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大唐-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相信,毕老头四个人也同样不会在乎珍珠究竟值多少钱,大珍珠的质量不错,小贝到现在也没有把它给弄碎了。
随便说上两句,小的那个就决定给李隆基送去,估计到了京城也是入药用,都说年头久的珍珠药力足。
拣起小贝扔下的珍珠,在大理石地面上使劲一转,两者的光辉就相映在一起,经久不停。
张小宝和王鹃见小娃子们玩的都不错,正好找四个老头商量关于长江大桥的事情。
“毕爷爷,您说大桥那里能不能收来往的过路钱?平时走渡船同样需要花钱,走桥方便的情况下,少交点也不算过分。”
张小宝提出了第一个事情,要钱,大桥需要维修,现在走的账是望江楼,并入到望江县的财政当中,属于地方政府职能的一部分。
毕老头四个人也不再是当初见张小宝和王鹃时候那样对经济不算太懂的人了,听张小宝提钱,犹豫了下说道:“小宝,大桥上人来人往,必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税收增加,取一部分维护似乎应该,何必再收钱?”
“既然如此,那便不收了,希望以后的望江县官员不会把这笔钱给贪墨了,每年都会支出,第二件事情是长江摆渡之人,有大桥了,远处的依旧走渡船,近处的全从桥上过,摆渡的人不好生活了。”
张小宝又提出一个事情,在一个新的行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必然会对相关老旧模式形成冲击,干了许多年摆渡的人,再让他们自己找其他事情去做,这不是当权者对百姓应该做的事情。
以牺牲一部分百姓利益而获取地方某项经济发展的官员是无能的官员,不要把百姓当成纸上的数据,那是活生生的人。
四个老头几乎是同时把眉头皱了起来,能修桥就必须修,有桥比摆渡来回运送货物和人方便多了,不能因为摆渡的人就把桥给拆掉,直接给摆渡的人钱似乎不行,那要给他们安排什么事情做呢?
张小宝也不用四个老头自己想,他提出来的自然有解决的办法。
“毕爷爷,我家想到的是把这一部分的百姓分成三方面来解决,一方面沿桥墩拉出铁索,两条铁索让渡船挂在上面,省去了被水冲翻船的危险,河中间的桥墩上再用木头修建观河的之处,有人喜欢在那里欣赏景色,就会拿钱让人摆渡到地方。
第二个方面是在分流河上做游船,让摆渡的人联合起来,买或者是先租借给他们大船,分流河水流不是那么湍急,又能解决一批人。
第三方面与望江楼合作,每天在江中捕渔,卖到望江楼,或直接听命于望江楼,三管齐下,原来依此段长江生活的人就有了新的活路。”
张小宝把失去工作的人安排办法说出来,就等四个老头在那里琢磨了。
刘老头等人都不傻,一听张小宝的话就明白,这种事情其实用不着跟他们来说,张家自己做就可以了,既然郑重地提了出来,就只能说明一个事情,让他们把这样的方法记住,以后别处想要发展,不能忘了依靠原来方式生活的人。
姚老头点了下头,说道:“小宝说的我等已知晓,今年春耕早,当地有几处不好的地方似乎没有中白叠子,难道是这里不能种?”
去年冬天棉衣和棉被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年已听说许多原本种植麻的地方已改种白叠子,比起粮食作物的娇贵来说,白叠子对土地适应性非常强,榨出来的棉油又能用来点灯,非常好的“经济作物”。
除了刘老头之外,剩下的三个老头已经习惯了张家做事的方式,张忠每年一开始,就会做规划,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有清楚地图表描述,舒州今年的规划图文他们看过,每一个地方都详细地分出来应该干什么。
里面没有种白叠子的事情,这点让他们想不透,故此才会询问。
张小宝做的规划,那是最清楚为什么了,他的规划不是瞎做的,是地方官员先依据那里的具体形式送上来一分计划,并且把详细的各项数据同时送上来,通过修改,认可和否定来完善。
听人问了,张小宝就回道:“姚爷爷,我家也知道白叠子更赚钱,能让百姓的收入提高,但舒州现在绝对不能种植,舒州是粮食产地,又有长江与运河交接的水运,京城那里估计今年的粮食依旧不够,需要从这一条线来调。
白叠子好是好,可种在这样的地方就浪费了,舒州不只追求经济发展,还必须要保证京城一线的粮食紧急供应,在苦寒之地以及盐碱地上种种就行了,这里地不好的就种大豆,以豆养地。”
王鹃也在一旁补充“白叠子的产量低,比不上麻,舒州当地还不必非要使用棉衣和棉被,有麻来造纸和编织渔网足够,单方面的追求某种经济作物的利润的话,其实收支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如麻不够用,还得从别处买来,白叠子赚的钱又都拿出去了。”
也就是四个老头关注张家,同时三个老头经常和张小宝和王鹃在一起,不然两个人说出的这番话,平常人还真的听不懂。
现在两个人采用的是计划经济,运输和生产力提不上去的时候市场经济还不能用,何况张小宝不喜欢市场经济模式,之所以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不好,而是随着商业行为的增加,让人无法去完善地计划。
现在商业行为还属于比较单一的那种,再用市场经济就完了。
毕老头和姚老头其实就是在不停地学习,当局者迷,他们没有张小宝和王鹃的历史跨度经验,属于自己摸索着前进,谁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听张小宝二人的话,毕老头边想边问,“是不是我朝其他地方也该学习如此方法?这个总该有一种模式吧?不如这样,你家总结出来,到时候印成书,发给本朝的官员。”
张小宝和王鹃同时摇头,模式是有,可模式却总是在变的,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他们那个时候也没有人敢说哪一种模式是最好的,所谓的好就是适应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环境。
“毕爷爷,真写出来有好几套模式,就像兵法一样,兵无常势而水无常形,我们做的两轮车毕爷爷您总知道怎么骑,那不是走一条直线,是在左右徘徊中寻求稳定,不左不右,也不中间,经济一说同样如此。”
张小宝不是不能写,只要他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给变成文字就行了,可就怕有人拿着他写的东西当教条,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该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了。
“那难道就没有办法?”姚老头听着觉得非常遗憾,他感觉到张家在地方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就是拿出来钱进行基础建设,按照当地的环境和作物合理搭配,也不算是太难。
王鹃看到姚老头的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了,他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解释道:“姚爷爷,天下的事情别人做完了拿出来看其实都是这么一回事儿,大势上差不多,就好像行军打仗,无非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少数敌人,想办法让敌人打不到自己,而自己又能打到敌人。
可真正的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时候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对大形势的把握,对局部地区的了解,时间差,环境地形等等等等,缺一而不可,细节决定成败。”
“哦,是我急了,还不是因你们家能让地方快点发展起来,指望找一条好的路,让整个大唐都能变强,那难道就没有办法了?”
姚老头怎么说也是当过几任宰相的人物,反应非常快,作了下自我检讨,又不想死心。
迎着四个老头的目光,张小宝叹息一声“难啊,既然是以人治人,那就要看官员的本事了,可最难把握的就是人心,我写,到时候让官员学习,来人啊,把我那院子中的舒州规划拿过来。”
张小宝说完这句话就开始等待,正好趁机会陪小家伙们玩一会儿,小家伙们其实不在乎玩什么,在乎的是谁陪他们玩,张小宝和王鹃是他们最大的依恋,只要有大哥哥和大姐姐在旁边,他们就高兴。
等把大珍珠转了一次又一次后,规划书终于是被人给捧来了,比起四个老头先前看到的那十几张纸来说,这次的规划书要厚上许多,足有几百张的纸,从过年开始,张小宝和王鹃就忙这个事情。
把规划书摊开,张小宝拿出来一份说道:“这是四位爷爷看到的。”
把这份放下,又拿出来一份接着说:“这是补充计划。”
再拿“这是应急计划,这是或许遇到的事情时所用的副计划,一地的发展规划不是那么好做的,必须把所有的风险都考虑进去,然后完善和补充,学习的官员在做计划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只有一份计划书,而是一套,否则就是渎职。”
四个老头这是第一次看到详细的计划书,也终于是明白为什么张忠到地方处理政务的时候那么流畅了,和运气没有丝毫的关系,竟然是用心血铺就。
怪不得张王两家不怕遇到困难,那是因为他们把所有可能会出现的困难都给写出来了,并且还有相应的办法,厚积而薄发。
“高人啊,果然是高人。”张老头对这方面相比其他三个人是最差的,如果让他来写这种计划,他觉得自己得累死。
张小宝和王鹃没有说什么,只是欣慰的一笑,但求事功,不事张扬。
毕老头一份份的计划书摸过去,抬起头来说道:“小宝,你爹下一次就别去洛阳了吧。”
第197章 千般努力付东流
张忠下一任官职的事情确实不好办,按张小宝的想法是到一个稍微清闲点的地方,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政治斗争上,从而帮父亲练习,毕老头四个人则是打算把张王两家继续派到贫苦的地方,继续搞建设。
张小宝已经为这个事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故此非常坚持,不同意把父亲派到贫苦的地方当官,毕老头是想用虚职来弥补品级上的不足,争来争去,张小宝只好以此事需要家中商议过后来暂时搁置。
等张小宝和王鹃两个人找借口离开的时候,毕老头还在劝说两个人跟家人好好商量,为了转移四个老头的关注程度,张小宝二人只好才用别的办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首先就是幼儿园开学,过完了年,大家又该重新聚集到一起生活与学习了,和去年一样,平常百姓人家还无法享受到这个待遇,凡是能够进到幼儿园的小家伙,不是家中就钱,就是家中的势力够大。
可惜说与最开始成立幼儿园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王鹃和张小宝对此事也非常的无奈,不是两个人不想让所有人家的孩子都有机会,实在是师资力量太过缺乏。
幼儿园与学堂不同,学堂只要找到学问差不多的人就能胜任,幼儿园的老师不需要有太大的学问,可必须要懂得如何照顾孩子,看着简单,真做起来就难了,小孩子无法去直接理解大人的意图,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张小宝的办法就是培养,一个带一个,尽量在更多的人中找到合适教育孩子的人才,转移四个老头注意力的办法是在开学的时候,让去年幼儿园的孩子们和没有接受过这样教育的其他孩子进行比赛。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非常无聊的事情,小孩子比赛能比出什么?唱歌跳舞,还有就是画画与背诵。
可这种无聊的事情却最对四个老头的胃口,刘老头甚至是为了能够看到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又专门留下来半个月的时间来与其他三个老头组织活动。
张小宝拿出来一个漏洞百出的计划,比如比赛的孩子年龄从一岁开始,一直到六岁,这根本就不行,一岁的孩子上哪学那么多的东西?
四个老头也是如此想的,于是他们多了一个工作,那就是完善这个计划,好把这个幼儿园的教育事业进一步地发展起来,期待以后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
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让四个老头耗费太大的精力,修修改改的也就差不多了,就在他们觉得完善了计划的一刻,张小宝又把比赛的地点放到了潜山。
潜山那里是李珣的行在所在,从去年开始就建设,已经从别的地方运来一部分的动物,加上本地收集起来的,虽比不了什么国家动物园,可也比较热闹了。
有二牛运来的大量麦饭石,那里马上就要建设好一个大的浴池,或者说是洗浴中心,有专门找了几个医生过去知道,毕老头四个人也就跟着过去了,至于洗澡的效果是否能够达到吹嘘出来的那种强身健体,甚至是起死回生的地步,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终于是清净了,看样子被别人关注也不是一件好事儿。”少了四个老头,王鹃觉得有点不适应,可更多的是轻松,不然每一次见面就要提一次张忠究竟要在什么地方当官,还真折磨人。
张小宝也同样不用继续与四个老头纠缠了,只要今年趁着春耕的时候,拿出来一样或者是几样有用的能够提高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的新计划,相信朝廷那里就不会忙着把父亲给调走。
“我真希望现在有人来捣乱,如此就有借口收拾他们,让我爹在舒州呆到明年,怎么说也要把我家的买卖先铺开,不能建设差不多了,一点好处也捞不到。”
张小宝努力地想着怎么能让朝廷那里放弃今年把父亲调离的想法。
听张小宝这样一说,王鹃看了眼北面,也就是京城所在的方向,问道:“去年河堤的事情到现在竟然也没有一个定论,究竟是谁,朝廷那里为什么就不说了?按李隆基的性格,那次事件无论是哪一个宗室的子弟都不可能轻饶,为什么就如石沉大海?”
“确实,到现在也没有动静,京城那边没有一个宗室的子弟被收拾,此事又不是我们经手,估计有点难办,你说会不会是某个周边的国家参与了进来,他们不想打草惊蛇。”
张小宝想了想说道。
王鹃点了下头:“也有可能,换成我有机会也能这样干,用当地的资源来进行操作,对本国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每一个地区都能做到的话,那对目标国的伤害就非常大了,这种事情不是我们能管的,就算是真的,那也有人来忙。”
张小宝和王鹃考虑的确实不错,为了能够在舒州多呆上一年,春耕的时候就分出来人手在皖水河边建立了一个大型的科研基地,主要研究的方向放在了车床上面。
两个人没准备把车床研究成功,技术还远远达不到,这不过是一个理由,把车床给好好吹嘘一番,让人重视起来,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让张忠留在舒州主持这项工作。
为了让人相信,张王两家出资五万贯开始进行工业建设,规模上就让人觉得不小,还在潜山忙碌的毕老头四个人果然是上当了,本来就已经非常忙的他们不得不再次分出来精力。
刘知柔对这个工业基地最为关心,把带来的人给安排到工业园区提供帮助,同时也是学习,同时也把这边的情况告知于朝廷,让朝廷多考虑下。
张小宝的骗局终于是达到了目的,怕朝廷还要把父亲给调走,另一个计划也紧跟着出现了,那就是舒州药材种植园。
先不管什么药材能够种植,也不管最后能成功多少,反正名声是打出去了,并让父亲写奏章从京城那里的司农寺继续调人过来跟着研究,由张家派人主导。
这也属于大项目了,似乎是缺了张忠就无法成功,果然,这下有了效果,朝廷那里一时间不再提让张忠离开的事情,毕老头四个人也把精力放在了别的地方。
张小宝不觉得这个事情劳民伤财,钱又不是官府出的,自己家拿钱让别人研究,一年研究不出来就研究两年,两年不行就十年,不指望短期内收到好的效果,只要能拖一拖时间就行了。
等着朝廷那里发现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之后,那自己家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
这种情况换在他和王鹃那时还真的不算是骗,技术确实可以支撑,并且已经有人做了,现在也不是骗,钱是自己家拿的,对百姓和官府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
计划确实进行的不错,春耕结束了,也没有人提让张忠离开的事情,哪怕很多的人都想到舒州占上一份便宜。
李珣也显得非常高兴,他也忙呢,忙着找能够在自己离开之后帮忙建设和组织王府一应事务的人才。
他是想跟着离开,一个是继续在张小宝和王鹃的身边学知识,另一个是逃婚,是的,就是逃婚,别的宗室的人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孩子都有几个了,他到现在还没有成亲,父亲那里已经开始给他找媳妇了。
可受到了张小宝和王鹃影响的他不准备让父亲给安排,他想自己找一个满意的女子成亲,不说比得上张小宝和王鹃那中几近非人的存在吧,至少也要赶上馨儿的赚钱本事,或者是柳儿的学识。
其实馨儿和柳儿也不错,尤其是馨儿,家中条件能够相互匹配,但因为平时接触的太多,李珣总觉得没有那种“激情”,何况馨儿的岁数还不大,根据张小宝和王鹃的理论,这么大的女子结婚生子对身体不好,李珣就打算到别的地方去寻觅一个。
至少自己得先看上眼,要端庄,要有学时,家世上可以差点,最低的条件是能和自己有着同样的爱好与思想,不能那么死板。
这就是他定下来的目标,他认为很好完成,张小宝和王鹃却是觉得非常难,尤其是思想方面,这就好像是一个留学回来的人和一个封闭环境下长大的人要有同样的思想一样,先不说哪一个更好,两个人中间必然存在鸿沟。
为了不打击李珣,两个人还专门为李珣制订了一个计划,其中就包括了培养这一条,李珣非常感激,他认为培养自己的媳妇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听过了张小宝和王鹃专门为家人讲的各种故事的情况下。
那里面就有某某身份高贵的“王子”,故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到别处去寻觅心目中“公主”的情节。
舒州的各项计划展开,让张王两家安稳了许多,就在张小宝和王鹃认为事情会按照两个人的设想发展下去的时候,朝廷那里却突然来了新的消息。
人心难测,李隆基的心思一般人更是无法揣摩,加上朝中几个重要大臣的推波助澜,张忠终于是无法继续在舒州呆着了,甚至是连前期张小宝做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小宝,看样子你爹是不能去洛阳了。”从潜山匆匆赶回来的毕老头见到张小宝和王鹃时候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迎着张小宝二人疑惑的目光,毕老头继续说道:“新的地方已经下来了,你爹要去翼州当刺史。”
“哪?四川?”张小宝吃惊地说了一句。
第198章 沿江而上离舒州
提前得到的消息让张小宝和王鹃非常被动,匆匆回到院子,把军事地图给找了出来。
“好地方啊,整个州人口四千来呢,有山有水的。”张小宝于地图上找到位置,再看看旁边的注释,咬牙夸赞。
王鹃也有点发懵,手在地图上画了两下,接着说道:“最主要的是不用担心夏天的时候吃冷饮费劲,上山就能弄到,往北是岷山,想起这个地方来没有?更喜岷山千里雪,还有,离九寨沟也近,现在去不用花门票钱。”
“照这么说李隆基还不错,知道陆路难走,给咱们选了一条水路,沿长江而上,直接就能到地方,也不用再往京城运租税了,运一百斤的粮食到地方,路上得吃掉三百斤的粮食才行。
可我就纳闷了,李隆基缺心眼?这个时候把我们调到翼州干什么?随便换一个基础不错的地方,一年就能得到一个租税都提高二倍的州,那里就四千来人,又是高原气候,难道是想要看看咱们的医疗队合格与否?”
张小宝竟然没想出来李隆基想干什么,就算把人当工具使唤,那也要放到更合适的地方,现在发配到翼州根本就无法发挥出张家的全部作用,莫非想要带领那四千来人致富?
王鹃也愁呢,愁那里的气候,从早到晚,温差大,山地多,潮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加上容易出现的高原反应,一个不好就要命。
想到要命,王鹃紧张地问道:“小宝,会不会是李隆基准备杀人?把我们送到那里,让我们无法适应高原反应,直接死在翼州,这样他就不用担心以后我们做出更多的东西了。”
“他还没那么糊涂,想杀人还不简单,把我爹直接安排到耀州当官,离京城近,派兵就杀了,何必安排到翼州去?估计他也是有为难之处,不如过去看看,高原反应的药物咱没有啊。
西藏红景天算一个,不会做,剩下的几种药就更别想了,还得做高压锅,不然就得吃炒的和烤的东西,你也想想,既然是让过去,总得到那里看看才行,可不能挂在高原反应之下。”
张小宝想到了一大家子人,好在还是翼州,要是给弄到西藏去,那更完了,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家里以前住的地方也属于高原,虽然相对矮点,怕就怕小家伙们不适应。
“这么说必须得去了?那还有酥油茶和丹参丸可用,要不要做一个密封的罐子,把人放里面,再像抽灯泡里面空气那样一点一点把气抽出去?让里面形成低气压?先提前锻炼锻炼。”王鹃问了句。
“去,不就是人少么,不怕,那里才是真正的山高皇帝远,药物准备足,锻练就不用了,设备不好做。”
张小宝还真就不信这个邪了,不就是地方偏点,条件差点,人口少点么。
王鹃一见张小宝决定了,把地图收了起来,突然想起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小宝,那里的人似乎不好打交道。”
“没事,民族问题不是问题,只要他们还吃饭,只要他们还穿衣服,只要他们还生病,那就都可以交流嘛,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民族呢,就是生活在各个地方的猿人而已,真要是按地域算,那当初的中原是哪?就那么大点的地方。”
张小宝现在关心的不是某一个民族的事情,而是到了地方究竟要如何发展,好像不是那么容易。
两个人商量完毕,找到毕老头给个答复,李隆基看样子也是这个意思,先商量,不然消息不会放出来。
“毕爷爷,我家同意了,就去翼州吧,可翼州是个下州,我爹的品级……”见到四个老头的张小宝开始提要求了。
毕老头等人还以为张王两家会想办法推脱,没想到答应的这般快,盘算下那里的情形,说道:“小宝,大可放心,到了那里,你爹还是军政都管,并且还有更高的散官官职,只能升,不会降。”
张小宝撇撇嘴,一共就四千人左右,还未必能控制,不军政一体行么?难道再派过去一个录事参军?并且把其他的官职给配全了?估计到了那里,也就能见到几个被发配的官员。
那边比起陆州来更危险,被发配的官员可谓是九死一生。
张小宝郁闷的是,方子交出去了,结果没有换取到应得的利益,这个必须要提,不提才让人不放心。
“毕爷爷,先说好了,那里与别处不同,我家这次过去,需要带上大量的精铁,不然连农具都做不了,还有以后当地井盐价钱过高,必须得让我家在长江入海口周围的地方选一块盐池,运盐到翼州不准被拦截。”
“好说,都好说,只要你家能在那里把路修好,修到京城,四车道的便好,那就是大功一件。”这次是姚老头给做的保证,还向往着修路。
“别,这个大功我家不要,修不起,姚爷爷,您是不知道那里怎么回事儿吧?真想把那条路给修好了,我家年年赚的钱全搭进去,修上三五十年的,或许能修出来一条连接那边到京城可走两辆马车的路。
但那有什么用?修路的目的是运输方便让地方富裕,我家要是拿出来三十年的利润,还不如直接把钱给当地人,年年给也用不上多少,等到了需要修路的那一天,自然有人会想办法。”
张小宝被姚老头的话吓一跳,那里是什么情况他再清楚不过了,用石头修,几场大雨下来,该坏还得坏,用水泥,那里不适合,沥青又没有,不是坑人么,咋不说修一条川藏四车道?功劳更大。
要是跨过喜马拉雅山山脉,修上一条四车道,能直接连到尼泊尔,或许还能方便国际交流呢,扯淡。
张小宝如此痛快地回答让四个老头觉得不可思议,张王两家不是非常喜欢修路么,凡是张王两家所在,多是先帮忙修路,怎么提起翼州就胆小了?
“小宝,你家对翼州有没有计划?”刘知柔自从看到那一套舒州建设计划书之后,就对此事感兴趣了。
“有,我家第一个计划是如何能活着到地方,四位爷爷,这不是荣耀地去当官,和发配没什么区别,沿长江逆流而上,有多艰难?总不能放弃水路走陆路,那更完。”
张小宝把心中的不满表现出来,要是让人觉得还轻松,或许下一次就能给送到漠河,那里做冰灯方便了。
张小宝把意思表达明白,又和王鹃匆匆回到院子做安排去了,四个老头站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说话。
尤其是毕老头和姚老头,先前说好的,把张忠安排到洛阳,还拿了人家的方子,现在情况有变,面对小宝和鹃鹃的时候总觉得心虚。
……
回到院子的张小宝和王鹃也没闲着,马上就要离开了,估计李隆基等不到明天,否则不会现在把消息传过来,很可能是夏天的时候任命就要下来。
这里还没有把买卖铺开,建设好的地方,先得收回投资,哪怕是离开,也必须先把舒州的商业稳定下来,等到了翼州确实要修路,不过不是修到京城的路,而是到成都的路,会用去一大笔钱。
张小宝就指望从舒州的利润中拿出来。
拿出来舒州的商业地图,张小宝指着其中的一个地方“这里,建一个皮革加工厂,当地百姓家中养的猪出栏就把猪皮集中到这里进行加工,在各县中建香肠、火腿和腊肉的加工厂。
香肠往近的地方送,火腿与腊肉往远处卖,猪毛也要留下,用来制作刷子,家禽的也一样要留,到时候送到三水县加工成羽绒服和羽绒被,还有什么事情没想到?帮忙想想,太急了。”
“还有套养的鱼和螃蟹,虽说是为了给水稻增产,可也不能浪费了,肉做成干,建立相应的加工作坊,壳和骨头就磨成粉末,用来当骨粉,掺上其他的作物就是饲料,可以送到长江那边,就是南岸。
与他们合作,相信他们会愿意,除了当地的商业行为,是不是要先派出去几条船沿江而上,在头前做好安排,两大家子人呢,何况还有毕爷爷他们。”
王鹃跟着张罗,同时兼任秘书,把两个人想到的写下来。
“对,要先派出人去,水路不好走,能不用纤夫拉就不用,零号队的人派出去二十个,先适应下气候,临走之前最好是多找点人,总不能只有零号队,趁离京城远,地方特殊,把护苗队扩充一下,算是外围,注意保密。”
张小宝可不想吃亏,有机会能弥补损失就要利用上。
……
十天之后,载着张王两家先头队伍的三艘船便上路了,上面装着盐,哪怕是那边有井盐,也要多装点,毕竟那里的盐价高,四千人都得吃盐,日子不好过。
除了盐还有棉布,用来给当地人做衣服,再有就是铁块,到了那边,让当地人打铁做工具,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