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幺妹-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幺一愣,犹豫起来,杨雄在旁边大咧咧地道:“咱妹子也不是吃不了苦,不过,你的功夫还得练练,小短剑不过是个玩艺,你再呆半年,大哥给你挑件好兵器,弓马骑射都练起来,将来也尝尝做女将军的味道!”

杨雄这话说到了杨幺的心里,顿时笑道:“就依大哥的,我好好练本事,到时候也不给咱钟家、杨家丢脸!”

杨恩见得她终肯留下,也松了口气,嘴上仍是说道:“学那些东西做什么?好好学些女红,琴棋书画,进退的规矩礼仪,方是正经。”不待杨幺摇头,转头向杨雄道:“明天去朱家一趟,和老太爷说说,过几日派个嬷嬷过来,教导一下你妹妹。”说罢,眯着眼看了看杨幺,笑道:“你娘是出了名的大家闺秀,你可别丢了她的脸,想要学武艺,先把这些个学会了才行。”

杨幺目瞪口呆地看着杨恩一步三摇地去了,愣愣地转头看向杨岳,杨岳忍着笑,安慰道:“学武艺的辛苦你都忍过来了,哪里还怕那些?且试试,不行,自有大哥、二哥给你求情呢。”

杨雄、杨相早在一边笑成一团,杨雄一巴掌拍在杨幺的肩上,搂着她道:“妹子,潭州朱家规矩大是出了名的,哥哥等着咱钟家出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也好让哥哥我在外人面前露一把脸!”说罢,捧着肚子狂笑着去了。

杨相点头笑道:“你早该学学了。”便掉头而去。

剩下杨幺低着头,万分的不愿,“有什么好学的,眼看着要乱了,学这些规矩能当得了饭吃,能当枪使?我又不是要嫁进高门大户做主母,也不是靠着些取悦男人的手段做线人,何必折腾我……”

杨岳听她嘀嘀咕咕,满脸的烦厌,极是好笑,见得众人都暂时离开,院中四面无人,伸出双手轻轻捧起杨幺的脸,柔声道:“就当是尽尽孝心,哄老爷子高兴一下,他既然娶了咱娘,便是吃这一套,你若是学到几分,以后越发地不用怕他管了。”

杨幺顿时笑了出来,眨了眨眼睛,低头吻了吻杨岳的手背,慢慢偎到杨岳怀里,道:“杨岳,亏你想得出来。我倒也不怕麻烦,只是觉得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学武艺,既是你这样说,我便让你瞧瞧,什么叫大家闺秀。”说罢,笑得越发不成形。

杨岳被杨幺吻得心中一柔,搂着杨幺,低声道:“我明日便要走了,你……”手上紧了紧,贴在她耳边说道:“半年后,我马上来接你。”眼睛看到杨幺小巧雪白的耳垂,想起那晚山中的痴心妄想居然成真,心中一动,忍不住吻了下去,慢慢用牙齿咬着杨幺的耳垂。

杨幺和杨岳是一般的心思,想到了那一晚的事,心中越发软了起来,她前世虽是欲海沉浮,今生却是清清白白的女儿家,身子极是敏感,心中的欲念却把握自如,一面在杨岳怀中不自觉地颤抖身子,一面轻轻地笑着,伸手搂着杨岳的头,手指慢慢插到杨岳梳得严整的头发里,用指尖一点一点搔着杨岳的头皮,顿时让他全身打了一个哆嗦,呼吸转为粗重,手上用力,把杨幺的腰扼得死紧。

此时中庭空无一人,西面墙下拴着三匹马,不时喷着鼻,甩着尾巴,南面一个拐角通向前厅,东面一个拐角通向后院。在这无遮无挡,青天白日,随时有人出现的情况下,杨岳知道终成不了事,反而不虑后果,百无禁忌,平日压着的念头全翻了上来,一面仗着一身功力,听着四周的动静,一面放开杨幺的耳垂,一路向下,啃咬她的脖子,手也开始在杨幺身上四处游走,一撩她的短袄,伸入她的衣缝里。

杨幺顺着杨岳,仰着头轻喘,慢慢将腿张开,凑近夹住杨玄的左腿,隔着裙子轻轻蹭着。杨岳哪里受得起这般挑引,放在杨幺衣里的手猛地用力,“嗤”地一声将她的贴身小衣扯破,一把抓住了温香暖玉,正要重重揉捏,忽地一个机伶,双眼大睁,眼中精光一闪,迅速将杨幺放开,抽出手来,替她整理有些凌乱的衣物。

杨幺立时明白,退开三步,抚了抚发鬓,又将衣领上的毛皮拢了拢,若无其事地对杨岳眨了眨眼,“三哥,我和李大哥约好去他家练剑,呆会就和大哥一起去了。”

杨岳笑着点点头,此时杨雄从后院转了出来,叫道:“妹子,快去换一身利索衣服,晚了的话,他们又要埋怨我了。”

杨幺转头笑道:“趁着三哥还未走,我今天要骑他的马去。”杨雄点点头,走到院子另一头去牵马。

杨幺正要回房换衣,却被杨岳扯住,在耳边道:“其它随你,只是别和他们去混凤翔楼,我可受不起你学来的手段。”说罢,轻轻捏了捏杨幺的手,转身去了。

杨幺愣住,一路回房,掩着嘴笑个不停,换了紧身衣,取了短剑,跟着杨雄出门往李府而去。

第二十章 潭州世家

 待得回府,杨幺跳下马便去寻杨岳,在杨岳的房中找到他,见四下无人,便要扑到他怀里,却被轻轻牵着走出了房门,向前厅走去,杨幺一愣,抬头看向杨岳,他微微摇头,轻声道:“今日已经过了,哪里还敢在一个屋子呆?”转头看了看杨幺,困惑道:“你哪里学来的那些个手段,我方才寻思着大哥既然敢带你去,绝不会让你和楼里的姑娘一般处着。况且……”心里的话不敢说出来,只是觉得杨幺的那些个调情的手段怕是比楼里的姑娘还要厉害。

杨幺心里一惊,连忙道:“是个女人就会这些,哪里还要学?难不成你知道别的良家女子不是这样?或是楼里的姑娘方会这样?”又撒娇道:“莫非你不喜欢?”

杨岳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也怕让杨幺疑心,便笑道:“若是不喜欢,哪里会如此不敢与你亲近?”哄了杨幺几句,其它揭过不提。只是一直到他离开,总是不再与杨幺独处,便是在院子里,也不过是笑谈几句,便散了。

杨岳的此番作为,更是让杨幺佩服,觉着杨岳太过厉害,二十岁的青年,在色欲之上,自制力到了此等程度,实在也是可怕。转念又想到,自家当初设下的圈套,居然能将他套住,生生逆了伦常,其实也是侥幸,思来想去没个因头,只能是天意如此罢了。

还未等得两人各自想明白,杨岳便离开了潭州,临别依依,约定来期。

杨幺送走杨岳,满心怅惘,随着杨相回到家里,还未到门口,远远便看到一驾四角垂缨的雕漆马车停在一边,兄妹两人互视一眼,跳下马,牵马走近,杨相指着车厢上“朱”字笑道:“想是朱家的教养妇人来了。”扯着杨幺进了家门。

门房里两个仆妇、两个小子正候着,见得他们两人,笑着叫道:“相哥儿好。”有个似乎相熟的仆妇,几步上前,看了看杨幺,啧啧道:“这位定是四妞儿了?生得这般水灵,到底是朱家的血脉。”杨相笑着打了招呼,领着杨幺进去了,一边道:“这样的阵势,来的怕不是教养妇人。”

杨幺磨磨蹭蹭进了前厅,一眼看着杨恩坐在堂上,两名衣着华丽大方,四十岁左右的美妇侧坐堂下,高高盘起的发髻上珠翠点点,神情恭敬而又矜持,正低声和对面的杨雄对谈。

杨雄一眼看到杨幺、杨相走了进来,顿时要跳起,却又忍了忍,不紧不慢撩衣起身,缓缓向杨幺道:“幺妹,快过来见过两位姨奶奶。”

两名妇人立时转头,起身,先向杨相施礼,转而便围在杨幺身边,唤了声“四妞儿。”眼睛却着实上上下下打量了杨幺一番,杨雄在一旁指着身着宝蓝锦袄,满脸精明干练的妇人道:“这是凤姨奶奶。”又指着另一个身着绛色绣花袄的妇人道:“这是云姨奶奶。”

杨幺看着她们的装着打扮,半点不像教养嬷嬷,心里打着鼓,陪着笑,恭敬唤了两声。

杨恩在堂上咳了一声,道:“这两位姨奶奶都是你外祖身边的人,奉了你外祖之命,特地过来接你过府的。”

杨幺面上如常,心里却是一愣,原来是朱府里有名份的妾侍,待听得要过府,顿时叫道:“我在家里住得好好的,去那府里做什么?”

杨恩、杨雄、杨相见她仍是平常样子,没有半分的礼仪,同时叹了口气,杨恩虎着脸道:“你打小儿没了娘,只有小岳教养于你,又在乡下长大,半点女儿家的规矩都不懂,眼看着快及笄了,怎能如此?你外祖的意思,那些女红、书画倒也罢了,有个得力的师傅也能教教,只有这规矩风范,不能单靠教,还是得养,只有朱府那般的书香门第,世族大户,才养得出你娘那样的女子。今日你马上收拾了,随着两位姨奶奶去朱府里住上一年半载,学会了规矩再回来!”

杨恩说罢,便要叫杨雄去给杨幺收拾东西,凤姨奶奶“卟哧”一笑,拦着道:“姑老爷,那府里什么东西没有?哪里要巴巴儿的带了去?老太爷急着见外孙女,昨天雄哥儿一走,便催着我们收拾院子、置办衣服、首饰,安排嬷嬷、请了师傅,如今虽未全部齐备,也断不敢委屈了四妞儿。”

杨恩笑着点了点头,那云姨奶奶虽不及凤姨奶奶爽利干练,却生得极是温婉,轻轻执着杨幺的手,微微笑着,柔声道:“四妞儿,老太爷命我们把以前大小姐的竹韵斋收拾出来,从今早起就呆在那里,等着你过府。你放心,你过了府,就是府里的小姐,各位少爷们随时都能进府看你。”

杨幺见得事已至此,只好要求道:“我隔日便要去李府里习武,是不能停的。如果不行,我断不去的。”

两位姨奶奶互视了一眼,云姨奶奶略一犹豫,点头道:“如今世道不好,老太爷想是会准的。”

杨幺仍是站着不动,看了看两位姨奶奶,突然向杨恩说道:“爹,你和我一起去要个准信才行,如果不肯,我就跟着你回家。”

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各人面色都有些古怪,杨幺正疑惑间,杨恩叹道:“你大哥随你去罢,雄儿,你帮你妹妹和老太爷好好说说,这文武两道皆是要学的。”

杨雄答应了,带着杨幺,跟着两位姨奶奶出门,杨幺正要牵马,却被凤姨奶奶挽着胳膊,亲亲热热带到马车上去了。

且不说朱府里如何亭榭相通,屋檐连云,只说那朱老太爷朱炎武,祖上历任北宋潭州路的地方官,也算是潭州有名的门第。

南宋末年,元兵围攻潭州城时,守备李芾死守百日,最后城破,命部下杀死家人,自家自杀,潭州城中纷纷效仿,累尸处处。元兵死伤极大,叫嚣焚城,其时朱家避世,无人出仕,朱炎武之父不过一介书生,潜至城外元兵营中,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元兵放弃焚城的打算,却又拒了元朝的招用,隐居在家,堪称义士,朱家自此成潭州第一世家。

不料朱家香火不盛,传到朱炎武,已是三代单传,便是朱火武也未生下一个儿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朱湘湘,兰心惠质,才貌双全,如珠似宝地养到二十一岁,仍是未找到入得了她眼的夫婿,老太爷虽是急,却也无法,没想到转眼间女儿寻死觅活要嫁给潭州驿站里一个叫杨恩的小吏!这倒也罢了,朱家是书香门第,没得那些个势利眼,杨家有些来历,在岳州也算是大族,老太爷便点了头,叫杨恩上门提亲。

活活把老太爷气得晕倒的是,乘龙快婿杨恩居然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与自家的宝贝女儿差了足足七岁!俗话儿虽说“女大三,抱金砖”,但差了如此之多,老太爷哪里肯依!当时就把杨恩赶了出门。没料到杨恩前脚走,朱湘湘后脚就跟去了杨家,两人私订终身,拜了天地,朱炎武气得无法,暗中托人让驿站赶了杨恩回岳州乡下,想着女儿打小娇生惯养,必受不了苦。没想到朱湘湘端的是个奇女子,红衣赤足,未带一点嫁妆,在朱府门口叩了三个响头,转身便跟着杨恩回了平江县。

这一呆就是十年,千金小姐磨成了草头村妇,芊芊弱女变成了三个儿子的妈,朱湘湘仍是快快活活地跟着杨恩过日子,每年大年初二到朱府前叩头,问老父安,却断不肯与杨恩和离,潭州城里的世家公子小姐们当初看好戏的好笑慢慢也变成了对朱大小姐的佩服。

老太爷一看女儿已是铁了心,外孙儿都生了三个,叹口气把杨恩在驿站里的差役给复了,捎了个信给女儿,大孙儿改姓朱,继承朱家的香火,一家人都从岳州乡下回潭州罢!

原本是大团圆结局,没料到天有不测风云,朱湘湘第四胎难产,转眼间香消玉殒,朱炎武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之余,越发迁怒于杨恩,从此绝不许杨恩上门,若不是有三个外孙在,只怕要闹得水火不容。

杨恩一别潭州十年,在潭州却已是声名鹊起,回到驿站后,当初朱大小姐裙下不贰之臣,潭州世家李家的家主、新附军的统领李存仁头一个找上门,名为结交,实为示威,没想到几番交道打下来,两人竟是惺惺相惜,李存仁惊奇却又并不意外的发现,杨恩虽是村户出生,却谈吐得体,风度翩翩,天文地理,诗画琴棋无所不精,一身武艺虽不见得超绝,却自有精妙之处。这些也罢了,最让李存仁爱惜的是杨恩洒脱不羁的性情,便是杨恩留连青楼,游戏花间时,也唯有李存仁笑道:“不过是寄情尔。”

既有了李存仁的青睐,杨恩在潭州本地豪绅中的地位便确立了下来,不管怎么说,明眼人都知道,朱炎武本身无兄弟姐妹,只有杨恩这个女婿,再是看杨恩不顺眼,毕竟还有三个外孙儿。若不是有朱家作靠山,杨恩、杨雄再是能干,哪里又能和潭州本地的世家豪绅联成一气,挤开当权的蒙古人,独吞潭州驿站的肥水?

这些个道理,杨幺是到了朱府一个月后,方才模模糊糊地弄明白……

“那小子根本就是好色如命!哪一点算得上是洒脱?!你说是不是,小幺!”须发雪白,面色酡红,手持红玉盏,逍遥如酒仙的朱炎武猛地吞下一口酒,一脸愤恨不屑在叫嚣着:“湘湘去了不到一个月,他就天天去逛凤翔楼,还和那个娼妓勾搭上了!哪里有一点情深意重的样子!?”

杨幺嘴里含糊不清,“呜呜”地应了一声,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在紫檀木书桌下的五彩波斯地毯上翻了个身,不耐烦地捞起从发髻上垂到眼前的碎碧流苏,甩回到耳侧,没想到又被袖边暗金纹上钉的蓝银珠挂到了头发,扯得生疼。

杨幺叹了口气,忍住扯断头发的冲动,耐着性子单手将银珠从头发上解开,看了看书桌斜对面高几上的沙漏,一个时辰快到了,翻了个白眼,慢慢从书桌下爬了出来。

朱炎武此时尤瞪着杨幺,嘴里嘀嘀咕咕地:“是不是,你说是不是,小幺?”

“是,是,是,老爷子,”杨幺叹了口气,把他手中的酒杯,桌上的酒壹取走,放到一边,“他呢,自然不是洒脱之人,否则哪里又会一天到晚想着替儿女安排亲事,婆妈的好似个女人?”

朱炎武哼了一声,明显不满意这个问答,转眼看到杨幺正在整理揉皱了的衣边,突地一笑,摇摇晃晃站了起来,走到足有三十尺宽,十五张门的书柜尽头,得意洋洋地说道:“小幺,你看,外公给你准备了什么。”手上也不知怎么一动,一扇书柜门“咯吱”连响,翻转过来,露出一面亮晶晶的玻璃穿衣镜!

杨幺大吃一惊,顿时喜笑颜开,飞奔过去,对着镜子仔细整理衣服头发,嘴里说道:“老爷子,你本事越发大了,你怎么在云姨奶奶的眼皮子低下弄出来的?”

朱炎武面上一红。雪眉耸了耸,佯怒道:“小丫头不认好心,外公怕你和上回一样露了馅,巴巴在书房里给你安了这个,你倒好,拿着来编排你外公?”嘴上这般说着,手上却从另一个书柜里翻出一套红漆描金梳妆盒,在盒顶的美人头上轻轻一按,“哗”的一声,上下相递的四层内盒慢慢展开,露出里面各式精美梳具。

朱火武斜着眼,拧着眉,随手拿一,递给正在用手指梳理在地上滚散了的发髻的杨幺,自家在一边指手划脚道:“流云髻哪里是这样梳的,应该如此这般……”

杨幺不由“卟哧”一笑,一边细细理着头发,一边促侠道:“老爷子,这闺房之乐,乐何如哉?我真是佩服凤姨奶奶,您这双手如今除了喝酒,便只会梳头了罢?”

朱炎武面皮再厚,也是两眼一瞪,要摆出长辈的架子出来,正在这时,门外响起一把轻柔的女声,说道:“老爷子,四妞儿,今日的族谱课教完了么?该上琴课了。”

杨幺与朱炎武顿时手忙脚乱,杨幺忙着收拾妆盒,朱炎武忙着转动玻璃镜,三下两除二打理完毕,杨幺对着朱炎武丢出一个眼色,朱炎武眼睛一扫杨幺全身上下,迅速点头,便咳嗽一声:“差不多了,她马上就去。小云,你进来罢。”

就在云姨娘开口应答的时候,杨幺和朱炎武同时看到忘在桌边的酒杯和酒壶,朱炎武急得两眼冒火,说时迟,那时快,杨幺一抖腕上垂绕的流素带,缠住酒具,使个巧力,甩向书柜边的朱炎武,朱炎武大袖一挥,将之卷入书柜中,在门打开前的一瞬间,移前一步,挡在书柜面前。

两人同时松了口气,此时,云姨娘走进门来,似笑非笑看了朱炎武一眼,请了个安,向杨幺道:“四妞儿,今天大少爷不是要来接你去李府上么?赶紧着和云姨把那首曲子再练上三十遍,也就不会误你的事了。”

杨幺面色僵硬,朱炎武一副掩面救不得的表情,转开头,抚着垂到胸口的雪白长须道:“小幺,你且去罢。”

杨幺方要扯开一丝微笑,立时对上云姨娘责难的眼神,脸上的神经反神性地泛出端庄矜持的浅笑,有些绵软的身子顿时挺得笔直,脑中闪过云娘重复了无数次的教训:“膝低三分,右手叠于左手之上,右袖高于左袖三分,中指及掌中线一寸三分处,脖颈低三分,双目视线仍是低三分,声柔而不媚,音脆而不沥,方是晚辈日常向长辈请安的家礼,四妞儿,此时应唤——

“外祖,孙儿告退。”

云娘眼中闪过满意的表情,款款向门外走去,杨幺缓缓跟在其后,只见她头上碎碧流苏纹丝不动,腰间团日玉环一寸不移,七彩宝裙拖地无声,镶珠丝履步步生莲,手中飞云扇浅浅遮面,腕间流素带隐隐随风,前面四名仆妇开路,身边两名俏婢佯扶,好一位扶风弱柳,人皆道世家千金。

“云儿,你……你且让小幺到听涛馆去练琴罢。”朱炎武踌躇半晌,终于赶到门口,远远喊了一嗓子,四周的仆妇、婢女纷纷掩嘴而笑,便是云娘也不由得极不端庄地偷瞟了杨幺一眼,啐道:“好一个外祖父!”虽是如此说着,脚步也不由向南边移去。

这番动静一下来,除了杨幺仍是面具一般全然不变的表情,其它人不知怎的都隐隐松了口气,连脚下的步子都松快了些。

第二十一章 所谓贵女

 众女向南院走了不多时,激水拍石的巨响远远传来,再走得三十步,折入一道回廊,过了一堵绘有满山艳红杜鹃横画的影墙,清凉的水气扑面而来,一座落差足有十米,乱玉飞泻的天然瀑布蓦然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水丝掺在空气中,浸入心脾。

随着瀑水归入平缓的乱石山溪,一条随地势忽宽忽窄,忽急忽缓的清洌水带盘延在奇石怪松之间潺潺流动,在水带边,一处高有二十余米,布满青苔绿滕的倾斜石壁阴影下,摆放着一几、一椅、一琴。此处便是听涛馆。

杨幺走到琴几前,微一伸手,立时有仆妇上前接过她手中的扇子,取下她腕间的素带。杨幺伸指拨了一下丝弦,抬头笑道:“姨奶奶,叫卫大娘她们都散了罢,没的白白受罪,我也不忍心。”

云娘咳嗽一声,向领头的仆妇打了一个眼色,道:“卫大娘,叫外面的小子们准备着,雄哥儿或是要来用晚饭,仔细接着了。”

@奇@众人一齐应了,缓缓退下,杨幺看着她们去远了,不免又转向云娘道:“姨娘,你也去逛逛罢,那边水色极清,百看不厌,是个绝好的去处。”

@书@云娘看着杨幺半晌,废然叹道:“四妞儿,云娘也实在是不明白,书、画、棋一个月便入了门,便是女红如今都能拿出来撑个门面,唯有乐器,琵琶、长萧且不说了,根本上不了手,这琴已算最是拿手,怎么就是全然不对,天天练习三个时辰也是无用呢?”

杨幺小心地苦笑,免得露出牙齿,道:“人各有命,我可能就是不擅此道,多练也是无用。”

云娘怅然道:“我也知道小凤为了这事,暗地里偷偷请了官坊里的琴师入府,怕我难受,也不叫我知道,谁知也全然无用。”说罢走到几边,轻轻抚了抚古琴:“云姨一心想把衣钵传给四妞儿你,也不枉当年与你母亲琴友一场,如今看来,是不成了。”

杨幺见她提起母亲,眼中似有泪光,忙笑道:“云娘不知道,那高山流水的名曲我虽是奏不出来,但俚曲小调却还过得去,不信你听。”说罢,指出左右中指,一根一根拨着琴弦,拼拼湊湊地居然把前世里的《义勇军进行曲》弹了出来。

杨幺一曲弹完,已是出了一头热汗,忍着举袖一抹的冲动,慢慢从袖中取出绣帕,一点一点粘去汗液,方看向云娘。

只见云娘微蹙娥眉,喃喃道:“此曲怕也不是俚俗小曲,曲中志气高昴,却又惨烈无比,虽是震人心弦,却也失了古琴平缓舒阔之声。”顿了一顿,有些费解道:“听起来,倒似与新进的一些胡乐同源。”

杨幺听得此曲被云娘批评,也只能哭笑不得,对云娘的专业水准更是佩服,此时云娘又道:“四妞儿,此曲与琴意不和,不可再练,如今之计,不求你有所成就,只将这《流水》一曲反复练习,领会琴意就是了。”

杨幺无法,感于云姨盛情,只得断断续续,变变扭扭地反复将古曲《流水》足足弹了三十遍,音准差之千里自不待言,有鬼哭狼嚎,闻者披靡之势,所幸朱府上下受了足足六个月的荼毒,有了这听涛馆的水声,也可以让耳朵根清净一下。

杨幺如今脸皮厚了,慢慢也觉得这《流水》自有一番动人之处,待得云娘走后,又细细弹了起来,自赏自玩,半路中,听到一声哀叫:“我说妹子,你就行行好,让哥哥我留口气罢!”

杨幺没好气地停了手,杨雄方敢从影墙外走入,远远地叫道:“妹妹,说你是个音痴吧,凤娘又夸你是跳胡旋蹈的好料子,说你不是吧,这乐器被你摆弄得,唉,实在是鬼神都要回避了。”

杨幺哼了一声,随他乱嚼,取了几边上的纨扇,轻轻抚着风。

杨雄走了过来,打量着杨幺啧啧道:“除了这个,有谁敢说咱妹子不是潭州城里头号的千金小姐,那就是瞎了眼。”围着杨幺绕了三圈,道:“李大哥和星二哥偷偷问我,你这副端庄仪态是哪位嬷嬷教养出来的,端的厉害,你前日里下场便能恶狠狠持枪追在我身后,生生要吃了我一般,完事后立时就能摆出这副小姐样,哥哥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杨幺以扇掩嘴,笑道:“哥哥看来是前日里输得不服气,今儿来这府里找场子来了?不是我说你,头缩肩耸,左脚出步五寸三,右脚出步却是六寸二,左摇右晃,便是朱府里一个小厮都不如,那里还像朱府将来的爷?”说罢,微微叹了口气,道:“妹子虽没什么多少脸面,但也是不想平白丢了的。”

杨雄气得直瞪眼,越发昂首阔步左右走动,“这般走路方才自在!妹子这阵子还知道自在是什么意思么?”说罢,大笑不止。

杨幺瞅着他,漫不经心地说道:“云娘也没走远,就在那边看水呢。”

杨雄顿时噤声,如老鼠见猫一般,不自觉端正了身形,“云姨也在?我怎的没看到?妹子,李大哥府里今日来了几位英雄,摆宴接风,我特地早来接你,一齐去见识一番罢。”说罢,领头急急去了。

杨幺素来知道李普胜时常与江湖草莽折节下交,便也不穿朱府里的衣裳,只拣了一件杨雄带过来的旧日衣裳换下,放下流云发髻,仍梳了一根大长辫,便随杨雄去了。

朱府里的姨娘和教养嬷嬷们知道这是老太爷特准的,早习已为常,一路送出府门作罢。

兄妹两人一边谈笑,一边向仅隔了两条街的李府走去,此时天色未晚,但一年前极是热闹的集市店铺却甚是冷清,几处米铺远远挑出一幅告示:“只收金银、铜钱”,门前几人拖着几箩筐银钞正与伙计争辩,初夏凉风吹过,卷起箩筐顶上几张银钞,在空中翻滚一阵,待得凉风一断,便颓然落下,浸入了阴沟,只勉强可见“至正宝钞”几个字罢了。

杨雄、杨幺正议论间,忽地一匹快马奔来,马上之人穿着驿站的差役服,跳下马匆匆道:“杨大人,站里落脚的色目客商又因换钞的事吵了起来,百户等几位大人恰巧都去了武昌,还请杨大人去周旋一二。”

杨雄脸色一变,叹了口气,似有满肚子怨气,却又不方便说,只对杨幺道:“妹子,你今日自去罢,这事儿一时总弄不完,有得扯皮。”

杨幺点点头,看着杨雄匆匆去了。她方走了十多步,眼看着要转入李府所在的街口,忽地远远看见那街边一个熟悉的身影,顿时吓得抱头缩了回来,慌慌张张从袖子里摸出一条素帕,半挡在面上,急步跑开躲入对街一条小巷里,。

杨幺粗喘几声,摸了摸脸上的素帕,勉强镇定从巷口伸眼看去,果然见得泉州的恶客报恩奴独自一人正从李府门前慢慢走过,却不见那喇嘛仆人。

此时的报恩奴身着一身色目商人的白底青纹的常服,晒成古铜色的面上无精打采,懒懒瞟了李府一样,摇着扇子,向街口走了过来。

杨幺眼尖,一眼看到报恩奴手上的折扇正是去年他从自家手上取去的描金白木檀香扇,鼻子里似乎闻到了微有些刺鼻的檀香味,心中重重一跳,背上的冷汗立时流了下来,抱头蹲在巷子角,将脸死死地藏在膝盖里,嘴里喃喃道:“算了我怕了你,赶紧走开,赶紧走开罢!我从此绝不出朱府的门!”也不知怎的,她在泉州城里受了吓,一见这报恩奴,全然不记得自家的一身武功,只求全身而退。

过得许久,当杨幺抬起头来时,太阳早已落下,淡黄的月芽儿已升到了半空,街上已经一个人影不见。杨幺扶着墙,苍白着脸,慢慢地站起身来。

因着已与李普胜有约,杨幺忍着即刻躲回朱府里的冲动,趁着天黑,匆匆向李府后院走去,她猜疑报恩奴与李府有关,断不敢再走大门,想着李府宴席已散,此时李普胜必在后院书房里接待客人,便打算从后院翻墙而入,打个招呼便走。

杨幺此时的功夫早已不同往日,她方无声无息摸到书房前走廊下,便觉一股凌厉杀气向她颈侧飞射而来,杨幺又惊又怒,惊的是来人功夫之高,怕尤在已上,怒的是来人手下极狠,竟是要一刀斩断她的颈脖,不留活口。

因着今日是来赴宴,杨幺并未带惯常用的短剑,情急中一个懒驴打滚,狼狈之极地躲了开去,来人嘴里轻轻“噫”了一声,瞬间变招,刀锋一沉,毫不留情向杨幺腰间猛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