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大唐-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瞎说,日本才不买装药的玻璃瓶子,不给你们留下,是怕治病的时候有那叫细菌的东西留在了瓶子上,传染别人,尤其是小瓶子,万一碰到手上划破了,再生了病,朝廷又要多花一份钱。”
在旁边跟随保护的一个人说道,从这个人的穿着打扮上可以让人知道,他是一个文人,准确地说是没考上功名,但是识字不少,也能背下来许多经意,在学堂教书的夫子。
“黄夫子,您学问大,您给说说,像我们这样的寻常人家,什么时候才能家家户户用上玻璃?看富贵人家用的玻璃窗,真还看,透着亮,光啊,一照就照进去了,跟没有遮挡似的,却能挡住风,挡住雨,比纸窗强多了,不怕变黄。”
最先说话的人,一脸向往地说道。
旁边的人也附和出声:“还有玻璃镜子,比起铜镜子来说,强了不止一倍,更不用经常磨,只要拿东西擦一擦就又亮了,谁家娶媳妇,不买个镜子,都让人看不起。”
作为夫子的人听见别人询问,显得很满意,说明自己有学问,故作沉吟,说道:“玻璃和镜子,其实是一样的东西,在玻璃的一面抹上东西,就变成镜子了,只要张王两家愿意,现在大唐的百姓就可以用上镜子。”
“啊?现在?那为什么张王两家不多做?他们总不会是为了赚我们平常百姓的钱吧,看看他们给送的东西,不便宜呢,就因为我们帮他们找人,他们运来的东西一文钱不要。
不光是有粮食,还有肉,寻常的时候也不能天天吃肉,他们来了,停在那里,竟然从别的地方调来不少的人,每天都可以吃上一点。
盐也多了,原本我们这里的盐需要从江上运过来,比起那边本地产的盐每斤贵上两文,现在全不要钱了,运来的一批盐,分到每家,足够每户人家吃上半年。
加上素油,比起过年的时候也丝毫不差,他们对我们百姓好得没话说,为什么会不给我们玻璃和镜子?我不相信。”
后面一个抬竹杠子的人以为黄夫子骗人,在他心中,张王两家对自己这样的百姓可是非常照顾的,不仅仅孩子能够不花钱上学堂,以后生孩子又给奖励,跟皇上一起帮着样,而且生病了去治疗也同样不花钱。
还帮着修路修桥,方便通行,若是受灾了,当年的租赋全免,同时又给提供物资救灾,这样一来,他们绝对不会为了钱不给自己镜子。
黄夫子摇摇头,一副孺子不可教的样子,啪的一声打开折扇,在大风中轻轻扇了那么两下,估计是怕风把纸扇面给吹破了,又小心地合上,说道:
“往后,你们可要多去夜校学学,没有学问可不成,你们用不上玻璃,张王两家才不会管,他们只管治病,管教育,管修桥补路,管着你们吃的粮食的价钱,还有素油荤油的价钱,更主要的是盐的价格。
管着这些,你们不会饿死,不会吃不起盐油,又不会像以前一样得个小病病死,但我没听说过用不上玻璃会死人,既然不会死,他们为何要管你们?
家家户户有玻璃,需要大量的工匠,然后如日本,还有西南的一片小国,过来给你们点钱,你们就能把玻璃卖给他们。
对张王两家来说,玻璃是奢侈品,还指望着玻璃赚钱,然后补贴给你们平常的必须消耗,救灾需要钱,医疗需要钱,玻璃再不赚钱,张王两家家业再大也有吃穷的一天。
你们知道一个三寸见方的玻璃镜子出海了之后,在外面的岛子上能换来什么吗?可以换来最少一百亩地,加上当地土著头领安排种植粮食的人,产的粮食送来,会补给你们,当镜子家家都有的时候便不值钱了,你们是想在受灾的时候不饿肚子还是照镜子?”
“当,当然是能吃饱了,看样子什么时候大唐不要外面的粮食了,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随便用玻璃和镜子,黄夫子,还是你懂得多,没有玻璃就没有,总好过没有吃的。”
后面出声的人根本没用多想,便给出了心中的答案。
前面抬杠子的人也跟着说道:“等把要害小贝他们的人抓住以后,我晚上抽出空来去学,小时候想都不敢想,有一天可以随便学识字,还有书看,那时纸太少了,墨也用不起。
不如当下,我家的孩子上学堂,纸不要钱,墨随便用,想想觉得很奇怪,大唐的纸和墨突然就多了。”
“是那个叫生产力的东西提高了,世上从来就有贫富,更多的是不知足,哪怕明明知道比起以前的日子好过了,却更喜欢与身边的人比谁日子过得更好,是进步的动力,也是动荡的根本。”
黄夫子又打开了扇子,用手护着四周打着旋吹来的风,轻轻摇晃几下,表现出高深莫测的样子。
那人猛点头:“对,动荡,是动荡,还有人想要害小贝,活得不耐烦了,把小贝他们害死,小宝、鹃鹃一生气,让他们连饭也吃不上就好了,哼!晚上继续找,一个漏网的也不准有,全抓起来,等着小贝他们给砍头。”
“他们还能藏在什么地方?有可能藏身的地都挖出好都坑了,虽说也抓了几个人,但挖一百个坑也和不上一个人。”
另一个扛活的人嘟囔着。
“那就挖一万个坑,挖完再填上,别说是人,就算是耗子也给挖绝了。”又一个人咬着牙说道,看那架势即使把整个江州的地翻过来也在所不惜。
※※※※
被他们惦记的人现在确实是过得提心吊胆。
在江州的浔阳城中靠着城墙边不算太远的一个小山包上的一个荒废的寺庙下面,正有六个人躲着。
六个人没有一个人敢出去,因为上面荒废的寺庙中从浔阳戒严的时候开始,便一直有人在,而且把整个寺庙几乎都给翻遍了。
六个人之所以没有被像耗子一样挖出去,是因为他们躲的地方不寻常,他们躲在了茅坑的下面,茅坑不是最开始他们挖地道的时候就有的,而是后来觉得这个地方不重要,所以改成了茅房,于是茅坑就出现了。
他们以前召集的时候,都是在破庙当中,这回实在是没有别处躲了,只好躲进了茅坑中,还把他们弄了一身难闻的气味。
“方子,不行了,再呆下去,不出三天,我熏也熏死了,一个贴着墙根的通气的地方根本不够用,上面还不时地因为我们没有合拢好,向下滴粪水,你看看还能不能修补一下?”
六个人中的一个人,对旁边闭着眼睛靠在地道壁上坐着的人说道。
地道中没有光亮,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通风口,贴着墙,让人看上去以为是一道裂缝。
被人这个叫做方子的人睁开眼睛,哪怕是看不到别人,睁着眼睛说话也要舒服许多。
“修了,不敢再碰,万一碰不好,哗啦一下子全落下来,不说我们是不是会被淹死,上面有人上茅房的话也会发现我们。
原本庙中茅坑里的屎尿并不多,都是我们过来商议事情的时候弄的,谁知道现在变成了他们的地方了,结果每天都有不少人进来拉屎撒尿。
可不敢随便动啊,没听到上面的动静?他们一来,庙就给拆了,里面的佛像的底下他们挖,柱子下面他们也挖,好像真知道我们在下面一样,多亏他们没有挖墙根,不然我们全要被抓起来。
好在我们以前还往这里面放了不少粮食和水,虽说只能生吃,水也不干净了,可总比现在被抓出去先挨顿打,然后掉脑袋强。
反正身上都是这个味道了,吃喝拉撒的就一起在地道中解决吧,再坚持坚持,相信用不上几天,他们就会离开,没想到啊,没想到。”
其他五个人知道这个方子说的没想到是什么意思,当初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进炸小贝等人的行动,属于潜伏的人员,结果那边一动手之后,整个浔阳立刻戒严,一队队的士兵冲到街面上,挨家挨户查。
他们发现要不妙,于是逃到了这个荒废的寺庙中,又发现这里也似乎不安稳,只好忍着气味钻进来,蹭了一身埋汰的东西。
本以为最多躲上两天,小贝他们也不会冒着让浔阳成民生停止的危险长时间搜查。
谁知道上面有人进入茅房的时候,却说出了让他们不敢相信的话。
那时是两个人一起进来解大手,在上面就开始说这次的事情,一个说不找到背后指使的人,宁愿什么活都不干了也得继续找,否则以后没脸在受灾的时候吃朝廷送来的东西,也没脸在生病的时候去医馆治疗。
另一个更狠,发誓挖地三尺,翻遍整个浔阳,也要把人给拎出去,先砸断四肢的骨头,然后再剥皮,并且是不直接剥死,而是剥一小片的皮,拿麻给粘上止血,等长到快好了的时候往下揭麻。
什么时候把肉一层层揭掉,露出骨头什么时候才算结束。
另一个帮着补充,说盐水消毒,往露肉的地方刷盐水,或者是绑起来,向身上抹糖,弄到蚂蚁窝的旁边,让蚂蚁一点一点吃。
当时听完之后是毛骨悚然,杀父仇人也不过如此吧,又没有炸他们,何必逮着不放呢。
小贝他们就那么得民心?
结果是一天挨一天,每天都能听到一点消息,总结起来就是他们一部分人以寺庙为休息的地方,然后天天分出去人寻找什么地方有洞,可能让人藏身,哪个人烟少的地方突然升起了炊烟,甚至是坟地也不放过。
宁肯冒着得罪死人尸骨的风险,给人先点香、烧纸、磕头赔罪,也要把坟给挖开,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里面。
疯了,全疯了。
更让人心惊肉跳的事情是,每天都能听到上面的人说又抓住几个,在什么什么地方抓的,抓到了之后怎样处理的。
有躲在地道中的,有进到地窖里的,枯井里的,房梁上的,河中小船夹层中的,跑到树林的某一棵枝叶茂密的树冠里的,藏在别人家仓房中的等等等等。
反正就是寻遍每一处角落,并且一遍遍地寻,被抓的人也经过一次次的拷问,凡是能提供线索的,就少受点罪。
自己六个人藏身的寺庙就被人提过不只一次,好在知道下面这个地道的人,除了自己六个还在城中的,其他知道的人全没在浔阳。
即便如此,自己等人也不敢掉以轻心,吃东西的声音要小,说话的声音要小,睡觉的时候得有两个人醒着,因为怕其他睡着的人打呼噜。
就算如此,也有人会在睡着的时候说梦话,说自己被逮到了,愿意立功等等这样的话,没有人知道不在浔阳城中的人是否会被抓到,一旦抓到,说不定对方什么都能说出来。
现在只能期待快点结束,或者是上面被挖开,那也死心了,眼下才是最折磨人的。
“我宁愿死在这里,也不想被他们抓住。”方子又说了一句。
五个人没有人出声,估计也是如此考虑的。
※※※※
五天后,通往江州的官路之上,一辆由三匹马拉着的两轮马车用比寻常的马车快一半的速度行驶着。
赶车的人头上戴了一个斗笠,但却没有把脸全部遮挡上,因为他抬着头,偶尔还要朝四下里打量一会儿,让人能够轻易地看见他那略微带点少白头颜色的头发,还有顺着嘴角两边一直向下,与下巴处的胡须合在一起垂在身前的胡子。
时不时的这个赶车的人还要甩上两下空鞭子,啪啪的动静让被马车超过去的人直皱眉头,加上他那句似乎是口头语般的叫骂声,更是吸引人的眼球。
而车中坐着什么人,外面的人并不清楚,车的速度也不可能让车中的人轻易就能下来,同时车帘子更是紧紧挡着,无论风多大,也吹不出丝毫的缝隙。
“光吃不拉的玩意,驾!光吃不拉的玩意,驾……”车把势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
坐在车里的四个人,有三个被摇晃的已经感觉到迷糊了,他们对面坐着的女子则是非常自然,似乎不在乎这点颠簸。
“我还是觉得骑马好,宁肯大腿被磨破,也被坐车给颠散架子强,不过得承认,小公子赶车的手艺确实不一般,天底下的事情,似乎没有小公子不会的,你说是不是,张南。”
“不是,我觉得生孩子小公子就不会。”张南回道。
“万一会呢。”
“王刚你找死是吧。”对面的王鹃出声了。
“不敢,说笑呢,我这不是夸小公子么,东家,您说咱一路赶着车,真的能遇到他们的人?车跑的太快了,即使遇到他们,他们也追不上来。”
王刚缩缩脖子,笑了笑,向王鹃问道。
“你懂什么,小宝根本没打算现在就与对方接触,小宝是在做样子给咱们自己家的情报系统和皇上的情报系统的人看呢,马上就进入江州低界,咱们不去浔阳,而是直接奔着鄱阳湖去。
你们三个现在继续熟悉教给你们的东西,谁要是被咱们的情报系统给认出来,以后就再也不带他玩了,觉得自己还不行,现在就不停地做心理暗示。”
王鹃解释了一下张小宝这么做的目的,又对三人提点。
可是三个人还是不明白,张雨不解地问道:“东家,为何要让咱们的情报系统盯上咱们?既然不想让他们认出来,咱们不如此张扬不就行了?”
“不盯上,不盯上的话如何与这里对方的人手取得联系?现在是浔阳封城了,整个江州也是风声鹤唳,以前对方留下来的联络地点保证没有了。
想要让对方找到自己,就要让我们的人盯上我们,相信对方已经能够猜出来哪个是我们的人了,凡是我们的人盯的人,也正是对方关注的人,到时候他们看到了小宝装扮成宁天的样子,一定会想办法联络。
我们呢,就开一个店,开什么店你们也知道了,记得要配合好,不仅仅要抓住对方,也要抓住对方腐蚀过后,上了毒瘾的人,懂了?”
王鹃这回解释的够详细了。
三个伙计同时点头:“懂了,可是烟枪呢,没带来。”
“到地方现做,不准你们偷吃那玩意,别以为自己的毅力够,上瘾了就收拾你们。”王鹃又警告一句。
第690章 隐秘船只在何方
从地图上看,杭州到鄱阳湖,也就是彭蠡湖的距离,小点的地图,无非是一巴掌远而已,但真走起来,却不是容易到的。
又是骑马又是用快的马车,已经赶了八天的路,张小宝等人距离此行的目的依旧有两天的路程,主要是遇到的山的时候需要走栈道,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
好在大唐各个重要的水系,在张小宝和王鹃极力地推动下,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沿岸的路修的也不错。
朝廷现在光是每年用来维护修葺的费用便不下千万贯,数目很大,占了财政收入的十六、七分之一。
并且还是年年增加,维修其实用不上这些钱,大部分都是投入进来,用于改善各水系周围的田地了。
没有如此大的投入,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财政收入,在陆路运输速度还不行的情况下,水路占了很大的物流应用比例,尤其是在顺水的时候,再顺风,扬帆而下,哪怕是快马在岸上跑,也比不上船只在水中行。
马有力竭时,船却不需要休息,而且现在造船的技术也更先进。
故此,张小宝等人的马车现在距离要去的都昌,也仅仅剩下半天的路程,沿江的路修的相对来说够宽阔,来往通行各有五米的距离。
全部是由泥土和碎石子铺就,再用大的石头磙子压平,在旁边有一条全部由碎石子铺的供人走的路,不宽,但人走起来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
之所以马走的路不是水泥的,就是因为马蹄子的问题,张小宝专门让人试验过,即使给马打上马掌,依旧无法在水泥路上不停地奔跑,磨损的太厉害,而且摩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也容易伤到马。
遇到雨天的时候,沿江的路也不是很好走,泥泞的地方有之,马和其他的牲口在上面一过,每一蹄子落下,都会在路面上留下个小坑,雨水进去,久久不干。
现在张小宝五个人便遇到了这个麻烦,离着都昌还有将近半天路的时候,一场中雨下来了,不到半个时辰,被石头磙子压平的路就让雨水给滋润湿了,马蹄子落上去,每一下都带起来点泥土。
此刻赶车的人由张小宝换成了张雨,张小宝化装了,怕被雨水打,哪怕是用来化装的东西当中有油脂存在,也容易被冲下去。
“快有三十里了吧?到前面的亭子歇一歇,瞧着天,估计雨下的时间不会太长。”王鹃挑起车的帘子,看看外面的雨景,对坐在前面赶车的张雨说道。
“看到亭子了。”头戴斗笠的张雨目光透过不算厚实的雨幕,看见了前面的亭子,对车中的人回了一声。
沿江的亭子专门供人休息的,每三十里有一个,跟三水县的差不多,比起以前来说强多了,以前别说是专门修的亭子,即使是人稍微多点的村落在旁边,也难以找到单独用来休息的场所。
以前的人出行,若是不敢乘船或者是乘不起船的话,只能用脚走,累了的话,就近找个地方,要是能遇到个村子,算是不错的了。
遇到人多的地方,或许能够有简陋的棚子搭在那里,供行人休息吃饭,基本上不赚钱,走路的人身上本来没有多少钱,吃的东西也是从家中带的,有干的饼,有炒的米,当然,面也不是纯粹的白面。
到了休息的地方,若是不想花钱和茶水,那么只能讨碗凉水喝,就着东西吃了,不饿就算好的,睡觉自然也就在那棚子边睡了,不然容易遇到野兽。
现在有了亭子就方便多了,三十里一个,有路十分难行的地方则是二十里一个,并且有附近村落的人专门守着,允许使用猎弓,打点野兽什么的卖钱或自己吃。
几分钟之后,马车来到了亭子所在,此时的亭子中已经有不少路人在等着了,亭子中也有人烧起火,上面架的水壶正冒着热气,随时可以让人喝上热水。
说上亭子,其实并不是四面透风的那种,而是一个二层的楼,下面是水泥和砖头修的一层,高有三米,上面是在水泥修的房子顶用木头搭的亭子。
下面的房子是铮铮建筑修河堤的时候一同修建而成,本是没有上面的亭子,但当地人觉得房子结实是结实了,却不好看,于是就从山上弄到木头,于顶上又搭了一个亭子,这下漂亮了。
有了第一个亭子的出现,就有了第二,结果弄得长江两岸所有的亭子都带有各自的特色,有人甚至在亭子的角落处挂上风铃。
张小宝等人停留的亭子就很漂亮,上面是四个角的,让人用漆给抹上了红颜色,有的边的地方还没有抹到,露出里面黑黄色的木头,想是漆不够用了。
在亭子周围一圈围栏,木头拼出来的,高有三尺,另有座位在那里一同拼出来,正有三个到亭子避雨的人站在上面,感受着从外面被风吹来的雨的清凉,估计等着雨停了的时候,他们三个身上的衣服也全湿透了。
其余的人没那个心情,都在下面呆着,有人来的早,有座位,就坐在那里,来的晚的人或蹲或站,手上端着茶水或者是酒水,吃自己带的东西,闲钱多又舍得花钱的,便在守亭子的人手中买别的吃食。
守亭子的是两个人,一个年约五十来岁,一个三十来岁,从面相上看,应该是父子俩儿。
年长的满脸皱纹,三十来岁的则是有一条腿略微不方便,走起路来比正常的人迈的步子小,而且使不上力气,许是受过伤。
张小宝和王鹃没看出来对方有小儿麻痹症,只是腿不太舒服,别的地方没有丝毫问题。
在墙上还挂了一把到一支矛,以及一张长弓,用来打猎的,别看现在路修的不错,野兽却依旧很多,军用的枪不可能给寻常的百姓。
知识猎弓允许让百姓用了,偶尔会从山间出来个野猪了,或者是狼和虎什么的,这在张小宝和王鹃那时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想看这等动物,除了专门养殖的地方,便是动物园了。
而刀和矛管制的就更松了,别说是百姓,就算是个文人,配一把宝剑也没人管,防身的东西,不可或缺。
张小宝和王鹃打量着亭子的时候,屋子中的人也打量他们五个,马车停在门前不远的地方,马背上有着遮挡的雨具,屋子中的人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三匹马。
这一瞧,便知道进来的五个人不是一般的寻常人,马好,即使不懂得相马的人也能感受到三匹马比起用来耕地的马强许多。
这里是江南,耕地的马少,从别处运来的马通常是拉车,现在用的基本上是牛,原来突厥和吐蕃的马,还有多余的军马,都给北面的地方用了。
主要是的原因是马耕水田不怎么好,比不上牛,但旱田的话,牛是远远不如马的。
此三匹马,一看就知道是淘汰的军马,打起仗的时候骑上不知道效果如何,拉车却绝对没有问题,即使不要求短距离冲刺的话,这种马的速度要比专门拉车的马快,耐力就要看是什么地方的马了。
如果是边军某个戍淘汰下来,曾经用于长途奔袭的马,耐力绝对没得说,但要是换成在城中用来打关键的反击突击战的马,要求的则不是耐力,而是短时间内的冲刺速度,打完了就回来,不追着人跑太远。
眼前的三匹众人都不清楚属于哪一种,但猜测的话,觉得是可以跑长途的,不然拉车的话,还不如弄一头骡子。
心中有猜测,嘴快的人便问了出来,对着张小宝问道:“马不错啊,多少钱买的?”
他找张小宝说话,是因为张小宝的打扮上一看就知道是其他四个人的头头,宁天的样子,不是特别亲近的人,根本看不出来张小宝和宁天的差别。
身材和脸型什么的都非常接近,这也是张小宝为什么非要跟宁天多说话的原因,开始的时候只想套话来着,等见到了宁天之后,张小宝则是临时有了其他的想法,所以才让王鹃多画几张画。
若是宁天剪个短平头,胡子也刮掉,那张小宝就麻烦了,累死他他也弄不出来现在的装扮,通常给犯人剃头也是这个原因,除了卫生,更多的是好辨认。
听到别人问,张小宝就用着模仿来的宁天的声音对着坐在那里喝酒的人说道:“没花多少钱,不贵,在路上一户人家随便买来的。”
他的话别人听了自然不相信,只是觉得他不想深说,所以也没有人非要逼着他说出来,大家又不熟悉。
这时腿脚不怎么方便的人看到后进来五个人,眼睛一亮,从五个人身上的衣服能够看出来,属于比较有钱的那种。
有钱可以多赚钱,亭子的作用是给路人提供方便,哪怕人家不花钱,呆在亭子里,看守亭子的也不准赶人,同时热水一样是免费的。
来钱的办法只能是有人愿意多花钱吃别的东西,亭子修在江边,江中的鱼必不可少,还有酒水和茶水,依旧每一个亭子看守的人自己准备的其他吃食。
当然,即使没有任何额外的收入,也没什么,凡是守亭子的人都有官府给的补助,像是身体不方便的人,都会被安排进来,平时也不允许他们随便离开,更不准去外面打猎玩。
如果某个亭子遇到了麻烦,比如狼群围攻,那么看守亭子的人见打不过,就躲在亭子中,然后发信号,就是放烟花和狼烟,到时会有人前来帮忙。
至于有人在亭子中伤害看守亭子的人这样的事情,现在根本不可能发生,如今大唐百姓生活好了,谁有那个工夫去害人。
要是真有人敢说占山为王,然后抢劫路人,比如跑到八百里水泊梁山什么的,今天挑起来旗号,明天大炮就把你占的山给推平了。
别说是张小宝和王鹃发展了这么长时间的大唐,即使他们两个没有过来发展,这个时期的大唐死刑犯也不多。
有精力的话,不如想办法多干点能赚钱多的活,抢劫这条路不好走,一旦发现,必然被抓。
所以看守亭子的人相对来说是赚钱不多,但生活安稳,他们也不会做什么人肉包子,绿林好汉早绝迹了,大的黑帮也没有,这有小点的有钱人家的子弟组成的组织。
他们算是黑社会,但却不敢伤人,一般来说是上山打猎了,或者是在街上招摇过市了什么的,养个狗,斗个鸡,就算是他们的黑社会,想要收保护费,直接抓走。
张王两家的买卖遍布大唐,一旦某个分店发现这样的事情,马上有人过来查,查到了绝对收拾掉。
安稳中,守亭子的人就想多赚点,腿脚不方便的人便刻意端着个托盘过来,对张小宝说道:“兄弟,可是饿了?”
“饿了。”张小宝其实不饿,但人家想要赚钱,总得帮帮人家才好,你不买人家怎么赚钱,直接施舍给人家,人家绝对不要,除非是亮明身份,说自己是张小宝,那样的话,扔出去一把钱,人家能接受,然后拿着回家给家中的亲人当护身符用。
守亭子的人不知道张小宝怎么想的,一听对方说饿了,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问道:“你吃点什么?”
“有什么吃什么,五个人的份,别弄太多了,吃不完。”张小宝说着话,眼睛四下里看,找位置。
不等他琢磨用什么办法让别人给让个桌子出来的时候,老一点的人已经从旁边的间壁屋子中拎出个折叠的桌子,挤出来个空地方,把桌子放好,还有五个木头凳子,没有靠背的那种。
“齐老头,我们来的时候你怎不把桌子拿出来?是不是看我们平时吃的东西给钱少?”看到桌子,登时有人打趣对老头说道。
“有闺女在,让女娃子站着不好。”姓齐的老头丝毫不在乎对方的说法,随口找了个理由。
张雨机灵,对着周围的笑笑,表现出应有的和气,麻利地过去把桌子给擦擦,凳子也拿袖子蹭了又蹭,一副下人的样子。
张小宝跟王鹃不客气地坐下,菜马上摆上桌,没有热菜,全是凉的,唯一热的东西是煮的茶叶蛋,还有正常咸鸡蛋,有不少,这东西吃起来顶饿,而且携带也方便,不容易坏,放个三五天的,依旧能吃。
桌子上的菜有鱼干,有卤的鸡,还有一盘子拌出来的青菜,加上熏出来的不知道什么动物的肉。
张小宝不担心别人给下毒,除非看守亭子的人比他更厉害,更懂得化装和隐藏,而且还知道他的身份,专门害他。
伸出筷子夹了一片切好的熏肉,放嘴里嚼嚼,满意地点点头,对王鹃说道:“不错,野猪的肉,就是咬着费劲,味道挺好。”
一听是野猪肉,王刚三个人也纷纷动筷子,平时他们忙着做事情,根本吃不到,除非是没有任务了,回到自己所在的分部当中,然后专门交个报告,要吃什么东西,上面才可能给他们弄来。
尤其是王刚,隶属于张王两家的谍报人员,福利是最好的,一般数量不是特别稀缺的东西,他申请就能吃到,包括辣椒、土豆和西红柿。
“齐老头,昨天我干完活过来,问你有没有野猪肉了,你怎么跟我说的?说是全吃完了,今天就有了?”
刚才打趣的人又对着老头说道。
“你小子就知道吃,野猪肉贵,给你省省钱,回家交给你婆娘,你还不愿意了,真要是天天给你吃,你干活赚的那点钱全吃没了,小心你婆娘不让你进门。”齐老头瞪了对方一眼,说道。
“她敢,我借她两个胆子,没有野猪肉,胡豆总有吧?实在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