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5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43章 辅助投入待十年

得到命令的读报员,举起报纸,念:“第五条,制订全国体育竞技具体条例,体育运动参与者职业化。”

念完此条,他习惯性停下来等待。

这下不仅仅群臣茫然,李隆基更是疑惑。

体育竞技大家都知道,最典型的代表为足球,现在各个州府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代表当地官府,最好的体育场有两处,一处位于京城,一处在陆州。

各州府也修体育馆,富裕的地方修的好点,不富裕的就是修个样子,有的连草坪都没有。

除了官府之外,还有私人“企业”的东家有兴趣地同样组建足球队,甚至是喜欢踢球的人自发组成球队,然后跟别人踢比赛,并不固定。

当然,体育竞技并非是只有足球一个项目,还有很多,如羽毛球、台球、田径、游泳等等。

让含元殿上众人无法理解的是,一个平时用来玩乐的事情,何必放到国家政令当中,做的好和做的不好对国家有什么影响吗?

于是想不清楚的人去看张忠,希望从他口中了解到一些真相。

张忠眼神同样疑惑,迎向看过来的目光,给对方一个“我也不知道”的表情。

“回头再问小宝,念。”李隆基暂时放弃研究清楚的打算。

“第六条,放开彩票购买限制,进一步打击私设赌坊行为,增加体育彩票项目。”读报员念道。

大家懂这条的意思,以前买彩票需要看别人的财产收入,家中没有钱想多买不让,原来的打算是控制赌博,结果可能是小宝和鹃鹃发现控制不住,私下设赌的太多,既然堵不住,那就疏吧。

与其钱让地方上的私人赚到,还不如朝廷拿到手中,至少能够安排用在公益基建方面。利之所求,古今难消。

后又想到,第五条可能是为第六条服务的,增加彩票,必然需要个规矩,否则比两场又不比了,彩票怎么卖?

李隆基向读报的人示意,读报人继续读:“第七条,鼓励工匠自创技术,完善技术保护律法,严格统一度量衡,重新制订工匠技术考核标准。”

“第八条,增加食品检疫标准,逐步完善食品分级实施。”

“第九条,实施务工人员最低收入保护计划,务工者收入不设上限,制订务工单日工作时间标准,超时以双倍工钱计,增加务工者周期作息标准,以七天为一周,每周期休息一日。”

“第十条……”

“等等,臣有话说。”宇文融叫停读报人。转过头问皇上:“陛下,臣不懂,休息的事情,官员有,务工的人若也休息,如建筑,他们休息了,建筑的地方停不停?或船在码头卸货,卸到一边的时候到休息的时间停不停?”

“停吧?”李隆基也不确定,主要是太突然,没有太多的反应时间,沉思一会儿,说道:“可以轮休嘛,或者也像单日那种,给加班的钱,至于为什么是七天为一周,而不是一旬为一周,估计是按照某个地方的礼拜日来计算。”

李隆基看上去懂的还不少,知道礼拜,琢磨着如果一旬休息一天的话,可能小宝和鹃鹃认为时间太长。

宇文融点点头,又问道:“如果大家都休息,那么是不是变相的减少大唐人的劳作时间,从而在生产方面会有减产的影响?务工者的工种又是如何定位?种田的人也要休息?”

“会有个补充说明,大概今天中午之前就送来。”张忠站出来解释,他到现在也没弄清楚,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为什么不先把详细的说明送过来,而是让别人等。

“也好。”宇文融不再问,而是说道:“第九条我琢磨琢磨,意思是保护作工的人,担心雇佣者对他们进一不压榨,只是这样一来,雇工者必然会在选择人手的时候进行精挑细选,如此才能保证更大的利益。

那么很多专业技能的人,是不是在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就失去了就业的机会?保护一部分人的时候,其实又坑了一部分人,怎么算?”

群臣纷纷皱眉,要是换成以前,或许还有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现在不行,朝廷需要效率,也需要一份公职人员的责任心,要是敢在面对公事的时候敷衍,保证给你拿下。

随着发展加速,事情越来越多,跟地方的联系也更加密切,每天每个部门电报就发个不停,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要解决,再也回不到以前清闲的日子,已经有不少官员无法请假去跟家人踏青。

李隆基很满意朝堂上众臣的样子,却同样想不出来,小宝和鹃鹃弄出的乱七八糟的决定,最后怎么解决里面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就在众人积极思考的时候,读报的人壮起胆子说道:“有,有,有第十条。”

“有?第十条?念。”宇文融越俎代庖地说道。

李隆基也没心思去计较小事,点头。

“第十条,各地官府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支出,把以前官府被动接收到官府找工作的人员培训的事情变成主动要求各地人员参与培训。

如,于码头扛活之人,需要进行码头工具简单使用培训,让扛活之人了解工具用途,合理分配自己体力。”

读报人读出来。

“这还差不多,至少对前面有了补充,小宝和鹃鹃是看国库的钱多得没处花,帮忙花钱呢。”李隆基笑着说道,别人纷纷点头。

确实,现在国库的钱放在那里一时间花不出去,最近两年收入增长速度太快,把以前的花钱思维给打破了,而且地方官员也不瞎要钱去贪污,钱都能被合理使用。

但新的花钱项目还没找好,不能说有钱随便往外面扔,最简单的花钱办法是修路与修河堤,如果全国铺开修,国库的钱还真不够用。

别看着多,要想同时修筑道路、桥梁、河堤的话,扔进去估计五分之一也修不出来,但问题是修路什么的有别的政策在支撑,就是商人修建,然后收费。

商人们很积极,甚至是有的物流企业联合其他同行就修了,他们需要快速出货,而且经过计算,只要在收费期之内,路桥所收上来的费用,超过大唐钱庄的贷款利息和货币贬值速度,就是很好的盈利了。

暂时看上去无非是资金回本的周期长了一些,有五年的,有七、八年的,还有十年的,至于超过十年的没有,因为路不是修的那么太好,得承受上百吨货车的压力,十年的那种就非常不错了。

有远见的商人喜欢修路修桥,他们看到了大唐的发展速度,发展的越快,技术越高越实用,百姓赚的越多,而后商品也越多,就需要更大的流通量,现在是按照此时的货物流通量计算的资本回收周期,但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实际的收入将是现在计算量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到时候还需要跟朝廷去签订补充协议,重新分配猛然增加的利润,当时签合同的时候是说好的。

由此,朝廷的官员们便不好直接去花钱修路,如果这边要去修一条路,刚刚让人测量完,还不等把钱拨付出去,有商人过来要求去修,你给他不给他?

那么现在众臣知道了,张小宝和王鹃打算把钱花到大唐的工种培训方面。

“臣以为此钱该花。”管着钱的王晙上前一步,对着众人说道。

很多人都非常诧异,心说你王晙不是一直与张王两家不对付吗?怎么又开始帮着说话?难道刚才嘀咕几句,你跟张忠达成了交换?但你能交换出去多少?得到的又是多少?合算吗?

王晙没理会别人那种另样的目光:“臣凭一个大唐官员的素养来说,是真心支持这笔花消,乍一看上去,投入之后,短时间内不能让投出去的钱回拢,然,国家行事,不能总看短期。

就有如张小宝和王鹃的朝阳行动,现在是商人供给,其实不用商人供给我朝国库也能支撑,无非是让商人时刻记得,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现在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十年,十年的时间,我朝的百姓日子过得如何?有多少人有学问?再不像以前政令难通,只要官府把告示贴出去,百姓就能看懂。

知国事而议国事,晓律法而守律法,学实物而用实处,明道理而行正途,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张小宝和王鹃多年前种下的那棵小树苗,终于长成了。

我相信,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只以我朝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足以轻松压得其他各个国家抬不起头来。

这是针对孩子的培养,现在开始针对的是已经成年人的培养,是错过了十年之前教育时期的人的培养,十年后,大家都想想,所有的工匠都有一手本事,那时我大唐会是什么样?”

王晙话说出来,之前还心怀其他龌龊想法的人开始佩服他了,此一刻,他的腰挺的是最直的,抛却了私人的恩怨,站在大义的角度说话,即使为敌,那也是甘之如饴。

然后群臣开始按照王晙设想去考虑,尤其是见过外来人的官员,他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别国之人对大唐教育的嫉妒和向往,对大唐技术的恐惧和渴求。

李隆基欣慰地叹息一声,颔首说道:“好啊,朕也觉得最近一段时间跟做梦一样,几乎不敢相信这是我大唐所拥有的样子,来,把报纸给朕拿来,朕给你们念几条。”

第844章 难知政策等炮声

“第十一条,免去小规模经营个体商户一切费用,但不允许其流动售卖,凡之前务农为主者,后成个体商户,不入商籍,凡商籍者,可随时付出一定费用转农转工,工匠亦如此。”

李隆基照着报纸上的字念出来,随后抬起头看看别人,等待大家议论。

“陛下,这不乱了么?”张九龄苦着脸开口,商籍是贱籍,比起农来说差两层呢,虽然很多事情情况是商人的地位并不低,但至少别人跟商人对比的时候有个心理优势。

张忠的手下工部侍郎韦述看一眼头头,不得已站出来,跟着说道:“臣也这般想,以前农者和工者尽量不务商,正是因籍贯问题,现在既然能够随便转换,岂不是鼓励大家都做买卖而不事生产吗?”

“张卿作何说法?”李隆基问张忠。

张忠最近大部分精力放在工部研究所上面,并没太多去学经济,听到皇上问,摇摇头:“臣不知。”

“哈,你还不如我哪。”李隆基调侃道,此话一出,别人对张忠登时无语。陛下并不是平时总一口一个朕,私下里也说:“我,我”,可现在是大朝会,跟张忠说话也实在太轻佻了吧?

“是,臣多有不如。”张忠性格略微有些耿直,尤其是在面对君臣礼法的情况下,不然他也不回在张小宝科举考试的时候过去称呼儿子为张节度使,并且在朝堂之上训斥小贝不懂规矩。

正因为如此,群臣无法在这方面找他的毛病,对他动手的后果也非常严重,分明是欺负老实人嘛,看看王晙那群人就知道了。

李隆基看张忠一脸严肃的对答,无奈摇摇头,实现想不通,张忠为什么不能圆滑一点,平时有机会凑个趣儿了,说个小话儿了,或者是拍个马屁,奉承奉承自己,那样显得亲切许多。

非要死硬死硬的,如果不是身后有着儿子和儿媳妇,得受到多少人的攻击?不过这样也好,别人都攻击他,自己可以放心用他,这就是那种敌人把刀架脖子上问是否背叛大唐他会自己使劲扭头,以死报国尽忠的人。

“好吧,既然你不知道,让你儿子的义父跟你说说。”李隆基去看高力士。

高力士是个太监,平时在大朝会的时候不应该出言,私下中说话是很管用的,这一刻点到他名,他只好站出来。

高力士对张忠笑笑,张忠略作犹豫,也回了个笑容,他很想阻止一下,后来考虑考虑,高力士不是第一次发言了,而且人家还能说出来道理,阻止的话有疾贤妒能之嫌,只好退回去。

“陛下让臣说,臣就献丑一番,诸位当个笑话听,如有不对之处,一笑了之。”高力士先谦虚一下。

群臣可没有人敢把他当成笑话,把他当成笑话才是个笑话。

“说农工商可相互转换,籍贯会乱,其实农工商的籍贯以名存实亡,务农者,也买卖东西,如家中多余的粮食,还有养的家禽,工匠自然是做出来的东西,都得卖,而商人也买地种粮,也研究工具制作加工商品。

前面曾说过,让农户自己聚合在一起,以百户为基,却不再收取租子,而以钱代,那不就是一个商人么,何必非要去人为地分个清楚?

相互转换看着乱,其实正是给百姓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谁认为自己能把什么事情做好,就放开去做,而不需要担心有籍贯的影响。

如今我大唐发展的速度快成什么样相信诸位都知道,各个行业人才辈出,籍贯的作用已经不是把人分成等,而是方便统计管理,说商人不如农者,以前是因为觉得商人不产出,只是把商品运来运去,占便宜。

现在大家都知道,商人不仅仅是倒买倒卖,他们能够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如商人说鸡值,大家就使劲养鸡,还有商人说手工艺品值钱,工匠便多多生产,商人还能把海外的东西运回来。

一个合格的商人作用非常大,就说大富翁顶级排行榜的人,说起来这个大家似乎觉得好笑,它的出现是一款大富翁的儿童游戏引起的,到现在则成了一个商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同时也是商人学习经济的考核规则。

那么它的规矩大家都懂,不仅仅是你身家足够,而且考核的时候通过才行,不然你买个彩票中几百万贯,你也进不去榜,当然,几百万贯的身家确实也进不去。”

高力士说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笑了。

有的人是觉得有趣笑,有的人则是怀念地笑,想起以前的事情,那时谁能想到一个游戏影响如此深远?谁能想到一个游戏能赚许多钱?谁能想到设计游戏的人当初为了钱想尽一切办法,当有钱之后却不再在乎钱。

那是一个传奇,那是一个传说,岁月似乎走了很长一段路,又似乎一直在眼前,大富翁一直在风靡,设计她的人却不再玩游戏,那段时光尘封不了,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也不曾忘记。

于是本来一个朝堂议政的地点和时间,大家却都开始玩追忆。

李隆基眯着眼睛体验了一把回忆的幸福历程,说道:“好了好了,说正事,说商人的籍贯、地位与贡献问题。”

众人回过神来,互相笑笑,似乎刚才回忆的人不是他们一般。

高力士想想自己刚才要说啥,接着说道:“凡是能进榜的商人,对国家的贡献都不小,他们会在需求的情况下,主动跟提供商品的地方去沟通。

举例子,还是养家禽,有商人到万年县,说半年之后,我要大批量的收购家禽,价格比较高,大概需要十万只,万年县的县令是个一般的县令,不是现在出自蒹葭。

因为区别很大,普通的县令,他一听,马上告诉百姓,百姓们便家家加大养殖规模。无法进榜的商人,他会等,等万年县养出来。

但是,换成榜上的商人,他会派人考察,发现养的太多之后,告诉百姓你们不能这么养,不然我收完足够的数量,你们多余的价格上不去,会赔的。

这时他会想办法调整,跟百姓商量,跟官府合计,帮助当地制订一个养殖户分配与规模,否则他将受到非常大的惩罚。当然,如果县令是现在出自蒹葭书院的人,不需要商人调整,他自己会立即调整。我就一说而已,出自蒹葭的人不可能被动地等商人找上门,如现在的万年县,县令早规划完毕,并主动找商人谈妥,只等履行合同。”

说完一堆话,高力士不再开口,该表达的意思已经表达清楚。

张九龄反应很快,接过话,说道:“多谢高将军,我刚才一时没转过弯儿,现在已想通。确实,如今的商人不能像以前一样看待,他们都有一份责任心,大唐的稳定少不了他们的贡献。

何况小宝一直在压制商人的地位,但压制不等于贬低,小宝只是不让商人的地位凌驾在其他人之上,我等不应该再去歧视商人。”

“那朕继续念,最后一条。”李隆基没想到大家对商人的观感还是那么不同,可是每一个臣子家中都有行商的人,不然哪来的钱?凭以前的俸禄还真不够他们吃喝玩乐。他们只是不希望商人的地位提高,脱离他们的控制,否则提高税收的时候为什么还得用交换利益的方法?背后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他们。

李隆基什么都明白,却还不能直接杀人,都杀了谁来帮着治理国家,而且杀掉一批,新上来的同样干净不了。

“第十二条,各地官府以县为单位,成立官府性质车马行,大唐军马淘汰百分之九十,充入作运输,为客运与货运,同时整合邮寄部门,发行统一邮票,制订统一邮寄重量与距离收费。”

念完最后一条,李隆基放下报纸,端起茶碗却不喝,在那里用碗盖儿一下一下扫着水面。

两边的文武官员再次进入到沉思状态当中,有的干脆转身回到后面的小几那里,坐下来跟着喝茶,他们后面都有椅子和茶几,但上面只有茶水,而没有点心,他们可以在开始朝会的时候就坐那,主要的原因在于前面的人不坐,后面的人坐下看不到皇上。

而且以前没这个待遇,有点不习惯,今天商议的时间实在是太久,有站不住的得坐下去休息。

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坐下,跟开茶话会似的,只有金吾卫还得带刀站在那。

李隆基看到下面的情况,乐了,平时在兴庆宫等地方开小会儿,大家都坐,换到早朝却一个个站着。后来发现个问题,站时间长了,朝一散,官员们回去不马上办公,而是休息,影响办公效率,所以在冬天的时候不仅仅装上暖气,还给众人配上椅子,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喝了几口茶,等别人给续上水,李隆基看向坐着的人,开口说道:“都说说。”

“陛下,茶……不错。”被皇上盯住的司农寺负责人蒋岑没办法之下,说话了。

“嗯!早上吃饭了么?你喝的那是红茶普洱。”李隆基点头,继续盯住蒋岑看。

蒋岑见躲不过去,揉揉肚子,回道:“没吃,怪不得肚子饿,臣想啊,军马淘汰许多,是否可以用在耕种方面,旱田,水田用牛。”

“萧卿呢?”李隆基又去看兵部尚书萧嵩。

萧嵩也没吃早饭,茶几上只有茶水,但他自己带来吃的东西,没带包子,有馅儿,怕味道飘出去太远,带的是烫面干饼,每个只有巴掌的四分之一大,里面夹了咸菜,吃的时候一口一个,还没什么味道飘出来,就着茶水不怕噎到。

这会儿他刚抽空吃两个,还没等咽下去,便被点到名。

要说武人也有急智,嘴里咀嚼着,萧嵩他连忙把茶水端起来,使劲灌下去,然后才出口气,对皇上说道:“陛下,果真是名茶普洱,喝到口中瑟瑟的十分押口,不错。”

李隆基笑着点下头:“我这还有芙蓉糕,萧卿也尝尝?”

“不用,臣不饿,说起军马,臣只担心一个事情,军马淘汰下来,留住的军马是否够打仗用。虽说现在有枪炮,不需要将士骑在马上举刀冲锋,运输总得用吧?炮弹子弹啥的,还有吃食和医药。”

萧嵩说话的时候用手揉胸口的位置,刚才咽急了,噎一下,但他并不害怕被皇上看到他吃东西,早朝吃东西很正常,但被抓住就很不好意思,显得偷吃没本事。

“还有吗?”李隆基问。

“没了。”萧嵩放下揉肚子的手,舒服多了。

“那这点你不用担心,小宝和鹃鹃已经发现,多食人在两国边界的地方集结的骑兵不下三万,说是什么阿拉伯马比较好用,准备通过袭营的方式拿到手。”李隆基解释。

萧嵩抬手挠挠脑袋:“臣知道边界的事情,三万骑兵很难拿下吧?你开炮骑兵就散了,你用枪,敌人冲锋的时候,必须把前面的马打死,然后面的马被绊倒或绕路,等拿下来,所剩不多。”

“那是他们的事情,拿不下来他们再想别的办法,反正他们说军马留下十分之一就够。”李隆基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把人家的马给夺到手。

“想不通,想不通。”萧嵩摇摇头不再说话。

李隆基也不去管萧嵩咋想,目光继续在下面的臣子身上扫动。

这回不用他点名,离他很近的源乾曜放下茶碗,问:“最初只有军邮,没有民间的,后来小宝他们成立了一个,接着其他地方也有私营,相对来说还算规范,只是邮寄地点无法覆盖全国,新成立的邮寄部门是否会抢了他们的买卖?”

“臣同问。”宇文融附和。

“小宝的意思或许就是为了抢他们的买卖,毕竟他们的覆盖面小,而且信息系统不如朝廷完善,小宝没让自己家的情报部门参与进去。”李隆基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儿,所以他想让别人帮忙分析。

张忠此时烦了,他工部还有事情需要他去做,遂说道:“臣马上让小宝他们送一份详细的解释,到时再看,咱们跟着商量来商量去的,最后还得按照报纸上说的去做,何苦呢。”

只有高力士明白怎么回事儿,陛下只要遇到小宝参与的事情,必然考虑琢磨清楚,然后想办法从中算计小宝一番,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一时间不好改,或许永远都不会改。

群臣纷纷点头,他们同样闹心了。

李隆基见别人不帮他,郁闷地叹息一声:“散朝,朕让御膳房给你们一人送去一份两荤两素的盒饭,省得你们在下面偷偷吃的不舒服,实在不行以后早朝的时候先腾出一刻钟在殿上殿下吃饭。

来得早的先进来吃,朕还真不需要担心宫门开早了有什么危险,现在是火器时代,只要你们不带着炸药和枪进来就行。往后柴油机车定好点,即使来晚了也不算你们迟到,散了散了。”

挥挥手,李隆基不走,坐在那里望天,不知道在想什么。

文武官员现在已经习惯礼节方面越来越没样子的情况,陛下开始务实了,省下礼节的时间可以多做别的事情,哪怕是听个曲子或看看报纸上故事也好。

于是官员们本着不浪费的精神,把茶碗中的茶水都喝掉,纷纷起身离开,带吃食的也不吃不了,等回去吃盒饭,等中午的时候会有状元楼或得意居的人给送饭,生活是越来越美好了。

“这帮人啊,朕实在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李隆基摇摇头,抱怨一句,对高力士吩咐:“去梨园,选几个相声小品,朕高兴高兴,你说,十二条国策放下去,会有什么反应?”

高力士扭头看一眼太监骆宾,骆宾很有眼力地跑去梨园安排。

回过头的高力士伸手去搀李隆基,说道:“臣觉得一定会很乱,乱上那么个一天半天儿的,小宝和鹃鹃就会趁机出手,把不安定的方面解决。换成臣看到报纸,第一时间必然会迷糊。”

“早迷糊了,群臣都未商议出来具体的后果,更不用说百姓了,乱吧,乱吧,乱过一阵儿则会稳定几年时间。”李隆基摆摆手,示意自己不用人扶,迈步到旁边的角落处,扶过一辆自行车,骑上去朝梨园出发。

现在他已经不坐辇了,慢,不如自己控制方向的自行车舒服。

高力士也连忙接过别人递过来的车,骑上去一挥手,庞大的自行车队就离开含元殿,还有端着枪的人跑步跟随,上方的热气球之间相互打旗语,把护卫的工作做好。

要么说李隆基不害怕呢,宫中和主街道各处大灯泡照着,天上热气球警戒,暗哨同样不少,谁能进来刺杀?

……

早朝读报纸的时候,各地主要州府已经开始往外贴报纸,还有送报纸的人快马朝各个县奔去,离得太远的晚上能看到,至于更远的村落,那就得是周刊或者是月刊,反正不会有人每天专门去送。

州府没有在家中订报的百姓纷纷聚集在公告板处,有订报纸的也往公告板近前凑。

其实州府中订报纸的人很多,因为最后卖纸的话,根本不赔钱,而且剪下有商家优惠的地方,整体上还占了便宜,报纸前面几版是内容,后面全是广告,厚厚的一罗。

打广告的商人承担那部分的订阅钱,而且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同类商品的价格是一样的,打广告是走量大,赚的是这部分钱。

如果量大到一定程度,进货的时候价格还能压一压,使同类商品不打广告的商人没额外付出的情况下,赚的却少了,市场规律就是这么有意思。

衙门的公告板当然不可能把广告的版面贴上,只把前面有用的往上贴,需要两份,正反面都得展示出来。

凡是不赶活的百姓,基本上都喜欢早晨到公告板看看,跟别人聊聊天什么的,再议论议论朝政。

习惯了看报纸的百姓今天来到公告板前乍一看到当先的国策十二条,突然间都觉得不习惯了。

“怎么个意思?今天出来一堆政策?”河南道洛阳府,衙门的公告板前面,一个平时跟孩子学认几个字的人看到国策十二条之后懵了。

平时十天半个月的也有一条国策,大部分是关于新增加了什么律法,经济发展太快,需要不停地补充律法,因此平日多数是律法方面。

更多的是地方把新增加的治安要求和哪个地方养殖的家禽生病等情况说一说,让大家注意,而且大部分的广告也是根据各个州府的情况印刷,除非是跨州府的连锁店才会出现其他地方的商人过来花钱。

“一、二、三……十二,统共是十二条。”另一个人也跟着说,其实就是显摆一下自己识字。

“还用一条一条数?最后写着十二当然是十二,主要的问题不是多少条,而是每天写了啥。”第一个出声的人接过话。

大家就像模像样地看,偶尔有人念几个字,不仅仅是念的不全,即使念出来的也有念错的。

“谁给说说,报纸上是什么意思?”大家拥挤着看了会儿,发现都不明白,开始四下里寻找明白人,比如说书生什么的,不然的话,回家让孩子读出来,同样不明白。

大家寻找几下,终于等来一个刚刚吃完早饭的书生,准确地说叫老师,在州府最大的学堂里教书,举人身份,一般只讲下午的课,早上的时候喜欢到公告板转悠,好得到一份额外的恭敬。

“袁老师,早啊,快,帮着看看,报纸上写的什么?看不懂啊。”他一到,马上有人打招呼。

这位姓袁的老师矜持地笑笑,迈开方步从别人让开的路走到告示板的近前,抬眼看看,说道:“第一条,第一点是……是减去农耕者租赋及人头税一系列实物税收形式,取之以货币代替,凡耕种者,需卖粮自筹钱款。”

“袁老师,您给说说,啥意思?”周围人听了,一时无法理解。

“意思啊,意思是……是你们以后不用给粮食和其他东西,直接给钱,用钱来交租赋,这不是为难人嘛?”“袁老师”给讲解完,苦起来又补充一句。

周围的人看向他,等他继续说。

“你们看看啊,让你们自己把粮食卖掉,然后换成钱交税,你们要是卖的钱多还好办,卖的钱少不就赔了?而且粮食打下来的时候,也正是粮贱的时候,朝廷怎么能这样?”

“袁老师”语气开始变得重了,显然很气愤,不明白好好的朝廷一眨眼怎就变了。

周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