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门风流-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庖煌O乱惨丫窃诩覆娇饬耍赝芬磺疲趴辞迨谴幽潜呦镒又衅锫沓隼吹娜恕
“王兄?”
短短七年间,从不入流的总旗一下子跃升至四品指挥同知,王瑜可谓是得天独厚。因为生活逐渐优渥的缘故,他原本尖尖的下巴显得有几分圆润,人也比从前胖了,一身大红色的盘领右衽斜襟官服看着竟是有些小。急急忙忙上来拦住了张越,他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你可是要去锦衣卫衙门?我刚刚打那儿出来,皇上怒斥了蹇尚书和夏尚书,对杜大学士大发雷霆,你这会儿去了也没用!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可否借一步?”
心中焦躁的张越吃这当头一喝,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瞧见这边大街上没几个人,王瑜又是满脸恳切,他便跟着王瑜往一旁无人的小巷退去。借着这寥寥几步路,他心里朦朦胧胧有了些想法,待到了地头就问道:“你今日伴驾?”
“我是新任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因对皇上坦言不懂侦缉和卫狱等事,所以皇上便吩咐我管带大汉将军和随行扈从,刚刚就随王指挥使一同跟了出来。我知道张大人必定是听说了那边发生的事,但还请不要这会儿贸贸然过去。虽说我不能说那位戴大人的不是,可他说话……他说话实在是过头了,莫说皇上受不了,就是我听了也是心中不忿!”
王瑜也不管张越是否耐烦听这些,原原本本将戴纶那时候说的话一一道来。原来,在被几个锦衣卫带上公堂之后,朱瞻基便问戴纶是否知罪,戴纶不但梗着脖子说不知,而且还历数了朱瞻基即位以来的多番不是,其中便有一条是当初的宠嫔妾而远中宫,喜游猎而废学问,连皇帝当初练兵府军前卫的种种举动全都说成了玩乐。果然,一听此言,朱瞻基便立刻暴跳如雷,立时命左右将人拖下去棰杀,又要罪及家眷。
“张大人,蹇尚书和夏尚书以及杜大学士到了之后,我和几个锦衣卫官就退了出来。王指挥使借故避走,我和房大人便交谈了两句。因他问我和你的关系,我知道他管北镇抚司,也就没有隐瞒,结果他立时对我提到,两位尚书和杜大学士都是得了他的信。锦衣卫这边,大佬们其实都有内线,他有意把消息漏了出去。所以,内阁诸位大学士应该都知道。”
看来,房陵是有意不告诉他张越——确实,他张越不是为了大义奋不顾身的人,不会为了不相干的人挺身而出。但是,内阁所有人都知道了,为什么只有杜桢一个人来?
这一刻,张越只觉得心里一下子翻腾了起来。
“你既然扈从皇上,怎么就一个人这么出来了?”
“皇上又下令从诏狱里头提出了林长懋和于谦,随即令我往召都御史顾佐顾大人。我从北镇抚司后门出来,不想恰好撞见了张大人。”
一听到朱瞻基竟然在这个时候又要审问林长懋和于谦,紧跟着又召见顾佐,张越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想着王瑜还有要务在身,他也不敢再耽搁人太多时光,当即问道:“我再问王兄一句话,你出来的时候,两位老尚书和我岳父如何?”
“虽说我不在御前,但听着动静,皇上大发雷霆之后,再跟着就没听到什么动静了。”
此时此刻,张越实在是感激王瑜这个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更庆幸王瑜出来之前从房陵那里得知了一些隐情。心念一转,他就对王瑜拱拱手说:“今天多亏了王兄。大恩不言谢,放心,我不会贸然赶去北镇抚司。”
“那就好,幸好碰见了你,若是你紧赶慢赶却去碰壁,那就糟了。”
“既如此,我也不耽误你,你赶紧去都察院传旨,来日我再登门道谢!”
瞧见张越打马从反方向离去,王瑜总算是松了一口大气。只不过,他拦着张越把事情说得这么明白,也是想耽搁一些时间。须知这会儿皇帝刚刚提了于谦林长懋,兴许又被触怒了,倘若是顾佐这么早赶过去,决计讨不了好处。而这么一耽误,兴许还有转机。
就算他今天半路拦人的举动被人发现,那也没什么打紧,横竖他只是个不管侦缉事的锦衣卫官。哪怕为此丢了官职,想必妻子金夙也是不会怪他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初要不是张越,他怎会想到有朝一日能官至四品?
第八百零四章 应变
洪武中置京卫上十二卫,永乐中又置京卫上十卫,合在一块,这二十二卫就有超过十万人,但如今距离上一次北征又已经好几年过去了,京卫之中乌七八糟的事情渐渐增加,吃空额扣军饷,种种弊政不足为外人道。而真正想要出头的,无不是削尖了脑袋试图调到三大营去。要知道,无论是出巡还是校阅,都是京营占先。
就连肯定是要承袭阳武伯爵位的张起也有这样的打算。他如今已经是羽林前卫的指挥佥事,在军中厮混了这么久,再加上他为人大大咧咧,谁都处得好,很有一大批朋友。这些天不少人在他耳边叨咕,让他趁着堂兄张越正在兵部,设法调到京营去,他的心思便有些活络。可回家之后母亲东方氏再絮絮叨叨一提,他立刻就生出了相反的心思。
自个一家人几乎就没给三弟张越帮什么忙,他和大哥张超还老是添乱,这回父亲身受重伤,又是三叔特意过去照料,如今一有难处就想到了人家,这叫什么事?
“大人,大人!”
正在羽林前卫驻地的卫所里头闭眼小憩的张起被这急促的叫唤惊醒,抬头一看是自个挑在身边的亲兵,顿时没好气地一脚踢了过去,因板着脸问道:“什么大不了的,吵了我睡觉!”
那亲兵也没工夫去揉被踢得生疼的腿,赶紧说道:“大人,门外有人来找,说是您三弟!”
“拉倒吧,这会儿什么时辰?”张起瞅了一眼铜壶滴漏,随即没好气地说,“我家三弟可是兵部左侍郎,这会儿还没到午饭的时候,怎么可能从衙门跑到我这儿来。再说了,咱们羽林前卫是头等闲散的地,就是皇上出宫也是用的锦衣卫,他来找我干嘛,你可别听那些人胡说八道,寻老子我开心……”
“大人,那肯定是张大人。”那亲兵想到张越骑在马上厉声吩咐的情景,再想想那张和张起有些相似的脸,连忙又补充了一句,“是小的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的,若不是,您抠了小的这双眼珠子去!”
“你怎么不早说!”
张起这才一跳起身,一面走一面急急忙忙整理衣服,也不管那亲兵忙不迭地追在后头。一路到了最外边,他就看到了张越正牵马站在那儿,连忙更加快了步子冲上前去。因他这一茬正好是兵营轮值,并不能回去,张越回来这十天,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人。于是,甫一打照面,他竟是情不自禁地抱着了张越的双肩,随即嘿嘿一笑。
“我还以为是有人诓我,想不到真是三弟你!嘿,在外头一呆就两年多,瞧着人竟是又瘦又黑,可身子倒是壮实了许多!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要是公事,你差个人过来,难道我还敢不应你这个兵部堂官的召见?”
张越原本心中有事,可没想到张起一见面就是这么连珠炮似的一番话,顿时哑然失笑。见张起比自己高了半个头,虎背熊腰异常魁梧,无论说话还是其他都带出了典型的武将派头,丝毫不见世家子弟的惺惺作态,他倒觉得更为亲切。
“没事我也不会来找你。二哥,你在这羽林前卫景况如何,上下可服你,可能调动人?”
原就知道张越为人缜密,必然不会没事跑到卫所来寻自个,可听到张越问这些,张起不由得愣住了,踌躇片刻方才说道:“我在这儿已经好些年了,上下当然服我,再说咱们张家又是将门世家,就是几个指挥使也不会不给我面子。可是,调动军马这种事……”
“不是让你调动军马,只是让你挑选十几二十个妥当人,帮我一个忙。”
张起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果是那样,自然好办得很。随便开张条子说是让他们去城中办事,谁也挑不出理来。三弟你说吧,什么事?”
尽管不是嫡亲的兄弟,但打小几个人一同长大,情分自是不同,张越从前是不愿意牵扯兄弟,如今这当口却也顾不得了。毕竟,这一档子事牵扯的不但是宦官,而且还有勋贵,张起这个阳武伯嗣子既然能使唤得动人,便是最好的帮手。把张起拉过来耳语了几句,见其先是惊愕,随即便是恼怒,到最后就露出了咬牙切齿的表情,他就轻轻拍了拍他的臂膀。
“二哥,这件事情就全靠你了。”
“放心,我亲自带着他们去办,决计不会出半点纰漏。”
兄弟两个大手一握,张越便再也没有多说,反身上马便疾驰而去。一路从崇文门大街拐上东长安街,随即过了玉河北桥,遥遥便瞧见了翰林院,他此前没交代清楚就离了兵部,这下急着赶回去,也就没有放慢马速,可一瞥瞧见那边正好有人出了翰林院,他愣了一愣,手上脚上情不自禁地就使了劲,一下子勒住了奔马。
张赳此时正从翰林院中辞了出来。庶吉士三年考选,他虽是优等,但授官等等却也得看大佬们的安排和角力。
父亲张信好端端的从文官转为了武职,那会儿升任兵部侍郎时到家里巴结奉承的人立刻绝了迹,甚至他在庶吉士中间也饱受孤立,肯跟他来往的只有寥寥几人。同是庶吉士,一是继续留院为馆职,二是往六部都察院,三则是外放。若是他三年留馆之后却仍然外放,这就算彻底靠边站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天掌院学士杨士奇来翰林院给庶吉士讲课,也宣布了一应名单,留馆的名字里头竟然有他!
“四弟!”
因为喜讯来得太过突然,正在走路的张赳一时没注意到有人叫唤,待到耳朵又捕捉到了一次声音,他这才抬起头,却瞧见张越正笑呵呵地引马而立。他愣了一愣就赶忙快走几步上去,见张越跳下马来,他忍不住瞧了瞧天色:“三哥这是出去办事?”
“刚从外头回来,瞧你这走路的高兴模样,是翰林院的名单下来了?”
“嗯,我授了翰林院修撰。”
张赳一时高兴,也就顺口说了出来。可话才出口,他突然想到张越刚刚这一句问得蹊跷,不禁瞪大了眼睛,随即本能地问道:“三哥,莫非是你……”
“和我没关系,你在庶吉士这三年的考评里头都是优等,留馆是应当的。如今大伯父转了武职,家里就是你我还是文官,我还等着你将来助我一臂之力呢!”张越瞧着张赳稚气尽脱的脸,不禁想起了当初他傲气十足的样子,心想小家伙这十几年变化真大,不等张赳说话就问道,“对了,你是今天得到的消息?”
尽管张越一口就否认了,但张赳哪里不知道这其中必有兄长的出力,鼻子顿时有些发酸。待听到后头一句,他方才点了点头:“今天掌院学士过来了。”
“是杨阁老还是杨大学士?”
以阁臣兼任掌院学士,这是永乐朝就开始的规矩,先头是杨荣,但后来又另加了杨士奇。所以,听张赳说了是杨士奇,张越顿时想起锦衣卫北镇抚司那边的纷乱,当即皱着眉头又问道:“杨阁老什么时候来的,眼下可还在里头?”
“一大早就来的,听说是皇上命杨阁老主持甄选庶吉士,所以咱们考问了一天,刚刚散去。杨阁老和小沈学士又留我勉励了几句,这会儿人还在里头。”
得知杨士奇一大早就进了翰林院,人根本没出来过,张越顿时长长吁了一口气。此时此刻不是追究那许多的时候,他当即扳着张赳的肩头说:“四弟,帮我个忙。你回去翰林院,设法求见杨学士,对他说……”
把北镇抚司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见张赳的脸一下子变得苍白,他便肃声提醒道:“记着,务必告诉杨阁老,皇上已经派人去召见了顾都宪!另外,你自己看情形说话,着重点透一点,这事情到了这地步,如今被赶下场的人太多了,谁也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再说顾都宪是他举荐的人,若有不测之祸,那就是大闪失。”
张赳不比张超张起,父亲又长年不在身边,虽是长房长孙,多年下来也变得极会看人眼色。他和张越相比起来算是科场不利,但和那些五十开外方才取中进士的相比,已经算是极其年轻了,相差也就是在阅历,而不是其他。张越既然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突然就想到了自个的尴尬处境上。他和张越一样,同样是勋门子弟出身,但却是文官。
“我立刻就去!”瞧见张越点点头,随即便转身上马,他不由得一下子牵住了张越的缰绳,“三哥,你现在去哪?”
“杨阁老有你通知,另一个要紧人犯有二哥派人去帮忙捕拿,我这会儿就先回兵部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总不能让某些不乐意的人看见我上蹿下跳。”张越策马过来,居高临下地看了张赳一眼,咧嘴笑了笑,“小四,这趟跑完腿之后,你立刻回家去。横竖你还没有正式授官,不必等到散衙时分。今天的事情可以对大伯父说一说,他总会明白如今什么情势!”
瞧见张越一点头,随即扬鞭就疾驰走了,张赳不禁感到心里有些怅然。但紧跟着,他就立刻转过身朝着翰林院大门快步走去。等到了掌院学士的小阁,门前的皂隶瞧他的目光自然极其古怪——刚刚离开,这会儿又贸贸然去求见,哪个翰林庶吉士敢这么没规矩?然而,这会儿的张赳可不是平时那个规规矩矩的世家公子,在掌院学士的小阁前被人拦了一拦,心急火燎的他几乎差点发火,最后还是杨士奇听到动静,他才顺利入内。
过了翰林院和銮驾库,再往前疾驰一箭之地就是长安左门,在此前的一条小巷转弯,第一座衙门就是兵部了。张越紧赶慢赶踩着门前的下马石下马,刚刚站稳,一个门子就一溜小跑迎了上来,跪下磕头之后就开口说:“大人,张尚书刚刚出去了,临走前吩咐衙门上下,若有事则听大人嘱咐。”
得知尚书张本竟然出去了,张越顿时为之一愣,但也没说什么二话,径直进了门。直到一路进了三门,他才招了随侍自己的皂隶上来,直截了当地问道:“张尚书什么时候出去的?”
“就在大人出去之后不久,听说是礼部尚书胡大人派人过来,说是有要事相商。”
此时此刻,张越便打发了那皂隶出去,心中沉吟了起来。尽管阁臣都已经是封了大学士以及三公三孤,甚至挂上了六部九卿的要职,但在实权上头却还不能完全压制六部,于是内部虽也有彼此不服,在外头大事上则是素来一致。就比如蹇义夏原吉,几十年的尚书当下来,可说是不党而党,自有一群唯他们马首是瞻的人。而犹如胡濙张本这些洪熙宣德方才上台,但也资历颇老的大佬,则是自然而然拢成一团。
张本和胡濙应当是已经听说这会儿北镇抚司那边的情形,于是一块商量去了,既然如此,为何杜桢就会一个人前去,就算杨士奇一早讲学翰林院不在内阁直房,杨荣杨溥金幼孜呢?
外头已经安排下去了两茬,张越也不愿意因为一丁点猜测而废了打算。有些事情是他回京之前就开始谋划的,因为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发动,他更相信,相比自己的预备,面对今天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别人只会应对得更措手不及。不知道北镇抚司是否还会有其他突发事件,若是有,皇帝恐怕届时也不愿意回宫,兴许会到哪家散散心……
“来人!”
仁寿宫小佛堂。
永乐皇帝朱棣既信道,也信佛,准确地来说,所有能帮助他平缓心绪亦或是战场大胜的,他都愿意信,所以就有了灵济宫,所以又有了一个接一个的西藏活佛法王。而张太后这信佛也是从朱高炽当年那艰难的太子生涯开始的。此时此刻,她一遍遍念诵着多罗密心经,许久才睁开眼睛从蒲团上起身。
“瞻基的性子我是知道的,纵使雷霆大怒,也必定是戴纶不晓事!”
身为国母,张太后对于风骨之类儒臣景仰的东西并不感冒,看了看一旁侍立的范弘金英,以及另一边满脸沉静的朱宁,她这才深深叹了一口气。
“为了一个不晓事的人便要连累朝廷栋梁,实在不值得!皇帝若是回来了,我自会对他说。金英,陆丰让你一同去查的事情怎样了,可有头绪?”
“回禀太后,确有头绪。”金英趋前一步磕头行礼,犹豫了片刻才说道,“事涉内书堂。”
第八百零五章 石破天惊
六月初正是北京一年四季最热的时候,然而,此时此刻的北镇抚司大院中,一个个服色整齐的锦衣卫军士站在大太阳底下,虽汗流满面却仍是一动不动。青石地上还能看见新鲜的血迹,一旁的角落里,一张苇席下头依稀能看见一个人的轮廓。在廊下站着伺候的几员锦衣卫官看上去目不斜视,眼睛却每每往那刺眼的地方瞟,各人的心思绝不相同。
公堂上,盛怒未消的朱瞻基坐在那里,眼睛却看都不看一旁的蹇夏杜三人,只是用手指轻叩着面前的桌案。他如今尚不满三十,虽治国理政都娴熟,却少不得几分年轻意气,刚刚下令杀人之后还有些后悔,可这么几个大臣突然赶来,又是百般规劝,他反而更加恼将了起来,竟是无论如何不肯松口。听到外头有动静,他便抬起眼睛来,也不去瞧堂下长跪的林长懋和于谦,只是往外看去。
“皇上,顾都宪到了。”
三位部阁高官匆忙赶来,并不止是为了一个戴纶。毕竟,戴纶乃是当初朱瞻基还是皇太孙时的赞读官,可称得上是宫僚,若因为怨望而明正典刑也就罢了,皇帝亲审决计不妥。让他们更没料到的是,他们进门的那一刻,戴纶刚刚咽气,而皇帝竟是在杀人之后还不足以泄愤,又要迁怒于戴氏族人。当下三人齐齐劝谏,谁知一向从谏如流的皇帝这回竟执拗了起来。
此刻看到顾佐进门,杜桢不由想起刚刚锦衣卫指挥使王节从外头进来,附耳向皇帝禀报了一番,旋即将一沓东西放在案上之后,朱瞻基一下子脸色铁青。他和绰号顾独坐的顾佐并没有什么交情,甚至可以说,顾佐比他更独,在朝中几乎是孤立无援,杨士奇也只是敬重其人心性人品方才举荐。这样的人若是天子信赖还好,可如果失去天子信赖,则结果堪忧。
“顾卿。”
朱瞻基看见顾佐依旧是那副刻板的样子,行礼如仪,声线中自然而然就带出了几分冷意:“朕从杨卿所荐,用了你整肃都察院,又从你之意一举黜落了都察院御史凡二十余人,降八人,罢三人,可以说是事事相从。都说你清正廉明,如今却有人奏你收受隶金私自纵归。”
王瑜宣召时,顾佐一听到北镇抚司,差点以为是之前奏事的那些御史被悉数下监,一路急赶到这里,下马的时候一个踉跄,险些连身子都稳不住。再加上在院中看到戴纶只盖着一条苇席的尸体,他只觉得心中愤怒已极,此时听到这指斥,他反而心头平静了。
“确有此事。”
原以为顾佐必定是矢口否认,朱瞻基拿着面前那沓东西,几乎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狠狠撂在他面前,没想到顾佐竟是坦然承认,他顿时愣在了那里。呆了好半晌,他才冷笑道:“好,好!你说都察院御史贪鄙不能任用,自己却私自收受隶金,如何为言官表率?”
见顾佐并不辩解,蹇义和夏原吉不禁心头焦躁,想要开口替他解释,却又怕把那锅盖彻底揭开,伤及朝堂诸大臣的体面,竟是有些为难。就在这时候,杜桢突然开了口。
“皇上息怒,收受隶金之事,并非是顾大人一人所为。”尽管朱瞻基冷峻的目光一下子瞄了过来,杜桢仍是从容不迫地说,“京师居不易,百官除少数赐第的之外,往往是赁屋居住。二三品高官虽按例支米四钞六,但全都是从南京仓支米,漕粮损耗由官员自行承担,如是折算下来,禄米到手中又少两成。永乐末夏大人遭籍没时,除赐宝钞之外,惟布衣瓦器。夏大人乃是多年二品高官,家贫至此,更何况在京各部低品司官?于是,从洪武末年起,各衙门皂隶若遇农忙之时,便是出资免役,由是官员得资费,皂隶得归耕。”
这不成文的规矩已经用了许多年,掌管户部的夏原吉自然比杜桢更清楚,见朱瞻基错愕不已,他不禁叹了一口气。杜桢以他举例,他就实在不好附和了。他这一沉默,蹇义便不得不开口:“确有此事,宜山学士所言不虚。”
蓄势的一拳犹如打在棉花上,朱瞻基虽有些懊悔,心头却仍是有气。之前召见了钦天监,卜定了黄道吉日,他便已经决定不论百官什么意见,不日之后就宣布册封皇长子。因此,对于都察院那几个御史触及心头大忌的上书,他自然是极其恼怒。
“就算此事乃是旧规,这都察院的言官并不是只要敢言即可!如今的朝官谁不知道,都察院的言官最是好名,以七品末员劾部堂高官,若成则名动天下,若不成则名留青史,纵有黜落,民间也会言说是那些高官的不是,你身为都御史,整肃风纪之外,更得好好治理这等不正之风!一味沽名钓誉,纵使一日三疏,又有何用!”
“皇上此言臣不敢苟同!”一直没有言声的于谦突然朗声言道,“为御史者,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若皇上要深究冒劾高官,日后朝中便是一潭死水,谁敢高声?以下劾上原本就是据理力争,何谓求名?若朝中纲纪大正,自然无御史用武之地,则天下幸甚!”
自从于谦下狱之后,顾佐虽一直辗转托人送东西进去,但却自始至终没能见到人。此刻见自己深为爱重的年轻后辈比起从前消瘦了许多,甚至有些弱不胜衣,本想顾全大局的心思一下子被这番激昂的话给揪了起来。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他便撩袍长跪于地。
“御史有言,若是嘉言上策,陛下可以纳;若是虚言妄言,陛下可以申饬;但臣的职司便是教御史清廉持正,敢言敢为,保言路通畅。陛下命臣管束御史不得擅劾大臣,敢问这擅字从何界定?若是其人之恶不显,当世之人全都以其为善,则御史发恶之举也许会一时被人视之为求名,但只要不得治罪,他便能一而再再而三上书,兴许可得诛恶。都察院乃是皇上耳目纲纪之司,所谓不正之风,臣绝不敢苟同!”
蹇义和夏原吉瞧见朱瞻基面色愈来愈坏,情知这一回是真正卯上了。掌管吏部和户部的时间长了,他们也不是没遭过御史的弹劾,就是奸臣奸佞也不知道当过多少回了,早就没有最初的义愤。可平心而论,要说喜欢或是赞赏那些御史,那也绝不是他们的心里话。
“皇上,顾大人……”
夏原吉只是开了一个头,朱瞻基却突然一扬手打断了他的话,又朝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王节努了努嘴:“把这些东西给这个自以为清正的言官看看,给朕的这些肱骨看看!”
几张薄薄的纸片在几个或站或跪的人当中传了一圈,一时间,堂上一片死寂。看到这一幕,锦衣卫指挥使王节不禁极其得意。比起前任,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是最被人忽略的,上头有东厂压着,下头有掌管北镇抚司的房陵挟制着,别人几乎忘记了还有他这么一个指挥使,他的这股火气已经憋得够久了。这一年多以来他几乎是动用了自己所有能动用的人手,这才查到了这么一大堆事情,便是拼着前程性命,趁皇帝最暴怒的时候撕掳开这个大口子!
什么清正廉明,俸禄微薄,那些自以为是的文官全都是些什么玩意!
虽说有一句话叫做欺上瞒下,但在官场上,下头人的声音从来都是不作数的,只要瞒了上头人便算是成功。此时此刻,看着那写满了蝇头小楷的纸,杜桢的脸色越来越晦暗。他为人清正,深恨贪得无厌的人,但也知道在一众京官的家乡,那些仗着朝中有人的亲戚们并不消停,就连他自个,若不是三令五申,再加上选廉吏出任松江知府,张越也借由江浙的渠道替他注意动静,所以杜家本家的人好歹没闹出什么大乱子。可这上头都是什么!
自从洪武皇帝朱元璋设缇骑以来,文武百官便处在一张无所不包的天罗地网中。但是,这张网的网眼大小却是有定例的。眼下王节送到众人面前的这一张张纸片上,几乎罗列着所有朝中四品以上京官,其家族人口在这二十年间新增的田地。哪怕是当年的纪纲,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的方式侦缉访查——这无疑是在和全天下最高端的那些士大夫作对。
把打天下的功臣完全剿除,让文官拿着微薄得仅可温饱的俸禄去治理天下,这是洪武帝朱元璋的宗旨;而到了永乐皇帝,这剿除功臣就变成了把功臣高高供起来,文官的俸禄依旧微薄。朱瞻基和一众勋贵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所以登基以来虽不曾偏废武事,重用文臣却是事实。身为高高在上的天子,纵使知道底下有弊政,又怎比得上在他面前赤裸裸揭开?
况且,他还正愁没有借口!
“诸卿都劝朕暂息雷霆之怒,那戴纶的事情就暂且到此为止,但既然这些都已经揭了,朕也希望诸卿能够给朕一个交代!来人,将于谦和林长懋下监候审!”
撂下这最后一句话,朱瞻基便拂袖而去。而直到皇帝已经走出去两三步,王瑾方才一个激灵反应过来,连忙疾步跟上,临出门时却忍不住斜睨了锦衣卫指挥使王节一眼。见其脸色变幻不定,仿佛还有些兴奋得意,他更是在心里琢磨这个锦衣卫掌门是不是疯了。
除了太祖皇帝真的以贪污一千贯以上就处死过官员,之后什么时候这般严厉过?纵使是皇帝,恐怕这会儿雷霆暴怒,等冷静思量之后也会生出另一种考量吧?
出了北镇抚司,指挥同知王瑜便收拢了之前散在整条胡同并门外大街上的锦衣卫扈从。然而,当王瑾亲自从一员锦衣卫那儿接过缰绳把马牵过来之后,朱瞻基却没有立刻上马,而是站在那儿望着碧蓝的天空发愣。许久,他才淡淡地吩咐道:“先不回宫,去英国公园!”
王瑾闻言一愣,相劝的话在嘴里转了转又吞了回去。张辅不是杨士奇,此前朱瞻基微服去了杨士奇府上,却被这位首辅几句谏言给劝了回来,虽嘉纳了,可心底终究不痛快。他原想扶着朱瞻基上马,见其二话不说打开了他扶上去的臂膀,一跃上马,他连忙收回了手,随即在底下仰着头问道:“可要小的去送个信?”
朱瞻基今日出来,并未穿着显眼的金线绣团龙袍子,而是一身普通的鸦青色常服,这会儿听王瑾问了这么一句,他知道这个心腹内侍指的不是仁寿宫张太后,于是想也不想就点了点头:“你差个妥当人去一趟兵部吧。这些锦衣卫遣散了,让王瑜挑二十个妥当的随朕走就是了。朕又不是没出过宫,没什么好怕的!”
片刻功夫,将北镇抚司守得如同铁桶一般的锦衣卫军士就完全消失不见了,而锦衣卫指挥使王节在石破天惊的一击之后,也不想留在这儿讨人嫌,更不想在房陵的地盘上多留,也很快带着人匆匆离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