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太太这下清楚了,张开掉了四颗牙的嘴,擦煎饼拗子的手也哆嗦了,她知道两个娃子是谁了,就是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来的张王两家的小公子和小娘子。

可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那么富贵的人家,为何不穿丝绸的衣服,为什么会过来吃个煎饼果子,对自己还一口一个奶奶地叫着,怪不得看上去那么讨人喜欢,竟然是张王两家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大家,连个娃子都是彬彬有礼,状元教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老太太感慨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方才说出的那个抱怨的话,还有葛管家提到的女婿要倒霉了,开始着急了。

“老头子,快想想办法,两个娃子说不定回去就把事情告诉给家人,一个县令怎么能干过一个刺史?万一他家要对我们女婿动手可怎么办?七品和四品差远了。”

老太太对老头说道。

老头终于是露出了笑容,点点头又摇摇头,“不怕,让他吃点亏也好,以免对我们的闺女不好,到时跟两个娃子好好说说,贵人啊,果然是贵人。”

“说说?怎么说?等他们再来买煎饼果子?不然你难道还想到张王两个庄子说要见见人家的娃子?你当你是谁?说见就见?没听人说么?在三水县,张家跺下脚,整个县就要跟着颤三颤,是不是葛管家?”

老太太还知道这个事儿。

“是,是,莫说颤三颤了,张家说要把小罗水的山给平了,用不上多长的时间那山就没,我葛家第一个就要出人出钱,不过两个小祖宗倒是不难见,他们总出来溜达。”

葛管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第151章 平衡之中寻发展

张家的归来牵动了不少人的心。

三水县衙门中的官员和衙役们都想办法要过来看看,百姓也是如此。

可眼看就要过年了,官员根本就抽不出时间,他们还得给三水县最贫困的人家送东西呢,贫困的人家其实已经不是三水县本地的人了,都是从外地过来入了三水县籍贯的人。

张忠这次回来,除了把好的土特产带回来,还带了三艘船的鱼干,海鱼的鱼干,非常大的那种,凡是三水县的百姓,一家一条,吃个三五天的没有任何问题。

只不过名义上说是奉朝廷的命令,其实大家心中都明白,朝廷才不会闲的让张忠往回带鱼送普通的百姓。

一条海鱼并不贵,哪怕这里离海有点远,那百十文钱的买一条大的海鱼也能买下来了,当地的百姓主要是感受到了张忠的那份心意,从陆州回来,带任何东西都比带鱼赚钱,可张忠还是装了鱼,回来挨家送。

百姓们心中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不说出来,怕给张王两家惹来麻烦,他们都清楚,三水县就是张王两家的天下,张忠想要造反,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张忠也明白,自己在三水县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看呢,三水县毕竟太重要了,有专门的工匠学院,控制一条河,还有增产的粮食作物,加上每年的租税收入,说不动心那是假的  问题是三水县根本就安插不了自己的人,能在三水县当官,是需要当地的百姓认可才行,刚来的官员百姓还不了解,必须要先做出来对百姓好的事情。

除了这条路,另一条自然是张忠的意思了,哪怕百姓都选好了官员,张忠的一句话就能给免了,不然的话就别想收到以往那么多的租税。

其中就有李隆基派来的人,他也怕呀,张家的本事太大了,想造反的话,估计平乱的人先得在耀州打一场,打赢了才能进三水县继续打,或者是乘大船绕过去。

好在张家做事情一直懂得进退,不该做的绝对不做,很多秘密都写折子送上去,不然早就被收拾了。

这不,刚刚给出去大鱼,朝廷就有几个官员用鸽子传消息,说是也想尝尝海鱼的味道,准备出钱买一条,其中就有宫里掌管御膳房的人。

张小宝和王鹃看完信就知道了,人家不是要海鱼,是在表达一种意思,那就是张家发鱼的事情,人家都知道了。

“给点东西也不容易呀,给吧,既然人家想吃,不给也不行,找几个羊的心,放在鱼肚子中,记得把鱼先发开,从嘴塞进去,送到御膳房,就说鱼和羊加起来味道更好,鲜啊。”

张小宝对这种事情非常了解,人家李隆基让人问鱼的事情了,那就给一个答复吧。

张忠不了解什么意思,还特意过来询问。

“小宝,羊心就直接放到鱼肚子中?那还能吃了吗?”

“吃?爹,人家不会吃的,看看就可以了,知道张王两家忠心,就不会难为我们。”

张小宝给父亲解释。

“那为何要放羊心,鸡心不是更好?或许鱼还能吃。”张忠觉得这也是一门学问。

张小宝摇头:“鸡可不行,羊鱼在一起不仅仅是鲜,还是养育的意思,首先承认的就是大唐的子民,李隆基愿意做游戏,那就陪他一起玩,哦,是皇上。”

张忠这下明白了,原来送个东西也有学问,看来以后自己得多学学,找儿子经常问问,不一般啊。

送礼的事情知道了,张忠又问道:“小宝,你说下一次为父要去什么地方?进京太早点可不好。”

“爹,这事儿您不用急,有人比我们上心,李珣一定会想办法的,还有嗣宁王爷也是如此,趁现在清闲,爹您就多享受两天,估计下一次去的地方又要忙了,不是特别穷的地方就是特别富裕的地方。

穷还好说,咱家自己拿钱出来帮助百姓,到时候再赚一笔,就怕去富裕的地方,比如河南那里,真要去那地方,爹您就不要去了,宁肯回京城,那地方水太深,来回周旋估计能把人累死。”

张小宝其实让让父亲来耀州,这边管起来非常容易,一个政令下去,百姓都会听从,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三水县已经让人担心了,又怎么会给张家更多的机会?

张忠摸摸儿子的头,一言不发地离开了,他心中有点不好受,遇到了事情,总是无法做出更好的判断,得问儿子。

他不是觉得儿子压他一头,儿子再聪明也是儿子,知道对父母孝顺,知道为家里分担责任。

让他不舒服的是,总让儿子操心,儿子还小啊,哪怕是神仙也累,本来不应该让儿子和儿媳妇操心的事情,也要让两个人跟着忙碌,自己要是能懂得更多,儿子和儿媳妇就轻松了。

学,一定要学,以后让儿子和儿媳妇少干点累活。

张忠往自己的院子走,一路上就这么想着,他也见识到了儿子和儿媳妇的厉害,那是真正的运筹帷幄,买卖上、算计上、民生上,现在还加了四个小娃子的身上。

儿子和儿媳妇在应付的同时,还能抽空训练护卫,并且每天学习知识,哦,对,还有一个外交方面,两个娃子也管了,并且还得不时弄出来新的东西赚钱与发展,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娃子的身上。

看父亲离开了,张小宝把笔和纸拿出来,开始在上面设计东西。

这次要做的东西简单,就是雪橇和冰刀,设计出来先得把实物做好,然后送到工部和兵部,别看东西简单,作用却不小,可以运输货物,还能让人在冰面上快速前进。

按照科技的服务对象,第一个自然是军事方面了,故此得先让朝廷知道这个事情,等朝廷的人研究明白了,才能考虑是否应用到民生上面。

如果同样的话,那么冰刀就能够在今年先做出来赚钱,也是个娱乐项目,雪橇好可以配备弓箭或者是弩。

第152章 临走之时留一骗

马上就到三十儿了,哪怕是家中再穷的人也会想办法尽量弄点好东西,给来年一个希望。

张王两家庄子的庄户是最高兴的,主家回来了,又能一同在外面守夜,三水县的百姓也高兴,一家一条大鱼,不管贵贱,是张王两家给的就好。

陆州的百姓同样高兴,新来的刺史果然没有闹事儿,按照大好官走时候的规矩来办,未曾逾越半分,今年的三十儿可以说是最热闹的一回。

一个个期待快点到来,杀猪宰鸡的忙个不停。

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钦州的宁家现在就犯愁呢,过年的钱有,东西也不缺,而且前段时间还大赚了一笔,可正是因为这笔钱,让他们陷入到了麻烦当中。

“故意的,张家一定是故意的,他们就知道我们会跟他们后面仿造家具并且卖给权贵,我要弹劾他,临走之间竟然还算计我一把。”

宁中则已经不用做事儿了,过年期间都休息,坐在书房当中,漂亮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张质问的帖子。

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差不多,询问他的货物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进的,为何是假冒的家具?进货的时候是多少钱?是否知道货物为假?

管家站在旁边,他也看过帖子了,此刻他没什么心思想责任会落在谁的身上,只在心中感叹张家的手段。

以前张家也卖家具,却从来不走钦州,直接派人想办法送到购买的人手中,这次眼看要离开之前,竟然派人运送了不少的家具要从钦州走陆路。

那必然要拦下来了,家具做的非常精美,上面的漆色也是那么的迷人,当中还有设计的图纸,每个部件的功能都写了出来,并且有多余的盖上陆州商会印记的证明文书。

这个换成任何人都要动心啊,证明文书那么多,何不根据图纸造假?结果宁家的人都同意了,把张家押送的人给赶跑,东西全部留下,又找来工匠根据图纸造出了符合多余文书数量的家具。

有的是送人,有的卖给周围的权贵,陆州商会的名号在那里摆着呢,可谓是大赚一笔,甚至还按照文书上印记做了假印。

哪想到张家在到京城之前的时候就放出消息,说是有很多假冒的家具出现,并且告诉假在何处,让买的人在购买之时注意查看。

这次的记号是出现在证明的文书上面,每一张文书都不同,在上面非常不容易让人注意到的地方有个特殊的图案,把家具翻过来,或者是有抽屉的拉开抽屉,就能发现与文书上面同样的记号。

可拦截下来的张家的家具上面没有记号,文书上也是如此,这不就是坑人呢么?

坏,太坏了,这批家具看样子根本就不用是来卖的,而是专门给宁家所准备,买的人生气,花了钱不说,结果让好友等看到了,还得受人家嘲笑,出门都没脸见人。

被送家具的人比买的人更生气,能让人送家具的人家,那是简单的人家吗?用假东西,知道的是被骗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舍不得花钱买真货,用便宜的价钱买假货充门面。

就算是人家知道是被骗了,那也丢人啊,说明这样的好东西,根本就不是被骗的人能懂的,他们的身份还不适合使用如此的家具,少底蕴。

这也就是离过年太近了,抽不出空来亲自过来,只能让人送来帖子,等过完年,那就不一定是怎么回事儿了。

看到老爷使劲地拍打那假桌子,管家犹豫了一下说道:“老爷,要不然咱们把钱退给人家吧,再买几套真的送到上次白送的人家府上,不能用我们的名义去买,否则又该被骗了。”

“晚了,买的人还好说,赔钱就行了,送的人家还能要吗?人家不会自己去买真的?我恨张忠,我要弹劾他造假货。”

宁中则非常清楚,这是张家给他下的套,他不怨自己家的决策,这种套换成谁都要钻。

嘴上说着要弹劾,却根本没有动笔的意思,事情摆着呢,张家运送的家具没说卖,就是运而已,到时候人家可以说是不好的货物,要销毁,或者是送给庄户什么的。

真把事情捅上去了,上面就会问自己为何拦人家货物,徒添笑柄。

何况现在不是他弹劾不弹劾张忠,是有没有人要弹劾他宁家,宁家是个家族,有当官的,有做买卖的,弹劾宁家造假货骗人,加上以前的几件事情,很可能把他也连累了。

管家不担心自己被追究了,低头在那里看脚尖,直到感觉老爷的气小点了,这才说道:“老爷,不如这样,再送家具人家可能不要了,那就送点土贡的东西,咱们宁家也留有不少,放在手中一时也没用。”

“怎么没用?那玳瑁是没用,可甲香是药材,又是平时用的珍贵熏香的东西,在一年多没有什么进项不说,一直在搭钱,外面的买卖也回来了,还要再拿东西出去,用不上两年,宁家就完了。”

宁中则越想越心疼,钱啊,都是钱啊,迎来送往的哪一个不用钱?要不然就别撑门面,少和人家大的家族接触,要不然就得和人家一样。

“就按你说的做吧,陆州不是来了新的刺史了吗?找人过去商量下,问问他能不能于当地便宜弄来土贡,曹和睿他们三家好长时间没消息了,知道跑哪去了吗?既然不是判司了,该让他们还还钱了。”

宁中则一百个不愿意把家中的好东西送人,突然又想到了三个写有欠条的人,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该让他们干点别的了。

管家还真知道这个事儿,点点头,回道:“老爷,听说三家人还有柳绍卿一家人多跑到新发现的岛子上去了,要在当地帮忙管事情,用不用派人过去抓他们回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张忠就是小人,你知道吗?到现在也不想放过他们,岛子那里的日子一定不好过,过年了,不提这事儿,你去安排送礼,年货准备的如何了?”

宁中则实在是找不到对付张忠的办法了,只能在语言上占便宜,把张忠归结为小人。

“老爷放心,家中年货早已安排妥当,小的这就去了。”管家无暇去管什么君子小人,答复一句便匆匆离开。

心中不对联系新的刺史报什么希望,陆州已是铁板一块,谁都别想动。

……

坑了宁家一次的张小宝早就把算计人的事情给扔到脑后去了,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他才不在乎呢。

他和王鹃正陪同张老头和毕老头钓鱼,两个老头也会找地方,就是水云间的那个最漂亮的小亭子里,先撒下去大量的小米面,这叫打窝子,又找到张家专门养的蚯蚓,旁边摆一炉子,上面烧水,桌子上是茶碗还有瓜子。

两个人显得非常悠闲,啥都不管,张老头不管还情有可缘,他就一个人,去什么地方都行。

但毕老头这么做就不对了,他还有家人呢,他自己不管了,竟然告诉家人也不用忙活,等三十儿一同到庄子上吃喝。

这叫什么事儿啊。

“小宝啊,你说为何到现在也没有钓上来鱼呢?湖里不是养了不少的鱼吗?”

毕老头等了一刻钟,见还没有鱼上钩,把钩收回来,看看上面连淹带冻快要死掉的蚯蚓对张小宝问道。

自己家的鱼张小宝又怎么回不清楚原因,鱼现在都不吃外面随便扔的饵了,专门有鱼食来喂,给游客用的,一包鱼食五文钱,平时不喂,游客想要看鱼,就买来往里撒。

何况现在天冷,两个老头钓鱼的地方是背阴,水流还比较急,想钓上来换个方向啊。

心中知道,张小宝刚要说出来,突然反应过来,事情有点不对,今天压根就不该与鹃鹃跑到亭子玩,老头这是又有事儿了,估计找借口来说,就像当初那样,什么一条鱼吃饱了,别的鱼还饿着。

结果自己这边就想办法帮整个三水县的百姓找事情来做,好让更多的鱼能吃饱。

看了王鹃一眼,王鹃很不仗义地把头扭到别处,那意思就是让自己来挺了。

琢磨一会儿,张小宝才说道:“毕爷爷,是不是天太冷了?鱼不爱出来?您换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试试。”

张小宝觉得这个回答似乎联系不到别的方面,真要有联系,那也是棉衣的事情,自己已经在努力种棉花了,想是毕老头不会以此做突破口。

可惜,毕老头不是宁中则,人家当初是三品大员啊,任过不少的重要职位,有资格与张小宝一较长短了,又是主动出击。

果然,毕老头赞赏地看看张小宝,他明白张小宝一句轻飘飘的话就想把事情给转走,但是,这不行啊。

“小宝说的对,小宝我发现你越来越聪明了,天冷,鱼就不爱动,人也是如此,是吧?”

“是吗?”张小宝发现事情有点不受自己控制,又接着说道:“我很笨的,都是毕爷爷和张爷爷教导的好。”

“怎么不是?一到了冬天,北面的百姓就通常不会做事情了,和鱼一个样子,不过么……鱼不懂得穿衣服,人却知道多穿衣服,这点想来小宝你也清楚。”

毕老头继续说道。

“清楚,清楚,人知道穿衣服,毕爷爷,水好了,我给您和张爷爷冲茶,这茶好啊,楚州茉莉花,还有这瓜子,味浓而不咸,润而不粘……”张小宝觉得再不转移话题就得付出更多的东西。

第153章 自由选官再交换

毕老头一点都不急,安稳地坐在那里看张小宝忙碌,喝口茶水,又捏个瓜子,手上微微用力,瓜子就开了。

看着很平常的东西,工序还不少呢,由于不是专门做瓜子的瓜,通常一个西瓜里面也选不出来多少大的,接着就是洗,洗过后按口味用不同的调料煮,煮过来晒干,看色泽,挑好的选出来,再用另外勾兑出来的调料水泡泡,开口的一概不留,再放烤箱中烤。

等烤完了,拿过来,没有裂口的同样不要,反正就是折腾,让人一听就觉得值钱。

张小宝和王鹃通常不吃,两个人吃第一遍煮完的那种,有时候还能吃到苦的,对两个人来说,那才是真正的生活。

“不错。”吃了两个,毕老头满意了,“但这种好东西,平常的百姓根本就享受不到,别说价比黄金的瓜子了,就是平常的日子都不好过,鱼还有人喂食,百姓又有谁来管呢?

小宝,不是说天冷鱼不吃饵么?看看你们做的食物扔下去为何鱼就冲过来吃了?”

“那是料好,不同的鱼喜欢吃不动的料。”张小宝见毕老头不准备放弃了,也只好跟着说,看看毕老头究竟要干什么。

“是啊,对鱼来说是料不同,那对人来说就是事情不同,尤其是更北面,那里连绵的草原,大雪一下,路也走不了了,牛羊也冻死了,又没有什么赚钱的事情,都窝在帐篷中不出来。

若没有北面,咱们这里又哪来的那么多牛羊?小宝你说怎么办呢?”

毕老头终于是把意思表达明白了。

张小宝仔细想想,指指北面问道:“毕爷爷您说的是银州?”

“再往北。”

“丰州?”张小宝又问,那是内蒙古和蒙古一块地方了,地图上,往下面来就是陕甘宁,包括自己这里。

“嗯,正是,那里的人苦啊。”毕老头难过地说道。

张小宝愣了,王鹃也是满脸疑惑,开口询问,“毕爷爷,您不会是想让人到那里当刺史吧?那可不行,那地方一般人呆不了,不习惯气候,很容易出事儿,何况那里的人也不多,管他们干啥呀?”

王鹃知道那里物产多,但距离太远了,而且现在唐朝的人口也达不到那个随意挥霍的程度,很多东西现在应用不了,比如稀土,要不然怎么一说起大漠就伴随着苍凉的词呢。

她真担心毕老头心血来潮,把张忠给弄那里去当官,倒不是怕,主要是做不出什么成绩来,没人口,真要去那边,还不如到新疆呢,至少能多弄点葡萄酒,一个大雪封路,很长一段时间都别指望联系了。

毕老头眯起眼睛盘算了下,看向张小宝和王鹃说道:“朝廷有钱了,也有了修城的水泥,加上海那里又发现了一块大唐的土地,这陆地上总让人惦记不好啊。”

“啊?不会是想打仗吧?啊……把丰州建设好了,富裕了,勾引突厥人来打,就找到借口过去出兵?现在就算打下来也占不住脚,有钱多建设下国内不好吗?哦,我知道了,是不是毕爷爷您看到有新的武器了,觉得对付骑兵简单?”

张小宝又不傻,一听就猜测出来意思了,他不怕打仗,但现在打不合算,交通不便利,打完也占不住,何况突厥那边还有别的民族和国家呢,这是两个大陆连在一起的。

如果是因为挨着就打的话,那一口气能打到地中海,北美洲也不过是隔了一段海而已,轻松就过去了,但那能行吗?

“也不是打,今年那里就下大雪了,过年大家都忙,还没感觉到,其实牛羊已经缺了,想是突厥那里也一样,每到这时候他们就会过来抢东西,规模不大,故此一直都没怎么管,何况突厥的人过来想找到丰州的百姓也不容易,大家都在乱跑。

战争是一种手段,知道达到目的就行了,如果能过去,用粮食和突厥换点牛羊,能让京城这里缓一缓,武力只是保障,以前没办法,现在么……”

毕老头解释了一下,后面的话没说出来,张小宝和王鹃知道是什么了,意思就是说,你张家有两个高人坐镇,都已经做出很多好东西了,不差这一点吧。

“我爹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必须在春耕之前决定下来,并且要跟李珣去同一个地方。”

张小宝开始谈条件了。

“这个事情得好好想想,已经三次了,进士科的状元,华原县的县令,陆州刺史,我从二十岁当官,到现在,还从来没遇到过任何一个你家这种情况的,想到哪当官就到哪当官,吏部对你家来说就是个摆设。

三省六部,到现在就围着你家转了,凡是弹劾的折子都压下去,凡是你家提出来的事情也得聚到一起琢磨,许多人都不满意啊,如果不是有买卖上的联系,如果不是你家总把好处让出来,那后果……”

“没有如果,有联系就是有联系,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那毕爷爷您就慢慢想吧,我家不急的。”

张小宝根本不怕被吓唬,自己家只要不造反,根本就找不到借口来收拾。

张小宝说完,真的就让毕老头和张老头在这里想,他和王鹃则是回家,去取那个雪橇的图纸,刚设计出来就要用上了,一种给单个人用的,另一种就是雪爬犁。

毕老头以为是张小宝回家问高人去了,也不急,换了个方向,把竿子甩进去继续钓鱼。

两刻钟后,张小宝和王鹃回来了。

“小宝、鹃鹃啊,刚才我想了想,事情有点难办,不过呢……也不是不可能啊。”毕老头终于是肯确定了,主要是有张家的办法,那朝廷就得同意。

张小宝从怀中把图纸拿出来,展开给毕老头与张老头看。

“就是这个了,咱们这往北的地方有一种鹿,可以拉着这个车快速地在雪地上奔跑,看墨迹就知道了,这图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用来拉什么货物,是为了将来打仗的时候,在关键的地方使用的运兵车。

结构简单,别人一看就明白,马上便能学去,是用在咱们的北面,还是用在咱们东北那边,我家就不管了,如果风向好的话,还可以用上帆,能够让速度更快点,走雪地下面放宽的,走冰面,底下放窄的。”

毕老头这下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张家原来早就有这样的好东西了,却一直不肯拿出来,正如在陆州时和张老头说的那样,张家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把新鲜的玩意做出来。

张老头也是心中感慨,张家就好像百宝囊一样,里面的好东西多着呢,就看你能不能从中掏出来了。

毕老头手上捏着纸,犹豫了,正如张小宝说的,这玩意不做出来的时候别人想不到,可只要一看见,马上就能造着做出来。

是用来运送货物,还是留着关键的时候运送将士,需要做出选择才行,可谓是两难。

“小宝啊,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到时就可以选一个来运货了。”毕老头问出来的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老脸一红,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王鹃这时在旁边撅着嘴又拿出来一张纸,塞到毕老头的手中。

“就一个去当官的地方,要那么多的东西来换,雪橇好是好,可目标大,鹿也要照顾,这个是单人使用的,只要在雪地上穿一身白色的衣服,戴上白帽子就不容易被人发现。

在几尺深的雪面上不用担心掉下去,还有这个,套在滑雪板上的东西,有倒刺,就算是上坡也比正常人走的快。

非长适合小股的游击战和阻滞战,使用弓弩,选择好地形,快速进攻,远程打击,打完就跑,如果再加上我们的横放烟花,对付别人的后勤补给效果明显。”

王鹃越说越顺溜,让张小宝感觉是在听广告。

毕老头和张老头可不这么想,尤其是张老头,他能按照王鹃说的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画,知道这东西在雪厚的地方真正使用起来能有多大的作用,尤其是配合张家做出来的火辣辣的酒,那真是神出鬼没。

给他一千熟练使用的人,他敢对阵十万大军,只要弓箭够用,只要了解地形,正面打不过,拖也拖死对方。

毕老头用手使劲一拍大腿“好,好东西,那这个叫雪橇的就能用来运货了。”

有他的话,说明张忠下一次到地方当官依旧可以自己选择。

张小宝和王鹃同时松了口气,他们两个其实还有好东西没拿出来,那就是眼睛,专门用来对付雪盲的那种,长时间在雪地作战,没有雪镜可不行,尤其是遇到同样穿一身白色衣服的人,眼睛能给晃瞎了。

毕老头既然答应了,那就不用拿出来,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再说,一次都拿出来显不到珍贵之处,何况雪镜也需要用到玻璃,还指望多卖钱呢。

“事不宜迟,我马上就写信让兵部和工部的人过来,你们还有什么好玩意没?一同拿出来,早点用早点造福百姓。”

“没了,早点用下次选官的时候还拿什么?”张小宝使劲地摇头。

第154章 孔明灯上打广告

毕老头还真是说到做到,也不管今天是腊月二十八,鱼也不钓了,直接小跑回去写信往京城送。

张小宝和王鹃马上就也做出来冰车子,还有精钢打造的冰刀,准备等过完三十儿到池塘上玩,也算留给庄户娃子的一种娱乐工具了。

当三十儿到来的时候,张家的三个庄子,王家的一个庄子,还有葛家庄以及李珣庄子上的庄户再一次聚到了一起。

大家都凑齐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李珣回京城过年,一年多没见到家人了,也有点想念。

张家庄子三十儿晚上的时候那叫一个热闹啊,拜年的声音响个不停,烟花持续地放了半个时辰,各种馅的饺子随便吃。

和收拾华原县那年过年时候一样,木板搭成的房子,四个门都相通,愿意往哪溜达就往哪溜达。

大人高兴,新的一年他们相信会有更好的日子,可最高兴的是小娃子们,身上穿着新衣服,无论跑到什么地方都是灯火通明,还不冷。

连书院和水云间没有回家的人也被邀请来一同守夜,看台子上面的表演,近万人全在外面呆着。

就连张小宝和王鹃的弟弟妹妹也不睡觉了,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嘴里发出让人无法理解的声音,灌几去半碗饺子汤,奶也不吃了。

他们的小格局大房子被庄子上小于两岁的娃子给占了,爬上爬下的,似乎永远都不知道累。

张小宝和王鹃为了一晚上的热闹可没少花钱,拜年的赏钱,吃喝还有房子加在一起,两个人用了两万多贯,二人也不在乎,热闹啊,人多有一种安全感。

“这才是真正的过年,小宝,咱花掉多少钱?”王鹃喝了点葡萄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