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血刃-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证明,八音盒的魔力对于女人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李秀宁与何月儿、翠儿三人听了无数遍,甚至连八音盒的小木偶可以转多少圈,每一个音符都可以倒背如流,李秀宁仍旧把玩着这个八音盒。
直到大半夜,李秀宁实在困得睁不开眼睛,这才迷迷糊糊睡去。
然而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李秀宁仍在酣睡。可是此时门外却传来震天的叩门声。李秀宁闭着眼睛,皱起眉头不耐烦道:“出了什么事情?”
“回禀公主殿下,陈大将军求见!”
李秀宁不是不分好歹的人,当她知道李道贞是利用如此卑鄙的手段,让陈应中招的时候。她已经不生气了,至少很多男人根本做不到陈应这一步。、
人生不易,且行珍惜。这句话的道理李秀宁还是知道的,她拂了拂蓬乱的头发,推了推身边正在冒着鼻涕泡泡的翠儿,翠儿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公主有什么吩咐?!“
李秀宁叹了口气道:”为本宫梳妆更衣吧!让陈大将军去前厅稍待,本宫稍后就去。“、
”慢!“就在这时,何月儿那双勾人的狐狸眼忽闪忽闪的朝着李秀宁眨着眼。
李秀宁不解的道:”月儿,你这是“
何月儿笑道:”公主殿下,请赎奴婢多嘴,不知陈大将军以前曾否送过公主殿下礼物?“
”这“李秀宁迟疑了起来,陈应送过李秀宁很多东西,比如吃的美味,比如将陈怀仁的医护队送给自己救急,还有神兵利器,削铁如泥的宝刀,可以无视轻弓射击的铠甲。”
何月儿淡淡的笑道:“没有吧?”
李秀宁点点头,突然又摇摇头道:“他还送了我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刀,一副刀枪不入的宝甲“
”奴婢的意思是说,类似于八音盒一样的贵重礼物!”
“那个还真没有!”
“公主以后如果还想要这样的礼物,那最好还是不见他!”
李秀宁略作思考,就明白了何月儿的用意。
李秀宁咳嗽一声道:“你去告诉他,就说本宫说本宫不在府中!”
陈应与李建成、魏征等就如何攻取函谷关的事情商讨了整整一夜,陈应一夜连眼都没有眨,离开东宫,径直朝着平阳公主府而来,可是当听到平阳公主府的司阍一本正经的道:“公主殿下说她不在府中!”
陈应何尝不知道这是李秀宁故意不见他?然而这事无论怎么说,终究是他做得不对,毕竟是他搞大了李道贞的肚子,别说李道贞的做法在在大唐说出来没有人信,就算在开放的后世,说出来,恐怕一样没有人会相信陈应,只会相信他劈腿。
李秀宁故意不理会陈应,陈应心急如焚,为了哄李秀宁开心,他不是剽窃几首煽情的诗词,就是挖空心思为李秀宁做几道佳肴,或是给李秀宁弄些造型别致的首饰,或是制作精良的机关,或是造型别致的首饰。
事实证明,无论女人的身份有多么尊贵,她们对于宝石或亮晶晶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免疫力。
可是陈应却不知道李秀宁早就不生她的气了,可是李秀宁为了从陈应那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让她喜出望外的礼物,所以李秀宁一直坚决不见陈应。
尽管陈应恨不得杀进平阳公主府,当面质问李秀宁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陈应实在是脱不开身。因为此时距离除夕之夜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东宫太子左右卫率、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四率十八个折冲府根本就没有一支军队熟悉山地作战。偏偏这次奇袭函谷关最核心的战争,就是山地作战。
平原作战或城池攻防作战,与山地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论是补给方式,进攻方式,或者递进、支援方式,唯一可以相同的就是莫过于在战场上挥刀砍人了。不光在这个时候唐军不擅长山地作战,哪怕在中后期的时候,同样不擅长山地作战,后来吐蕃人在侵略大唐的时候,唐军只能被动防守,一旦吐蕃军队退缩到山区,唐军就完全歇菜了。
可是随着李建成把未来桃林的金矿向山东世族门阀开放,果然得到了大批世族门阀囤积的羽绒,经过七八天的准备,李建成为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四个率十八个折冲府共两万余将士,全部装备了羽绒服。
随着羽绒服到位,陈应也顾不得儿女情长,只得一心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事实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根本无法将一支完全不熟悉山地作战的军队,训练得精通山地作战。陈应能做到的就是减少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将士的伤亡。
为此,陈应不得将四率十八折冲府两万余军队带到金粟山也称紫金山,素有“渭北小华山“之称,且融华山天险与翠华山苍碧于一体。山上松柏参天,沟谷纵横,可谓林壑优美。海拔虽然算不上高,但是气势磅礴,威势逼人,属于山地练兵的理想之地。
冒着暴雪与严寒,众将士来到紫金山上,被凛冽的寒风一吹,还没有开始打仗,已经有不少将士出现四肢无力,头疼脑热等异常。为此众将士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就连尉迟恭也感觉陈应是多此一举。左司御率冯立是东宫李建成的老人,也是东宫八将之一,论资格可比陈应老多了。尉迟恭只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冯立直接不以为然的道:“陈大将军,尽信兵法,不若无兵法。老夫读书不多,但是打仗还拼的还是凶猛,莫以为读几本兵书,就目中无人。“
陈应对于冯立的冷嘲热讽,表面上不动声色。脸上笑容依旧,可是内心却沾沾自喜道:”这可是你自己伸着脸让我打的,我可就不客气了!”
陈应也深知他虽然战功赫赫,可是在某些人眼中,陈应不过是因为运气好而已,仅此而已。陈应在冠军大将军挂领东宫四率总管元帅,肯定是有人不服气他。陈应笑咪咪的望着冯立道:“冯司御率,敢不敢跟本帅打个堵?”
冯立不以为然的道:“陈大将军想做什么?”
“不做什么!”陈应站在一块巨石上道:“看到月华山对面的那座玉镜山了吗?”
冯立点点头。
玉镜山其实并不是一面玉镜,而是因为古人在山顶开凿了一座巨大的平台,切下来的山壁陡峭如同玉镜,故名玉镜山。从军事的角度而言,玉镜山并不算是一座极佳的屏障,因为对面的月华山可以居高临下,对于进行无差别覆盖式打击,而玉镜山在正南向阳的地方,山势平缓,奔马可上。
陈应笑道:“本将军可率领东宫右卫率防守玉镜山,任由冯司御率率领太子左卫率、左右司御率进攻,若十日之内,冯将军可以攻下玉镜山,本将军任由冯将军处置。”
毕竟军中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要想让众将领对陈应心服口服,那么必须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击败他们。
冯立闻言,与众将领对视一眼,脸上浮现自信的笑容。此时天气寒冷,呵气成冰,几乎不用打,光山上的寒风就足够陈应喝一壶的,何况此时,天寒地冻,陈应在玉镜山上根本就没有办法建立工事。更何况此时陈应以五个折冲府六千余人,对阵左右司御率加上左卫率三个率十三个折冲府一万六千余人,将近三倍的兵力优势,冯立没有理由会怕陈应。
当然,要说怕,冯立还真害怕陈应反悔。冯立正色道:“陈大将军,您是当真?“
陈应道:“本大将军从来不开玩笑。”
”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陈应与冯立击掌而誓。
东宫太子右卫率魏忠是陈应在担任东宫太子右卫率时的副率,如今升为正四品忠武将军,东宫右卫率。作为陈应的老部下,在陈应与冯立打赌的时候,他一脸忧心忡忡的道:“大将军,您太莽撞了,万万不该与冯将军打这个赌!“
陈应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魏将军,你认为我们一定会输吗?”
魏忠讪讪的笑着,没有回答陈应的话。
陈应成竹在胸的道:“当初突厥的始毕可汗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现如今始毕可汗在哪儿?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佛设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他现在还敢与本将军对战吗?冯立虽然也久经战阵,可是他比得上处罗可汗吗?“
魏忠哑然失笑,暗笑自己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在军事战争方面,全世界的军事理念都差不多,就是依靠人多欺负人少。哪怕号称影响世界的孙子兵法也是利用计策,将敌人的优势兵力分散,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绝对优势,积小胜为大胜。当然,其中还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
陈应难道真不知道冯立的自信来源吗?
答案是肯定的,陈应知道。真以为天气寒冷,陈应就没有办法在玉镜山布置工事防线了吗?
若是冯立固执的这样认为,陈应只好向他抱歉的说声:”少年你图样图森破“
第一百章 首战告捷
其实中国历史上也不缺乏擅长山地作战的名将,更不缺乏山地作战部队。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拜屠睢为国尉,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分为五军,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境、九嶷今湖南宁远南、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余干今江西余干境,起初屠睢所向披靡,进展顺利,然而西瓯部族联盟军事首领桀骏伏击屠睢,大败秦军。
其后,秦始皇改以秦国铁鹰锐士出身的赵佗为帅。
秦朝的铁鹰锐士,可以说是现在特种兵的鼻祖。秦国大将司马错借鉴了吴起训练魏武卒的方法,从秦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兵,司马错在训练铁鹰锐士的时候,一个士兵要全副甲胄,拿着一根长矛,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背上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一面牛皮盾牌,携带三天的军粮,带着这么东西还要连续行军一百里路。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有八十斤左右,这么高的训练强度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难怪二十新兵中,只能选出一千多人了。按照这标准真的比现在的一些国家选择特种兵还要严格,不得不佩服当时的秦军。
赵佗改任征南兵团统帅后,总结屠睢的失败教训,结合部分铁鹰锐士的训练,秦朝征南大军,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山地战部队。
当然,专于秦朝征南兵部的记载非常少,所以大家都对秦朝征南大军非常陌生。然而中国古代另外一支山地战就非常有名了,那就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创建的无当飞军。无当飞军组建之后,随诸葛亮一出祁山,因马谡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飞军,一面死战,一面击鼓迷惑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无当飞军由于山地作战的特点,常被用于讨伐叛乱少数民族。
当然,陈应也知道如果征召山地少数民族青壮训练成军,这样会事半功倍,只是非常可惜,陈应现在也没有那个条件。
陈应事实上并不熟悉山地作战,但是在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陈应非常清楚军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简单来说,只是火力至上。其中玩得最狠的当属前苏联,集中兵力攻其一点,打开缺口,就整个营,整个团甚至整个军的突入进去,直到将敌人的防线辗压粉碎,当然遇到了德军,苏联人的伤亡非常惨重。当然,火力至上玩得最顺溜的当属美军,先是立体式进攻,铺天盖地的轰炸机轰炸,然后是没日没夜的大炮猛轰,最后才是密密麻麻的坦克蜂拥而上,当然遇到抵抗之后,他们绝对不会突击,而是马上撤退,继续火力覆盖。
陈应召集了东子右卫率所有校尉以上将领开会,向他们讲述山地战特点要注意事项:“山地战有着山地非常特殊的特点,狭窄的空间,无法同时展开部队,以及多兵种配合。像现在咱们以团为单位的整编就不能适合山地作战了!”
唐朝的作战战术单位是团,按照功能和配备还可分中垒、屯骑、射生、越骑、步伍、长水、长兵等。
所谓的越骑军,新唐书兵志:“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用简单的话来解释,这就是轻装骑兵。屯骑,则是重装骑兵。步伍是轻装步兵,中垒则是重装步兵,在唐玄宗时代,唐朝开始成建制的出现陌刀军,而折冲府中的中垒团则全面换为陌刀团。射生,顾名思义,就是弓弩手。长水并不是水军的意思,而是指宣曲河的名字,原来的汉武帝时期,掌屯于长水与宣曲的乌桓人、胡人骑兵。在唐朝可以理解归附军。长兵就是专门操作长兵器的军种,如戈矛、长枪等。
不过东宫六率之中,并长水团建制。
魏忠问道:“大将军要想怎么改?”
陈应道:“全部打乱,以伙为单位,每伙依旧下辖十人,中垒、步伍卒各三,射声、长兵各二。每队依旧下辖五伙不变,五个伙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命名!”
记室参军杜善果疑惑的道:“我们右卫率下辖五个折冲府,共二十五个团,其中射声、越骑长各五团,千人。中垒、步伍各个团,长兵仅五个团。”
陈应点点头道:“射声不足的部分,暂时让越骑团下马为射声,至于长兵不足的部分,那就削木为矛,本将军会向太子殿下请求调拨装备,争取半个月内完成换装工作!”
然后陈应又将后世四野的六条战术原则讲给众将领听,这可是陈应第一次掏出干货,六条战术原则,是林帅避免和谐、罗帅、刘大将总结出来的战术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猛。
好在东宫右卫率与其他各卫率将领不同,这些将领都是跟着陈应打过突厥的,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经过将近两个时辰的准备,各部有序的完成的整编,换装以及布防情况。
冯立也紧张的准备着,以三个卫率共十三个折冲府将近三倍的优势兵力,如果还打不过陈应,那么他也没有脸在东宫待了。当然,冯立还知道,这是演习,不是真打,陈应也不可能将对付突厥人一样,无所不用其极,至少在他攻山的过程中,陈应不敢让士兵将山上的石头直接砸下来。
要知道以下往上仰攻,最困难的就是面对山上的滚木擂石,往往攻山作战中,伤亡过半都在滚木或擂石的打击下产生的。可是当进攻开始之后,冯立马上就笑不出来了。
玉镜山虽然不大,但是主要进攻方面只有正南方面的缓坡,或东北、正东方面稍陡一点的陡坡,至于正西方向,根本不用考虑,由于古人在开凿玉镜山的时候,将山体挖成了近乎垂直的峭壁,除非他们可以长上翅膀,否则根本就没有办法攻上去。
哪怕搭云梯也不成,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超过十丈高的云梯。
尉迟恭作为第一波次的进攻梯队,可是当一次进攻尉迟恭就要骂娘了。因为短短两个时辰,正南一面的缓坡上,被陈应浇了一层冷水,这么冷的天气,马上就冻成了冰面,光滑如镜面,尽管坡度比较缓,可是滑不溜丢的,尉迟恭部的一个团徒步攀爬。
可是,陈应所部还没有放箭,这一个团就自己摔得鼻青脸肿,还有数十名士兵摔断的腿脚胳膊。
冯立大怒,下令继续进攻。
这一次冯立命令尉迟恭部携带早已准备好的柴草,一边前进一边铺路,这样以来倒是不会出现那么多摔伤了。
然而在这个时候,山顶的守军把烧得开了的雪水一股脑的往下倒,尉迟恭部三千余人被浇成落汤鸡。
如此寒冷的天气,被冷水一浇,马上就被成冰花。
尉迟恭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这些士兵撤退,赶紧更换衣服,否则还真容易出现问题。
可是不曾想,这些士兵还没有撤退下来,火顶上又滚下来无数个大火球。
与此同时,尉迟恭也接到了陈应发布的命令:“其所部三千余人已经阵亡!”
尉迟恭莫名奇妙的道:“这怎么可能就阵亡了?”
陈应根本就没有理会尉迟恭,冯立拿到这个命令顿时就沉默了。陈应说得不错,如果上面浇的不是水,而是猛火油,那么现在这些士兵已经葬身火海了。
冯立也没有气馁,损失三千余人虽然说已经伤筋动骨,可是不代表他没有机会。
冯立下令左右司御率加上左卫率,余部一万三千余人兵分三路,继续进攻。
第一百零一章 山地梅花阵
这一场演习,其实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任由冯立使出浑身解数,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东宫太子左卫率十三个折冲府共一万六千余人马,其实超过一半阵亡,近三分之一被陈应俘虏。
在演习结束的时候,冯立以下东宫众将领都像霜打的茄子。这些情况早已在陈应的预料之中,所以他非常淡定的朝着众将领道:“在平原,在野外两军对阵,你们的办法并没有错。可是在山地,仗就不能这么打了,你们倒好,步伍排成密集的队伍,排队上山进攻,这样倒让守军省事了,弓箭手根本不用瞄准,就连拿把菜刀杀鸡都会害怕的妇孺,也可以举起石头砸倒你们一片。”
冯立这下完全服气了,陈应在守山的时候,使出的手段让他不寒而栗,现在想想还感觉后怕不已。
他命右司御率的四个折冲府从东部的山谷发起进攻,然而,队形刚刚展开,结果山上的堆积的积雪居然突然席卷而下,也幸存这只是演戏,右司御率的将士只是被淋了一头雪,弄得狼狈不堪而已。事后,冯立才知道,陈应往积雪上撒盐,原本冰冻得坚硬似铁的积雪,就融化松散,形成了一股非常小的雪崩。
如果说右司御率的遭遇,只是他们想不到,没有防备完还可以接受,那么左卫率的五个折府可败得没有话说了。他们刚刚爬上半山腰,结果东宫太子右卫率的三个团就如同猛虎下山,仅仅一个急冲锋,就把右卫率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将士被狠狠的揍了一顿,然后拿绳子捆上,在雪地里冻了足足半个时辰。
东宫左卫率其实与右卫率的装备基本一样,由于山道狭窄,连成队的建制都无法展开,而陈应将右卫率改编成混编的方式,远的用弓弩射去掉箭头,沾上白灰,出现白点判定伤亡近的就用步伍突袭,特别是左卫率的射声团,区区三百余人的队伍,拉长到了六七百步,遇到右卫率的十几个伙突袭,基本上没有近战战斗力的射生团,在短短一刻钟就败下阵来,在山地狭窄的空间内,以伙为单位的混编组合,打得左卫率将士没有半点脾气。
左卫率全军覆没的消息,冯立根本就不知道,结果倒好,右司御率大败,冯立下令撤退休整,结果陈应又让右卫率的士兵冒充左卫率,轻而易举的进入冯立的大营,将冯立以下所有人全部俘虏了。
军队就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陈应以少胜多,大败左右司御率和左卫率,这下众将领全部都没有脾气了,也对陈应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如果王世充在函谷关的守军也使用这个办法,他们四率十八个折冲府,就算全部拼光,也没有机会拿下函谷关。
冯立还是要点脸的,他既然输了就输得起。准备接受陈应最严厉的处罚,甚至做好了自动辞职的准备,可是陈应却像没事的人一样,根本不提这一茬。这让冯立忐忑又感动。
冯立倒也拿得起放得下,陈应已经给他脸了,如果他再不抬举,这么三十多年,他就算是活到狗身上了。
“不知以陈大将军之见,这仗应该怎么打?”冯立的态度非常好,完全放在了陈应下属的位置上,而不是倚老卖老。
陈应朗声道:“军队打仗,不是游侠斗殴,讲究的是相互配合,中垒卒在前防守,射生负责压制掩护,长兵上前压迫,步伍近前缠斗。以队为战术单位,五个伙,形成两前两后,一伙居中策应机动,如同一朵梅花,快速展开。伙与伙,队与队,旅与旅、团与团之间要紧密配合,灵活机动,遇到前面抵抗,远射近攻。进攻要果断,要雷厉风行”
就在陈应向众东宫将领讲授山地战术原则和配合方式的时候,脸上沾着假胡子,低着头的一名校尉模样的人,悄悄对身边的两名一胖一瘦校尉低声道:“快,快记下来!”
胖校尉拿出一个小瓷瓶子,拔掉软不塞子,那名瘦校尉则快速的拿着一支细毫笔在纸上快速的记录着。
陈应如果看清这名大胡子校尉,一定会发现,这个人他还认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
李世民被李渊任命为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兼陕东道兵马大元帅,以兵部尚书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尚书左仆射,以陕东道兵马左都统副元帅,以东宫宾客、冠军大将军陈应为陕东道行台尚书右仆射,兼任陕东道兵右都统副元帅。
虽然正式的圣旨并没有明发天下,可是李世民早已得到确切的准信,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突然接到消息,李建成将东宫左右卫率,东宫左右司御率,相当于东宫五分之四的兵力东宫左右清道率总编制为各有三个折冲府,总兵力在七千二百人之间。不过实际上左右清道率加在一起只有四个折冲府,不足五千人。交给了陈应,让陈应进行训练。
三天之前,李世民接到消息,陈应将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的两万余兵马带到了紫金山进行训练,李世民这就带着长孙无忌、杜如晦以及段志玄悄悄出了长安城,抵达紫金山下。
李世民早已在东宫各军中收买了人手,所以就连陈应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李世民已经混进了东宫军中,并且全程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演习。
事实上,这场为期不过两天一夜的演习,让李世民大开眼界,当然最多的是震撼。李世民深知,如果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自己的表现不见得会比冯立好多少,很显然,冯立输得非常惨。
杜如晦在纸上刷刷的记录着陈应所讲的话,李世民听得也津津有味。
当然,陈应一边介绍,一边命东宫太子右卫率的一个旅,一百余人进行梅花阵的演练。
毫不夸张的说,右卫率对于山地作战的理解,还是半瓶子。他们的动作配合相当生疏,甚至有些笨拙,正所谓外行热闹,内行看门道,李世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尽管演练起来动作生涩,慢慢的变得更加流畅起来。
陈应一边指挥演练,一边向众将领介绍:“作战勇猛是对的,但是勇猛不是自杀,将士们的每一次进攻,作为将领必须将最恶劣的情况预料到,想到并且找到合理的办法,在山地环境中作战,遇到最多的就是伏击,而两前两后,中间这种梅花布局,就目前最有效防止中计的办法。你们仔细看,如梅花一般的战术队形,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发起伏击,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有效的防守或反击”
第一百零二章 组建背嵬军
陈应其实很想采取后世的三三制。对于解放军的三三制,陈应实在是太熟悉了。这是解放军的看家本领,三个人为一个战术小组,交替掩护,灵活穿插,迅猛突击,印度自卫反击战,朝鲜战争,越南自卫战争,都是这样打的,正是利用三三制这以战术,才让装备粗劣的解放军打出了世界威名。
把一个伙分成三个战斗小组,这是陈应最初的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当然是非常美好的,现在太操蛋了。冷兵器战争与热兵器战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合适的地形中,一名机枪手或以压制数百敌军无法前进半步。甚至一名士兵可以一天之内收割两千敌人的生命。
可是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弓弩手在体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发射两壶箭,超过两壶箭,弓弩手就没有体力了。而且区区几名弓箭手,根本就无法形成后世密集的弹幕,压制敌人进攻。
在这个时候,采取三三制反击就是一个悲剧。古代的军制,自商鞅什伍制以后,历朝历代无论称呼怎么变,基本上采取的都是二五制。汉军以五十人为一队,两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两曲为一部,五部为一营,两营为一军。比如唐朝军队是两队为一旅,五旅为一团,五团为一折冲府。若干折冲府为一军。到宋代,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五营为一军。到了明朝,百户之下有两个总旗,下辖十个小旗,当然十个百户是一千户,不过千户下面还有两名副千户各统五个百户。五个千户就是一个卫所。还是什伍制。
当然,梅花阵与三三制到底谁优谁劣,在冷兵器时代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某些穿越大军,动不动就在古代搞三三制,效仿后世的军事制度,事实上,这种结果一定会很惨。冷兵器战争与热兵器战争有着巨大的天然鸿沟,难以跨越。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冷兵器战争时代,难道说就没有一个军事天才改掉什伍制?答案是肯定的,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天才,可是因为商鞅创立的什伍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实战检验,事实上,热兵器战争时代发明的三三制,早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战争模式了,世界各国已经采取了更为先进的战术编制。
长孙无忌听到陈应这话,不以为然地望着李世民低声笑道:“陈大将军也真会故弄玄虚,若是敌人四面八方,同时展开进攻,这个所谓的梅花阵有个屁用!”
李世民摇摇头道:“其实不然,这个梅花阵还是非常有用的。”
“这这怎么可能?”长孙无忌膛目结舌的问道。
事实上,长孙无忌的疑惑也是众将领的疑惑。
尉迟恭就毫不客气的道:“若是敌人同时进攻”
“记住,这是山地!”陈应目光如电的指着对面的山坡道:“尉迟恭将军,你去把伏兵埋伏在四面八方试试?”
“这”尉迟恭还真无法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陈应没有理会尉迟恭继续道:“光有梅花阵是远远不够的,在山地战中,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建制,全新的兵种,那就是侦察兵,也可以理解为尖兵。这些将士为全军最优秀的将士,身体素质要好,装备要最好,反应要非常灵活,还要会识字,能画图,本将军准备在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与东宫太子左右卫率四府十八府中挑选一批精锐的士兵,成为侦察兵!”
在这个时代,其实都有尖兵一说。当然也有侦察前方敌情的部队,当然这个时候与后世的侦察兵不一样,这个时代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死囚,或是犯了过错的将士充任这一职能,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哪怕名师大将,也会被敌人伏击,因为充当侦察的尖兵,不够尽心尽力。
陈应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身体素质好,反应灵活,综合作战技术高的人,一般都是基层军官,最次也能混上一个队正、副队正。
唐军对于武职官员的级别是相当高的,相对后世而言。哪怕是副正,也会授陪戎副尉的武散官从九品,这个官职与大理寺狱丞平级,大理寺牢丞,就是后世最高院的监狱长,还有中下县尉。
如果没有足够的待遇和利益,军中有才能的将士还真不会参加这个所谓的选拔,陈应想了想道:“本大将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