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干,咱家小贝才不傻,快吃了,说好一天吃一个煮鸡蛋,听说你在老柳树村时,执行的可不够彻底。”张小宝指指妹妹手里的鸡蛋,想要拿过来剥皮。

小贝两忙伸双手护住:“等等,等等,再等一会儿,让我调整下情绪,沾辣酱吃好不?哥,谁跟你说的我没吃鸡蛋?”

“都说了,联名汇报,全按了手印,要不要看看,吃的煮蛋还要酝酿情绪?扔车外面,我给你做一个蒸的鸡蛋膏。”张小宝要起身到火车的餐车。

“不,煮鸡蛋我不爱吃黄,咸鸡蛋我就爱吃黄,我喝点水,吃了它,不能扔,联名那个不看了,其实我知道是谁,谁关心我就是谁,谁对我最好,谁就最先跟你说的,哥,你能不能想办法,把煮鸡蛋的黄做的好吃点,你那么厉害。”

小贝舍不得扔掉一个鸡蛋,她知道还有人吃不上鸡蛋,转过头来,又给哥哥出难题,她认为很难。

哪知她哥哥张小宝都未曾多想,立即点头:“能,太简单了,把煮完的鸡蛋切开,黄先掏出来,在两瓣蛋清的凹的地方塞上肉馅,把黄盖回去,上油锅炸蛋清的地方,炸的焦黄,再上锅蒸馅,熟了后浇汁,清和黄就都好吃了,以后就这么做,把你们九个的一起做出来。”

小贝听的连连点头,满眼崇拜,为了吃个黄,居然可以做的如此烦琐。

王鹃在一旁拿过小贝的鸡蛋剥皮,对小贝说道:“看你哥把你们宠成什么样了,小贝,听说你还差点跟那个渡边十一郎妥协了。”

小贝接过剥好的鸡蛋,沾着送来的辣酱,先吃一口,咽下去,说道:“我以为他要拿一个亿出来,一亿贯,不是一亿文,刚开始高兴坏啦,谁知他个穷玩意拿不出来,让我生气。”

“以后再有像此次一样的,有人真给你一亿贯,咱也不要啊。”张小宝在对面说道。

小贝不明白:“为什么?拿一亿贯赎罪呀,不要白不要。”

“小贝,姐姐问你,他是不是因为坑害了咱大唐的百姓,才拿出钱来贿赂?”王鹃问。

小贝点头。

“所以呢,咱不能要那个钱,你看你哥从来不以坑害大唐百姓为前提去赚钱。”王鹃继续教导着。

“有什么关联?”小贝显然没弄清楚。

“有关联,小贝,还有小海你们,都记着,你们的哥哥有无数赚钱的非常规手段,但一个也没有用在大唐。

如果真是以损害大唐利益的方法赚钱,你们的哥哥不需要借助别人的手,他们那点手段,在你们哥哥面前,不值一提。”

王鹃自得地笑笑,指着张小宝对九个孩子说。

“真的?这么说,日本人不厉害?”小贝好像发现了新的玩具一样看着哥哥。

“日本人?日本人那点算计,都不用你哥出手,我就收拾他们,小把戏。但我没见过期货和权证?更何况日本弄的那个还漏洞百出。小贝,还记得给你们讲的故事中的那个世界吗?”

王鹃一副瞧不起日本人的样子,又对小贝问道。

“记得,好厉害啊,那里的人,天上有坐人的大铁鸟,还能把东西扔月亮上去,那个世界的人要是过来几个到我大唐,姐姐,你跟哥哥还能应付不?”

小贝眨动着眼睛,脑海中是一幅幅王鹃给她描绘的图案,心里很担忧。

王鹃撇了下嘴,不屑地说道:“那里确实有厉害的顶尖人物,但就算是他们,在知道对手是你哥的时候,也得哆嗦,在那群人中,你哥可能成为不了第一,但却没有人敢把他当成第二来对待。

在那里,你哥要是拼着倾家荡产,就得有无数他的敌人跟着血本无归。

所以啊,以后要是有人以伤害大唐利益为前提,贿赂你们,多少钱咱都不要,咱家的钱要稳稳地赚,等地里出产的多了,牲畜和家禽多了,从外掠夺回来的东西多了,咱家的钱自然也跟着多了。”

小贝听的是热血沸腾:“姐姐,原来我哥哥那么厉害,可你咋知道?又没有比过,哈,你跟哥哥不会是从那个世界来的吧?”

小贝说出了真相。

“猜对了,我跟你哥哥就是从那里来,来保护你们一群小家伙的,我们不来,谁宠着你们,是不是?”王鹃顺着小贝的话来说。

“是呀,是呀,那你们再去一个更厉害的世界呗,记得带上我,我也要跟他们比比,站在宝剑上,嗖的一下能飞到星星去的那个世界就行,到时候我左手乾坤镇海轮,右手星辰八卦幡,脚踏……”

小贝进入到了自己的幻想当中,把自己编织成的梦,说给哥哥和姐姐听。

将圆的月照耀在天空,火车刚进站,张小宝和王鹃马上带着弟弟妹妹进宫,本应该封禁的宫门,留出来一个口子,李隆基还没睡,等在兴庆宫。

他要从张小宝等人的口中得到最新的消息和最确切的细节,先前传来的消息,毕竟不能太具体。

小贝代表九个孩子,最先开口,跟李隆基说,她是怎么得到了命令知道立即赶到弘农,又是怎么游过水,见到一个学堂的孩子,然后是严正如何想骗她,她把严正咋收拾了,还给李隆基推销一下老柳树村的娃娃,最后提了一句,她把一百三十万贯的钱全部借出来。

李隆基听着小贝介绍,也是愤慨不已,说了几句针对官员的狠话,又表扬了小贝九人一通,只是似乎忘了小贝提到的一百三十万贯的事情。

当张小宝和王鹃开始给李隆基介绍重建情况的时候,小贝贴在小远的身边,嘀咕:“一看就不想把钱还我们,明天咱多带几个娃娃过来,跟宫里的娘娘们交换,她们最差的东西也比娃娃成本高。”

“早就知道不会给我们,明天估计要在家看书,别想出来了,换娃娃能换来多少钱,车上的时候,哥哥不是说要修一个归咱们管的游乐园么,那才最赚钱,等日本人赔偿后,说不定哥哥会把钱给我们。”

小远一副我心明了的表情。

小贝犹豫了下,说道:“哥哥真给我们钱,还是不要了吧,我当初说拿钱,没指望别人还,你们也支持我了,是不?”

“是,支持你,但日本人要是赔的,为啥不要,有钱了,下次遇到没有人还我们钱的时候,我们再拿出来,不然再遇到急事,我们无钱可用。”小远说出自己的意见。

“那好,真赔了就要,今天晚上回去先睡觉,睡饱了,明天咱们商量下游乐园的事情,我打算把我们的小房子拿出来,租出去。”小贝也开始打算努力赚钱。

“那是沉香木,可以按我们的房子,用别的木头造,里面的装饰,用廉价的东西代替。”小远明显舍不得把房子租给其他孩子们玩。

“也对,再想别的办法。”小贝低头作沉思状。

张小宝还在跟李隆基说着,他没提太多被抓官员的事情,送到京城,用不着他来管。

他需要李隆基配合给日本施加压力,及早把二十万修铁路的员工送到大唐,完善一下关税制度,好进行不对等的经济贸易,多多掠夺。

李隆基认真听,并让人一一记下,现在的他在张小宝的影响下,变得更务实了。

不好虚面子,而愿意建设实际的面子。

所谓建设实际的面子,是张小宝跟他说的,如果有钱了,可以盖多高多高的楼,多么的大气,多么多宏伟。

没事的时候,出去旅旅游,感受下大好河山的壮丽,去海南,体验下冬之夏景,还能玩玩海钓,亲自去太湖捞螃蟹,再瞧瞧钱塘大潮中的潮头弄潮儿,去草原,欣赏上天高云淡。

这才是面子,比起给属过很多钱,让人背后骂你傻,自己把钱花了,才对得起自己。

李隆基就这样被忽悠住了,要是有人问他谁是大唐第一好人,他一定会说是自己,然后下一个便是张小宝。

别的臣子都怕自己花钱,修个园要劝,出去溜达一趟要谏,哪比得上张小宝,人家不但不劝,还鼓励,并想办法弄钱,朝廷拿不出钱,人家愿意自己出钱。

于是,李隆基为了将来对抗那个很厉害的国家,为了能出去游玩,能建漂亮的房子,对技术和钱,越来越重视,哦,是对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

至于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张小宝不担心,大唐对此方面,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人在做于道德无益的事情,被人指责的话会脸红,当皇帝的也知道,官员做不好事情,有地方百姓受灾,要发罪己诏。

李隆基还没学会唯物主义的理直气壮和做错了事不承认的本事,在张小宝心中是个好皇帝。

“小宝。”李隆基想象着张小宝给画的大饼有多香的时候,问道:“是不是修好了铁路,从京城去河北道北部,所用的时间会很少,而且护卫也不用太多?”

“陛下,您不能只想着去河北道北部,那里的好景色少,这能看看冰浅鱼破出,轻松挂雪露,虎哮群山静,疾行奔马鹿。”

张小宝贬低东北,王鹃马上配合:“小宝说的不错,而且河北道北部也没什么风情,无非就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里的江山未必几多娇,虽然也引过无数英雄竞折腰。”

“小宝,交给实底儿,去一趟得多长时间,修好了铁路之后。”李隆基被两个人说的心欲动。

“我估摸一下啊,按现在的蒸汽机功率,从长安,到积利州,得行一旬啊,十天左右,积利州有一处地方,沙子那才细呢,浅水的距离很长,上有白鸥比轻云,下绕银鱼如挂衾,礁岩不在天边外,随处珍珠在蚌噙。”

张小宝顺嘴说来,又向王鹃道:“看多了腻味,是吧?”

王鹃点头。

“不远,不远,十天而已,加上游玩,一月足矣,没玩到的下次再去。”李隆基此刻恨不能插对儿翅膀飞过去看看。

张小宝趁热打铁:“陛下,大唐江山都是您的,您想去还不容易?您是皇帝,皇帝看看自己江山很正常,十天单程去积利州太慢,新的蒸汽机就要出来,到时即便是去陆州,只要把铁路修过去,我保您五天到地方。”

“是呀,陛下,到了陆州,您才能看到真正的碧海银沙,看到椰林晚照,海天一色,渔舟唱晚。”王鹃跟着说。

李隆基明知道张小宝跟王鹃在诱惑自己,却也清楚人家没说假话,二人说的地方真的很美,是呀,自己是大唐的皇帝,凭什么不能去看看?

不就是钱嘛,朝廷的国库收入越来越多,哪怕群臣反对,小宝家也有钱,花他点钱又花不穷他,尤其是有了电台,在哪不能理政?

如是想着,李隆基向张小宝问道:“小宝,这个修铁路的钱,朝廷要是不能全出,你家是不是……?”

李隆基的话没说完,意思表达清楚了。

小贝在一旁瘪嘴:“小远,哪有这样的,皇上伯伯不提咱们的钱,还要让咱家出钱,亏得哥哥能赚钱,哥哥要是不会赚钱,咋办?”

小远吧嗒两下嘴儿:“哥哥要是不会赚钱,咱就得跟着过苦日子,出门再也没有那么多护卫,内院也不能几个时辰一换班,得从早忙到晚,想想太恐怖了。”

小贝可能是想到没钱的后果了,吓的小脸一下子白了,怕怕道:“还好,现在的日子不是做梦。”

张小宝听不到弟弟妹妹的话,听李隆基说完,应道:“陛下,如果需要我家出钱,我家一定出,然,我家跟国库,用不着花钱,想筹集修铁路的费用很简单,钱,不是问题。”

李隆基颔首:“朕就喜欢听小宝说话。”

周围服侍的人深以为然,谁不喜欢听张小宝说“钱,不是问题”的话?

“那……尽快去修吧。”李隆基催促起来。

“陛下,钱的事情好解决,大唐钱庄有钱,您不要里面的钱,我一直帮您运作,只说每年真正得到的利润,也不比国库少,何况当存取和借贷的储备金达到一定的比例的时候,有很多钱能够随时抽出来。

甚至是铁路也可以直接发行债券,铁路修好,火车运营,无论是拉人,还只载货,只要里面别有太多的私利,别有太多的损公之大钱为利己之小钱,很快修铁路的钱便可赚回来。所以……”

王鹃接过话:“所以,陛下您以后找小宝来,莫言愁钱,小宝什么都怕,就不怕缺钱,小宝的意思是,修铁路,会死人,父母失子,妻妾失夫,子女失父,对于一家来说,太过沉重。

我打仗之所以打得那么狠辣,就是想着震慑住别人,以后会少打仗。不打,不代表我怕,我是不舍,真逼我动手,我大唐男儿也不缺热血,凡我大唐兵临城下,举城降者,衣食之,医治之,教化之;凡我大唐兵临城下,不自开而降者,城破,必屠之。”

王鹃前面的话让李隆基很欣慰,后面的话就有点吓人了。

李隆基也晓得王鹃重视士兵的性命,给的抚恤很多,多到让个别人愿主动去战死的程度,而张小宝的狠,对外不对内。

遂说道:“有鹃鹃在,朕的大唐我忧也,不是说让日本过来二十万人修铁路了么?不够?这样,还有昆仑奴,身强力壮,朕想办法,让周围其他地方的人过来帮着修路,我大唐百姓,在一旁监管便好,然否。”

张小宝不管已往的历史怎样评价李隆基,只知道,眼前的李隆基让他很舒服,皇上嘛,得有一个皇上的样子,不爱百姓的皇上算什么皇上。

“有陛下的话,为臣将大炼钢铁,哪怕动用部分大唐储备的矿产,陛下若给臣调集百万非大唐工匠,臣立军令状,一年内,修通铁路三万里,臣不愁钱,臣只恐无人力可用。”

张小宝放狠话了,一百万的工人,修三万里路,平均是一百人一年修三里,三里,不是三公里,还不到一千五百米,一千四百米左右,一百人一天修不了四米?

李隆基可不想让张小宝立什么军令状,道:“不必,尽力便好,尽力便好,三万里,能修到何处?”

“从京城修到积利州,加上从京城修到陆州,还能修修别的地方。”张小宝算了一下,觉得还有剩余。

“到吐蕃可否?”李隆基又问。

张小宝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那地方修铁路技术达不到,您想去,还是乘船吧。”

王鹃也点头:“吐蕃真不行,而且过黄河与长江,也不可能直接走桥,要换成船。”

第552章 蒹葭到来心无端

李隆基见张小宝说无法修通向吐蕃的铁路时态度坚决,王鹃也附和,显得很遗憾。

他其实想把铁路修得以长安为中心,向整个大唐延伸,到时既可平时运货,战时运兵,他也能够到各处溜达,主要是方便,他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火车可以跑得更快。

然后他出一趟门就跟去一次芙蓉园一样,如与有敌寇边,从长安排兵,到岭南,最快时间说不定用仅十天,甚至八天。

想到高兴处,李隆基又不由得惦记起那个张小宝和王鹃躲藏起来的师傅说的另一个国家的问题。

“小宝,据传,你也知道,有个国家很厉害,那个国家除了能从陆州把炮弹打到京城,出兵速度几何,五天可与陆州而至?”

“五天?”张小宝愕然看向王鹃。

王鹃回了张小宝一个“李隆基已经很敢想”的表情,帮张小宝回答:“陛下,据说是一天,包括得到消息,下令出兵,整装武器,后勤补给,到达地点,阵线布开,并完成第一波压制性攻击。”

“难不成是飞来?”李隆基忽觉欣喜顿去,压力扑面而来。

“飞?飞哪用得上一天,臣也只是有个大概猜测。”王鹃可不敢告诉李隆基,她和小宝那时的部队快速反应速度达到什么程度,一天?一天够轰炸机炸地球另一面的国家两个来回了。

李隆基使劲喘息几下,逐渐放松下来,他琢磨过味儿来了,还能怎地?光害怕解决不了问题,加快发展才是硬道理。

到时军事真的跟不上,无法抗衡,先称臣总可以吧。

小贝也悄悄跟小远说话:“真有厉害的国家?”

“或许吧。”小远不敢确定,接着说出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当我们用小棍把一块小石子拨开,去看藏在后面的蚂蚁的时候,或许有人正想着拨开地球,观察在他们眼中如萤的太阳。”

“那月亮怎么办?”小贝开始忧虑。

张小宝见李隆基暂时没别的事了,出声道:“陛下,天已晚,陛下早早歇息,技术部正在研究一种比蒸汽机更好用的东西,并想办法提炼石油,到那时,我军战力更进一步。”

“啊,好,好啊,朕明日一早,命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提审罪官,秋闱到了,近几日你与鹃鹃好好休息。”

李隆基被刺激的已经不困了,又想不出有什么要说,挥挥手,命人把张小宝一行送出宫外。

张小宝兴致不错,还做了几样小吃,如干煸鱿鱼,铁板羊肉等等可以当成磨牙的零食来吃的玩意,带弟弟妹妹吃一顿夜宵,梳洗一番才各自睡去。

※※※※

离秋闱还有三天,张小宝与王鹃回京的消息不胫而走。

有参加秋闱的举人高兴,也有失望者。

高兴的人想一展自己的才华,哪怕状元已经被预定,也可以争夺下第二,秋闱的第二,因张小宝参加,或许会成为别人心中的状元。

失望的人很好理解,他们没打算今次考上功名,只是来熟悉下考试气氛,免费吃住一个月,似乎不够尽兴,长安物价贵呀。

更有举人竟然掐着时间,到外面游山玩水去了,属于家中殷实之人,不在乎省下免费吃住的钱。

第三天下午,近傍晚,长安附近,有组织的书院也把学生送到京城。

眼见华灯将燃,于长安城南水道上,由西向动驶来一艘大船,船上旗幡招展,迎着落日的余辉,可见上有“蒹葭”二字,登时间,码头处吵杂之声顿消。

学子们不出声,是想看看传说中蒹葭书院的人长相几何,平日里,夫子与师傅没少提蒹葭之事,使人心中不服,且欲一较高下。

三水县明明有水路直通京城,眼见蒹葭书院不走小路,而非走大道,不知怎般打算。

码头处的工人沉寂是因为第一次看到水上的大船,已往更大的船见的也不少,然,无论见过的船多少,都不比得眼前驶来的船。

以前看到的船,或行商走货,其上缆绳无数,多有磨损,或官富行在,色艳如春,或乘军列伍,漆黑似铁。

一点点欲靠岸的船,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具体不同。

“色染秋实,如叶如枝,风吹微荡,霞耀温栀。其柔而不软,其刚而不满,其端而不壮,其簇而不紧。未舞心有动,无波自潺涌,恍惚天应远,定眸身侧葱。给人的感觉就像,就像……”

一个学子帮码头的帮工们分析着来船的不同之处,说到后面,又不知该怎样形容,旁边有一个孩子,手拿枯黄的狗尾草蹦跳着过去,接着此学子的话。

“就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对,对,是这般,是这般,船上阁楼的布局怎么安排的?颜色又是怎么涂的?竟然能给人一种春华秋实的感觉,似乎走过了四季,又不曾把冷暖忘记,这便是蒹葭了。”

学子摇头叹息,他面对的不是锋芒,而是深邃,船水相和,说久远,又近前。

蒹葭书院的船就在一片寂静,和期待的目光中缓缓靠岸,停泊于码头,直到船上有人招呼,码头帮工才清醒过来,忙着抛索、撑帮。

待船停稳,一架楼梯顺下来,从船上开始往岸上走人。

蒹葭书院的学子们排成两行,一步一步,稳稳当当朝下来,眼神不偏不倚,目光清澈,不见趾高气昂,也未曾故作姿态,正如刚才看到的船一般,平和又坦然。

岸上的人眼睛盯着看,只见蒹葭书院的人脚踩棕色矮帮鞋,身穿亮灰色长袍,走路时能看到浅黑的裤子,头上的纶巾把头发束的松而不散,在每个人的胸口位置绣有浅绿的“蒹葭”二字。

等蒹葭书院的学子们全下了船,又分队乘上前来接人的马车,在嗒嗒声中远去。

“这便是名声显赫的蒹葭书院了。”一个学子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接蒹葭书院的人马车朝城门处行去,逐渐变成小点后,羡慕地说道。

“对。”另一个学子出声道:“我等还在为能否考上犯愁时,人家已经知道如何当官了,七年了,蒹葭书院凡来试科者,从未有一人落榜,也从未听说有一人辞官,唯一离开官位的一个是五年前大雪,渭水河畔,指挥百姓自救的县令,因操劳而卒。

那之后,蒹葭书院马上多了一门,通过短时间深度睡觉,恢复很多精力的课。

说蒹葭,是为伊人,道苍苍,盈在水中央。”

蒹葭书院学子的到来,让一部分想要趁秋闱考取功名的学子失去了信心,没亲眼在码头看过的学子,听人说,蒹葭书院此番来了一百多人,有他们在,必然会提高收录的要求,压力很大啊。

蒹葭书院的举人们可没工夫去管别人怎样想,被安排在状元楼后面的一处四进的院落中之后,洗澡、吃饭,稍作休息,就收到了张小宝让人送来的资料。

资料内容俱为当前河南道形势,张小宝和王鹃列出一部分设想,让他们自己去看,去完善或者更改。

举人们看的很认真,对他们来说,比起张小宝和王鹃安排的事情,秋闱也变得不重要,因为两个人需要的是,遇难能上,上之能成的人,而不是考个好成绩,一到具体事情时便抓瞎,说自己还没有适应的人。

一直看到天将明,记下资料内容,并有自己思路的人才纷纷睡去,中午的时候,张小宝带了几个厨子,过来给亲自做菜,为学子们接风。

今年秋闱的学子一共一百二十人,还有一部分在各别方面略有不足,继续在各种考验中挣扎、学习,准备参加明年的春闱。

因为近几年大唐发展的太快,很多官员跟不上节奏,所以李隆基不满意了,与张小宝、王鹃,还有十几个重臣商量下,决定换一批顶上去,所以年年有科举。

有的甚至是做事的本事行,读各种经义理解的不够,也赐个出身,去当官,不拘一格。

至于以前的官员,先去重新学习,也就是“党校”一类的东西,短则半年,长则三年,带薪,也就是不收回给他们的土地。

学成的人重新安排,学完了还是不行的人,发一笔“退休金”,养老去吧。

因此有能耐、有斗志的人不怕没机会。

张小宝也管不到太具体,接风之所以找厨子,是他不想给一百二十个学子吃大锅饭,否则他拿把铁锹,选口大锅,一百二十人的菜,一锅一道菜,很容易炒出来,以前为学本事,进去劳教的时候,没少干过这种事。

“没钱,里面的饮食真不好。”张小宝边炒菜,边跟过来看他干活的王鹃说。

“咋不好?”王鹃了解的不够透彻。

“先说吃的,让人无语。”张小宝用勺子一掂,葱花进到油中爆锅。

“吃窝头?”王鹃疑惑。

“想得美,玉米面多贵呀?一人两个窝头才多大?让人看着好像虐待一样,吃的是发糕,发糕大呀,用最差的面,只要发酵好了,外表上也看不出什么。

做饭时,什么菜便宜用什么菜,要是赶上旁边有早市,那好了,买菜钱省了,捡点菜叶,弄点粗盐,冷冻的鸡架看过没?成本八毛到一元钱一个,很多人买来为不是好品种的狗,一口锅里放俩,把菜炒熟了,最后舀一勺子地沟油,倒里面搅搅,好了,这就叫浮油。”

张小宝说话时把勺子向锅外微微一顺,下面的焦碳火够旺,呼的一下,满锅的火冒出来。

王鹃心疼道:“你就吃那些?”

“我才不吃,我尝过两顿,以后不吃了,没钱的人才吃,我偷来的钱,分给管教一点,待遇好着呢,所谓的号长算个屁,谁能教我本事,我敬着谁,教不了的敢跟我吆喝,我打不死他。”

“那么厉害,你还去炒菜?”

“我还搬砖呢,身体需要锻炼。”张小宝手上的菜炒好了,刷锅,重新放油,配菜的把菜送来,准备下一锅。

“听你说,还挺有意思。”王鹃对那里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宣传,并没亲身体验过。

“可惜你没机会去试了,在那里,有钱的是爷,没钱又不能打的,当孙子也要排队,发糕你也要分出去半个给能打又没钱的人,在里面不怕干活累,就怕没活干,活再累,能吃饱,没活时不是挨打就是挨饿。”

张小宝新菜下锅,像讲好玩的故事一样给王鹃说。

厨子们卖力气,不到两刻钟,菜齐了,八个热菜,一个汤,还有四个凉盘,端到学子们吃饭用的桌子上,学子们已经就位,就是在位置旁边站着,张小宝亲自炒菜,他们可不敢坐等。

“好了,就坐,每人最多三杯葡萄酒,白酒不准动,亲先允许我的夫人,给诸位讲话,请。”张小宝端一盘菜,放到离自己最近的桌子上,拍拍手,说道。

学子们心中轻松多了,目光放在王鹃身上,不敢直视时间太长,王鹃今天打扮过,太艳丽,晃眼睛。

“有啥说的,考试的时候,把字写好看点,答完出来,不准在里面耗着睡觉,秋寒,冷了吱声,我让人给你们送炭火,别指望我在里面给你们夹带小抄,凡是冻病的,一概扔医学院,让里面的学生练手,好了,该小宝说了。”

王鹃大大咧咧地说了一番,让给张小宝。

学子们又去看张小宝,等他说。

张小宝端起一杯葡萄酒,先咳嗽一声,道:“这个……说来话长了,吃好,喝好,干杯。”

学子们愕然间纷纷举杯。

第553章 水云子出卷难答

秋闱近在眼前,京城之中一时间变得紧张起来,似乎连呼吸的空气也与已往不同,透着焦躁与不安。

各街道上巡逻的人明显增多,酒楼客栈的吆喝声开始急躁,卖所谓各科题目的人如老鼠一般躲躲藏藏。

三水县的小船一队又一队向京城输送米粮与肉食。

商人们高兴又无奈,换成去年,可以多卖点钱,但,今年据说张小宝放话,谁敢把物价提高的幅度超过百分之十,便别怪他不客气。

传言真假与否不知,本着宁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的思路,长安的商人们暗中一边流泪,一边控制着价格,随着进货成本价钱的起伏不断,及时调整卖出货物,或者是租赁房屋的利润涨幅程度,维持在百分之九点五到百分之十之间。

“我没说。”听到消息的张小宝,面对长安商人小心翼翼控制利润额外增长的幅度时,显得很委屈。

“你当你说了呗。”王鹃刚从准婆婆和母亲那里回来,手上拿了不少的绒线,她分到了给三个弟弟妹妹织围脖的任务,让张小宝帮忙撑着线,她好绕成球。

张小宝两个胳膊抬着,配合王鹃小幅度地来回移动,绒线刷刷地往下掉,说道:“我为什么要说,价格涨起来也是临时的,还能涨到什么程度?利润溢出百分之三十到顶了,消费需求量摆着呢。

学子们的食宿全由我们供应,我又从三水县运来东西,我用得着亲自站出来威胁人家么?我还没这么下作。”

“那你去澄清一下,在报纸上。”王鹃给出主意。

“我澄清的话会让人误会成鼓励,他们敢把利润的增幅提高到百分之一百以上,不行,我得找到传出消息的人,若为商人,我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