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自己钓上鱼了,以前也有娃子看,都会跟着高兴喊两声,等自己离开的时候再给娃子们几条鱼,大家都没白来。

今天这两个怪了,咋就不像别人那样呢?自己钓到了鱼,也不过是扫一眼,接着继续干坐着,刚才两个娃子或许热了,才旁边拔起不少草,编成大帽子罩在头上,往那一缩,如果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这里有两个人。

钓竿剧烈的颤抖两下,老头连忙收线,这次竟然钓上来估摸有三斤重的一条鱼,老头高兴地对着张小宝和王鹃说道:“娃子,想不想吃鱼?走的时候带一条大的回家。”

张小宝和王鹃本来还在忙自己的事情,听到老头说话,同时扭头看过来,见是一条鲶鱼,王鹃看了张小宝一眼,这才对老头说道:“老爷爷,就您手中这条,我和小宝买了,回去红烧了吃。”

老头没想给这条大的,今天带的竿钓鲶鱼比较费劲,说是大的,其实手中的这条比起河里真正大的小许多,如果遇到了那种,根本就钓不上了,本想养一晚上明天拿去卖。

见两个人现在说买,犹豫了一下“钱就不用了,拿去吃,看着你们两个也怪好看的,呵呵,陪我老头子呆这么长时间,也不容易。”

“那就谢谢老爷爷了。”王鹃也没拒绝,一条鱼而已,等工厂和工坊都修好了,也得找守夜的人,到时候很多没事儿的老头基本上都有那种清闲的工作,给这个老头安排一个好的。

老头听着王鹃的声音,高兴地点点头:“那我先放在网中,走时再拿,看你们两个就是好娃子。”

“老爷爷也是好人,好人有好报,老爷爷,水中的鲶鱼多吗?”王鹃也回了一句。

“多,还有大的呢,真遇到大的我就得扔竿,可不敢往上拉,把人拖进去就见不到影,还有棒子鱼。”老头愿意听王鹃说话时脆脆的声音,笑呵呵地说起来。

王鹃略微想了下“老爷爷家中闲人可多?不如挖个池塘,专门样棒子鱼,那鱼好吃,到时候赚大钱。”

“河里就不少,还养啥,我就是闲的没事情做,钓几条鱼,换成钱给小孙子买糖吃,有多的就拿回去炖。”老头一说起孙子,脸上的皱纹就堆在一起,显得非常慈祥。

王鹃听出来了,老头家中的日子过的不差,也就不再劝老头养鱼,河中鱼是多,但也没有养的舒服,想捞就可以捞。

这样的话,老头也未必能来守夜,王鹃就又提议“老爷爷,不如在这附近盖个房子,说不定以后有大用。”

“那可不行,听人说这里要建工坊,别占了人家的地方。”老头懂的还不少,他不知道王鹃就是想让他盖房子之后做点菜,给工坊中的人吃,还能多赚点钱。

看老头不同意,王鹃也就不继续劝下去,低下头继续画自己的。

或许真的是应了王鹃的话,老头三个钓竿是一个接一个地上鱼,一会儿的工夫,带来放到水中装鱼的网竟然满了,那一网鱼,少说也有五十斤,相互挤着来回翻。

就在老头发愁怎么回去并给张小宝和王鹃一条大鱼的时候,岸上来了一群人。

有车有马,停到岸边之后,身穿衙役衣服的人簇拥着三个一身官服的就走到了近前。

“大人,您看这里如何?让郡王殿下把工坊落在此处。”一个刀笔吏躬着身子在被围在当中官员的旁边问道。

“恩,不错,正合我意,咦?不少鱼呀,今天晌午不如就吃鱼吧,也别走远,在旁边人家中找两口锅,活鱼活水地炖着。”

被围着的官员扫了眼这个地方,觉得可以建工坊,又看到奋力往上拖网的老头,想吃鱼了。

老头听到官员的话,再一打量,连忙低头见礼“冯县令过来了,冯县令,此地可不能建工坊,下面都被棒子钻出洞了,今天雨水若是大起来,很容易塌掉一大块,工坊要选好地方。”

“你这老头懂什么,水泥知道不?不管有什么洞,把水泥往里一灌就行,把鱼留下吧,钱拿着,买点肉包顿饺子。”

旁边一个衙役不满老头事儿多,掏出来二十几文钱,往地上一扔,就要把这么多的鱼全买下来,伸手去接鱼。

老头明显不愿意,嘴上不敢说什么,手却攥得非常紧,这不仅仅是鱼的问题,还有网呢,编个网也得一天多,麻线哪是那么好搓。

正在僵持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把冯县令好悬没给吓进河里。

“老爷爷,他想买一条鱼,卖给他就是了,没想到冯县令还有如此雅兴,跑到河边吃活水活鱼,这里可是西南方,冯县令就不担心突然出事儿,把命给丢了?强买是什么罪来着小宝?”

随着话音,张小宝和王鹃带着大草“帽”站起来,冯县令往后退进步站定,这才仔细看突然冒出的人,一看之下,刚才的好心情没了。

张小宝也说道:“估计是死罪吧?至少也得发配到岭南去,恩,到陆州,我这人心就善良。”

“快送手。”冯常功可没心情听张小宝胡诌,对还紧紧抓着渔网的衙役喝道,这要是让两个人弹劾一下,事儿倒是不大,憋屈呀。

衙役不是没认出张小宝和王鹃,正是因为知道两个人是谁,才被吓住,忘了手上还攥着网,听到县令的声音,连忙把手送开,那个快呀,就好像刚才抓的不是网,而是烧红的铁线一样。

一面往后腿,一面盯着王鹃看,看王鹃笑没笑,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老头诧异了,呀呵,娃子厉害呀,一人一句,把冯县令给吓成这样,谁家的?

“原来是张主簿和王县丞,二位雅兴也不差,跑到河边躲着吓人玩,方才可没强买,而是让人帮老伯提鱼。”

冯常功现在还觉得自己的心嘣嘣的跳得厉害呢,不忿地对张小宝和王鹃说道。

王鹃可不管他忿不忿,小跑两步,来到刚才衙役扔钱的地方,弯下腰一个一个全捡起来,对张小宝挥舞着:“小宝,钱,不知道谁掉的,一会儿买点肉,包顿饺子吃。”

“那得先问问是谁不小心掉的,万一失主就在旁边呢,谁掉的?谁掉钱了?没人答应,拿着吧。”

张小宝今天看地形看的不错,很高兴,也陪着王鹃疯。

老头这下终于知道两个大孩子是谁了,褒信县新的主簿和县丞,张小宝与王鹃,怪不得看上去与寻常的娃子不同,也不管鱼了,连忙对着两个人说道:“小宝,鹃鹃,可不能在这里修工坊,听说你们与什么郡王好,跟他说一声,修不得呀。”

“老爷爷对这里可熟悉?”王鹃对着刚才那个扔钱的衙役笑了笑,把钱收好,问老头。

“熟悉,这里可不同寻常,有说道,我老头子我别的本事没有,看看地气眼睛还不花。”老头终于是遇到了他觉得能够抗衡冯县令的人了,马上就拍着胸脯保证。

“地气?”王鹃没想到遇见高人了,竟然会传说中的本事,玄之又玄的事情,但很多人还就信这个,据说有一些的矿不是用什么仪器测出来的,而是请人看出来的,哪怕自己那时的官员也信这个。

心中一动,说道:“老爷爷,那不如请您帮个忙,或者是雇您,帮着多看看,老爷爷您放心,工坊建在哪里,冯县令他说的不算,冯县令,你说呢?”

第315章 一样时光两样心

听到王鹃最后问的话,冯常功没出声,他也清楚,同安郡往会听谁的。

他不出声,王鹃却不打算这么算了,又担忧地说道:“哎呀,冯县令,这里怎么说也是你当县令,你不会是不让别人过来建工坊吧?没有了工坊,就不要从褒信县运东西来,不运东西就不必引河了。”

冯常功要是不听王鹃今天说起这个事情,还未必能够想到建工坊是为了引河,他这两天一直在想着怎么算计张小宝和王鹃。

此时被王鹃一提醒,心中就盘算开了,是不是应该阻止一下?

想法刚一出现,就被他自己给狠狠地掐灭,那是绝对不行的,和找死没什么区别,真做的话,别说旁人,就是背后的靠山也靠不住,弄不好会第一个收拾自己。

故意的,王鹃是故意的。

冯常功如是想着,再看向王鹃的时候,微微一笑,说道:“王县丞好心思,可惜,本官可并没说什么不能引水到褒县去的事情,有本事你就引引看。”

“那就让你看看,这水我引定了。”王鹃一副赌气的样子。

冯常功这下也没有心情在河边吃鱼了,冷哼一声转身离开,与张小宝和王鹃不欢而散。

等冯常功带人走了,老头这才明白,原来张小宝、王鹃与冯县令并不是那么融洽,似乎是敌人一样。

“王家丫头,这个冯县令可不简单,以往有州府的人要收拾他,结果反而被他给收拾了,千万小心。”

老头好意地对王鹃提醒着。

“知道,谢谢老爷爷,那老爷爷是否愿意帮着看看地方?”王鹃还真没去详细打听冯常功的事情,因为他没名气,从来就没听说过有这一号,自然给排到不受关注的行列当中。

老头这次就没有再作任何的犹豫,点头答应“好,到时候就去找老头子我,我家就住在县城中,在盛荣米行的后面,我姓吕,到地方一打听就能知道我是谁,钓鱼的吕老头,嘿嘿。”

说过话,老头就准备离开,但他今天钓的鱼太多了,显得很吃力。

王鹃对着不远处的草丛招招手,那边就突然冒出两个人来,把老头给吓一跳,竟然一直都不知道草丛中还藏有人。

“送老爷爷回家,正好认认门。”王鹃吩咐一声,两个人帮忙把老头的鱼抬起来,老头还没忘给张小宝和王鹃那条三斤多重的鱼,一路与两个护卫说着话往回走去,估计到家就得下午申时。

老头离开了,张小宝和王鹃也不准备继续看地形,两个人相视一眼,同时朝着旁边的一个人家走去,打算去人家借用下厨房把鱼给做了,顺便买点其他的东西,中午对付一顿,护卫们自己会去找东西吃,不必多管。

或许是因为鱼真的好吃,也或许是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这么简陋的红烧鱼了,有种怀念的感觉,王鹃和张小宝吃了都觉得香,还邀请人家的四口人一同吃,抢来的铜钱也买了两道菜,六个人都非常高兴。

吃的那家的女人不停地夸张小宝手艺好,还不忘了跟王鹃说,让她以后也多做做,不能让男人做饭,偶尔吃一顿还行。

“小宝,我觉得冯常功不可能阻止李珣。”回来的路上,王鹃对张小宝说道。

“你真以为他傻?我估计他正在想着如何揽功劳,没用的,等回去我就奏章走官驿进京。”

张小宝根本就没指望冯常功能在此事上动手,要是真那样的话,还省掉不少麻烦呢。

“那现在就要对付他的计策,很管用啊,现在治病都要用咒,从上到下全相信,估计不好扭转。”

王鹃认为冯常功的计策破起来难,等着冯常功再找来一个道士到这里装一装,那就更让百姓确信无疑了。

张小宝则是不以为然地说道:“别忘了我是干什么的,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就是骑兵,咱们也这样干,要比他玩的还好,比如鱼肚子里面突然发现一张油纸,上面有字,方法多了,回去帮我琢磨几个。”

“你太坏了,行,就这样干,多弄出来点唬人的玩意。”王鹃这下心里有底儿了,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两个人一回到县中,张小宝就开始写信,并让人拿回去盖印,走官方渠道送往京城。

这一次不是私信,必须要通过正规的途径来走,不然达不到目的。

……

在李珣还不知情的时候,新蔡县中就来了很多人,打着他的旗号按照说书人说的开始做起来。

百姓们都准备好了,就等同安郡王投钱,凡是种了大豆的人都领来芝麻种子,凡是家中有闲人的就去领小鸡和猪崽子,工匠们也聚集到河边,等待命令一下就开工。

冯常功这几日也是上蹿下跳地跟着忙活,每天都到河边看看工程的进度,并且讲两句鼓励的话,就好像同安郡王能够过来“投资”都是他的关系一样。

张小宝和王鹃更是不回县中,直接住在河边,旁边跟着吕老头,分早中晚看看地气,还给张小宝二人讲解其中的玄妙,两个人没听懂,估计是天分不行。

汝水开工的第九天,新蔡县中迎来了最主要的人物,李珣来了。

李珣根本没乘船,而是骑着马赶来的,在舒州也养有鸽子,大上个月他就让人给张小宝和王鹃送到褒信县,说是有事儿多联系,他不能随便跑,正准备过段日子,回京城去相亲,也不知道给找的人怎么样,先过去看看,如果差太多就找张小宝商量对策。

新蔡县传出他要过来投资的时候,张小宝就用鸽子给他去了信,他心中痒痒,不愿意继续呆在舒州,就用此借口跑了过来,还带了六百护卫,浩荡地就出现在汝水河畔。

来时正赶上中午,张小宝、王鹃跟在工地中与众人一起吃饭,秉承着一贯的风格,凡是干活的人都有好吃好喝的东西。

昨天吃的是两菜一汤,今天只有一个汤,主食和菜放一起,肉夹馍,羊肉的,汤是鱼汤。

张小宝和王鹃专门挑瘦肉往饼里塞,看着别人把一大块羊油塞进去,不由得直哆嗦。

李珣到来的时候,两个人刚要几口,汤没喝,尝过,都说羊和鱼配在一起鲜,两个人没感觉出来,只觉得腥,多放葱花和香菜也不行。

“哈哈,肉夹馍,好,给我来一份,不放香菜,多放葱花,我在那边很长时间没吃到过了,你们自己吃,别等人侍侯。”

李珣的到来让别人吃惊,却无法使张小宝和王鹃动容,两个人还在吃着,李珣就凑到近前,对专门给人“服务”的厨子吩咐起来,又对自己带来的六百人喊一嗓子。

突然多了六百人,厨子只好马上去做,这可是郡王的人啊。

要是换成张王两家的厨子就不会如此紧张,以前总见面,这里的厨子是于当地找的,看到李珣的时候,激动的给他使劲塞了一大块羊油,葱花多放,香菜也没少,被李珣客气地接到手中,一扭身就送给跟着保护的人。

“你吃吧,多补补,别在我面前晃悠,小宝和鹃鹃在呢。”

吩咐一下护卫,李珣只好自己动手,感叹新蔡县临时找来做饭的人就是赶不上张王两家的专业厨子。

“吃点咸菜?”张小宝把他和王鹃面前的唯一一盘咸菜推到李珣的面前,都是熟人,说话不用那样客气。

“恩,吃。”咬了一口饼,李珣看到别人的面前没有咸菜,知道这是张小宝和王鹃自己带的,一定不错,或许还是张小宝亲自做的咸菜,好几个月没尝到了。

李珣到来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出去,百姓们纷纷打听,在知道同安郡王也跟着工地上的人一同吃饭的时候,心中对李珣好感更盛。

一个肉夹馍下肚,李珣不怕腥,把鱼汤也喝掉多半碗,制作另一个夹馍的时候对张小宝说道:“打着我的旗号做事儿,就不怕做错了连累我,这里没有驴肉夹馍,上回你请我吃的驴肉的怎么觉得比今天羊肉的好吃?”

“就是想连累你,不白打你旗号,给你分成,等天再热热,你那里也有买卖,帮我宣传梅菜扣肉,我只要一成干股,上次你吃的驴肉夹馍是我做的,今天吃的羊肉是随便找当地的人充当厨子做的。

我倒是想吃驴肉,就怕县中的驴不够杀,有驴的百姓找我拼命,你有本事杀几头牛,明天就给工地的人吃红烧牛肉。”

张小宝说着话的工夫,王鹃从包包中又拿出来两铁皮罐子的咸菜,指着其中的一个对李珣说道:

“这个就是梅菜做的豆子,里面有牛肉丁,不是把健壮的牛故意杀掉,我也舍不得,也不是耕了一辈子地的老牛,尝尝,另一个是罐头,让人给你送去过,这个罐头就是你要做的梅菜扣肉罐头。”

李珣也不等王鹃给他帮忙,自己就动手了,先把罐头打开,鼻子凑近仔细地闻两下,点头道:“香,你们上次就给我送去三百个罐头,我自己吃了十几个,其他的多奖赏给训练优秀的护卫了,也不说多送点。”

“那是三百个肘子罐头,还是前肘的,量大,也没掺假,两个前肘子就能做出来四个罐头,下次你给我送一千头猪,我还你五千个罐头,让你写的折子你写没写?”

张小宝没说谎,送去的罐头真的是猪前肘,别看不小,一做上罐头就非常的废肉,蹬皮剔骨的,没多少好肉,拿水紧一下就变成小团了,可是真正的“军工出品”。

“写了,估计都快要到京城,五千头猪,没问题,你一定想不出舒州现在有多少的家禽和牲口,百姓养的好啊,还说我这个郡王好,给我送礼,我都吃不了,猪肉剩下的全让我做成腊肉了。

鸡也风干了,下次逢到节日百姓再送,我分你一半,罐头做大点,五千也行,我不在乎,百姓还打听你们家,说要带上东西过来看看,被我劝住了,望江的百姓在江边给你们专门修了一个大房子,四层,全木头的,下面大,上面小,取名血恩阁。

我估计就是我到那里说两句王鹃的坏话,百姓都能冲过来打我一顿,嫉妒死我了,你让我说坏话的官长什么样?我连见都没见过,就帮你,你说你怎么补偿我。”

李珣终于是不用作自己的郡王了,在张小宝和王鹃面前非常放松,兴奋地说个没完。

……

新蔡是中午,京城同样是中午。

官员们也在吃饭,只是今天有的人心情不怎么好,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有两个人表现是最明显的。

一个是张九龄,一个是张说。

张小宝的奏章送到了,今天到的,官驿就是慢,比起鸽子来差远了。

张九龄看到了奏章,张说也看到了,走正规渠道张说想不看到都难,这可是张小宝第一次用官员的身份上奏章,大家都很稀奇,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张小宝不飞鸽了。

结果一看奏章,里面写的是张小宝阐述新蔡县和褒信县联合的事情。

联合倒是没什么,凡是能接触到的官员都觉得很平常,想连就连,你张王两家本事大,到哪个地方都能把当地给建设好,能带上新蔡县就不错了。

可问题是奏章说的重点不是联合,而是帮新蔡县从中县提上县,但又不给本州写信,非要直接进京,褒奖了冯常功以及新蔡县其他官员,夸的那是一个天上少有,地上绝无。

说是在联合的时候新蔡县的官员帮了不少忙,而且一个个能力出众,意思是提拔一下,这样的人不能继续在一个县中呆着了,不像自己和鹃鹃,年岁还小,得多磨练,冯县令要是再磨练的话就老啦。

这也算是正常,虽然众官员不知道冯常功本事多大,让张小宝这个夸呀,但既然张小宝说可以,那就提提吧。

但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是让京城多多考察冯县令,因为有很多人在下面当官当的好,一旦位置不同了,就容易变,在文学方面,觉得不错,也可以专门针对这个进行考察。

这个事情官员们也同样理解,怕担责任,万一又不行了呢,考察是必然的。

只是最后一个事情说的就让众人猜测不出张小宝的目的了。

奏章中既然提到把县中的主要官员给升官,加担子,那就得有新的官员去啊,本来这个事情和张小宝没有任何关系,新官任命那是吏部的事情。

但张小宝提名,连提六个,说是可以从中选出来三个。

对于别的官员来说,就当不知道张小宝逾权,张家干的越权的事情多了,真追究还追究不过来呢。

可对于张说来手就不一样了,因为张小宝提的六个人全是宇文融的人,真说起来,还确实不错,属于那种真能做事儿的人。

问题是宇文融和张说互相看着不顺眼啊,当初张说别看是宰相,却根本官不了宇文融,宇文融出去做事的时候竟然能不经过他中书省,属于皇上直辖,后来张说弄了个专门的机构,这才又能管上宇文融,但宇文融还是不听话。

属于实干派的那种,和张说这种学识派的统一又对立,更多的其实是对立。

张九龄跟着张说干活,比较听话,他发愁了,他的那个已经卸任的老管家还在人家的家中呆着,自己帮着谁都不好,何况张家没少给自己提供帮助,两难啊。

所以他吃起饭来就觉得没有味道。

张说那就更不用说了,上次就送来一份名单,专门提了封禅的事情,抢自己安排人的位置,这回竟然把一个眼看变成好地方的官员名额送给了宇文融。

张说很想亲自过去问问,你们家究竟站在哪一头,说是学识派的,没错,进士科的状元名头在那摆着呢,连家中的下人也一个个识文知墨,说是实干派的也对,政绩积累了一大堆,全是地方上的。

本应该两头不站的,竟然在这个时候又过来找事儿,难道是因为自己上次和皇上说的话被他们知道了?

心中这样想着,张说就吃不下去饭了,是又怒又急,怒张小宝不提自己的人,急的是这个奏章送上去,很可能被通过,那自己岂不是少了一个好地方?那个地方可是和陆州一样,是专门给官员升迁用的。

只要到了那里的官员不缺心眼,照着原来的做,用不上两年,就能提升,要是安排三个自己的人过去,到时候提起来快,以后用着也更方便。

“这可怎么办呢?直接压下去?不行,奏章能压,鸽子却压不住,子寿,你说应该如何去做?”

张说嘟囔了一句,想不到好办法,扭头问张九龄。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张九龄就担心张说询问自己,他不好偏向谁,修路的钱谁出的?梅菜是谁在收购,自己家中的很多东西谁给的,某些主意又是谁帮忙出的?

所有的事情都指向了张家,但张说对自己也不薄,没有张说,就没有现在自己的位置,这该如何来说?

张九龄嘴里使劲地嚼着菜,那意思是让张说等一下,等咽下去的再说,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想想。

菜也不老,总不能一直嚼不咽,嚼了一会儿,张九龄把菜艰难地咽下去,迎着张说期待的目光,说道:“但凭张大人做主,若是能把名单换换,那就更好了,只是那里似乎有点乱,各方都会插手。

尤其是宇文融,现在的人就是他的,如果冯常功真的就这样升上来,就说明他的人本事大,再派也应该派他的人去才对,除非……”

后面的话张九龄没有说出来,但意思表达的已经非常明确了。

张说也是这样想的,点头道:“那就这样办,让冯常功三人进京考核,至于另外六个人选,等新蔡县真的可以升到上县时再议。”

就在张说决定下来的一刻,外面有人把李珣走军驿的信给送来了,张说非常担心李珣和张小宝站到一起来对付自己,饭也不吃了,匆忙赶过去看,张九龄于后面跟随。

等着张说拆开信把里面的内容看过之后,突然开怀大笑起来“哈哈哈,好,好啊,来的好,子寿,快来看,同安郡王新信说是听人说那个冯常功于县中做事情的时候多有疏漏,担心他拿出来的钱不能正常使用,让朝廷想想办法,最好是换个官。”

张九龄不用看信,听张说就明白了,李珣不可以自己提拔官员,如果不是他以前一直和张王两家在一起的话,就连跟着到翼州都不行,更不用联合做买卖了,他要是觉得哪个地方不好,可以弹劾,但不能任命,这是过来求援了。

事情对自己这边来说似乎很有利,可为什么自己总感觉到有点不对呢?张小宝和李珣的关系那么好,难道之前没有通声?一个非常提拔,一个非要打压,乱啊,感觉就像……就像小宝和鹃鹃在翼州时候。

无论是打仗还是经济战,给人的感觉就是乱糟糟的,直到最后尘埃落定才知道两个人的布局。

张说也不等张九龄说什么,高兴地收起信,转身向外走去“走,吃饭,方才没吃饱,腹中又饿了。”

张九龄心说,可不是没吃饱么,自己就吃那两口,现在肚子还难受呢,没吃舒服,也跟着往外走,心中却总也抹不去今天知道的两件事情,或者说是同一个地方的事情,哪个地方似乎不对。

……

别人又去补吃一顿饭的时候,李珣已经吃饱了,吃了不少,撑的让手下人去给他取山查丸嚼,倒不是饭菜好吃,主要是心情好。

自己一个人在舒州呆的实在是太难受了,看不到小宝,也见不到柳儿,更别说非常可爱的小贝了,从翼州回来的路上,和小贝他们还经常互相讲故事呢,如今终于是找了个借口出来,真不容易。

“一会儿我们划船?”李珣提议道。

张小宝刚要点头,又突然摇了摇头,对李珣说道:“估计是不行了,你投资的地方官府来人喽,县令大人亲自到此,你看,就是那个尖嘴猴腮的。”

第316章 带人前往有优惠

冯常功其实不愿意过来,他知道张小宝、王鹃和李珣的关系,自己过去一定遭冷眼,弄不好还得被李珣教训一顿。

但冯常功还是来了,如果到的人不是李珣,而是李珣其他身份差不多的兄弟,冯常功可以不见,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对他不能如何。

李珣是个例外,钱不少,权也不小,别人有个什么郡王的身份,是只有名字,不用到地方去,每年吃那里的一部分租税就算不错,管理上自然能干的官员。

舒州的李珣却是真的过去当郡王了,当地的官员都要听他的,大权在握,而且还确实有点本事。

就算回到同安郡自己管管,也没出过错,给舒州练兵,组织起来头头是道,还组建了三千翻浪军,于太湖每日操练。

政务上也勤勉认真,经常提出来小的利民政策提议,找一帮官员坐在一起商量,完善细节,从细微处给百姓真正带来好处。

这样的人想找个地方官的麻烦实在太简单了,不见见面,让他觉得有人对他不恭敬,转头告一状,啥前途都没了。

怀着矛盾的心情,还不知道李珣已经对自己动手的冯常功就带人来到了河边,看到河中的渡船不仅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让他的心中很不好受。

不管衙门的公告说的事情多吓人,该增加的渡船依旧在增加,该动工也同样未受影响,为了更好的生活,百姓们暂时选择性地忘记了官府的公告。

离着李珣所在还有五十来步的时候,冯常功看到了坐在一起谈笑的三人,三人旁边二十步之内无护卫,可见李珣对张小宝和王鹃信任到何种程度。

深吸两口气,冯常功示意别人先不要跟随,自己一个人走了过去。

李珣也正好听到张小宝的话,抬头看向张小宝所指处。

“下官冯常功见过郡王殿下,殿下一路赶来,可是劳顿?下官于县中以给殿下准备好安歇之处。”冯常功终于是走完了这段对他来说漫长的道路,弯腰行礼。

“冯县令竟然亲自过来见本王,快坐,赶路是累,可吃两个肉夹馍,舒服多了,冯县令可是吃过晌饭?想吃没空吃,不如坐下来吃点。”

李珣并没有冯常功想象中的冷颜相对,而是非常热情,这都是张小宝和王鹃教的,当官的只要不是遇到了百姓受灾,不是收拾犯错的官员的时候就不要总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