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头也不隐瞒什么,这些都比较正常,不正常的那种正常,一一对刘知柔说出,刘知柔听了后是目瞪口呆。

第74章 入京与否细思量

“这回你知道了吧?有些时候,不用非要见了面才能把事情做好,千里眼你也见到了,对于咱们来说,很平常的一些东西,两个水晶片,一个竹筒,可这东西做出来就能让军队提前知道敌人的动向。”

老头不管刘知柔傻在那里的样子,继续地说着,觉得茶泡的差不多了,把茶碗托起来,用盖子把茶沫撇了撇,请请地喝上那么一下,又呼出口气来,一副享受的模样。

刘知柔喝过这样的茶,只是当初喝的是张小宝与王鹃让人从河南那边偷来的信阳毛尖,这次是西湖龙井。

“咦?老尚书,您这茶……”喝过了一口,刘知柔惊讶地问了一声。

“是不是觉得和你以前喝的不一样?可知这茶从何处得来?”老头一见对方的表情,就猜出对方还不清楚茶出自什么地方。

刘知柔摇头道:“还真不知是什么地方出的,当时别人给我送来的时候,说是让我帮着张忠一把,但主考的官员与我并不是那么融洽,也没帮上什么忙,谁知张忠竟然考上了,后来安排官职的时候,我同样未出上力,那些人似乎也在帮着张忠。

后来想想明白了,既然能找了我,人家就可以找别人,这茶难道是张忠家里买来送于别人的?木耳我也没少得,听说是张家庄子种的,到现在我也没琢磨出来,木耳该如何去种,没种子呀,说是让那人到司农寺,还真一点也不屈才。”

老头没有直接说话,而是又喝了一口茶,抓起桌子上的南瓜子,吃了几个,刘知柔也未去打断,坐在那里静静等待。

老头吃好了,拍拍手上粘的一些个依附在瓜子上的调料,说道:“你喝的这个茶是我让人从西湖那边采来的,转手交给张家庄子,他们便给我拿回来现在的茶叶,你以前喝的茶是从河南那边拿来,同样是转手了张家庄子。”

“张家庄子出这样的茶?那他们岂不是……岂不是成为了众矢之的?”刘知柔自然明白这种茶的价值,喝起来上瘾,自己喝的时候都是小心又小心,舍不得,哪知这个东西张家庄子只要把茶采下来给他们送去,他们就会做成好茶。

老头对刘知柔的话不以为然。

又喝了一口茶水“众矢之的?哪来的矢?别人喝的茶,全是从王府送出去的,张家产的茶,一部分自己留着喝,一部分直接卖掉,大部分全送到了王府,让王府或是送人,或是卖了钱之后分。

谁敢来抢张家的这个方子?那与抢王府有什么区别?唯一能把方子弄到手的就是皇上,但皇上可是对兄弟非常好,怎么会因一茶而做出这样的事情?何况皇上想喝,还能少了不成?”

“老尚书说的也是,那自然的书,是不是能给我了?我回去让人好好琢磨一番,说不定能做出更有用的东西。”刘知柔此时提起了书的事情。

“哦?李尚书难道就不等等吕侍郎了?说不定吕侍郎能把人给带回来。”老头故意一说。

“换成先前还行,现在是不可能了,张家竟然能够和王府搭上那么密切的关系,又怎么会怕一个侍郎?尤其是听人说,张忠手段了得,华原县刚刚到手,就把原来的人给收拾了,又是修路又是修山的,还有河也被您那外甥给修了。

有心找差错也不好找,就算找到了,只要不是造反,又能把他如何?张家献那方子的功劳还没找到借口封赏,大不了,就扯平了,但皇上心中却未必是能扯平,待吕侍郎回来,我好好劝说一番。”

刘知柔这时已经不对吕侍郎报什么希望了,上官下到地方,自然要摆出架子,京官和外放官员不可能一样,哪怕平时在朝中再和气的人,也会带上那么一点点的傲气,加上这个事情能立大功,天气还如此之差,就是发点脾气也很正常。

问题的关键在乎对方是什么人,张忠可以说是管着两个县,家财万贯,新科状元,与王爷交好,与老尚书的关系也不错,还有献方子的功劳,这样的人会管你是不是京官?

“不急,等人回来之后再说,若是没办成,那就把书拿去,办成了自然不用我多费神,听两个娃子说,药王山那里以后要修个湖,这也是你工部的事情,到时可别忘了该怎么做,张家庄子出手,向来不简单。”

老头还准备看看那个吕侍郎把事情办成什么样,哪怕刘知柔已经知道要坏事儿,在那里不急不缓地说道。

刘知柔明白其中的意思“老尚书,不知这张忠以后要到什么地方去?”

“还能到什么地方,华原县在其手中,也会如三水县这般,成一上县,到时自然是入朝为官,不是五品的官,也得是正六品上的,或许那时你们就有机会共事了。”

“这个,张忠的年岁是不是还小了一些,这么小便入朝,不好授实职实权的官,那可真是荒废了。”

刘知柔觉得这样做并不好,只在地方当过一任县令,不管是中县还是上县的人,就算真的进到京城,以后的仕途也不会太顺畅,换成别人,他不会去惦记,但张家那的那个人,好像一直在帮着张忠一步步走上来,张忠如果以后的仕途没有什么进步,谁又能保证那人不会心灰意冷。

经刘知柔一提,老头也想到了这点,平张家的本事,不该太早入朝,到地方上去历练一番,多些资历才是正途。

想到这些,老头陷入了沉思当中,手上拿着的南瓜子被他捏来捏去。

刘知柔在对面看着,提议道:“不如等着张忠把华原县变成了上县,咱们帮他一把,不让他入京了,外放到远点的地方,苦点的地方去,按他们的能耐,把那地方稍微做好一点点,也是了不得的政绩和资历。”

“这个事情还不能太早就决定下来,待我写封信给小宝和鹃鹃,问问他们的学业如何,顺便提一下,张家若是同意了,那便让张忠外放,多使些力气,这个还是容易做到的,若是不同意,哎……那就在能帮的时候帮一把吧。”

老头心中赞成刘知柔的办法,却不知道张家那位高人如何考虑的,只好先探探口风后再说了。

“既然如此,那我在这边等上几日,正好琢磨琢磨那自然,有不明之处,还望老尚书指点一二。”

刘知柔准备在张忠的身上投入了,好让那张家庄子背后的人明白,真做好了,说不定还能当上几年的宰相。

老头应了下来,不在这个事情上继续说了,开始说一些个无关紧要的事情,喝喝茶水,钓钓鱼,两个人谈的还算不错,一直到了戌时,吃晚饭的时间,这才一同回到了水云间。

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头开始张罗起比赛的事情,下雨不怕,可以搭棚子,在这样的天气下比赛,感觉自然不一样,哪怕是观看的人也会觉得新鲜。

刘知柔也终于是把吕侍郎给等了回来,吕延祚回来的时候脸色非常难看,不像是生气,好像是气血不足。

“刘尚书,到了那边出了点事情,没有把人请来,也没见到人,张忠张县令在那里亲自坐镇,为了不让河流决堤,专门开出了一个口子,这才使得下游平安无事,我认为应该上折褒奖。”

刘知柔正在吃饭呢,中午饭只有一个菜,炖菜,炖的时候多,香味不停地传出来,让从昨天中午一直到今天中午只喝了些凉水,一点东西也没吃到的吕延祚不停地咽着口水。

“吕侍郎不如赏个面子,陪我一同吃点,别看是炖菜,也别看里面放的猪肉,味道确实不错,还有糟米饭配的咸鱼,我一个人也吃不了。”

刘知柔一看吕延祚的样子就明白了,这得饿成什么样,才能看到饭菜就有如此的反应。

吕延祚也不客气,坐下来,先是用勺子舀了多半勺子的炖菜,倒在碗中,喝了一口炖菜的汤,又咬了一口咸鱼,筷子上下扒拉着,眨眼的工夫就吃进去半碗糟米饭,呼出口气来,对着刘知柔开始说起昨天遇到的事情。

等把事情的经过一点不差地说完,这才夹了一块五花三层肉扔到嘴里,边吃边说道:“好吃,水云间做的东西果然非同一般,连着平常没有人吃的槽米饭也香。”

他不知道这是因为配了咸鱼来吃,本来配咸鱼最好的东西是苞米面大饼子,但这里没有。

刘知柔听着,有几次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吕延祚实在是遭了不少的罪,张忠竟然以不是在驿馆和官府为由,不给他东西吃。

让人花钱去买,价钱已经提到了二十两银子一顿饭的程度,结果没有一个百姓肯把自己的饭菜让出来,给多少钱都不行,原因很简单,就是得罪了县令大人,好在那凉水没人看着,随便取用,这才灌了一肚子凉水。

接着就是没有住的地方,只能在车里睡觉,谁知道吕延祚睡着了之后,张忠把跟着吕延祚的人给安排到了一个帐篷里面,还送了些吃的东西,同样是炖菜,帐篷的门口由王府护卫持弩守着,跟来的人吃了顿饱饭,睡了个好觉,吕延祚却自己一个人倒霉。

刘知柔看着吕延祚,想了下说道:“吕侍郎,张忠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他还准备到京城中去做官,到时候你我多找些人,把他给外放到最穷最苦的地方。”

第75章 确认外乡去为官

华原县的老头们说话还真准,大雨下了三天,到第四天早上的时候,这才变小,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阳光。

张忠几天中哪也没去,就留在药王山下,遇到水大的情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放下,冲去守在堤坝之上。

困了到屋子里躺一会儿,饿了随便弄点东西便吃,连盯了三天,药王山这边的河流以及引水的水渠,奇迹般地没有出任何事情。

雨停了,但水位并未跟着马上下降,需要再等半天的时间,让上游汇聚在一起的水多流下些才行。

干活的百姓跟着松了一口气,看着那边浑浊的湖泊,还不算太大,水渠还得留着,以后成为一条注入到湖泊的河,到时从另外的地方,开个口子,让湖泊的水达到一定程度后从那个口子处流到旁边河的下游,或者是成为一条单独的河流存在。

张忠今天早上寅时才睡,巳时起来,睡的还比较不错,吃了一顿不知道算什么餐的饭,又一次来到了河堤上。

百姓们纷纷打着招呼,一个个的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恭敬,最为高兴的人要数那些个从外面到这里准备做些零活的百姓,自从张忠说可以让他们留在华原县后,这个消息就在他们当中飞快地传递起来。

“老爷,您换一身衣服吧,这里没事儿了,等雨停下,河水降下来,您还得回衙门,那边也不知道压了多少事情。”

衙役抱着一套新的官服,跟在张忠身后,让其换一下。

张忠这三天一直穿那身坏了的衣服,也没有洗,此时看上去又脏又破,没有丝毫官服的样子,可张忠却觉得自己这个时候才是一个真正的官。

“不急,等雨停了再说,否则又淋湿了,以后这个湖就是咱家的,能安置不少找不到事情做的百姓,还能赚钱,不比药王山下的那些个买卖差。”

张忠目光放在了浑浊的湖面上,想象着以后的样子,高兴地说道。

衙役也同样高兴,主家的钱越多,势力越大,他们这些个内院的人过的就越好,出门在外也有底气,想了下说道:“老爷,我还有个弟弟,今年二十有一,不如到时让他在这边养点鱼虾,他还没找媳妇。”

“不行。”张忠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个请求,衙役稍微有些无奈,可又不能说什么,主家不让做,那就不能做,可张忠接下来的话就让他又高兴起来。

“内院的人过来养鱼虾,岂不是屈才了?让他到这边当个管事,把别人管好了,到时候看上哪家的姑娘,主家帮着娶进门,以后分出去住。”

“啊?老爷,真的?多谢老爷,不用分出去住,当了管事,马上就能娶了,不是哪家的姑娘,是咱们内院的,外面好点的姑娘家中都不一般,家中一般的内院人也看不上,只有内院中自己人看着才顺眼,嘿嘿,老爷,到时还住在主家,有个屋子就成。”

衙役这下终于是帮着家里解决了一件大事儿,弟弟可以娶媳妇了,弟弟早就与那丫头好上了,可那丫头却非要说等着弟弟有出息,整天呆在内院能有什么出息,把该干的活干了,自然不算,出来当管事那就不一样了。

张忠也不反对内院的人相互间的爱慕,只要守着规矩,守着礼,看上眼了就可以成家,以后有了孩子,同样是内院,听衙役说完,同意道:

“等迎娶的时候,主家会送一份彩礼,再为女方送一份嫁妆,衙门的后面看看还能不能买下地,在那里盖新房,不能亏待了内院的人。”

“多谢老爷,到时弟弟不会从主家分出去,这两年,两个人也攒下了些钱,日子一定会好过,老爷,那个什么侍郎的,不想办法去打听一下?万一他在背后使坏可怎么办?”

衙役想象着弟弟娶媳妇时的情形,是越想越高兴,以后还是主家的人,那就不用花什么钱,吃饭、穿衣,依旧是主家管,等有了孩子,同样是主家帮着养,大一大去学堂,再大点就到书院。

想着这些个好事情,衙役又突然记起了那天来的侍郎,老爷可是没轻折腾,有点担忧。

张忠则是丝毫不在乎“管他什么侍郎,他还没有弹劾我的胆子,至于在背后使坏,那就让他使去,想给张家使坏的人多了。”

“老爷说的是,咱们张家不怕,老爷,小公子和小娘子来了。”衙役说着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从那边过来的小公子二人,主动地往后退了几步,留出地方。

雨小了,张小宝和王鹃合力地撑着一把大伞,挽着裤腿,脚上穿着苇子编的凉鞋,趟着水就过来了。

两个人刚刚收到老头让人送来的信,信中提了一下工部尚书,也提了一下那个吕侍郎,重点说的是张忠干完了县令之后的去出,老头把利弊写了出来,那意思是让张忠以后到一个穷点的地方当官,只要有一点成绩,那就是大政绩。

张小宝和王鹃也不得不佩服老头,不是说老头的这种想法,而是把这个事情推给了带着仇恨的吕侍郎,给他一次报复的机会,让他觉得张忠想要入朝,他联系些人想办法把张忠给弄到偏远的穷地方。

这样一来他舒服了,张家也省了些事情,有人帮着做事儿,还不用出好处,这种事情可不多。

张小宝和王鹃感叹了一番老狐狸之后,这就过来与张父商量下,问问张父是否同意,张小宝和王鹃算是同意了,张小宝原来那么安排,是没想到入朝当官不是在各个部门间历练就行。

经老头的解释才知道,需要在地方上当过刺史,或者是太守才行,不然的话,通常是无法升到更高的位置,只能在一些个部门当中当个副手,准备靠运气熬上去,实在太难。

王鹃当初不反对张小宝的提议是想到了杨国忠,这个人是依靠裙带关系上去的,张家没有什么贵妃,但张家可以通过别的门路形成这样的形式,现在看了老头给送来的信,决定还是按照正常的途径来的好。

两个人这才寻过来,大雨的时候不打伞,风一吹身上便湿,小雨时正好。

张忠回头看到儿子和儿媳妇过来,高兴地笑了,对着两个人说道:“这三天是不是在山下呆凡了?想要找我与你们一同回家?”

“爹,山下热闹,不烦,可还真要回家才行,衙门中的事情不能总让别人来处理,爹,毕爷爷送来一封信,您看看。”

张小宝和王鹃走上前的时候,张小宝就从怀中把信拿了出来,边说边递给父亲。

张忠还以为是毕构又写信考校两个孩子,也没在意,随便地把信抽了出来,等看上了,这才知道,信是专门为他而写。

“小宝,此时就谈这个事情,是不是有些早?”张忠其实不愿意到外面当官,京官多好啊,可信上写的清楚,不到外面为官,以后想要更进一步,就不好找机会,除非是遇到什么大事儿,需要用某个部门的副职,副职把事情做的特别好,才能受重视。

张小宝学了那么多的心理学,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父亲如何想的,在旁边劝说道:“爹,不早了,您还真想干上三五年啊?今年秋收完,所有基础建设做好,加上各个买卖也起来之后,华原县比起三水县来只高不低。

爹,您还年轻,连三十岁还不到呢,二十来岁而已,您现在进京当官也行,家中多出些力,让您先在各个部门中做杂事,到时候再使点钱,或者是弄点小政绩,您就可以稍微提一提,但您想做到侍郎这个位置,最少得十年。

十年您也年轻,三十四、五岁而已,但想做到尚书的位置,可能就不仅仅是十年那么长时间,也能坐,多想想办法,孩儿能让爹您上去,但孩儿太累了,那不是简单的政绩,还有和其他高官的政治斗争。

爹,难道您就不想做些大事儿?只有官可不行,张家还要有许多的钱财来支撑,孩儿还得赚钱呢,虽说有鹃鹃帮着,但到时鹃鹃也要有自己的事情做。”

张小宝把大实话说了出来,张忠看看自己的儿子,这才想到,儿子还是个孩子,已经这么累了,以后长大也要有他自己的事情,总不能整天帮着自己在背后忙碌,自己以后要多学学这种事情,不能总是读书。

到地方上也好,越是贫穷的地方,矛盾就越多,也算是一种学习和锻炼,真的直接入朝,有家中帮着,还是个处理杂事的官儿,同僚会让着自己,得不到太多的锻炼。

不如就到外面去看看,穷点的地方,凭借儿子的本事,不用别的,只要照搬有些个三睡县与华原县的东西,就能给弄好了。

想到这里,张忠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无奈,无奈的是自己官场经验太少,总要让别人护着才行,高兴的是,哪个当官的人当成自己这个样子,可以说是狂妄了,说中状元就中状元,说到华原当县令,这就来了。

现在连县令以后的官也能给安排,进京和到其他地方,能够随自己选择,当官当到这份上,也该知足了。

第76章 训练迎来第一场

张忠想到别人当官有多难,与自己比较下,心情好了,对着张小宝说道:“小宝,那这个事情就按毕老尚书说的做吧,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是不是要先准备下?”

“爹,这个还真不知道,估计那小子得把您往南面送,不是河南,也不是江南,而是继续向南,一般发配的地方,那里差不多。”

张小宝估计了一下,觉得这个可能性非常大,那种地方去一次就得几个月半年的时间,不是他和王鹃那时的样子,越是往南就越繁华,现在那里一般人不愿意去,看谁不顺眼,发配一下,就那处。

路上难走不说,气候也不适应,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发配的人还没等到地方,就挂在了途中,确实要好好准备一下。

张忠没想到儿子能说得那么远,他还以为往起到川蜀之地,或者是去河南道临海呢,一想到那边他就有点怕。

“小宝,发配的人才往那边走吧?那个吕延祚有这么大的本事,把我一个有了政绩的县令发配出去?”

“爹,吕延祚自然没这么大的本事了,但咱们张家有啊,配合他一下,您不就过去了么?这还不简单,到时候爹您就一路观看着沿路的风光,到地方吃好睡好。

最好是海边,别看潮湿了些,但景色不错,还能尝到许多这边没有的吃喝,看到许多的民族风情,爹,您还没见过大海是什么样子吧?白天的时候蓝蓝的,晚上的时候黑黑的,爹,您就不想看看那里的景色?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啊,摇一叶轻舟,体验下乘风破浪的感觉,听听海鸟的鸣叫,看看它们在海天中展翅飞翔的姿态,好吧?”

张小宝开始说起了好的地方,把那里给描绘的如天堂一样。

“不好,好谁还往那发配,我万一路上生病了,你小子就等着难过去吧,去看看水位降下来多少,差不多就回。”

张忠刚才还真的被儿子说的东西吸引了,可反应过来一想,似乎不是那样,凡是被发配过去的人都是那种难过的模样,无数的官员死在了那条路上。

说着话,张忠转身向那河堤上行去,张小宝和王鹃跟在后面,张小宝还在不停地诱惑着:“爹,怎么能不好呢?别人是不懂,咱家不一样,到了地方就先给当地的百姓改善生活,接着就是建设那里。

为了防止水土不服,从明儿个开始,爹您的晚饭就开始吃海里的东西,变着法给您做,咱们去的时候坐船走河,大河换小河,小河进大河,还有运河以及湖泊,孩儿会给您安排生猛的东西,还有各种能够入菜的食材。

用各种方法来做,比如炖、焖、煨、焐、蒸、烧、炒、烹、炸、焗、卤、熏、扣、泡、滚、拌、煎、炻、烤、醉、扒、糟、溜、扛、腌、炝,等您吃熟悉了,任何菜都可以吃下去,不适应的可以少来一点,做成围碟,偶尔尝尝,时间久了,就会习惯。

如此一来,怎么可能会水土不服?为了不晕船,爹,您以后没事儿就在水里坐坐船,孩儿让人专门做出来一艘圆形的船,您坐在里面,周围的桨一划,船就转起来了,那种船只要遇到点波浪就会上下起伏。

练上半年,您就不用担心晕船了,到时一路吃喝玩乐的,咱们两家子人一同前往那天蓝水蓝的美妙之地。”

张忠听着听着,乐了,回头看看儿子“你还会那么多种做法?我可不晕船,用不着遭那个罪。”

“不会,可别人会,一个厨子哪怕会几样,京城中有各处来的厨子,把他们找来,做法就全了,何必非要等着到地方才准备去适应,从现在开始,咱们两家人,包括内院的,全要做好准备。”

张小宝确实不会这么多做法,他能做点东西出来吃已经不错了,以前又不是干厨子的。

张忠觉得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按你说的来做,这边的事情要抓紧些。”

……

“向后转……走,一二一二,立定。”

张忠的事情安排好了,张小宝和王鹃又变成了没事儿人,建超市的事情还有船行的事情都让其他人去忙。

这回两个人终于是又恢复了自由,每天给老头写一封信,把昨天得到的信中的不懂之处说出来,早上起来吃饭,接着就是学习,中午吃完睡一会儿,接着是锻炼身体,晚上吃完饭,先睡觉,半夜爬起来再学。

两个人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庄子那边也不用操心,庄户们自己养殖家禽和牲畜,只有在做烤鸡和熏鸡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回来找张小宝要调料,这个张小宝没有交给别人,以后等着离开,会让庄子中的几个人,每人记一样东西。

几个人的东西合起来才能是那个方子,真的被人偷学去,只能怪他们防备的不严密了,庄子上其他的事情不变,会留下专门的管事之人。

张小宝开始学王鹃给写来的东西,王鹃则是训练家中的护院,由虎子担任队长,一工十六个人,穿着同样的衣服,正按照王鹃指示努力地训练着。

天正是热的时候,站在院子里面,又没有个遮挡,阳光直接照在十六个人的身上,汗水早已把衣服给打透了,可达不到要求,那就不能停下来。

旁边放着冰糖绿豆汤,练上半个时辰就灌下去两大碗,不用担心中暑,喊口令的王鹃则是和学习中的张小宝一同坐在搭起来的棚子下面,边吃冰淇淋边喊。

自从弄了风扇之后,两个人就研究出了打蛋机,加进去牛奶,在制冷,冰淇淋就出来了,非常纯的那种。

“向……右看……齐,向前……看,今天就先到这里,第一天,不严格要求,排站的不齐,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明天继续,解散。”

王鹃一手端着装有冰淇淋的碗,一手拿个勺子,用舌头把嘴边的冰淇淋舔到嘴里,一脸认真的训话。

张小宝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第一看见有这样的教官,如果把脸上蹭上点泥,弄成小花脸就更好了,加上吸溜鼻涕的动作,指挥起一帮人在那里走队列,世界上还有哪个军队能比上张家的护苗队儿更严肃?

十六个人已经累的不行了,终于是等到了小娘子开恩,把他们给放了,可听到小娘子的话后,一个个都被吓的差点堆在地上。

就这还不没严格要求?一个个或站或走的,已经是腰酸背疼腿抽筋了。

虎子觉得自己这个队长应该帮着队员们弄点福利,于是说道:“小娘子,明天是不是可以弄个大棚子,咱们在棚子下面练?脸这么晒下去的话,会爆皮的。”

“哦,怕晒呀?那好,明天早上就开始,到外面铺好的沙石路上去练,院子中风小,闷,还有这么多的花草,潮,到外面的路上就好了,那路已经用石磙子压过,平整,还通风。”

王鹃听了虎子的话,给他一次表现队长关心队员的机会,明天开始换地方。

另十五个人看向虎子的目光就不一样了,院子里无非就是晒一点,地是青石地,旁边有水流过,加上花草,还有那从水池吹过来的过堂风,算是不错了,外面哪有什么风啊,就算有也是热的。

路上被太阳晒的已经够热了,中午看的时候,就像是火苗上面那样,来回变幻起伏,那得多热?虎子你没事儿,解散了不去洗澡,你多这一句嘴干什么?

虎子傻了,他不用看也知道另外十五个人怎么看他的,也知道他们心中如何想的,自己原来的意思不是这样。

“好了,还傻站着干什么?努力训练,等你们练差不多了,就给你们一个教导别人如此的机会,榆树村那里有四十个人等着你们想我训练你们一样训练他们呢。”

王鹃好像没看到那一张张苦着的脸,继续说着,这话一说,十六个人来精神了,想想今天训练时候的感觉,再想想以后训练别人,一个个的脸上露出了特殊的笑容。

“军队的教官就没一个好东西。”等着问几道不会题的张小宝,看到护院的表情,摇摇头,叹息一声嘀咕道。

“张小宝,不准你诋毁这么庄重的事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官,那是种荣誉,他们的笑容,就是荣誉的笑容,等过两天我们也跟着练,你就知道先苦后甜,先累后荣耀的道理了。”

王鹃听见了,端着冰淇淋的碗,转身郑重地说道。

张小宝点点头:“感觉出来了,过几天让他们只穿大裤头训练,晒一身黑,就是荣耀的标志,海边那里需要让他们提前适应,不晒出来,到时候爆皮会影响护苗工作。

至于咱们,不用跟着他们练了吧?没什么意义,咱们还是练咱们自己的。”

翌日一早,虎子等人拖着没有恢复过来的身体,真的就被王鹃给弄到了外面的路上,十六个人站成四排,就那么站着,一动不准动。

张小宝和王鹃则是开始学习,等学上一个时辰,就让虎子等人休息一刻钟,下午的时候才会做队列的一些动作。

第77章 李珣到来有西瓜

“哗啦”一声,一个大西瓜从水井中提出来,李珣费力地抱着给搬到路旁大树下的桌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