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喜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谷子答应一声,转身走出门去。在她心里,也是希望赶紧分家的。分了家之后,就算日子苦点累点,那也比大家一起过活的强。
李氏听杨氏说分家,不禁眼睛一亮。把二房分出去,以后家里有啥好事儿,还不都是自己的份儿?
沈氏对于杨氏的气还没消,当即道:“你还以为我很想留你?早出去了早干净!”
这话说得虽刻薄,但是对于莲子一家人来说,却是正中下怀,要的就是这结果。
不一会儿,刘老爹披着袄子进来了,脸上彤云密布。他早已经解衣睡下了,谁料被谷子叫了起来,说是要分家,这才骂骂咧咧地披衣起来。
“闹的啥?吃饱撑的咋的?”刘老爹眼睛在屋内扫视了一圈,这里的情况谷子已经和他简单说过了。
“大半夜的闹腾分家,脸上怪有光是不?全都回去睡觉,明儿再说,谁敢再浪费灯油试试!”
莲子从不知道原来刘老爹也是个会过日子的,只是不知道他和沈氏,到底是谁得了谁的真传。
刘老爹一向脾气暴躁,此时一声令下,众人皆是不敢多说,互相用眼睛剜着对方,各自回了自己屋。
经此一闹,莲子一家自然是没了吃饭的心情。当下连碗筷也没收拾,洗漱了洗漱,吹熄了灯,杨氏开始和刘景仁商量分家的事儿。
杨氏这次是铁了心要分出去单过,才不管公公婆婆是不是同意。
“我说了啊,必须得分,你要是敢给我搅和了,你就等着吧。”杨氏一边摸黑收拾东西,一边冲刘景仁道。
破天荒的,刘景仁这次竟没有说维护沈氏的话,反而点头道:“好,你说分咱就分。”媳妇和闺女所受的委屈,他都看在眼里。可是沈氏又毕竟是他的亲娘,这可让他如何是好?
没想到沈氏竟然打起了自家媳妇,况且自家媳妇并没有错,这可是万万不能有的。如果说真要分家的话,那就分吧。顶多他多劳累一些,多赚点银子。
杨氏把能打包收拾的东西都暂时打了包,这才和衣躺上炕。虽然今天十分疲累,又矮了打,但是她心情还是十分舒畅的,离分家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这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
沈氏和杨氏不搭腔,次日一早各自无言地做了早饭又吃了,刘老爹这才让刘景民去请村长刘保良以及村中几个有威望的老人,相商分家的事情。
众人都到齐了,刘老爹吧嗒着旱烟说道:“如今老二一家想分出去单过,孩子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也不能难为他,正好赶在新的一年开始,分就分吧,也请村长和几位叔叔伯伯们给公证公证。”
“我们只要自己屋里的东西和村南的那间破房子,还有两亩三级地就行,其他的都不需要。”杨氏早在昨天晚上就算计好了,自家要哪些东西,不要哪些东西。
沈氏听她说还要地,又不乐意了:“你家才几个人,就要要走两亩地去?”
“要不你把那二亩一级地给我们一亩?”杨氏又道。
“黑了心了!”沈氏低低骂了一声。那一级地可全都是好地啊,就算少,那一亩一年的产量也会在那两亩三级地之上的。况且一级地离家近,外出劳作的时候也十分方便。
杨氏知道她肯定不同意,所以只要了两亩地力最差、离家最远的三级地。不管是差还是好,她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十三章 新家
“要了地,其他的都不能再给!”沈氏说道,要她点东西,那简直就是割她的肉。
杨氏和刘景仁还没说话,村里的一个长辈实在看不下去了,说道:“我说景民娘,你不给他们吃饭的家伙,让他们咋过活?”
“是啊,咱再好好合计合计。”刘保良笑道。
经过好一番相商,除了村南的破房子,二房一家分到了两亩三级地,一口锅,六只碗、六双筷子、二斗大米,外加一家人的衣物。除此之外,杨氏的嫁妆也都一件不落地全带走。至于农具、炊具啥的,沈氏死活不给。
“都说好了啊”,刘保民再次重复道,“虽然分了家,但还是一家人,平日里自家单过就罢了,逢年过节的,都还要在一起过。”
刘景仁点头答应了,之后就和杨氏带着孩子收拾了起来。
他们屋里摆着的,大都是杨氏嫁过来时候带的嫁妆,此次定是要全带走的。
杨氏娘家的家境虽然好点,但乡下人仍是贫寒,因此也没啥东西,只两张桌子,两个柜子和一个橱子。
收拾再收拾,也只一车的东西。起初沈氏说啥也不许用牛车,后来被刘老爹吼了一声,这才瞪了他一眼,转身进了屋。二儿子一家就这么分开了,她连送都没送。
刘景仁赶着牛车,一直往村南走,几乎快走到村前的山脚下时,才在一所破败不堪的房子面前停了下来。
莲子也不用杨氏抱,自己抢先跳下车,看着几根差不多腐朽的木板排成的门上,挂着一把早已锈迹斑斑的锁,她的心有一瞬间的荒凉。
但是毕竟分家了啊,分家之后就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啊,到时候赚了钱,买农具、买牛、买家具、再盖房子,一样一样的全会有的。
这房子还是刘老爹的父辈时盖的,到现在不说三十年,少说也得二十年了。
刘景仁用一把古旧的黄铜钥匙插进锁里,捯饬了好一会儿,才听得“咔嚓”一声,开了锁。
这房子虽破旧,但是并不小,两间的堂屋,左边还有一间跨间,紧挨着一棵大杏树,右边则是灶间。炉灶通着堂屋的土炕。
屋子里啥都没有,且全是厚厚的灰尘。莲子推门进去的时候,被呛得直咳嗽。
杨氏和刘景仁先将大件的家具抬到院子里,随后带着几个孩子开始打扫。还好走的时候趁沈氏不注意,带走了原本放在自己屋里的扫把,要不一时间连打扫都无法下手。
“莲子娘,莲子娘。”
杨氏正往地上洒水,突然听到门口有人唤。她手里端着手盆,往外看了眼,果然是赵氏。
“莲子娘,听说你们分家了”,赵氏脸上有些难以掩饰的笑容,“分家了好啊,以后就自在了”,随后又道,“再说了,这回咱两家离的可近了,我喊一声你就听到了。往后咱娘儿们可以多坐坐了。”
赵氏家也在村前,虽然离莲子现在的家只不过一小段距离,但也不至于喊一声就能听到,虎子娘还是一如从前得可爱啊。
“哦,对了,给你们送点东西”,赵氏说着,将手中的一个小布口袋塞到杨氏手中,“你们才分了家,定是缺这少那的,孩子又多,日子不容易啊。”
“这可如何是好?”杨氏有些过意不去,打开布袋看了一眼,见里面都是些针线、剪刀、皂荚之类的小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一只半旧的勺子。
这些东西虽小,但都是过日子不可缺少的,也是杨氏目前正焦急的。没成想赵氏看似大大咧咧的,竟然心细到了这种程度。杨氏当即有些说不出话来,只得重复了几遍:“真是太麻烦大奶奶了。”
“说的啥话?”赵氏嗔怪道,“以后咱就是邻居了,互相照应才是,要是有啥难处,只管和我说就是。”
杨氏答应了几声,回头看了看,本想请赵氏坐下,谁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赵氏理解杨氏的意思,忙道:“别,别,你忙活就行,家里还有事儿呢,我得赶紧回去。”说着头也不回地出了家门。
打扫完屋内,总算有了点样子。杨氏和刘景仁将家具抬进了堂屋,把那只被李氏抢走又要回来的小桌子特意放在了西屋,说是等过几天再垒了炕,留给闺女们用。因为现在西屋还没有炕,所以一家人只能继续一起睡在堂屋的大炕上。
堂屋的门也是用歪歪扭扭的木板和树条扎起来的,看起来像是一碰就能倒的样子。好在家里并没啥值钱的东西,估计窃贼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一家人忙活的热火朝天,连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吃。收拾完了之后,已是快到晚饭时间。杨氏捶了捶酸痛的腰,洗了把手,进了灶间。
好在还有赵氏送来的勺子,要不连饭都没法做。
经过了一天的忙碌,一家人都是疲累非常,晚饭虽然只是大米粥,但明显比在老家的时候稠了不少。一家人香香甜甜地吃完了饭,便早早地歇下。
莲子躺在陌生的炕上,看着昏暗不清的房顶,脑子里满是今后的幸福生活,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次日一早,杨氏还是早早地起了床,去灶间做了早饭后,才叫孩子们起床。
吃过早饭,莲子正要和姐姐们一起上山采药,忽听自家破旧的门被人拍响,随后见一半大小子探头问道:“请问这是莲子姑娘的家吗?”
这个小子莲子见过,不是苏可言身边的小厮卢坤吗?咋跑她家来了?
那小厮早已看到了莲子,大步跨过门槛,几步来到莲子面前,将手中的食盒交给莲子道:“我们爷让我给姑娘送来,谁料想姑娘如今搬这边来了,问了问才找过来。”他说着又重复了一遍:“这是我们爷给姑娘的。”
莲子“哦”了一声,伸手接过。打开一看,瞬间石化。
这苏可言是她肚子里的虫咋地?怎么她想什么,他都能知道?
食盒最下面一层里静静躺着的,是满满一层的苹果,中层放着各色点心,顶层放置的,则是还带有余热的,散发着浓郁肉香的大包子。
莲子这几日正好想试做一下果脯,只是苦于没有原料。这个季节,水果对于大户人家来说都是极稀罕的,更别说她如今刚分了家,家里一应用品全无,已近分文不剩,哪里还有闲钱让她折腾?
这回正好了,苏可言送来了一些苹果,虽然不多,但是试一试还是足够的。
“这是苹果吗?”栗子见了,伸手就要拿。
慌得莲子忙将食盒藏到身后,紧紧地护住这些宝贝。本就只有五六个,要是再被吃一个,那就更不够了。
“哼,小气鬼!”栗子不高兴了,小嘴撅了起来,转身见了屋,边走边喊道:“娘,莲子小气死了!”
杨氏听得声音,走出堂屋门,见院子里站着一个半大孩子,神色恍惚了瞬间。待听完莲子解释,才明白了过来,忙让卢坤屋里坐。
“不了,不了”卢坤摆手道,“我们少爷让我送了东西赶紧回去。”
杨氏闻言不再多让,接过莲子递来的食盒,口中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将食盒里的东西拿了出来,又将食盒还给卢坤。卢坤道了声别,转身走出莲子家小院。
苏可言这孩子,杨氏已经见过几次,知道他和莲子虎子玩得要好,他要送东西来,一定是出于真心,因此也就不再推辞了。
刚刚吃了早饭,几个孩子都不太饿,但也都一人抓了几块点心吃了,这才出门。
出门前莲子一再交代杨氏,一定要保护好这几个苹果,这可是今后一段日子她家能过得舒服点的希望啊。
栗子多吃了块点心,也便将苹果的事儿忘诸脑后,姐妹四个说说笑笑,拿着篮子铲子上了山。
搬家之后,她家离山上更近了,莲子以前见山上也有些果树,心里想着等结了果子,赶早采下来,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出去卖鲜果,亦或是做了果脯卖,都是极好的。
这几天天气一直不错,有转暖的迹象,虽然仍是寒冷,但地上的积雪也已经化的七七八八,因此到了山上后,不难找到药材。
但是找到是能找到,只不过经过前几次采挖,生长得好的药材已是越来越少,因此忙活了大半个晌午,每个孩子篮子里的药材也只才盖了个底儿。
然而,这次出来并没有白来,幸运的是竟然找到了几株干枯的远志,让莲子心里顿时敞亮了起来。
远志的价格还是十分可观的,想必等到春天新发了芽,采收了去,也能得到一笔收入。
临近午饭的时候,四个姑娘早已是饥肠辘辘。贴心懂事的谷子心想家里该做好了饭,又怕杨氏担心,便带着三个妹妹下了山。
还没到家门口的时候,果然见自家灶间的上方袅袅地飘着炊烟。莲子心中不禁升起一团温暖,这是她自己家的炊烟,只属于自己家。
因为现在还是靠每天领取一点官府发的救济粮,余粮并不多,因此所谓的午餐,也只是大米粥加腌菜。
除此之外,杨氏将早上苏可言送来的包子又馏了,给孩子们每人分了一个,这顿饭吃得也算是香甜。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十四章 试做果脯
吃过午饭之后,莲子就迫不及待地要做苹果果脯。她前世是个地地道道的吃货,精通多种吃食的制作之法,因此对于这果脯的做法,也算是知道一些。
要想做干的果脯,要么是脱水,要么是烘干。就现在这条件,脱水肯定是不可能的,为今之计也只能试一试烘干了。
至于怎么烘,这又是一个难题,直接放锅里蒸肯定是不行。
“要不放炕上蒸蒸试试?”莲子这么一想,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你这是要干啥啊,闺女?”杨氏见莲子竟然揭炕上铺的被褥,不解地问道。
莲子把被褥抱到上午刘景仁新打的几张凳子上放好,说道:“做果脯啊,放炕上蒸试试。”
“啥?”杨氏有些说不出话,“就你那几个苹果,摆不了一个碟,还要搁炕上烧?”
莲子闻言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想想也是,只有这么几个苹果,要是放大炕上的话,说不定效果并不好。
“娘,咱家有陶盆没?”
杨氏将莲子抱下来的被褥重新铺回炕上,回道:“我正让你爹整着,过几天就有了。”
“不行啊,现在就得用。”莲子口里嘟囔了一句,眨眼的功夫便跑了出去。
杨氏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孩子,有时候咋想着啥就是啥呢?”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她还真想着啥就能是啥。
待杨氏见铺好了炕,过了不多久就见莲子回来了,手中还捧着一只脸盆大的陶盆。问了问才知道,是在虎子家借的。
做果脯需要很长时间,家里的柴火不大够,莲子让杨氏帮忙,烧一锅水,将苹果煮了。自己则拉着姐姐们出门拾柴去了。
回来之后,莲子将拾来的柴火堆满了灶间,掀开锅盖,见苹果的表皮如她所料想的一样,皱了起来。
她将苹果捞出,放在一旁凉了凉,挽了挽袖子,开始撕扯果皮。用开水煮一煮,是为了让果皮更容易脱落。还好是苹果,沸水煮过之后容易去皮,要是其他的果子,则只能加碱去皮。
若是带皮制作果脯的话,一来影响口感,二来皮太硬,不容易嚼,所以必须先去掉。
去掉皮之后,莲子又将一个苹果切成四块,整齐地码在陶盆里,继续往灶膛里加柴火。
三个姐姐好奇地围在一旁观看,杨氏忍不住问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咋就会做?”
莲子神秘地一笑:“娘,你忘了我这几天一直看书吗?”她看的书自然是关于药材的,只是家里没人识字,也就没人知道罢了。
“书里还能教人做这个?”杨氏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了,还能教人做很多好吃的呢,等我以后多看一些,都做给爹娘和姐姐们吃。”莲子脸上笑容绽满。
“你能都认识那些字吗?”栗子突然插话。莲子才跟着苏可言学了几天的字?她才不信她一下子都能看懂。
莲子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还忘了这一茬。随即说道:“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言哥哥念给我听的。”反正苏可言现在也不在,就算在的话,估计栗子也不会问问他是不是,就算问了,他也一定会配合的,那就先推他身上算了。
与此同时,苏可言正在家里古旧的书架上翻找,想找一些关于农业的书。不知怎么的,莲子上次让他帮忙找找,看看有没有关于农耕的书。他实在是想不通,莲子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
“你上次还说让虎子教我认字呢。”栗子突然想了起来,都是因为这几天过年,比平时有不少好吃的,竟然忘了这事儿。
莲子往灶膛里加了把柴,说道:“等他晚上下了学回来,你找他去啊。”
“那他要是不教咋办?”一向大胆的栗子,此刻竟然犹豫了起来。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嘛,因此莲子道:“他要是不教,我就帮你揍他去!”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因为什么才穿越来的,要不是因为虎子将莲子推倒摔伤了头,恐怕她还没重活一次的机会。
“得了吧”,杨氏有些哭笑不得,“女孩儿哪里能整日家喊打喊杀的?”说着走到灶膛边坐下,将莲子撵到一边,接过她手中的柴火,往灶膛里添。
莲子将新打的板凳又搬了四个过来,给姐姐们每人一个,自己也坐了下来,看着杨氏烧火。
还好这陶盆是用来烙饼的,底比较厚,烧了大约有半个多时辰,莲子掀开锅盖,见刚才还硬挺的苹果肉此时已经软搭搭的,且开始皱了起来。
“咋样?”杨氏问道。
“还不行。”
杨氏继续往灶膛里添柴火,又烧了不到半个时辰,听莲子的,停止添柴,也不起锅,只等温度自然降下来。
现在是冬天,温度降得快,但是也还是等到过了晚饭的点,才彻底冷却了下来。
此时的果脯已经初俱形状了,但是挺硬挺硬的,吃起来也不甜。
全家人不禁有些失望,别废了这一番功夫,果脯没做成,倒浪费了柴火和苹果。
“书上是不是说错了?”栗子开始质疑莲子的书,或是她记错了。
“没错,还要再回软”,莲子摸了摸早已唱空城计的肚子,向杨氏道:“娘,先做饭吧。”等吃完了饭再慢慢折腾。
杨氏答应一声,开始做晚饭。
待一家人简单地吃了晚饭之后,莲子又在大锅里添了少量的水,放上蒸馒头用的屉子,将做好的苹果干倒在上面,又在灶膛里点火添柴。
直到烧到锅里的水熬干,这才停了火,让锅里的湿热维持一段时间。
待温度彻底降下来之后,先前嘎嘣硬的苹果干这才变得柔软有韧性。放进嘴里咬一口,酸酸甜甜的,还有点韧性,煞是好吃。
莲子给爹娘和姐姐们每人分了一块尝尝,得到全家人的一致好评之后,这才将剩下的用油纸包了,打算抽个空拿去镇上,给张掌柜试吃一下,若是可以的话,便大批量地制作。
“咱家莲子还真是能耐,是个有福的”,杨氏忍不住笑道,又白了刘景仁一眼道:“看你爹还叫不叫咱坑儿了!”
因为做成了果脯,又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一家人都是十分高兴,晚上睡觉也睡得十分舒坦。
次日又是个好天,莲子早起将昨日采来的药材处理了,放在院子里晾晒。
“爹”,莲子喊了一声蹲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刘景仁,“你去帮我把陶盆给老太太家还回去好吧,再顺便问问咱啥时候能借他们家牛车用用。”
刘景仁答应一声,起身向外走去,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愿意经常找人家借东西。然而他家如今这情形,要啥没啥,也只能先借一借。等到开了春,一定要勤快点,争取多打点庄稼,多赚点银子。
莲子此时心里却在盘算着,等到这批果脯销量稳定之后,应该少说也能赚上几两银子,把家里过日子需要的东西置备齐全,还是可以实现的。再过不久就是元宵节,只要还没出正月就还算年,销量应该是不错,她对于自己做的东西,还是十分有自信的。
刘景仁去了不大一会儿就回来了,也带回了莲子希望听到的消息:牛车明天他们便可以用。
莲子心中雀跃,但是同时又有些担忧。如今水果的价钱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得昂贵,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能大批量地采购?
“为今之计,也只能先这样,再慢慢商谈了”,莲子心中思忖。
头天晚上,杨氏和刘景仁将周通礼家的牛车就赶回了家。给牛喂了些草料,在次日天不亮的时候就动身去了镇上。
虽然现在是分了家,没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但是因为是要去谈生意,所以杨氏和刘景仁只带了莲子,其他孩子则留在家里。
雪已经化了,好在路面还冻着,因此并不泥泞,一路轻车熟路便到了镇上。
这日并没有和张掌柜约好,但是铺子里的伙计都认得他们,所以并没有为难,直接让他们进了后院,继而去通知张掌柜。
张掌柜见他们此次没有带货来,便料定恐怕是要谈果脯的事情,因此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他不着急,先把莲子一家让到屋里坐了,吩咐伙计上茶。
莲子也不着急,喝了口茶,悠悠说道:“这茶吃着不错,要是配上点别的东西吃起来,那就更好了”,她说着转头向刘景仁和杨氏道:“是吧?爹、娘。”
刘景仁不好意思地一笑,杨氏则直点头,笑道:“是啊,是啊。”
莲子放下茶碗,将那用油纸包着的宝贝苹果脯打开,递到张掌柜面前:“你尝尝,看好不好吃。”
张掌柜捻须一笑,伸出另一只手就着莲子的手拈出一块,放进嘴里,嚼了好多下,这才道:“吃起来还可以。”
啥叫还可以?明明就很好吃。莲子十分明白张掌柜的意思,生意人嘛,她表示理解。
“这样的话,您打算要多少呢?”莲子甜甜地笑。
张掌柜沉思片刻,说道:“这眼看着就要过了销售旺季了,囤多了货也不好处理。要不这样,先要五十斤,四十文一斤。”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十五章 谈成
四十文一斤?她没有听错吧?莲子有些怀疑。
“张掌柜,咱那次不是说好了吗?五十文一斤的。”这个还能变?
张掌柜十分淡定,他不看莲子,反而看向一直沉默寡言的刘景仁,说道:“这个时令,果品本就价钱高,买的少,我这进价就五十文,要是再高了,恐怕没几个人买了。为了咱都能多赚点,还是把价钱定低点吧。”
这话乍一听十分在理,也好像是在为他们着想。
刘景仁刚要点头说好,就听莲子果断道:“不行!”
张掌柜知道刘景仁老实,莲子同样也知道自家老爹的品性。因此在他点头之前就抢先说不行。这次是按死价格卖的货,又不是拿分成的,对于张掌柜来说,自然是越低越好。至于卖价,那当然就是他说了算了,往后和莲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这番话,莲子才不信。
“你想啊,光买鲜果子,一斤就要花上好几文,并且三斤鲜果才能出一斤果脯,还得再买专门的器具,还要用很多柴火,这些就是多少钱?并且这可是我们家的独门秘方,每斤五十文已经很让利了。”莲子分析了其中的艰难之处,果断不同意张掌柜的压价。
没想到这小丫头如此伶牙俐齿,头脑清楚。
“呵呵,侄女儿说的也是,都要互相理解啊。只是我这儿确实也有难处,要不这样吧,四十五文咋样?”张掌柜自认为已经松口不少了。
莲子前世买树苗买种子的时候,没少讨价还价,因此又道:“咱上次明明说好了的,五十文,您要是觉得不合适的话,那我们再找别的铺子好了。”装作一拍两散,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
张掌柜脸上并没现出焦急的神色,反是说道:“我是真的为你们好,就算你们出去再找,可我这铺子的名气摆在这儿,也不是一下两下就能压得下去的。”他觉得谈起生意来,这小丫头还是稍显稚嫩,无论如何,就算能压得下一文,那也是他胜。
“这样吧,我再加三文,图个吉利,四十八。”他说完看向莲子,等待她做决定。
莲子知道这恐怕是张掌柜的底线,又还有别的事,因此说道:“好,我们同意。只是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恐怕你得先借给我们一些钱,到交货的时候,你直接扣去就行。”
张掌柜有一瞬间的愣怔,他突然好像有了一种上当的感觉,所以要想办法挽救:“我现在手头上的银子也周转得不大灵,要是这样的话,咱们按一斤四十七文吧。”
莲子就知道不会如此容易,但是毕竟现在的形势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利的,况且以后合作的日子还长,所以没办法,只能接受。同时她心中默默想着,等到有了钱,就要自己开铺子。
双方最后谈妥,张掌柜先借给莲子家二两银子,往后以每斤果脯四十七文的价格成交。
出了张掌柜的铺子,刘景仁怀揣着二两银子,赶着牛车带了杨氏娘儿俩去了集市。
“你干啥去?”杨氏见车竟然要进闹市,忙问道。
“买果子啊。”这次刘景仁回答得倒是干脆,只是被杨氏立马骂了回去。
“你傻啊!这里的果子有多贵你知道吗?现成的曹家湾子就有果园,你还巴巴地跑这里买了带回去?”
曹家湾子村莲子知道,就是李氏要把她卖去做童养媳的那个村子,和他们刘家庄是邻着的。
经杨氏这么一骂,刘景仁才想起这事儿,当即嘿嘿地笑了起来,将牛车掉了个头,往回走去。
“等等”,杨氏又喊住他,说着自己跳下车,在路边的一个摊位上买了两个饼子,上车后塞到莲子手中。
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想必一定饿了。
正好现在有牛车,因此杨氏便没让刘景仁直接回刘家庄,反是先去了曹家湾子的果园。
虽然是冬天,但是果园里都会有窖藏的苹果,以便于冬天拿出来卖。在果园大批购买,又自己带走,这就要比在镇上买省出好些钱。
他们按一斤七文的价钱买了二百斤,装了大半个牛车,沉甸甸地驶回了自己村子。
二百斤鲜果肯定能做出不止五十斤果脯,但是这东西好放,不管是下次再卖,或是留下自己吃,都是可以的。
回到家之后已是快到晚饭时候,午饭是由谷子和豆子煮的,三个姐妹胡乱吃了一点。杨氏回到家,把车上的果子卸了之后,便进了灶间刷锅做饭。
苹果容易氧化,到时候黑乎乎的特别难看,且果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好的,所以莲子打算明日早早起来再说。
算着这一批果脯能赚上多少钱,莲子踏踏实实地睡了个好觉。
次日,还没等莲子醒过来,就被杨氏拍了起来。因为头天晚上莲子说了这次要用炕,所以杨氏早早地将炕上收拾了出来,接着去灶间烧热水。
五十斤果脯,就是铺满了炕也放不开。于是莲子打算分两拨,先将接近一百斤的苹果洗了,放进大锅里煮了好几锅,边煮边去皮。去完了皮之后,再挨个切成四块,然后整齐地码在光溜溜的炕上,上面盖上席子、枯草叶等物,开始在底下烧火。
因为有了上次成功的经验,这次做起来并不难。大炕比小陶盆还要好用,这次烧了一个时辰,便停了火,等到温度完全降下来之后,再将又干又硬的苹果干放进大锅里回软。这一番功夫做下来,直等到天都黑透了才算是做完。
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连饭都没好好吃上几口。到晚间果脯做好的时候,杨氏竟蒸了大米饭。反正他们很快就能赚到钱了,哪里还怕以后会饿肚子。虽然下饭的还是腌菜,但是一家六口都确确实实地吃了顿饱饭。
杨氏用油纸做了个大口袋,将做好的果脯装进袋里,掂了掂,感觉大概能有三十斤,明日再做上这么多,就完全可以交货了。
如今满炕上满屋里都是苹果的香味,不管是鲜果还是果脯,栗子都吃了不少,再也不说莲子小气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