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小宝也配合着露出无奈的神色,“陛下,难道真的不能让臣和鹃鹃过去?这石头可是臣家中发现的,臣还打算在这边多建几个浴池呢,那个全是钱啊。”

李隆基心中得意,刚要说不行,突然想到了当初丰州是怎么给出去的事情,又把要出口的话给忍住了,仔细地打量起张小宝来,想要看看张小宝是不是在骗人。

张小宝则是一脸无辜地回望,那双眼睛就好像水晶一样,当中透着真诚。

李隆基很想笑,他此时早就发现了张小宝和王鹃的本事了,让人看上去非常的真诚,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骗,继续骗,还想骗朕一次不成,朕早知道了,凡是你们说出来的地方都是假的,凡是不说的地方也未必是真的,人家别人都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你们是虚中有虚,虚中有实,实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就跟鹃鹃在吐蕃打仗一样。

恩,对,大套有中套,中套中还有小套,环环相套,要是信了你们,那真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李隆基如是想着,坚定了一下自己的信念,没被张小宝给带偏,准备试探一下,说道:“其实也不是不行,只是那边的官员又要调整,不知道调整到哪里去啊。”

“真的,只要陛下愿意把臣和鹃鹃放到登州,臣和鹃鹃保证,一定会让那边更加的繁华,至于原来的人可以派到别处去,想来那人对海边比较熟悉,不如就放到江南东道,那边不错,也是挨着海。”

张小宝露出欣喜的样子,李隆基却是绝对不相信会如此简单,眼睛眯起来,说道:“何必要去江南东道,不如就去安东都护府那里,那边的州也不少啊,当初你们不是就想去那里吗?”

李隆基脑海中出下了一幅地图,其中就有安东都护府,那地方真大啊,里面的州是一个挨着一个,还都是小州。

“来小贝,给你吃骨髓,吃了骨髓就不怕冷了,皇上伯伯说的那个地方,据说可冷了,以后咱们到了那边就好办了。”

王鹃这个时候给小贝弄出来一条骨髓,边说边把骨髓送到了小贝的嘴中,又开始给别人去弄。

“姐,那里真的很冷啊,那我们要去呢,行不行。”小远等待骨髓的时候问道。

“当然行了,姐姐和你的小宝哥哥可是非常厉害的,当初就想去那个地方,准备找一个临着海的,比如积利州,可惜皇上伯伯没同意,只给了一个丰州。”

王鹃给小远也塞了一条骨髓,并说着那个冷的地方。

这时张小宝马上顺着王鹃的话对李隆基说道:“陛下,不如把那边的一个地方给我们吧,我们不要麦饭石了,就是这种石头,我们是真的想去。”

张小宝的目光还是那样的真诚,让人看不出来内心的想法。

李隆基这下真的是为难了,一个接一个的地方,都是张小宝和王鹃想去的,但究竟是要去哪里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从外面溜进来,对着高力士使眼色,高力士匆匆离去,李隆基也暂时不提张小宝和王鹃的去处,继续吃着。

过了一会儿,高力士回来,对着李隆基说道:“陛下,翼州那边来的鸽子,说是吐蕃已经派出了使者到这边想要和朝廷商谈用奴隶或其他东西交换粮食的事情,赶的很快,估计二月中旬能到京城。”

“又要换了?这可是小宝的功劳,来便来巴,朕要看看他们是否还会如以往那般高傲。”李隆基停下筷子说道。

张小宝自然知道吐蕃的事情,那里现在眼看就要过不下去了,连续的两年粮食不足,如果说头一次烧了他们的粮食,他们还能挺一挺的话,这一回他们可就真的挺不过去了,如果不是知道打不过大唐,估计早就发兵来寇边了。

这已成定局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一下。

“陛下,臣决定不要这边的什么海了,就去剑南道,跟鹃鹃到彭州去,继续收拾吐蕃,让他们无法缓过来。”

张小宝一副忠心报国的样子,王鹃也在那里说道:“是呀,陛下,我们愿意过去,在那边狠狠收拾一下吐蕃,不为了赚钱。”

她不说最后几个字还好,一说李隆基就在心中否决了派两个人过去的想法,那里再让他们过去经营,别人就该反对了,就算自己再相信他们,众大臣也不可能都觉得他们不会造反,人一旦有了本事,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此事不妥,你们不能去那边,还是在海边找一个地方为好,长江和黄河也不适合你们,朕决定了,就派你们去登州,品级到就高点,没什么,至于安东都护府那里的冬天实在太冷,不去也罢。”

李隆基一边观察着张小宝和王鹃,一边说道。

张小宝和王鹃几乎同时低下头,可那低头瞬间微微上翘的嘴角却是让李隆基看到了。

“谢陛下,臣一定管好登州。”张小宝两个人同时出声感谢,那声音和平常略有不动,微微颤抖。

这让李隆基的心中又打起鼓来,莫非两个人真的想要到登州去?莫非还是作样子给自己看?实在是不好确定。

自己不能随便把话收回去,李隆基就对高力士使了个眼色。

高力士真不想夹在中间,但又不能装着不明白皇上的意思,于是说道:“陛下,此事太急了一些,还是与众大臣商议过后再作决定的好。”

“哦?急了吗?哎呀,朕这也是为小宝和鹃鹃考虑,难不成还有人会反对?”李隆基故作姿态地说道。

“陛下,还是谨慎行事为好。”高力士又劝道。

李隆基显得非常不满意,最后还是无奈地叹息了一声,对张小宝说道:“小宝,看样子此事并不好通过,还是再商议一番,如何?”

张小宝的眼中透出一股焦虑的神色,又马上隐去,嘴角上抬,对着李隆基说道:“陛下,其实臣和鹃鹃去哪里都成,陛下若是觉得费心,那就随便安排一个临海的地方。”

李隆基这下觉得张小宝和王鹃是真的想去登州,决定不可以让两个人过去。

“反正他们到哪都不会差了,还是重新选一下,恩,刚才说的安东都护府就不错,是不是应该考虑让两个人到那里去?

那里一直不好治理,正好还能看他们两个人的本事,只不过去那边呆上一段时间,等差不多了再弄回来,正好那里也挨着海。”

李隆基心中这样想着,又不能完全确定,准备等张小宝和王鹃不在眼前的时候,找几个近臣问问。

第371章 荒凉之地少人口

每年一度最正常的选官在春节过后也跟着结束,有人的位置上升,有人则是直接失去了官职。

外放的官员除了张小宝和王鹃之外全放了出去。

按张王两家的意思,张忠还不能离开洛阳,至少也要再呆上一年,对此李隆基并不关心,洛阳那边无非是个闲位置,有精力还不如放在张小宝和王鹃的身上。

这日早朝结束,李隆基把张说张九龄两个人留了下来,至于张嘉贞则是没有机会了,他已经不再是宰相,谁让他家人出事儿了呢,他就被支到了外面去。

张小宝和王鹃无力保住每一个人,很多事情并不是两个人都知道的,何况有时即便是知道了也无法改变,比如张说,关于封禅的事情,非要都弄成自己的人。

此时兴庆宫中除了在一旁伏侍的宫女和太监,就只有李隆基、高力士,还有张说和张九龄。

坐在椅子上,李隆基一手端着茶碗,一手捏着碗盖在那里喝茶,热气腾腾的把脸都给遮在后面。

张说和张九龄也不知道皇上找自己两个人干什么,同样跟着喝茶,心中却不停地想着今天早朝的事情,是不是哪个地方还没安排好。

“太不像话了,力士昨天要不是把张小宝和王鹃送你的茶拿过来,朕岂不是只能和他们家出产的次等茶?”

李隆基连着喝了三碗,觉得饱了,这才停下来说话。

“陛下所言正是,臣一定让小宝多送好茶过来,只是若赶上年景不好的时候……”高力士应了一声,后面话没说出来,意思却表达的非常清楚。

李隆基也不是呆子,最近他逐渐发现,自己所用的东西,凡是能和年景扯上关系的,就一直不是精品。

“朕知道,还不是怕朕吃喝好了,让他们每年送同样的东西过来,遇到年景差的年头,他们也拿不出来,那就这样,每年都把最好的给朕拿来,比如这茶,今年若是产不出,那朕也不会逼着他们非要拿出来一样的精品,张卿以为如何?”

李隆基还算是讲理,对高力士说的时候突然又问上了张说。

张说还等着皇上说事儿呢,以为是什么大事,没想到等了这么长的时间,喝了一碗茶,皇上只是说贡品的问题,这种事情还用找宰相?

皇上问了,又不能不答“陛下,臣以为应当如此,张王两家……也不容易呀。”

张说很想在这个时候贬低一下张王两家,话快说出口又给收了回去,他知道自己和张王两家有点小矛盾,这时候突然落井下石不仅仅一点用没有,还容易让皇上小看了自己。

张九龄却是听不下去了,屁大点事儿,要是觉得张王两家的茶好,管他们要不就行了吗?何必非得把自己找来,部门还有工作没处理完。

于是张九龄开口了,“陛下,若只此事,臣也赞成,陛下可是还有其他政务要让臣做?”

听出张九龄不高兴,李隆基也不生气,确实,找人家过来喝茶玩,这刚刚过完年,各部门有许多的工作要处理。

“有,朕还有一事欲与你二人商议,褒信县的主簿张小宝和县丞王鹃今年还未安排所去之地,你二人说说,安排到何处适合?”

张说和张九龄明白了,确实是个问题,按理说本朝还从来没有那么小的人当官,除了各别情况下的王爷什么的能有一个虚名,根本就未见过带实职的小孩子,史上倒是有。

张九龄觉得张小宝和王鹃的能力够了,提议道:“不如放到离京城近点的地方,调到万年县当县令。”

“不可。”高力士拦住张九龄的话,“万年县乃是京畿道中的一县,已经是不错了,把小宝,哦,把张小宝和王鹃调过来,无非是锦上添那么一点花,得不偿失,还不如直接调到京城放在户部或兵部。”

李隆基也是这般想的,真把两个人弄到近前,浪费人才“主簿张小宝与县丞王鹃前几日偶然见到朕时,提过几处地方,一个是丰州,一个是剑南道……”

“陛下,不能把他们放在这两处,若是放在这两个地方,那,那……那他们离家也太远了。”

张说紧张起来,害怕皇上真的把张小宝与王鹃安排在某一个地方,那岂不是引虎入林,凡是有他们家重要产业的地方绝对不行。

李隆基把眼睛一瞪“朕还没说完,偶然见一次不容易,自然不能只说两个地方,还有两处,一处是慈州,一处是登州,朕还提了一次安东都督府的地方,他二人未直接拒绝,只说要处靠海的地方。”

张说这才放心,至于皇上说的什么偶然见面,唬傻子呢?两个小破官没事儿能偶然见到皇上,一共就四个人,何必这样说,偶然的次数也太多了。

张说很快把这种皇上言不由衷的抱怨给赶出脑海,盘算起地方来,丰州与剑南道那是绝对不行,慈州那里……也不行,李瑀就在那边,还有张王两家和李珣的投资呢,剩下的就是河南道最东边的登州,这里……这里似乎可行,不对。

“陛下,登州正是张小宝和王鹃准备去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买下不少的地,所有的地出产一种石头,现在已经有许多送到京城,正让人建洗澡堂,想开那个连锁,不如就让他二人去登州吧,好方便管着那周围他家的地方。”

张说想起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情,他也知道皇上其实对张小宝与王鹃真正去什么地方不关心,所惦记的是不能马上就遂了他们两个的愿,似乎也跟个孩子似的,较劲呢。

“真是如此?哦……好,朕明白了,安东都护府有没有离着登州近的地方?登州那里不好安排,就送到安东都护府。”

李隆基对这个情报非常重视,觉得自己打胜了一场大仗,不容易呀,一直被张王两家算计,终于是算计回来一次。

高力士的表情非常的精彩,又无奈,还有感叹,他也能理解李隆基,虽然跟两个孩子斗有点失身份,斗就斗吧,无伤大雅,相信小宝与鹃鹃也不在乎,只要把品级提上来就行。

张说这下子觉得自己找到了机会,仔细想了想安东都护府的情况,眼珠子一转,说道:“陛下,那边有个积利州不错,离着登州很近,只要乘船,用不上多长时间便能到,而且那边正需要发展。”

张九龄在旁边却觉得张说太不象话了,那边是离着登州近,可个地方别看是个州,却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州,没人口啊,那边似乎有两个小城,有一个浦子,还有一个镇子,要是再找的话,估计就是没几户人家的村落了。

高力士也知道那么个小州,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干儿子给送过去,对李隆基说道:“陛下,那边缺人口。”

李隆基还真犹豫了,没人口怎么发展,虽然算计了小宝和鹃鹃一次,但不能害他们。

“陛下,谁不知张小宝和王鹃的厉害,人口少不怕,相信只要他们到的地方,一定会给建设好,让人口多起来。”

张说怕皇上改变主意,捧了张小宝和王鹃一下。

李隆基没有马上说话,微微闭着眼睛想了想,终于是下了决心“也好,朕就让他二人管起整个州,一个刺史一个录事参军,若是他们真发展不起来,朕再为他们换个地方。”

第372章 大海茫茫偶相遇

带着微微的春寒,张小宝和王鹃的队伍上路了,没走陆路,那不是人能走的地方,往东北去,估计到地方至少也得三个月。

小贝一帮小家伙们跟着,这次可以看到大海,他们对大海没有什么印象,哪怕出生在陆州也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时候站在海边观看。

毕老头三人这次没跟去,他们实在有点折腾不起,更主要的是他们也知道那个积利州人口少,种地的人自然也少,到那边很可能连吃饭都费劲。

船队走漕渠,入渭水,过黄河,从渤海湾就冲了出去。

“这就是大海?怎么不记得呢?”小贝站在船头的甲板上,看着大海的广阔。

“那时还小,不像现在长大了。”小远找到了原因。

“现在你也不大,这下吃海鲜方便了。”小贝喜欢吃海鲜,平时吃都是别人用船运过来,费用比较高。

“我不吃海鱼,腥。”小远想要探出头看看船舷接触水的地方,别护卫好不留情地拉住。

小贝稳当多了,任凭海风把头发吹得飞扬,说道:“河鱼才腥,土腥味。”

“海鱼腥。”

“河鱼腥。”

……

张小宝和王鹃没有心思看海,二人达到了目的,终于是被安排到了大连,但此时的大连还不叫大连,更没有以后那样的繁华,道路之难行,比起川蜀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唯一一条算是好点的路就是当初灭高丽时的行军路,但那与积利州没有关系,谁也不会从积利州出兵。

“小宝,那边的人口统计既然都做不全,看看,一个州,在册子上记载的竟然只有四百户人家,一千一百多口人,就算人再少,也不能这点。”

王鹃把那里需要用的资料给摆开,指着一处数据对张小宝抱怨。

“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别说这里,即便我们拿时,谁能说可以把人口全掌握了。”张小宝在一张图上比划,大连这个地方现在想要发展,不可能修一条好路,修不起,那么就只能走海运,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码头。

王鹃把那看了跟没看一样的资料收拢起来“也是哦,那就到时候再说,人口的问题实在是个麻烦,从别的地方运人过来?”

“别的地方运人估计难,从山东运,山东凳州的人也不多,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放在那里,谁愿意过来?后来东北的人口多,其实大部分就都是山东的移民,但现在不行,黄河南边的人多,但人家才不来呢。”

张小宝对人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吐蕃那边买来的奴隶倒是不少,却不可运到这里,在那边想成军就成军,到了积利州,那就是平常的百姓,何况等离开的时候,就会交到下一任的手中。

王鹃深以为然道:“确实,南边人家种粮食,一年可以两熟,甚至更南的地方是一年三熟,谁愿意来东北这一年一熟的地方,人烟还少,但这边资源多啊,就是还没开发,想当年改革开放前后,东北重工可是支撑着大半个国家的工业体系。”

“是,尤其是离我们积利州不算太远的大行城,也就是丹东,那边造车造的比较好,给前线提供支持,现在却不行。”

张小宝也跟着回忆了一下,接着又说道:“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大连的特产怎么开发,又如何销售,旅游区估计是不行了,人家宁愿去陆州,也不会来这边,找不到那么多的服务人员,咱们自己建一个,自己享受。”

“那就叫天上人间。”王鹃给起了个名。

“不行,那是什么地方,不好。”张小宝反对。

“怎么就不好了,人家小白都说了,天上人间会相见,还有倒霉的皇帝,写词写的非常好的那个,对应‘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叫天上人间。”

王鹃才不肯因为别人用了这个名字出了点事儿就把好名字给否决了。

“那就叫天上人间。”张小宝还真不知道天上人间是这样来的,见王鹃坚持,也便答应下来,接着又道:“小李给我们安排官的时候你看到他的表情没有,就好想小贝他们占了便宜一样,哎……这皇上让他当的。”

“看到了,他以为这次终于算计到了我们一把,其实我觉得他怪可怜的,不就当初骗了他一个好牧场么,至于如此惦记。”

王鹃掩嘴而笑。

船队继续前行,等快要到地方时,张小宝和王鹃给弟弟妹妹拿出来新衣服,比在京城的时候穿的厚,这里还比较冷,春风透骨。

又几日,等要靠岸的时候麻烦来了,这边虽然可以建成非常好的港口,但现在却没有现成的。

张小宝按照记忆开始找深水湾,出来的船队是海船,浅水湾无法靠上岸,船上还带了不少的物资,得运上去,张小宝可不想让弟弟妹妹们跟当地人一样住窝棚。

此时海面上也有几只在那里撒网捕鱼的渔船在飘荡,纷纷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手遮凉棚观看,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队伍,哪怕偶尔有货船经过,或者是早先有战船,也比不上今天看到的景象。

只见十多艘跟小山一样的船两边有着轮子,船上的帆如林而立,成一条斜线朝着自己这边接近,看上去就显得威风。

“爹,这是哪来的船?”一艘小渔船上的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被吓到了,声音颤抖地问站在船尾准备把手中的网撒出去又停在那里的人。

“不怕,大唐来的船,定是大唐。”被问之人也是心中隐隐忧虑。

张小宝和王鹃的船队没有打出大唐的旗帜,上面仅仅有稻苗旗,这边的通讯比不上京城周围的地方,故此当地的百姓根本就不清楚那乱七八糟的旗帜代表的是哪一方。

“派出小船去查看可靠岸之处,打船落锚,降帆。”船上的上小宝见不能继续往前去了,吩咐一声,立即有人开始放小船,船上的锚也被放下水,一张张的帆随之落下,只剩下桅杆立在那里。

小贝匆匆跑回船舱,一会儿又跑到了甲板上,手上多了一个望远镜,朝着渔船看去。

“再派人过去安抚百姓,记得要好好说话,这里不比京城周围的地方,更不是长江两岸,或许百姓还不知道我们是谁。”

张小宝和王鹃过来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这里的情况,这边可不都是原来的大唐百姓,非常杂,有新罗的人,还有契丹的人,可未必会像以前在各个地方那样听话,说不定表面上听,暗中就给捣乱。

王鹃站在张小宝旁边,同样用望远镜看着在那里打渔的渔民,对张小宝问道:“你看他们看过来的眼神能看出什么?”

“什么?没看出来,我只看到了好奇和一点点的担心,并没有发现他们对我们有任何的敌意。”

张小宝明白王鹃问这话的意思,无非就是想看看对方的态度。

王鹃又仔细看看,说道:“现在是好奇,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担心是怕我们打他们,我们船来的多,还大,可一旦等他们发现我们是他们的地方官,他们就未必还会如此了,到时打还是不打?”

“哪能像你说的那样吓人,上任在的时候他们没造反,现在难道还能造反不成?这个地方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用向朝廷交任何的租税,甚至是土贡也省了。”

张小宝可不打算一过来就先用武力解决问题,武力仅仅是保障,人和人之间还是需要沟通的,当有武力支撑的时候,沟通起来就方便了。

“哥,皇上伯伯真的说不要租税了,来时皇上伯伯没提这个事情。”旁边站着的小海仰起头来问张小宝。

张小宝这才反应过来,用手一拍脑门,说道:“对呀,他没说此事,正常来讲是不用交的,即使交也只交给这边的各个都督府,数量还非常少,没有人强征,哎呀,万一他非要等着我们发展起来给朝廷送东西可就麻烦了,不行,我得好好想想。”

“我估计李隆基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是想用我们来当突破的刀尖,怪不得临出来时让我们多带人手,原来是怕有人对我们不利。”

王鹃也想明白了,叹了口气又道:“李隆基也不傻,小算盘打的好,好,这才是李隆基,没让我失望。”

张小宝也愣在那里想,过会儿说道:“这次来多少人?两个队的六百护苗队,不行,不够啊,我估计李隆基等着我们稳定下来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想办法打同从这边到京城那里的运输路线。

一定是,估计还要让我们帮忙修条好路,以方便兵力输送,这哪成,马上给三水县和华原县去信,临时抽调出来五百好的衙役,派到这边,他们那里自己补充。”

张小宝想了下国际形势,终于是发现来一回要做的事情同样不少,看样子不仅仅要把地方治理好了,还要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进行一番暗战。

“把张鹰张虎也调过来,这边需要他们。”王鹃补充了一句。

带着信的鸽子努力地朝着三水县飞去,要把命令尽快地送到那边。

查看在哪里靠岸合适的船只分散开来,另有一只小船上载着一个内院的丫鬟,让人给送到了渔民这边,派个女的好说话。

打渔的人看到过来的船只非常的警惕,又见上面有个天仙一样的姑娘,这才微微放下担着的心。

“这位老伯,这位大哥,请问这里可是积利州所在?”丫鬟开口问道。

她一说话,小伙子马上就不好意思了,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好,在他自己的裤子上使劲地抓着,只点头却不开口。

“老头”看儿子这样,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儿,在这里可见不到如此漂亮的姑娘,儿子这时害羞了,只好自己出面,回道:“正是积利州,姑娘从哪里来?”

“京城,陪我家小公子和小娘子过来上任,我家小公子和小娘子以后就在积利州当官了,到时老伯可要多多支持。”丫鬟笑着说到。

旁边的渔民也听到了,却想不明白你们当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谁愿意当谁就当,我们又如何支持,难不成是想要让我们给送东西?

丫鬟也是怕别人误会,马上又说道:“就是到时候有什么事情,大家不要反对,帮着一起干。”

“是不是白干?”有一个渔民可不管丫鬟长的漂亮与否,越是漂亮的女人自己就越不能亲近,还管那个干什么。

“自然不是白干,哪有让人白干活的,不知这位大哥能不能说说,一天打渔赚的钱有多少?”

丫鬟想要问清楚这边渔民的收入。

几只小船上的渔民没有听明白,怎么就能赚钱了,这打来的鱼都换东西了,换不了的就自己吃。

那个老头就对丫鬟说道:“哪里有什么钱,打渔还能赚钱不成,就是换点米面,有时还没有人愿意换。”

丫鬟一想就明白了,这边人口少,吃不了那么多的鱼,而且吃鱼的时候又没有那么多种调料,自然没有人愿意吃。

于是对着渔民们开始画饼“大家放心,只要我家的小公子和小娘子上任,到时候即便是打渔,也可以赚到钱,家中有了闲钱就能做别的事情了。”

渔民听到丫鬟的话,反应并不激烈,甚至是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他们不相信打渔还能赚到什么钱,能吃饱饭就知足了。

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可信,丫鬟把袖子中拿出来一串铜钱,对着渔民们又说道:“正好我家小公子和小娘子想吃鱼了,不如你们把鱼卖给我,一个铜钱二斤鱼,今天有多少就要多少,这里是定金。”

说着话,丫鬟把那串铜钱扔到了刚才非常腼腆的那个小伙子的脚下,碰到木板发出了轻微的动静。

渔民们这下眼睛亮了,那可是真正的铜钱,买鱼。

“真要买鱼?一个铜钱二斤?不后悔?”刚才那个渔民这个时候不敢相信地确定起来。

“自然要买,钱都给了,还怎么后悔,大家先打着,一会儿我派人来取,我家小公子和小娘子向来对百姓都好,不信你们找人打听一下,三水县的张家。”

丫鬟肯定地说道,又提了一下三水县,结果众渔民一脸茫然,三水县是哪他们没听过,张家又是哪个同样不知晓。

渔民们不知道也就不再去多想,现在最主要的是鱼可以直接卖出钱了,这可真不容易,一个个都答应着,一定多多打渔,这才目送着丫鬟乘船离开。

等着丫鬟的船只走远,渔民们看着刚才那个腼腆的小伙子把铜钱拾起来,就觉得像做梦一般,突然来了很多的大船,然后下来一个仙女,接着仙女要买鱼,用开元通宝买,今天这是怎么了?

“爹,钱。”小伙子自己不敢拿着钱,往父亲那里递过去。

老头接过钱,对着其他眼热的人说道:“钱先放在我这里,都打渔去,打完了之后再算,这只是定钱,还有大头在。”

其他人听老头说的话,开始散开,到各自的位置使劲地打渔,希望能多打,这可是钱啊,用鱼换东西费劲,用钱买就不费劲了。

有钱人就是傻。

打了一会儿,其中一只船上的人运气似乎不错,连着几网下去,每一网都有不少的鱼上来,换成以前可很少有时候这样。

打渔打高兴了,这艘船上的人就摇着船凑到了老头这边,对着老头说道:“三爷,你说他们真的是过来当官的?那丫鬟都那么好看,还不知里面的小娘子怎么样。”

“去去去,抓你的鱼去,你还想打别人的主意?长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是不是的等他们过来就知道。”

老头这边打渔打的少,不耐烦地挥手赶人。

被赶的人嘿嘿笑着,一边慢悠悠地往旁边动,一边又说道:“三爷,他们来了,那原来的官怎么办?原来的官可是总到我们这里收东西,不给就抢别的,听说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