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齐应一声,原地转身,双臂上抬到胸口的位置,“哗哗哗哗”踩着整齐的步伐去换衣服了。

过了一会儿五十六个人又跑回来,身上穿着鱼皮制作的水靠,紧贴腰的地方有一个同样鱼皮制作的小包,手上握着一把两尺长的非常细,双面带刃的钢锥。

相继在船舷上站好,虎子深吸一口气,喊道:“跳!”

五十六个人同时从近四丈高的船上跳了下去,在空中一个翻身,头下脚上,双手合在一起护住头部,入水时发出扑通一声响,身子在水中稍微一转,胸口的部位就全露出了水面。

李珣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人训练的样子,他看的时候就是队列,望着在水中摆出了队列的五十六个人,吃惊地盯着张小宝和王鹃问道:“怎么训练的?不要告诉我走队列就能走出这个。”

“合理搭配饮食,科学安排训练项目,加上指导员的耐心教导,以及他们的政治觉悟,这样就训练出来了。”王鹃对着李珣胡诌起来。

李珣已经见怪不怪了,他经常能听到各种稀奇古怪的词汇,对着两个人说道:“那以后也帮我训练一下,就按照你们说的那么来,队列就不用了,我自己平时也训。”

三个人聊的轻松,岸上的人此时就不轻松了,包括张忠在内,所有的人都惊讶不已,船上下来的是什么人?有远视眼的人,看到船上跳下的人从头到脚都被浅黑色的东西包裹着,只露出了眼睛和嘴。

“张刺史,这些人也是您带来的?”华清县县令霍齐生小声地问道。

张忠知道这是那六十五个人,当初做水靠的时候他还在旁边看过,只是他没想到儿子和儿媳妇想玩闹一样的训练出来后会这么厉害。

听人问了,点点头:“恩,是我带来的,家中的护院,保护小苗儿用的,不知道跳下来干什么,怪高的。”

张忠说完了连自己都不相信,保护小苗儿用这样的人?可事实就是如此,茁壮护苗队的零号队。

霍齐生自然不会说什么反驳的话,笑着点点头:“原来如此,大人家看样子种地种的应该不错,看这护苗的人就知道。”

“还行,去年秋收的时候,下田少了点,都是稻子,才三石多,上田凑合,能收个五石,就是不知在这里种的话会怎么样。”张忠这次又说了一句实话。

可惜,霍齐生根本就不相信,什么稻种?什么田一亩能打出来五石的稻子?心中这样想着,却依旧附和:“大人家中果然不凡,以后本州的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周围的官员们也在听着,同样的不相信,以为新来的刺史就喜欢说大话,有点不以为然,准备继续像以前那样各做各的。

百姓们也看到了那跳下来的人,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还是大头朝下,这本事不小啊,浑身穿的浅黑的衣服,在水中看着有点累眼睛,若是等到了晚上,别想有人发现他们。

水中有自家孩子的人,连忙忘回招呼,怕那些人对孩子不利。

张小宝站在甲板上,看了眼六十五个人,对王鹃说道:“这个水靠的颜色有点深,回头再做一套深蓝色的,不然白天有点显眼。”

王鹃也发现了,点点头,还有要给他们弄一个唤气的东西,一个小的气囊加上一块石头,不然沉不下去。

李珣在旁边听着,觉得两个人说的这个事情似乎不简单“你们家究竟想要干什么?专门训练这么一批人,陆地上的那是保护你们的家人,水中呢?”

“护苗儿。”张小宝和王鹃同时说道。

“行,那你们就护吧,我看看水中究竟会长出什么苗来。”李珣打死也不相信护苗,可这边没太多的事情,专门训练出水军的目的是什么呢?去攻打别人?靠这五十六个人?

三人随便找了个话题又闲聊起来,船上的厨子已经开始把东西一样样地往下顺了,下面放了十来只小船。

一会儿的工夫,做菜用的工具和厨子先到了小船上面,估算了一下岸上的人,一千五六百左右,对着船上的人打了个手势,这边就开始继续往下放各种的食材,一千五六百人,可不是放下去同样数量的食材,多出了六百人的份,主食多出一千人的。

除了这些食材,还有十大坛子咸菜,领头的厨子明白,这里的人平时吃不到什么好东西,一旦遇到了,一定会使劲吃,按照正常的准备绝对是不够,就这些也未必能剩下,可又不能做太多了。

这食材是按照大人的饭量来算的,小娃子吃个大人的量就已经不少了,再多吃容易撑出毛病来。

先把工具运过去,五十六个人在水中游着保护,来回地再继续运送食材,放工具的地方百姓都向后退出很远,围了个大圈看着,没有人敢接近,五十六个人手上拿着的武器有点吓人。

张忠这边也不急,慢慢地看着,不时地问问身边的人这里的收成如何,百姓平时到衙门都干什么,他也没指望这些人说实话,就是找点话来说。

“张刺史,不知道您那船上的人把这些东西搬下来干什么?难道船上没有地方做饭?”乌雷县的县令张易看着忙碌中的人,避开了张忠问他县中治安的事情,转而问起了做饭的事情。

张忠已经习惯了别人干活,家中负责伙食的事情,才想起来这边的人不清楚,回道:“船上没有那么大地方做这些人的饭,船上还装了不少的人呢,两边同时做,一会儿大家都跟着吃点,放心,吃着绝对不会难受,按照这边的方法来做的。”

“大人说的可是要给这里所有的人做饭吃?大人,应该是我等请您去好点的地方吃,给您接风,这可如何使得?百姓干完活自己就回家吃去了。”一个衙役在旁边壮着胆子凑热闹地说道。

张忠扭头看了看这个衙役,笑了笑,“不必劳烦诸位,给干活的人做东西吃,我家向来如此,不能让人白帮着做事情,等着闲暇时,我请诸位到好点的酒楼去吃,诸位不用给我省,家中还略有积蓄。”

因离的太远,这些人还真就不知道张忠家里的事情,消息还未传过来呢,不过看了看那船队,心中也信了几分,却是想不通,这样的身家,怎么会跑到陆州来做官?难道是得罪了人?

这说着话的工夫,全部的食材就运到了地方,十几个厨子已经习惯了做大锅饭,开始忙碌起来,好奇的百姓依旧好奇,干活的人也没有停下,张忠到来的第一次安民计划也开始实施。

第2章 吃出毛病有医治

众官员听张忠这样说,全都明白了,新来的刺史应该也知道这边的民风不同,想要收买人心,有的官员高兴,有的官员则是面色难看,还有的无动于衷。

张小宝和王鹃在船上用千里眼看着,把每一个官员的表情都记下来,尤其是面色难看的,这样的人通常都是反派,贪污点了,受贿点了,利用职权损了百姓的利益肥了自己了等等。

他们就怕来一个管事的人,还是他的上司,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家中有钱的上官,不好贿赂。

干活的百姓还不知道新来的大官让人给他们做饭吃,有的已经准备回家做饭拿过来给自己干活的家人吃了。

就在这时,那水中的五十六个人收到了信号,同时踩着水对岸上的百姓喊道:“乡亲们,不要走,中午饭张大人已让人准备,一会儿就吃。”

连续喊了几声,确保百姓能听清楚,五十六个人这才停了下来,刚才喊那几遍可把他们给累坏了,脚下还踩着水呢,多亏了平时的水中负重练习,还有就是这里是海水,浮力大。

百姓们从来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哪怕每年出的二十天工也要自己带饭才行,一个个不敢相信地看向了被众官员围着的张忠,又看看在岸上做饭的人,心中还真的有了点盼头。

百姓们不是盼着一顿饭,饭菜再好我可以忍着不吃,是盼着这个事情成真,那说明新来的大官至少现在还是个好官,那以后的日子或许就好过了。

“听我一句,听我一句,等等,就等等,看看是不是真给我们做饭吃。”一个被人扶着的老头对人群喊起来,喊两声就咳嗽两声。

众人听到老头的话,还真就不动了,都在那里等着,干活的人也无法那么认真了,不时地停下来看一眼岸边做饭的地方。

“张大人果然爱民如子,竟然从那边过来的时候就带了如此多的食材,不知道那边的吃食味道如何?呆会一定要尝尝。”一个刚才一直面无表情的官员夸赞道。

经他这一夸,先前高兴的人脸上出现了一丝的忧虑,先前面色难看的人,嘴角翘了翘,他们似乎在方才没有仔细听张忠说的话,认为张忠带来的东西是京城那里的,而且还是那边的做法。

北边的人喜欢吃羊肉,腥膻味道重,如此一来,当地的人一定吃不习惯,百姓们会认为这个新来的官故意害他们。

张忠听了这人的话,也把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张小宝在船上盯着那个人看看“把这个人记住了,回头给我查,在我面前用这种小手段,我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手段。”

那刚才说话的老头这时又喊了起来“都听我说,大人是从京城来的,厨子也可能是那边的,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可能吃不习惯,大家听我说,只要是大人给做的,就算是再难吃,也要把东西吃了。”

百姓们一听,纷纷点头,他们也清楚,从那边过来的和这里不同,只要给做就行,不在乎是不是吃的习惯,自己等人吃不惯那边的,大人不也是吃不惯这里的么。

张忠也听到了老头的话,这下认真起来,老头看样子不简单啊,这种事情也能想到。

张忠丝毫不担心做出来的饭菜会让这里的人吃不习惯,他早就习惯各个地方的菜了,家中在京城找到了各地的厨子,又花大价钱购买各地的食材,轮着番的做,开始确实忍受不了。

可看到儿子和儿媳妇不管吃什么样的菜都能说说优点和缺点,还吃的那么香,尝试着吃也就习惯了。

船上的厨子全都会做各种的菜,不说做的多好吧,至少各地的风味能把握住,食材也是早就准备好的,儿子把这边没有码头可停靠的事情算计到了,还故意安排自己领着一群官员在这边说话,说是要看看哪个官员可信。

按理说这个时候做炖菜是最方便的,可炖菜通常是北方菜,厨子们宁肯挨累一些,也用大锅开始炒单菜,四个菜,没有汤,主食是米粉。

按照张小宝和王鹃那时的经验,觉得现在的人应该也差不多,配合着这里过到京城的厨子,讲究的是酸辣香浓,尤其是鸡,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还有就是笋,其他两道菜是正统菜,红烧肉和清蒸大虾。

原本是想做马蹄饼来着,可惜弄不到那么多的马蹄,船上装的东西可是够一万人吃一顿的。

别的菜味道传的慢,可清蒸大虾下面用的是吊出来的汤,那种似淡又浓的味道被海风吹着向四处弥漫,周围的百姓闻到了之后纷纷吸着鼻子喊香。

刚才喊话的老头闻到了之后,转头看了张忠这边一眼,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张忠也闻到了,对着周围的人说道:“这道菜是清蒸大虾,真正的大虾,最小的也有三寸长,一会儿都尝尝,愿意直接吃的就直接吃,我还带了几种沾料过来。”

“还是大人准备的周全,那一会儿我等可就要一饱口福了。”一个担忧中的官员闻到了味道以后,松了一口气,附和着捧了一句。

众官员的脸色又跟着换了换,人生百态,尽显其中。

除了红烧肉时间长点,只是在下来之前过了遍水,还得有几到工序,其他的菜比如鸡已经事先做好了,端出来就可以吃,蒸虾和笋的制作更快,当厨子觉得红烧肉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下米粉了。

酸辣的汤,米粉投进去捞几捞就可以,虽然这边还没有辣椒,不清楚本地人是否真的能够合口味,但这边过去的厨子却喜欢做辣味的东西,比如葱姜蒜等,还有一些个微辣的也喜欢吃,韭菜和蒜苗。

红烧肉一好,米粉也同样跟着好了,在旁边放着葱花和香菜,还有芝麻以及切好的肉丝,还有醋、香油、花椒油,随愿意放什么自己放。

一个个薄木做的餐盘、碗及筷子堆在做饭的地方,火一熄,厨子就用勺子在锅上敲起来。

“都歇一歇,吃饭了,记得别撑到,尤其是小娃子和干活的人,不然累坏了肚子还得给你们治。”

重复了两遍,老头当先走过来,看了眼四道菜,点点头,夸道:“好啊,有心了,给我来一份,这个怎么用?”

老头拿起了一个餐盘,餐盘上有几个格子,看了看没懂。

厨子接过来,四道菜每样给放到了那些个格子里面,把咸菜放到小格子里面,又用完盛了一大碗的米粉,递过筷子抱歉地说道:“您老只能自己找地方吃了,船上不可能带那么多的凳子。”

那碗米粉正好是放在了托盘中间的一个圆形的格子里面,端起来非常方便,老头也不在乎有没有地方坐,断着餐盘走到一边就开始吃了起来。

有人带头,其他的百姓也排成几队,在几个厨子面前等着领饭吃,这一吃上,一个个就收不住了,吃饭一份就过来打一份,每个人都夸着好吃。

等着人稍微少了一些的时候,张忠也带着众官员过来,同样拿起了一个餐盘,打了一份,米粉的时候让稍微辣点,醋少放。

他这个举动在百姓眼中看来就不一样了,没想到平时根本就看不到,那么大的官竟然和自己等人吃一样的东西,菜确实好吃,四个菜一个主食,平时做梦都能想吃却不敢这么吃,可当官的怎么可能和自己这样的百姓吃一样的东西。

张忠也不管那些,先夹起一筷头子米粉,胡噜到嘴里,用舌头一舔嘴唇,对着其他愣在那里的官员说道:“吃啊?莫非是闲味道不好?我这吃起来觉得还行,就是大锅做出来的红烧肉啊,入味差了一些,厨子没敢做那么甜。”

新的刺史都吃了,别的人谁敢不吃,哪怕认为和百姓一起吃有点降身份,也不得不过来站排打饭,等着尝到了饭菜的味道之后,也不在乎什么身份了,痛快地吃了起来。

别的菜大家都省着吃,基本上将将够吃,米粉吃起来那是丝毫不客气,船上又让人送来一些个米粉,厨子现在不能吃饭,忙着给下到汤里。

一顿饭吃着没用太多的时间,不到两刻钟,可吃的速度却比平时快了无数倍,果然有小娃子贪吃,吃的时候胃明明已经饱了,因为吃的快,神经反射的信号还没有传到大脑当中,等着感觉到了,也撑的不行了。

大船马上放下来二十个医生和两个医博士,来到这边又是给针灸,又是按摩的,有地吐了几口就好了,有的不太严重的给吃点山查丸。

当地的百姓这次真的是彻底放心了,来的官是个好官啊,四道菜的价钱不低,一下子就给这么多人吃,还准备了那么多的医生。

张忠也趁着这个机会,对着周围的百姓喊道:“这些医生是我带来的,过几天就在各个县中建医馆,哪个身子不舒服了去看看,看不要钱,买药也只收一个本钱,不用替我省,我家中有钱。”

第3章 张家还可有后手

张忠很好地贯彻了儿子的方针,那就是先送好处,东西给了,除非有那个别的白眼狼,不然的话,还是感恩的人多一些。

为了让百姓相信,张忠对着船那边挥了两下手,那边马上就又站出来四十个医生,身上穿的都是同样的白大褂,与这边的医生没什么区别。

百姓看着那么多能够治疗疾病的人,愣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头一次啊,头一次有当官的人给他们做饭吃,头一次有大官陪着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头一次官员自己带着医生过来给治疗疾病。

老头晃悠了过来,对着张忠问道:“这位大人,你是说那些个医生专门是过来给我们治病的?不知大人家在何处?有多少钱财?”

“不错,医生过来就是给诸位治病的,同时也跟着这里的一些个会点医术的人学一学,精益求精,至于我家么,在京城北面的三水县,那里有个张家庄子,钱财有多少我也不清楚,总之随意拿出个几万贯还是可以的。”

张忠刚才就发现这个老头的不同之处,听到他问,也不掩饰,大实话说了出来。

张忠的话让旁边的官员倒吸一口凉气,几万贯可以随意拿出来,那他家得有多少钱?

老头点点头,笑了,又问道:“可是山在一旁水中央,水云间的那个张家庄子?可是以一庄之力让三水县从中县变成上县的张家庄子?可是给庄户盖两层楼的张家庄子?可是一庄富了让一县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张家庄子?可是新科进士科的状元?可是在华原县仅仅当了一年的县令就让百姓生活无忧,让周围县中百姓也有了闲钱,并且联合七县成州的张家庄子?”

老头的声音特别的,喊着说出来的,让周围的人听个真切,官员们因为还没有收到消息,距离太远,并不知道张忠是怎么回事儿,只知道今年原来的刺史会离开,那必定有人接任,他们想不到张忠没走陆路,从水上过来的。

现在听了老头的问话,看着每问一句张忠就点下头的情形,被吓坏了,有的人想明白了,新来的刺史不是被发配过来的,是没有地方可以放了,太厉害了,竟然退中县成上县,联县而为州。

若是在京城那边的州中还当刺史的话,那就得是三品官,从七品一下子进到了三品,这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可人家本事在那摆着呢,总不能提到六品吧?人家原来是状元,本就应该直接当六品官。

压到七品,总不能再压了,这才是他到了这边当刺史的原因,一个是皇上希望他把这里也治理的像那两个县一样,另一个是准备重用了,如此年轻就执掌一方,前途不可限量。

百姓们听不懂什么官不官的,他们就知道这个新来的大官在以前的地方给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儿,那以后自己这边也会好起来。

就知道这个人家中钱财无数,不会看上州中的那点东西,就知道这人是个状元,每次科举就能出一个的,本事大,文曲星下凡。

把这几样加到一起,有的百姓忍不住哭了起来,跪下来朝着京城的方向磕头,感谢皇上给派了个这样的官,这种官是宝贝啊,放到哪里哪里就好,对百姓好,有本事,还不怕贪钱,世上多少年能出一个?

这个百姓在那里唠叨着,旁边的人也听到了,跟着跪下来给皇上磕头,结果张忠这边没有人管了,只有老头没有跟着做,而是笑着看向张忠。

换成平常的人让别人给了解的这么多,一定会害怕,但张忠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怕什么?他确实就是如此,张家的买卖做的大京城那边谁人不知?

更主要的是,自己有个宝贝儿子和儿媳妇,斗智斗勇,根本就不用费心思,五十六个训练出来的人是少了点,可小候爷的王府护卫人不少啊,用起来和自己家的没什么区别,现在还有二十个跟在身边呢。

老头看了张忠一会儿,突然说道:“张大人啊,我知道你张家的能耐,不屑于贪着点钱财,别人行贿也给不起让你心动的数目,把这里治理好了,张大人你的好处也不会少。

哪怕是没有李珣和王爷在背后支持,哪怕是前户部尚书毕构不管你了,哪怕是现任工部尚书刘知柔放弃了张家,只要把这里治理好了,大人就不用担心。”

“老丈多滤了,我来这里就是打算治理好这里,与其他的人没有关系,就算没有那些人,我张家还是这样。”

张忠听老头总是用这种背后的势力来鞭策和威胁自己,有些不高兴了,张家现在还需要那么多人护着么?张家现在锋芒已成,没有人帮着,一样可以按照当初想的去做,谁有本事谁去同样生个好儿子。

到这里下船之前儿子就说了,不用管这边的任何势力,张家还有杀手锏,旁人的话可以不信,儿子说了那就一定有,儿子和儿媳妇联合起来那就可以呼风唤雨。

老头稍微愣了下,接着点着头说道:“好,好,好啊,张大人能这般说老头子我就放心了,看样子张家还有手段没使出来,张大人切记,这里有一个事情关于的人太多,要小心才行。”

“可是这里那个盐场的事情?老丈放心,我心中以后打算了。”张忠不等老头说完就接着话说道。

“不错,正是盐场,张大人来之前莫非就想好了?”老头这下终于是被镇到了,想起别人说过的张家有两个高人,可谓是双剑合壁后,这才松了口气,若是事情都是张忠一个人想到的,凭借如此年龄,那往后……

张忠略胜一筹,看了眼船的方向,露出欣慰的笑容,儿子把所有能想到的事情都想到了,这得多么的劳心费神?不仅仅是指出了盐场的重要,还说了新的制盐方法。

两个人说的话并没有避讳旁边的官员们,官员这才知道,原来新的刺史身后竟然站着那么多的人,可这个老头又是谁啊?似乎没有什么印象。

百姓们这个时候也对皇上磕头完毕,一个个站起来,看向张忠的眼神与先前不同了,把最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出来。

“走,跟我修码头去,让张大人的船快点靠岸,不用三天,一天就给修起来,天黑了就点着火把干。”

一个身子比较强壮的人对着其他人喊了一声,迈开大步就向着工地走去,其他刚才干活的人跟在后面,一个个的脚步非常的扎实,就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

张忠呆了呆,他没想到竟然是这些人故意拖延时间,从这话中就能知道,根本用不上三天,最多两天就能修完。

这得到了认可和没得到差别似乎有些大了点,不过张忠高兴,没想到只一上午的时间就收拢的民心,百姓实在是太善良了一些,谁说这边的百姓是南蛮子的?有这么好的蛮子吗?

只要当官的对百姓好,就没有那不懂事儿的百姓会来闹事,看样子以后这个刺史当的不会太累了,有什么需要百姓做的,发出公文,百姓应该就会去做,毕竟自己也没有害百姓的打算。

想到这里,张忠又对那些个要去干活的人喊道:“今天晚上我还给做饭,并且有酒,海上到了夜晚寒气重,喝点酒暖和暖和,我张家的船上还有一千多人,不知可否下来与你们一同干活?”

张忠这个时候才提起船上的人,当初想让那八百四十一个百姓和两家内院的人下来,又怕当地的百姓会抵触,这才把人留在船上,现在似乎情况好了许多,尝试着问一下。

老头这时喊上了,“张大人带来的人就是我们一起的,下来做事儿有什么不可,是不是?”

百姓们参差不齐地喊着“是”,今天对他们来说就好像过年一样,喜气洋洋的,知道来了个好官,吃了一顿好的,晚上还有酒可以喝,还有什么可不行的?

尤其是新来的大官,还征求自己等人的意见,这个面子说什么都要给,别说来的人一起干活了,就是在旁边监工也要答应下来。

小船又开始来往于大船和岸边之间,船上的人除了留下来看船的,都到了岸上,从开封找来的百姓在船上的时候就知道要下来干活,年轻力壮的人不用多吩咐,直接就跑过去跟着做了起来。

两边的百姓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知道张忠是个好人,是个好官,干起活来,相互间的话题就放到了张忠的身上,尤其是那些个已经知道张忠事迹的人,把听来的事情详细地讲给当地的百姓听。

两个地方的百姓在张忠的连接下,很快就好了起来,开封的百姓讲着自己那地方受了旱灾生活如何的困难,当地百姓也说着有时吃不上饭,可谓是同病相怜。

再一说到张忠,又都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两个地方的百姓就在张忠这个人的善念下,短短的时间中相互了解和理解。

连张小宝和王鹃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毕竟他们把百姓给定位成了他们那时的百姓,这里的百姓似乎有着太多的优点。

第4章 百姓难过有他事

李珣站在张小宝和王鹃的身边看着这一切,感叹了一声,说道:“没承想你家刚刚到地方,就把百姓容易冲突的事情解决了,运气好啊。”

“怎么是运气呢?这叫机会,别人官员从陆路过来,没有十八艘大船这么显眼,就不会聚集如此多的百姓,就算来了,我家若是不给百姓做饭吃,百姓也不会认可我爹,没有人去说以前的事情,那更不可能让百姓放心。”

张小宝见自己的努力被李珣归为运气,在旁边反驳着。

李珣这次没说什么,看着船上的人下去的差不多了,也顺着旁边的悬梯爬了下去,五十六个人一直在水中泡着,保护一只只小船上的人平安登陆。

张忠这会已经把事情了解个大概了,州府放到了乌雷县不错,可州中最大的县是玉山县,府中除了自己这个身兼军政的刺史之外,还有四个人,有两个人各兼了两个司的事情,还有三个刀笔吏,以及五十个府兵及六个打杂的人。

府兵不可能会留下,要跟着离任的人走,这个兵是离任的官员自己花钱养起来的,就算留下张忠也不敢要。

州中这样一来似乎就成了个摆设,四个县的衙门却是人手齐全,县令、县丞、主簿、县尉以及仓计、典事、文案,还有乱七八糟的其他人,一个也不少啊,每个县都有衙役一百多人,还有县令等跟着的超过了兵制的跟班之人。

如此一来,州中有什么事情的话,需要找各个县令来商量,地方强于州府,张忠现在才理解,为什么上一任见自己拿着公文过来会那么高兴,做起事情来处处被制约着,换成谁也不会舒服。

“张刺史,不如让他们先干着,我们各自回去处理地方上的事情,关乎于百姓们的事情,可懈怠不得。”乌雷县县令张易吃饱了,看着别人干活,被海风吹着,被烈日晒着,有些呆不住了,对着张忠说道。

“恩,诸位若是有事情忙,那便先去忙吧,本官州中的判司不知道能否帮着本官寻来?”张忠想见见那四个人,四个人管着六个部分的事情,也不知道管成什么样了,可谓是两眼一抹黑。

县令张易露出个我也不清楚的表情“张刺史,那四人可能是到别处探察去了,不如大人回州府等待。”

“不必,一会儿本官自有安排,诸位可回去做事情了。”张忠知道这些人中有许多人对自己这个新来的刺史有抵触,在没有弄明白他们具体想法的时候,就自己慢慢调查吧。

张忠的话一说完,马上就有人等不急匆匆离去,还有一部分人看着张中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见张忠没有留下他们问话的意思,也纷纷散去。

张忠也不急着回州府,就站在原地观看百姓修建简易的码头,他在等州府中的人过来找,反正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今天若是不来,那晚上便回船上去睡,明天不来,继续睡,看看谁能挺过谁?

“老了,身子骨就不行了,先回,张大人在这边看着,州中的事情以后便清楚了。”刚才的老头用手摧了摧腰,扔下去句,一步一步地被人扶着离开。

张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