也插不上手。
李世民就是一个庙里的泥菩萨,所以李世民就非常苦闷。李渊提议李世民为凉州总管,李建成以尚书令,统管三省,总管六部,身居要冲,不得轻离为由,将李渊的提议给怼了回来。
哪怕去凉州成为凉州总管,也总比在长安城里当一个摆设尚书令强万倍。无奈之下,李世民召集秦琼、程知节、谢映登、牛俊达、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等心腹在承乾殿内饮酒。
众人觥筹交错,十分高兴。可是李世民却心里有心事,越喝越急,脑袋渐渐变得浑浊了,李世民突然起身,走到场中,对雷永吉大喝道:“去取本王槊来,本王要舞槊!”
站在屏风后面的长孙无垢看着这一幕,心中甚是疼惜,她冲身边的侍女吩咐道:“去,将醒酒汤给殿下端过去!
一个侍女应声,端着汤去了。
长孙无垢冲着坐在外面的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
长孙无忌看到长孙无垢给他使眼色,就悄悄起身,来到了屏风后。
长孙垢低声道:“二哥今日不该宴请这些人,你也不劝劝!”
长孙无忌苦笑道:“殿下心里苦闷,况且这些人都是殿下的故交,今日又不谈国事,当不会有事!”
长孙无垢摇摇头道:“京师不同军中,二哥如今正处在风口浪尖,还是收敛些好,舅舅请兄长今日过府叙话。”
长孙无忌看了看还在发着酒疯的李世民和众将,笑道:“观音婢,今日也太晚了!”
长孙无垢脸色浮现温怒:“不管多晚,都要去,舅舅会等你!”
长孙无忌愕然。
就在这时,雷永吉突然冲进殿中,朝着李世民躬身施礼:“秦王殿下,平阳公主殿下求见!”
李世民舞槊虎虎生风,正在兴头上,他愤愤道:“今日本王谁也不见!”
雷永吉无奈之下,只好朝着殿外退出。
雷永吉快要退到殿门口的时候,李世民突然问道:“你说谁要求见本王?”
雷永吉回答道:“回禀秦王殿下,是平阳公主殿下!”
李世民听到平阳公主这四个字的时候,不用喝醒酒汤,脑袋里的醉意一下子就没有了。
平阳公主与李世民的关系非常好,可是从前。自从刘静蛊惑着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东宫太子之位,双方关系越来越对立,最后反目成仇。李秀宁就断绝了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往来。
自从李秀宁成亲以来,李世民差不多快四个月没有见过李秀宁了。他寻思着李秀宁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看着李世民脸上阴晴不定,程知节推推秦琼,二人的目光在空中一碰。
程知节的脑袋转得快,反应敏捷,立即起身道:“秦王殿下,今日饮宴,承蒙殿下款待,如今酒已尽兴,来日再聚!”
秦琼、牛俊达、谢映登也同时起身。
李世民转念一想也是如此,他们姐弟相会,少不得要说些私密的话,众人在场肯定不便,扔下众人到偏殿相会,也失待客之道。
于是,李世民顺水推舟道:“如此也好,咱们来日再相会!”
不从时李秀宁带着马三宝与何月儿两个随从,从外面走来。来到承乾殿前,李世民三步并作两作冲到李秀宁身前,目光落在李秀宁已经隆起的小腹上,满脸堆着笑道:“世民拜见三姐!”
李秀宁距离老远,就闻到了李世民身上散发出来的酒味,她脑袋中突然想起陈应说过,酒精对胎儿有着极大的影响。想到这里,李秀宁伸手往外推着李世民道:“距离我远点!”
李世民一听这话,心里难受极了。
李世民根本就没有想过,李秀宁怕李世民身上的酒味影响到她肚子里的胎儿,而是真心嫌弃李世民。
李世民想着在朝廷里不仅受到太子的打压,又受到李秀宁的嫌弃。
慢慢的,李世民的眼睛红了,不知道是气的还是喝酒喝的。
李秀宁望着一脸尴尬的李世民,转而走到殿内,看着殿内宫娥和宦官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的一片狼藉,李秀宁拿着手帕,捂着口鼻,转身朝着偏殿走去。
李世民看着李秀宁如此,拳头攥得紧紧的。
眼睛又红了。
此时李世民还不是后世的天可汗,他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
正处于一个极度自信而又自负的年纪,在这个年轻,一旦连番受挫,很容易受伤,现在的李世民就非常受伤。
李世民很想大哭一场,可是他却忍住了。
李世民沉默的跟着李秀宁来到偏殿中:”不知三姐驾到,有何贵干!“
李世民语气中不带任何情感色彩,仿佛他就是一个冰冷的机器。
李秀宁愕然道:”好你个小二郎,敢跟三姐打官腔,皮痒了吧?“
李世民淡淡的道:”世民岂敢!“
李秀宁道:”听说你要出镇凉州!“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眼睛顿时红了:”三姐你是来笑话世民的吗?“
李秀宁反问道:”笑话你,这话从何说起!“
第八十五章 李世民出镇太原
东宫书房内,李建成和韦挺对坐着喝着茶汤。韦挺原来被免职,现在又被李建成重新选派为官,为了顾及陈应的感受,韦挺此时并没有入幕东宫,而是成为左拾遗。
拾遗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政策失误,也属于咨询建议官员,相当于当代的监察兼助理机构。左右拾遗为正八品官职,这是一个放在长安,随便拎出一个官员,甚至提牢主事监狱长都比韦挺的官大。
事实上,官大官小,都不重要。如果简在帝心,那么就是微末小官,一样可以挑大梁。如果皇帝不待见,就算高居二品侍中,或一品太师,那也是一样的摆设。
就像现在,韦挺虽然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吏,连身穿绿色官服的资格都没有,可是他与李建成的私交不错,就可以在李建成的书房内,与李建成对坐。
韦挺望着李建成,似笑非笑的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让秦王殿下,出镇凉州。”
李建成神色淡然:“我了解二郎,他不会有那样的心思陈应现在是他的三姐夫,我们现在是一家人。”
韦挺摇摇头道:“太子殿下,秦王此刻或许不会有这样的心思,秦王或许顾及陈大将军是至亲,可是,秦王身边的人,那些指望着秦王给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带来富贵尊荣的人,可未必没有这样的心思陈大将军不容有失,一旦陈大将军出现任何问题,就等于断了殿下一臂。”
李建成疑惑的道:“你是说长孙无忌?”
“对,就是那个死胖子,鬼着呢!”韦挺用手敲击着桌案道:“自从洛阳之败,长孙顺德被陛下罢免官职,如今只作为无职无权的光禄大夫,现在秦王就是长孙氏唯一的希望,就算长孙无忌顾忌太子殿下,可是长孙无忌并不是一个人,洛阳长孙氏也算关陇贵族之后,朝中武,很多人都看与长孙氏的利益一致,如今陈大将军阻挡了关陇贵族很多人的财路。”
李建成摇摇头:“难以置信!”
韦挺笑道:“无论如何,哪怕只有一丝丝的可能,殿下也不给给他这个机会,扼守凉州,要想卡陈大将军的脖子,实在太容易了,臣就有一百种不同的办法,让朝廷也挑不出一点错。对了,太子殿下,还要提防秦王殿下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李建成疑惑了:“什么借刀杀人?”
韦挺苦笑道:“太子殿下难道不感觉陈大将军功劳太大了吗?一战尽灭西突厥二十余万精锐,放眼天下,谁敢与陈大将军争锋?”
李建成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韦挺指了指上面:“天意难测,谁也不知道今上现在是怎么想的,陛下追封了陈大将军父母,可唯独不提赏赐陈大将军,朝廷里没有一点风声传来,这就很有问题了!”
这也是李建成搞不懂的地方,当凉州之战的战果传到长安之后,特别是阿史那泥孰等重要俘虏都押到了长安,像罗士信、苏定方哪怕未亲临一线作战的段志感都因功赏赐了二百户食邑,可是就是没提陈应。
一个立下如此大功而不赏赐的大臣,无非是两个下场。赏赐官爵,事实上无论官还是爵,陈应都不能再赏赐了。三省六部,所有高级别的官职,就没有一个可以适合陈应的。可是爵位他已经是国公,也没有办法再赏。
对于赏无可赏的功臣,以往的成例就是借莫须有的罪名杀掉。
关键是,这事李渊有前科。
当初刘静之死,就是因为其小妾的诬告,如果放在一般大臣身上,无非是不痛不痒的斥责几句,再或者罚俸禄,了不起夺其食邑。
可是李渊就凭借着裴寂含糊其词,就把刘静杀掉了。
当然,刘静是因为屁股坐歪了。可是陈应现在的屁股也没有坐正啊!
良久,李建成叹了口气道:“其实,本宫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了父皇对陈应有些忌惮,否则就不会明知陈应与世民不合,反而让秦王出镇凉州。”
韦挺道:“谁说不是呢,秦王随便派出心腹数人,拦截陈大将军的信骑,只要断绝往来消息数月,他诬告陈大将军据西域自立为王,陛下如何自处?”
李建成心中一惊:“以你的意思是?”
韦挺道:“凉州乃西域锁咽之地,乃未来用兵重要方向,必须筹建行台尚书,不如太子殿下上书陛下,筹建西河道行台,以秦王殿下为西河道行台尚书令,再命齐王殿下出镇凉州!”
李建成在心中盘算开了。西河道行台尚书,也就意味着让李世民成为陈应的顶头上司,可是以陈应的脾气,以及陈应在军中的威信,倒不至于担心李世民可以夺去陈应的兵权。
唯一的弊端就是陈应的功劳,李世民会分润一部分出去。
李建成点点头道:“两害相较取其轻,现在也只能这么办了”!
承乾殿偏殿内,李世民红着眼睛向李秀宁哭诉,不错是真哭。李世民思来想去,现在整个朝廷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肯帮自己,又有实力帮自己的人,只有李秀宁一人。
别看李秀宁表面上看在朝廷之中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别忘记了李秀宁真正的实力是她几乎是独力打下关中三分之二稍多的地盘,关中四十四县之中,属于李秀宁的地方官就多达二十六县。
更何况,因为李渊心怀对李秀宁的愧疚,而且李秀宁无欲无求,李渊一直感觉亏欠李秀宁的。所以只要李秀宁开口,李渊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同意李秀宁的提议。
李世民知道要想打动李秀宁,只有一个办法。
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哭。
李世民小的时候,非常调皮,属于神憎鬼厌的捣蛋鬼。一旦惹了祸,太穆皇后可是家法伺候,为了避免挨打,李世民通常都是在李秀宁面前嚎嚎大哭,李秀宁只要心软了,在太穆皇后面前替他求情,他就会少受一些皮肉之苦。
当然,自从太穆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就不哭了,想了半天感觉,李世民却哭不出来,暗暗着急。
趁着长孙无垢带着侍女与李秀宁见礼奉茶的机会,李世民偷偷在自己的泪腺上捅了一指。
李世民这一指力道不轻,当时眼泪鼻涕就哗哗往下流。
李秀宁转头,看着李世民鼻涕眼泪横流,不解的道:“二郎,你这是闹得哪般?”
李世民哽咽着,为了避免脸上的红肿被李秀宁看出端倪,就拿着袖子掩盖面部:“三姐,二郎苦啊!”
李秀宁莫名奇妙,看着长孙无垢忍禁不止的样子,李世民大急,现在他能不能起复的关键,都落在李秀宁身上,万一穿帮了,这起复可就遥遥无期了。
李秀宁看着李世民的眼泪像泉眼一样,不时的往外冒。她知道李世民小时候爱哭,可是十岁之后,似乎变得坚强了,依稀记得李世民再也没有哭过,李秀宁被李世民哭得心软了:“二郎,你莫哭,三姐为你做主!”
李世民一看李秀宁这个样子,心中甚是得意,他一边嚎嚎大哭,一边哽咽着道:“三姐,二郎苦啊。三姐以前大哥多宽厚,二郎犯了什么错,大哥都替我扛!”
李世民的这话,可算是说到李秀宁的心坎里去了。李建成是长兄,确实是有长兄的风范。特别是小时候,无论是李世民犯错或者是李元吉犯错,老大李建成都是陪打的一员。
像李世民被罚跪祠堂,李建成经常偷偷给李世民带东西吃,怕他饿着。
李秀宁仔细想想,好像好几个月已经没有见过李建成了。
“可是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冒烟的王八蛋,在大哥面前颠倒黑白,说我想抢大哥的太子之位。”李世民一边偷偷打量着李秀宁的神色,一边大哭道:“三姐,您还不知道我吗?无论立嫡立长,还是立贤,哪一点能轮到我啊,我从小的愿意就是像冠军侯一样,率领十万大军荡平突厥,我只想打仗,只想骑在马背上,在箭雨中冲锋,叱诧疆场的那种感觉。可是大哥怀疑我有异心现要大哥处处针对我,我想去解围凉州,帮帮道宗,大哥怀疑我居心叵测,举荐三姐夫去凉州,那倒罢了,三姐夫打仗确实比我强,现在把我困在这长安城里,动弹不得,这是想憋死我啊!”
李秀宁刚刚开始是怀疑李世民居心不良。可是看着李世民哭的像个孩子,她的恻隐之心顿时犯了。
李秀宁道:“咱们兄妹四人,一母同胞,有什么误会说开了就好,我找到时间,把大哥,四弟都叫上,咱们一起把话敞开了说,说开了什么事情也就没有了。”
李世民依旧嚎嚎大哭:“三姐,我不想待在长安,我想去凉州,就算让我成国一个校尉,哪怕一个旅帅也成,我再待在长安会憋疯了,求求你三姐,你帮帮我!”
李秀宁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完全相信李世民的话,凉州关系着陈应的命脉,皇家还有多少亲情,李秀宁体会到了李渊的薄情寡义,不敢完全相信李世民。
对于李秀宁来说,弟弟重要,可是陈应同样重要。
自己的孩子还没有来得及看到父亲,万一陈应出了什么意外,她会悔恨终生。
想了良久,李秀宁道:“这样吧,太原那块突厥人也蠢蠢欲动,你去太原吧,不要像三胡那样胡闹,我找个时间去跟阿爹说!”
李世民闻言大喜,太原好啊,太原不仅仅是李渊的起家之地,也是李世民崛起之地,正在在雁门关前,十六岁的李世民第一次率军出战,李世民可从来不怵突厥人。
现在西突厥被灭了二十万大军,就算挑衅突厥人也不会轻易出战。
李世民心中暗想,只要择机出战,定会有不少斩获,到时候,复起之日可待!
李秀宁安慰了李世民足足半个时辰。
李世民不愧为演戏高手,虽然没有完全骗过李秀宁,至少让李秀宁相信了八分。
很快李秀宁向李渊建议,让李世民出镇太原。
其实这个节点选得非常好,李渊也不想让李世民失去与李建成角逐的实力,于是顺水推舟,下旨以陈应为西河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兼职西域大都护。
第八十六章 胡无人汉道昌
翌日一早,大雪依旧纷纷扬扬。苏定方前来询问陈应,是不是冒雪出兵。陈应寻思着,冒雪行军,就算有雪爬犁帐篷防寒保暖,但是却有一部分士兵分在外面受动,无论昭武九部也好,唐军将士也罢,都是爹生娘养的,冻伤了冻残了,总是不美。
陈应沉吟着:“曹丹,你看这雪要下到几时?”
曹丹低声解释道:“陈大将军,西域这雪,天天都下,直到太阳出来才会停!”
陈应又问道:“那需要多久太阳才会出现?”
“大大概差不多一个半时辰!”
西域的天亮的本来就比中原晚,如今再晚上一个半时辰,恐怕就要到午时才能出发,这样以来恐怕难以抵达高昌城了。
陈应道:“那就现在出发吧!”
苏定方闻令,擂鼓动出军。两万余人马,浩浩荡荡离开高车城外的大营,向着西北方的高昌城行去。
高昌国令尹看到这一幕,眼神里闪烁着不安的神色。而麴泰则大惊失色:“请大将军息怒,麴泰甘愿被大将军处置!”
“处置?”陈应微微一笑道:“你想多了,你们麴氏一族,世镇高昌,保全我华夏一族数十万军民,于苍生社稷有功,本大将军不会处置你们,相反,这是要送你们一份大富贵!”
陈应虽然不是所谓的历史专家,却知道西域自汉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统治之下。哪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中原被胡族肆虐,然而出镇凉州张轨,却趁机建立张氏凉国,在张骏、张重华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凉国统治之下。后来,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一直统治西域。
在社会大动乱时期越是中心地区所受冲击越大,当时整个中原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白骨露野,十室九空。反而是偏僻的区能够得保安宁,如凉州地区,在张氏统治时期,相对比较安定。
高昌国远距离中原,在南北朝时期,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张氏凉国被前秦灭亡的时候,姑孰地区、敦煌、酒泉、河州、沙州百姓,则大规模西逃。
在那个时候,汉人百姓与原汉朝时期迁徙至西域的各地汉民,纷纷据地自守,随着高昌国的建立,西域地区,天山南北的汉民大量涌入高昌国避难。并依附高国昌,所以高昌也慢慢强大了起来。
因这里的地理形势非常利用发展汉民所熟悉的农业、手工业经济,所以流入这里的汉民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形成了高昌国的四郡十八县四十八镇。
高车王听到这话,却摇摇头道:“陈大将军有所不知,所说这高昌国汉民感激麴氏活命之恩,这倒未必,几乎所有高昌的汉民,都是恨麴氏不死!”
听到高车王这蹩脚的唐言,陈应弄了好一会儿这才明白,他当然没有偏听偏信,而是转而望着马孟明问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马令尹给我解释一下!”
“子虚乌有,一派胡言!”马孟明矢口否认,指着高车王嘶吼:“你颠倒黑白,指鹿为白,血口喷人,卑鄙无耻”
陈应冲一旁的周青道:“本大将军来到高车,还没有看到汉人宗族,你们周围乡镇走圈,让各大家族派出代表,前来拜见本大将军!”
周青躬身施礼道:“遵命!”
马孟明一听这话,脸色陡然巨变:“大将军冤枉啊,我国主也是被逼无奈”
一听这话,陈应不用大脑袋想,用膝盖想也知道恐怕历史记载有误。恐怕传闻不实。
陈应的脸色慢慢阴沉起来:“你最好给本大将军解释清楚,否则麴氏一族,没有机会长安!”
马孟明一看陈应动怒,不敢再隐瞒,向陈应娓娓道来。
原来,高昌国首任麴嘉高昌王马儒以为右长史。公元497年太和二十一年,高昌王马儒向北魏孝帝称臣,请求内附。接受了马儒的请求,派遣明威将军韩安保接纳,割伊吾五百里地,供马儒居住。然而,麴嘉却暗中投靠了柔然人。他认为柔然势大,一旦高昌举国东迁,那么柔然肯定会派出攻打,北魏朝廷远水解不了近渴,于乎,麴嘉率部众造反,杀掉马儒自立为王。
这是麴氏始得高昌。后来柔然人衰弱,特别是突厥土门可汗大败柔然,高昌国在时任高昌王麴宝茂的带领下,投降突厥。
高昌投降突厥以后,在突厥人的庇护下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作为附庸国,高昌每年必须向突厥人缴纳沉重的赋税。这样赋税自然而然的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
关键是高昌是突厥的附庸国,突厥人在高昌哪怕只是普通一兵,也是高高在上的大爷,突厥人可以在高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麴氏历代王不敢惹怒突厥人,害怕突厥人报复。
于是,制定法律。但凡高昌人与突厥人,无论因何事争执,高昌先打四十大板,四十大板下去,命硬的也剩半条命,命软的,当时就被打死了。高昌王畏突厥人如虎,各级官吏同样如此,于是高昌汉人就是西域的三等奴隶。
第一等是高高在上的突厥人,第二等人则是西域各族胡人,第三等则以麴氏为首、统治高昌的薛、马、张、何、柳、刘等七姓。
在高昌王的高压统治下,高昌汉民为了生存,面对突厥人的挑衅,只能忍气吞声。高昌国说是一外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事实上却是一个是非不分,律法沦丧,强者欺凌弱,胡人欺压汉人,恶人横行无忌,良民无以自安的国度。
突厥中确实有一项约定俗成的“抢妻”习俗,允许强有力的青年去抢夺各地、各部的女子为妻,这在汉人眼里乃是一项鄙陋之极的野蛮风俗,在中原别说普通人家的男人抢夺别人的妻子要判重刑,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公然强抢有夫之妇,但在高昌国却是默许这种行为当然,抢别人老婆的会被认为是好汉,被别人抢了的那便是窝囊废。
高昌王朝屹立一百四十年,高昌汉姓血统完全混乱,别说语就是退化,就连生活习性也与胡人一般无二。高昌汉人在经济水平和化水平上是退化了。陈应作为后世之人虽然明白,这是特殊时期汉人化为胡人的例子一但在历史上却绝非仅此一例。
在后世天朝时期,法律在升学、生育、纳税、社保、医疗、各个方面向少数民族倾斜,很多汉人也主动改成少数民族,也是主动胡化。
陈应可以理解,麴氏的行为,却不会接受。他灭亡高昌的心思,则更加坚定。
最让陈应气愤的是,高昌王为了获得突厥人的庇护,送高昌汉人女子供突厥人银乐,送青壮年供突厥人为奴隶。
陈应听到这个消息,气得瑟瑟发抖:“现在高昌国还有多少汉人?”
马孟明感受到陈应身上的杀气,怯怯道:“除了薛、马、张、何、柳、刘六姓还有一两千青壮之外,似乎就这么多了!”
“其他人呢?”
陈应语气中的杀意,傻子也能看得出来。
马孟明不敢回答。
“哈哈!”陈应推开门,任寒风吹拂着身体,他害怕自己的愤怒,会自己点燃。
陈应走到城中军营。
看着陈应到来,骁骑军与陌刀军将士,纷纷列队迎接陈应。
陈应目光扫视着众将士道:“咱们汉家男儿,有两件事情最忍不得,一是杀父,二是夺妻。咱们大唐法度,有两件事最容不得,一是叛国卖友,二是奸人妻女。谁犯了这两件事情,依我大唐法度,却当如何?”
罗士信大吼道:“当杀!”
陈应望着马孟明问道:“马令尹以为如何?”
马孟明颤声道:“叛国卖友者当诛!否则社稷何以存!奸人妻女者当杀!否则黎民何以安!”
“马令尹说得好!”陈应又望向众将士,道:“各位兄弟,西域自古以来,就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的领地,如今西域我汉家同胞的家园被人践踏,妻女被人凌辱,你们会怎么办?”
众将士的热血开始起来:“杀杀杀!”
陈应又道:“高昌
张迈又道:“麴氏高昌,自立国以来,是非不分,律法沦丧,百姓仓皇无依。虽然号称汉邦,但我看,他麴氏就是突厥人的爪牙,我华夏百姓,一族同胞没少受过屈辱欺压,而投诉无门。不过,今天,本大将军来了,我们来了,我们到了哪里,咱们的大唐的秩序就建立在哪里,咱们大唐的秩序,使胡人不敢欺压汉人,使强者不敢欺凌弱者,使恶人不敢横行,使良民得以安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