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门风流-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和张越一样酒量寻常,平日顶多也就是亲友聚会的时候喝一杯,但万世节既开了口,张赳又不想这时候回家去当靶子,立刻答应了。嘱咐两个随从留在这里看门,他和万世节就一同出了门。骑马拐过了好几条小巷子,他却渐渐没了方向,发现万世节老马识途似的七拐八绕,他不禁对这位找好酒喝的功夫叹为观止,旋即就想起刚刚方敬说的一句话。
万大哥也有了心上人?那会是谁?
正胡思乱想的他完全没注意万世节在前头下了马进了一家门面低矮的小酒肆,仍是策马前行。走了不多久,他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左右一看却是没找到人,这下顿时大吃一惊,慌忙调转马头往回走。然而,这一片原本就是寻常百姓聚居的地方,人多路杂,他兜了两个圈子就糊涂了,只好下马来寻人问路。
正当他向一个老者询问西牌楼巷该如何走的时候,他忽然瞥见不远处的一座茶馆中出来了几个人影。这些人大多都是陌生面孔,但其中一个却让他觉得有些眼熟,仿佛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这一分神,他便没听清楚那老者唠唠叨叨地左一个拐弯右一个直行的说明,只顾着看那几个各自上马的人。直到有人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这才惊醒了过来。
“你这小子,我买了酒出来就发现你不知上哪里去了,结果你竟然在这儿问路!”
那边一个骑在马上的汉子原本已经注意到了直勾勾盯着自己瞧的张赳,待听到这声咋呼呼的嚷嚷,又见新出现的人没好气地把人往一边拽,他这才为之释然,扭过头便招呼了一众人走了。而张赳向万世节埋怨了几句之后,却仍是瞥了一眼单独骑马往相反方向走的剩下那个人,心中忽地想起了自己在何处见过他。
那不是曾经随着陆丰来过家里好几次的程九?
万世节拉着张赳出来买酒,谁知道把人给丢了,原本就是又好气又好笑,刚刚上前的时候却发现张赳只顾着往别人那里瞧,却没发现人家已经注意上了他,于是便出声打岔。此时此刻,看见这位张家长房长孙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他就把那一瓮酒小心翼翼塞回马褡裢里头,又死活拖着人上马,等到离开了老远,他少不得教训了起来。
“我说张小四,就算认出了人,哪有你这般目不斜视盯着人家看的?要是人家本就是办的隐秘勾当,看见你发现了,说不定就下了黑手。认人也得悄悄瞥上这么一眼,比如说像我这样!”
心里正惊疑的张赳看到万世节那个悄悄偷觑一眼的示范动作,先是一愣,随即笑得差点从马背上跌了下来,刚刚那些担心一下子都丢到了九霄云外,竟是连这些天因祖母的病和婚事而背负的重重压力也消减了许多。好容易笑完了,他就把刚刚自己认出人的事情对万世节说了,然后不禁有些后怕。
“万大哥说的对,我那时候不该盯着人家看的,那毕竟是东厂的人。对了,他们刚刚有没有发现我认出了他们……要是真发现了,会不会……”
“我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你还真上心了!”万世节没好气地摇了摇头,一脸的无所谓,“既然你说是东厂,那么就没事了。那都是最最蛮横的角色,刚刚没拿你怎么样,事后恐怕早就忘了。好了,别想这么多,回去喝酒!”
回到家里,万世节三下五除二灌醉了两个已经定下了终身大事的准新郎官,自己却到厨下请文伯给煮了一碗醒酒汤。一碗热汤下肚,感觉那身酒意解了七分,他又吩咐文伯等到两人醒了就告诉他们自己去办事了,然后再次出了门。在外头跌跌撞撞好容易翻上那马背,他忍不住歪着脑袋沉吟了起来。
兵部这几日军报不断,应该不多时就要班师了,但朝中气氛却诡异得很。兵部尚书赵羾这几天常常莫名其妙大光其火,背地里还有些奇怪的风声,说是什么如永乐十二年旧事之类的。按照这由头,皇帝哪怕是打败了兀良哈人,这凯旋恐怕也得变一层味……这当口东厂的人行踪诡秘,莫非有什么变故么?
思来想去,万世节眼睛一亮,一下子想到了一个最好的主意,当下也不管自己这会儿正半醉着,死命在马股上抽了一记,风驰电掣地窜了出去。熟门熟路地找到了自己前一阵子常常光顾的那家宅子大门口,他便跳下马,兴冲冲地跃上两级台阶,他就发现里头有人出来。
“小五姑娘!”
“万大哥?”小五瞧见万世节又惊又喜的笑脸,便轻快地下台阶打了个招呼。闻到他身上还带着酒气,她忍不住一阵奇怪,“眼下还不到吃晚饭的时辰,你怎么喝了酒?”
“还不是为了贺张小四和小夏这两个准新郎官么!”万世节这会儿微微有些醺意,见小五恍然大悟,他就唉声叹气地说,“他们俩都比我年纪小,如今竟然都要娶妻了,我却还是光杆一个,想想实在是让人气闷。什么时候我也能披红挂花一回?”
看到万世节说着说着,仿佛腿下有些发软,小五不禁吓了一跳,一下子忘记了其他,连忙上前搀扶了一把。生拉硬拽地把人弄到了门口,她连声吩咐岳山去拧一条凉毛巾来,旋即就嗔道:“姐姐当初还和我讲过一个故事,嗯,就是那位霍大将军。人家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你还是男子汉大丈夫,我这年纪没嫁人都不怕,你怕什么!啊呀,你这几个月一直都忙,似乎还是第一次来见爹爹吧?这要是醉醺醺的进去,非得招来他的冷脸不可!”
天不怕地不怕,但惹怒未来岳父万世节却是怕的,可小五前头那不伦不类的安慰却让他在肚子里窃笑不已。好容易收拾干净,又由着小五用几味药材盖去了身上的酒气,他自然是千恩万谢,等到小五笑嘻嘻地出门上车走了,他方才克制住追着同去的冲动,返身进了门。
杜桢是听裘氏说过自己下狱期间万世节常常登门拜访,自告奋勇帮了不少忙,再加上这又是张越的朋友,所以这会儿听说万世节来见,他思忖片刻就命人将其直接领进书房。他素来是冷性子的人,因此对万世节一口一个伯父还不太习惯,等对方面带为难地道出了今天和张赳一同去买酒时的巧遇,他立刻想起了先头杨士奇所说的事。
“你们看清楚了?”
“是张四弟认出来的,我和那人不熟,所以没法确认,只是那地方我记下了。因为这事情实在是蹊跷,元节又不在,杨阁老天天在内阁很难找到人,所以虽说知道伯父如今还在休养,但元节之前一直说,伯父目光如炬善于决断,我也只能上这儿来问个主意。”
杜桢正在沉思,忽地听见最后一句,不由得抬头看了万世节一眼。目光如炬善于决断……张越的脾性他明白得很,怎么会在人后头这么夸赞他?想起妻子曾经盛赞万世节性情好人品好,他忍不住记起了当初她一心想把女儿许配给张越时的情形。
女大不中留,这句话真是一点不假。
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的锋芒和猜忌
所谓兀良哈,不过是明朝对于朵颜三卫的概称,就犹如用鞑靼和瓦剌来区分撤回大漠后的蒙古本部和卫拉特部一样。如今福余卫的科尔沁阿岱台吉生怕明朝皇帝把火撒在自己头上,跟着阿鲁台一块跑了,因此剩下的兀良哈人原本压根没想到明军会在北上之后忽然杀一个回马枪。当明军前锋五路大军共计两万人杀来的时候,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全都懵了。
比起先前跟着朱棣南下靖难时的朵颜三卫,如今的兀良哈人还保持着相当的战力,但阿鲁台裹挟走了一些人,其他人又完全没料到会有这样的灭顶之灾,因此仓促应战之下便是节节败退。几个部族勉强凑齐了几千军马缠住明军,其余老小则是赶着牛马惶惶西逃。然而,已经张开的口袋那边却是守着比明军前锋更加可怕的军队。
屈裂儿河边上等着的乃是皇帝亲自率领的中军大营!
急匆匆赶了三天路的朱棣此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国之君,是坐拥天下的天子。骑着那匹万里挑一精心拣选出来的踏雪宝马,挎着那把陪着自己不知道杀过多少人的宝剑,穿着那身沉重的盔甲,他再一次感到了四肢百骸中滚腾不息的活力。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他便向旗牌官沉声发令,随即拥军冲杀了过去。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一幕,但杨荣金幼孜还是感到头皮一阵阵发麻。御驾亲征本就不常有,而且哪怕是御驾亲征,天子也素来是立在大纛之下督战,借以提升士气,哪里有像皇帝这样亲自上阵的?而被撂下陪着两位阁臣的张越此时遥望着明军一下子突入了敌方战阵中,一时间也是血脉贲张,拳头不知不觉就攥在了一起。
“大局已定,用打鞑靼的兵力来对付小小的兀良哈三卫,那完全是杀鸡用牛刀!”杨荣喃喃自语了一句,随即转头对张越说,“皇上对你之前的提议很是心动,但大宁故城废弃已经差不多有二十年,修葺残垣断壁要钱,驻军同样要钱,与其如此,不若收编三卫降军,以其供驱策,则边疆可保不失。”
这个论断听上去并没有错,但张越仍是忍不住开口反问道:“杨学士,昔日唐朝也是重用各降将,先是皇朝强盛的时候,蕃将蕃军大多是忠心耿耿不敢反叛,但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数代以后若是万一疲弱,则彼等必然会钻空子找机会。宋朝也多在边地用蕃军蕃将,但有时候连主将都会在哗变中身陨,更何况其他?他们如今服膺,乃是因为慑于军威,怎么可能是真心实意的?”
“真心实意也罢,假心假意也罢,以一地疲中原,这原本就不可取。”
金幼孜适时插了一句话,算是结束了这一争论。而无论杨荣还是金幼孜,都是恪守传统的士大夫,对于无故兴兵总是心存异议的,尽管说服不了皇帝,但面对张越,他们自然可以摆出自己的老资格。在他们看来,靠大军扫荡蒙元终究是下策,用封锁让其臣服,这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好法子。不论大宁故地还是交阯,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激战持续了两天,更确切地说,一面倒的战斗持续了两天。第一天,朱棣亲自带兵追杀了兀良哈人三十里,一股脑儿连酋长带战士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第二天则是沿着河西再次搜索扫荡,亦是大有斩获,而且在第二天,张越亦得以随军同行。
积攒了几个月的火气都倾泻在了朵颜三卫的头上,当领军回营的时候,朱棣的面上尽是说不出的满足。尽管左右前后的护卫尽职尽责,但他毕竟亲自用宝剑杀了好几个人。唯一遗憾的是,这把陪伴了他多年的宝剑这一次崩出了一个缺口,彻底没法用了。由于身上又是汗又是灰又是血,他颇有些灰头土脸,但整个人却显得精神奕奕,只除了声音有些沙哑。
“皇上万岁万万岁!”
面对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志得意满的朱棣只摆了摆手,并没有多做罗嗦。没有如愿撵上阿鲁台杀他一个屁滚尿流,他实在是很窝火,但这恼火劲如今已经过去了。此次讨伐兀良哈人,斩首近两千级,掳获辎重牛羊无数,更重要的是,那些对他阳奉阴违,一面和大明互市,一面和鞑靼眉来眼去的家伙,如今已经成了丧家之犬。
亢奋的朱棣一口气接见了好几个大胜而回的将军,却仍是没有休息,而是召来了杨荣和金幼孜询问从京师转交来的各式奏章节略。足足听两人说了一个时辰的事情,他这才露出了些许倦意,可却仍然不愿意休息,等两人退下之后,他又召见了张越。
“继守城之后又见识了野战,感觉如何?”
昨天在杨荣金幼孜面前吃了软硬钉子,张越虽不觉得气馁,但郁闷却总是有的。此时皇帝一上来就问了这么一句,他略一沉吟就低头答道:“臣只是觉着,强横一时的朵颜三卫,如今已经不如从前了。不但是朵颜三卫,就是昔日在兴和面对阿鲁台的时候,臣也觉得不如曾经听说过的蒙元铁骑的威势。”
“都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在朕看来,数败之将,更不可言勇!”一连接见了好些人,朱棣原本发热的脑袋眼下渐渐恢复了清醒,听张越这么说,他哂然一笑之后,又若有所思地说,“要较量骑兵,恐怕仍是这些鞑子略胜一筹,但他们既然已经失去了天下,那么也就剩下了骑兵这点资本而已。火炮他们没有,火铳他们也没有,他们要用数十年才能训练出一个骑射双全的骑兵,但朕的神机营要培养一员精锐却只要两三年!”
尽管很想开口说蒙元铁骑固然已经退化,但大明步骑的战力也已经不如开国,以后承平日久还不知道会变成怎样糜烂的样子,张越终究是没把这话给说出来。别人常常说他老实,那固然是有些好处,但没有原则一味老实,那就是愣头青了。就在他想设法再提一提大宁故城的时候,外头忽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皇上,京师密报。”
听到京师密报这四个字,张越本能地想起了锦衣卫和东厂,连忙打算告退。可他什么都来不及说,就被朱棣一个眼神止住了。眼看一个小太监捧着一个铜筒进来,毕恭毕敬地呈了上去,朱棣竟是当着他的面打开了铜筒的密封,取出了一卷纸仔仔细细看了起来,他只能在心里琢磨这上头究竟是否提到了刘永诚的事。
“好一个仁德的太子,好一个知道体恤人的太子!”
听到这个声音,张越不禁抬起了头,看见朱棣那满面怒容的样子,知道这上头必定是又告了太子的刁状。想想袁方应该不至于这么“尽职尽责”,陆丰更是辗转向东宫示好,若是没有极其要紧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干这种有害将来的事,他不禁犯了疑惑。
“他就是会一味当好人,就是会一味宽仁送人情,朕要这么一个会收买百官之心的太子有什么用!前一次朕流放了那个陈千户,他却擅自把人赦了回来,朕杀了周冕贬了梁潜,他就该警醒了,这一回居然要放过朝参失仪的张鹤,就因为张鹤是吕震的女婿?他太让朕失望了,这哪里是什么耳根子软,这是……这分明是居心叵测!”
怒火中烧的朱棣劈手丢下了案桌上的笔筒,随即又瞥了一眼那张纸上的工整笔迹,见其上还奏报了其它事情,他便又继续往下读。等全部看完,他只觉得脑际满满当当充斥着怒火,当下忍不住重重一拳砸在了桌子上。
胸口高低起伏了一阵,他终于有些支撑不住,一下子跌坐了下来,捂着胸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这时候,一旁服侍的太监不禁惶恐难安:“皇上,要不要传太医来瞧瞧?”
“滚,朕白天还率军激战,这会儿还精神着!张越,你过来!”
一直在旁边希望能扮作一根完美桩子的张越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但终究不敢违逆了天子,于是便走上了前。在低下头的一刹那,他瞥见天子的眼睛里满是血丝,其中还闪动着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东西,顿时心中一惊。
“皇太子和皇太孙父子俩,谁更堪继大位?”
即使张越已经有了面对难题的准备,但他万万没想到皇帝会砸下来这样一个高难度的问题,这一下完全是被震傻了,甚至直接抬起了头。看见朱棣那两道犀利的目光直接锁死了自己,他只觉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好半晌才记起御前奏对的礼仪,连忙低头弯腰。
这历朝历代册封储君有的是立皇太子,有的是立皇太弟,至于皇太孙皇太叔等等林林总总不常见的史书中也都有记载。但自汉魏以来,就有皇太子在,不立太孙的规矩,除了唐高宗和朱棣之外,此后他并不记得还有这样的例子。而且李重照毕竟是幼年得封,没风光几年便随父同废。朱棣却不然,每有巡狩常常带着朱瞻基,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太子,你这个储君的位子是因为有个好儿子才得来的么?可是,皇太孙的正统性来自于他是皇太子的嫡长子,若太子不是太子,太孙怎么可能还是太孙?
“回禀皇上,无论皇太子还是皇太孙,都是皇上亲自择选。皇太子仁孝,皇太孙英果,可保我大明后两代江山。”
“朕不想听这种泛泛之谈!”
这就是不讲理了!张越心中苦笑一声,暗想起初就应该早点寻个理由告退,也不会陷进这么一场麻烦里头。当下他就把心一横,声若铿锵地说:“既然皇上不要泛泛而谈,臣只能说,父子人伦尊卑纲常皆不可乱,这是自古以降的真理。”
自古以来,册立了一个皇帝,其父亲不是太上皇而且又活着的这种情形,他只记得清末帝溥仪这么一个。虽说不能肯定其他王朝就必定没有,但至少汉唐宋明这四大繁盛朝代应该没有发生过。朱棣这时候气怒之下心血来潮问这个,他要是以为机会来了,敢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改明儿就死定了,谁也救不了他!
让张越大为庆幸的是,朱棣死死盯着他看了一会,终于结束了的逼问,紧跟着就遣退了他。出了御帐,瞧见天上已经是繁星密布,他忍不住眯了眯眼睛,心中对皇太子朱高炽生出了无穷无尽的同情。摊上了这么一位难伺候的君父,还得常常吃力不讨好地监国打理政务,亏身体一直不好的朱高炽怎生打熬下来的!
回到自己的帐篷里,他没有对杨荣金幼孜流露出一丁点口风,索性早早地睡下了。迷迷糊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忽地听到帐篷里有动静,不禁睁开了眼睛,却正好瞧见两个人影一前一后出了帐子。半坐起身四下里一大量,他就发现帐子里只有自己在,就连彭十三也不知道上哪里去了。
莫非是出事了?
就在他心中微凛的时候,一个人却敏捷地闪了进来,见他坐起了身,那人连忙一个箭步上了前来,声音压得极低:“御帐那边的动静瞧着似乎不寻常,我刚刚出去解手的时候发现防戍一下子增加了几倍,而且帐子里仿佛有好些人影晃动。杨金两位学士赶过去多半也是为了此事,恐怕不是要班师,就是皇上的身体有什么不妥。”
要班师用得着半夜三更请两位学士过去?这彭十三也学会打马虎眼了!
这摆明了是朱棣出了岔子……看朱棣白天那种暴怒难耐的样子,再加上先头带军征战亢奋过头了,这会儿发生什么样的情形都是可以想象的。历史上那位永乐皇帝是哪一次北征没的他实在不怎么清楚,问题是他不知道自己这只蝴蝶扇了多少回翅膀,要是还迷信所谓的历史,那他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尽管很想出去打听打听是怎么一回事,但张越还是强自压下了那种冲动,再次躺了下来。而站在那里的彭十三看见张越这幅光景,便退回到了角落里自己那张草席上,盘腿一坐望着那帐篷顶上出神。这种让人难耐的静寂一直维持到了天亮,杨荣金幼孜始终没有回来。
一连三日,杨金两人根本不曾回过帐子,张越心中自是极其不安,军中虽军规森严,却也已经有了些窃窃私语。好在朱棣最终在兀良哈余部跪军门乞降的时候露了一下子面,这才算安定了军心。就在这天傍晚,张越虽然没见着朱棣,却是有个小太监来传达了皇帝原话。
“开平报称军粮不继,后运民夫车马不足。几十万大军在外,军粮居然不继,他们是不是准备困死了朕?你给朕回去,从开平转道宣府,然后再回京城,看看朕的那些将军,朕的那些尚书侍郎,朕的太子都在干什么!”
面对这含糊其词的口谕,张越着实是万分头疼——若是他见着太子,人家问天子如何,他该如何回答?
第五百五十三章 唯虑山陵崩
朱棣到了开平之后就传敕说,中外庶务悉付太子处决,军机重事则由五府六部商议妥当,然后报太子后决断,所有事宜都不必上奏行在,但这话谁敢当真?于是,尽管监国早就是熟门熟路的勾当,但皇太子朱高炽却仍是忙得焦头烂额。
这北征之事明面上不用他管,但军粮调运牵涉太大,一个个尚书侍郎几乎都兼着运粮的差事,他能用的人根本没剩下几个。而且,仿佛是老天爷也要变着法子做对,这几个月来他就几乎不曾顺心过。
五月初,广东广州等府飓风暴雨潮水泛滥,溺死三百六十余人,房屋倒塌一千两百余间,仓库存粮两万五千余石都泡了汤,于是他不得不使户部派人抚问;五月中,派使节不远千里送去蔬果进呈父皇,结果遭来好一顿训斥;六月里,因父皇的谕示,庶民有罪者悉送军前戴罪立功,而官员有罪者则令督运军粮;然后就是修孝陵宫殿及拜谒太庙,又是周王妃去世,又是占城西沙等地遣使贡物,又是南北直隶山东河南发大水……眼看自己的千秋节渐近,他却根本没了过生日的兴致,对于吕震令百官入贺的提议更是大为恼怒。
“你是礼部尚书,不要只记得我的千秋节!虽说你不管军粮之事,但如今兵部尚书赵羾、工部尚书李庆、都御史王彰不是在督运就是在督饷,你除了礼部之外更奉旨兼兵部户部事,总得尽心尽力!军粮还有缺口,民夫驴马还要再调配一些,眼看就要入秋,几十万军民全都在塞外,稍有延迟就会有无数人冻饿而死,你就能安心?其他事情你不用理会,把户部和兵部事宜处置好,那就是天大的功德。否则若是有人揪着你前头的事,也枉费我一番苦心!”
太子向来言语温和,这一次少有的严厉自是让吕震大为惶恐,当庭应下之后,等出了端敬殿,他心里就狐疑了起来。之前女婿户部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结果他苦苦求了太子,这才按下了鸿胪寺弹劾。如今听太子那口气,莫非是此事有人不满?他这些年在朝为官,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看来以后得小心为妙。
“吕尚书。”
听到这一声唤,正在沉思中的吕震立时回过了神,看见朝自己打招呼的乃是都御史刘观,他便笑容可掬地点了点头。他正打算寒暄几句便回衙门料理自己的事,刘观却忽然走上前来,低声提醒道:“最近都察院有不少人都打算弹劾吕尚书,我都给暂时按下了。方宾死了,夏原吉吴中都给囚了,吕尚书凡事可得小心一些,不要给人留下了话柄。对了,之前的军报你听说了没有?皇上此次征伐兀良哈大捷,估摸着就要回来了……”
刘观唠唠叨叨说了一堆,吕震却知道这老儿故弄玄虚的脾气,明白重要的就只有那么一两条,一切都得自己慢慢领会。等到刘观笑吟吟拱了拱手,上台阶往端敬殿内行去,他便鄙夷地冷哼了一声。昔日陈瑛虽严酷,但却比这个无耻的家伙强。身为都察院御史,平素饮宴常常出条子召官妓,上梁不正下梁歪,都察院就没几个挑得出来的御史!
不过,和这种人打交道也方便,只要能分匀足够的好处,刘观可不会讲什么原则。人家既然说给他按下了御史的弹劾,那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回头他照应一下其子刘辐就行了。
朱高炽原本就不是精力充沛的人,如今朱棣不在,他这个太子需得日日卯时不到就主持朝会,随即又要见人批示奏折,几个月下来纵使铁打的人也吃不消。而内阁只余下了一个杨士奇,千头万绪的事务更是料理不完,因此到了下午,他自去午睡,却由太子妃张氏整理内阁送上的奏疏,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其中不要紧的就由东宫范弘等等几个太监照杨士奇的票拟批示,要紧的则张氏亲自看过然后拟个草稿,他午睡之后一并批阅。
张氏却是精力充沛的女人,这一日不过两个时辰便把这些料理齐全。才吩咐人把所有奏折整理摆好,一向办理东宫内务的钟怀便急匆匆地进了门,行过礼后却没有说话。情知恐怕有事,她就打起帘子到了内间,钟怀自是紧随其后。
“大营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先头京师有密报送到了御前,皇上看了雷霆大怒,那时候只有张越在场。因御帐里头水泼不进,只有一个在外头的听到了只言片语,仿佛是皇上……皇上问皇太子皇太孙谁更可堪继承大位。”
“皇上竟然问这个?”张氏眉头一挑,仔细问了张越的回答,钟怀却摇头说没打听出来,她不禁拧起了眉头,但很快就舒展了开来。先头张越去德州迎接的时候,她倒是见过张越给朱瞻基代笔写家书,分明是一个沉稳的年轻人,按理不会在这种话题上出岔子。沉吟了一会,她又问道:“对了,皇上是为何发怒?”
“这个实在是打听不出来。”说这话的时候,钟怀颇觉得蹊跷。连皇帝问张越的话都能偷听到,却不知道张越如何回答,更不知道天子缘何发火?见张氏再次眉头紧锁,他连忙开口说道,“但重要的是另外一件事,不知道怎么回事,三日之中,杨荣金幼孜两人都不曾离开御帐半步。而且,据说皇上已经把张越打发回来了,只谁也不知道人到了何处。”
尽管钟怀说得隐晦,但张氏的心里却冒出了一个无法抑制的念头——莫非是皇帝有什么不妥?她虽说深得皇帝之心,太子亦是敬重,但这些年来曲意调和这一对至高无上的父子俩,实在是有些身心俱疲。然而,一想到天子或可有失,她仍是感到一股莫名战栗。又问了钟怀几句,她算算时辰朱高炽应当午睡得差不多了,索性带着人往端本宫西头的凉殿行去。然而,到了那门口,却有太监满脸为难地拦住了她。
“太子妃殿下恕罪,太子正在见杨阁老和杜学士。”
“杜学士?”
张氏微微一愣,随即便带了钟怀到一旁的偏殿等候,心中却是止不住的惊疑。夫妻多年,朱高炽每日午睡乃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如今时辰未到就起身见人,这是极其少有的情形。杜桢出狱后复翰林侍讲学士,却是奉旨在家“休养”,今日来是太子召见,还是杨士奇引见?她想得脑袋都痛了,旁边的钟怀忽然插了一句话。
“太子妃殿下,小的还忘了一件事。陆丰已经十几天没去东厂视事了,这就算是中暑,也不该一下子就是十几天,要知道如今差不多要入秋了。他当初是御用监张公公带出来的,是不是让张公公去瞧瞧?他虽说声称心向东宫,但这种事情毕竟没准。”
举一反三原本就是皇家人必备的素质,因此钟怀建议了这么一条,太子妃张氏不但请了张谦去探视“中暑不起”的陆丰,同时又请示了太子,派出中使去抚慰忙碌了一夏的官员。若有嫁娶者,则各助钞二十锭,表里两端,勋贵之家加倍。紧挨着的武安侯府和阳武伯府也都得了赏赐,只是比起其他官员勋贵,因两家主人一家出镇一家随军北征,赏赐还丰厚了一些。亲自前来的张谦特意探视了顾氏,又打着太子妃的名义见了杜绾。
捱过了最初那段吐得天昏地暗的难熬时光,杜绾如今总算是精神好了些,但行动却是越来越不方便。虽说张谦乃是宦官,但此时此刻单独相处,她仍是觉得这实在是反常得很,一面小心翼翼应对每一句话,一面她还不得不猜测人家特意点了名见自己是什么意思。
忽东忽西说了好一会儿话,张谦便端起那碗茶喝了一口,随即便抬起头说:“刚刚那都是我不得不问的,毕竟回去了得要交代。不过我倒想问杜宜人一句,最近你可接着小张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