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长白山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去的时候占老了便宜了。”佟世明也说。
“两位哥哥说的也对,那你们三个,谁要和我们一起过啊?”佟老爷子征求一下三个儿子的意见。
“爹,我是长子当让是该我和您住在一起了。”刚刚刘氏踹了一脚云柏,所以云柏也顺着刘氏的意思说着。
“爹,既然大哥说了,这事我们不能跟大哥抢,我们出去另盖房子吧。”云枫不想跟秦氏在一块过。他是看透了自己的娘,要是住在一起,就是沾了她的光了,那以后还不得拿捏死自己一家,再说他现在根本不敢让玉妍跟秦氏在一起。
“爹,我们这淑珍还没满月接下来淑珍也要伺候孩子。我又要忙活外头的活,就不拖累爹娘了,既然大哥说要和您在一块儿,那正好。大哥家的孩子都大了,大嫂也能安心伺候你们老两口。”云桦更不想和父母在一起。就他那几个姐姐,哪个回来不是占便宜来了,活一点不干,吃一点不剩,走的时候还要拿着,他可不想搭理那一帮人。
“既然这样那佟老哥就跟云柏他们住在一起吧。
要不然这么大的房子,不烧火不行,烧火你们两个老的也捡不来那么些柴禾。再说好几个儿子你们自己过也让人笑话。就这么着吧,咱们把文书些了,然后我抽空把云枫和云桦的户籍也分出来。”李福田也开口了。“不过,云柏,还有云柏媳妇,你们和老人在一起,可不能再像之前似的,活不干每天吵吵闹闹的那不是正经过日子。你们要是敢对老人不好,咱们可有的是说理的地方。”李福田敲打了云柏两口子几句。
“李叔放心我们自然是会对爹娘好的,养老送终本来就是长子该做的。”刘氏在一边表态。
“另外云枫、云桦,你们两家每年要给二老五百斤的粮食,还有两套衣裳,年啊节的也不能少。要是同意的话,咱们就写文书。”李福田发话,云枫和云桦也都同意。李福田接过云桦递过来的纸笔,写了分家的文书,一式四份,老爷子和三个儿子一人一份,李福田又把户籍本子要去,等着有时间去给分开。事情已经办完了,佟世旺几个人就走了。出了大门,佟世旺就摇头,“哎,这世嵘啊,年轻的时候混,到了老了,恐怕也落不到什么好啊。那云柏的媳妇,一看就不是善茬,以后和他们在一起,有的闹腾呢。倒是云枫和云桦挺聪明的,知道自己出去过。哎,以后还真不知道能怎么样。”
“咱们操那些心干嘛?各过各的日子,脚上的泡是自己走出来的。前时因,今日果,还不是他们给惯得。”佟世明最是看不惯这个堂弟。
老宅东厢房,云柏和刘氏在唠嗑,“你说你咋回事,咋还改了主意了呢?咱们不是说好了要搬出去自己过吗?”云柏埋怨刘氏。
“你这子,老爷子和老太太贪了大堂哥父母留下来的东西,那可是不少的银子呢。再说还有这房子,咱们直接盖的能有这好?能有这个结实?再说老人和咱们在一块儿,年啊节的,他们还不都得孝敬。到时候还有旁人的?要不我说你傻呢,这个都想不明白。”刘氏白了云柏一眼。
“哎呦,要不是媳妇你说,我还真想不到这些呢。可不是,不说别的,咱娘这些年攒的钱也有不少,还有粮食,咱家的仓房里怕是最少还有一万斤的粮食呢。还是媳妇聪明,我这个脑子是白给。”云柏回过味来。
云枫和云桦两人在西厢房里商量着,“二哥,我的意思是咱们两家搭伙一起盖房子,先给你家盖,然后再给我们盖,趁现在天还暖和,咱们的赶紧动工。再有半个来月就要秋收了,到时候可就忙了,谁也没时间来帮工。”
“也是,三十两银子,咱们两家人少,也不用盖的太多。三间房,钱是足够了,以我的意思,咱们都盖砖瓦的。现在脱坯根本来不及,还不如砖瓦的结实。”云枫也算过了,三间房盖砖瓦的,顶多料钱也就是二十两多些,找人帮工,给些工钱,三十两也用不上。
“对,先盖上三间,等以后有条件了,再盖厢房也成。”云桦心里也算了一下,觉得可行。“二哥,淑珍还在月子里,就的麻烦二哥去看看砖瓦还有石头的价钱了,咱们尽量快些把料备齐了,能在秋收之前盖起来最好。”
“成,我这就去镇上打听,你在家照顾好淑珍就是了。”云枫急忙出去了。
不说哥两个忙着盖房子的事,村里的人听说了佟家分家的事,也是议论纷纷的。都说就秦氏那样的,分家就对了。也有的说刘氏和老爷子他们在一起,纯粹就是图着秦氏手里的钱。不过说的最多的,还是老两口对云松家的苛待。云松分家时,差点就是净身出户了。到现在自己的儿子分家,又是银子,又是猪的,啥东西都想到了,这些东西怕都是云松爹娘留下来的。云松一家听了,也不说什么,公道自在人心,分家后他们也没有亏了老宅子的人,以后就是老两口过成啥样,也跟他们没关系了。
玉娴又开始忙活了,林子里的五味子啥的又开始成熟了。
今年村子里不少的孩子都看着佟家,看他们弄什么,也都跟着。玉娴也没恼,林子是大家的,也不能不让人家去。倒是算了算,觉得从他们手里收些五味子也挺合适的,反正林子里有的是,不摘也就是白瞎了。于是,还是一文一斤收五味子。这下,村子里的小孩子可就有了事做,每天吃过饭就进林子,下午回来送到佟家,每天都能挣个二三十文,比好劳力挣的都多。方氏看见人们都往家里送五味子,就有点担心了,“玉娴,你收这么多,咱们能挣到钱吗?”
“娘,干的五味子是十文一斤,这东西三四斤就能干一斤,成本就算是四文,咱们还能挣六文呢。我师父那现在又有个药坊,这些药材都紧缺的很,多收些,没事的。”玉娴把账算给母亲听。“这样还省了我们去上山了,哥哥们每天下午都念书,我们今年没有多少时间进山的。”
方氏听女儿这么一说,倒也不担心了。
过了几日,山葡萄也开始有熟的了,玉娴就说也要收山葡萄。不过价钱就要低些了,因为山葡萄好采摘,量大。最后定了三斤两文钱,只是要求必须熟透,没有青果才行。这下孩子们可就有多了一样进项,这时候的人还是很实在的,都会按照说好的去做,送过来的山葡萄品质都不错。玉娴当然开始忙碌着酿酒的事了,云松又从镇上弄了一大些坛子回来,家里的人全都忙着酿葡萄酒了。
云枫和云桦家的房子盖得也挺快的,七月十二这天,就要上梁了。之前云松都没时间去帮工,到了上梁这天,云松也过去帮忙。这里的规矩是盖房子上梁,村里的人都会来帮忙的。云枫和云桦两家的房子,在村子的东头,离老宅很近,两家的房子挨在一起。村子里的壮劳力都来帮忙,人也够多,所以两家一起上梁。淑珍还没出月子,自然还是在佟家老宅里,淑珍的两个哥哥都来帮了好几天的忙了,二嫂也来了,帮着伺候淑珍。而今天上梁的酒席则摆在了新房子的院里,帮忙的媳妇们都在忙活着,方氏今天主灶。平常村子里谁家有事她都会帮忙的,这是自己家的亲戚,不来就不好了。
第一百三十章 圣旨
云枫和云桦两家一起盖房子;一起上粱;云松夫妻都过去帮忙。
因为淑珍还在月子里,所以两家一起办的酒席,周氏一个人张罗着。
要说周氏这个人,也没多少心眼子,属于人家装枪,她就放炮那伙的。
现在离开了刘氏的挑拨,倒是和淑珍相处的还行。所以也就不计较那些,忙的个天昏地暗,还是高兴的合不上嘴。
方氏过来帮忙,使周氏也意外,毕竟还有玉妍推到了方氏,害的人家流产的事。“大堂嫂,你的身体也不太好,还是让别人主灶吧别累坏了。”
“不碍的,今天两个弟弟盖房子上粱,我这个堂嫂咋地也得帮着干点。他二婶,你快去忙吧,今天哪都少不了你。”方氏摆了摆手,让周氏该干啥干啥去。
男人们把粱柁架到了房子上面,三间房子,一般是有两架粱柁,两头的房山是要砌死的。以前的房子是不吊棚的,所以房山都要堵上,要不然冬天会冷。有木匠帮着校正了位置,然后用一些木板在粱柁之间斜着钉上几下,固定住。然后把早就预备好的鞭炮挂上,时辰一到,点燃了鞭炮。有人在方子上面往下撤糖果,底下的孩子们就在那抢,好不热闹。鞭炮放完,就开始往上钉檩子,铺八板,最后上黄泥,挂瓦。这一些干完,正好中午了,周氏就张罗着开饭,帮忙的人都从房上下来,洗了洗手。酒席就摆在院子当中,大家都坐下,开始上菜。众人都干了一头午的活,都累了,也不客气,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没多会儿就吃完了。吃完饭,还有些活要干呢。
上完粱,这房子就算盖了一大半。剩下的不过是平平地,抹一下墙,打好间壁墙,再娄两铺炕,也就完事了。庄户人,这些活都是自己家就能干得了,抽空收拾就猝了。云枫和云桦两个还是搭伙一起干,用不上几天就能干完,也就不用帮工了。
时间在忙碌中过去,这天已经是七月十四了。云松正在院子里磨镰刀呢,忽然听见外面一阵马儿的嘶鸣,有人从马上跳下来,进了院子。云松一看,正是自己的小舅子方昕,还有薛瑾瑜。“昕弟,你不是在京城吗?怎么会回来了呢?瑾瑜,你怎么也来了,还一起来的?”“姐夫,来不及和你细说,快点摆上香案,朝廷有旨意下来。”
方昀气喘嘘嘘的。
“啥?咱家就是个农户,咋会有旨意给咱呢?”云松就傻了。
“不是给你的,是给死去的佟伯父的。朝廷要追封他,快点吧,姐夫,宣旨的钦差马上就到。”方昕和薛瑾瑜赶紧帮着云松在大门口把香案什么的准备好了。云松打发人去叫了李福田和村里的一些老人。
不多时,只见一大队人从村子东面来到了佟家大门前。只见一个人身着官服,手里捧着明黄的卷轴,来到香案前“佟家人跪接圣旨。”在场所有的人都蹲了下来,佟家连大带小,就连几个丫头也都跪在那。玉娴听着那人念了一大串的文言文,大概听明白了意思。就是当年祖父帮助皇帝上位,有功于朝廷,如今皇帝想起来了,就追封佟世峥了一个县伯的爵位,正四品上。因为是追封,只是给个名堂,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也不能世袭什么的,不过是给死的人一个交代。这也是极大的恩宠了,看来爷爷当年真的是很受二皇子的重视。最后那人说了,给银子一千两,让在沿江村修建祠堂。而且佟家以后可以免除税赋,这个可就比较实在了。
那人终于把圣旨谈完,让云松上前接旨。云松哪见过这场面,早吓得手都抖了。还是方昕在一边提点,然后接了圣旨,双手捧着,又磕了三个响头,这才站了起来。这时,随行的大队伍里,府城的知府,县城的知县都过来给云松贺喜,云松晕头转向的跟众人见了礼。
倒是方氏还算是有些见识,赶紧安排丫头们准备饭菜。这些人来了,总得让人家在这吃顿饭吧。所幸的是薛瑾瑜让薛安带了不少的吃食,跟在这些人的后面到了佟家,薛安赶紧把东西全都给搬进了后面的厨房。方氏带着三个丫头手忙脚乱的预备饭菜,玉梅和桂芝还有后面赵家的儿媳妇都来帮忙,几个人在厨房里忙了个热火朝天。玉娴和哥哥们也赶紧的去准备东西去了,几个人跑到江边下了网,又抓了些酬蛄,农家院自然这就是好的了。
云松把来的人全都让到了前院的会客厅里,自然是薛瑾瑜和方昕帮着张罗。方氏找出过年时瑾瑜送的茶叶,沏了茶送到前面来。每个人到了杯茶,然后就出去上后面忙活去了。
“姐夫,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礼部的曹大人。正是姐夫大舅舅家的长子,曹文修。”方昕所说的,正是那个宣读圣旨的人。
“云松见过大表哥。”云松赶紧行礼 。
“表弟莫要多礼,咱们都是至近的亲戚。此次乃是父亲修书进京,直接到了圣上那里,父亲虽然告老,可依然有专折专奏的权利。信中提及了当年姑父的事情,圣上也想起了当年姑父的功劳,又知道姑父还有一个儿子,就想着给点恩典。后来商议之下,决定追封姑父为忠义县伯,正四品上,并且赏赐银钱千两用于修建祠堂及陵墓。对于表弟这些后人,圣上说了,承祖辈的荫蔽算不得什么,要是有能耐,就让后辈儿孙自己拼出个功名来吧。所以只是免了佟家今后的赋税。”曹文修讲述了这次追封的始末。
“原来是这样,那可要多谢舅舅了。他老人家对云松的爱护,云松没齿难忘。”云松这才明白。“只是先父当年也不过是个府同知而已,怎么会封了县伯呢,还正四品?”
“云松,你不知道,当年拥立之人,都有封赏。若是姑父没有被害,如今怕是和我父亲差不多了,我父亲后来可是刑部的尚书呢。姑父若是还在,又岂会是个正四品而已。、,曹文修倒是对佟世峥很推崇。“云松,父亲给我的信里说道,你的几个儿子都不错。让他们好好的念书,若是将来能有个功名,也算是不会辱没了姑父的名声。”“表哥说的正是,现下孩子们正跟着袁先生念书呢。孩子们还小,考功名的事倒也来的及。”云松知道这是为了佟家好。
旁边的知府还有知县听着,才知道原来云松家跟曹大人有亲戚。而方昕更是云松的小舅子,没想到这个普通农家,竟然也有不俗的背景。
那知县在这双甸县也做了三年了,今年看样子还要连任了,所以对云松就十分的客气。众人在屋里说说笑笑的,因为云松不过是一个农民,说的也不过就是地里庄稼的事情。方昕还好些,毕竟以前也干过农活,剩下的人就是一窍不通,所以听的倒也是津津有味。那知府就说:“我等自幼读书,从未做过农活,竟然不知道这稼穑之艰辛。看来日后也得多多体验才是了,当今圣上最是重视农事。农业为天下之根本,我等为官之人,自当多学才是。、,
“是啊,宋大人说的是。咱们苍宇地处北方,只能种一季粮食,
这粮食的产量与南方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虽然风云皇朝倒行逆施,朝纲混乱,但是在民生方面,依然比咱们占很大的优势。咱们真的应该多多鼓励农耕,农为国之根本啊。”曹文修也说道。
其余人都附和,一时间倒是谈的也挺投机。这时方氏也把饭菜都预备齐了,就把酒席摆在了院子里,一共摆了六桌。这些人都是带着随从来的,摆少了怕不够。曹文修带着方昕,还有宋知府和那个知县坐在了一桌。云松是主人,自然也在一起,然后瑾瑜和村长也陪着。
李福田是第一次跟这么大的官在一起吃饭,手都不知道往那摆了。村子里的老人也坐了一桌,剩下的就是那些随从了,每个桌上也有一两个村民陪着。春生、柱子、虎子、栓子,这些人都来帮着陪客,六桌坐的满满的。
“各位大人,咱们乡下都是这样,一起吃才热闹。”云松怕人家不习惯,赶紧解释。
“表弟,这样挺好的,咱们今天就要试试这乡情野趣,这样的机会可是不常有的。”曹文修倒是觉得够稀奇。
这时节天气不再炎热,一阵微风吹过来,说不出的凉爽舒适,在院子里吃饭,别有一番情趣。
菜一样样的端上来,诱人的香气让人食指大动,佟家根本没有准备,自然就是些农家饭菜。好在瑾瑜送来的东西里,有鸡有肉,都新鲜的很。是瑾瑜让薛安提前出发,然后在半路上拐到一个叫金山的镇子上买的,都处理好了才送过来。小鸡盹蘑菇,红烧江鲤鱼,清蒸鳌花,排骨盹豆角,糖醋肉段,鲶鱼盹茄子,韭菜炒鸡蛋,炸丸子,玉、
娴又教方氏做了酱茄子,地三鲜,凑了十个菜,最后加上酬蛄豆腐汤,满满地摆了一桌。
“不好意思,都是些家常菜,没有各位大人府上做的精致。还请大人们不要嫌弃,尝尝这农家饭菜。”云松怕人家吃不惯。
“姐夫,你这比我们吃的都好了,普通的农家可吃不上这些东西。
这顿饭可够难为我姐的,曹大人、宋大人、钱大人,都来尝尝,我姐做的饭菜,那可是一绝。看着粗糙,比咱们府里那些厨子做的少了份精致,可是好在原滋原味,完全是乡土特色。”方昕帮着打圆场。
众人都动筷子尝了一下,吃过以后,赞不绝口“原来简单的烹饪方式,也可以将饭菜做的如此美味,不错,不错。”曹文修称赞道。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各家反应
众人吃过饭后,就相继离开了,钱知县自然是回县城曹文修和宋知府则回了府城。难得回来一次,自然是要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了。方昕要回西江村,云松不让,让大郎去西江村把吴氏接了过来。正好薛瑾瑜也在这,大家好好聚聚,方昕也就同意了。方昕和曹文修约定好了,七日之后,在府城会和,然后一同回京。这样,两人都能有三四天的空闲时间,和家人好好的团聚一下。
送走了大队人马,云松这才松了口气。村子里的老人都还没走,一个个的给云松贺喜。李福田说:“大侄子,今天托你的福,我能和那么大的官在一起吃饭。这辈子,值了。云松啊,这祠堂和陵墓的事,可要抓紧办啊,眼瞅着秋收了。等秋收一结束,我就发动全村的男人,全都帮着干,争取在上冻之前把这两样都办好。你抽空先把料预备齐了,到时候咱们齐动手,这可是咱们沿江村的一大盛事。”
“是,李叔,我听你的。”云松点头。
“嗯,云松,这事村长说的对。放心,到时候村里哪个不来,你关大爷就去收拾他去。”老关头表态。
“谢谢李叔,谢谢关大爷,云松在这给各位叔叔伯伯行礼了,感谢叔伯们这么些年来对云松的照顾。”云松给在场的老人深深的作揖。
“好了,孩子,不用行什么礼。你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如今终于盼到你分了家?日子也慢慢地过好了。你父亲又受了追封,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的,好好干吧。”佟世旺说着,就要掉泪了。
“大伯,云松会记得的,一定会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
“好了,我们也该回去了。这人老了,精神真就不行了,这才一头午?就觉得累得慌。”佟世旺说完就往外走了,那些老头也都走了。
云松送他们出了大门,然后才回到屋里,和方昕,薛瑾瑜在一块唠嗑。这时,袁青云从后面过来,今天他一直在后面,没有出现。他怕有人认出来,那就麻烦了。“云松,我有件事的跟你商量一下?瑾瑜也在,正好,咱们一起说说。”
“袁大哥,你有什么事就说吧,咱们哥几个正好商议着办。”方昕知道袁青云说的可能不是一般的事。
“是这样,我打算让二郎和博文到镇上的私塾里去念书。”袁青云说道。
“为啥啊?大哥教不也是一样吗?”云松不解。
“云松,你不懂,我没有经过科举,对这个是一窍不通。如今佟家和以前不一样了,需要有个正经的身份?最好就是孩子们能考个功名回来。这里面数着二郎对四书五经的最有慧根,我看让他去私塾里念书,让正经的先生调教一段日子?明年就让他参加童生考试。以二郎的才智,考个秀才应该不成问题。博文也是,他在这方面也不错,正好两人做个伴。”袁青云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袁先生这事想的长远,是该这么办。姐夫,反正你要去镇上办事,就一起把二郎和博文这件事给办了吧。找个好点的学堂,主要是先生最好有功名在身上的?这样能对二郎他们有不小的帮助。”方昕非常赞成袁青云的想法。
“行?这事我不如你们懂,既然大哥说了?我照办就是了。”云松自然是答应下来。
“姐夫,束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给出。”瑾瑜表态。
“不用了,瑾瑜,我如今也不是那么困难。就那点束,不过是进一趟山的事,哪还用的着你帮着垫上啊?你的儿子,不就和我儿子一样吗?”云松拒绝。
“行,姐夫这么说,那就依姐夫吧。”瑾瑜也就不再坚持。几个人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着。
大郎把吴氏接了过来,方昕一见娘亲,自然是亲的不得了。娘俩说了一会儿话,吴氏就到后面去了。吴氏此时已经知道了上午的事,见了方氏,母女两人又哭又笑的说了好半天。眼见着天色不早了,方氏就张罗着晚上的饭菜了。
晚上的时候,云松和大家说了要送二郎和博文去镇上念书的事,大家都很高兴,玉娴也觉得应该这样。玉娴看了一眼大郎,觉得其实大哥应该也可以的。“大哥,你就不想去镇上念书吗?”
“小妹,我喜欢跟着师父学东西。不光是念书,还有师父教我做一些机关暗器,这都是我愿意学的。二弟本来就在念书上比我有天赋,让他去是对的。我能跟师父学就很不错,再说,我是长子,以后咱家的顶梁柱。我得守在爹娘的身边,为弟弟们守住家业,不管他们以后走到哪里,这里都有他们的家,有他们的根。”大郎想的很透彻。
玉娴听了大郎的话,觉得大哥真的是很难得,不过以大哥那种稳当的性子,倒是的确适合做弟弟们的坚强后盾。“大哥,你既然想明白了,我也就放心了,说不定以后,你会挣出一份很大的家业来。到时候,二哥还得靠着你呢。”
大郎微笑不语。
第二天,正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吴氏就和方昕回了西江村。瑾瑜没有回去,今天一天到不了家,总不能鬼节晚上住在外面吧。所以瑾瑜就留在了佟家,正好和博文他们多聚聚。
吃过了早饭,家里的男丁都去上坟了。云松领着五个儿子,挨着给高祖、祖父、父亲都上了坟,在父亲佟世峥的坟前,云松把皇帝追封的事情说了,叨咕着要给二老修陵墓。云松在父亲的坟前带了好长时间才领着孩子们回家。
佟家接到圣旨,云松父亲被追封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两个村子,人们又在议论着。都说云松是苦尽甘来,以后会越来越好,以前和佟家好的人,自然是替云松高兴。那些和佟家有怨的人家,像李家和刘家,自然是有些惴惴不安了。李福新把自己的老婆还有老二一家都叫了过来,“你们也应该听说了,那佟家现在可是受了皇封了。虽说是追封佟云松的爹,可是这知府、知县,都来庆贺,那可是咱们一辈子也想不到的。再说,他家在京城里还有人当官呢,以后千万别再去惹他家了,那不是咱们能惹的起的,明白了吗?”
李家老婆子和老二一家都点头,“爹,我们知道了,以后再也不去惹他们了。”老二媳妇说。
“嗯,管好你的儿子,别让他们再出去惹祸。人家的孩子这阵子都在上山摘五味子,山葡萄挣钱,有空也让他们去。这秋天林子里啥都有,哪样都能换钱。都老大不小的了,再过几年就该张罗说亲了,让他们都干点正事。”老爷子特意嘱咐了二媳妇。
佟老爷子和秦氏也听说了,秦氏一听说从此以后,云松一家不用再交税赋,羡慕的不行。一个劲的叨叨云松不顾他们,硬是要分家,这若是不分家,他们可不都能沾光了吗?又听说朝廷给了一千两银子,用来修建祠堂和陵墓,更是羡慕嫉妒恨了。“你说这曹家人也真是,早都干啥去了,三十多年了。既然他们知道云松他爹是冤枉的,还有功劳,咋以前就不能求求当今圣上,早点把这恩典给了啊。非得要等到这都分了家,才往上禀报,这不明摆着就是不让咱们沾光吗?他们也够黑心的了,也不想想,咱们可是养了云松三十多年呢,到现在可好,啥好事都没咱的份了。你说那一千两,得修多少个祠堂啊,那不得剩下老鼻子了。都让云松给得着了,他怎么就这么好的命啊?得着这么多的银子,也不说来看看咱们,那个黑心肝的,咱们就是养了个白眼狼。”秦氏这一通嘟嘟。
“行了,你就省点心吧,人家爹娘留下的东西,可是全都到了你的手里。你还想要啥啊?老婆子,你就知足吧,成天嘟嘟的我都头疼。你也不听听,外面都是这么说咱们的,白眼狼的不是云松,是咱们两个。”佟老爷子说完,抽了口烟,却一下呛到了,咳个不停。
“那些东西我留下是应该应分的,谁让我养了他呢。现在他过好了,把咱们就撇到一边,不是白眼狼,是什么?我懒得跟你说。”秦氏转身出去了。
“哎,造孽啊。”老爷子咳嗽停了,就躺在了炕上,眼睛看着房顶。“爹,娘,我错了啊。”
云枫和云桦的房子还没收拾完,所以还住在老宅,刘氏依然住在东厢房里。这会儿两口子正在嘀咕呢。“我说孩子他爹,你以后有空就去大堂哥那坐坐,好话说着点。你看他家现在,多红火啊,收了甸枣子,这又收五味子和山葡萄,这定然是要弄什么。去年玉娴可是捣鼓出来一样山葡萄糕来着,不知道是不是还要弄这个。也不对,应该不是,反正多去坐坐,他又不能撵你。总能知道他弄了什么,到时候咱们就能跟着也发点财了,要不就光守着那十来亩地,能够干啥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 蛤蟆趟子
七月十八这天,应该是云桦儿子的满月。不过现在刚刚分家,房子还没干,而秦氏记恨云桦不肯跟她一起过,所以也不给张罗。云桦一赌气,就说等搬家的时候,一起请算了,所以这天也就没张罗。张家来人,把淑珍和孩子接了过去,搬月子,正好回去养一阵,然后等到搬家的时候就直接搬到新房子就行了。
过了七月二十,秋收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忙的不可开交。云松家有好地二十亩,新开的荒地五十多亩,自然也忙得很。袁青云这几天已经给孩子们停了课,都下地秋收了。本来云松已经找好了学堂,要让二郎他们去镇上念书,可是二郎非要等秋收之后再去,云松拧不过二郎,也就同意了。今年人手多,方氏也就不下地了,在家做饭。玉娴领着春桃几个,也都跟着去秋收了。这时候早抢回家一天,就多收成一些,要不然哪天下点雨啥的,可就不好收了。还是先收豆子,今年种了三十亩地的黄豆,收了五天才收完。接下来是谷子、糜子、玉米,这些都种在好地上,总共二十亩,又收了四天。接下来就是些地瓜、晚土豆、小豆什么的了,这些也收了五天的时间,总共用了十四天,才把地全部都收回了家。收土豆的时候,玉娴让把很小的那种也都捡了起来,小三看了就说:“小妹,那个太小了,还没有鸡蛋大呢,捡回去一放就干吧没了要它有啥用啊?”
“三哥,可以把它洗干净烀熟了喂猪,还可以做淀粉啊,用处不少呢。”玉娴可舍不得把这扔在地里不管了。
“行,你说有用,咱就都捡回去。不过,得单独放着,别到时候还得在挑一遍,那就麻烦了。”说着真的就找了个麻袋,把那些小的单独装着,这些小土豆也捡了有两麻袋。
回到家以后,玉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