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冷了。”挥手的人等帐篷中的女子全部走掉,眼睛盯在微微晃动的火苗上,说出三个似乎没有什么含义的字。

“牛羊和马匹也冻死很多,雪如果一直下到明天早上,估计死的人也不会少,雪小了冷,雪大了……过两天会更冷,路也走不动。”

旁边那人好像能理解先前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被寒风抚摩过的脸上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

先前说话的人低下头,过了一会儿,火堆中的柴火突然发出噼啪的声音时,这才重新抬起头,眼睛看向前面,那正是朝南的地方,说道:“唐朝靠北的地方想是雪也不小,还有河北道北部,积利州说不定冰封的很厚。”

“那又如何?离我们最近的是丰州,换成十几年前,或许一场雪下来,能死上不少人和牲畜,与外界的联系会中断,但如今不用指望他们出太大的事。

大唐救灾从来都是军队先行,丰州的军队名义上归本地州府的人来管,实际谁说的算你我明白,张王两家的货物提供能力,哦,他们叫物流的本事那不需要再进行考验。

前年,我记得前年,也有那么一场大雪,几乎全落到丰州,结果怎样?丰州城中的超市在半个月之后,不仅仅粮食充足,而且还有新鲜的黄瓜和西瓜卖。

这是在向长生天挑衅,平时路好走的时候,最少也得一个月才能运送一回物资,下雪封路的情况下,非要半个月把货物送到,其实我懂,他们在告诉我们,无论何时,只要大唐向我突厥动手,他们就有能力把物资用想象不到的速度送过去,正如当初的翼州后勤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说这话的人心中非常不愿意承认张王两家的物流速度,可又不得不承认,语气中有着佩服,更多的是无奈。

先前出声的人抿了抿嘴,再叹息一声,道:“是呀,翼州后勤营,开供给之先河,只要他们还在,无人敢掠其锋,半个月把物资送到,他娘的谁能想到他们用的是狗,狗能拉货,就能拉人,要是现在他们找到我们的位置,运一万军士到此,凭借狗在雪地上的速度,我们想跑也跑不掉,骑兵更是连马蹄都抬不起来。”

“既然知道,就不必指望积利州那里会有什么损失,张王两家的人早已习惯面对各种困难,按流传下来的说法,他们就是纸鸢,在逆境中飞翔,遇强更强,阙特勤,实在不行,我们回吧,认个错,李隆基不会杀人。”

被称为阙特勤的人身体不由得一哆嗦,闭上眼睛,又是一声叹息“啊……默棘连,你怕了?回去,回去还有突厥了吗?张小宝那个该死的孩子所用的治民之策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会让李隆基把我们突厥人全分开,放到大唐的一个个州府去,吐蕃已经在做了。”

默棘连没有马上回答,到锅中舀了一碗酒,闻着那熟悉的味道,仰头喝尽,返出一个酒嗝来,又用刀在另一个火堆的架子上割下一块烤的略微有点焦的羊肉,吃到嘴里,吧嗒两下觉得不是味儿,这才说道:

“怕,真怕,我怕张小宝和王鹃在河北道北部腾出手来,带上兵跑到这边,到时可就不是我们回不回的问题了,而是需要付出多少条生命,多大的代价才能回,我不认为他们两个在杀人的时候会害怕见血,从而下不去手。

破肉,一点盐都没有,我们的茶也没了,再过段日子,估计就是酒和烧火的东西也会用光,你敢去像以前那样掠夺?估计人家正等着咱们呢,你没见识到火炮的威力,我是亲眼看到过,如雷般的响声过后,一地残肢。

在天上飞的人,随便对着粮草扔下一个火把,救还是不救?我们指挥的将领总不能四处奔跑,在躲避空中攻击的时候还能继续指挥吧?”

默棘连的话音刚落,帐篷的外面先是传来脚步声,接着一个汇报的声音也跟着响起“报,本部各圈中又有六千二百三是一只羊被冻死。”

“知道了。”默棘连回了一句,又转过头来看向阙特勤。

阙特勤一瞬间苍老了许多,眼角也流下浑浊的泪水,瘪了一会儿嘴,发出呜呜的哭泣声,又点了两下头:“等天明,召各部首领过来,商议回去事宜,到时我留下,生在长生天下,死在长生天下。”

“不可,你要是留下,李隆基一定会发怒,认为你在和他较劲,到时会杀我突厥人的。”连忙劝道,他是不想看着阙特勤这样死去。

“那我再多活几天,去看看李隆基,看看大唐的京城,或许还有机会见识下张小宝和王鹃。”阙特勤顺着默棘连的意思说道。

……

冬天里的这场大雪可不是专门下给突厥与大唐的,连带着新罗和日本也感受到了冻的气息。

日本怎么过的李隆基不清楚,但新罗的事情他却知道一点。

身子泡在温泉当中,体验着这种舒适的时候,脸上没有丝毫高兴的神色,手中的那封信以被水打湿,他还是看了一遍又一遍,随后对着刚刚点好沉香的高力士愤怒地说道:

“你是怎么教导你的儿子的?朕给他们准备了一个汤池,想让他们过来泡泡,他们可好,大冬天不好好在积利州呆着,非要去找突厥人,路途遥远,危险难知,要是出了事,朕……朕就惟你试问。”

“是是,臣知罪,陛下所言级是,臣教导不严,臣这便派人寻找。”高力士连连点头。

“派人去找?笑话,能找到他们才怪了,等他们回来,朕绝不轻饶,到时谁来求情也没用,朕要罚他们一个月不准离开京城,天天给朕做饭,恩,一个月,还要他们天天泡汤池,看他们还敢不敢了。”

李隆基气呼呼地说道。

高力士继续点头:“是,是,要罚,必须罚,不敢了,臣估计他们一定不敢了,尤其是泡池子,怪热的。”

“不敢就好,朕听闻新罗百姓今年过的不错,有没有新传来的消息?给朕说说。”李隆基面子有了,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他相信两个人能够平安回来,又问起新罗的事情。

“是,臣这就与陛下说,新罗的百姓日子好过,粮价一降再降,如今斗米只需四文钱,尺布更是一文都不到,还有冬天雪大,那里的百姓家家用好木炭,几乎不要钱,比起我大唐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高力士笑着对皇上介绍情况。

李隆基的脸上也露出笑容,他知道那粮食便宜并不是因为大唐降价了,大唐的米依旧是五文一斗,是当地的农户种了粮食卖不出去,不得不降价,否则手中无钱,买不到其他生活必需品。

至于那木炭,当然是新罗的树烧出来的,张王两家负责此事的人用大量的奢侈品把新罗地方的官员贿赂了,允许他们在当地使劲砍伐树木,同时在当地招募劳工,烧出来的木炭,一部分运回大唐,一部分在新罗直接当成工钱发给干活的人,数量多,干活的人就算非常便宜地卖掉,也有很大的赚头。

新罗不去阻止,等待的就是亡国。

“若非是张王两家的人与朕说,朕还真不知道树木对一个国家那样重要,早知如此,就不让人使劲开荒,竟然还和泥石流、洪涝、干旱有关系,长江黄河的源头,还有各支流得植树,不知新罗那里最后会变成什么样?”

“陛下,臣估计会灾害不断,到时不能等逼及了他们来打,需要先把他们的百姓通过各种借口弄到大唐,此事小宝应该会有安排。”

高力士也在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兵不血刃就解决一个大问题。

第466章 邀人赴宴出善心

坐在长丰阁的三楼,李东的心情非常好,闻着杯中美酒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赚钱了,赚大钱了,赚的还是唐朝的纸币,拥有唐朝的纸币,以后能够在唐朝买到许多唐朝商人不卖过来的好东西。

“木县令,今年县中的百姓日子过的不错吧?”

李东轻抿一口杯中酒,透过敞开的窗户,看向外面还在稀稀疏疏飘下来的小雪,说了一句。

其称呼的木县令是坐于其对面一年有四十许的人,听到他的声音,任凭从窗户吹进来的寒风拂过脸颊,露出两颗黄牙,连连点头。

“不错,何止是不错,上面已经提出让我升迁的事宜,却被我推掉,别处再好,也不如紧临交界的地方,今年一场大雪下来,县中的百姓无一户房屋倒塌。

要说大唐确实厉害,卖到我新罗的工具,但凡铁制的,那钢口就非同一般,尤其是用来锯树的长锯,哗哗几下,一抱粗的树眨眼便断,有了木头,家家翻新房屋,好着呢。”

木县令说着说着,似乎想起什么好事情,笑的眼睛都快眯到一起去了,同样端着杯酒,脑袋微微摇晃。

李东也跟着露出笑容,没端杯的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根新鲜的黄瓜,放到自己的眼前左看右看。

“这就是技术,如黄瓜,大唐早已能在冬天种植,我新罗今天才开始照学,不比以往,那时大唐封锁的厉害,但现在大唐稍微靠北的地方几乎全有人种植,再想保密可不成。

唯一让人憋屈的是,冬天种黄瓜易学,那炼钢之法却是找不到机会偷来,听人说,上个月有人找你,商议在本县建一冶炼作坊,你可得派人去好好看看,如能学到,更是大功一件。”

说起技术方面的事情,李东再一次感受到了大唐纸币的好处。

自从大唐纸币出来,再想到大唐买好东西,必须要使用大唐的钱,以前铸的铜钱根本无用武之地,治病的药材,好料子的衣服,精美的玻璃制品,细腻的陶瓷器,想买必须得拿出来大唐的钱。

明明是大唐的钱与新罗的钱有一个兑换的比例,但想要直接用新罗的铜钱去换大唐的钱,大唐还不给换,只能把货物卖过去,方可得到大唐的钱。

问题是新罗能卖的除了木炭就只有几样金属,大唐还使劲压价,加上收去的两成关税,赚点大唐的钱不容易。

自己也是因为在交界的地方与大唐的人比较熟,这才知道大唐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从而最先发现商机,提前赚一笔,其他的商人却不是这样容易。

或许是心有灵犀,木县令也想到了此事,看了眼桌子上的西瓜,舔舔嘴唇说道:“李东家,黄瓜好种,可西瓜还要从大唐买,听长丰阁的人说,今年冬天只是从大唐购买西瓜就花掉不少钱。

得想办法弄到玻璃才行,最好是玻璃的制造技术,李东家,你说我们多找商人,联合起来凑集钱财,买通大唐负责制造玻璃事情的官员怎样?我就不相信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

李东一时陷入了沉思当中,不等他说话,木县令又接着道:“要说大唐确实对我新罗不错,把粮食便宜卖过来,比他大唐本地还便宜,这就是大唐的礼仪,还有布帛,可他们为什么在买木炭的时候不拿大唐的钱来买呢?”

李东微微颔首,确如木县令所言,大唐的商人过来合作用土地,砍伐树木烧炭,却不给大唐的钱,只是发给干活的人大量的木炭。

寻常的百姓,甚至是买卖做的不大的商家,别说是使用大唐的纸币,就是见都不曾见过。

“李东家,你说凑够一百万贯,能不能买到制造玻璃的技术?一旦弄来,到时候……”木县令脑海中出现了自己躺在玻璃山上的一幕情景,对李东说着。

不等他说完,李东就笑了,“呵呵,木县令,醒醒,别做梦了,玻璃,你知道玻璃哪出的?陆州,离大唐京城很远很远的陆州。

他们宁愿从远处送到大唐各地,承担路上船只与车辆不稳所带来的损失,也不把造玻璃的地方在大唐多设几个,还不是为了保密?

你拿着一百万贯找过去,估计刚拿出来,就会让人抓住,换成别人的买卖,或许还能通过大唐的官员去施加压力,比如工部过去询问,从而得到秘密,张王两家的买卖谁敢去?去了不是奸细也会按照奸细来审,何况现在的工部就是张家的家主张忠。”

“那怎么办?”木县令被说的一腔热水凉下来,沮丧地问道。

“忍和装,看看日本,他们就懂得忍与装,离着大唐明明比我新罗还远,却能装成孙子,刻意去讨好大唐,还不是想让大唐疏于防备,认为他们没有威胁,好骗取技术?”

李东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想要获得好的技术,只能等待大唐赋予,不能露出任何一点的野心。

木县令用鼻子呼出热气,咬咬牙,道:“我懂了,等明年开春的时候,大唐的几个工厂建在本县,我会选机灵的人过去干活,多看,多听,多想,少问,让大唐人觉得我们笨,好放松警惕。”

“恩,如此就好,吃,以后要多去去离这里不远的水云间或碧海银沙吃饭,那里大唐的商人多,或许能听到有用的消息。”

李东说罢便不再提此事,低头吃喝起来。

正如二人说的那样,新罗的百姓房子修的不错,无数的木柴被砍伐,天冷的时候不必担心挨冻。

可种地的百姓在住了好房子的时候,心情并不好,今年的粮食卖掉,所得的钱财比不上去年的一半,如果不是大唐的人过来招工干活,估计年都无法过去。

等活干完了,是不是除了家中的地被征用的人之外,其他种田的人全被饿死?

在这样的想法支撑下,种地的百姓觉得今年的冬天更冷了,从里到外的冷,不知明年怎样。

几天的时间悄然流逝,在新罗有人高兴有人愁的时候,张铁带了一个人找到李东,于碧海银沙酒楼设宴。

为了让李东吃好,刻意弄了一个鸳鸯锅,一边是清汤,一边是辣的,为数不多的辣椒拿出来一部分,当然,都是辣椒皮,没有籽,籽还要用来种。

李东一见红彤彤的东西,惊讶不已,鸳鸯锅他吃过,用的是山上的一种东西,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出来足够的辣味,却不曾见过红色的。

“这是……”李东举着筷子,想要尝一尝,又没有那种勇气,疑惑地问张铁。

张铁以实际行动来回答李东,夹起一卷薄薄的羊肉,在辣味的锅中轻轻涮了涮,只几息便拿出来沾沾碟子中的调料,放进嘴里美美地咀嚼起来。

“啊……爽,李东家尝尝,这是我大唐司农寺新琢磨出来的东西,美味非常,只是数量稀少,如人参一般,难得,实在难得。”

张铁一副真诚的样子,好像真的是司农寺弄出来的。

见有人试毒,并且闻着味道还确实不错,李东也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卷羊肉在锅中摆弄两下,随后也不沾调料,直接塞到口中。

“嘶……呼……咳咳咳!辣死我了。”李东没吃过辣椒,一口下去不小心呛到鼻腔里去了,眼泪登时流下来,嘴里抱怨着,手却不停,张大筷子,一次夹三卷羊肉,再放进去涮,迫不及待地吃到嘴里,边嘶溜边把羊肉当成仇人使劲咬,一副过瘾的模样。

“还成吧?”张铁关切地问道。

“成,成,果然比人参好吃,可有种子?”李东被辣椒给征服了,越辣越想吃,恨不能把鸳鸯锅辣的那一面的汤端起来往嘴里灌。

“没有。”张铁回答的非常干脆,见李东露出遗憾的神色,连忙转移话题,给其介绍自己带来的人。

“李东家,这位是淮南布行的宋东家,专门做布帛生意,家中钱财无数,货卖淮南一路,更有人不远千里前去求购,于当地善名远播,是个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的大善人。”

“幸会幸会,原来是宋大善人。”李东不得不停下猛吃的动作,表现出应有的礼节。

被张铁介绍的宋东家有点发福,脸圆圆的,总是带着一副笑容,似乎他不笑也像笑,跟弥勒佛似的,慈眉善目,长的很有特点,一看就和气。

说话之前脸上的肉先是动动,接着声音才出现“李东家,久仰大名,今日一见,乃知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

“好说好说,都是别人以讹传讹吹捧的,不知宋东家到此……”李东还没幼稚到看别人的样子来判断虚实的程度。

“自然是有事要做,若非说行善,那得天打雷劈,还是求财,我想在新罗多寻几处地,专门种植白叠子,雇原来农者,给当初各种所得三倍工钱,还需有人帮忙牵线搭桥。”宋东家很实在地说道。

第467章 贪心不足新办法

“果真?”李东听明白了,竟然是给自己新罗送好处,淮南布行的人?一定与张王两家有关系,不然不会被张铁介绍过来。

“自然不会骗李东家,只是新罗田地众多,有人更是死把着不放手,若一片地用来中白叠子,中间突然出现几个种水稻的,那排出的水岂不全流到白叠子的地里?”

宋东家还是那副憨厚的模样,眉宇间更有忧色,低头看看酒杯,再抬起头来时用求教的样子向李东问道:“常闻李东家于当地还颇有办法,不知能不能帮忙想个万全之策?”

李东在宋东家说出来给三倍正常收入的工钱时已经想要满口答应下来,此时听到对方心虚,心思便活络开来。

“这个……宋东家,要说帮忙,我定然不遗余力,可……哎……宋东家问问张管事就知,新罗也不是说李某说的算,远了可无能为力,要说临近的泥河县,还是能帮忙搭个桥,只是搭桥,那县令姓木,为人贪婪,要早做准备才好。”

“能联系到木县令?哎呀,李兄,那我可要多谢了,李兄也别叫我宋东家,就叫我名字,宋乾,如此要李兄多多费心,哦,李兄稍待。”

宋东家那眯眯的小眼睛突然睁大,目光闪烁,好像看到了碗那么大的珍珠一般惊喜,话音顿住,又匆匆跑到门口,对外面的人吩咐了两句,这才重新坐回来。

不大会儿,有人敲门应声而入,递给宋乾一个盒子。

“李兄,且看。”接过盒子的宋乾把盒子推到李东的面前,笑着说道。

李东也等的心急,他知道对方要给他好处,却不清楚是什么,此刻看到盒子,有点忍不住地伸出手,拇指在扣上轻轻一顶,啪的一声,盒盖翻起,登时间,光芒四射。

“这,这……”李东被盒子中的东西吓到了,一时不知如何称呼,从形状上看,分明是个桃子,不小,红黄两色,光一照美得眩目,像玛瑙又非玛瑙,如翡翠却也不是翡翠。

“这是玻璃桃子,制作困难,十分珍贵,当然,对李兄来说就不算什么了,李兄家财万贯,还看不上眼,小玩意,看着好看便成,待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宋乾那真诚的笑容中又带了一丝的腼腆,似乎送出去的玻璃桃子真不值钱一般。

张铁在旁边看,到是认同宋乾的说法,玻璃桃子确实不值钱,可张王两家做的也不多,没有太大作用,只为观赏,还不如玻璃窗呢。

于是也跟着点头。

李东不清楚,看到玻璃中有两种颜色,还是桃子形状,一下子想到作用,如果谁做寿的话,拿出来,那面子可就大了,估摸着怎么也得有千贯,非是小数目。

伸出手去小心地在桃子上碰碰,松口气,再看向宋乾的眼神已便得不同,宋乾,好名字,送钱嘛。

“呵呵,宋兄说笑了,此物难得,想是多有破费,受之有愧,有愧啊,方才说到哪了?哦,想起来了,看我这记性,找木县令,好说,明日此时、此地,必然把木县令邀至。

还有那占用地种白叠子,不必非要三倍价钱,听为兄一句劝,如今我新罗种地的人日子不好过,只按照前年收成多少给出工钱,就有人抢着干。”

似乎怕对方不相信,李东还给分析起来“现在粮贱,就算年年丰收,赚的钱也不如以往一半,万一遇到年景不好,更是会把种粮的人饿死的,给他们一个稳定的事情做,谁会不答应?是吧?”

“那,那万一有人不松口,地不出让呢?”宋乾还是有忧虑。

“不让?不让就动武,别说是地占了,就是他们的方式碍事,也要拆,寻死寻活的没用,该拆必拆,宋兄毕竟也是为了更多的百姓考虑嘛,想是木县令也会如此想。”

李东笑着给出主意,听得宋乾和张铁连连点头,表示佩服。

宋乾激动地搓搓手,给李东倒满酒,端起杯来“李兄,兄弟先干为敬,此事若成,并且不会有当地百姓闹事,少不得要跟木县令多多亲近,李兄是自家人,客气话就不说了。”

“干,明日,千万别忘了。”李东仰头把酒喝尽,又看了眼玻璃桃子,心情更是愉悦。

三人尽兴而散。

望着脚踏七星步,手摆五行拳的李东坐进车中离去,宋乾微微摇头:“新罗有这种人,不亡才怪,自己得了好处,便不管百姓生活,呵呵,我们轻松多了。”

“亡了好,记得明天那个木汤来时,选地方一定要先选有地边住家的房子所在,接着选良田,剩下边角破地暂时留着,以后再说。”

张铁冷笑着说道。

宋乾点点头:“那房屋拆了要不要给钱安置?”

“给,但不要直接给到每一户,按照我大唐拆迁补偿,只给出五分之一就很多了,交到木汤手中,让他分配。”

“让他分配?他不会贪?”

“就是让他贪,到时想办法把真正的补偿数额告诉给被拆的百姓,让新罗民心尽失,还有,土地能种白叠子,新罗还有山,山上有不少药材,把山买下,让人上去寻找药材,寻完药材把山羊弄上去养。”

张铁又想起小公子计划中的安排,说给宋乾听。

宋乾一愣,不解地问道:“套养?”

“套什么养?大的木头砍伐掉烧成炭,还有小树呢,还有护住泥土的草皮呢,雇人挖光会师出无明,让对方警惕,放羊就不用担心,山羊这种东西好,吃树能把下面一圈树皮啃光,吃草刨根,到时让新罗除了白叠子以外寸草不生。”

张铁说着说着,声音变小,有些心悸,想到以后新罗的样子,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

翌日,李东果然把木汤找到往这边来。

“木县令,还记得昨天晚上与你所说的话么?这次是个机会,解决种田百姓粮贱日子苦的机会,只要把事情谈妥,以后县中种田的百姓就再也不会为粮贱而发愁,你的政绩更大。”

车行路上,李东怕木汤把昨天晚上的话忘记,又再次提醒。

木汤连连点头:“记得,放心,知道怎么做,不就是帮他们把要的地让出来,还有免掉他们十年的租子么,我担心免了他们的租子,我县中的收入会支撑不过来,除非我马上离开,但我又……又……”

“你又舍不得,我懂,不是我说你,你这本事可不行,还得学,等有机会让大唐把那个大富翁游戏弄进来,你只要能进顶级前一百名,再处理起这等事情那可轻松多了。”

李东一副教导的口气对木汤说道,不等木汤询问,又接着道:“木县令,要说经济一道,你可不如我,承认吧?”

“承认,可……”

“承认就好,免租子县中的钱,哦,叫财政怎么会少?他们种出白叠子不管是在当地做成东西,还是运走,得拿出一笔运费吧?到时你可以收咱们新罗物流行业的税,这是钱不?”

“是,是钱,我先前不曾想到。”木汤点头。

“百姓帮忙种田,赚的多了,要不要买东西?没有种粮食的地,自然就要买粮食,收入稳定,自然要买其他的货物,上哪买?自然是本地的商铺,商铺自然赚了钱之后交税,他们交税,自然……”

“自然县中财政就有钱了,应该比以前更多,以前那点租子根本不算什么。”木汤听着李东一口一个“自然”,也跟着说道。

“哎……这就对啦,要不说你怎么还得学,若是换成张小宝,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做,那可是……那可是,你说张小宝干什么去了?最近一直没听到他的消息,前段时候说被刺杀,把我新罗折腾一番,现在没信了。”

李东说着说着,突然就说到了张小宝身上,刚才的兴奋劲一瞬间消失,他总觉得张小宝不会那么好心,就比如修路的事情,一百万贯拿出去了,到现在修的路,估计也就二十万贯的花消,剩下的八十万贯怎么也要不回来,合同写的清楚。

还有后拿出来的五十万贯通河钱,河通上了,宗室那里来人终于是把事情说明白了,收关税的时候大唐没出一文钱来通河,原本是大唐要出钱的,如果当初不阻止,岂不就省下不少钱?

“张小宝他有那个好心帮我新罗?派那个叫送钱的人来种白叠子,你说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想着想着,李东就开始嘀咕上了,又好像是与木汤说。

木县令一哆嗦,他非常不愿意听到那个名字,心中已经不只一次抱怨,抱怨大唐的李隆基为什么把张小宝和王鹃派到积利州,真要命啊。

自从他二人到来,需要时刻防备,尤其是华山论剑之后,已经在边境派驻三万兵,就算这样也无法安心,士兵一多,闹事的也多,管起来是难又难,驻扎在本县的士兵足有五千,平时还要去讨好人家的将领,管住手下才行。

“按理说,既然没有抓到刺客,也没确定是我新罗刺杀,放在边境上的兵和在海中的炮舰应该撤了才对,还放在那里做什么?”

李东又嘀咕了一句。

木县令咽了口唾沫,紧张道:“不,不会要打我新罗吧?”

“你见过要打别人之前先给别人送粮草的?我估计是日本,弄不好他们两个人想对日本动手,谁让日本离的远,不好控制,或者是李隆基不放心他们二人,派兵到这看着,他们又不想妥协,所以炮舰也放在沿海,对,我估计是如此,等到地方隐讳地问问。”

李东想到了一个原因。

木汤再次点头。

临近中午时,双方见面。

宋乾非常热情,酒席刚刚开始便让人拿过来几样漂亮的玻璃制品,接着还送给李东和木汤一人一千贯的招待券,可在水云间和碧海银沙使用。

这个可不是花消多少顶替多少比例的那种,而是能够直接当钱,全额支付的。

席间更是对木县令多有奉承之言,把未来的美好介绍了一番,把拆迁的事情也阐述了一遍,又提高以后泥河县农、牧的联合发展,以及木炭出口前景。

木县令听的是两眼放光,尤其是在知道拆迁的钱给自己,然后由自己分配之后,那两眼中已经充满了大唐纸币的图形。

又隐晦地询问了一下张王两家与大唐皇帝的关系,让张铁和宋乾记在心里,觉得可以告诉给小公子听,顺着这个意思做点什么,于是在回答上就开始语焉不详,既不说是,也不否认,态度非常暧昧。

一顿饭吃的可谓是宾主尽欢,临离开之前,木汤站在门口,对送出来的宋乾,支吾着问道:“宋,宋兄,那个,啊,那个什么,什么时候拆迁比较好?我,我回,回头安,安排。”

“不忙,早着呢,开春之前把地腾出来就行,和以前春耕一样,稍微早一点就好。”宋乾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

“那成,我安排。”木汤答应道。

等着两个喝多的人离开,宋乾脸上堆满笑容,对张铁说道:“开春之前搬,那天也冷啊,种白叠子可种不了这么早,小公子他们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快过年了。”

“估计年前回不来了。”张铁不确定地说道。

……

临近春节,大唐凡是靠北面的地方突然天气变得晴朗起来,就连着原来突厥的地方也是浮云悠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