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大唐-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昨天中午,钱就已经被人提了出去,向码头那边走的,至于到了哪里,一概不知。
来人灌了一口热汤,找个东西把脸包住,又重新换了三匹马向回赶,韩旺主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人也傻了,自己家的五千贯,袁家的八千贯,这钱放到哪都不是个小数目,就这么被人给提走了。
还不是贾县令提的,至少他是这么说的,说是落水丢失,那是真的丢了,还是他前天晚上就找人回到县城让人给提走了?只有这个才是最合理的,别人拣了也不知道上什么地方取钱。
莫非贾县令嫌钱少,多要一次?真的如此,那也太贪了些,与这样的人合作不知是好是坏。
韩旺主手中拿着那已经合在一起的两个东西,想了想,一面让人回去把这个事情告诉给家主,一面起身去找贾县令,或许能知道些什么。
贾县令坐在水云间的二楼一间屋子中,此时天已经到了傍晚十分,他在等,等韩旺主给他拿来新的东西好去取钱。
等了一天,越等越心焦,菜摆在桌子上面,没有吃的意思,只在那里一会儿喝一口酒,喝得迷糊了,也没有见到韩旺主来,正准备过去说点闲话,隐晦地问问的时候,韩旺主终于是过来了。
韩旺主一见到屋中便看见贾县令在那里喝得熏熏的模样,心中对其的怀疑少了一分,看上去应该是着急那个钱,若是真取了一次,就不该如此着急了。
“哎……你来了?事情问的怎么样了?”贾县令听到开门声,望过去见是韩旺主,眼皮耷拉着问了一句,其实就是问补的信物拿回来了没有。
“大人,您看这个。”韩旺主把那两个合在一起的木头和玉放到了桌子上。
贾县令还迷糊着呢,一见到那东西,马上高兴起来,用手碰了碰,让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拿起自己应该有的那两个,笑着说道:
“你家主人果然是信人,把我的又给送了回来,这两半就不用了,留着做底,你们真厉害,我掉在水中,你们也……不,不对呀,这两半怎么也在这里?难道……”
贾县令说着说着终于是反应了过来,看着桌子上的另外那两半,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心中,有人拿着自己身上的两半去那里把钱取了。
“大人猜的没错,这四块是从那县城中的常青与五丰的店铺中取回来的,昨天中午时候就出现在了那里。”韩旺主看着贾县令说道。
贾县令呆了呆,突然大喊道:“不可能,这根本不可能,东西在没有落水之前,一直揣在我身上,昨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还看了,怎么半天时间就到了县城?
你们不会是怀疑我让人去领的钱,还想管你们再要一份吧?我身边都是衙役,没有旁人了,衙役可能给我做这种事情么?我不要命了,让衙役知道我收了你们的钱,绝对不是我。”
“大人莫急,大人所言不差,大人身边没有可用之人,不会把东西交给别人的,小的怀疑,前天晚上小的与大人说话的时候,被门外站着的衙役给头听去了,平常人或许听不到,但大人的衙役以前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岂知当中没有那耳力好的人?”
韩旺主一听到此言,觉得有道理,何况昨天他带来的人也跟在暗处看着,没有发现哪个衙役离开,更没有见到贾县令见过其他的人,若说见过,也是张家庄子酒楼的人,他不可能与张家好到说这种事情,并把信物送出去。
那唯一的可能就是那天门外的衙役听到了,在县令落水的时候,两样东西被人给摸走,快马到县城取了钱。
韩旺主把后面想的事情说与了贾县令听,贾县令摇摇头“昨天救本官的是小候爷的人,小候爷若是有心,直接要了本官也不敢说什么,直接送给小候爷也不无不可,那一定是其他人水性好,看到两样东西从本官的身上落到水里,游下去捞出来。
加上衙役偷听到了,张家庄子才派人去县城中把钱拿了,早知如此,本官就不去那亭子了,何苦来哉,去问问昨天都有谁下水了,想来可知。”
“大人,昨天一百多个人都跳进去了,最后只有小候爷的人把您给捞了起来,难道我们能挨个问?您以为张家庄子会让吗?”韩旺主摇了摇头给介绍昨天的情况。
见贾县令一脸茫然,又说道:“大人,您昨天要去亭子不是那么简单,谁都知道,钓鱼是不能有那么大的响动,但昨天鞭炮声响了多长的时间?您吃饭的房间正好对着亭子,您说会是这么巧吗?”
贾县令听着,想着,越想越觉得事情不简单,昨天自己本来应该要走了,突然就是鞭炮声想起,再想想伙计的样子,似乎一直激着自己过去看看,河上只有一只渔船,怎么就那么巧,停在了那个地方?
那地方有鱼吗?对呀,那人撒的是旋网,水那么急,不用挂网?天冷鱼都在下面,不用兜网?自己小时候就是渔家出身,谁傻呀撒网在那个地方捕鱼?这是算计好的,一定是算计好的。
“张忠,你欺人太甚,我和你拼了,我……”贾县令终于发现哪里不对了,站起来就要向外面冲,嘴里还大喊着。
韩旺主连忙搂住,腾出一只手来捂贾县令的嘴,不能让他这么喊,让人知道了只能笑话他,同时人家也是七品官,到是问来怎么办?话喊出来,气势上就弱了一筹。
“大人,别声张,您想让张家的人笑话吗?大人,钱没了不怕,大人您先坐下来。”韩旺主边拦边劝。
这时门外的伙计进来了,问道:“大人这是怎么了?”
“没事儿,你退出去吧,没叫你别进来,大人是想找人拼酒,喝多了。”韩旺主还能说什么,让伙计出去,又小声地劝解。
“大人,您这般做,他们更高兴了,等大人稳一稳,到时一起收拾他们,钱财都是小事儿,别放在心上。”
贾县令像个孩子一样瘪了瘪嘴,堆坐在椅子上,仰头又和了一杯酒,嘟囔道:“他们太欺负人了,我上任的时候,一文钱也没留给我,常平仓我又不敢动,那里粮食多,换成钱没多少,动一点不够做什么的,动多了就麻烦了。
县丞、主簿、刀笔吏,还有那些个衙役,就没一个是我的人,出去做溜达溜达也有人跟着,我说关个人,衙役一反对,我就不敢去定案子,我娘想吃点血豆腐,我还得帮人家杀猪。
到了这里,好不容易有点钱,还没等拿出来呢,就被他们给弄走了,我差点没被淹死,谁才是县令?我这个县令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别人把文书拿来,我给盖个印,兄弟,你说,我这县令当的窝囊不窝囊?你说呀。”
“窝囊,那咱们……哎,张家庄子难对付啊。”韩旺主听着贾县令醉酒后说的话,心中确实挺同情的。
第113章 小年头日送粮油
天不阴,两山相印。林中啾啾野禽,管笛音,小村名秦,风吹尽。
腊月二十二,再有一天是小年,二十个衙役护送着三辆马车,并保护县令大人来到了三水县最远处的一个村庄,秦村,坑了不少朝廷来人的地方。
贾县令从车中下来,回头心疼地看着两辆拉货的车,那里面装的东西全是他掏钱买的,素油二百斤,白面二十石,大米十石。
按照三水县程县令留下来的规矩,给各个地方穷苦的人送年货,秦村离县城最远,离别的地方也不近,村子中的一些东西总是要用人一点点弄出去交换,可谓是最穷的地方,第一站便到了这里。
往后会越走越近,直到县城中的人家送过,估计也就是三十了,唯一和原来不同的是,程县令送的东西由张王两家出,准确地说是张小宝和王鹃仓库中出。
贾县令会捞钱,那自然是他自己出了,油、白面、大米,这三样东西是先到的,后面还有两辆车拉货的车一会儿才能赶来,那车上装的是布帛和肉菜。
所有的东西都是贾县令花钱从张家庄子买来的,价钱比平常高了两成,理由很简单,快过年了,什么不涨价?
把整个县中应该送到的人家送完,需要花出六千贯,张小宝和王鹃基本上赚九成,拿出去三成给庄户,剩下的就是两个人的钱了,相对码头来讲不多,但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庄户们,别看只能得到三成的纯利润,比起已往可是高出两成。
已往家中养的东西自己去卖,别人来收也会使劲压价,自从主家管着卖东西的事情后,庄户们不用操心,主家的手段会帮他们把价钱抗住。
明明知道,贾县令也不敢找张家说什么,自从被欺负了一次,他终于是老实了,暂时是这样。
“六千贯就这样没了。”贾县令看着那些个东西,好像把他的心头肉挖出来一样的难受,嘟囔了一句,跟着衙役向前走去。
好在山多,从别处吹来的风让山挡住了,并不是那么难以忍耐,此时正中午,早上天没亮出来的,也不知哪个人有闲心,吹着笛子,呜呜作响,平时贾县令喜欢听这种管笛的声音,也叫箫,低沉有韵,今天听到,分外刺耳。
“驼老头,别让孩子吹了,快过来领东西,县令大人给村子送东西了。”一直跟在县令旁边的童衙役对着那边大声地喊了起来,声音在山中回荡着。
笛声一停,前面跑出来几十个人,还有的牵着驴,走这种路,没有什么比驴更好用了。
“头两日听官差说大人会亲自过来送东西,小老儿当时还不信,今天试着让人到这里等,没想到,大人真的亲来了,大人,小老儿代村中的老少谢谢大人了。”
村正驼老头弓个身子来到贾县令的面前,哆嗦着身子说道。
贾县令的心在滴血,面上还要露出一副关怀的表情,上前拉着驼老头的手“老伯,我来晚了,快让人把东西运回去,一会儿还有布及肉菜,那菜除了菠菜就是黄瓜,让大家过个好年。”
说起青菜贾县令就想哭,没有这青菜,他哪里会花出去那么多的钱?还有三水县的穷人,竟然是用今年受灾的情况来定的,基本上就没有不是穷人的,除了那些个有自己庄子的不好意思要这份东西,其他人家可不会客气。
谁让自己是县令呢,一说给东西,百姓想的就是朝廷的恩德,换成某个人这样给,或许百姓还不会要。
但百姓真的穷么?天没凉的时候卖凉皮,一直卖着的煎饼果子,小罗水码头修建时招工,现在于码头扛活的人,还有七百多个衙役,除了兄弟两个或者是父子两个的,基本上是一家一个,最少也有六百多家的人不用担心受穷了。
六千贯,如此花出去了,当了一个来月的官,在县中一文钱没捞到,从别的地方弄点钱,又搭进去将近一半。
贾县令看着村民高兴地把东西放到驴身上,已经不知道是恨还是无奈了。
前些日子贾县令被张家庄子给弄去一万三千贯,喝多了抱怨一番,韩家与袁按原来的那些又补上了,不多不少,就当是这些钱没丢过。
可还没捂热乎呢,这就要过年了,今年张家没有给出东西,想要一文不出,贾县令还真没那个胆子,百姓已经习惯了朝廷到过年时候给的东西,多少其实无所谓,只要有东西送来,百姓就高兴,觉得朝廷还在想着自己。
结果县丞与主簿拉了一个单子,上面写了人名,住址,还有应该送多少东西,并把这个做成了告示,让百姓都知道,真有百姓感激,到衙门外面跪下磕头的。
贾县令没办法,找人去问三水县哪个商户愿意出这个钱,确实有动心的,但碍于张王两家的威势不敢应下,推来推去,眼看到时候了,贾县令不得不自己掏钱,想着从街上买一些,数量又太少,等买好了,年也过去了,只能找张家庄子。
“还剩七千贯,应该没有什么花用了吧?太狠了,一来一去,弄走我一万九千贯。”贾县令望着村民兴高采烈的表情,独自走到一边想心事儿,想着想着就说了出来。
“大人,您说要拿出一万九千贯给百姓?”旁边像幽灵一样跟着的童衙役听到了,在那里问道。
“没说,本官什么也没说,去帮忙,站本官旁边偷懒不成?”贾县令吓一跳,这要是一个反应不急,被衙役把话宣扬出去,那边在写个告示,自己上哪找那么多钱?
那边装的差不多了,一次装不完,还得倒腾两回才行,村正让人赶着驴走,他则来到了贾县令面前,说道:“大人,您真是好官啊,有了这些东西,年不愁了,大人,您得到村子中喝口水,请上驴。”
贾县令看着那路的险峻,使劲地晃了下脑袋“老伯,我留下两个衙役在这里看着,您还是先走吧,我要去别的地方送东西。”
“哦,那耽误大人了,大人事务繁忙,小民等先走了。”老头挺好说话,不去就不去,那走路直哆嗦的腿,还要跟着来回跑。
见大部分的村民离开,贾县令松了口气,看着那路,想着衙役说的远近,去一次就得脱层皮。
“大人,咱们是不是趁着在个时候去看看近处人家的情形?”童衙役又在贾县令旁边提议。
贾县令现在最烦的就是童衙役,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摆脱,只能忍着“好,往回走,只要遇到了人家,就去第三家看看。”
“第三家?好,大人说去就去。”童衙役答应着,扶贾县令上车,同时对旁边的一个衙役使了个眼色,那衙役立即上马离开。
这下队伍就剩下了十七个衙役,晃悠着向另一个横着的方向行去,走出去半个时辰,才看到一个小村落,这里没有庄子,只是四十多户人家住,周围都是地,还有一些小些的土包上面种了点麻什么的,雪下来也没有完全盖住。
贾县令在渔家也知道这些事情,那麻应该是等着开春的时候被雪泡差不多了,再放到河水中泡泡,拿出来搓绳子用的,这么弄出来的麻绳,比直接青的时候放到水中泡的结实,织渔网的时候喜欢挑这样的麻。
村子把头的第一家,在贾县令等人到来的时候,院子中就传出了狗的叫声,等着主人给喊回窝中,才消停。
贾县令自然不想被狗咬,真的来到了这个村子的第三户人家外面,用刺槐和荆棘围成的院子中,一个女子正双手护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在那里学走步,小孩子努力的把腿抬起来,尝试着落下的时候,终于是一个跟头摔倒了。
“呵呵呵呵”贾县令看到孩子那笨笨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家中的孩子当初学走路时候的情形,忍不住笑了出来。
“大人您笑什么?”旁边有个衙役问道。
“没笑什么,觉得小娃子有意思,这娃子看样子比别的娃子能壮一些。”贾县令收起笑容,对着衙役说道。
“大人,这个娃子比起别的地方或许能壮点,但比张家与王家庄子的那两个小祖宗可差多了,那两个……”
“进去问问,看看家中日子过的如何?”贾县令直接打断了这个衙役的话,他最恨的就是那两个庄子了,听别人提起就不舒服。
衙役马上说道:“大人,这个地方不用问,那里面的娃子是衙役宋阳的儿子,大人你进去就好,里面还有宋阳的父母在,他家有些拮据,几次张家庄子给东西,少给了他家一些,要不然,大人,咱们换一家?”
“不必,说是哪家就要到哪一家才行,哦,原来还遇到了衙役的家人,好,随本官进去看看。”贾县令开始还没觉得什么,等听到后面的话,这才心中暗喜,决定下来,迈步往里走去。
第114章 一片喜意在心头
贾县令要往院子中进的时候,里面的那个女子就已经发现了来人,抬起头来一看,把孩子给抱回怀中,对着贾县令说道:“原来是县令大人到此,小女子回去让公婆出来。”
说话的时候,女子看都没看其他衙役一眼,抱着孩子进去,马上,里面走出来一老头和一老太太,两个人显得很高兴,急步走到院子门口,拉开门对着贾县令说道:“大人,没想到您竟然来了,快里面请。”
“宋叔,我们今天是……”
“哦,你们也来了,屋中坐不下,自己找地方吧。”老头没等童衙役把话说完,就侧着脸扔下句话,等着再面对贾县令的时候,笑容又出现了。
“让大人笑话了,家中的地方小,也没有什么东西招待,阳儿那孩子不懂事儿,大人可千万要多看着点。”
贾县令仔细地打量着这个院子,雪盖在地上,只有脚下的这条路才是用沙子铺的,再看看房子,糊窗户的纸不知道用了多长的日子了,又黄又黑,屋上的瓦也有多块断了,等走进屋中,只在门槛的地方看到了两块砖,其他的地方全是土。
这房子只有三间,两大一小,大的应该是住人的,小的就是当厨房,一阵烟从那厨房中冒了出来,还伴随着小孩子轻微的咳嗽声。
“大人,您坐这里。”等进了一个房间后,宋阳的父亲用袖子在土炕的炕沿木头上蹭了蹭,对着贾县令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换成平时贾县令是绝对不会坐的,今天心中突然有了想法,马上就走过去坐下,手往席子上一摸,还算暖和,不是那了凉,应该烧火了。
炕这个东西他现在已经了解了,把上面的席子和泥砖刨开,里面也不算太繁杂,无非是一些泥巴,或者是用砖按照一些顺序给垒出来的,在三水县任何一家都能看到。
但这屋子中的摆设,还有一家四口人穿的衣服可不是那么好,衙役的生活不是都由张家庄子那边管了么?为什么他家这样?为什么家人对其他的衙役那种态度?
贾县令观察到了这一点,坐下之后,对着宋阳的父亲问道:“宋大哥,看你这家种似乎有些拮据啊,难道其他衙役家中也是如此?”
“哎……不瞒大人,也就十几个如阳儿那边的衙役家中才这样,孩子不懂事,容易得罪人啊。”宋父叹息了一声说道。
“哦,这可不对,宋……宋阳这个人本官还是知道的,为人老实,做事儿卖力,家中竟然这样,宋大哥,如此下去可不行,我这有些银两,大哥拿去用,让宋阳好好做事儿。”
贾县令终于是找到机会了,从袖子中的口袋里面拿出了几块碎银子,还有一串四十多文的铜钱,拉过宋父的手给塞了进去。
他这也是不想吃东西的时候非得是到一些个指定的地方才准备的,身上随时带的银钱有二十两之多,也不嫌沉,这一次便拿出了十二、三两的数目。
宋父把手中拿着银钱,有些哆嗦地往回还“大人,使不得啊,这钱怎么能拿?大人您快些收回去,家中……”
“无妨,宋大哥,你有个好儿子,这点钱算什么,难道别的衙役可以收其他人的财物,本官的反而送不出去了?”
贾县令当然不会把钱收回来,眼睛一瞪,作不高兴状。
“大人,您真是好大人啊,大人您放心,等我家那小子回来了,就告诉他,以后多听大人的话,绝不偷懒。”宋父激动地说着,脸涨得通红。
贾县令见宋阳的父亲把钱收了,这才算放下心,看看这个家,笑着说道:“宋大哥,今日出来,我身上没有带太都的钱财,明日定会想办法,让宋大哥家的日子好过一些。”
这话就是要告辞了,他怕外面的衙役等得着急了,过来发现了什么就不好了。
宋父连忙起身相送,等着贾县令出来的时候,跟随的那些个衙役甚至没有进到院子当中,只在外面站着,贾县令心中安稳了一点。
“大人,是不是应该让人把东西拉到下一家去?大人也正好过去。”童衙役这个时候再次安排起了贾县令的事情。
“好,到下一家。”贾县令这次没有任何愤怒的样子,非常自然地就答应了下来,有了打算的他,不在乎这几天好好在县中转一转,钱财花了,总要留个名声。
当一整天的时间过去,贾县令这才拖着疲惫地身体回到了衙门当中,刚一进到衙门,就把脸沉了下来,对着两个守在这里的衙役说道:“宋阳呢?把他给本官叫来,哼!竟然敢做那等事情。”
两个衙役茫然地离去了一个,另一个凑到贾县令的旁边问道:“大人,宋阳他怎么了?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情?小的可以保证,宋兄弟平时做事情是最好的,小的家离着他家不远,他家和小的家中一样,没有太多的东西,生活上难了点。”
贾县令心中一喜,觉得这又找了一个可以拉拢的人,正要说话的时候,突然间想起来什么一样,依旧沉着脸说道:“与你们无关,本官找他来自有道理,太不象话了,哼。”
扔下了这句话,贾县令向着书房的地方走去,一阵的后怕,他觉得自己身边,现在除了宋阳,似乎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张家庄子的奸细,到时哪个还能拉拢,要问问宋阳才行,从他家中的情形便能看出,张家庄子对他并没有如别人那般的照顾,家中多了个小娃子,按理说,张家庄子应该给些好处才对。
没用上多长的时间,宋阳就从外面走了进来,看样子是一路跑着回来的,额头上有不少的汗水,耳朵旁边的头发也湿了。
“大人,您找小的?”宋阳喘息了几下,努力地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下来问道。
“恩,回来了?坐,先喝口水。”贾县令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非常和蔼地对着宋阳说道,他自己则是给宋阳倒了一碗水,示意其喝。
宋阳似乎是因为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待遇,显得有那么一些紧张,两只手挫在一起,小声地说道:“大人,您有什么事情还是快点跟小的说吧,小的马上就去办。”
贾县令摆了摆手,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可若是说有事情,还真的不是小事儿,我来问你,你家中生活那般,为何不把事情给本官说?难道害怕本官害了你不成?”
“大人,您去了小的家中?哎呀,大人,小的家中可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您到了那里连点茶水也喝不到,你这是……”宋阳一副懊恼地样子,在那里不好意思地说起来。
“有水,白开水也好喝,能喝到这么好的衙役家中的水,我也知足了,宋阳啊,这事情就是因你而出,你怎么就不跟我说你家里的事情呢?若是本官知道了,又怎么会让你家中生活的如此拮据?
来来,这里有一些银钱,你先拿着,方才我已给你父留下了一些,回来时想到,眼看要过年了,那点钱根本就不够做什么的。”
贾县令一边说着话,一边把自己书桌上的抽屉给拉了出来,那里面放着两锭十两的银子,贾县令想都没想就把银子取出,放到了桌子上面推到宋阳的面前。
宋阳愣愣地看着银子,有点担忧地说道:“大人,小的家中的事情,小的也知道,可怎么能让大人跟着操心,大人,没想到您已经给家中留了钱,那这个钱小的是绝对不能要的,等快要三十的时候,小的或许能有些东西带回家去。”
“指望张家庄子给你?看看其他的衙役,再看看你,那张家庄子分明就是看不上你一家,这事儿本官若是不知道了便罢,既然看到了,自然不能不管,拿着,本官命你拿着,只要以后在衙门中好好做事情,本官绝对不会亏待了你。”
贾县令看到宋阳的模样,非常满意自己拿出银子所产生的作用,又大声地说了一句,把银子硬塞到了宋阳的怀中。
宋阳用手捂着放银子的地方,感动地说道:“大人,您对小的真好,以后大人有什么事情,小的愿意效死力,这下好了,不用担心过年的时候没有东西了,大人,与小的这般的其实还有一些人。”
“当真?还有别人家中生活也不好?张家庄子难道没有给你们东西?”贾县令故意做出惊讶的样子问道。
“也有,就是少,别人送一石的粮,到了小的和那些人手中则是变成了一斗也不到,同样是当衙役的,为何他们得的就多?小的家中刚刚有了孩子不长时间,若不是找其他的活计小的不会,小的真不想继续当这个衙役了。”
宋阳脸上露出了难过的表情,说着说着,头就低了下去,看样子确实是心中不服。
贾县令要的就是这个,笑了笑,又站起身拍了拍宋阳的肩膀,说道:“宋阳,本官看好你,以后你一定比别人的人强,哦,还有其他人与你家中一样?既然如此,走,跟本官到后面的库房,你说有几个人,本官一人给三十两,你再加十两。
今天收成差了些,本官决定了,要让你们这些个只知道干活,不被人重视的人过一个好年,需要用多少?”
“容小的想想,一个、两个……大人,人不算太多,加一起也不过是三十三个人,比起其他的六百多人,实在是少的不能再少了。”宋阳听过贾县令的话,在那里开始算了起来,最后给出了一个数,三十三个人。
贾县令却不觉得人少,三十三个人,加上宋阳他自己的话,那就是三十四个人,无非是一千多贯钱,只要到时能够让这些人听自己的话,多拿点钱又能如何?总比身边一直有别处的奸细来的好。
宋阳激动的不知道该迈哪一条腿了,不停地说着“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到了后面放钱的地方,贾县令稍微有些为难,这么多的钱财,不可能让宋阳一个人搬出去发给别人,一个是太沉了些,另一个就是自己要亲手把钱送出去,于是对宋阳说道:
“你去把那三十三个人找来,记得,来时不要告诉他们是什么事情,也要好好看着那些人,若是哪个与张家的关系好了,就不用叫他来了,你懂吗?”
“懂,小的懂,小的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长的时间了,大人您放心,小的找来的人一定跟小的说的那样,丝毫不会差,可是大人,您哪来的那么多钱财?万一被人知道了,找您的麻烦怎么办?”
宋阳这个时候显示出了他机灵的一面,对着贾县令又是保证又是担忧地说着。
贾县令这下更高兴了,宋阳不知道自己的钱从什么地方来的,那就说明,宋阳没有被张家庄子信任,这样一来,身边终于是可以有能用的人了,至于哪个可靠与否,找些事情试一试就知道了。
想到这里,贾县令对着宋阳说道:“钱财的事儿你不用管,只要把人找来就行,放心,等着这个年过了,本官一定让你当上一个小头头,哼,那些人做事儿想骗本官,本官的眼中可不揉沙子。”
“是,小的知道了,多谢大人信任,小的这就去找人,大人您稍等片刻。”宋阳兴奋地说着,转身跑出了这个院子。
望着宋阳离去的身影,贾县令并不是那么放心,觉得必须多试探几次才行,不然万一哪一个是张家的人暗中留下来的,那就牵连太多了。
想着这些,贾县令把该用的银钱拿了出来,为了不让其他的衙役发现了,这次没有拿布帛,只是选了些碎银子和铜钱,如此好携带,不会让别人看出来。
过了一会儿,宋阳当先回来了,只他一人进到这个地方,对着贾县令说道:“大人,小的没有把人找全,只找到了二十个人,是不是让他们先进来,还是小的帮大人拿东西出去?”
“不必出去,让他们都进来,本官是用人不疑。”贾县令这次表现的大度了,收买人心这种事情他还是懂的,只不过以前没有机会而已,如今找到了突破口,怎么会舍得平白放弃?
宋阳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