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湾区之王-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恪耸了耸肩,“没有,我把头盔留在了原地。”随后,陆恪就开始在更衣室里环绕起来,四周寻找着自己的头盔,看到空闲的头盔,就询问其他球员们,“那是你的头盔吗?”可是,没有十四号的头盔。
绕了两圈,陆恪依旧没有寻找到自己的头盔,而球员们已经陆陆续续开始离开更衣室了,九点的训练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
“斑比,需要帮忙吗?”马库斯走了过来,拍了拍陆恪的肩膀。
“不用,你们先出去吧,我马上就过来。”陆恪朝着马库斯和洛根示意了一下,视线远端还看到啦阿尔东投来了询问的视线,陆恪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示意他放心,然后再次寻找起自己的头盔来。
转了一圈,资深球员们也渐渐都离开了,陆恪来到了放置头盔的桌子旁,旁边还有一名黑人球员正在忙碌着。
昨天一起训练过,陆恪认识他,他是跑卫肯达尔·亨特,同样也是一年级新生。“嘿,肯达尔,这些头盔到底是怎么回事?”
陆恪想着,会不会自己的头盔混在了这里,装备管理员放错了;又或者是,可不可以从这里借用一个头盔,暂时应付今天上午的训练。
肯达尔抬起头来,“这些头盔是纪念品,你知道,用作慈善的。”
每一年,各支球队都会进行慈善公益活动,他们会准备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包括了球衣、头盔、橄榄球之类的东西,又或者是围巾、相片等其他物品,球员们签名完之后,捐献给慈善组织,展开公益活动。
不仅仅是职业球队,大学联赛也有类似的活动。
“你还没有签名吧?赶快签名。”肯达尔忽然想起,陆恪既然提出了疑问,肯定就还没有签名,然后就拿起了旁边的碳素笔,递了过去。
陆恪回想起了刚才老资格球员们围绕在这里的盛况,原因就得到了解释——他们当然不是因为新头盔而兴奋,“一年级生也要签名吗?”
“那是当然,球队的每一份子都要签名。”肯达尔呵呵地笑了起来,“他们说,今天上午就必须签完,中午就会运走了。”肯达尔还示意了一下他自己的头盔,刚刚完成了签名。
于是,陆恪接过了碳素笔,寻找到了十四号头盔,然后快速地在空白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重新将头盔放下,“你有看到多余的头盔吗?我找不到自己的头盔了。”
“你到球场上找了吗?会不会是其他球员没有注意号码,拿错了?”肯达尔提出了一个可能性。
陆恪环视了一圈,无奈地点点头,这是一个可能;更何况,训练时间就要到了,他必须先赶出去报道才行,轻叹一口气,陆恪和肯达尔一起离开了更衣室,跑向了球场。
球场之上,教练员们已经陆陆续续抵达了,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洛根看到了陆恪的身影,用嘴型询问到,“你的头盔呢?”
陆恪摊开双手,露出了苦笑。他知道,有可能真的是球员拿错了头盔;但更大的可能,这应该是一个恶作剧。但,他此时却束手无策,只能摇了摇头,先进入了队伍,和进攻组的队友们站在了一起。
“集合!”吉姆·哈勃拿着文件夹,走到了正前方,高声喊到,所有球员都有条不紊地开始列队,然后吉姆就开始了动员训话,交代了今天的训练计划。
陆恪利用视线余光左右打量着,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寻找自己的头盔,但希望的泡泡很快就被戳破了,“陆恪?”队伍之外,一个呼喊声传了过来,打断了吉姆的训话。
刹那间,全场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射了过去,来人赫然是装备管理员,手里拿着一个头盔,“陆恪?这是你的头盔。”
那个崭新的、鲜亮的头盔之上,黑色碳素笔的签名是如此显眼:陆恪。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得见。
刷刷刷,所有视线都集中在了陆恪身上,尖锐而辛辣,戏谑而嘲讽。在这一刻,陆恪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然后帕雷斯的调侃声就传了过来,“陆恪,看来,你已经找到了世界上最忠实的粉丝——你自己。”
“轰”的一声,所有人都哄笑了起来。
陆恪张了张嘴,试图辩驳一番,但吉姆却掐断了这种可能,“陆恪,过来领取你的头盔。不要像一个小丑一样,哗众取宠。”
陆恪握紧了双手的拳头,他知道,此时无论说什么,这都是自取其辱。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闭上嘴巴,快速结束这场闹剧。
洛根和马库斯投来了担忧的视线,陆恪摇摇头,示意自己没事,然后快步走出了队列,从装备管理员手中接过了头盔,他还语重心长地交代到,“纪念品和正规装备是有不同的,下次注意一下。另外,你的纪念品还没有签名,一会记得到更衣室来,完成签名。”
耻辱,真正的耻辱。
陆恪狠狠地咬住了牙龈,“好的,我知道了。”接过了自己的头盔,上面的签名却是如此刺眼,时时刻刻提醒着他的狼狈和不堪。
内心暗暗地告诉自己:球场之下的小动作,这都不重要,真正决定胜负的,终究还是球场表现,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今天这一笔,他记下了。
第117章 埋头训练
陆恪没有任何选择,他只能戴着这个签名头盔参加训练。
探查罪魁祸首根本不需要福尔摩斯的破案技巧,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隐瞒的打算。
在训练之中,帕雷斯不厌其烦地说着,科林是如何想出这个主意,然后他们又是如何隐藏陆恪的头盔,最后则是如何利用肯达尔欺骗陆恪上当。
帕雷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我们都知道,那个自以为是的常青藤小子,警惕心肯定非常强,我们劝说的话,他不见得会上当,但肯达尔那个笨蛋,他就肯定不会防备了。果然!”
站在一旁的科林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整个人嘚瑟得不行,时不时就停下来,劲歌热舞一番;不然就是惟妙惟肖地模仿着陆恪接过头盔时的僵硬和尴尬;再不然就是配合帕雷斯的演讲,形象生动地还原今天上午的恶作剧。
那活灵活现的姿态,看起来是今年奥斯卡影帝的有力争夺者。
每一次讨论,所有视线都犹如利剑一般,赤裸裸地朝着陆恪投射过来,丝毫没有掩饰眼神里的各种情绪:戏谑、调侃、嘲讽、奚落、鄙夷、不屑。
一整个上午的训练,陆恪就好像全身赤裸一般,在光天化日之下,放任所有人的打量和观光;不仅如此,脑袋上还盯着一盏一万瓦的灯泡,似乎召唤着全世界的人都过来观看,就连教练员们的视线偶尔不小心扫到,也是忍俊不禁。
没有遮掩的能力,也没有反击的可能。陆恪只能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越来越专注、越来越狠厉、越来越拼搏。
在正式训练之中,陆恪不仅没有手软,而且还变本加厉。
每一档进攻都当做是超级碗的最后一档进攻来完成,杀了防守组一个措手不及,以帕雷斯为首的球员们一个个灰头土脸、好不狼狈;随后帕雷斯等人也发狠,以犯规的方式,不管不顾地连续冲撞了陆恪三次,还狠狠地完成了两次擒杀,陆恪那瘦弱的身板在疾风骤雨之中,伤痕累累。
训练开始变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起来。
不仅仅是陆恪和防守组之间,科林和陆恪之间的火药味也渐渐开始浓郁起来。
每一档进攻,科林都会紧紧地盯着陆恪不放,一次糟糕的传球、一次笨拙的跑球、一次狼狈的撞击,科林就会煽动旁边的其他队友们,竭尽所能地奚落和嘲讽,认为陆恪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所有战术体系都一团乱,而且孱弱的身体素质更是让他在场上看起来像是“愚蠢的鸭子”,这是科林的原话。
后来更是得寸进尺,明目张胆地刺痛陆恪的头盔,“怎么,大明星,忙碌着给自己签名,以至于后撤步都不会了?”又或者是在一次传球失误之后,集体起哄,“哈哈,你肯定爱死了自己现在狼狈的模样,我们也要爱上你了。”
矛盾,丝毫没有掩饰。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赤裸裸,血淋淋,就好像原始的大自然一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陆恪回避了自己最擅长的口舌之争,不仅因为脑袋上的头盔犹如一座大山般,沉甸甸地压着他,让他无法挺直腰杆;还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球场的矛盾,终究还是要依靠球场来解决,辩论的胜利,依旧无法让他们闭上嘴巴。
于是,对手的攻击越猛烈,陆恪的还击就越犀利,丝毫没有放水的意思。
作为一名新秀,陆恪的学习能力无疑是惊人的,在训练之中,他是如此冷静、镇定、沉稳,犹如一名拥有十二年经验的老将一般,阅读对面的防守策略,犯过一次的错误,下一次就很难再抓到痛脚了。
撞击了之后,下一档进攻更加果决;擒杀了之后,下一档进攻更加凶狠。整个防守组被杀得片甲不留,归根结底,这仅仅只是训练而已,在陆恪火力全开的状态之下,防守组的状态有点跟不上速度,完全颜面无光。
更夸张的是,科林完成一次传球,陆恪紧接着更漂亮地完成一次传球;科林丢掉了一次传球,陆恪还是沉着冷静地再次完成传球。
一记又一记的耳光,毫不留情。场下的叫嚣有多么犀利,场上的还击就有多么汹涌。
后来,就连基普都看不下去了,在训练的间隙,将陆恪叫到了一旁,“这是训练,收力一点。我们训练的是战术,不在于胜负。不是为了别人,至少你也要注意,否则受伤的话,这就得不偿失了。”
陆恪点点头表示了同意。可随后的训练,依旧我行我素。
上午的训练结束时,防守组愣是被打得没有脾气。两名脾气火暴的球员,握紧了拳头就想要冲上来,好好教训陆恪一顿,真正地让这名新秀吃点苦头。
结果被吉姆及时呵斥住了,“训练就是为了调整状态、为了寻找漏洞,看看你们刚才的训练,简直像是一块臭不可闻的抹布,在正式比赛里,球队此时输得就连底裤都不剩了,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识相的话,你们应该在我发火之前,一个个都开始反省!真是丢人现眼。”
最后一句话,确实是让球员们一个个脸颊都开始着火:一名新秀四分卫,一名华裔四分卫,在训练之中,将防守组打得满地找牙?这……这着实有些说不过去,更何况,那名四分卫看起来是如此瘦弱,轻风一吹就要倒了,他们却还打不过。丢人,真丢人。
于是,即使忿忿不平,但还是纷纷收回了视线,灰溜溜地离开了球场。
“斑比,还是你带感!”马库斯一路小跑地冲了过来,星星眼地看着陆恪,“每一档进攻传球成功之后,所有人的视线就停留在你的头盔上,感觉像是一记记耳光,啪啪响个不停,那些老油条简直被虐得找不着北了。”
洛根却是摇头晃脑,一脸遗憾的表情,“我觉得,球队的状态真是令人担忧。看看那防守组,就连斑比十分之一的功力都招架不住,常规赛,估计要被杀得片甲不留了;还有那科林,我看他就是一个跑卫,哪里是四分卫,传球准度太糟糕了,老实说,他到底是怎么二轮的?给斑比提鞋都不够。”
就连阿尔东也过来凑热闹,满脸无奈,“斑比,你好歹提前预警一下。”阿尔东是防守组,今天上午真是接受了震撼教育。
客观来说,在传球训练之中,所有的项目和内容都是围绕四分卫展开的,某种程度来说,四分卫确实是会占据某些优势;再加上防守组没有完全提升状态,为了避免太早出状态,明天季前赛反而不在正常的轨道上,所以今天一直在收着打。一进一出,这才造成了天平的倾斜。
但即使如此,陆恪大杀四方、火力全开的模样还是太恐怖了,简直就是杀红了眼。正如洛根所说,阿尔东也不由开始怀疑,科林和陆恪,到底谁才是二轮秀,谁才是落选新秀,这位置似乎不太对劲。
看着眼前的两个活宝,现在还要加上一个,陆恪皱起了眉头,一本正经地说道,“阿尔东,我没有料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
阿尔东满脸错愕,瞪大了眼睛,“我怎么了?你说说,我到底是怎么了?冤枉,真是冤枉。”那六月飞雪的无辜表情,惹得洛根和马库斯两个人都哧哧地笑了起来。
“嘿,陆恪。”不远处,肯达尔满脸生涩和尴尬地站在原地,用力挠了挠头,别扭得不行,“上午在更衣室,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抱歉。”
陆恪用食指敲了敲自己脑袋上的头盔,轻笑了起来,友善地说道,“相信我,这是我需要担心的所有问题之中,最轻微的那个。”战术手册,战术手册,战术手册,这才是当务之急。
肯达尔这才释然地长长吐了一口气,“老实说,他们真的太过分了。球队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团结,他们还在计较这些小事情……”这伙计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实的,就连背后说被人坏话都不敢下狠手,说着说着,声音就渐渐消失了,在喉咙里含糊了两下,却是老实得可爱。
“陆恪,你说,你刚才那样还击,会不会有事啊?他们……”肯达尔也跟在了他们旁边,一起朝着更衣室方向走了过去,满脸担忧地询问到。
陆恪将头盔摘了下来,满头大汗,就像是刚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明天就是季前赛了,比起教训一年级生来说,球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相信我,他们不会愚蠢到如此地步的。”
如此一句话,几个菜鸟新人们纷纷哄笑了起来,上午的郁闷和阴霾,彻底烟消云散。
正如陆恪所说,时间不够了,精力也不够了。
季前赛正式进入了倒计时,球队进入全力备战状态,即使想要好好教训陆恪,还有其他一年级生,未来也还有无数时间,不急在一时。
严格来说,今天他们甚至就连闲聊和午餐的时间都没有,上午训练比往常提早了三十分钟结束,球员们回到更衣室,快速沐浴冲澡,更换日常服装,而后就鱼贯地坐上了球队大巴,浩浩荡荡地前往旧金山国际机场。
下午,他们就飞往新奥尔良,参加2011年季前赛的第一场比赛,在客场对阵圣徒队。
短短几个小时之后,所有球员就已经在新奥尔良的客场酒店完成入住,随后进入客场训练基地,开始热身。赛季的脚步声,已经来到了身边。
第118章 战术手册
季前赛的第一场比赛,陆恪再次来到了新奥尔良,如此感觉颇为奇妙。
在新秀训练营的时候,他几乎以为,自己可能将会加入新奥尔良圣徒,跟随德鲁·布里斯的脚步,学习四分卫的技巧;但,峰回路转的最后,他加入了旧金山49人,而后在职业生涯的第一场正式比赛之中,对阵圣徒。
虽然,他仅仅只是一名替补,坐在板凳之上,进行观摩;虽然,这仅仅只是一场季前赛,比赛双方的目的都不在胜利之上,而在磨合战术和球队阵容;但,如此巧合,还是让陆恪觉得颇为奇妙。
尤其是在抵达新奥尔良的第一个晚上,即将离开训练基地时,陆恪意外地遇到了乔·隆巴迪。乔居然依旧记得陆恪,主动打招呼,两个人还闲聊了一会。这就让命运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可惜的是,陆恪没有首发上场,这场“宿命”的对决,终究没有能够形成真正的圆环。
季前赛的安排是有战略的,一般来说,四场季前赛,前两场比赛是检验战术和打磨配合的过程,主力四分卫可能上场一节或者半节比赛,找找手感、热热身;剩余的比赛时间,则有两位或者三位替补四分卫轮流上场。
一方面,替补四分卫们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第二四分卫、第三四分卫,这些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季前赛就是他们最好的表现舞台;另一方面,演练进攻组战术,还有绝对主力、次要主力和第一替补球员也轮流上场,尝试不同的排列组合。
第三场和第四场比赛,相对而言是更加重要的。主力四分卫很有可能会打满半场比赛,其他主力球员甚至可能打满全场,真正地检验一下赛季中的状态和能力。
但,今年旧金山49人的情况却有些特殊。
半支球队都是全新的,所有球员都仅仅磨合了一个训练营而已,主力四分卫更是一年级新生,就连教练组都是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所有的战术、所有的配合、所有的组合,全部都必须从头开始。
尤其是教练风格。吉姆·哈勃是一位独特、鲜明、犀利的教练,执掌49人的教鞭之后,他需要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带领球队取得胜利。
所以,季前赛就成为最重要的练兵场。完完全全按照吉姆的风格进行。
对于陆恪来说,那就意味着,他必须坐在板凳上,观看比赛;整支球队围绕着科林·卡佩尼克为核心,全面展开,不仅是在打磨战术,同时也是在给予科林机会,让这位新秀四分卫快速成长起来。
季前赛第一场,陆恪仅仅只是在第四节比赛的中间时段,上场打了六档进攻。原因是,为了给科林和基普交流的时间,随后,陆恪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科林再次披挂上阵。
最终,旧金山49人以“3:24”的巨大分差,干脆利落地输给了新奥尔良圣徒。
科林·卡佩尼克的表现堪称一场灾难,十八次传球尝试,仅仅成功了七次,成功率甚至不足百分之五十,仅仅推进了四十一码;跑球进攻的表现相对好一些,自己冲球拿下了三十八码;另外还有两次抄截。
全场比赛,旧金山49人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进攻端和防守端被全面压制。
但对于陆恪来说,收获却不仅仅只是六档进攻的上场时间而已,这场比赛成为了他观摩实战、演绎战术的最好载体。
进入球队仅仅第三天,战术手册仅仅翻了三分之二——只是翻阅,不是理解,更不要说吃透和运用了。陆恪必须充分利用所有时间,尽快地适应职业四分卫的工作,战术手册将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第一步。
于是,陆恪坐在板凳之上,开始观察每一档进攻,不仅仅是49人的,还有圣徒的,然后结合战术手册,进行理解,并且运用。有些战术没有理解的,那么他就记下这一档进攻的比赛时间,准备回去之后,观看比赛录像,再进行进一步分析。
不仅如此,基普和吉姆商量进攻战术的时候,陆恪也积极主动地站在后方,侧耳倾听,随后再观看球队的实际战术运用,真正地以职业球员的视角,全盘推翻重来,重新审视战术、重新安排战术、重新解读战术。
比赛,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当比赛终止的哨声响起时,陆恪没有注意到比分板的数字,也没有注意到科林的表现,而是意犹未尽地在脑海里回放着整场比赛,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翻阅战术手册,开始学习和重温。
为什么新秀四分卫站在球场之上,可能会手足无措?为什么新秀球员在战术执行方面,可能会漏洞百出?为什么人人都说NFL的战术完爆NCAA?为什么新秀赛季,球队往往倾向于给新秀球员留下更多学习时间?
真正地进入季前赛之后,真正地以替补球员的身份观摩比赛之后,陆恪终于窥见了冰山一角。
两万多种战术,这就好像象棋或者围棋一般,成千上万种战术排列组合,博弈成为一种艺术;但橄榄球又更进一步,精神的博弈,还有身体的对抗,只有同时运转起来、同时调动起来,并且带领着自己的千军万马,取得比赛的胜利。
在正式开球之前,战术布置过程中,四分卫的任务可以分成简单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指挥进攻锋线,阅读防守组的阵型、预判防守组的走势,然后针对性地安排进攻锋线。对于传统口袋四分卫来说,这是他们的必备技能,因为进攻锋线就是口袋保护的屏障,他们需要更多的观察时间和传球时间。
像佩顿·曼宁、德鲁·布里斯这样的传球大师,往往可以通过战术的切换和改变,调教出一条出色的进攻锋线,给自己提供更多保护。至于那些普通的四分卫,就只能自祈多福了,希望球队能够拼凑出一条顶尖的进攻锋线。
第二部分,指挥接球球员,包括外接手、近端锋和跑卫,不同的战术组合,球员的跑动路线都是不同的。球门路线、旗杆路线、边线路线、中间空档、交叉跑动,这所有的跑动路线都有丰富的搭配组合。
简单举例,球门路线。外接手启动之中,率先前冲十码,然后朝着球门的方向内切,在球门门框对应的区域内部跑动,等待接球。这只是最基础的一条路线,具体执行还可以区分为短传、中传和长传,以及其他球员的搭配掩护,还有互相拆挡等等。
第三部分,协调进攻锋线和接球球员的战术分配。不同战术之中,球员们的分配任务都是不同的,四分卫需要对整个进攻体系有着清晰的认识,然后做出正确而恰当的安排。
有时候,每一位球员的每一个跑动路线、每一个防守路线都是固定安排好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四分卫和其他进攻组球员都只需要按照计划,执行、传球、接球,这就可以了,这叫做体系四分卫,依靠的是整个进攻体系获利,真正的功劳都是教练组的。
但有时候,球场之上瞬息万变,接球球员按照路线跑动,而后自由发挥;进攻锋线根据防守解读,做出相对应的改变;同时,四分卫也必须相对应调整,改变战术,临时选择传球路线,将教练组的战术演变成为四分卫自己的东西,进一步分化出无数可能。
有体系四分卫,自然也有体系球员。
有的教练组喜欢体系球员,因为他们对战术的安排控制已达臻境,体系球员犹如他们手中的棋子,可以精准地达到他们的目标;有的教练则不喜欢体系球员,因为比赛过程中的变化太快太多太杂,他们站在场边束手无策,比赛终究还是需要球员来完成。
2005年选秀时,球探们认为阿隆·罗杰斯是体系四分卫,这直接导致了选秀顺位的一路下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球探们看走眼了。
不过,不管是不是体系球员,战术手册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与战术息息相关,两万多种战术,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这还仅仅只是开球之前的战术而已,真正投入比赛之后,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NFL的比赛和NCAA比较起来,档次和层面截然不同,更不要说对抗强度、比赛强度和比赛节奏了。
对于新秀球员来说,进入职业联盟就好像从一个小房间突然进入了整个图书馆,眼前的信息,不仅庞大,而且错杂,完全让人应接不暇,不要说四分卫了,其他每一个位置也都是如此,如果进攻锋线或者接球球员,理解错误了战术,结果不言而喻。
就连其他球员都是如此了,更何况是负责战术安排的四分卫呢?
在橄榄球比赛之中,四分卫是进攻组之中唯一一位与教练组直接沟通的球员,教练的战术安排和防守解读,全部都第一时间汇总到四分卫这里。如果四分卫对战术了解不够透彻,甚至是乱来一气,那么这对于球队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即使陆恪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陆恪已经倾注了所有注意力,但站在庞大的战术库面前,他还是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第119章 板凳生涯
NFL的比赛绝非易事。
在NCAA的比赛之中,更多依靠的是球员天赋。天赋更加出色的,就可以利用身体优势,完成传球、完成接球、完成推进,战术的位置往往退居其次,这也是无聚商进攻能够在大学赛场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无聚商,没有聚集商量,也就意味着没有战术安排,埋头猛冲。
但在NFL的比赛之中,天才和天赋就派不上用场了,战术的排列组合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近年来,无聚商进攻在NFL赛场之上也取得了不小成功,但归根结底以来的还是顶尖四分卫对战术手册、对比赛节奏的掌控——战术,依旧是绕不过去的核心门槛。
进入联盟之前,陆恪就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但,一直到季前赛开始之后,这种感觉才渐渐变得真实起来,陆恪这才明白,自己还是太过年轻太过天真了。
两万种战术,运用在实际比赛之中,就好像是全新世界,恍然之中有种错觉,自己好像所有战术都不认识,庞大的信息量让大脑开始肿胀。
当然,陆恪仅仅加入球队三天而已,仅仅阅读战术手册三天而已,不要说掌握和理解了,就连第一遍浏览翻阅都还没有完成。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慢慢学习。
更重要的是,战术手册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战术口号,这又是不同的故事了。
“右侧平手枪管,F射手60蛇眼,3”。
这就是一句战术口号。在正式比赛之中,四分卫将根据场上情况,随时改变战术,所以,所有的战术都是暗号,外人无法解读的暗号。
简简单单的一句战术口号之中,包含了对进攻锋线、对外接手和近端锋、对跑卫、对传球方位和长度、对开球时机的所有安排。
想象一下,教练组通过耳塞将战术口号传达给四分卫,然后四分卫自己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胡说一气;又或者是,四分卫将战术转达给队友时,自己都不明白意思,不然就是队友理解错误,那么这一档进攻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从战术手册到战术暗号,四分卫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在正式比赛之中,即使是佩顿·曼宁这样的战术大师,防守组在场上时,他也必须拿着战术手册,坐在场下重温、了解,然后利用空档,快速思考、策划。更何况是新秀四分卫呢?
联盟之中还有一小部分四分卫,因为记不住战术,所有手腕之上会佩戴一个小小的特殊护腕,外面有保护壳,打开保护壳之后,就可以看到战术暗号的不同排列组合,在每一次进攻之前,他们可以先自己阅读一下战术,与教练组的战术安排相互印证之后,再布置战术。
汤姆·布雷迪在职业生涯后半段就是如此。
不仅如此,球队为了避免自己的暗号遭遇破解,每一个赛季,他们都会更新自己的暗号。这也意味着,每一个赛季的战术手册都是全新的——至少大部分都是更新过的。
每一年,联盟之中都有新秀四分卫因为记不住战术手册而惨遭淘汰。
作为落选新秀,陆恪进入球队的时间着实太短。战术手册的信息量太过庞大,即使是过目不忘的天才,也不敢说全部都能够记住和理解,更何况,这些战术都必须在比赛之中实际运用。
季前赛,对于球队来说,是演练战术、适应战术的过程;而对于陆恪来说,则是饥渴的学习过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