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贝转着转着就转到了路边沟中一家躲在那里不敢动的四个人面前。

这家最吸引她的地方是也有一对儿双胞胎,长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是两个女娃子,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大,怯怯地缩在母亲的怀中。

小贝跑到近前,叉个腿扎着小胳膊,身体微微前倾,歪个头盯人家姐妹两个看,大眼睛不停地眨动,似乎很好奇。

在人家两人身上盯了会,又看看自己的衣服,终于发现不同之处了,自己穿衣服呢,对面的两个没穿衣服,小脸也黑黑的。

站在那里琢磨了会儿,小贝转身又跑向房子,两个丫鬟追去保护,剩下一个丫鬟对一家四口人说道:“别怕,别怕,这是刺史大人的家眷,不会伤害你们。”

丫鬟的安慰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夫妻二人护着孩子说不怕那是假的,若是遇到了大人还好办点,万一那个一看就是金贵得跟眼珠子一样的女娃子跑到这里哭上了,那人家的大人还不得要自己一家的命啊。

跑到房子的小贝在里面捣鼓了一阵子,出来的时候一手拿了一个小棍,棍子的上面是用锡纸包的直径有十厘米大的圆片,转身又跑了回来。

两个双胞胎的父母吓坏了,不知道这个女娃子要干什么,又不干有任何的动作。

小贝这次一直跑到两个女娃子的近前,咯咯咯笑了几声,伸出手把那抓着的两个东西递给两个女娃子,嘴里说道:“糖,糖,吃糖。”

守在旁边的丫鬟这样明白了,小小娘子是要给人家糖,连忙在旁边对吓坏的两个大人说道:“这是我家小贝娘子,给你们女儿糖呢,快接过去,不然她要哭了的话……”

剩下的话不用说,这对儿夫妻一听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女的伸出手来就去拿糖,可小贝不给,就要往两个女娃子的手里递。

女的马上就把两个女儿往前推“大男小男快拿着,糖。”

两个女娃子不像小贝这样大方,可能和接触的人有关系,也可能是与营养有关系,再或者就是教育方法不同,吓的不敢伸手。

小贝愣了下,把左手的糖塞到丫鬟的手中,腾出手来把右手上的糖外面那个包装纸给撕下来,里面是一层糯米纸,做示范地用舌头在张小宝和王鹃专门为他们做的波板糖上舔了下,还吧嗒两下嘴儿,再次递过去。

姐妹两个眼睛登时就睁得大大的,这个能吃?还那么好看。

当中的一个就伸过来小手给接过去了,并学着小贝刚才的样子伸舌头舔了下,好像发现了最稀奇的事情,“嗯”了声又连续舔两下,终于是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此时旁边另一个也学着凑过来舔一舔,与前一个同样开心地笑了。

小贝这时把另一个也剥好,递过来,等第二个女娃子像抓宝贝一样的把糖抓在手中舔的一刻,小贝就好像做了件最伟大的事情那般,张着小胳膊,脸笑的像朵花那样看两个女娃子舔糖。

守在小贝旁边的三个丫鬟嘴角也翘了起来,善良的主家,善良的小娘子和小公子,就连这个最小的小祖宗,在别人认为不懂事的时候也知道把好东西送给需要的人。

那对夫妻已经傻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糖,上面还有三种颜色转着圈的叠在一起,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对面那个与自己两个女儿差不多大小的女娃子如此懂事。

如果说一个大人施舍别人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报有这样那样的利用的话,那这个小女娃子绝对不可能,家大人得怎么教才能教出如此善良的娃子?娃子能如此,大人就更不用说了。

男人这时才反应过来,想起方才对方丫鬟说的话,刺史家的小贝娘子?

“可是,可是新到舒州的张刺史?别人总说的大好官?”反应过来的男人声音颤抖地问道。

“舒州刺史正是我家老爷,好不好,我家老爷说了,由百姓来评说。”丫鬟声音柔和,又略微带着点傲然地回道。

“好,好官,果然是大好官,我,我给老爷磕头了。”男人得到了这个答复,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向着队伍的所在一下一下地磕起头来。

女人也松开两个女儿,跟着丈夫磕头,两个女娃子似乎不明白父母怎么了,手中紧紧攥着糖的小棍,眼睛眨巴眨巴的显得非常着急。

这里的动静终于是惊动了那边,两个护卫跑了过来查看情况,一个丫鬟把护卫拦住说刚才的事情,另两个丫鬟去扶人。

护卫听到是这种事情,留下来一个守着,另一个回去报告。

张忠正准备吃饭呢,听到护卫的报告后,哈哈大笑起来。

“好,这才是我张家的人,心中装着百姓啊,路上应该还有百姓,正好吃饭了,一起吃吧,来人啊,去把前面能看到的人都找过来一同吃饭,当爹的总不能比闺女差。”

张忠高兴啊,女儿真的给争脸,竟然跑出去给别人糖吃。

围在张忠旁边的众官员也纳闷啊,难道这当爹的厉害,孩子就也厉害?实在让人嫉妒啊,大人收买民心的话总是让人怀疑,可人家的小娃子也知道帮爹收买人心,要比大人直接出手强百倍。

张忠吩咐了,马上就有人去队伍的两边叫人,护卫也更加地警惕了。

张小宝和王鹃刚刚把雪棉豆沙做出来,听到这个消息后,同时皱了下眉头。

“以后在四个人身边随时要有两个茁壮护苗队零号队的人,万一遇到刺杀怎么办?小贝他们应该是平时就四个人在一起玩觉得伙伴少了,看样子得给他们找玩伴才行。”

张小宝对妹妹能做出这样的举动一点都不疑惑,很正常,却对护卫不满意了,如果对方是某个人派来杀人的,妹妹早就死了,爱心归爱心,不能不顾安全。

王鹃也觉得危险,说道:“看来以后要尽快把手枪做出来,还要把身手好的人给选一选,培养专门的保镖队伍,总不能不亲民吧,咱那时候主席到哪个地方都要提前打招呼,排查再排查,怕有危险。

可总理就不是了,只要出点事情就得飞过去,临时性的,百姓根本就排查不过来,一个是靠人格魅力,另一个就是保镖队伍够强悍。”

不管怎么说,这次小贝是没有遇到任何的危险,丫鬟过来喊小贝吃饭的时候,小贝眼睛一亮。

这也属于条件反射,吃饭两个字可能是听的最多的了,更主要的是她知道饭菜好吃,哥哥和姐姐做的。

知道又能吃好东西了,小贝一手一个,拉着两个姐妹的手退着往回走,走了两步一个不稳就坐到地上了,在别人担心的时候,爬起来转个身,又拉起姐妹二人,这下好了,都是向前走,不用摔屁墩了。

等小贝把人拉到队伍中的时候,丫鬟哄着小贝带姐妹两个去洗了个澡,又找出来新衣服套上,姐妹两个或许也感觉到气氛不同,非常老实,可手中的波板糖却怎么也不松开,哪怕洗澡的时候也是换手拿着,对她们来说,这可能是最珍贵的礼物了。

此时已经开饭,前后路上的百姓加起来也就三十来个,不用挨个查,在今天偶然的情况下,蓄意伤害张忠的概率太小了。

张忠胆子也大,和百姓挨个见面问候,张小宝和王鹃无奈,只能亲自陪在张忠的旁边,把护卫给赶到别处,这才显得张忠亲民啊,带家人问候嘛。

可张家内院的人都知道,有小公子和小娘子在,根本就不用担心老爷的安危。

百姓确实是感动啊,好官呀,头一次见过不带任何护卫的官员和他们亲切说话。

一番慰问后,大家就开吃。

可刚一吃上,两匹马就从前面过来了,马上是两个衙役,跳下马后跑到张忠的近前报告道:“大人,毕大人回来了,还带了很多人,其中有一老者,毕大人管他叫元之。”

第172章 对父不敬滚出去

何为繁华今不问,来年之后寻故痕。老者闲来伴垂钓,或指天空话流云。

张腙知道毕构去接人了,刚一听到来人说元之,也没想到是谁,该吃饭吃饭,吃过饭继续上路。

张小宝和王鹃看着六个小家伙吃完了,让人询问一番,得知这一家人是手艺人家,就是工匠,比起种田的人多有不如,正四下里找活干。

小贝似乎和那姐妹两个投缘,非要拉住一起玩,还给带进房子当中去了,见如此,不用张小宝和王鹃操心,就有人把一家人给雇了下来,管他会干什么呢,只要孩子能陪小贝玩就可以了。

随队伍继续走,张小宝就问王鹃“你知道元之是谁吗?毕爷爷找的人应该不会差吧?”

“元之?谁叫元之呢,字元之吧?北宋有个人好像叫王禹偁,他就是字元之,写过的诗我记得是,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觉上有点像苏轼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但要比他的好,比他的洒脱,就是这么一个人,没错。”

王鹃博学,在此方面比张小宝优秀,张口就来,可惜这个答案并不能让张小宝满意。

“你都说是北宋了,我就是历史再差也知道宋在唐之后,现在有他吗?他提前出来了?”

“哦,也对,还没他呢,那谁啊?元之,这个名字确实耳熟,李隆基管谁叫过元之?毕爷爷找的人应该有点小名气吧?不然也不能又要船又要人的去接,李公子,过来一下,有事儿相询。”

王鹃想不出来了,明明就在眼前晃动,有那么一丝的灵感,却在着急的时候又忘了,只好找李珣。

“何事儿找本王?”李珣策马过来,刚才雪棉豆沙因为多了几个百姓的孩子,就没给他吃,哪怕他已经不小了,却习惯跟着张小宝二人吃东西,这时开始闹脾气了,张口就是本王。

“发财的事情,不知道王爷可有闲暇?”王鹃回了一句。

“有,有,跟我说说,怎么发财,咱们一起来。”李珣的身份一下子就降了。

“那你先说说,谁的字是元之。”王鹃继续问。

“姚崇的啊,他怎么了?好像年岁不小了,不会是挂了吧?哎呀,那可是大事儿,对我朝是一损失啊。”李珣这下脸色也微微变了,毕竟一个宰相啊,哪怕现在不是了,可做过什么他还是知道的。

王鹃这次也想起来谁字元之了,张开嘴吃惊地吸了口气,看看旁边的张小宝说道:“毕爷爷把姚崇给找来了?麻烦了,姚崇的手段了得呀,万一队伍咱们怎么办?”

张小宝也同样吃惊,他怎么也没想到,毕老头说是去接人就把姚崇给接来了,难道毕老头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分量还不够?

历史再差,张小宝也知道姚崇是谁呀,那名字是贯穿多少世纪的存在,很多人都说,没有他就没有开元盛世,正是他的一系列手段帮助李隆基稳定了政局,何况自己家与他还打过交道。

家里最初地位能够稳固,就是与他合作一同消灭蝗虫取得的,现在人家亲自来了,又多一大帮人啊。

李珣在一边听了,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笑着说道:“这是好事儿,毕老尚书在这了,再多一个宰相更好,没事儿你们就欺负人玩吧,有这两个人坐镇,你们就是欺负我,我也得挺着。”

“没他们,欺负你你也要挺着,知道是谁了,晚上的,给你做雪棉豆沙吃哦。”王鹃知道是谁了,就不担心了,到时见机行事。

李珣撇撇嘴“当我是小娃子呢,一个雪棉豆沙就想唬我?不是说发财么?怎么发财?”

“问小宝去,刚才他说的。”王鹃上哪知道怎么发财,直接把李珣给支到张小宝那里去了。

“小宝,别告诉我你也想弄什么雪棉豆沙来忽悠我。”李珣果然来问了。

张小宝愣了,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这事儿不对呀,看看王鹃,王鹃已经扭头看房子了,再迎向李珣,李珣是一脸的渴望。

“对,李公子说的不错,正是雪棉豆沙,连这个你也知道了,离盛夏过去还有几天,那就先发几天的财,那个刨冰你知道了吧?冰淇淋你也知道了吧?下面咱们要做的就是雪糕,中间夹豆馅的那种。”

张小宝没办法了,只能想出这么一个主意来,现在还没有夹馅的冰果呢,先卖几天就能赚几天的钱,凑到李珣的金钱把雪糕如何制作的方法一点一点告诉给李珣。

“真能行?那豆沙和冰放在一次吃了还不坏肚子?”李珣真没吃过,有点担心。

“不能啊,放心做吧,只要把豆子做熟了就行,这里就是入秋了也不比北面那么冷,还能卖上一两个月,正好给当地没有事情做的百姓找个零活。”

张小宝必须要坚持才可以,不然岂不是骗人家李珣。

“那成,我回去就做,不,马上让人快马回去安排,好办法,我准备在陆州那里也做一次看看,那里比这边方便,糖多,你说让咱们占了的那个岛子上的山民帮忙做糖如何?到时候运回来,本朝百姓吃糖比吃盐还困难。”

李珣还真的往心里去了,不仅仅是在这边要试验,还要把这个东西弄到陆州去,那边可是有他的度假山庄呢。

张小宝见李珣坚持,想想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点头赞同“好,好办法,那这个买卖你就让人过去撑起来吧,其实这样的东西就算是在冬天也有人吃。”

随便糊弄了一下,李珣真的让人先回去做了。

知道是谁来了,张小宝和王鹃就不可能让队伍还这么慢悠悠地赶路,找到张忠说过,队伍速度也快了起来。

到了晚上的时候只是休息了一下马,又继续前进。

待又一次天亮之后,张忠终于是回到了府中,本以为姚崇来了能先见见自己,都收拾利索了,可惜,人家似乎根本就不在乎他一个刺史,哪怕他还是一个状元都不行。

最先要见的人竟然是张小宝和王鹃,也不知道是姚崇也喜欢聪明的孩子,还是觉得两个孩子好下手一些。

张小宝也同样认为姚崇会先见见父亲,毕竟以后要和张王两家一同生活了,礼节性的问题不能缺,哪怕是依仗身份不亲自过来,也得把父亲找过去。

结果得到的竟然是招呼自己和王鹃过去。

很小的一件事情,换成别的孩子也就过去,何况张忠也是这个意思,但张小宝有病啊,不允许别人小看自己的家人。

直接就对着来人说道:“病了,我和鹃鹃都病了,一时去不了,回吧。”

来人不敢相信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大孩子,自己可是姚家的人啊,竟然就这么打发了,哪病了?没看出来啊?骑在马上还能给那个没见过的房子中的小娃子们做鬼脸呢。

这下来人就生气了,觉得面前的小娃子把他看轻了,冷哼一声道:“什么病啊?”

“你能治啊?牙疼啊你跟我哼哼?我只知道猪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没事儿就哼哼,头一次看到人也有这毛病,惯的,快滚,你算个什么东西?”

张小宝一改以往的好脾气,连损带骂的把来人给弄走了。

“小宝,不至于如此吧?既然是姚大人找你,你们过去便是了。”张忠也在旁边听着呢,看儿子突然发脾气了,劝道。

张小宝瞪了一眼离去后还敢往回看的人,对父亲说道:“爹,面子是别人给的,脸却要自己挣,他以为他皇上呢,说叫谁过去谁就过去,既然来了,见面也要先见见您才对,哪有父在而绕过先见子的?这不是骂人么?”

看儿子这样说,张忠也就不准备再劝了,心中也想,儿子说的没错,哪有过来先找自己儿子而不找自己的规矩?谁大谁小不知道啊。

一家人见父子二人有了决定,也不管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张小宝和王鹃把弟弟妹妹还有外来的姐妹两个给送到那个属于他们的院落当中就又开始学习了。

那个过来找人的则是回到了毕老头这个院落当中,毕老头刚刚安排人在旁边买下来十几个人家的房子,准备和到一起给姚崇及其家人住,听到过去的人回话后,问道:“你是怎么和他们说的?”

“回毕大人的话,小的就说姚大人和毕大人找张小宝和王鹃,结果那个张小宝就把小的给骂了,骂小的主家不通事理,是猪。”

“啪”的一声,毕构一巴掌就甩到了这个人的脸上,哪怕这个人是姚崇家中的人。

老头手劲不小啊,都是调养的好,一巴掌竟然把那人给打的一个趔趄,打完了人迎上姚崇不解的目光说道:

“元之,他一定是仗着你的地位过去不好好说话,告诉他是先与张王两家的人说让他们休息,等午后过去拜访,先把张小宝和王鹃找过来,就说我想他们了,他一定是直接过去说是你要见张小宝和王鹃,让二人速速赶来。

换成别的刺史家中的娃子也就来了,娃子懂什么,大人更不敢阻止,可张家的小宝岂是那么好糊弄的?没让人把他给留下来就是已经给你我二人面子了,换一个人,小宝就能打断他的腿,不信你问他是不是如此?”

姚崇听完毕老头的话,马上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换成自己也要生气,眼睛看向挨打的人,也不说话,就那么盯着。

“老爷,小的以为,以为老爷到了这里,他们应该亲自过来拜访,先把他家娃子找过来,刚才小的过去,他们不仅没有准备过来,还打算休息。”

这人吓的一哆嗦,在那里辩解道。

“那张家的小娃子就骂我是猪了?都怪我家教不严,让隆择看笑话了,去吧,自己领三十鞭子。”姚崇一听手下的人解释就明白了,典型的仗势欺人啊,没想到自己家也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把人赶走了,姚崇想了想,一时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若是现在过去,人家正在休息了,若是不过去,那刚才的事情可能就会让张家认为是他指使的。

无奈之下,只好看向毕老头,希望他帮忙拿个主意,毕竟他和张王两家熟悉。

毕老头想了想,对姚崇说道:“元之,不如我们二人过去看看,让人带上从京城拿来的东西,想来张王两家昨天晚上就能得到信了,应该是一路连赶回来,若是让人去请那就过来,张忠休息的不错,但其家人定是要好好歇息一番。”

姚崇明白此话的意思,既然派过去的人把人给得罪了,就不好再让人过去请了,只能自己亲自过去,别说自己现在不是宰相了,就算是,想是张家也不会在乎,谁让人家的本事大呢。

得罪了宰相又能如何,让皇上杀人?那不可能,发配,这个倒是有可能,用点手段就可以了,但舒州怎么办?这里今年的租税还没有交上去,何况就算是发配了又能怎样?

往什么地方发配,上次给官的时候就是和发配没什么区别了,一下子给弄到了陆州,别人去是九死一生,张王两家过去了,那活的叫一个滋润啊,不仅仅把当地的百姓给收拾好了,买卖也在那里铺开了。

那是最偏远的地方了,哦,还有一个地方更偏远点,那就是琼州,孤悬海外啊,但别人怕,张家会怕?让其过去,正好是和陆州连起来了,人家巴不得过去呢。

想到此处,姚崇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点点头,说道:“也好,一同过去看看,看看张忠这个人究竟学了多少的本事,来人啊,把礼品备上,随我一同过去。”

当毕老头和姚老头一同来到州府的时候,张忠正在看几天当中留下来的事情,大部分的小事儿都让人给解决了,剩下的就是需要他来决定,比如有人提议修一座跨江的桥的事情。

提议修这个桥的人是当地一个负责水利的小官,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敢提这样的事情,那是长江,不是小河,还准备在上面修桥?

可人家提出来了就得好好看看,里面的写的非常清楚,就是用船,然后找人用铁铸上无数个大的铁柱子,派张家这样的大船,想办法把柱子给立到水中,再然后就是于柱子上面搭木头了。

“异想天开,怎么琢磨出来的呢?小官就是小官,上哪找那么多的铁,又如何用船运,当我的船什么都能撑起来不成?能修桥,在黄河上就先修了,这长江可是比黄河水流更急。”

张忠提起笔来就准备批评一下这个官员,可那笔刚要碰到纸上的时候他又停住了,原因很简单,他也希望这里能有一坐桥连通南北,那样的话会非常方便,来往的百姓不用冒险坐船了。

除了这点好处,还有就是运输方面也非常便利,自己确实没那个能耐,小官的办法也不行,但自己还有儿子和儿媳妇呢,问问他们两个或许就能想到办法。

张忠如是想着,在那送上来的纸上写了几句话,那意思就是这个方法不行,铁的问题不好解决,就算是把铁给弄到了,船也装不了,让其再好好想想。

批示完这个,张忠正想看下一个的时候,外面来人通禀,说是毕大人和姚大人登门拜访。

这下张忠就不能不搭理了,毕竟人家亲自来了,看样子儿子果然是做对了,一边让人开大门,一边整理衣服,并且带上人前去迎接。

现在是属于正式拜访,和往常不同,如果是毕老头一个人没事儿溜达过来那就不用开大门了,此刻必须要把礼节做到。

随着大门咯咯吱吱又咣噹地打开之后,张忠就连忙站到了门口的地方对毕构和姚崇说道:“不知毕大人和姚大人到此,未曾远迎,还望恕罪,二人大人里面请。”

“张大人果然是年少有为,冒昧打扰,同请同请。”姚崇明白,人家迎的是自己,毕老头跟本就不用迎,到这边就跟到自己家一样。

三人客气着一直来到了客厅当中,随着下人把茶点上来,张忠先开口说道:“姚大人一路远行,路上可还适应?若有何出不舒服,只需派人过来便可,不必劳驾亲自前来。”

“不错,一路上见到了不少的事情,可最想见的还是舒州啊,只要有张大人在的地方,想是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姚崇也同样说着客套话,他又不是第一次出来转悠,又怎么可能会不适应,早就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了。

“永诚啊,这是元之过来就不打算走了,陪我这个老头子在这边呆着,元之的身子也不怎么好,好要多麻烦你们了。”

毕老头这个时候也说话了,一句话就把关系给拉近,不再是官面上的客气。

“果真如此?好啊,能有姚大人在旁边,那我以后可就得多多求教了,这就安排,这就安排。”

张忠哪怕已经猜的差不多了,此刻听到了毕老头的话也非常的激动,自己的身边这下又多了一个厉害的人,只要有不懂的就问问,总不能一直麻烦儿子,儿子和儿媳妇自己学习,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并且不时地出点子,累坏了怎么办?

张忠是说到就做到,招呼人过来,一个就是让医生们准备好,另一个是让海云间的厨子们看看,应该弄出什么样的食谱,待遇不能差了,最少也得和毕构一样。

花多少钱无所谓,这种好事儿就是别人想要花钱都没有机会。

毕老头看着张忠安排,又用眼神示意姚崇,那意思就是说,看到没有,我没说错吧?

等张忠安排好了,毕老头又问道:“听闻小宝和鹃鹃病了,我得去看看才行。”

“啊?病了?哦,先前的事情?都是小宝脾气不好,也不知道这娃子怎么回事儿,把人给赶走了,让他去就去吧,何必呢。”

张忠知道毕构是什么意思了,叹息了一声说道。

姚崇知道这是解开误会的机会了,于是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主要是强调自己家教不够严。

话说开了,张忠也就不去想,他也看出来了,人家两个人并不想和自己多说,主要是想渐渐儿子和儿媳妇,说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口道:“小宝和鹃鹃正在四个小家伙的院子当中看书,二位大人请随我来。”

“不用了,你忙你的,你事情多,先把几天压下来的事情给做好了,我和元之自己溜达过去就行了。”

毕老头刚才路过的时候看到了案子上的那一本本文书,不想多打扰,张忠其实还真的是一个好官,想要给百姓做点实事。

张忠也不强求,找个人陪着,他则是送到了门口后就转身回去继续办公,既然百姓一直说自己是好官那就是装也得装呀。

毕老头和姚老头在旁人的引领下来到了小娃子们的院落,此时六个小娃子正在那云石的饿地面上滚来滚去呢,上面发光的东西只剩下了三个没灭,其他的都完了。

丫鬟们不多管,就在旁边看护,只要骨碌过来的就给推回去,张小宝和王鹃则是于不远处下棋,刚刚看了会书,觉得有点不适宜,毕竟出去了几天,回来需要缓一缓才行,这就开始下棋了。

两个人都不笨,以前也没少接触过围棋,王鹃是家学如此,张小宝是诈骗需要,谁让那些个官员治理地方没本事,总是钻研什么书法了,绘画了,下棋了,古董了等等,有的甚至还能嚎上两首流行歌曲,也不知道是在哪学的。

遇到这样的人就不能谈什么百姓和民生了,张小宝不得不为了骗人去努力钻研这种与民生没有丝毫关系的破事儿。

两个老头到来的时候,张小宝和王鹃正杀的难解难分。

第173章 可欺或是不可欺

张小宝和王鹃两个人下的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围棋,不是后来日本改过的。

这不是因为张小宝和王鹃对日本的看法问题,虽然两个人确实都是非常抗日的那种,但围棋上来讲,也不得不承认日本改过的之后下起来更公平一点。

两个人之所以这样下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迎合别人,比如和某一个官员下棋,你总不能是说让人家按照你个规则来下吧?

官员可以压一压,那皇上和你下棋的话你也告诉皇上说,你这个不行,得按我的来,然后玩的轻松,那皇上就不轻松了,不弄死你他会解气?

这个规则本来是旧的规则,但对张小宝和王鹃来说则是新的规则,两个人不怎么适应,已经下了三年了,到现在也是如此,以前的思维总是影响现在的下法。

可即便是这样,有着前人经验的他们下的棋也不是寻常人能比的,尤其是古代的各种棋谱,想要学棋,首先就要弄清楚规则,接下来就是打棋谱了。

两个人现在就是玩这个,等毕老头和姚老头过来的时候,正好就看到了棋盘上的布局,两个人同时一愣,刚要在仔细看看的时候,张小宝突然把棋子一抹,盘乱了,说道:“不玩了,总输。”

“恩,那就不玩了。”王鹃也发现多了两个人在观看,这样的名局可不能随便拿出来,容易让人给捧的高高的,然后摔的扁扁的。

他们两个不玩了,可毕老头和姚老头刚才看到的却是记下了不少,总觉得这棋局不对,至少不应该是两个娃子能下得出来的,就好像看到了威风徐徐中的刀光剑影一样。

可谓是步步惊险,这么可能?

见人家把棋给弄乱了,两个老头的心中猜测就更进一步地确定了,绝对不简单。

“继续下。”毕老头还想再看看,在旁边说道。

“不下了,不好玩,毕爷爷,您回来了?在外面吃的还好吗?”张小宝把棋开始往盒子里面拣的时候对毕老头说道。

“好好,其实不差这几天,出去逛逛也不错,听说你和鹃鹃病了,怎么回事儿?”毕老头故意逗张小宝和王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