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决窦建德的燃眉之急。
  “哦!”窦建德笑道:“李渊老儿之心,与朕一样,志在天下,他绝对不会让朕可以有喘口气的机会。”
  “其实,这也不尽然!”凌敬仿佛打好了腹稿,侃侃而谈道:“陛下,臣听闻突厥颉利可汗已经统领三十万突厥狼兵,挥师南下,意图吞并我华夏万里河山。三十万突厥狼骑,纵横万里,若攻李唐,李渊也难以招架,若攻大夏,大夏也”
  事实上,凌敬说得也是实情,窦建德也没有底气硬抗突厥的三十万狼骑。
  凌敬道:“如今李唐诬蔑陛下与突厥眉来眼去,这其实是无稽之谈,然而,突厥乃我华夏生死劲敌,如两汉时期的之匈奴,南北朝之鲜卑。”
  “计将安出?”窦建德闻言大喜道。
  凌敬道:“自隋末以来,华夏分崩离析,突厥加以挑拨,扶持傀儡,以裂中原,此已使我辈子孙,愧对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至于刘武周、薛举、杨师道、梁师都裂土以奉突厥,此尤其为汉家奇耻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陛下何不高举尊王攘夷,召令天下?”
  一听这话,窦建德恍然大悟。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边境族群趁机入侵,华夏明面临空前的危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崇周天子,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侵夺诸夷土地的战争而大获赞赏,其事迹被后世称为尊王攘夷。
  事实上,这个核心思想,就与后世的统一战线差不多。就是地无分南北,人不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世界的民族之林,华夏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明延续繁育至今。如今古巴比伦早已淹没滚滚黄沙之中,古印度也成了历史的名词,古埃及也仅仅剩下金字塔让人浮想联翩,唯有华夏屹立不倒。
  华夏民族与其他三大闻名古国不同的是,一旦在遭遇外族入侵,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总有英雄才能的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当然最重要的是,华夏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认识,大敌面前,捐弃前嫌,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窦建德瞬间就明白了凌敬的意思,哪怕向李渊提出议和,如今有陈应大军突击,威胁到了夏国国都,夏国人心浮动,社稷都有了覆亡之忧。李渊肯定不会给他喘息之机。可是当窦建德提出休兵罢战,共抗突厥的提议时,李渊就算内心不同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否则,在这个时候一旦再与窦建德纠缠不休,那么李唐就会站到天下有志之士的对立面,正所谓大势所趋,逆天而行,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当陈应大军抵达洹水既今天魏县,此时陈应大军距离洺州已经只有一百六十余里了,只要陈应愿意,短短四个时辰,罗士信与张士贵的骑兵就可以兵临洺州城下。
  陈应决定拿下洹水城,作为大军的中转基地,毕竟,一旦陷入夏国军队四面八方的围攻,陈应也没有办法招架,所以他必须给自己留下一下安全的战略空间。
  洹水,有一个古代内黄县在北周时期的改的名字。这里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商鞅、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皇帝冉闵、唐代大诗人沈佺期的故里,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民族英雄岳飞童年生活成长的地方。
  洹水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战略要地,然而对于陈应而言,占据洹水守住后路,也算是为了谨慎。毕竟,陈应还不想死,万一阴沟里翻船这就不妙了。
  陈应命段志感所部攻打洹水,然而当段志感的部曲还没有正式摆开阵势的时候,忽有一艘小翼快驰近,连过十二道水上哨岗,正是紧急要事才能有的军情!李神通脸色微变,心想:“莫非李世绩攻打黎阳兵败?”
  就在这时,来人已经上了万安号车船,捧上一卷檄,李神通见了喝道:“这是什么东西?”
  来人道:“夏国国主的号全民书!”
  听到不是李世绩战败,李神通松了一口气,事实上李世绩几乎兵不血刃拿下黎阳的战报,使信在路上遇到了一股劫道的土匪,把他的马给抢了,此时这个信使还迈着两条腿,朝着洹水这里狂奔呢。
  李神通道:“窦建德在搞什么鬼?”
  陈应赶紧接过,一看居然是檄格式,他拆开一看,脸色又是一变。
  李神通心中一惊:“出了大事?”
  李神通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夏国国王窦建德告天下父老、诸侯将帅: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自隋末以来,华夏分崩离析。今突厥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突厥颉利可汗,提三十万狼兵南侵,北地沧凉,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此已使我辈子孙,愧对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至于李渊鲜卑杂胡而篡中原大统,裂土以奉突厥,此尤其为汉家奇耻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才建德,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奉天举师,屠胡戮夷。此战非为一己之私,乃出天下公义!凡我汉家子孙,尚存一丝血性者俱当响应,无力响应者亦当为我军祝祷,若有冥顽不灵之辈,敢阻我为国除残去秽之路者,是为国贼!国贼当道,我之横刀,必诛之尽绝而后已!天运无需问,汉家必盛昌!”
  李神通的双手竟然也不禁地微微一颤忿忿道:“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陈应转身,望着西北方向喃喃自语:“窦建德倒是打了一手好牌啊!”
  李渊身上有鲜卑血统吗?答案是还真有。鲜卑独孤氏,至于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这是无可争议的鲜卑血统。然而,血统并不重要,关键是此刻窦建德占据了大义的上风,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
  陈应转而望向长安。
  窦建德玩了这一手,就是将李渊的军,关键是要看李渊如何化解了。一旦算处置不慎,恐怕前景不妙。


第二六三章 必死之战以殉社稷
  “请大将军示下,进攻是否展开!”段志感看着陈应迟迟没有下达进攻命令,不由得提醒到。
  陈应略嫌疲惫的目光,望了一眼段志感,他左右为难。然而,陈应也清楚,窦建德未必就是在联合天下诸侯,共抗突厥。这只是一句蛊惑人心的口号,比如后世的某静,打着环保的旗号,呼吁社会大众治理大气污染,百分之九十的民众呐喊,然而,自那个破记录片拨出以后,大量中下钢铁企业关停,至少上千万钢铁工人下岗,于是同时,钢铁价格三级螺纹钢也从两千一百七十元到目前四千四百元。
  某静成功了,打着雾霾的旗号,把中国钢铁行业废掉了三分之一。百分九十的吃瓜群众被人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某静蒙蔽百分之九十的大多数,因为智商高的总在百分之十以内。事实上,某静影响的不止是中国的一个钢铁行业,当然钢铁行业却是首当其冲。环境污染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某静却突出了危害。
  大数据其实是最不靠谱的东西,比如亿万富豪和一个穷光蛋平均,人均五千万资产,可是穷光蛋依旧是连一分钱都没有。
  凡事都有两面性,理性的分析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一个某静,中国损失绝对不下数千亿,当然间接损失就是多达上千万的重工工人失业,上千万个家庭陷入危及。可是这些人,并没有人会去在乎。
  在这个年代,舆论的影响,主要掌握在读书人手中,可是读书,大部分都是好的,可是却属于读书读傻的那一类,他们很容易会被窦建德的这个檄感染。
  同时,也会利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给李渊施加压力。事实上呢,这个问题解决,有两种方式,打服窦建德,由李唐统一天下,然后集合全天下之力,共抗突厥,一个方法就是让窦建德的诡计得逞。
  李神通看着陈应迟疑,冲段志感道:“暂停”
  “不”陈应回过神来,他摇摇头道:“继续进攻,拿下洹水城,段志感防守洹水,张怀威率领本部人马,进攻相州,把相州也拿下来!”
  段志感闻言大喜。
  李神通非常意外的望着陈应:“陈大将军想自绝于天下吗?”
  “非是自绝,而是窦建德还代表不了天下!”陈应道:“淮安王真以为窦建德一心为公,毫无私念?”
  “难道不是吗?”李神通指着檄道:“这里白纸黑字写着,还用了窦建德的真命符宝,这总不是假的吧?”
  “哈哈!”陈应笑而不语。
  政客的承诺,其实就是最不可信的。谁相信谁死得最快,政客不以毁诺言为耻,反而以毁诺为荣,因为他们引以为豪的就是让敌人在自责和悔恨中死去。
  当然,还有一个理由陈应并没有说明,如果窦建德真想抗击突厥,根本就不需要把王小胡派回来回师飞援洺州,如果不是王小胡三日五百里,把十万大军跑得只剩下八千,这十万大军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让突厥人忌惮的一股力量。
  然而,窦建德却让王小胡把这支军队消耗在了没有意义的路上。不过这却便宜了陈应,陈应让何月京所部,扼守着相州之西的荡阴,守株待兔,短短三天就俘虏了两万五千余人。
  李神通满脸苦笑。
  陈应郑重的道:“陈某乃大唐之臣,能号令陈应的可是太子殿下,也可以是大唐皇帝陛下,可以是陈相国、萧相国、裴相国,但是绝对不会是窦建德。”
  陈应的理由很好,很是强大。
  李神通也无可奈何。
  陈应摇摇头,将脑袋中杂乱的念头抛出脑外。
  他知道他绝对不是第一个看到这个檄的人,当然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以窦建德的本意,只怕这篇檄,已经像春风一样,快速吹遍天下,形成一股难以抗拒的洪流。
  胜州城,重病中的杨信在长史周重勋的搀扶下,缓缓登上城墙。杨信猛烈地咳嗽了起来。周重勋上前一步,掏出一块白色丝帕递过去,杨信接过来捂住了嘴,随即撇开手。周重勋看得清楚,雪白色地丝帕之上,一抹鲜红惊鸿一瞥便被杨信握在了手中。
  “总管,您下去歇息吧,此处有下官呢!”周重勋扶着重病中的杨信,满心酸楚地道。
  杨信摇了摇头,站稳了身形,一把推开了周重勋,眼睛中闪动着神采,声音响亮地令道:“将大唐的旗帜升起来。”
  随着一阵密集而雄壮的军鼓声,大唐的大旗缓缓升上城头。
  杨信站直了身躯,在城头上迎着北风,大声对城下的数百百军卒高喊道:“扶风杨信,今日在此立誓”
  数百军卒与百姓神色肃然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杨信自归附唐祚自今,毫无寸功,杨信无功,苦煞胜州军民!”杨信冲着城下的军卒与百姓,缓缓下跪,杨信沉重的向下磕头,随着三声闷响,杨信的头上已经出现殷红的血迹。李信在周重勋的搀扶下,缓缓起身,杨信道:“杨信在此立誓,不向突厥虏夷让半寸之土,皇天厚土在上,若违此誓,譬如此指!”
  说话间,杨信已然抽出了佩刀,毫不犹豫地朝着自家的左手斩了下去,只闻“笃”地一声响,这位病骨支离地胜州总管的左手食指已然坠下城头!
  “杨总管威武,大唐万胜!”胜州军民齐齐呐喊着。
  周重勋一面手忙脚乱地为杨信包扎着手上地伤口,一面满脸不以为然的责怪神色。
  杨信流的血并不多,好歹擦拭了一番,断指处便被包扎了起来。
  “老了,没有多少血可流了”杨信却没有丝毫疼痛的感觉。只是轻声自嘲。
  正说着,马蹄声震天动地,一队队骑兵飞驰而来,扬起漫天灰尘,马蹄声震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杨信眉头一皱:“那帮突厥杂种在搞什么鬼?”
  周重勋的神情非常严峻:“突厥人来得这么快啊?他们这就要发动进攻了吗?”
  李信眯起眼睛盯着灰尘中涌动的人流,眉头越拧越紧:“人数不对,这远远不止一个千人队,恐怕至少有三个三千队。
  周重勋吓了一跳:“三个千人队?”
  三个千人就是三千人马,就城里这点士兵,能顶得住吗?
  杨信道:“三个千人队,只多不少!”
  城墙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正在原本在家中歇息的百姓,也火速回到家中,紧闭家门。守在胜州城城墙上的唐军士兵,竖起了盾牌,一口口灶子里的微火加大,把锅里的粪汁和滚油煮沸。
  煮沸的粪汁,就是古代华夏人民用千百年经验,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这个粪汁内细菌和病毒非常多,只要被的粪汁烫到,他们的伤口就不易愈合,而且还会恶臭难闻,这不仅仅打击敌人的肉体,也折磨敌人的灵魂。
  这时,突厥人的大军已经越来越近了,旌旗,人喊马嘶,长枪如林,刀光甲光映着雪光,一股噬血的森冷气息冲天扬起,令人手足发冷。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胜州毫无胜算,胜州名义上为州,事实小仅仅下辖两个县,而且这两个县都是不满千户的下县,这杨信这个胜州总管,也是下军都督,正六品的官职。
  就算杨信手中有两万军队,他同样抗不住突厥三十万大军的进攻。哪怕他就算打退这眼前三千突厥骑兵,依旧没有任何用处。这仅仅是突厥人的前锋。
  这是一场必死之战。
  这是一场绝的战斗,
  也是杨信不得不打的一场战斗。杨信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决死之战,以身殉社稷。


第二六四章 以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长安皇宫太极宫甘露殿,甘露殿是李渊的寝宫,在此批阅奏章,读书、用膳,以及宣招嫔妃侍寝的地方。
  此时,甘露殿中,摆着丰富在菜肴,李渊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宴,设宴款待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以及平阳公主李秀宁。看到儿子没事,洛阳也成功拿了下来,尽管又丢了河东晋南三镇,李渊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别看窦建德闹腾得挺欢,事实上他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只要陈应攻克窦建德的都城,俘虏窦建德的皇后曹氏以及夏国武百官,窦建德就算想打,恐怕他的将领们也不会跟着他打了。
  想到这里,李渊又是一阵牙疼。这臣子太能干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攻破王世充,虽然陈应没有逞送捷报,可是安兴已经把洛阳之战的详细情况禀告给了他,陈应是无可争议的首功,平灭一国,赏个国公爵,官升三级也不过分。
  然而怎么升官,怎么赏赐陈应就让李渊为难了。
  关键是陈应实在是太年轻了。他刚刚弱冠,至少明年才可以加冠礼,可是以弱冠之龄已经是当朝冠军大将军、东宫太子宾客,工部右侍郎、再怎么升?让一个弱冠之龄的年轻人,与六部尚书三省令公同殿称臣,恐怕就连裴寂也会感觉脸上挂不住。
  可是升爵。
  如今陈应已经是二等梁国公公爵,再往上升就是一等公爵。一等最末位的燕国公是罗艺,楚国公则是杜伏威,魏国公是裴寂。现在唯有晋升陈应为赵国公、或韩国公。
  就在李渊脑袋中一团乱麻的时候,李渊观察到李世民寡寡欲欢。
  反而一向让李渊不放心的李元吉在洛阳之战中虽然没有大的功绩,但是却也没有出现纰漏,这让李渊非常宽慰。
  李渊望着李世民道:“二郎,莫要灰心,胜败乃兵家常事!”
  李元吉用眼睛的余光瞥了一眼李世民,心中暗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李世民败得也太多了吧?一败薛举,二败王世充于龙门,三败王世恽与磁涧。十不过三,还不如我,我只有一个并州之败。”
  李世民一脸沮丧的道:“我让爹爹失望了!”
  “不失望,不失望!”李渊拍拍手道:“多吃菜,你看你都瘦了!”
  李元吉小声嘀咕道:“没有期望,才不会失望!”
  李元吉的声音不大,偏偏恰恰让李世民可以清晰的听到。
  听到这话,李世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老四,你皮痒了吧?”
  “是又如何?切磋一下?”李元吉毫不示弱的望着李世民,不怀好意的道:“还请二哥多多指教!”
  “你”李世民气得脸通红,论身手他不仅不如李建成,也不如李元吉。李元吉虽然不如李世民诡诈多智,但是论身手,却可以轻易按着李世民在地上摩擦摩擦。李世民瞬间就醒悟了过来,如果真与李元吉切磋,李元吉绝对不会对他客气,弄不好半年之内休想下床。
  “吃饭,成何体统!”李渊看着老二与老四顶了起来,打着圆场道:“还吃不吃了?不吃都给老子滚蛋,都没有一个省心的!”
  李世民一听这话,赶紧坐下来闷头吃饭。
  李渊望着李元吉,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元吉,李元吉也学着李世民的样子,卯足了力气对着碗里的饭菜,大干起来。
  李秀宁闷着头道:“阿爹,你多注意身体,莫气坏了!”
  “现在不光是气,还真是头疼!”李渊望着李秀宁道:“陈应有没有跟你提过,他有什么心愿未了?”
  李秀宁歪着脑袋想了想道:“还真有!”
  “哦!”李渊好奇的问道:“他有什么心愿?”
  李秀宁道:“他想请爹爹赐婚!”
  “赐婚,赐什么婚?”李渊一听这话,还真以为陈应想给李道贞一个名份呢,李渊的脸色瞬间就阴沉了下来,冷声道:“门都没有,你就告诉他,别以为立了几个功,他就能为所欲为!”
  李秀宁恍然大悟,半天才回过神来,知道李渊这是在回护她。想到这里李秀宁柔声道:“爹爹您误会了,陈应想请爹爹给罗士信赐婚!”
  “罗士信?”李渊还对罗士信没有多少印象,虽然在里罗士信这个人物非常出彩,然而那毕竟是演义,事实上李渊关注的将领,至少是正四品以上级别,而且还需要有勇有谋,虽然在战报里安兴多次提到罗士信,李渊还真没有见过罗士信这号人。不过,李渊一听是给罗士信赐婚,心中就舒服多了。
  李渊笑呵呵的问道:“罗士信看上了谁家闺女?”
  李秀宁道:“清河崔氏崔盈盈!”
  李渊当然知道罗士信不是什么名门贵族,否则他一定对罗士信有深刻的印象,可是清河崔氏却是一等豪门,甚至李渊向崔氏求婚,崔氏都不肯。因为崔氏认为李渊的血统不纯。
  古代人的观念与现代人不同,现代很多喜欢混血儿,某某人还以自己身上多种血统而自豪,甚至某星得意洋洋宣称自己身上流着中德日法四国血统。可是在古代,混血儿还有另外一个称呼杂种。
  这种人是最为让人不耻的。
  李渊沉吟道:“此事,恐怕真不好办啊!”
  李秀宁道:“陈应想用洛阳之功,换这个恩赐!”
  “这个”李渊一听这话心中就笑开了花。一道恩旨对于李渊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像这种赐婚的圣旨,就是诰命。
  如果用一道诰命圣旨换一个等国公爵位,李渊感觉这算便宜多了。
  就在这时,中常侍陈齐张口欲言,李世民看着这一幕,就道:“有什么事,尽管速速禀来,这里没有外人!”
  李渊点点头道:“什么事?”
  陈齐无奈,只好把“窦建德那封告全民书或者称为檄的卷轴递到李渊手中。
  李渊接过檄,看了一眼后不由得大怒,窦建德的这篇檄,所谓“以鲜卑杂胡而篡中原大统,裂土以奉突厥”,矛头直指李渊,这不仅把李渊的祖宗给骂了,还说李渊背着天下,向突厥请降授封臣下,这其实就是诬蔑了,李渊在大怒之下,他几乎就要将檄撕碎!恨恨道:“窦建德如此嚣张,我若不灭他,便不坐这龙床!”
  李世民大急,李秀宁急忙劝住,道:“爹爹,此檄的出现,乃是好事啊!之前我们尚担心突厥三十万大军难以抵挡,但此檄一发,暂时停止与夏国交锋,只要陈大将军可以从河北抽出身来,让他挂帅出征突厥,肯定可以击退突厥来犯之敌。”
  李渊微微点点头。
  李世民见状,趁热打铁道:“爹爹,窦建德必然是虚张声势,就算他故意拖延时间也好,想有什么阴谋也罢,只要我大唐与夏国暂时停止交战,看他窦建德还能如何做?若是主动承担抵抗突厥的重伤,就凭窦建德麾下的那三十余万兵马,就算可以击退突厥,恐怕不会剩下多少人了。”
  李渊听了转怒为喜,连称有理。
  窦建德擎起华夷大义,遍告天下。看似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赢得了先机,凡事有利必然有弊端,这个檄一旦传到突厥,恐怕突厥弄不好会把主攻方向放在河北。可是如果窦建德不与突厥斗得头破血流,恐怕那个时候窦建德里通外国的这个千古骂名,只怕就洗刷不掉了。
  事实上,原先窦建德也有这个顾虑,不过凌敬却打消息了窦建德的顾虑:“古往今来,成者王侯败者寇!什么华夷之辨,什么大唐突厥,只要咱们得了天下,到最后也只看我们的新怎么写罢了。”


第二六五章 择天下精锐共御外侮
  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思维。当窦建德的这个“休兵罢战,共抗突厥”的檄发布之后,李渊与李世民、李元吉、李秀宁三人商议一番,三人皆同意,然而当这件事拿到朝堂上来说的时候,立刻就炸了锅。
  “军国倥偬,陛下不可轻忽!”宰相萧瑀板着面孔大声说道:“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夫民间有谚语,兵马一动,地动山摇。兵事不同民政,民政疏失,改弦更张便是,兵事错处,伏尸千里,流血漂橹,人头掉了,是接不回来的。”尚书左仆射裴寂则道:“如此外敌北狄突厥虎视眈眈,河东戮力酣战,此时应当与夏国主捐弃前嫌,共抗外敌!”
  “荒谬!”萧瑀指着裴寂的鼻子,斩钉截铁的道:“天有二日,土无二主,陛下乃天下之主,毋庸置疑,你蛊惑陛下与窦建德一介乱臣贼子议和,是何等肺腑?”
  萧瑀可是盖帽子的行家里手,不出手则矣,一出手就直抵要害。君和臣是不是议和,一旦议和,就等于承认了窦建德这个夏国国主与李渊这个大唐皇帝同等的政治地位,这个和不能议,一旦议了,就是原则性政治性错误。
  裴寂一听这话,脸色顿时一僵。作为玩了大半辈子政治的老狐狸,他可不会被萧瑀轻易带到沟里去。裴寂急忙将自己摘出去:“陛下明鉴,臣不是这个意思,萧时,你莫要断章取义!”
  “好了,都不要说了!”李渊起身,背着手在太极大殿中走动着,沉吟道:“诚如萧相国所言,朕也相信,裴相国不会悖理任事,朕与窦建德和议,便是让窦建德看看,也叫天下人都看看,朕这个皇帝,是否当得起义宁天子既杨侑以九州万方相托付”
  “陛下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萧瑀的声音再度固执地响起,“义宁天子,自知失德,以大隋社稷禅位于陛下,此乃臣等以身所证,天下共知,有异议者,臣等自当尊义宁天子皇遗命诛之,以警朝野。陛下如今不再是坐镇晋阳宫的晋阳宫监,也不再是权领尚书省的唐王,陛下是天子,统御武抚治天下之第一人,陛下当泽被苍生,恩惠黎庶,突厥外患犹在,值此内事不靖之时,朝野上下均盯着陛下,陛下舍却苍生黎庶,恐怕反倒有负义宁天子托付之重了。”
  萧瑀却坚持大义,哪怕是集天下之力,共抗突厥。主导权不能在窦建德手,必须掌握在李渊手中,掌握在长安朝廷之中,由长安朝廷主导。
  君臣二人各执一词,却均言之成理,大殿内一时僵持了下来。陈叔达惊得目瞪口呆,几次张嘴想要打个圆场,奈何这对君臣却没给他丝毫的机会,几乎话赶话片语不让,侧头看裴寂相国,他却都拧着眉望着殿中的景象若有所思,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渊也是聪明人,坚持大义掌握在他手中,自然是好处都是他的,可是即使集合全天下之力,也未必可以干得过突厥颉利可汗,突厥的三十万狼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李渊的心里,他其实是想坐山观虎斗,让窦建德去跟突厥打,如果窦建德只是耍耍嘴皮子,最终丢脸的肯定是窦建德。当然,如果窦建德真带着他的嫡系部曲跟突厥拼,就像当初李密率领四十万瓦岗军与宇化及血拼一样,最终李密胜了,然而却大伤元气,败给了王世充。
  否则,王世充根本没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
  “朕并无意舍弃天下苍生,亿兆黎庶!”李渊走到萧瑀面前,盯着萧瑀的双目道,“只怕这长安城中,不知多少人会生出异心异志。义宁天子留给朕的江山社稷,朕必须向天下臣民证明,朕非但有这个资格,也同样有这个能力!只有如此,那些暗流涌动的异心异志才会消弭于无形,社稷百姓才会少经些刀兵之苦”
  话就说得想当直白诚恳了,殿中大臣都是天下顶尖的聪明人,哪里还有听不明白的?
  事实上,李渊真的是怂了。
  皇帝,虽然掌握天下四海之财富,掌握着天下苍生,所有的命脉。然而,与这个莫大权利与荣誉相息并存的还有责任。良臣择木而侍,良禽择木而栖,当然君择臣,臣亦择君。
  一着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李渊想退缩,不担任这个责任。可是萧瑀却知道这个责任,你不背也得背。虽然说大业末年,天下君群雄皆反,势成水火。
  当初杨广真的没有力量扭转乾坤吗?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杨广在经历三征高句丽之败,以及雁门关被突厥包围的接连打击后,他失去了进取的心思,那个时候他躲在江都,当了鸵鸟,所以几乎在大业十二年底至大业十三年前后,几乎如同星火燎原,遍地都是反王。
  如果杨广可以在大业十二年的时候,痛定思痛,拨乱反正,他不是没有机会,关键是他那个时候怂了,所以天下雄群看到了机会,所以才敢纷纷造反。
  李渊这个时候,不能退让,一旦退让了,让窦建德拿到了天下大义之名,那么天下人心都转身投降窦建德,事实上,李渊那个时候才会失去所有的机会。
  “陛下之心,臣等明了,有此一丝仁念,便可知义宁天子以大位禅位于陛下乃英睿明断。陛下的心是好的,然则”萧瑀郑重的道:“天下乃天子之天下,万民乃陛下之万民,为人君者,泽被苍生,庇护万民,乃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一番道理!
  站在萧瑀的立场,李渊高举民心大义是最基本的原则,哪怕打碎了牙齿,往肚子吞,也绝对不对承认窦建德的合法地位。萧瑀的想法非但不能算错,甚至令李渊在一瞬间还生出了那么一点点感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