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湾区之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某个瞬间的爆发而已,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另一面,糟糕的身高体重比,糟糕的口袋脚步,糟糕的爆发力,糟糕的对抗能力,糟糕的跑动能力,糟糕的持球护球能力,糟糕的比赛经验,糟糕的团队合作经历……诸如此类等等,这一个名单还可以继续长长长,连绵不绝地列举下去。
这些缺点,不仅仅是在大学生涯,而且是在常规赛第一场比赛之中也若隐若现地暴露了出来。只不过,西雅图海鹰没有能够摸清楚陆恪的实力,没有能够对症下药,于是这才陷入了困境之中,输掉了比赛。
而“落选新秀”还不是全部。
“西雅图邮报”的评论员金·吉姆斯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证据:仅仅在一年之前,准确的2010年九月之前,这名球员依旧是一位陪练。
在联盟之中,落选新秀创造奇迹的,未尝没有,除了库尔特·华纳之外,达拉斯牛仔的现任主力四分卫托尼·罗莫(Tony Romo)也是落选新秀。
2003年,大学期间在次一级小联盟打球的托尼·罗莫,在选秀之前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随后新秀训练营之中表现糟糕,即使冯德里克测试高达三十七分,但体测数据却一塌糊涂——作为参考,托尼的体测数据比陆恪还更差;于是,选秀大会之上,无人问津,最终落选。
休赛期之中,罗莫辗转各大球队进行试训,最终进入达拉斯牛仔;在板凳之上待了三年时间,2006年从替补位置转正,而后就成为了达拉斯牛仔过去五个赛季当仁不让的当家四分卫。
但即使是华纳,即使是罗莫,他们也拥有一个扎实而漫长的大学职业生涯,基本功扎实,而且经验丰富;同时,他们在正式成为主力四分卫之前,都各自打磨了很长一段时间,卧薪尝胆,为后来的丑小鸭蜕变奠定了基础。
那么,陆恪呢?
区区一名陪练;甚至就连陪练,陆恪也仅仅担任了一年而已。
金·吉姆斯提出的观点十分具有说服力,短短一年时间,从陪练蜕变到联盟首发?短短两年时间,从无名小卒跻身到常规赛首周最佳?陆恪缺少沉淀,也缺少打磨,更缺少扎实的内功。
所以,这位“西雅图邮报”的评论员表示,“这次海鹰队在烛台球场输掉了比赛,下一次,回到世纪链球场,我们不会让胜利再次从手中溜走!”
显然,对于西雅图海鹰来说,这场比赛就是耻辱!
皮特·卡罗尔和吉姆·哈勃的首次交锋,后者完胜;陆恪和理查德·希尔曼的首次碰面,前者完胜;皮特·卡罗尔与陆恪的首次碰撞,后者胜出。
尤其是赛后采访环节之中,陆恪的那一句“谁”,更是引爆了话题焦点,不仅仅羞辱了谢尔曼,更是羞辱了整个西雅图海鹰队的防守组。
传闻,消息传回去之后,理查德·谢尔曼直接砸烂了更衣室的衣柜,而防守组的其他球员们也是义愤填膺、面如铁青。一句轻飘飘的“谁”,却有着超乎想象的力量,不是粗话,却胜过粗话。
这一对国联西区的直接竞争对手,在2011年常规赛第一周开始之后,真正地结下梁子,成为了不共戴天的死敌。虽然历史不够悠久,虽然底蕴不够深厚,但现在,历史和底蕴正在开始累积,第一次梁子,就几乎打上了死结,让双方球迷纷纷开始朝着彼此叫嚣。
怒火滔天!
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次前往西雅图海鹰的主场时,那场比赛势必将火花四射。金·吉姆斯的报道就是一个开始。
但,海鹰与49人的同区死敌情结,与陆恪的崛起比较起来,仅仅只是本周热门话题的点缀而已,归根结底,人们的瞩目焦点依旧是本周四分卫评分接近满分的那名华裔新秀,同时也是在新秀训练营时收获了冯德里克测试满分的那名华裔新秀。
从ESPN的查尔斯,到“纽约时报”的史蒂文,再到“西雅图邮报”的金,他们都秉持着同样一个观点:
第一场比赛是神秘、是运气、是巧合,这样的情况在NFL历史上并不常见,却也不罕见;第二场比赛将是试金石,是骡子是马,只有拿出来溜溜,才能够知道真正的实力。
这不是一家之言,事实上,这是普遍之言,几乎整个联盟都秉持着相似的观点,质疑声有之,挑衅声有之,调侃声有之,玩笑声有之,甚至期待声也有之。不管联盟是否愿意,也不管旧金山49人和达拉斯牛仔是否愿意,常规赛第一周比赛才结束,第二周这两支球队的对决就已经万众瞩目了,吸引了无数目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联盟之内”节目之上,查尔斯·戴维斯的挑衅和赌局,轰轰烈烈地成为了所有人的讨论焦点,人人都抱着好戏的态度,调侃着、戏谑着、奚落着。但最为有趣的部分在于,没有人询问另外一位当事人——陆恪的看法。
似乎所有人都笃定了结局,似乎所有人都赞同了查尔斯。
2011年,NFL常规赛季才刚刚拉开大幕,讨论热度就已经创造了历史新高,正当人们担心着,今年的常规赛缺少了“佩顿·曼宁VS汤姆·布雷迪”这样吸引大众眼球的讨论话题时,一名横空出世的落选华裔四分卫填补了话题空白,点燃了橄榄球新赛季的热情。
有人赞赏,有人惊叹,有人庆贺,有人好奇,有人欢呼……而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和讨论声更是不绝于耳,仅仅首发了一场比赛,陆恪似乎就已经成为了“全民公敌”,吸引炮火的天赋技能似乎已经点满,这也是一种能力。
不过,在如此浩浩荡荡的声音之中,陆恪也拥有了支持者:“旧金山纪事报”、“世界报”为首的旧金山当地媒体,成为了陆恪最强大、也最有力的后盾。
“陆恪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陆恪可以比拟精英四分卫吗?当然不是;一场比赛就足以证明所有吗?当然也不是。
但,陆恪是新秀,一名尚未年满二十二岁的一年生,一名具有无数可能和无尽潜力的新秀。
他正在成长,从陪练到替补,从救火队员到首发四分卫,他的成长速度是如此惊人。没有人注意到,短短六个月时间之内,他的体重增加了二十三磅;也没有人注意到,从大学联赛第一场比赛到现在的九个月时间里,他的身体对抗能力、四分卫专业技巧都得到了本质的提升。
这是一名拥有未来和可能的四分卫。他赢得了常规赛的第一场胜利,这是一个起点;接下来第二场比赛、第三场比赛,他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没有人是常胜将军,但,我们拥有了希望!不是艾利克斯·史密斯,不是科林·卡佩尼克,而是陆恪!”
这篇文章刊登在“旧金山纪事报”之上,由布莱恩·威斯特布鲁克撰写。
不仅仅是来自官方媒体的支持,还有来自本地居民的应援:球迷们总是如此简单,恨得深沉,也爱得深沉。仅仅只是一场比赛的胜利,就足以赢得他们的芳心。在常规赛第二周比赛到来之前,他们将成为陆恪最忠实的支持者!
第146章 隐藏属性
第一场常规赛结束了。
对于陆恪来说,这就是全部了。
什么更衣室里的香槟浴狂欢,什么查尔斯·戴维斯的挑衅和质疑,什么联盟专家们的吃瓜看戏,什么下一周比赛面临的难题……这所有的所有,暂时都抛到脑后,在这个下午的时光里,陆恪尽情地庆祝着,享受职业生涯首场首发、首场胜利所带来的喜悦。
不仅仅是陆恪,也不仅仅是球员们,包括教练组在内的球队上上下下,都在尽情地狂欢着。
季前赛的憋屈和沉闷,在常规赛第一场比赛的胜利之下,一扫而空,酣畅淋漓,至少在明天到来之前,他们可以肆意狂欢。
事实上,派对的气氛在整座城市蔓延,即使回到家中也不例外,所有人都聚集在陆恪家的后院里,纽曼一家人之外,似乎整条街的邻居们都派出了代表,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了后院那小小的天地之中,喝着香槟,高声歌唱,沉浸在喜悦之中无法自拔。
庆祝,一直持续到了夜幕降临,陆恪这才获得了片刻悠闲的时光,静下心来,好好检阅自己收场比赛的收获。
其实,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哨声后,第一时间,脑海里就传来了“叮叮叮”的系统提示音,但彼时,陆恪必须上场与西雅图海鹰的四分卫赛后握手,而后又是一连串没有喘息时间和空间的肆意庆祝,所以,这才延续到了现在。
打开未读信息,认认真真阅读了任务选项,这才确认了今天一场比赛的收获。
首先是比赛任务。
第一次传球,完成,基础点数加一;第一次达阵,完成,基础点数加一;完成达阵,五个,基础点数加五;至少一百五十码传球,完成,基础点数加一;至少百分之五十五传球成功率,完成,基础点数加一;抄截数低于或等于二,完成,基础点数加一;取得第一场胜利,完成,基础点数加五。
十五个基础点数,仅仅一场比赛,陆恪就足足收获了十五个基础点数,几乎相当于暴击了一个关卡怪物一般,轻而易举地成为了目前为止收获基础点数最多的一场比赛。
不过,陆恪也明白,这是职业生涯的首场比赛,意义与众不同,任务安排和任务奖励也都格外之重;在接下来的常规赛里,势必就没有如此优渥的奖励了,估计季后赛的比赛任务又将会是不同难度和不同级别。
其次是特殊任务。
取得比赛胜利,至少取得三个达阵,完成;至少击败理查德·谢尔曼两次,完成。
这是陆恪的第三次特殊任务。粗粗浏览一下,似乎这一次的任务难度有所下降,但仔细考虑一下,仅仅是“取得比赛胜利”一项,这就已经无比困难了,考虑到这才是陆恪作为新秀球员的第一场正规比赛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特殊任务应该是最为困难的一次。
当然,相对应的,任务奖励也是最为丰富的一次,“未知四分卫训练技能包+2,未知特殊技能包+2,开启隐藏属性+1”。
虽然没有基础点数的叠加,但三项奖励却分量十足、令人期待,尤其是第三项,开启隐藏属性,这是以前都不曾出现过的。于是,陆恪暂时把四分卫训练技能包和未知特殊技能包放在了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隐藏属性。
“叮,恭喜你开启隐藏属性:预判。”小七的声音再次传来,这是自“绝对步伐”的特殊技能之后,再次听到小七宣布任务奖励的声音,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做出判断,这一隐藏属性绝非鸡肋。
预判?
陆恪没有着急自己做出推测,而是点击了解释选项,快速浏览起来。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四分卫临场捕捉细节以及预测动向的能力。
比如说,四分卫在阅读防守的时候,足够开阔的视野,却不意味着能够在比赛紧张的氛围之下,观察到每一个细节,毕竟人的视觉总是有盲点的;即使观察到防守阵型了,也不见得能够在电光火石之中做出准确的预判。佩顿·曼宁只有一个。
再比如说,四分卫在口袋里移动传球的时候,在人堆人之中,捕捉到自己队友的位置,还有跑动路线,同时对防守球员移动路线能够做出准确判断,不仅是传球成功,同时也是避免抄截。这甚至不到一毫秒的时间之内,预判也不见得准确。阿隆·罗杰斯也只有一个。
诸如此类,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火花四射的紧绷气氛,四分卫往往需要在千分之一秒之内做出大量的判断和决定——
普通四分卫仅仅只是依靠本能,而他们的本能判断出错率太高;优秀四分卫则是依靠直觉,类似于野兽的嗅觉,捕捉到战机,实现目标;精英四分卫依靠的是天赋和能力,判断、抉择、决定、出手,光速闪动之间,洞察真相。
精英四分卫之所以被称为精英,原因很简单,即使没有顶级外接手和近端锋的帮助,即使没有顶级进攻锋线的帮忙,他们也可以凭借着一己之力,带领着球队走向胜利——也许步履蹒跚,也许困难重重,也许不堪重负,但事实就是,他们拥有这样的能力。
预判,这则是四分卫的天生嗅觉。
所谓的隐藏属性,这意味着以前就存在了,只是现在浮出水面罢了。
陆恪连忙打开了自己的属性面板,认认真真地往下拉,然后就在最下面的部分,甚至还在“受伤”的相关属性下面,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分栏“隐藏属性”。
目前,“隐藏属性”底下仅仅只有一项,预判,分数则是……七十五。
预判不是预测、预知,而是一个根据自身能力做出的判断,相关属性为战术意识、观察视野、意志力等等。
就好像在今天比赛之中的第一档进攻,陆恪对西雅图海鹰的防守阵型阅读十分到位,准确地做出了判断,于是胆大妄为地选择了长传,并且稳稳当当地取得了成功——不是冒险,也不是赌博,而是合理的判断。
这一切都是来自于陆恪的赛前准备功课,超过四十个小时的比赛录像观看时间,超过十个小时的战术会议讨论,包括了今年西雅图海鹰在季前赛的战术部署、也包括了皮特·卡罗尔的防守习惯,还包括了某些明星球员的防守站位和跑动路线。
总结起来就是,战术意识。战术意识涵盖了赛前准备和现场运用两个部分,当然还有四分卫的天生理解、阅读和解读等相关能力。
一直以来,陆恪就是一位用脑子打球的四分卫。战术意识,七十分;观察视野,七十分;意志力,八十分;还有冯德里克测试满分,这些相关属性结合起来,引导出了今天的隐藏属性,七十五分的预判。
这不是精英四分卫,也不是顶级四分卫,但可以确定,这绝对高于联盟平均四分卫的水准,而且跻身上流。毕竟,这是一种直觉、触感、判断,后天的准备工作可以提供大量的辅助,但根基依旧是来自于天赋,可遇而不可求。
现在,预判出现在了个人属性面板,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增加属性?
想象一下,在正式比赛进程中,四分卫不仅可以阅读出防守阵型,而且还可以预判出一线、二线防守球员的跑动路线,然后即时做出战术更改,又或者是传球出手瞬间做出调整,这将会让进攻方赢得难以想象的优势。
预判这一项隐藏属性,叠加到一百分满分的话,那将会如何呢?
现在陆恪手中正好有大量的基础点数,他准备尝试看看,但尝试了一次,预判的点数却纹丝不动,丝毫没有变化;再次尝试一次,结果还是一样。此时,陆恪才注意到了,“预判”这一项属性居然是灰色的,不能更改。
“小七,隐藏属性不能更改吗?”陆恪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还是第一次遇到的情况。
随即脑海里就想起了小七的声音,“隐藏属性无法叠加基础点数。”
中规中矩的解答,却没有进一步的延伸,陆恪不由猜测到,“你的意思是,基础点数,只能更改基础技能选项,但隐藏属性,却需要特殊点数或者隐藏点数,才能修改,是这样吗?”
小七没有回答。
陆恪等待了一会,脑海里依旧是一片沉默,但在陆恪看来,其实就等于了默认。小七之所以没有回答,只不过因为现在还没有到时候罢了。就好像隐藏属性,一直到今天的特殊任务里才出现;时候到了,答案自然也就浮现了。
陆恪猜测,可以增加隐藏属性的隐藏点数,应该也是通过特殊任务获得,估计难度不小。否则,这也称不上是隐藏属性了。
“除了预判之外,还有其他隐藏属性吗?”陆恪换了一个问题。
“是的。”这一次,小七没有沉默,干脆利落地给予了肯定答案。
陆恪沉吟地摸了摸下巴,显然,系统还有很多很多的未知等待探索,一年时间,他仅仅只是探索到了冰山一角而已。至少,他现在知道,自己拥有“预判”的能力,而且未来还可能成为自己赛场上的另外一项武器。
隐藏属性,果然没有让陆恪失望;下一刻,陆恪的视线就落在了四分卫训练技能包和未知特殊技能包之上,尤其是后者,这一次,他又会得到什么特殊技能呢?
第147章 特殊技能
“叮,恭喜你获得特殊技能‘绝对步伐’,持续时间三秒,使用次数2/2。”
“叮,恭喜你获得特殊技能‘子弹时间’,持续时间五秒,使用次数1/1。”
打开未知特殊技能包裹之后,叮叮叮的响声之后,小七那敬业而客观的声音就再次响了起来,如同期待之中一般,揭晓了两项特殊技能,不由让人摩拳擦掌起来。
第一项特殊技能是“绝对步伐”,这是重复出现的技能,但陆恪没有丝毫的失望,相反还十分欣喜。当初在新秀训练营之中,绝对步伐的使用,成为了练习赛优异表现的关键,同时也奠定了后来旧金山49人试训的基础。
老实说,陆恪现在的口袋移动依旧是大问题。现阶段,他始终坚持不懈地锻炼自己的移动脚步和传球脚步,但在真正比赛之中,脚步仅仅只是口袋移动最基本的一项而已,在这之外,还有诸多影响因素。
比如说,寻找传球目标的同时,对防守球员的突破路线也需要有所防备,一心二用;比如说,防守球员靠近之后,闪躲、对峙、推挡、突破等身体的物理对抗,这将至关重要;再比如说,进攻锋线的口袋撕破了之后,压力之下,移动方向的选择、传球的选择以及危机的判断,这也将会影响到脚步的移动。
短时间之内,陆恪的口袋移动能力想要有本质的飞跃,这是十分困难的,但比赛却一周接着一周,根本没有喘息空隙。现在,再次收获“绝对步伐”的特殊技能,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话,完全可以成为决定比赛走向的关键。
今天的比赛之中,虽然陆恪仅仅只遭遇了一次擒杀,但仓促出手、凶狠擒抱以及强力碰撞的情况却数不胜数。有些时候是因为进攻锋线防守不利,但有些时候则是陆恪自己的脚步选择出现错误。
比赛结束之后,回到更衣室,陆恪第一时间就做了冰浴,并且在队医和按摩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局部的按摩缓解。尽管如此,胜利喜悦所带来的肾上腺素缓缓消失之后,浑身肌肉的酸痛都开始侵袭上来,就连骨头都可以感觉到隐隐的疼痛。
至少,橄榄球专家们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陆恪的体重还是太轻了,不要说强硬对抗了,就连基础的自我保护能力都远远不足。
由此可见,“绝对步伐”不仅将会成为关键时刻的秘密武器,还可以成为陆恪自我保护的秘密钥匙。
暗暗握了握拳头,陆恪的视线紧接着落在了第二项特殊技能之上。
“子弹时间”,这是一个有趣的组合名词,子弹代表的是速度和力道,往往指代传球;而时间则代表着控制和掌握,却与赛场之上的所有环节息息相关。这两个名词,分开来看,意思清晰明了;但组合起来,顿时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作为记者,陆恪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十分强劲的,不由自主地,他就开始进行脑补,天马行空,越想就越离谱,到最后其实和“子弹”、“时间”这两个词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陆恪联想到了外太空和黑洞之类的关键词,根本不靠谱。
于是,陆恪干脆放弃了自我琢磨,打开了技能说明,仔细地阅读起来。
“子弹时间”,这一名词定义广泛地适用于广告、电影、视频等影像技术之中,被成为“时间切割”或者“时间冻结”,可以简单理解为慢动作特效,乃至于时间静止特效。
后来,这一技术因为系列电影“黑客帝国”而名声大噪。在电影之中,男主角后仰闪躲子弹的慢动作镜头,堪称经典。于是,“子弹时间”这一名词也就横空出世了。
这一项特殊技能的作用也就呼之欲出了:以一点二倍速的比例放慢现实之中的时间!
一点二倍速!陆恪着实太过惊讶,不由张大了嘴巴,几乎下巴脱臼,这简直堪称打破次元墙的逆天能力!甚至比绝对步伐还要恐怖!
想象一下,电影之中经常出现的画面:所有人都静止了,却只有主人公在人群之中穿行;而回归现实时间的话,所有人都正常行走,主人公却画作了一道光芒在穿行。现在,这样的场景,却真实地在现实之中发生?那就真的是“哈利·波特”和“X战警”演变成为现实了。
幸运的是,这是一点二倍速,而不是十倍速或者时间静止,否则,一旦使用出来,那就堪称非人类了,估计比赛还没有结束,陆恪就要被疯狂科学家绑回去解剖了;但即使仅仅只是一点二倍速,这一技能也太不可思议!
换算一下,现实时间放慢一点二倍,持续时间五秒,这也就意味,现实时间的一秒,陆恪则拥有一点二秒,五秒的总计时也就是六秒,稍稍地、仅仅只是稍稍地比别人快了零点二秒。这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不会显得太过惊世骇俗。
零点二秒,听起来似乎根本不算什么,似乎就连一个音节的声响都来不及发出来,然后就一闪而过了。但放到正式比赛之中,这却足以成为“千钧一发”的那一须臾!
当然,目前所有的假设都只是陆恪自己的推测和猜测,具体情况还是要到比赛之中才能验证。唯一遗憾的就是,特殊技能没有测试功能,否则陆恪先在训练之中测试看看效果,然后再投入比赛使用。但,人不能太贪心。
“绝对步伐”,两次使用机会;“子弹时间”,一次使用机会。
前者还好,即使使用技能,现实之中也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完全可以理解为这一档进攻之中,陆恪突然肾上腺素爆发,水平提升;但后者着实太过逆天,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打破现实平衡,所以只有一次使用机会。
第一场常规赛下午才刚刚结束而已,现在陆恪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构思,在第二场常规赛之中,两种特殊技能到底应该如何使用了。
第一场比赛的横空出世,陆恪是作为一个“奇兵”登场,出奇制胜,而且西雅图海鹰的进攻端追分乏力,没有在比分之上施加太多压力,比赛的紧张程度甚至比不上对阵特洛伊人的那场比赛;但这里是NFL,高度职业化的一个联盟,一场比赛之后,陆恪就将成为所有人研究的对象,奇兵效应消失之后,陆恪必须拿出更多的本事和实力才行。
胜利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可以连续胜利下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增强自身实力,始终是竞技体育世界的铁律。于是,收获了隐藏属性和两个特殊技能之后,陆恪又打开了两个四分卫训练技能。
第一个四分卫训练技能包也是熟悉老面孔,当初在新秀训练营的第二个特殊任务,奖励的就是同一个技能包——关于四分卫脚步的基础训练,不过训练项目却稍稍有些不同。
“完成以下训练:
立柱绕行,二十组,每组八个来回;
平行四边形对角跑动,二十组,每组四个来回;
绳梯横向与纵向移动,二十组,每组四个来回;
沙包撞击,二十组,每组十二次;
膝盖夹球绕行,十组,每组八个来回。
训练奖励:推挡能力+1,过人能力+1,虚晃能力+1。”
虽然同样是脚步基础训练,但这一次明显有所侧重:身体对抗能力以及小范围的腾挪能力。
比如说最后一项,膝盖夹球绕行。这是一项主要针对四分卫和跑卫的训练。
在训练之中,球员用膝盖夹住一个弹力球,根据球员的身型尺寸配备不同大小的弹力球,但最大的也不过网球大小;而后,球员必须在小范围之内,完成立锥绕行的训练,前提是,弹力球不能掉下来,一旦掉下来,这一次绕行就不算数。
这项训练对于球员的脚步调整、身体控制以及肌肉柔韧度都有效果,看起来简单,但每一次训练都足以让球员大汗淋漓,整个感觉就像是李逵拿着绣花针跳扭秧歌一般。
正是因为如此,技能包最终的奖励效果也有所不同,集中在推挡能力、过人能力以及虚晃能力之上。
显然,陆恪的脚步现在依旧没有达到及格水准,这也是系统制定训练包时的首要之选。
第二个四分卫训练技能包则……有些怪异,陆恪着实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
“完成以下训练:
225磅(102公斤)卧推,三组,每组十五次;
225磅负重下蹲,三组,每组十五次;
225磅扩胸拉伸,三组,每组二十五次;
35磅持重仰卧起坐,三组,每组十五次;
30磅持重引体向上,三组,每组十五次;
35磅负重平板支撑,三组,每组六十秒;
20磅哑铃划船姿势,三组,每组三十秒;
高位绳索划船姿势,三组,每组三十秒;
双杠悬挂支撑,三组,每组二十五次;
112磅哑铃左手举重,三组,每组二十五次;
112磅哑铃右手举重,三组,每组二十五次。
训练奖励:力量+3,爆发力+1。”
随随便便一个扫视,陆恪就已经觉得自己要吐血了:训练项目如此繁多,而且几乎每一项训练都要负重。
其中,卧推项目是新秀训练营之中的标准项目,225磅的卧推,这是官方规定的标准重量,测试球员的力量水平。不过,四分卫和外接手免测。
但现在,系统的四分卫技能训练包却明目张胆地要求陆恪进行训练,答案已经再简单不过了:豆芽菜再不奋发的话,事情就糟糕了。
第148章 加点取舍
自陆恪参加第一场橄榄球比赛以来,不对,应该是自陆恪在学校前往橄榄球队申请参加以来,他的体重、体型、肌耐力以及爆发力等基础物理素质,始终都在遭受质疑,他看起来就像是风中的蜡烛,瘦瘦高高,摇摇晃晃之中,随时都可能直接折断。
虽然说,四分卫绝对不是越重越好的一个位置;但足够的体重和吨位,却能够使得四分卫在撞击和对抗之中,避免更多受伤,也避免更多失误。至于肌耐力、爆发力等身体天赋,则与运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
一年前,陆恪的身体数据是193厘米,78公斤;现在,陆恪的身体数据则是193厘米,85公斤。
如此身高体重比,在篮球比赛的正面对抗之中,往往也难以占据上风;而在对抗程度更加激烈、更加粗暴的橄榄球比赛之中,就更是全面不占优势了。增加体重,增加肌肉,这一直都是陆恪日常训练的努力目标。
但是,因为体质的关系,陆恪的增重效果始终缓慢而艰巨,得到系统的一年时间里,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坚持不懈地训练,没有一天懈怠;同时还辅佐增加肌肉的食谱,鸡胸肉已经吃到想吐了,蛋白粉更是必须闭上眼睛才能喝得下去,成效却依旧差强人意。
最鲜明的对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