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大唐-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晙深吸口气,回答:“臣找人询问过,因为那些租别人地,之后又集中管理的人,一个个的都非常聪明,没点本事的人不敢去租赁其他人的土地。
在统一管理的时候,无论是施肥的效果还是后续的锄草,都有人专门在地头盯着,而且还可以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田间的水是多是少,几日不下雨,有人专门去浇水,遇连雨天,有人受在地头放水。
比起去年的田间管理来说,给租赁之人种粮食的人只需要负责田里的问题就好,不用再考虑其他方面的事情,按照工部的话来说,就是从多工种杂乱变成了单工种专业。
臣承认,小宝一招使出来效果很好,不仅仅使以前田间劳作的人员减少,让他们去做别的工作,增加大唐的整体收入,而且还在统筹管理方面把人员的工作效率放大。
一方面增加其他劳动项目的人数,一方面让单位内的田地的出产率提高,这是臣之前没想到的,人少了,统一管理,反而是谷子什么的生长的更好,臣佩服。
至于其他的事情,臣觉得还是工部尚书张忠来说比较好一些,他了解的比臣更多。”
王晙非常不甘心地用事实夸赞了一番张小宝,然后把另一个事情丢给了张忠,看张忠怎么解释。
其他几个知道内情的人,开始偷笑,觉得王晙和张忠之间的战斗很好玩,两个人都是使用各种手段来进行一种默契的利益交换。
说是互相支持吧,那绝对不可能,说是互相拆台吧,还得看具体情况,有时还能联合联合,这种斗争在寻常的百姓看来一定会觉得非常闹心,但于朝堂上则是一道风景。
玩呗,反正也不可能谁把谁给真的干掉了,要是真说王晙有机会把张忠给通过这种斗争的手段给摸黑,然后陛下说杀掉张忠,估计王晙会先站出来保一下,反之换成王晙,张忠也会出来作保。
两个人各自所拥有的势力只是喜欢斗争,却不打算把对方给弄死,甚至不希望把对方斗得辞职不干了,那多没意思啊。
现在王晙把麻烦的事情交给了张忠,一部分知道内情的人就看热闹。
张忠还是那副一心为国,憨厚的模样,而且还拿个铅笔在一个本夹子上动着,让人一看便觉得这是个认真做事的老实人。
王晙把事情一转移,张忠还在那写着什么东西。
李隆基对着话筒咳嗽一声,张忠继续写。
“张卿,永诚,该你了。”李隆基不得不把语气放重点。
写着什么的张忠像刚睡醒一样抬起头,茫然地看向皇上。
李隆基纳闷,说道:“张卿,把你的那个本夹子立起来让我看看。”
张忠不敢抗命,只好无奈地立起来,附近和对面的人这下看到了,本夹子上面画了几个可爱的卡通小猪,还有圈圈圈起来的小猪说话的台词。
字不小,张忠旁边的王晙故意念出来:“我是小猪乖宝宝,睡的早来起的早,吃饭时候吃饱饱,花儿小鸟对我笑,永诚兄,好诗,哈哈,没想到状元的永诚兄如今文笔更胜以往啊。”
其他人听到王晙念的,一个个忍不住笑起了来,李隆基也是忍俊不禁,这可是曾经当过进士科状元的人,就写这么个东西?
张忠憨厚的脸上露出一丝红晕,忙解释:“给我家吉祥如意写的儿歌,小宝和鹃鹃不在,一直是我家的内院管着,我作为父亲,还有叔叔来说,应该给家中的小宝贝们写点东西。
我倒是想写,今朝春色待秋实,流水浮云应如此,但小家伙们能听得懂才行啊,要是小宝和鹃鹃在,我也不至于练这种难看的简笔画,为了孩子,状元又如何?”
张忠的话说完,众人不再嘲笑了,连附近的王晙都向着张忠露出祝福的笑容。
大家都知道,张忠的儿子和儿媳妇现在不能带更小的弟弟妹妹们玩耍,正在遥远的边关为国而战。
那么四个小家伙的教育必然要交给其他人,但效果上绝对比不了张小宝和王鹃的亲自教导。
这是一种牺牲,谁要是不服气,谁可以看看小贝九个孩子如何,到时候一比较就全明白了。
“永诚辛苦了,现在先说说关于小宝提出来的政策带来的后果吧,等着下朝之后,我亲自去看看四个小家伙,带他们一同去看电影,朕非常愿意为前线征战的将士们做点什么。”
李隆基朝西边望望,感慨地叹息一声,对张忠说道。
张忠收起本夹子,不好意思地向别的人笑笑,再小声询问一下,知道王晙刚才说的是什么,开口:“小宝的国策提出来,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大唐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但相应的也是由于政策,把一部分聪明人给显露出来。
这部分的聪明人不仅仅是协调和管理能力强,同时也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臣听闻现在有一部分人已经自己联合起来,为了秋收的时候增加收入,打算留着粮食不卖,让整个市场上出现缺粮的情况,以此来抬高他们手中的粮食价格。
臣已经在联系小宝,现在还没有消息回来,想是过不了多久,小宝的应对手段会传到臣的手中,到时候臣就按着计划来做。”
张忠这个时候没有刻意撇清关系,直言说向儿子那里传消息了。
李隆基和其他臣子们点点头,正要说话的时候,下面有人跑进来,大声喊着:“报,六诏归顺书已经送到,六诏归顺。”
第929章 早朝宁静各心思
群臣迷茫了,李隆基盯着来人打量,认识,骆宾,跟着自己很久的一个太监,现在专门负责张王两家与自己的紧急消息传递事务。
只要是发到骆宾管着部门的电报,无论自己是睡觉还是宠幸女人,哪怕是生病,只要还清醒,就要把消息送到自己手上。
现在他跑过来喊什么六诏归顺是啥意思?六诏原来没归顺?从哪得的消息?归顺书送来,显然不是小宝和鹃鹃能送的。
群臣同样知道骆宾的身份,当初的小太监如今年岁也大了,但没有找媳妇,说是不祸害别的女子,只是给家中送去不少钱财,不是贪的,是得到的福利。
他跑过来跟六诏归顺书有什么关系?
不少人看张忠,张忠回了一个“我也不知道”的眼神。
源乾曜打开话筒,轻轻咳嗽一声,问:“六诏一直归属我大唐之地,何来归顺一说?”
骆宾看看源乾曜,再看看陛下,见陛下点头,就想扯开嗓子喊,突然反应过来,跑到离他最近的官员身边,拿起对方桌子上的话筒,打开。
“回陛下,六诏一直归属我朝不错,但六诏各自治理地方,虽有人质常居京城,然,却对我朝宣调之令有所抗拒,不缴赋税,只纳贡,所得赏赐价值每每多余其纳贡之物。
现在是由昆州地区小宝和鹃鹃留守人员帮助他们向京城质子发密报,由质子代表他们写归顺书,我来之前先去找的六诏质子,等他们写完归顺书才来的。”
骆宾抬起手摇晃两下拿着的几个归顺书。
群臣包括李隆基明白一些,但更多的还是不解。
小宝和鹃鹃之前最后一次电报说离开益州去昆州,估计已经到达地方,但不明白让人家再写一份归顺书有何意义。
“电报还说了什么?”李隆基问。
“回陛下,还说当我们看到电报的时候,小宝和鹃鹃已经深入到印度地区,正在配合我朝三线军队作战,望朝廷好好安置六诏迁徙之民。”
骆宾恭敬地回答。
张忠恍然,说道:“小宝和鹃鹃到了困州,见到六诏的人之后又离开,他们留下来一部分人手?”
“是,电报上有提到。”骆宾向张忠所在的位置点头,给个大大的笑脸,至于离着这么远张忠能否看到他就不管了。
李隆基招招手,骆宾马上小跑上去,把六份归顺书和一份电报放在陛下的前面桌子上。
李隆基再挥挥手,待骆宾退到旁边,拿起电报先看看,边看边点头,脸上多了笑容,又看六份归顺书,内容基本一致。
说是大唐得天之势,愿意领自己的部落归顺等等。
“朕跟你们说说,事情呢,是这个样子的。”李隆基放下归顺书,对焦急等待中的众臣说道。
“小宝和鹃鹃离开益州,去吓唬真腊,结果还未到昆州的时候,真腊果然害怕,以为他们要继续南下,所以派出使节一路急赶,并让人快马先到安南都护府告知。
是的,真腊很着急,他们可以不在乎都护府的大量驻军,却不敢不怕小宝和鹃鹃带领的那一万两千多人,至于为什么,相信众卿应该知道,呵呵。”
李隆基又详细说一下真腊的事情。
“呵呵呵呵……!”群臣也笑,当然知道,那一万多人的战斗力可不是几万常驻边军能比的,尤其是他们的统帅是鹃鹃,当初去打吐蕃的时候,可是临时收编的人手,现在是经过多年训练的,打真腊那等小国就是碾压。
哪怕是换成自己这边的十万正规军也不敢与他们两个的一万多亲卫军对阵,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李隆基听到臣子的笑容,猛灌两口茶水,又自己拿起旁边的茶壶给自己续水,放下茶壶,接着说道:“所以呢,小宝和鹃鹃在发现真腊没有后续的兵力调动的时候,就不再去管他们,而是停留在昆州滇池地区,帮着指出来产盐的地方,规划一番滇池今后的改造。
顺便与当地人商量商量归顺的问题,许了些好处,又留下二百人帮着建设,当人就同意了,发自内心的那种,不是武力胁迫,你们信吗?”
“信……信吧?”源乾曜底气不足地说道,而且还是疑问句。
“朕信了,有小宝在,不需要直接使用武力威慑,小宝会给他们开出好的条件。之后,他们两个继续向北走,路过其他几诏的地方,跟当地一个精通我大唐事务的人达成了协议,这人是其他几诏联合派出来的。
当小宝和鹃鹃又离开时,他们就派人来到滇池附近,相互商量一下,用留下的二百人手上的电报给京城他们常驻的人质发暗语密报。”
李隆基像讲故事一样对大臣们说着。
群臣们听着,一个个心绪繁杂,纷纷看向张忠,目光中不无嫉妒之色,尤其是王晙,腹诽不已。
这儿子生的,这儿媳妇找的,所到之处一片安然,在大唐各地溜达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必然会加快发展速度,到边境的地方转悠,所有的山民和蛮夷则全归附。
别人处理不好的,他们一到就没有问题,陆州的时候是这样,当初还以为是张忠厉害,结果都被骗了,真正厉害的是小宝和鹃鹃,那时他们还很小。
解决了陆州的山民问题,现在则成为对他家绝对拥护的陆州狼兵军团,之后在舒州发展的不错,被派去翼州,很多大臣包括自己都以为是发配张忠呢,结果却人家不仅仅完成了前线作战的后勤准备,还亲自过去征战,并战而胜之,翼州当地的寨子同样被他们改变了。
也是从那时起,很多人才发现小宝和鹃鹃的厉害,再后来去褒信县,把其他人安排过去周围的县的人全给收拾了,包括日本人也是如此,从那时起,大唐有了朝阳行动。
接着经过一番利益交换,把他们给安排到了河北道北部地区,管着积利州,那里民族情况复杂,周围国家关系复杂,山区众多,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临海又苦寒。
但就这等地方也无法阻止他们崛起,他们收拢了大量的周边人口,压服了当地的所有民族,开口岸,搞海水养殖,顺手把人家新罗给坑了,使那里无数的资源突然变得值钱,还派兵跑到很遥远的地方带回来许多的种子。
控制住了整个河北道北部地区,说要起兵造反,大唐都无兵可敌,那里冬天太冷了。
现在又随便去益州转转,真腊的腰弯了,看着人家把曾经派出的使节从王城里抓走,不仅仅不敢报复,还要过来请罪。
借道六诏,六诏上归顺书。
张忠,你的孩子是怎么生的?明明咱两个都是尚书,为什么别人看我总是比你挨一大截?是你有本事?还不是你儿子和儿媳妇在那呆着,你除了会生,你还有什么能耐?
腹诽了一番,王晙看向张忠的眼神依旧充满了幽怨。
旁人心中同样五味繁杂,找不到借口去限制张小宝和王鹃,人家两个原理朝廷政治斗争,对皇权拥护,同时利民计策不断,更能开疆拓土,稳定边关,对格物学和医学也研究的非常透彻。
这种人想要找个毛病来弹劾,结果必然是弹劾的人很惨,即使陛下不出声,张王两家把这个人的福利一撤,弹劾的人必然会被孤立,在官场上被孤立那是什么情况?
弹劾的人是可以不在乎张王两家的福利,但别人却可以通过这个福利的撤销来知道小宝和鹃鹃的态度。
实在是太可怕了,同僚之间被孤立,下属自然是众叛亲离,谁还敢跟你混?你是京官,但你得罪了小宝和鹃鹃,我们这样的地方官要是继续跟着站队,会出现陆州刺史许名扬曾经遇到的事情,城中美食数不尽,家中粒米吃不着,百姓会对自己拒卖的,难道要活活饿死?
众人纷纷想着自己的事情,含元殿上一时间静了下来。
新被提拔上来参加早朝的人终于切身感受到一把小宝和鹃鹃的威力,人远在万里之遥,对朝廷的影响却如此之大。
人生如此,当无憾矣!
李隆基坐在上面慢悠悠地品着茶,刚送来一个多月的新茶,西湖龙井,小宝起的名字,不算是贡品,就是小宝和鹃鹃家中的人有了茶便送过来,赶上年景不好,就没有。
而不是规定贡品,年年必须送,同时还要达到最好的标准,那样自己就喝不到好茶了,万一年景不好,贡品的好茶没产出来,送贡品的岂不是要被治罪,所以一般贡品都不是最好的。
还是小宝说的对,何必要贡品,哪个地方今年的气候好了,有好的东西,愿意送就让他们送来,明年没有或不想送则不用送,自己就总能享受到好的东西。
现在喝的龙井是小贝他们宝贝糖果屋的物流给送来的,说是让皇上伯伯喝好茶,也不知道小家伙们跟着小宝和鹃鹃长途跋涉吃了多少苦。
李隆基喝着茶水,想起小贝等人,嘴角不觉间翘起来,神色中多了一丝想念。
至于含元殿上的安静,李隆基没去在乎,一会儿就好了,耽误点时间,大不了看电影往后推。
过了那么片刻,张忠打破了早朝的宁静。
“陛下,臣想知道,此次的归顺跟已往的称臣有何区别?”
第930章 人在边关近离间
张忠的话说出了其他刚刚换过神的众人的心声。
确实应该问清楚,之前六诏也是附属大唐,而且还是封的王,现在又说归顺,跟以前若没有丝毫的差别,说出一百遍也没什么用。
群臣在这点上也很佩服张忠,张忠没有因为让六诏送归顺书的人是自己的亲人,就把心中的疑惑压下去,反而当成一次很重要的事情来询问。
万一六诏此次送来的归顺书跟以前一样,小宝和鹃鹃岂不是很丢脸。
李隆基同样欣赏张忠的品格,面对臣子询问的目光,很随意地说道:“稍微有点不一样,以前是称臣,送来贡品,回去带更多的赏赐,现在是不提称臣,只说归顺,除了六诏各自的王,其他下面管事儿的重要人物将要来大唐。”
李隆基说的很随意,别人听着就不随意了,居然是派人过来,而且还是重要的人物,听陛下的意思,好像来的人很多,那么照此说来不就是六诏之王在管理方面缺少得力人手?
缺少管理方面的得力人手还怎么发展?六诏的王全变成傻子?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六诏之主把好用的手下派到京城当人质,难道是准备让自己部落的人过更苦的日子?”
宇文融出声询问。
李隆基摇摇头,眼中露出失望之色,在群臣的身上挨个看过,反问道:“你们觉得小宝和鹃鹃过去一趟,只为使六诏的人生活更艰难?”
蒋岑站出来:“臣绝对不相信,小宝和鹃鹃用计如神,尤其是小宝对经济和民生方面的本事最大,他怎么会到了地方,让人家日子过的更差?一定是小宝给出一个六诏之主无法拒绝的优渥条件。
何况他们不是留下二百人么,张王两家的内院有多大的本事相信无须臣多言,有他们在,六诏之主留不留手下的得力之人有何区别,二百人撑起整个六诏地区的行政足够,甚至是浪费。
说句实话,张王两家的内院来参加科举,会使我大唐无数优秀的举人落榜而归。把他们放到地方上为官,无数地方官员当羞于见人,朝廷敢对地方官员实行俸禄而收土地的政策,也正是因为有此底气。”
李隆基高兴起来,眼睛笑得眯眯上,对蒋岑说道:“正是,收了土地就收了,地方官敢集体罢官,朕就让张王两家的内院顶上去,比他们没罢官之前或许更好。”
“陛下赞谬了,臣家中的下人可没这等本事,臣恐慌。”张忠连忙出声辩解。
“十多年的教导与培养,难道朕还不知道他们的本事?更早之前,你去陆州当刺史,那时还没培养如此多的人吧?你家的内院就把整个陆州的行政和军务支撑起来了,朕可曾说错?”
李隆基不给张忠辩解的机会,直言道。
张忠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
高力士同样附和着李隆基,说道:“过后我们才知道,在救灾的时候,小宝和鹃鹃才是真正发号施令的人,他二人把物资和人员调度的井井有条,可惜我大唐除了他们,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如此的孩子。”
“侥幸侥幸。”张忠实在找不到别的话来说了。
“侥幸不侥幸地看看现在的六诏归顺的事情便知,朕继续跟你们说,来的人除了六诏之主手下的得力人员,还有全部的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大部分的老人,以及没有成亲的女子。
留在六诏的是一小部分经验丰富的老人,身体强壮的青年,和已经嫁人的妇人,他们要留下来建设地方。
归顺书上有写,他们只携带一点点粮食,已经出发,转道益州,从那边过来,先到京城让我看看,然后再另行安排,他们没有钱,更拿不出其他的东西来交换。
我们需要把他们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安排妥当,还有医疗得跟上。小宝和鹃鹃留下的人发电报过来,说所有费用全由他们解决,但朕觉得不好,小宝和鹃鹃做的已经足够,钱就由朕来出,现在需要诸卿安排。”
李隆基说出六诏归顺的具体行动,而后脸上带着别样意味的笑容扫视着众人。
群臣傻了,包括张忠在内,都知道小宝和鹃鹃厉害,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竟然厉害的这等程度,呆两天,路过一趟,整个六诏的来人、未嫁女人和未来的希望孩子们就全迁徙到大唐来。
这确实是归顺了,这才是真正的归顺,除了一些个青壮用来干活,还有妇人陪伴和做家务,整个部落的人全来啦?
他俩儿在那里究竟干啥了?是,他们一万多人的队伍战斗力足够强,但就可以溜达一圈周围的国家和部落全趴下?强的没边了吧?
李隆基喜欢看到臣子们惊讶的神色,觉得很解气,平时自己护着小宝和鹃鹃,总有人面上不显露,心里却不服气,现在服不服?
这就叫能力,你们一个个的惊讶,还不是觉得自己做不到,现在小宝和鹃鹃做到了,下次谁在不服气,就找个周围还没收服的偏远地区的部落派你过去。
不需要你过去几天解决问题,让其归顺,给你半年的工夫,看看你行不行。半年时间做到了,你回来,朕也护着你,做不到,继续在那里呆着吧,没本事又疾贤妒能,朕不需要你在面前晃悠。
“谁想主动负责此事?现在给我给拿个计划和预算出来,我听听。”李隆基语气淡淡地问道。
群臣不出声。
张忠犹豫了一下,手去碰话筒,还没等碰到,陛下的声音传来:“永诚你把工部管好了,其他的事情用不到你。”
张忠的手又缩回来,老实地坐在那里。
“说话,需要诸卿的时候到了,谁给朕说说计划,还有需要多少的预算,朕出钱。”李隆基继续逼问。
“陛下,时间太短,不如过上几日,我等商量商量,而后才好布置。”一个坐的位置靠下的官员觉得陛下有点强人所难,壮着胆子出声。
李隆基冷笑一声,道:“时间短?这话你敢当着小宝和鹃鹃的面说?朕向他二人问计的时候,可从未得到过如此答复,他们总是马上就给朕把办法想出来,而且还是成套的计策。
力士最清楚,小宝和鹃鹃只要在朕的身边,不管是朕问,还是力士与皇后、惠妃问,他们可曾犹豫过?永诚你问的时候呢?”
“回陛下,臣不需要问,小宝和鹃鹃看臣的面色,还有询问一下家中下人臣今天大概的行程和所见的人,就可以知道臣为何而苦恼,于是对臣说出应对方法,并且二人一人一句说着就把计划给补充完整。”
张忠不无骄傲地说道。
“听到没?”李隆基问。
众臣默然,无话可说,陛下拿小宝和鹃鹃与自己等人比,还能说出啥来,他俩是人吗?他俩做的都是逆天的事情,不可以用常理度之。
李隆基向后靠了靠,说道:“没人出声,最近市井坊间总有人挨打,因为这些人说小宝和鹃鹃跑到了边关拥兵自重,隐隐与朝廷分疆而治。这话受谁指使而出?还拥兵自重,不拥兵难道就不重了?
分什么疆?朕的江山就指望着他们两个好好治理呢,不用分,谁有本事能让他二人造反,朕就把屁股下面的龙椅给那个有本事的人坐。”
“哗啦”一声,众臣站起来,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相继跪倒在地,此时态度不表达出来,很容易被隐藏起来的狙击手给射杀。
“陛下,臣认为当朝同僚不会行此错事,还望……”
“你闭嘴,人家都欺负到你头上了,你还给求情。”李隆基对出声的张忠呵斥道。
张忠只好闭嘴,其他人也没觉得陛下是生张忠的气,说是训斥,其实是另一种的爱护。
李隆基没让众人起来,自己慢悠悠地喝口茶,说道:“朕知道你们没有安排人煽动,但朕更知道有的人在跟朕玩隔岸观火。
煽动事情的人有点缺心眼,在我大唐宣传小宝和鹃鹃跟朕之间可能出现的龃龉,还跑到茶馆和动物园门口去说,差点让看动物的人抓起来给喂动物。
他们把人打一顿,送到京兆府,朕没从你们口中得到一点消息,被抓的人根本没判。有的人躲在背后瞧热闹,但为何不想想朕难道没有自己的谍报系统,张王两家谍报是摆设?
他们不出声是等着朕来处理,朕不出声是等着你们来说话,某一小撮人难道以为朕会听信他们的话,现在把小宝和鹃鹃调回来?难道会以为小宝和鹃鹃知道了事情会停步不前?
朕都没空跟小宝和鹃鹃打招呼,小宝和鹃鹃更没在乎,他们的队伍挺进的速度还是那么快,他们的亲卫军就是如此适应环境和地形。
你们太让朕心寒了,等小宝和鹃鹃回来,朕会亲自与小贝他们说,到时候刀落在谁的脑袋上,别说朕不讲情面,无罪加五等。永诚你说是不是?”
新来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只明白陛下生气了,听陛下话中的意思是有人挑拨小宝、鹃鹃和陛下的关系,而朝廷上有人默许了。但结果显然跟那些人期待的不同,陛下和小宝他们都没在乎,而煽动的人被百姓给打了。
挨打的人确实很傻,在如今的大唐宣传这个,开什么玩笑。
大家开始去看张忠,看他怎么说,正如陛下所言,陛下的情报部门知道,张王两家的谍报不可能不了解。
第931章 不怕大人怕孩童
张忠不得不再次出声。
“臣家中知道有人捣乱,而且已经确定是日本人,是风桥正二、渡边十一郎和山本、山寺他们在背后指使,全是日本人,家中已经告诉小宝和鹃鹃了,他们没回信,臣觉得是他们不在乎,家中的智囊团却认为小宝和鹃鹃是暗示我们承受他们最后一击。
因此我家没有私下审问,而是放任不管,让更多潜伏的日本人露出头,等最后一网打尽,日本再也没有具备反抗之识的人了。风桥等人我们已经盯牢。”
张忠说完,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至于我朝的同僚们没有动作,或许跟我家的智囊团想到一起去了。”
“听到了吧,张忠给你们说好话。”李隆基瞪了张忠一眼,自己可是降罪呢,你还帮着别人解释。
瞪过了,李隆基再次说道:“你们觉得张忠老实,人好,等小宝和鹃鹃他们回来,或许他们两个不说啥,小贝九个……呵呵!”
“陛下,您不可以吓唬臣,臣确实知道此事,但臣不想管,不是臣对张王两家有意见,是臣觉得偶尔出现个不同的声音是好事儿,这说明我朝还有动荡,未必是看上去那般安稳,不时地出现点小问题,可以时刻提醒我等要继续兢兢业业。”
年岁不小的源乾曜开口了,他不是做样子,他是真担心小贝九个人,因为他家中有孩子,还有好几个呢,平时的福利都是宝贝糖果屋给,如果小贝九个回来,一听到此事,孩子冲动间把福利给停了,那么对家中的孩子打击实在太大了。
源乾曜已经明白,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又顽强的,面对灾难时是顽强,但和平的时候孩子的心灵经不起这样的冲击,宝贝糖果屋的福利一停,别的大臣家的没停,孩子们会失去玩伴儿的。
小贝他们当初是四个人,为啥小宝和鹃鹃给他们找了其他五个人?除了政治目的,就是让他们有个一起玩的人,而且平时出门带着他们,总让他们跟当地的孩子接触。
就是担心小贝他们没有交流的同龄人,大人都怕孤单,何况是孩子。
要是小宝和鹃鹃生气,自己可以去沟通,大家把话说开了就行,小贝他们生气,怎么沟通?孩子有时候不讲理。
提心吊胆中的源乾曜话音落下,马上王晙也跟着出声,他还记得当初听了他家的福利之后,因为儿媳妇有了孩子,小贝等人专门开了一部分的福利,营养和配套的抚养措施都跟上了。
如果自己不说点什么,小贝他们回来知道事情,在宝贝糖果屋讲故事的报纸上偏向性地报道一番,还让不让人活了?
王晙可以想象得到,小贝他们先说出自己曾经攻击他们的父亲,然后停了福利,再说自己的儿媳妇怀孕了,所以小贝他们给了福利,接着继续阐述他们不在京城的时候,自己给他们背后捅刀子。
天啊!此报道一出来,自己估计真得在京城这个繁华之地被饿死,这不是政治问题,是道德问题,百姓会怎么想?
所以王晙觉得自己必须把话说清楚,否则千夫所指是能杀人的。
“陛下,永诚兄,说实话啊,刚开始我不知道这个事情,后来知道了,我还高兴一阵子,我也不怕你们笑话,我一直想要给小宝和鹃鹃找点麻烦,准确地说是永诚兄。
为什么呢,因为我嫉妒,永诚兄要是摔个跟头,我能高兴一整天,但我也就这么点心思,要说永诚兄摔个跟头把脑袋给摔破了,感染发烧,我真不希望,要是说把永诚兄摔死了,我会非常难过,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