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中无法安稳下来的田会长不得不在李瑀要送客的时候问道:“李大人,那要过来的工匠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也有其他的商会看上了这边?”

“工匠啊,那可是我大唐最优秀的工匠了,他们在京城参加完比赛,有的人愿意留下来,便安排到这边,这边离京城近,他们不做买卖,就是到这里占一处地方研究陶器并且改进。

至于另外的商会要过来投资做与千世商会同样的买卖还没有这回事儿,我就是那么一说,如果真有人过来,我总不能把人给撵走,这就好像县中的饭馆一样,难道有一家饭馆了,整个县中就不能有别人再开饭馆?

田会长你放心,我还是刚才那个意思,只要是同等的条件下,你们就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失,同时我也保证,不管来的人如何有钱,哪怕就是张王两家过来,我也不会与他们合作。”

李瑀对着田会长又解释了一下。

田会长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只能应声“那好,那我这就回去了,尽快把工坊的事情做好。”

“慢走啊,来人,送客。”李瑀站起身,把田会长送到屋子的门口,招呼声下人继续送,他则回来,坐在椅子上对屏风那里说道:

“小虫,可以出来了,方才可是看清楚田会长的表情了?”

“看到了,估计回去之后就无法安稳,今天晚上都未必能睡好觉,大人,您真的要惩罚与千世商会合作的商人?最少也是三倍的税,多的话便是五倍,一下子罚出来,他们前几日做的买卖可就赔钱了。”

小虫从屏风的后面转出来,担忧地问道。

李瑀认真的点下头:“罚,不罚以后商人们又该想办法逃税,本官要让县中的商人知道,想发财就正经地做买卖,不要总从其他的歪门邪道上打主意,真有本事的话,可以学着张王两家的样子,多做出来点稀奇的玩意。”

小虫见李瑀已经决定下来,也不再劝说,心中却嘀咕,要是所有的商人都能像张王两家那样,大唐可就热闹了,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从没见过的新东西。

……

正如小虫说的那样,田会长一回到宅院当中就开始坐卧不安,觉得天热的难受,觉得知了的叫声吵人,总归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喝口水都觉得苦。

商会出去办事的人回来一个,见到了田会长就关心地问道:“会长,与李瑀说好了?他愿意把每天的公告给撤下去?”

“撤什么撤?那是李瑀专门用来证明他清廉的办法,怎么可能会撤?”田会长暴戾地对着回来的人喊一般地说道。

这人愣了下,又仔细打量番会长的脸色,小心地说道:“会长,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不如说出来,我等一同想办法。”

“麻烦大了,李瑀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先是问我于上次签完合同后过了几天,专门说了下还有两天,商人再不交税就要被惩罚,我想不出来他是准备不管合同强行征税,还是有其他什么手段。”

田会长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对身边的人说了一件事情,回来的人也不出声,等着会长继续说。

“第二件事情就是要从京城过来很多专门制陶的工匠,是京城工匠比赛留下的人,一个个的本事应该不差,到这边不做买卖,只是琢磨,可谁能保证他们真的如此?这里烧陶的本来就不少,如果他们也加入进来,无论我们怎么用特殊的方法来让人觉得就是新技术,他们都可能琢磨出来。

第三件事便是李瑀提到要是有新的商会过来,只要新的商会要的好处比我们少,他就愿意支持,也不知道是有人想来了,还是他威胁我们。

你说说,连着三件事情,有哪一个能让人安心?万一李瑀真的就多找来几个商会,做与我们同样的买卖,那种竞争才是最难受的。”

田会长把事情说完,反而觉得痛快了点,拿起桌子上的凉茶灌到嘴里,看着身边的人,等对方出声。

刚回来的人也被田会长的话给吓到了,小声地说道:“会长,要不我们就别在与其他的商人合作了,李瑀是不是就这个意思?”

“你是不是傻?现在是我们与别的商人合作,一切都按照合同上来的,李瑀就算是不高兴,只要他还想要点脸,就不会用别的手段来对付我们,一旦我们停下了与别的商人的合作,其他的人会如何看我们?

怕了?本事不行?还是知道做错事情后主动改正?无论是哪一种看法,对我们都是不利的,就是挺也要挺过去。”

田会长考虑到了许多的事情,说出来却解决不了,只能这样等待。

……

两日后,天有点阴,风还很大,从西南方向朝着东北的方向吹着,在外面街道上摆摊做买卖的人知道要下雨了,纷纷收拾起东西,找地方去避雨。

有房子的店铺就不用了,顺风汤饼馆就是一处有店铺的地方,平时的买卖还不错,正常交税是半个月一次,固定的数,不是像有的运货的商人按照货物的多少来交钱。

顺风汤饼馆的掌柜的或者说是东家,姓王,叫王顺风,用自己名字起的汤饼馆的名,今天就该是他要交税的日子,因为按照半个月来算,正好如此,他拖了十天了。

但他一点也不着急,哪怕伙计已经小声地劝告过,说是不能得罪了衙门,王顺风也觉得再看看。

“都给我麻利地,快下雨了,外面摆摊子的人卖不了,进店吃的人就多,哪个敢偷懒,扣工钱。”

看到外面的天,王顺风很高兴,这下又少了不少竞争的对手,若是能连着下到晚上,今天一天的收入就能比上平时好天气的两天。

就在他心中高兴的时候,两个衙门中的衙役上门了,相互之间都认识,当中的一个衙役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对着王顺风说道:“王大哥,是不是该把这次的税交了,已经到十天了。”

“诶呦,付老弟可说错了,我已经与千世商会签了合同,今天就算是往外拿钱也是给千世商会送去,那千世商会可是免税的,十年啊,你看看,我们签合同的时候,已经把相关的地方给抄了下来,千世商会的人还按了手印,做不得假。”

王顺风根本不想交,能省下一半的钱啊,不是小数目。

“这么说你是抗税不交了?那可就别怪兄弟我不可以,抓。”衙役说着话,锁链着就往王顺风的脖子上罩,明明能躲过去,王顺风却不敢躲,躲那就是拒捕。

“你们凭什么抓我,我没错,我要找县令大人说理去。”王顺风被衙役带着来到了衙门。

此时衙门中已经有不少被抓来的人,在那里不敢乱动,因为他们都知道李瑀的身份,只想要一个说法。

等人差不多了,李瑀来到了前面,手上还拿着一份合同,对着众人说道:“是不是有人觉得不服?那好,本官就告诉你们,给本官看清楚了,甲方在与乙方合作的时候,免税,他们与你们签了合同的时候却并没有在这方面与本官合作。

你们该交多少就交多少,谁也跑不了,交了税,在把罚的也交了,你们就可以回去了。”

“大人,那这话怎么说都行,凭什么就是您说的算?”有一个商人眼珠子转了转说道。

李瑀把合同翻到最后一页,念道:“本合同的最终解释权归乙方。”

第352章 集合资源为一同

把合同解释给与千世商会合作的商人们听过之后,李瑀真的就强制让他们把税补交上,并加三倍的罚款。

商人们没敢反抗,一个个吓坏了,不是怕李瑀,是怕张小宝,传言都是真的,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前几天还凑热闹说在经济之道上从未一败的张小宝输掉,如今才知道,什么叫盛名之下无虚席。

“李大人,不,候爷,您和张家小公子熟,我认罚,莫说三翻,罚五翻也成,前几天我都过他坏话,您给说说情,别让他派人过来开汤饼店。”

自己家中有个顺风汤饼馆的王顺风,从众商人的后面来到李瑀近前满脸懊悔地央求,甚至多交钱也行,只为不让张小宝报复。

李瑀气乐了,对方不怕自己这个候爷,却怕张小宝过来看店,不耐烦地挥挥手“说三倍就三倍,下次再犯,五倍,并关牢中。”

“那张家小公子……”王顺风没有丝毫喜悦地又问。

“他哪有工夫搭理你?人家是做大事的人,你连杀鸡给猴看的鸡都算不上。”

“是,是,我就一蚂蚁,他哪有时间捏死我呀,如此便好,如此便好。”王顺风放心了。

其余商人也有许多这样想的,怕张小宝亲自过来,那时想要对付自己等人,不用耍任何手段,用钱砸就可以。

千世商会的田会长等人还不清楚县中抓到商人会如何时,衙门外面就贴出告示,上面写有合同的一部分内容,及商人补交的税和罚款数量,全部入账,尤其是罚款,不属于需要上交的税,可留下,全部用于昌宁县建设。

连续几日的财政收入减少,已让百姓跟着担忧,今天突然看到合同内容与财政收入,为自己家乡发愁的百姓很快便露出笑容,奔走相告起来。

田会长等人也知道了消息,把合同拿出来仔细看,可不是么,合同上写的非常明白,只有与李瑀合作的买卖中能够享受到免税,尤其是最后那句归谁解释的话,让六个人又学到了一招,但代价却不小,因为他们需要赔偿与自己合作的商人才行。

“棋差一招,棋差一招啊,张小宝,我记住了。”田会长叹息一声,看着外面阴霾的天说道。

其他五个人也是怀着隐忧,传说中张小宝的厉害如今见识到了,可传说中张小宝和王鹃睚眦必报的后手还没发觉,是正在布局,还是没打算报复,就如这天一样,阴沉沉的,说下又不下,让人难受。

衙门中得到一大笔钱的李瑀非常高兴地请被罚的众商人吃饭。

吃的东西还不错,全羊汤,羊杂碎还在收拾,手抓羊肉先端上来,旁边架起一口大锅,里面是羊骨头和羊油,在那咕嘟咕嘟地煮着,葱花、香菜、咸蒜还有胡椒粉等东西都准备妥当,等会汤好就可以喝。

李瑀夹了条扒羊脸,对满院子的商人说道:“诸位给本县做了不少的贡献,我待县中百姓感谢诸位,吃吧。”

商人们根本没心情吃,又不敢不吃,拿起筷子来,随便夹点肉放到嘴里,陪着李瑀吃。

吃了一会儿,羊汤好了,李瑀让人给自己盛了满满一大碗,哈着气地喝上两口,浑身都舒坦了之后,对众商人又说道:“值本朝盛世,物泰民和,吾等当联一势,然,愚虽少,众者行时却非,或途不明,遂,吾欲集,齐动,同争,故……”

“李大人,您能换个说法么?”在座的商人有一多半没听明白李瑀说的是什么,有人小声问道。

“哦,其实就是说,现在大家过的还不错,大唐的百姓赶上了好时候,我们县中啊,所有的人应该有劲往一出使,但是呢,缺心眼的是少,可很多不缺心眼的商人啊,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我就想啊,咱们是不是应该抱成一团,同进同退。

就像那个陆州那边一样,人家所有的百姓都是和商人联合起来行事,商人们有各自组成了商会,有好东西往外卖的时候不单独去找别人谈价钱,那样会被人离间并各个击破,买东西也是一样。

县中的寻常百姓还比不了陆州,但你们商人是不是应该和我联合一下,买卖的时候,一同去和地方的商人谈,少吃点亏,多占便宜。”

李瑀也不想显示自己的才华有多高,见很多人听不懂,马上就换一种方式说出来,并用眼睛看向众商人,那意思就是你们想不想。

商人们现在也知道了,李瑀这个候爷准备和张王两家学,心中便犹豫起来,张王两家能成事,是因为两家的人厉害,自己这边难道也行?

或许猜出了商人的想法,李瑀又接着说道:“先试着做,如发现不好办的时候,我再去问问张小宝,如何?”

“全听大人吩咐。”王顺风表态了,李瑀的最后一句话起到了作用。

众商人也纷纷附和,只要李瑀可以去找张小宝,那就没问题了。

……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黄河之上,或者说是渭水这一段,张小宝和王鹃的船队缓缓前进,小贝小远大男小男一帮小家伙坐在南面船舷旁边,声音飘忽不定地唱着。

逆流中经过了不断改进的人力螺旋桨持续地转着,更本用不着纤夫,加上旁边还有两个大轮子,全速行进的话,还是非常快的。

因轮船层多,太高,小家伙们看不到近处下面的船只,只能看向南岸,南岸相对来说比较繁华,岸边有捕渔的小船,有等着摆渡的客船,河水浅缓处还有光着身子游泳的小娃子。

小贝等人唱着唱着就停下声音,看着岸边发呆,船在水中轻轻晃动却无法让他们晕船,护卫的人也不打扰他们,只是在这边的船舷下方撑起网,以免有人掉进去,虽说小贝一群小家伙都会游泳,但那也要看是什么水中才行。

他们在看岸上的人,岸上的人同样也在看着他们,因船是靠北岸行驶,距离远,又没有望远镜,只能看到一群小娃子在船边上坐着。

只有经常来往做买卖的商人知道这艘船上的人是谁,两个手拉手的稻苗旗帜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熟识的人,这是张王两家的小公子和小娘子出动了。

“不会是又有谁得罪了大唐,要打仗了吧?”有从剑南道过来的商人手下的一个伙计,看到那旗帜后,紧张地问旁边的人。

旁边的人也猜测不出,说道:“还打谁?难道是有厉害的敌人?不然小宝和鹃鹃为何同时出动?不能啊,突厥那边早就老实了,至于把他们两个派出去吗?”

“你们两个瞎说什么,没看到船上有小贝他们在,你打仗带他们出去?估计是游玩,要是能去剑南道游玩就好了,说不定我那买卖还能卖他们点东西。”

两个伙计的东家也停下来观看,听到两个伙计说的话,跟着说道。

船上的人不知道别人说什么,依旧忙着自己的事情。

张小宝在做饭,王鹃于一旁打下手。

小贝最近几天吃骨头吃的太多了,提意见说是想吃青菜,所以张小宝今天就做青菜,烧个茄子,又做了一个黄瓜炒鸡蛋,主食王鹃负责,拿婆婆丁,也就是蒲公英烙馅饼,里面放点海米和油吱啦。

把面裹得薄薄的,只第一锅放点油,后面的一律干烙,小馅饼做的直径只有五厘米,吃起来方便,把一平锅都摊上小馅饼,王鹃看着火的时候对张小宝问道:“咱们真的负责全部的费用?”

给黄瓜打皮的张小宝手上的动作放慢下“那当然,赚钱的机会不利用,晚上我都睡不着觉。”

打完黄瓜皮,张小宝只选中间靠前最嫩的一段切下来备用,又拿过茄子,皮不要,最里面的也不要,只选中间的,不过油,用水焯。

王鹃看到之后,说道:“让你惯的,这要是吃豆芽是不是还得掐头去尾?想好故事了没有?”

“又没有扔掉,剩下的正好做乱炖,黄瓜就拌凉菜,故事想好了,从前啊,有一户人家……”张小宝边干边说。

故事就是为吃饭准备的,小孩子偏食,最近吃的肉确实太多了点,小远就不喜欢吃青菜,为了让弟弟妹妹们主动去吃,张小宝和王鹃每次做饭的时候都要想故事,围绕着做的菜来说,故事的中心思想就是这道才如何如何的好吃,别人吃起来如何如何的不容易,吃完之后又如何如何。

而不是直接给小孩子讲吃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补充营养等没有丝毫作用的话。

如此一来,小孩子吃饭的时候心中就会想着故事的情节,在做的并不算太差的情况下,小孩子就会主动吃掉,很多时候某个人喜欢吃什么菜,并不是这道菜真的好吃,而是思维上的一种习惯。

王鹃把饼翻了下,拿过面来继续包的时候又说道:“你估计李隆基会同意你的办法吗?”

“我估计他就是想让我们这样做,一会儿我就安排人提前过去布置。”张小宝回道。

第353章 落水救人欲改变

涛拍船舷,白日浮云随风转,夕阳下,红照柳升烟。

这一天傍晚时分,张小宝和王鹃的船队终于进到了漕渠,按照此时的速度,再走上两天就能进到京城。

小贝胳膊上面的夹板也在前天拿下来,一个来月没有洗过这条胳膊的小贝找到空闲的时候就用水泡,泡到今天发现不对了,身上多数的地方比这条胳膊显得黑点,这条胳膊也太白了,怎么看怎么别扭。

问过一圈人,哥哥和姐姐跑到前面那艘船上去做安排,小贝只好用一件薄沙的衣服挡住胳膊找别人帮忙。

小远正在跟别人显示他的聪明,念着“泾以渭浊,湜湜其止。”时,小贝找来了。

“小远哥,问你个事。”小贝平时直呼小远,今天多加个哥字。

小远被吓一跳,警惕地看着小贝,又瞧瞧周围,还好,有人在,这才问道:“啥事儿?”

“我不给你用绊马索了,看你吓的。”小贝看着小远胆小的样子说道。

“当然不能用了,这里是在水上,我怕你火烧连环。”小远丝毫不松懈。

“我考你一下,你知道为什么人能变黑吗?”小贝眼珠转了转,背着手一副有学问的样子。

小远点头道:“知道,晒的,晒不到的地方就是白的,你看,经常在屋子中呆着的人,通常都白,在外面干活的人就黑,给你个望远镜,你看,后面船上在夕阳的时候还坐在阴凉下文书,他就白,你再看,那个水中扑腾着的人,他就黑,一看就是不小心掉到水中的,你看他的脸,黑吧,还有旁边翻着的船。”

“看到了,救人啊,快点救人啊,有人落水啦,零号队,零号队呢,给我下去。”小贝听着小远说,用望远镜来回看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个在水中扑腾的人不是游泳,是船翻了,再于周围扫下,发现有一个人正拖着两个人努力地向岸边游。

小贝哪还有心思想变白变黑,对着周围的人就大喊起来,她喊出来的时候,前面的船上已经有人跳进水中,浪花翻转间快速朝着落水的人接近。

看到茁壮零号护苗队的人碰到了人,紧张中的小家伙们这才长出口气,虚脱一样地坐在甲板上。

“吓死我啦,小远,你刚才说晒就行是吧?白的地方晒了变黑,黑的是不是更黑?”见真是零号队的人下去,小贝就不再担心,想起自己的事情,又问小远。

“那当然,越晒越黑,最后跟煤一样,你问这个干什么。”小远答道。

“没,没什么,随便问下,我的衣服不舒服,换一身去。”小贝扔下一句话便匆匆离开,进到船舱当中,坐在那里想了会儿,打开门,向外面守着的护卫说道:“去让人给我做身衣服,右胳膊没有袖子的那种。”

护卫点头答应一声,就去找人汇报,小贝等人的衣服并不多,他们长的快,一般都是每个季度三套衣服,一边长一边做了,除非是破了才会临时做一套,以免浪费。

这套小贝提出来的衣服需要报告一下,尤其是小贝提的要求,必须要让张小宝和王鹃知道才可以。

消息很快就通过旗语传到张小宝和王鹃这边,两个人正等护苗队的人把人给救上来,多亏是在漕渠里翻的,换成黄河中间水流最急并带旋涡的地方,救人可就难了。

得到消息,王鹃怎么想也没想明白小贝为何要一个不带右边袖子的衣服,张小宝却笑了,对王鹃说道:“小贝一定是觉得右胳膊的颜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以前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我那时没让人做衣服,而是把裤腿给挽起来,那时觉得很聪明,现在知道很傻。”

王鹃一想,差不多如此,也笑了起来“小贝一定很着急,想个办法,衣服就不用做了。”

“好,明天中午吃过饭,让人捞点淤泥上来,给他们贴在身身上,多晒晒,一天就能把颜色变差不多。”

张小宝想了个主意。

平时小贝他们也总会晒晒太阳,比起经常在屋子中呆着的小孩子们,显得略黑一点,却更健康,其实小家伙们的身上,都是一块黑一块白,只不过小贝原来黑点的胳膊太白了。

这时落水的人已经被带回来,一个船夫,三个乘客,趁着此时漕运不算繁忙的时候,这才摆渡过来,没想到眼见就要靠岸的时候不小心翻掉,船夫只能勉强救两个人,剩下的那个则是差点死掉。

张小宝和王鹃没去与被救上来的人见面,两个人都在看着下面的水想事情。

过了一会儿,张小宝开口说道:“要是给当地来回摆渡的人提供大点的船,是不是就能够省去翻船的危险?”

“他们就是干一辈子也买不起大船。”王鹃否定了张小宝的提议。

“那先借给他们用,一点一点还呢?”张小宝又说道。

“那我们就赔了,一直到大船坏掉,也赚不会本钱。”王鹃诧异地看向张小宝,那意思你今天怎么变傻了。

张小宝点点头:“对呀,所以说这个来回摆渡的事情还要进行下去,可船不是白坐的,每次最少也要一个铜钱,如果是两次一个铜钱,你说愿意走这边的人是不是能多点?”

“那客流量除非是能够达到如今的两倍才能保持同样的收入,你想干什么?我刚才考虑是不是咱们出点钱,在这里修座桥,不指望赚钱,留个好名声。”

王鹃被张小宝给说糊涂了,她觉得张小宝的思维突然间就变得迟钝起来。

张小宝接着说道:“我的意思也是修桥,但不是白让别人过,如果是单次过,一次收取一文钱,如果是经常过,可以办个月卡或者是年卡,不仅仅是人可以过,货物也行,但货物要是达到三百斤,就要多交一文钱。”

“你想收护桥费?那可是一种挑战了,你听说这里谁走路过桥花钱的?”王鹃提醒道。

“别用我们的名义呀,随便找个人,桥好修,不用非用桥墩,两岸连起来就可以,用铁索,上面卡上木板,两边也不用非得是大铁牛或者是铜牛,水泥一灌,放进点鹅卵石,又沉又结实。

先安排几个人守在桥的两边,如果不会出现有人过了桥不给钱跑的情况,守一边就够了,如果以后有孩子需要奔走两岸上学的话,这个可以免费,但孩子不能携带太多的东西。

这个价钱就比渡船便宜了吧?而且还安全,到时候大家是走桥还是乘船就能够选择,一点一点的,百姓就能够接受过桥花钱的事情,到时候路也是一样,现在修路其实赚不到什么钱。

赶上繁华的地方修路,可以通过在路旁开商铺赚钱,人少的话,只是往里搭钱,等百姓习惯过桥花钱之后,我们就多修路,在旧路的旁边修新路,走一次就花一份钱,不想花钱的就走旧路,速度自然比不上新路,而且走新路的人可以在路旁边每隔一段距离建的小屋中免费休息。

两头分别开票据,到时候没有票据的就要补上,服务区中最主要的是提供热水,凡是商队的人,只要过来,那么就每人提供一壶,如果是行人的话,单个的行人就不能要钱了。”

张小宝阐述着自己的想法,王鹃在一旁听,等张小宝说完,王鹃问道:“那如果是有人在旧路上过到新路,等着快到地方了,又回到旧路你怎么办?”

“让服务区的人看着,通常是每隔半天的路程处就设一个服务区,里面热水免费,休息免费,但必须要有过来时的凭证,可里面别的东西不免费,比如药物,还有干粮,维修车的需要的工具等都不免费。

再偶尔不定时地派人骑马巡逻一下,逮到了就要交双倍的钱,不给钱,就把他们的货物拿走也不给他们钱。”

张小宝觉得自己以后的钱太多了,一时花不了,就准备用在修路上,并且收取过路费,很可能因为来往的人少,一年赚的钱除去维修的费用就根本剩不了多少,但那也比一文钱都没有强。

要不然以后也要多修路,能回点本就是一点。

王鹃低头想了想,问道:“你觉得能行吗?”

“我哪知道能不能行,先试试,不行再说不行的,万一行了呢,先修桥,从桥开始,马上安排人去做。”

张小宝下了决心,找自己内院的人进来安排了一下。

王鹃则说道:“你怎么不在长江那座桥先试试?”

“那可不行,那里不是我们家的,何况那个地方来往的人太多,万一有人不满意闹事儿怎么办?走路过桥不花钱,在这边可是根深蒂固的想法,哪怕是商人也这样想的,他们才不管修桥和修路花掉多少钱呢,咱们从人少的地方先来。”

张小宝还没疯,不敢去动长江大桥,只能选择一个差点的地方,当然,只凭来往收的过桥费根本就无法回本,那水泥造价低,铁链子却不便宜,估计过桥的费用收的话,三十年能回本就是好的了。

第354章 金口一开无虚言

张小宝说做还真的就安排人去做了,修这样的桥速度快,先让人用船把麻绳拉过去,到时候两边一抻,逐渐加粗麻绳,等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在一头换上铁链子拉过去,到时候两边一固定,铺上木板就可以,估计用不上半个月。

只要肯花钱,铁链子不用担心打造不出来,那时收的钱就是渡船的一半,如果渡船帮忙拉货物也降价的话,桥上同样再次降价,就非要让百姓知道,同样是过河,又安全又快又省钱不如走桥。

当然,这个时候张小宝也没忘记桥的出现对渡船行业的冲击,准备等着百姓习惯走桥之后,让摆渡的人听下手上的活,过来帮忙守桥,有人愿意改行打渔也行。

事情安排得差不多后,张小宝和王鹃又回到了后面小贝他们所在的船上,先前是和毕老头三人讨论给皇上出行花钱的细节上的事情。

一回到船上,小贝就气呼呼地找过来。

“小贝怎么了?是不是谁欺负咱们的小贝了?怎么不高兴呢?”张小宝蹲下来,张开胳膊。

小贝还是气呼呼地的样子,却没有拒绝哥哥的怀抱,靠在哥哥的胳膊上,说道:“就是你,我让人做衣服,你不让做。”

“是吗?有这事儿?哎呀,小贝你一说衣服我才想起来,我最近后背竟然比前面白了,怎么办呢?我正发愁,结果还是你姐姐厉害,你猜他想到了什么办法?”

张小宝确实没同意,此刻装成不知道的样子,话题一转就开始说起自己的事情。

小贝的目的果然不是什么衣服,听到哥哥的话,眨眨那双大眼睛,问道:“真的吗?”

“真的,不信小贝看看,我背后是不是比前面白。”张小宝说着话,把衣服兜起来让小贝看,前胸上有着淡淡的墨水痕迹,还有土。

小贝前后看看,点头道:“真的哦,那姐姐想到了什么办法?”

“先不和你说,让大家都猜猜,猜对了有奖,去,把小远他们都找过来。”张小宝对着小贝又说道,等小贝高兴地跑去叫人的时候,张小宝在身上使劲地拍打着,那泥土粘在身上实在是太难受了。

王鹃在一旁终于忍不住笑出声,对张小宝说道:“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告诉小贝明天的事情不就行了么,何必把自己折腾成这个样子。”

“那可不行,在你我看来是一件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