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修好的地方当然就回去了,老爷爷,明天,不,一会儿我就派人过来跟您学怎么训练和养鸽子,您说个数,我家马上出钱给张伯伯修路。”

张小宝把话题岔开,准备是出血了,用钱来换方法。

“这个,拿个千多贯的也就差不多了,总不能让你一家出钱,找几个机灵点的人过来,不如你两个也跟着?”老头喜欢两个孩子,聪明、懂事。

张小宝摇摇头:“一千贯太少,我家出一万贯,让那些个修路的百姓吃好点,也让张伯伯轻松一些,我和鹃鹃是不能学了,一定找机灵的,一会儿中午饭和老爷爷一起吃,老爷爷可要赏脸。”

“赏,求之不得啊,毕构可是没少在信中说起你两个陪着吃饭的事情。”老头欣慰地笑了起来,摸摸两个娃子的脑袋,面脸都是慈祥的样子。

第17章 大雨将至洗尘埃

张小宝和王鹃做了一件大事儿,老头都没有问张小宝能不能决定那笔钱,毕构的信中已经说过,这两个小娃子做事情的时候,家中似乎非常的支持,决定一些事情,回家一说,家里就同意了。

这让老头非常想不通,为什么呢?难道是家中故意培养两个孩子在外面做事情?还是高人已经算到了会这样,提前告诉给两个孩子?

等见到了两个小娃子后才想通,两个娃子别看年岁不大,说出的话和做的事情,就像个小大人一样,规矩又稳当,怪不得毕构喜欢,和两个小娃子在一起舒心啊。

张小宝和王鹃准备亲自做点东西给老头吃,找食材去了。

张小宝二人与老头一片平和的时候,州中可就不宁静了。

张忠抓了人自然不会就如此算了,沈贵福是要直接问罪的,至于背后的人由李珣担下来,沈家怎么想那就不管了,还要上折子让那边也查一查沈家,李珣跟来的人及这次带来的钱财,全部充公。

两个被抓的县令也派人去看住,张忠把弹劾的折子写好了,让人走正常渠道送往京城,等到了地方,那边批示过后,这里也就建设的差不多了。

两个县中原来的本地人衙役追究了一番,看看有没有罪大的,有就按罪来判,没有就教育一下,继续留用,下面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凡是参与了的,全部抓起来,府中的牢房都快要被塞满了。

那些个不是本地的,又无法杀头的人则是送到了码头那里,修建更坚固的码头,等被关的人过几天老实了也同样送过去干活,不养闲人。

把两个县的事情安排好了,张忠这才贴出了告诉,把情况让百姓知道。

一天,仅仅是一天时间,两个让百姓恨的人就被抓了起来,同时抓的还有其他一些个人,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新来的大好官实在是太厉害了,这才几天啊。

日常生活用的东西有了,想做点事情的人钱也贷到了手中,该杀的杀,该抓的抓,雷厉风行啊。

“小三子,你说新来的大好官还能做出来什么事情?实在是让人想不到,原来那四个什么司的人,也没敢跳出来找事儿。”

一个老大娘不认识字,还是张王两家的内院之人站到告诉的旁边给百姓讲上面的内容,这里的百姓认识字的实在是太少了。

现在的百姓已经习惯性地称呼张忠为大好官,又大又好的官,被问的是一个小伙子,刚刚从海边回来,身上背着一娄子虾,准备摆摊卖,从海边走到这里需要一个多时辰,本想着早点卖完,可看到了告示,就站在那听。

老太太问,小伙子就跟着想了下,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反正以后会比现在好,从大前天开始,我卖东西就没有人过来抢,看样子那天大好官来时说的话不差,家中有钱,我准备借一些换艘大点的船,以后就能多打渔了。”

“好,要换,鱼多了就算卖不出去,也可以当口粮吃,晒干了留着,总比饿肚子强,赚了钱千万要记得还给大好官,大好官有钱是大好官的,我还要多活几年,看看大好官能把这里变成什么样子。”

老太太笑的眼睛都眯起来快要看不见了。

就在这个时候,从街头东面那里过来个人,直接奔着小三,到了近前,小三连忙问好,这个人是城中的一个饭店的掌柜,平时总是买小三打到的鱼和虾。

“辛大叔,您这是也来看告示?”小三恭敬地问道,还把身子微微侧了侧,让来人看到他身后的虾,希望来人给买下来。

“看什么告示,我那边也贴了,知道祸害被抓了起来高兴,小三啊,我来找你是告诉你一个好事情,本以为你今天能早点过去,没想到还没到,我这就迎出来看看,想让阿可找你,阿可面嫩,不好意思来。”

辛大叔看着小三高兴地说着,小三知道,阿可就是辛大叔的女儿,每次自己去卖东西,都是由阿可来管,漂亮的姑娘,可惜自己家中穷,不敢露出任何一丝的爱慕。

听着辛大叔提起阿可来,小三的头就低了下去,似乎害怕这个名字,声音也小了,“辛大叔,是什么好事情?我还真不知道。”

“天大的好事情,这里有人要联合起当地的一些买卖,我家的店也在其中,还有打渔的人,愿意自己打的不管,如果有别的想法,可以加入到那个渔行当中,渔行有大船,可以到更远的海里去,打到的东西也比这近出的好。

到时候渔行的人把东西卖了,给加入的人分,生了病药钱也给出,穿的衣服给做,住的房子给修,加入进去的人只管打渔,卖东西的事情就不用管了,说是赚的工钱比自己打的能多出几倍。”

辛大叔拍着小山的肩膀说道,他看小三人不错,一直想把女儿嫁给小三。

小三听了觉得稀奇,问道:“那若是我加入进去,打到一百斤的鱼,是不是不能分我一百斤,他们要扣一部分?”

“你能打一百斤,那是人家给出的船,出的网,还帮着你卖,你想都得?做人不能没良心。”辛大叔有点不高兴了。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他们扣多少,扣了的还要给加入进去的人做衣服、修房子,万一扣的少了,他们不是赔钱么,不能让他们赔了。”小三连忙解释。

辛大叔这才满意“小三能这么想大叔高兴,加进去吧,管他们扣多少,只要比你以前赚的多就值,想来他们不会赔了,若是能多抓些玳瑁的话,那就有更多的钱,这个可是贡品,你好好干,到时候盖个新房子,我家阿可以后也能跟着过上好日子。”

“辛大叔,我,我配不上……”

“怎么配不上?我说能就能,你今天去晚了,阿可还在着急呢,快点跟我回去,你这娄子虾我全要了,记得以后要好好干。”

辛大叔不等小三说完,拉着小三就开始向回去,刚走出两步,又有一个新的告示贴了出来,不得不停下等着被人念。

张家内院的一个丫鬟站在了告示的下面,对着围拢过来的人说道:“从今天开始,所有的玳瑁或者是其他的龟类如鼊皮爬到海滩上下蛋都不允许任何去挖,抓到了小的也一律放走。

以后这边会专门挖出来一些个大的池塘,在沙滩处挖,把一些个身子弱的鼊皮等龟鳖放进去养,现在找最熟悉这些东西的人,以后专门管着这个事情,要知道这些东西喜欢吃什么?能够在看到小龟的时候马上分辨哪只强哪只弱。

就在这里报名,把自己家中的事情说出来,让我们的人记下,不能说谎,说谎被抓先打板子,后送到码头那边干力气活,不给工钱的。”

百姓们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去挖蛋,那蛋很好吃的,更不清楚养着做什么,海里就有,可以去抓,养着的话,长的太慢,要养到什么时候?

有的人就把这话问了出来,丫鬟看着那人,气鼓鼓地说道:“你只想着你自己了?不给后代留些东西,万一抓没了,后代还怎么活?上山打猎的人都知道,带崽子的不打,你去挖蛋和杀崽子有什么区别?

先说好了,这就是我家老爷的原话,以后会派人看着,哪个敢去挖,去祸害,被抓到了别怪我家老爷生气,我家老爷生气了,就算是没有刑法能管,我家老爷也有办法不让你好过。”

百姓一听是大好官重视这个,跟着点头,小三大声说道:“我爹就会这个,我给我爹报个名,大好官说的我们就听,哪个不听,就是和我小三过不去。”

他这一喊,其他的百姓也跟着喊起来,觉得丫鬟说的话对,万一抓没了呢,以后的子孙怎么办?那东西长的慢也不怕,自己死了还可以留给儿子继续养。

人群中开始有人站出来报名,相互认识的也推荐。

小三把自己家中的情况报了一下,等那边记好,按了个手印上去,转头高兴地对辛大叔说道:“辛大叔,没想到他们连腿脚不好的人也收,这下我爹就也有一份事情做了,家中还能多些钱财。”

“你爹那本事不小,若不是当初被人给推到礁石上摔断了腿,那也是数得上的本事人,现在好了,推你爹的人被砍了头,以后你家中的日子就更好过了,明天我就找你爹说说两家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再拖阿可就成老姑娘了。”

辛大叔也高兴,同样没想到一个腿脚不灵便的人大好官也要,等女儿嫁过去就不会吃苦。

两个人边说边走,说说以前的日子,说说对以后的向往,海风吹来,带着天边的云,逐渐地,天也阴了下来,两个人却丝毫不觉得沉闷,反而是心情更加舒畅了一些。

“下吧,把以前的东西都给冲走,让这里变的干干净净。”小三来到了辛大叔的小店门口的时候,对着天大喊了一声。

“瞎叫什么?还不快进来,一会儿淋到了。”门口站着一个穿着细布衣服的姑娘,头上插了根簪子,对小三说了一句,面色一红,扭身转了进去。

第18章 雨中闲谈思路开

行人匆匆,乌云罩当空,不见往昔凄苦色,今朝喜意浓,切肉忙,和面中,锅台之边立孩童,窗外雨濛濛。

百姓们似乎都想让一场大雨把以前的苦日子给冲走,天阴下来的时候,买点肉,抓两把菜回家,或是炒着吃,或是包饺子,家中的孩子咽着口水等在旁边。

烟雨落下的时候,也就是开饭的一刻。

张小宝和王鹃也在忙着,馄饨包好了,这边叫云吞,海鲜大虾馅的,用鱼翅熬的汤,哗啦一下倒进去,打两个滚出来,碗里面放上榨菜,上面弄点海米和紫菜及香菜,三大碗端到桌子上。

老头就站在旁边看着,看着两个小家伙配合默契地忙碌,他还以为两个小家伙随便下个面什么的,厨房有切好的面,没想到竟然剁馅包云吞,忙而不乱,那叫一个利索。

等着三碗放到桌子上,老头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个,一个云吞吃进去是又香又鲜,再喝口汤汁,老头停了下来,有点舍不得吃了,看着两个小娃子在那里吸溜吸溜吃的欢的样子,感怀地一笑说道:

“怪不得毕构来信说水云间那里去的人多,有的专门为了吃过去,他每天也在那里吃饭,张王两家的两个小祖宗都能做出来如此美味,想想就能知道水云间的饭菜如何了,不行,养鸽子和训鸽子还要加条件。”

张小宝和王鹃吃的过瘾呢,海里的鲜虾真好,突然听到老头的话,同时停了下来,张小宝嘴里还含着没吃下的云吞,伸筷子把刚才同样放到锅中的白切鸡的肉夹了放到老头的碟子里面,声音模糊地问道:“老爷爷,什么条件?”

王鹃的嘴角挂着一条紫菜,也跟着点头。

“就是以后我吃饭也得你们给安排,不能总让毕构一个人得好处。”老头脸皮非常厚,说出这番话红都未红。

张小宝这才把云吞给咽下去,长出口气“老爷爷,以后这样的事情就不要突然说出来,差点噎到,不就是个饭么,以后老爷爷愿意溜达,自己到海涛阁去吃,或是让海涛阁给送来,我家买下来了,还带个大师傅过来,就是原来水云间的掌勺。

这里的厨子正跟着学呢,伙计也带了一些过来,味道不比别的地方差,尤其是吃海鲜,现捞现吃,按老爷爷的口味,到时候给老爷爷单独定制菜谱,这总行了吧?吃个饭而已,还那么严肃,怪吓人呢。”

王鹃给老头夹了点发菜,也跟着说道:“是挺吓人,老爷爷您快吃啊,一会儿坨了就不好吃了,不能等汤汁全进去,老爷爷若是爱吃云吞,以后我和小宝常过来给老爷爷做。”

老头看着两个小娃子,使劲地眨了眨眼睛,又抬手用袖子在眼角处蹭了蹭,把张小宝和王鹃给夹的东西塞进嘴里,又舀了一个大云吞使劲地嚼着,也不怕烫。

“无怪毕构说我享福了,享,享到了,他在那边一定是不习惯突然少了两个人,小宝,一会儿把人找来,老头子我挺着多活几年,也多享几年的福,保证把人给你教好了。

我算看出来了,你们的家人保准过的舒服,做饭做的这么好,给老头子我夹菜的时候又是那么的自然,这是平时养成的习惯啊。”

老头有些嫉妒张小宝和王鹃的家人了,也不知道两家的人是怎么教出来的,拿别的孩子与两个娃子一比,让天下父母汗颜。

张小宝听老头提起家人,幸福地笑了笑说道:“是舒服,家人都有一份单独的药膳食谱,老爷爷先到海涛阁去熟悉一下,然后也就有了。”

王鹃也是甜甜地笑了笑,对老头说道:“老爷爷,您当初那么厉害,以后不如找一些个人训练,您就在旁边看着,哪个做不好了打骂随意,还有沙盘,等地形探好了,我陪您玩,或是到我家去住,平时和我爷爷及小宝爷爷聊天。”

王鹃发现老头过的比较孤单,想给老头找点事情,家中有不少的棋牌类游戏,还有门球呢,想来老头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孤单了,自己的爷爷和小宝的爷爷可不管别人是什么身份,不会出现那种相让的情况。

“好,好,今天晚上就先去海涛阁,住你那就不用了,没事的时候就过去看看,跟我说说,你家打算怎么治理这边?你父亲有没有与你说过?”

老头答应着王鹃,又看向张小宝询问起来。

张小宝把汤咽下去,点点头:“说过,以后这边的所有人都联合起来,成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商行,再把这些个商行组成一个商会,买卖东西的时候统一和别人谈价钱,这样就不怕别人故意压价,逐个击破。”

“好办法,可惜也知道你家这样才行,别的地方当官的家中没有这样的手段,有手段的却要被当官的胁迫,相互之间还要竞争,很少有联合起来的时候,这里没什么大的商家,正好缺了一个带头的,又不用担心官府从中作梗。

加上你家有自己的大船队,船上用了新帆,来往运输方便,这里的货不好卖就是因为钦州那边和周围地方有海,全是同样货的原因,把货运到京城或者是川蜀之地,再从那边运回来,运回来似乎卖不出去啊?”

老头听过张小宝的方法,觉得可行,而且以后还能让当地人赚上钱,在那里帮着分析,说着说着就发现了问题,这里就这么点的人,从那边运来的货很快就能让这里的人不用再去买了。

张小宝看老头只顾着说话没吃,也放下筷子,对着老头说道:“老爷爷是不是觉得那些个货物卖到一定程度就供大于求了?简单啊,修路,趁着还没有那些个货物往来,把同向旁边地方的路给修好。

既然钦州卡着咱们,咱们就修通去廉州、苏茂州、上思州和瀼州的路,廉州那边可以开山架桥,这钱就从商会中出,州衙门也出一部分,让四个州出人工,咱们出钱,只要是狠下心来修,用不上一年,就能把路给修好,就按照原来的小路来扩。”

王鹃也跟着说道:“到时候他们想要北面的货物,就会有商队到这里开购买,同时也会把他们州中的出产运过来卖,其实就是少了一个甘愿做吃亏事的刺史而已,不然早就能联合起来了。

流通才能繁荣,这里货物不缺,主要的就是少了流通的手段,让两地本来不值钱的东西变成了高价,钦州卡着我们,到时候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卡着它,不用我们来动手,当地的商人就会逼着钦州的刺史过来求和。”

老头这下听明白了,看着张小宝和王鹃说道:“你们两个小娃子学了不少东西,可惜老头子我不会什么,不然也要好好教你们,就像毕构那样,明师难寻,好的弟子也难找啊,别的州我知道,可苏茂州与廉州就在两边,挨着海,为何不让船直接运过去卖?”

老头对商业方面的事情确实不太了解,主要是商业还关乎着政治方面,他不懂什么叫政治经济学,只好询问,谁让这两个娃子在家中受高人指点呢。

张小宝和王鹃清楚为什么,赚钱不是目的,帮着张忠才最重要,由王鹃对着老头说道:“其实就是故意如此,不然还修什么路?让他们过来买,就是加速流通,增加本州的流动人口数量,这些人需要吃饭需要住店。

还有的商队会安排人在这边等着货物,这就需要一个特殊的部门出现,中介,整理各处的货源,有的人觉得本州好了,那就会留下来居住,同时对山上的人也是一种吸引,就不信他们不想过的更好?”

这下老头明白了,一切都是为了给张忠积攒政绩,张家的财力一直都是随着张忠而动,让人不得不佩服张家人给张忠使出的力气,甚至是在买卖上稍微赔一些,比如联合当地人,这会让张家少赚,哪怕是这样,也要承受好给张忠铺路。

一想到这个方法,老头呆不住了,吃的速度加快,张小宝和王鹃之所以没吃完就是等着老头呢,在陪客和陪着长辈吃饭的时候,主人家及晚辈不可以先吃完下桌,非常不礼貌。

见老头吃了,两个这才加快速度,正好是老头吃完,两个人也吃完,开始收拾碗筷,放到厨房就不用管了,老头有人给洗碗。

老头发现对这两个娃子挑不出一点毛病,有的只是喜爱,接过王鹃冲的茶水,坐在那里感慨地说道:

“若世上的人都能如你两个一般,那我大唐还愁什么周边的那些个国家,要把这个法子写下来给老爷送去,看看老爷是否能弄懂其中的东西,也学着在那边给百姓找点出路。”

……

通往州衙的路上,宁海县县令苏莱和华清县县令霍齐生,两个人带领着一群两县衙门中的人焦急地赶着。

宁海县县令苏莱在那里骑着头驴走山路,对着身后的人说道:“到了地方自己把自己的罪交代清楚了,平时与张易勾结以为本官不知道?现在如何了?弄不好本官都要受你们连累。”

第19章 山中之人初相遇

华清县县令霍齐生也在旁边同样骑着驴,山路不好走,听到了苏莱对着他的人说话,也跟着说道:“你们也一样,费了那么大的劲想要架空我们,现在如何?这还没架空呢,本县给你们一次机会,觉得有门路的人赶快逃跑去找。”

华清县的这些个身上不干净的官员听到了县令的话,都摇着脑袋,他们不敢跑,跑了就会被通捕,也没有什么人可找,真有认识的无非是些个临县的县令,平时要是能遇到,顶多在一起吃点饭,哪怕是平常的事情,也未必会帮。

更不用说是一州的刺史要收拾人了,好在身上没什么人命,到了地方好好认错,或许刺史大人能够网开一面。

他们确实后悔,谁能想到新来的刺史这么强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还不留丝毫的情面,那个沈贵福他们也听说过,京里面有能耐人,还是什么皇上的儿子,这样的人都能被收拾,他们又算得了什么?

两个县得到两两个县被收拾的消息还是张忠刻意安排人传出来的,直接就让人在两个县中贴出了告示,上面把事情写清楚,两个县的百姓知道了后,欢呼雀跃了一阵子,可这些个身上染了沈家标记的人就麻烦了。

那告示上写的明白,收拾的两个县空出来的位置全由张王两家内院的人接手,平时这些个内院的人就接触过一点,来时的船上还专门训练了一番,虽说经验不足,但把场子撑起来还是没问题的。

华清县县令霍齐生和宁海县县令苏莱两个人和姓沈的没有任何关系,地理位置让他们插手不上盐场,那边就不用分他们钱财,要分的话会比较多,只稍微拿出来点专门拉拢他们下面的人。

目的就是一点点架空他们,让他们既得不到钱财,又没有办法去干扰盐场的事情。

两个人在知道来了新刺史的时候就盼着这一天呢,终于是让他们给盼到了,就如现在下起来的大雨一样,风起云涌就过来了,来的又是这么快。

两个人凑到一起商量了一番,这就把下属给招集起来,让他们跟着过来投案自首,说是刺史大人或许看在他们主动的态度上,给他们从轻发落,其实就是想把这些人弄到州衙门,让刺史大人好好收拾一番,他们以后就能够安心做事儿了。

大雨哗哗地下着,一行三十多人就顶着雨走,什么寒冷和难受全都感觉不到,两个县令和几个没有被收买的人觉得心中高兴,其他的人还在想着到时候怎么说,刺史大人会如何处理他们。

……

大雨之中,码头上的建设也停了下来,干活的人躲在临时搭起来的棚子下面喝着热汤,为了赶时间,他们把张忠提供的一天四顿饭变成了两顿,早上辰时吃一顿,晚上子时吃一顿,这事情张忠还不知道,否则绝对不会允许。

外面是瓢泼的大雨,负责给做饭的人就熬了些热汤,多放姜沫,干活的人吃的东西也不一样,被发配过来的,喝的是海鲜汤,里面姜沫少,油也少。

拿工钱干活的人喝的是鸡肉汤,里面除了放姜沫外,还有些人参的须子,上面漂了一层油,还有点干饼给他们留着泡在里面。

这种分法若是放到了三水县那边,自然是第一种好,海鲜汤啊,第二种就没有人爱喝了,三水县不缺鸡,尤其是张王两家的庄子,但放在这里就不同了,海鲜怎么来的?被发配的人自己在岸边捞的。

小螃蟹、海螺,随便一捞就能捞到不少,做饭的人甚至都没给洗,直接就熬出了一大锅的汤,还有咸味呢,省着放盐了。

“这雨下的好啊,把一些脏东西都给洗净了,阿农,快吃,饼不用放在汤中,就这么咬下来一点,慢慢地尝着,再喝口汤,那才叫好呢。”

一个人在那里寻找着食物的最佳吃法,看着在旁边不远处那些个被发配过来的人,大声地说着,故意让他们听到,他们平时应该是一天三顿饭,别人都两顿了,他们就变成了一顿,当地的人没有谁会觉得这么做不对。

现在能喝些汤已经不错了,谁还会给他们饼吃?那些人也听到了,一个个地说不上是什么心情,换成以前,他们怎么会如此狼狈?吃的好喝的好,可惜,还没享受够呢,一切都变成了海中的泡沫。

也不知道还要在这边干多长时间的活,有的是被判十年刑徒的,担心会让他们干十年的活,到时可以解脱了,估计也差不多要累死了。

被叫作阿农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此时正盯着那边的一个人瞪,这人曾经打过他,还不只一次,随便找个借口就打他一顿,若不是这人过来的时候身上有一道道的鞭子痕迹,他真想过去爆打一顿,把以前的都还回来。

结果没用他动手,那人就疼的死去活来,身上的印子一接触到海水,那滋味实在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被瞪的人似乎感觉到了这道的目光,扭头一看见是阿农,叹息一声,转过身去,慢慢地喝着汤。

“哼!便宜他了,既然挨了顿鞭子那就算了,上次打我,我疼了半个月,怕沾盐水也得干活,该。”阿农使劲地咬了一口饼,嚼着嘟囔道。

与他们一同吃饭的还有开封来的人,因张忠的关系,两个地方的人相互看着也显得顺眼了许多,凑在一起聊天,干活的时候也互相搭把手,显得非常融洽。

开封来的百姓喝什么汤都可以,其实他们更想尝尝海鲜汤,可那里面的姜放的少,只能选择鸡汤来喝,上面一层浓浓的油,把嘴贴上去一吸,吸到口中一些,上面还是浓浓的,似乎怎么吸也吸不完。

就在他们躲于棚子下闲聊的时候,远处的地方出现了几个身影,大雨中看不清楚,非常模糊,等着七个人的身影近了的时候,当地的百姓马上就对做饭的一个开封来的女子说道:“快准备七碗汤,要多放姜,这是山上下来的人,一路到了这里,淋坏了吧。”

那女子马上就开始给盛了起来,除了姜还多放了些葱花,摆在那里等待七个人到近前。

七个人中有一个被人搀扶着,走起来一瘸一拐,等着七人顶着雨到了靠他们最近的一个棚子里面的时候,一个个都失去了力气,坐在地上,有一个扶着受伤之人的人还呜呜地小声呜咽了起来。

受上的人一手仅仅地抓着大腿,一手摸着旁边大概十四五岁的人说了几句旁人听不懂的话,这个大孩子终于是止住了哭声,收伤的人这才转过头,对着给端来汤的人说道:

“多谢了,从我们那里到这边,要走六天,也看不出能不能下雨,眼看到地方了,大雨下来,我不小心摔倒,腿上划了个大口子,脚也崴了,带来的皮毛和翠羽都淋到了,卖不出几个钱。

这汤钱先记着,哦,还有人参须子,恩,到时把这些东西卖了后,会把钱给你们,把那烧完的木头灰给我一些,我止止血,他们听不懂你们说什么,不用问他们了,这里要修码头了?”

这人的脸色苍白,说起话来有气无力,听他话中的意思是专门做为翻译而存在的。

其他六个人一切事情都听这个人的,这人对他们说了两句,便端起汤来大口地喝上了,女人给他们递饼也是接过就吃,一句话不说。

那边已经有人开始给这人弄木头灰了,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木头灰拿过来,这人把那皮裤子使劲一扯,一道一尺来长的大口子出现在了腿的外侧,还在汩汩地冒着血,旁边的地方被雨水冲的发白。

就在这人准备往上抹灰的时候,一个从二十多个棚子那里过来的张家内院的人大喊道:“等一下,别用那灰,我这有好东西。”

收伤的人手上动作一停,看着来人一边打量一边说道:“我可没有那么多钱给你,你这衣服上是稻苗?怎么绣个这东西?我们那里都是刺在身上,不会刺这种软弱的稻苗。”

“软弱的稻苗?这位大哥,别看是个稻苗,多少人看到它都吓的哆嗦,多少人看到他就会心中安稳,来大哥,我给你看看伤,不要钱,从山里来的是吧?我家老爷,也就是刺史大人有规定。

凡是山中来的人,都可以把货物送到州府衙门,衙门给高价收购,并且还送一身衣服,二斤盐,五斤素油,二十斤粟米和二十斤白面,受了伤,不管多重,只要人没死,就要尽全力去救。”

这人说着话已经把医用棉花放到了装着酒精的瓶子里面,让旁边的人扒开这人的伤口,深吸了一口气后对着这人说道:“大哥,很疼,你忍着点。”

话音一落,沾了酒精的棉花就擦了上去,受伤的人闷哼一声,牙关紧咬,疼的身子都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