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湾区之王-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签字完毕,油墨都还没有干透,陆恪就已经进入了职业球员模式。对于洛根、马库斯等新秀来说,他们已经花费了三个月时间,适应职业球员的心态,适应职业球队的训练节奏,适应职业联赛的日常模式,但陆恪却没有,一分钟都没有。
进入战术会议室,这就是每一场比赛之前,施展魔法、展现神奇的空间了。
在左手边尽头,白色墙壁之上悬挂着一块大幅投影仪幕布,方便球员们一起回看比赛录像;在右手边尽头,靠墙站立着一块白色面板,上面用黑色碳素笔涂涂写写得眼花缭乱,全部都是战术术语和战术分解图;正中央则是一排一排地摆放着一大堆椅子。
“这儿。”基普的声音让陆恪回过神来,暂时停止了打量,然后就看到基普右手边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堆得老高、老高,看起来似乎比两个手掌还要高,蔚为壮观,“这是战术手册。”
传说之中的战术手册。在大学时期,战术着实不多,甚至不到一千种;而在职业联盟,传说中,战术多达两万种,球队会根据教练的风格、球员的配置,自行排列组合,四分卫需要熟记、运用的战术至少数千种。
今天,陆恪终于见识到了职业球队的战术手册。
陆恪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时,还是不由微微张开了嘴巴,“……确实是比牛津词典还厚。”愣神过后,大脑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马库斯的调侃,紧张的心情就这样被打破,笑容爬上了嘴角。
基普不明所以,只是点点头,“接下来,你需要把整个战术手册都阅读完毕,理解、运用,最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说到这里,基普顿了顿,科林·卡佩尼克已经浏览战术手册将近三个月了,依旧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着实太强人所难了,于是,基普又改口说道,“有任何的不解,随时询问,和队友讨论、和教练讨论,这都是欢迎的。”
基普的右手放在了战术手册上轻轻拍了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距离常规赛季揭幕,只剩下不到五周时间,我们需要加快速度。你……尽量吧,跟不上的话,整个球队都会提供帮助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看我,冯德里克测试满分,最不需要的就是我的担心吧。”
陆恪呵呵地笑着调侃了一句,“压力山大。早知道,当初就故意错一题了。”那信心满满、成竹在胸的模样,反而越发幽默起来,连带着基普也跟着笑出了声。
翻开战术手册,最前面几页是周五、周六和周日的训练计划,详细的日常表甚至具体到每十分钟、十五分钟的安排;而后则是正式的战术,最上方是战术分解图,从球员列队到移动方式,下方则是一项一项注解。
每一项战术的注解都十分详尽,至少有十几二十个说明选项,一一解释,无比清晰。
职业四分卫的与众不同,开始显露出来。
第111章 初次交锋
“这是最重要的资料,同时也是最秘密的资料。你不会希望它出现任何纰漏的。”基普目不转睛地盯着陆恪,一字一顿地说道,犀利的眼神确保他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了过去。
联盟三十二支球队,每支球队都是一样,战术手册是他们最大的秘密,也是最大的武器。在球场之上,四分卫需要下达各式各样的指令,一旦这些指令被对手识破了,那么进攻和防守就无所遁形。
球队每一年都会更换、更新战术手册;而且,每场比赛之前,战术口令也都会进行重新调整。甚至于往年的战术手册也不会轻易公开,一般来说,联盟内部球队的战术手册保存期限是十年,换而言之,2011年的现在,各支球队2001年的战术手册才能够提供外人翻阅。
厚厚的一叠战术手册,其实是一本一本的小册子,前前后后约莫有三十多个小册子,陆恪分别装到自己的背包里,沉甸甸地压了下来,整个肩头都可以感觉到重量,不仅是物理的,还有精神的,都是如此。
战术会议室里停留了四个小时,基普简单地为陆恪梳理了一下吉姆·哈勃的战术体系;但战术手册仅仅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而已,接下来依旧是任重道远。难怪人人都说,新秀球员适应职业赛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新秀四分卫就更是难上加难。
“斑比!斑比!”
基普拍了拍陆恪的肩膀,将陷入沉思之中的陆恪唤醒,抬抬下巴示意了一下玻璃门之外,笑呵呵地说道,“刚刚加入球队,在这里就已经结交到了朋友,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顺着视线望了出去,一眼就看到了用力挥舞双手的洛根和马库斯,两个人兴奋地上蹿下跳着,试图吸引陆恪的注意——显然,他们成功了;而且,有些太成功了。
此时正是午餐时间,球员们熙熙攘攘、说说笑笑地朝着基地餐厅的方向走了过去,成群结队得好不热闹。现在,洛根和马库斯两个人又喊又跳的,几乎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要调侃几句,然后嘻嘻哈哈地抬起头,寻找着陆恪的身影。
“我可以假装不认识他们吗?”陆恪表示扶额,现在划清界限似乎有些太迟了。
基普放声笑了起来,“过去吧,结识一下新队友们。一年级生必须忙碌起来,你现在看起来真是太清闲了。说不定,午餐结束之后,今天需要新秀们帮忙收拾餐桌。”
“一会儿见。”陆恪挥手告别,基普却突然想起来,再次扬声补充说道,“午餐结束之后,先是一场战术会议,四十五分钟,然后才是场地训练。”
陆恪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表示明白,快步离开了一楼大厅,推开大门,第一次见到了他在旧金山49人的队友们,一张张或陌生或熟悉的脸孔,汹涌地挤在一起,完全应接不暇,即使想要打招呼,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
此时此刻,需要一个打破局面的时刻。可以是资深球员或者教练,主动站出来做介绍;可以是性格跳脱、个性明朗的球员,主动搭话,打破沉默。
然后,打破局面的时刻就来了。
“嘿,陆恪!”一个明亮而欢快的呼喊声,石破天惊般地炸裂开来,不仅仅是陆恪,周围所有人的视线都纷纷朝着声音来源方向投射了过去。
不是洛根和马库斯,而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脸孔,一个亚裔脸孔,黑色短发、深蓝色衬衫、黑色西装裤、黑色公事包,脖子上还挂着一台相机。
记者?
这显然是一名记者。对于职业球员们来说,和记者打交道,这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因为联盟官方明文规定,每一场比赛结束之后,球员都必须接受采访,否则就必须罚款;即使是球队,他们自己也有媒体开放日。
但问题在于,今天不是媒体开放日。而这名记者能够如此光明正大地进入训练基地,显然是得到了官方许可。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名亚裔记者快步迎了上来,笑容满面地伸出了右手,“你好,我是林书远,‘世界日报’的记者。”
今天是陆恪正式加入职业联盟的第一天,对于球队的规定、采访的惯例、训练日的禁令等等,他现在完全一无所知;但陆恪的四年大学光阴不是虚度的,他清楚地知道一点:
他是一位无名小卒,今天上午才完成签约,午餐之前就有记者拜访了,如果不是来自球队的官方邀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陆恪。”礼貌地,陆恪握住了对方的右手,简单地自我介绍道。
此时此刻,林书远抑制不住内心的亢奋,脸上的笑容灿烂地绽放开来,整个人因为太过激动而微微颤抖着,“我不敢相信,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忍了又忍,但终究还是没有忍住,惊叹的话语脱口而出,畅快地大笑起来,“抱歉,请原谅我的不专业。但,这一切真是太不真实了。”
虽然作为一名记者,林书远知道自己必须保持客观和冷静;但面对如此历史性的时刻,他还是难免得失去理智。退一步来说,他成为记者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在专业的道路上,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半年前,新秀训练营之中,一名华裔四分卫引发了无数话题,令人印象深刻,但在那之后,所有消息就石沉大海、不见踪影;半年后,这名新秀却加入了旧金山49人,正式完成签约,创造历史地成为了联盟的第一名亚裔球员。
“世界日报”接到线报的时候,第一反应还以为对方是在恶作剧,但经过确认,来电之人赫然是旧金山49人的球队经理特伦特·巴尔克,整个报社编辑部都沸腾了。
身为生活在美国的华裔移民,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即使仅仅只是一个替补球员,这也是撼动整个联盟的消息,如果未来有一天,这名球员还可以正式上场的话……
林书远成为了接手报道的不二人选,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训练基地,然后看到了那名华裔四分卫。汹涌的情绪,澎湃的思绪,慷慨激昂之下,在理智意识到之前,林书远就已经走了上前,伸出了右手。
林书远的欣喜若狂感染到了陆恪,连带着他的情绪也不由自主地飞扬起来,但不等陆恪开口回应,旁边就响起了一个尖锐刺耳的声音,“嘿嘿嘿,大家赶快看看,新秀之中出现大明星了,让我们热烈欢迎,汉娜·蒙塔娜(Hannah Montana)!”
“汉娜·蒙塔娜”,这是2006年开始,在迪士尼频道播出的青少年偶像电视剧,主角是一位十六岁的女子偶像歌手。
以汉娜·蒙塔娜来比喻陆恪,讽刺和鄙夷,显而易见。
科林·卡佩尼克高高举起了双手,不断煽动着现场的气氛,周围其他人纷纷都开始起哄起来,“吼吼吼”,然后还有人跟着一起配合,学着小女生一般尖叫着,“汉娜,汉娜!”那尖锐刺耳的呼喊声,引爆了所有人的哄堂大笑。
“放松,放松,丽兹·麦奎尔(Lizzie McGuire),表情不要太狰狞,妆会花。”陆恪扬声喊到,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了一下脸颊,那尖锐戏谑的语气,毫不示弱地还击回去,周围旁观者们纷纷开始吹起了口哨,尖叫声不绝于耳。
丽兹·麦奎尔,这是1999年迪士尼频道另外一部电视剧“新成长的烦恼”的女主角,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女生。
科林的脸面顿时就有些挂不住了,左右看了看纷纷起哄的队友们,恼羞成怒地往前走了一步,“嘿,斑比,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电视剧的?难道你是忠实爱好者?每周都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出现吗?”
斑比。同样的外号,用在此时,讽刺意味十足。
“呜呜呜,斑比,大眼睛的斑比,惹人爱。”科林抬起了双手,撑开了自己的眼睛,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小鹿斑比的模样,那小丑般的动作成功引起了人群的欢呼。
陆恪却不慌不忙,微微抬起了下颌,扬声说道,“你是怎么看的,我就是怎么看的。还是说,你是小鹿斑比的忠实观众?‘妈妈,我好喜欢小鹿斑比,呜呜呜,斑比要死了,我怎么办?’”陆恪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学起了科林的语气,根本模仿了起来。
“科林,科林,迷人王子。”人群之中有人跟着嚷嚷起来,回过头,赫然是洛根,双手放在嘴边,大声嚷嚷到。
高昂欢愉的声音,成功地引发了旁观者们的再次起哄,“迷人王子,迷人王子。”
科林和陆恪没有私人恩怨,但却是注定的竞争者。
短时间之内,科林的主力位置不会受到挑战,整个球队的资源都会围绕他展开;可是,四分卫的位置只有一个,主力和替补的关系就决定了,他们之间必须展开竞争,最终站在场上的,只有一个。
虽然吉姆·哈勃宣布了球队主力四分卫是科林,但对于球队的老资格们来说,归根结底,科林和陆恪一样,都是一年级新秀,都是菜鸟。于是,起哄了陆恪,自然也要起哄科林。
这是科林和陆恪的第一次交锋。
在口才方面,科林再次落了下风,显然,他选错了阵地。在一片起哄声之中,科林握紧了拳头、咬紧了牙关,无法前进,却也拒绝后退。
最后,还是陆恪率先出击,对着林书远说道,“我现在准备去餐厅吃饭,你打算加入吗?”然后,招呼着林书远,还有洛根和马库斯,朝着餐厅方向走了过去。
第112章 下马之威
科林·卡佩尼克心不在焉地摆弄着手里的叉子,有一下没一下地刺着餐盘里的土豆,一颗完整的煮土豆,此时已经变成了马蜂窝,视线余光总是不由自主地朝着斜对面的那个年轻人飘过去,在一片西方脸孔之中,那张东方脸孔、那头黑色短发,格外显眼,也格外刺眼。
更何况,他现在不是单独一个人,在他的对面,坐着另外一张东方脸孔,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进行着交谈,相谈甚欢。在橄榄球训练基地之中,如此景象就好像在赤道看到了极光一般,着实是让人瞠目结舌、无法适应。
“科林?”肯达尔·亨特(Kendall Hunter)举起了自己手中的刀叉,挥舞了一下,“嘿,伙计,你在干什么?下午还有满满的训练呢,你现在是打算控制体重吗?我记得体能教练说你的体重也太轻,必须补充碳水化合物。”
今年的选秀大会之上,旧金山49人一共选择了十名新秀,包括了两名六轮秀和三名七轮秀。肯达尔是十名新秀之中的一员,司职跑卫。
按照球队的不成文规定,在常规赛之前,新秀球员必须坐在固定区域里,除非得到了认可,否则不允许和资深球员混杂坐在一起。这不是铁律,但在赛季之前的训练营之中,却方便老球员们“训练”新秀菜鸟们。
肯达尔的呼唤声让科林回过神来,但显然,科林根本没有听见肯达尔的话语,而是自说自话,“你难道不觉得这很荒谬吗?为什么他可以接受记者采访?而且记者还到球队餐厅来?这难道不是破坏了球队规则吗?”
“什么规则?”肯达尔是个实心眼的,不解地反问到。
科林却是烦躁地挥了挥手,“我不知道,反正终归有什么规则。难道他们就不担心这名记者是间谍吗?专门过来刺探我们的训练秘密?”
新秀球员,以积极的角度来说,那是球队未来的希望;以现实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群必须证明自己的无名小卒罢了。
在正式赛季开始之前,即使是首轮秀,也不见得有记者前来采访,一般来说,只有状元秀、榜眼秀、探花秀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其他新秀,在记者看来,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那名华裔四分卫,完成签约的第一天,记者就上门展开采访,而且还得到了球队首肯?这简直就是荒谬至极!
肯达尔哧哧地笑了起来,“你是一个有趣的家伙。”显然丝毫没有把科林的话当真,还以为是一个玩笑。
如此回应,科林又是郁闷又是憋屈,没好气地翻了一个白眼,然后视线余光就捕捉到了一个身影,阿尔东·史密斯,旧金山49人今年的首轮秀。
放在任何一支球队,不管人们是否赞同,但首轮秀就是聚集了万千宠爱的瞩目焦点,更何况,阿尔东·史密斯是首轮第七顺位的新秀,位列前十,关注就更加炙热了。相较而言,科林是二轮秀,瞩目程度直接就对半打折。
阿尔东犹如一个小太阳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秀球员的中心。虽然科林是四分卫,是球队的大脑;但阿尔东是线卫,同样是防守组的领袖位置,终究还是无法比拟的。
众目睽睽之下,阿尔东走到了那名华裔四分卫的身边,将餐盘放在了旁边,主动打起了招呼,两个人握手、撞肩、拍背,有说有笑,神情看起来无比亲昵,阿尔东甚至还问候了那名记者,随后这才表示“我不打扰你们了”,端着餐盘转身离开。
打扰?
科林脑袋里的一根弦立刻就拉到了极致,“嚯”得一下就站了起来,这把肯达尔吓了一跳,“科林?怎么了?”
但科林没有理会他,大步大步地就迈开了脚步,肯达尔回过神,连忙喊着,“科林!”才出口,又担心自己大声喧哗,连忙压低了声音,就是这一点点时间差,科林已经离开了新秀区域,朝着老球员聚集的方向走了过去。
肯达尔不解地看着科林远去的背影,视线正好与陆恪碰撞在了一起。陆恪露出了一个友好的笑容,肯达尔也回报了一个友好的笑容,转过头来,嘟嘟囔囔着,也不知道科林到底要干什么。
科林没有任何犹豫,瞄准了一名球员:帕雷斯·哈勒尔森(Parys Haralson)。
今年休赛期之中,旧金山49人里里外外进行了大清洗,一鼓作气地放出了十七名球员,整个球员名单都发生了大洗牌。所以,现在留在球队里的元老着实不多,帕雷斯是其中一员。
事实上,帕雷斯是2006年的选秀球员,仅仅只在球队待了五年而已;当年他只是一个五轮秀,作为一名外线卫,他的职业生涯表现平平,没有进入过职业碗,也没有进入过全美一队和二队,基本与选秀顺位相持平。
不过,帕雷斯却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球员,性格明朗、乐于交友、称兄道弟、肝胆义气。
球队进行大清洗之后,球队内部处于动荡之中,对上,他们要面对全新教练团队的挑战,吉姆·哈勃是一个绝对的铁腕教练;对下,他们要面对新秀菜鸟们的冲击,还有自由球员和落选新秀加入之后的磨合。
元老球员们需要一个维持纪律、组织活动的代表。帕雷斯本身就是元老级别的球员,比他资深的球员屈指可数;再加上帕雷斯的个性和作风,于是,老球员们隐隐地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团队。
“科林,你应该知道,一年级生不允许在午餐时间进入这个区域。”帕雷斯正在和队友们闲聊,抬起头就看到了球队的主力四分卫,年轻气盛、满脸戾气。
“我知道。”科林干脆利落地说道,然后转过头看向了新秀区域的方向,“但我也知道,新秀不应该单独接受记者采访,而且还是在午餐时间。”
顺着科林示意的方向,帕雷斯望了过去,然后就看到了正在和记者交谈的陆恪。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发现他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不仅是帕雷斯,其他元老球员们也纷纷转过头去,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老实说,对于整个联盟来说,华裔球员都是犹如大熊猫一般的存在:
他的实力如何?他真的能够对抗职业比赛的强度吗?他与球队磨合得如何,与球员相处得如何?文化差异会有什么影响?即使作为替补,他会不会拖球队后退?他是否会成为记者瞩目的焦点,以至于模糊了比赛的焦点?他又是否会成为其他球队攻讦的目标?
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负面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就好像做实验的小白鼠,好奇之余,总是难免带上一些排斥。新秀球员想要赢得元老们的认可,这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是华裔球员?那就更加难上加难。
“这名新秀,显然没有接受过球队的震撼教育,不知道天高地厚。难道这就是允许的吗?”科林继续火上浇油,补充说道。
由于今年球队进行了大幅度的轮换,整个球队加入了一大批陌生脸孔,以至于元老球员们对新秀菜鸟们的恶作剧传统也似乎减弱了。虽然说,在过去三个月时间里,帕雷斯为首的球员们还是好好地给十名新秀球员上了几堂课,但力度和强度都不值一提。
不过,科林的话语也是有道理的:这名今天刚刚加入的新秀,距离一名真正的49人球员,还有一大段课程需要赶上。
帕雷斯看了看自己的小伙伴们,笑呵呵地说道,“怎么样,准备好成为导师了吗?”
三个月时间,49人球队的整合已经基本完成,球员本来的元老球员,还有转会过来的资深球员,渐渐都已经熟稔了起来。现在的恶作剧,强度自然不是当初可以比较的。
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突然,帕雷斯抬起头来,看向了正在偷笑的科林,“还有,看来你的课程也没有学会。常规赛之前,不准越界,就是不准,任何事都不准。”科林的笑容顿时就僵硬在了嘴角,“立刻,伏地挺身三十个,现在开始。”
科林愣愣地看着帕雷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随即就看到旁边其他球员们戏谑的眼神,科林咬咬牙,趴了下来,当场就开始做起伏地挺身。
瞬间,科林就成为了整个餐厅的瞩目焦点,就连陆恪和林书远都转过头去,不明所以。
“都是他。都是他。都是他。”每一下伏地挺身,科林就在喉咙里咬牙切齿地嘟囔一句,如果不是那个该死的家伙,他就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了。这笔账,一笔一笔地,未来肯定要好好算算。
“你不关心吗?那到底发生了什么?”林书远有些惊讶地看着科林,四周看了看,却发现大家都是一脸习以为常的表情,在那些老球员眼中,还可以看到幸灾乐祸。
陆恪只是耸了耸肩,“在美国的体育赛场上,新秀总是会受到各式各样的捉弄。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
作为一名华裔四分卫,小学、中学、大学,类似的恶作剧,他隔三岔五就要经历一回,从最开始的愤怒、反抗,到随后的沉闷、压抑、逆来顺受,再到之后的化解于无形、乃至于聪明反击,他早就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
“那你……”林书远一下就想到了,毕竟,他也是生活在美国的华裔。
陆恪露出了一个笑容,“估计马上就轮到我了吧。”
林书远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神:为什么他觉得陆恪有些跃跃欲试?
第113章 矛盾激化
午餐结束之后,先是一场四十五分钟的战术会议,而后是正式的球场实地训练。
陆恪和洛根、马库斯跟随着人潮,缓缓地朝着战术会议室方向移动,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传授着战术会议的经验,显然,这是与大学时期截然不同的。
“……但我觉得你肯定没问题。”洛根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会议室。下一秒,整个房间就变得鸦雀无声,他的声音骤然放大,悠悠回荡。洛根吓了一跳,猛地转过头,然后就看到了三十多双视线,齐刷刷地投射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更为准确一点,瞄准着他身后的陆恪。
洛根的急刹车让陆恪也停下了脚步,紧接着马库斯一下就撞到了陆恪的后背,“见鬼,兄弟,交通堵塞啊。”再然后,门口之外就叽叽喳喳地传来了一阵阵抱怨声响,稀稀落落得堪比噪音。
灼热而犀利的视线,声色各异,似乎有着不同的温度、形态和花样,鄙夷、挑衅、不屑、奚落、讽刺、愤怒、调侃……看好戏般的眼神,犹如一根根尖刺,狠狠地扎在陆恪的皮肤表面,一秒钟都不需要,他就变成了一只豪猪——浑身都是箭。
约莫三十三、三十五名球员,双手盘在胸口,高高扬起下巴,摆出了一副龙门阵的姿态,静静等候着陆恪的拜访。仅仅只是强大而汹涌的气势,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犹如张开巨口的怪兽,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华裔球员,果然待遇与众不同,规格和阵仗都非比寻常。
陆恪眼睛微微亮了亮,挺直腰杆,步伐从容,朝前走了进去,身后的通道重新恢复顺畅,会议室也再次恢复了吵闹,似乎大家都再次投入了闲聊之中,但视线余光却始终集中在陆恪身上,一举一动都落入众人的眼中。
粗粗打量一番,陆恪选择了第一排的位置,安然而淡定地坐了下来。
在美国生活的这些年,陆恪清楚地知道,“华裔”就像是荧光黄的防护服一样,存在本身就是绝对的高调,即使努力低调、努力隐藏,但依旧犹如一盏明灯,轻而易举地成为最显眼的攻击目标。低调,这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就高调,再高调。
显然,龙门阵已经摆好了,与其回避闪躲,不如正面突破。
马库斯看着落座的陆恪,目瞪口呆,就好像学校课堂一样,大家都试图躲到战术会议室的后方,避开教练的雷达,但现在陆恪却大喇喇地坐在第一排,明摆地把自己放在了教练的眼皮子底下,这简直就是自投罗网。
洛根撞了撞马库斯的肩膀,流露出了一抹信心满满的期待笑容,“放心,坐吧。”
作为一起长大的邻居以及发小,洛根是了解陆恪的,他是绝对不会吃亏的类型。美国的高中可以非常残酷、非常冷漠,如果没有两把刷子,陆恪是绝对不可能在橄榄球队生存下去的。
刚才,洛根留意到了陆恪眼底一闪而过的光芒。所以,洛根不仅没有担心,反而还有些隐隐期待。看着满脸错愕的马库斯,洛根只说了一个词,然后就在陆恪的身边坐了下来。
血腥斑比。
马库斯似懂非懂,仅仅犹豫了片刻,他也在陆恪的另一侧落座。
突然,一阵爆笑声炸裂开来,来源方向是会议室的最后方,那股笑声着实太过猛烈、太过凶狠,惊天动地,以至于大家都纷纷转过头去,探究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没有人回答,只是窃窃私语,那息息索索的声响在耳朵和耳朵之间传播,继而引发又一阵更加汹涌的爆笑。
“他们怎么了?失心疯了?”马库斯不明所以,皱起了眉头,好奇地询问到。
陆恪轻轻扬了扬眉尾,“打赌一包薯片,内容是关于我的。”
笑声断断续续的,有一阵没一阵,就好像抽风一般,转眼之间,整个会议室的后方似乎都已经心有灵犀了,但最前排依旧被蒙在鼓里,那种被世界遗弃的感觉着实让人不爽。
“嘿,菜鸟。”一个呼唤声响起,陆恪知道喊的是自己,转过头去,然后一个白色的棉布状物体就抛了过来,直接盖在了他脑袋上,会议室里爆发出了疯狂的哄笑声,似乎整个房间都开始晃动起来。
T恤,这是一件棉布T恤,干净的棉布T恤。
这群老资格球员的恶作剧不行,太小儿科了,也太乖乖牌了,如果是他的话,他会在T恤本身动手脚,比如浸湿了,至于用什么液体,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陆恪内心还有闲情逸致吐槽。
在哄笑声之中,陆恪淡定地将T恤拿了下来,没有着急回应,而是摊开一看。这是一件印花T恤,上面印刷着黑色字体,“我只想要吹箫”,然后旁边是一个对话框,里面贴着陆恪新秀训练营时的资料照片,仿佛这句话是出自陆恪之口般。
如此恶作剧,手段低劣而粗糙,却简单而粗暴,强效而有力,最重要的是,足够直接。尤其是在运动员之间,越是粗俗的笑话,效果越好。
“呦吼,斑比,我不知道你还有这样的爱好。”不知道是谁,大声嚷嚷着,整个会议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