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大唐-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了不算太长时间,张铁的团队与李东的团队坐在了谈判桌的两端。
最后一次谈判,涉及到了很都具体的事情,不像最先时候那样新罗只考虑分成,故此,时间用的有点多,从早上开始,中午吃过饭,到晚上太阳落山,再吃饭,再休息一会儿,然后华灯闪耀,启明星到天中的时候,疲倦的众人终于是把事情落实下来。
关于分成,没有丝毫变动,铮铮建筑出钱一千万贯,在积利州那里往新罗修,占八成,等修好之后新罗的人占两成,新罗商人这边,一百万贯必须一次到位,从新罗开始修,同样占两成。
这个事情解决,没有人提出新的问题,另一个是修在新罗这里的路的走向,按照李东的想法,那是应该拐弯的,这样能够方便出钱的商人。
但张铁等人却是非常大方地提出,路不拐弯,而是在边界的地方开始,修出几条岔路,直线通过新罗出资商人的店铺,在修的路两边专门建几个用于摆放摊位的地方。
这摊位就归此路有着出钱商人的店铺来管,或租赁,或卖掉那就是他们的事情,别的人不准在路边没有摊位的地方摆摊。
对于这点,如果费用不够的话,铮铮建筑会出一部分钱,一定把所有的路给修好,到时新罗可以在路上设卡,收取关税。
此方案由张铁提出来之后,李东等人几疑在梦中,什么时候张小宝如此善良了?考虑的实在是太周到了,太舒心了,自己等人都不曾想过还能同过路边的专门修出来的位置赚钱,如果不是因为张小宝有前科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个大善人。
事情一定下来,新罗的商人就非常痛快地筹集到一百万贯,第二天送到张铁的手中,其中有五十多万贯是大唐纸币,新罗自己的货币体系还不完善,以前用大唐的铜钱,如今也敢使用大唐的纸币了。
他们也正在学着大唐的办法,要弄出自己的钱币,不想继续依靠大唐,否则容易出问题。
这次出钱,就是先实验了一下,新罗不敢学大唐的样子做纸币,怕被大唐造假,但他们弄了一种合金,具体是几种金属保密,各金属的含量也保密,如此一来,体积和重量就成为了检验真假的办法。
占这回交易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相当于大唐的十万贯。
但是在兑换的时候,因为大唐占有技术优势,所以比例较大,新罗的十文可换大唐的一文,具体购买力不好计算,涉及到了人力价钱和成本价钱,以及两边受技术影响后产生的货物价值不对等因素。
李东曾经大概地计算了一下,觉得新罗还占便宜了,从购买力方面来看,新罗的钱本不值这些。
修路的事情解决之后,张铁非常大方地又卖了一份技术,关于纺织和养蚕方面的,等着新罗的人熟悉之后,也可以做出好看的丝绸,从而不用继续依靠大唐。
李东把这个技术交给与他联系的新罗宗室还立了一个大功,想着等技术逐渐掌握之后,把本国的货币价值提高,在买卖上占便宜。
听到李东偶尔透露出这样的想法,张铁心中有点担忧,安排一下修路的示意,找到张小宝和王鹃,把事情说了出来。
“小公子,小娘子,就是这般,是不是得想点办法?不然新罗的货币值钱了,那对我们来说就赔了。”
张铁知道自己本不该给小公子和小娘子提意见,可他还是忍不住说出来。
听了张铁的话,张小宝突然忍不住笑了,笑声越来越大,最后用手捂着肚子,躺在那里打滚。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还有这么傻的人,提高货币价值,那他内部是通货膨胀还是购买力上升?哈哈哈哈,我不行了,肚子疼,鹃鹃,你掐我一下,我真要把肚子笑破了。”
王鹃也是抿着嘴笑,对张铁说道:“知道你忠心,但不用为这种事情担忧,新罗是活腻味了,喊敢把货币跟我大唐的货币对接,知道你家的小公子是干什么的吗?
算了,跟你说你也不懂,此事就当没发生,把路修上,质量一定要保证,哪怕是给新罗修也不能掺假,从而弱了铮铮建筑的名头,去吧。”
张铁得到小公子和小娘子的保证,心中踏实多了,哪怕他弄不明白为什么新罗的钱与大唐的钱进行兑换就能让新罗受到损失。
“恩,小公子和小娘子是很厉害的,先不管别的事情,把路修好,然后让新罗人自己主动连通河道。”
第453章 属地百口人难寻
达成协议之后的铮铮建筑在新罗商人的面前展现出了其独有的效率,由一千人组成的施工监督队伍在短短一天内到达各自的监管路段,也不知道他们前些日子藏到哪去了。
因泥河与浿水连通施工打架的新罗人停止了肢体接触,开始接手修路的活,不需要他们看懂图纸,只要他们有力气,能听懂监工说的话就行。
无数的沙石从河中淘出来,从山上敲下来,堆积在以前那条小路的两旁,各种工具发到新罗人手中,一袋袋的水泥如天降般地运到地方。
在新罗商人期待的目光中,鞭炮炸响,祭奠过土地神,施工正式开始。
“这里,那里,还有这,要修成水泥路,连接水泥路的是沙石路,不是我们舍不得水泥,是全修成水泥的路,一者费用不够,二者马不等走到地方,蹄子就会磨烂掉。”
施工现场,张铁耐心地对李东解释为什么不把路全修成水泥的那种。
李东还真不清楚,听张铁的话,恍然,略微沉吟下,道:“那进到里面的各岔路是不是能修成水泥的?”
“这个自然,李东家不必担心,我铮铮集团修出来的建筑绝对保证质量,此时积利州一方的路想是也修起来,李东家可派人前去查看,按计划,半年内合拢。”
张铁一副专业人士的模样,展开图纸,圈了几个点,又讲起细节。
李东不清楚铮铮建筑的真正实力,无法估算出完工的时间,反正往日别人把铮铮建筑传的神呼其神,应该不会差。
“半年,给我十个半年我也无法按照图纸上说的那样修出一条从积利州连通新罗的宽敞大道,可路不修还不行,与新罗无关,我得把积利州连到大行城,那里的路不好走,还有一条江。
鸭绿江,绕过长白山,现在叫太白山,向西北去可通蒙古,朝东北能至黑水都督府,即便逆流而上费劲,也可把两地的资源顺水送到积利州。”
等待着别人前来刺杀的张小宝摊开地图,与王鹃研究战略布局方面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积利州配合新罗同时施工的原因,根本不打算修一条好路通过去,只是别人看不出来而已。
王鹃看着图纸上张小宝刚刚弄好的一条条线和注释,叹息一声说道:“你这是不是职业习惯?原本是为了解决两条河连通有人阻碍施工的事情,结果到你手里,又变成这么大的布局,要不是知道你不会骗我,我真以为你在给我画大饼,你这种人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顺势而为嘛,你说陆路修不过去,到时候咱们的人从北美洲回来,带那么多的农作物,种在黑水都督府以及我们那时的黑龙江一方,运不出来,还不得全烂在地里?
我又不是为了政绩随便糊弄的官员,我得给整个东北地区打好基础,以后的新农作物亩产提高多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利益最大化,咱们统领河北道北部,那就要当成一盘棋来下。”
张小宝说的很认真,大手往地图上一划拉,整个原来的东北三省包括人家朝鲜和俄罗斯的地方全给罩进去了。
“看把你能的,还统领整个河北道北部,你就一积利州刺史,等吧,等到我们那么多的工匠把整体工业基础搞上来,就开始修铁路,找头脑灵活的工匠,让他们多学学识字,好形成一个体系,组建专业的学院。
中医方面不能丢,很多药理还是不错的,我们那时就逐渐发展起来,西医也要向现在一样,融合,以后不存在中医和西医,只有一条如基因基链那样的相互影响交融的医学体系。”
王鹃说着说着,眼中充满了向往,脑袋靠在张小宝的肩膀上,享受着河面吹来的轻风。
张小宝略微调整下姿势,让王鹃能靠的舒服点,抬头看看天“把水云交来,飞到建安看看,带回小贝他们的信,这段日子没看见水云,不知又做什么去了。”
“听张鹰说,水云这个样子是有了心仪的对象,咱猜猜它会不会成功?找到的伴侣长啥模样?”
“一个脑袋俩翅膀。”
“有一只鹰那么大是不是?”
“你感觉出来了?放心,绝对不会长成小鸡。”
“流氓,说水云呢,你再把那肮脏的东西往我手边凑,我就给你捏下来。”
※※※※
“石伯伯,本官,哎……我跟你商量个事好不好?你把还留在这里的人都找来,我出钱给你们配备好的工具,带你们走向富裕。”
曾经的建安都督府,如今的建安县,小贝终于是安顿下来,一百个孩子分成拨,就地取材修缮房屋,条件十分艰苦。
小贝找到放牛的孩子,看到他家中还有七口人,加上因她到来躲避的其他人,估计一共能有三百多口,这点人比起积利州一营县、二营县等县来说实在是太少。
即便是少,小贝也见不到面,只有姓石的一家,因主人倔强没有搬离,小贝今天找过来,想跟对方商量下,把仅有的人聚集到身边,建设地方。
一大早,把昨天抓到的几只野鸡拿过来选选,挑出两只最好的,学着哥哥当时做叫花鸡的样子给弄出来,趁热装进篮子,跟小远一起扛着找到这家。
她原打算摆摆身份,后来想到小远反感她总是装腔作势,干脆实在点,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便可。
其口中称呼的石伯伯看不出年龄,这个姓还是护卫在查看地形的时候从一个躲在不远处的小娃子口中问出来的,那小娃子吓坏了,护卫没敢抓住带到小贝面前,怕给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石老头此时正用一种慈祥的眼神看着小贝,脸上粗糙的皮肤如田间的垄沟一样皱皱着,挽起来的头发又细又松,一身粗麻布的衣服上打了几个补丁,如树根的手臂上青筋突起,灰褐色的指甲一个棱一个棱的。
听到小贝的话,伸出手来摸摸小贝的头,把脸笑成一个挤在一起的疙瘩,眼睛都快被挡住,对小贝说道:“听男娃子叫你,你叫小贝?”
“恩呐,就是小贝,石伯伯,我给您带了鸡,叫花鸡,可好吃啦,您尝尝,尝好了别忘帮小贝把其他人找来,要不小贝的官就当不下去啦。”
小贝没躲老头的手,瘪着嘴说道。
老头微微点下头:“这是哪家的娃子,长的真好,娃啊,家里的大人呢?不该让你娃的瞎跑,万一遇见坏人该怎办?”
“在京城呀,我爹是工部尚书,我娘是一品诰命,我是四品中大夫兼知御史事、事大理寺卿职又兼建安县县令,就是这里的父母官啊,石伯伯,您可一定要帮忙,我还给你做叫花鸡吃。”
小贝很诚实,张口就把自己的身份说出来,那一串儿的官职名称听得老头一愣一愣的,可他能听懂的只有尚书和县令两个名称,至于什么大夫又事又兼的他根本不清楚。
“哦……好啊,小贝还是官啊,小远也要努力才行。”老头眯着眼睛,又揉了揉小贝的脑袋说道。
“石伯伯,小远也有官,他是四品中大夫兼知御史事、事大理寺卿职又兼建安县县丞,比我小一点点,他爹也是大官呢,他娘也是一品诰命,石伯伯我说的是真的,不信您看。”
小贝说话的工夫,看老头的脸色就知道对方不相信,从怀中掏出来一个金鱼袋和一个银鱼袋,拎在手中在老头面前晃悠,又后悔没把官服穿来,没带官印。
见老头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小贝无奈地摊下手,继续道:“石伯伯,没骗您,我和小远的家里可厉害啦,我哥哥和姐姐跺跺脚,整个大唐都要跟着颤三颤,您要是把人找齐,我给您一个官。
我给的官可不一样,除了在这里您能够有一片不用交租子的地,哦,现在您也不交,那不说这个,除了租子,我的官员还能得到我家产业提供的福……福利,我数数啊,有绸缎,有家具,有豆油,有药品,有木耳,有海带,哦,叫昆布,冬天还能吃到青菜,反正就是好处多多。”
小贝一边说一边掰手指头,数给老头听。
“好,好,当官,小贝封什么官,老头我就当什么,来歇歇,晌午就留在老头子的家中吃饭,给你做蘑菇。”
老头笑的越发慈祥,怎么都觉得小贝和小远两个小家伙好看。
“哎呀,石伯伯,我真的官啊,我是三水县张家的小贝小娘子,我家中有水云间的买卖,还有碧海银沙,还有,反正好多好多买卖,石伯伯您听过么?石伯伯?”
小贝说着,老头愣住了,连忙又问了句。
“三水张王两家?山在一旁水中央的水云间?你是他们家的娃子?”老头这下终于认真了。
小贝猛点头:“对呀对呀,我是小贝小娘子。”
“等等,我这便去寻人。”老头深吸一口气,说道。
第454章 含元殿上有一问
“今日众卿可有重要议事?”
随着盛夏的到来,近日雨水渐多,天灰蒙蒙的,好似要掉下来一般,有的人觉得喘气费劲,有的人则是感受到了一丝清凉,含元殿早朝上,众臣就位,李隆基姗姗来迟,刚一坐稳便及不可待地朝臣官出言询问。
众臣一听就知道皇上今天心情不错,有大好的事要说出来。
故此自己要说的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就不必拿出来说,等回头整理好,写个奏章递上去也成。
李隆基端坐在那里也是这个意思,他要说话了,别人先不要出声。
可平时很有默契的臣子,今日却有一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听闻一事,积利州上月初,派快马飞骑,四下发送消息,征京畿道、关内道、河东道、都畿道、河南道、山南东道、江南东道等地各富商前往积利州,不知可有其他臣官知晓?”
站出来的是张说,脸色不怎么好看,说出来一番话,站在那里不动,眼睛在对面那一排的官员身上来回看。
李隆基一愣,他还真没听过这个事情,最近他总去工部溜达,跟张忠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偶尔还会沾一身灰回来,主要是有个非常大的课题他参与了,他认为自己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今天成功,想显摆显摆。
未曾想,张说没给他这个机会,非要站出来说事儿,一说还是积利州的,张说他几个意思?
其他官员心中也是各有想法,积利州召集几个道上百给府县的商人过去,又怎么能不清楚?但张说却拿出来说事儿,难道是觉得日子过的舒坦了,找点别扭?
谁不知道皇上不准别人去找积利州的麻烦?张小宝和王鹃在那边忙的脚打后脑勺,哪有工夫和精力来应对京城这边的弹劾,并上奏辩解?
半月前,江南西道水灾,前日消息才传来,结果江南西道的消息刚一到,积利州那边就飞来一只鸽子,说是江南西道周边府路的赈灾物资已经在调配完毕,正在送往江南西道的路上。
用脚想也能明白,这是人家张小宝和王鹃的反应速度,全国各地都有鸽站,马未出,鸽先行。
当时听到两种相继而来的消息,自己等人松了口气,皇上明显也放心了,高兴劲还没过去,张说就又跳出来,他究竟想干嘛?
李隆基也是这个心思,小宝和鹃鹃那么忙,要管着河北道北部的开发事宜,尤其是黑水都督府的资源开采,又要算计新罗,把他们的经济彻底搞垮掉,以后完全依赖于大唐,还得统筹自己家中的买卖资金,以及大唐钱庄的制度,加上江南西道赈灾以朝廷名义调集货物,就不能让他们少点压力?
看张说站出来的表情,必然不是什么表扬小宝和鹃鹃的情况。
如是想着,李隆基的面色也像天一样,阴沉下来,扭头看站在旁边的高力士,想知道小宝和鹃鹃又干啥了,为何调动如此之多府县的商人到积利州。
高力士还真知道,他认为是一件小事,找商人去积利州与行政无关,所以没抽出空来跟皇上说,见皇上看向自己,凑前两步,道:
“陛下,小宝家信中提过此事,积利州如今人口不缺,资源也足,可前去旅游的人太少,发展方面出现了瓶颈,于是想找更多的有钱人去体验下那里的景色和风光,好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
找商人过去的理由就是商议新的技术应用分配问题,有一部分最先应用在军事上的技术可以拿出来用于民生,如一代车床的加工技术,酸碱的洗涤方面,可以做出大量廉价的洗衣粉与肥皂。
现在我大唐养殖技术逐渐提高,更多的油脂存留下来,可让商人收集加工,还有引火之物,就是陛下您看到的那个火柴,比火镰更方便,所以把离得比较近,并且路途畅通的商人找过去,一举多得。”
“哦……”李隆基恍然,“原来是这样,如此说,小宝和鹃鹃还能抽出空来忙别的?朕觉得他们二人应该当宰相。”
李隆基小声地对高力士说一句,这才转过脸来看向在下面站了有一会儿的张说,问道:“张卿所言之事朕已知晓,不知张卿还有其他事情?”
张说心里清楚,皇上是又要偏向,可自己不得不硬着头皮来说,不然这个中书令还有什么用?
军队的事情本是自己安排,结果到现在成就了张小宝和王鹃那个义务兵的功劳,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应由中书令拿出决策,可两个人插一手,又给摆平了,经济方面自己管不了大唐钱庄。
农事上又不晓得套养与杂交,武器制造的兵工厂还是被张王两家控制,就连运输中的修桥修路自己也插不上话。
最可气的是官员官职的安排方面,凭什么张小宝他们二人说给谁安排到哪个位置就安排到哪个位置?当吏部不存在?当中书令是个摆设?
“陛下,臣以为积利州的张刺史所行之事不妥,一者,劳民伤财,调几道商人前去积利州,路途不近,花消甚巨,其钱若行民事,则各道民可兴;二者,我朝技术领先周边各地,然,放于商人之手,恐被奸细所得;三者,其以一州刺史之位,一言可调我朝各地商人,势必大,若似用,日后难以掌控,臣请陛下三思。”
张说罗列出三个方面的事情,如不是知道皇上不允许任何人在朝堂上当面弹劾张小宝和王鹃,他真想把罪名也安上。
李隆基听着张说说的事情,没有直接发表任何意见,而是看向其他臣子“众卿可有话说?”
“陛下,臣有言,臣以为张中书所道之事不足为虑,若说把权私用,臣弹劾张中书以权谋私,肆意提拔与其交好之官员,私下信件聚会往来不断,与朝堂自成一派,望陛下查证。”
这时突然站出来一个官员,对着李隆基说道。
第455章 算来算去如先前
突然出现的弹劾张说的声音,让百官的目光都转了过去,离得远的仔细一看,认识,副相李元纮,一个平时很少说话,总是办实事的人,不知今天怎么就突然冒出来弹劾起张说。
张说同样纳闷,自己找张小宝和王鹃的毛病,你李元纮跑出来干什么?难不成那两个人与你有亲?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么。
在纳闷的时候,心中更多的是气愤,好你个李元纮,平时没找你麻烦,如今你盯上我了?当我好欺负不成?
刚要出声质问,李隆基这时开口了。
“李卿所言之事朕略有耳闻。”这几个字说出来,李隆基停顿了下,文武百官则是心中一凛,莫非皇上要对张说动手?
“然。”李隆基又说了一个字,张说松口气。
“张卿乃为中书令,统领百官,自需与百官接触,朝堂上时间不足,私下说说也不无不可,到是耗费了空闲时间,张卿以为然否?”
李隆基眯着眼睛看向张说,脸上是一副淡淡的表情,让人看不出他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般,张说猛点头,那胡须随着身体的动作飘来飘去,略染霜色的样子,配合着天气,让人看到了一种凄凉。
站在其对面的源乾曜轻轻叹息了一声,老喽,都老喽,岁月不饶人呐,不比张小宝和鹃鹃,如此年岁上便可定朝堂之事,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
“这就对了,”李隆基很随意地说了一声,接着又道:“朕知道,很多臣子心中并不曾有其他想法,只是做起事情容易让人误会,张卿就是这般,还望众臣能够对身边的同僚更信任一些。
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能拿出一个莫须有的事情便肯定别人有不好的心思,以己度人,按小贝的话来说,我们大唐的朝堂是团结向上的嘛,众卿觉得朕所道可对?”
“陛下,听过陛下的话,臣才觉得陛下的宽容和信任,臣定不辜负陛下的这番信任。”宇文融冒出来说了一句,其他的臣子凡是站在前面的都纷纷出来跟着附和。
张说自然也不例外,说完奉承的话,明白自己今天又是白费劲了,皇上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不要随便找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往人家身上安,别人弹劾自己,皇上没找自己麻烦,那自己再去提张小宝和王鹃两个人的事,岂不是玩火?
“哎……凭什么他二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张说心中不服,脸上更显老色,悄悄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决定再忍忍。
君臣和谐地互相捧了几句,又回到了最先时那种宁静的场面,风还在吹,天也没变晴,估计等早朝结束,会有一场大雨,不知皇上给准备伞没?从含元殿走到办公的地方还有段距离,后悔没把张王两家送的便携式折叠伞带在身上,下次一定吸取教训。
李隆基摆平了张说,调整下心情,终于是恢复到了刚开始时候的样子。
笑着对群臣说道:“既然你们都没有重要的事情,朕就说说朕最近的事情,这是朕突然想起来的,巧了,来人,把朕的东西抬上来。”
下面的臣子才不认为是突然想起来的,否则也不可能一早不让别人出声,张说非站出来,该。
早准备好的东西自然用不上太多的时间,随着李隆基的话音落下,高力士挥挥手,旁边有几个太监把东西就搬到了李隆基的前面,群臣伸个脖子想要看看皇上究竟干什么了。
李隆基轻轻咳嗽一声,很少见地从那个软椅上走下来,一直站到摆放在地上的东西面前,又更少见的微微一笑,从跟在旁边过来蹲下身拿起一样东西的高力士手中把东西接到手,对群臣摆摆,问道:“众卿可知此乃何物?”
群臣一看,认识,灯泡嘛,又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自己家中便有,张王两家送的,凡是品级够的官员,都能免费得到张王两家的好处,有很都官职小的官员,为了这样的福利也会努力。
富贵人家也买来摆在家里用,有风车的用风车带动,没有风车的想办法弄水车,要是两者全没有,就让人轮换着踩动那个发电机,今天皇上拿出来干啥?
李林甫有眼色,站出来,显出一副不敢确定的表情,小声询问道:“陛下,此物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灯泡?陛下拿的这个小巧玲珑,可是陛下亲自做的?”
“恩,是灯泡,不错,李卿的眼力确实了得,一眼看出。”李隆基对李林甫的表态还是很欣赏的,赞扬了一句,又摇摇头:“可不是朕所做,朕怕伤到,朕还没那个本事吹灯泡,更不会抽空气。”
“陛下龙体重要。”李林甫又跟了一句。
李隆基这回没接话,一手拿着小灯泡,一手指向地上的另一物,又问:“此物可知晓?”
“啊?难道是那传说中的鱼缸?”李林甫看到的是一个玻璃做的箱子,和鱼缸差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里面水中并没有鱼,而是连着电线。
“不对,再猜。”李隆基此刻像个小孩子一样。
“还请陛下明示,臣真的猜不出来了,臣如今才知晓,见识确实不如陛下广博。”李林甫苦恼地求教,这回可不是瞎说,他确实不知道,其他臣子离近的也看到那个鱼缸,心中同样纳闷。
李隆基眼睛朝下面远处看看,招手“上前来,朕给你们演示。”
离最远的五品官,看看旁人,见旁人有人动作,也跟着朝前凑,等到了近前,真的像李林甫说的那样,就是个鱼缸,没放鱼的鱼缸。
等别人都疑惑了,李隆基这才继续下一步,拿起鱼缸中的两根线,一根缠绕在灯泡的底部,一根则是放到那个最小的点上,只见两个线刚刚连稳,那灯泡突然间就亮了起来。
“啊?陛下,怎么亮了?”高力士配合地惊叫一声,那眼睛睁的大大的,让人担心里面的眼珠子随时能掉下来。
李隆基脸上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在那里来回动动,好让所有围过来的人能够看清楚,等群臣纳闷不已之后,缓缓地说道:“是不是觉得很神奇?没有用风力,也没有用水力,更不曾让人蹬那个发电机。”
“陛下,那怎么亮了?”张九龄又往前走走,仔细地观看,还是没看出门道,虚心地问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怎么就亮了,相信众卿心中都有此疑惑,这便是朕参与研制的湿电池,有了电池,以后不必再像以往那般劳累,随时随地可用电池来点灯。”
李隆基把电线离开灯泡,又按上去,往复几次,让人看个清楚,高兴地介绍起来。
“陛下果然厉害。”有一个五品的官员由衷地赞叹道。
李隆基笑着摇摇头:“不要以为这就是朕的初衷,若是只能让灯亮,那还不算什么,再看看另一物。”
放下灯泡,李隆基手指向面前的另外一个东西,准确地说是两个一样的玩意,还有一大捆的电线,让群臣不知所以。
这回不用别人配合着询问,李隆基主动地介绍起来“此乃有线电报机,有人会问了,这玩意干什么用呢?是不是?”
群臣中有人腹诽,这不是废话么?你拿出来不就是让别人看,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谁没有这样的想法?
“朕这便让你等知晓,来人,把另一个抬到远处。”李隆基听不见别人的心声,没有证据治罪,吩咐一声,立即有太监过来,抬着其中的一个,捋着线向下面走去,直到那一捆子电线用完,方才停下来,等待下一步指示。
另有人抬一个鱼缸过去,配合着站到旁边,一同看向李隆基。
李隆基四下看看,高力士连忙对不远处打了个手势,那边过来一群人,身上俱都穿着同一个样式的工作服,一个个昂首阔步,只不过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那人群中有的人身上带着伤。
待这群人走近,李隆基招招手,一个跑到最前面,又有一人跑到远处,各自从身上掏出来一个小笔记本,一支铅笔,准备妥当。
李隆基看向臣子们疑惑的眼神,给介绍道:“电报机的作用是能快速地发送信息,那边一动,这里马上可以收到,电线有多长,电报机就可以在多远的距离上相互通信。”
众臣点点头,表示明白,心中即便有疑惑,不相信也不敢表现出来。
“朕知道你们不信,无妨,这就让你们明白,张卿,你来说句话,让此人把消息传过去,看看对面另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